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规范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合理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心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规范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合理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规范和强化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以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理、消除污染危害、做好善后工作为重点,形成和完善我县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快速高效、协调一致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国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4、《安徽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环境安全意识。建立和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二)政府负责、部门合作
县人民政府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负总责。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断提高我县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三)依靠科学、快速反应
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性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⑴
发生3PP人以上SW,或中毒(重伤)1PPPP人以上;
⑵
因环境事件需要疏散、转移群众5LL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PPPPPPLL元以上;
⑶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⑷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⑸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⑹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⑺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存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二)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⑴
发生1PP人以上、3PP人以下SW,或中毒(重伤)5PP人以上、1PPPP人以下。
⑵
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收到污染;
⑶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LL人以上、5LL人以下;
⑷
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⑸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三)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⑴
发生3人以上、1PP人以下SW,或中毒(重伤)5PP人以下;
⑵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市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⑶
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⑴
发生3人SW;
⑵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⑶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控制和和处置。本预案所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安全、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故。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含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和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以及核、生物化学等方面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故。具体主要包括:
(一)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件。
(二)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装置、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因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三)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突发性严重环境污染事件。
(四)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五)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对我市造成环境危害的特大污染事故。
(六)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第二部分
可能导致HS县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及危险性评估
根据HS县区域分布及企业的生产情况,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是企业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爆炸、燃烧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HS县危险化学品分布情况
HS县危险化学品涉及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物处置等各个环节,涉及到化工、电镀、医药、环保、教育等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鳌牌公司、世林集团、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忠福硅溶胶等企业,四家企业分别位于衡山镇、与儿街镇和东西溪乡。具体情况见下表:
危险化学品名称、用量及其理化性质和毒性一览表
危险品名称
使用
单位
理化性质
毒性及防护
氢氟
酸
SW集团
含HF4PP%的水溶液,易挥发,露置空气冒白烟,对多种金属有腐蚀作用,能通H发孔剂燃烧
极毒,能腐烂指甲、骨头,戴防毒面具和手套
液
氯
KK矿业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化气体。熔点-1PP1,沸点-34。5。在空气中燃烧,易燃气体与其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许多化学品发生爆炸,遇潮湿气体可形成盐酸。
有毒,对眼睛、呼吸道、皮肤有极强的刺激性,引起呼吸困难,戴防毒面具,穿全身防护服。
氰
化
钠
KK矿业
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熔点563。7沸点1496
剧毒,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戴防毒面具和自给式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
LL公司
盐酸
PP硅溶胶公司
常温下气味,容于水,强酸性,强腐蚀性。
防酸碱工作服,戴防酸碱手套,用大量水冲洗,用碱中和。少量用沙土、干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二、正常情况下危险污染物排放情况
按我县危险化学品的用途可知正常情况下,危险化学品主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按正常处理后排放。
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危险性评估
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主要原因分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危险性评估表
序号
事故
事故原因
事故危险性评估
1
氢氟酸
泄漏
储罐
泄漏
产生污染物
HF气体
波及范围
周围及下风向1PPPPPPM
污染对象
周围人群和农作物
污染后果
农作物受害、人员中毒
2
液氯泄漏
储罐泄漏
储罐爆炸
产生污染物
氯气
波及范围
周围及下风向1PPPPPPM
污染对象
周围人群和农作物
污染后果
农作物受害、人员中毒
3
氰化钠
泄漏
储罐泄漏
操作失误
产生污染物
氢化氰
波及范围
周围及下风向1PPPPPPM
污染对象
周围人群和农作物
污染后果
农作物受害、人员中毒
4
盐酸泄露
储罐阀泄漏或运输事故
产生污染物
苯
波及范围
周围及下风向1PPPPPP米范围
污染对象
周围人群
污染后果
环境污染,人员中毒,
四、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事故根据危害范围分为3个区域:
(一)
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PP~5PPPPm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
(二)
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即距事故现场5PPPP~1PPPPPP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
(三)
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五、事故处置建议措施
事故名称
建议措施
氢氟酸泄漏
戴隔离式防毒面具,先用稀碱中和,再用雾状、泡沫状水冲冼,冲冼水排入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液氯泄漏
戴隔离式防毒面具,先用稀碱中和,再用水冲冼,冲冼水排入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氰化钠泄漏
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泄漏物,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盐酸泄露
少量泄露,用沙土、干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大量泄露,用大量水冲洗,用碱中和。
第三部分
应急预案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其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县人民政府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其成员由各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见附件),对突发环境事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动社会力量和各种资源,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和相应组织,负责本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决策,进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
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事件调查处置、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等工作;
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监督其贯彻执行;
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领导重点防控单位进行应急处理的演练。
各级应急指挥部门下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及演练活动;
接报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并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的启动准备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保障整个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信息。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八个工作组作为具体工作机构。
(一)现场监测处置组
由县环保局牵头。县农委、县林业局、县水利局等部门参加。负责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现场处置、调查处理、监测、报告、监督检查、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交通运输保障组
由县交通局牵头,负责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和疏散人员的运送转移,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医疗救治组
由县卫生局牵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参加。负责组织医疗救治、疾病预防,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医疗救治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四)后勤保障组
由县计委牵头,县工经委、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科技局、县气象局等部门参加。负责与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物资的供应、运输、调运、储备,提供现场处置技术及事件处置时气象动态,安置受害群众,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五)社会治安组
县公安局、武警支队负责密切注视事件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调查和事件处理,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六)宣传组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环保局、县广电局及县有关新闻单位参加。负责组织宣传普及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防治知识,新闻及通报有关情况,并向上级新闻单位提供有关工作信息。督促指导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七)监察组
县监察局负责监督监察各地贯彻执行环境事件防治政策、法律法规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受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在处置工作中领导不力、玩忽职守、违规违纪等行为。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八)办公室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负责起草有关汇报材料、领导讲话,草拟有关文件,编印工作简报,沟通各组工作情况和信息,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相关部门、单位和组织职责
(一)县环保局
1、负责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认定,明确事故性质及危害程度,并及时上报污染事故。
2、负责防治环境污染大可不必
破坏事故的技术储备。
3、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有关人员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化验、消毒,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
4、负责监督检查污染源单位的污染防治工作。
(二)县计委、县工经委
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控制规划,把突发环境污染与事故控制和应急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物价稳定。
(三)县财政局
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所需装备、器材等物资的经费供给,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四)县公安局、武警支队
要做好法制宣传,密切注视事件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调查,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
(五)县卫生局
做好伤员的救治,污染疏散区域人员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
(六)县交通局
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和疏散人员的运送转移,做好污染区域的交通管理工作。
(七)县民政局
做好社会捐助工作,专项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经费和物资管理使用工作以及救济物资发放、污染区域内人民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等。
(八)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
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环境污染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宣传报道;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期间新闻报道的规范管理,营造有利于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九)县水利局、县农委、县林业局
组织做好流域、水源流量控制与监测,开展家畜及野生动植物受污染情况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十)县气象局
及时、准确提供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区域的气象情报资料。
(十一)县科技局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需要,及时组织科技力量协作攻关,支持对突发事件有关防控工作的科学研究。
(十二)县监察局
负责调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期间的违规违纪、失职渎职事件,严肃追究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责任。
第四部分
信息管理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
根据《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按国家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进行报告。
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及人员发现或获知突发环境事件,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县级环境保护局报告。
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应在1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确认。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根据调查和确认结果,一般环境事件48小时内报告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较大环境事件24小时内报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重大和特别重大环境事件6小时内报告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随时报告事件势态进展情况。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内容及形式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速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
确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报告;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报告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速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大小、人员受害情况、捕杀与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确报是指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初步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是指在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通报与信息
建立应急情况报告、通报制度,建立准确、透明、适度、科学的突发事件信息制度。
县环境保护局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新闻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由县环境保护局根据授权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及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泄露事件信息。
县人民政府及县环境保护局,应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舆论引导,建立快速机制,避免因滞后造成工作被动。对媒体有关事件内容的不准确报道,应当及时通过通告或召开新闻会澄清事实真相,以正视听。
第五部分
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程序
一、迅速报告
现场监测处置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作用,保持联络畅通,实行联动机制。
接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县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
二、快速出击
接报后,县应急处理指挥部指令现场监测处置组负责人立即召集所有组成单位人员,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同时启动“应急监测预案”。
三、如果现场监测处置组到达现场前,有关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置,现场监测处置组在迅速通知相关部门的同时,应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防止污染扩散,根据现场勘察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现场调查
现场监测处置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测布点、摄像、拍照等取证工作。
五、情况上报
现场监测处置组负责人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及时报告县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人,按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做到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同时县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和现场监测处置组的要求,决定是否增派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赶赴现场增援。
六、污染处置
现场监测处置组根据县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指示,积极参考各方意见,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危害。
七、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
根据现场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现场监测处置组向县应急处理指挥部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由县应急处理指挥部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做出是否警报决定。
同时,现场监测处置组要及时进行事故处理分析,向事故、事件处理组通报情况,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由事故、事件处理组对新闻媒体污染事故消息。
八、污染跟踪
现场监测处置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每24小时向县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一次,直到事故污染消失。
九、调查取证
现场监测处置组协同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实地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人,对涉案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十、结案归档
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第六部分
组织、技术和后勤保障
一、组织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县级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设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并确定专人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预警、预报的各项协调管理工作等。
二、技术保障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专家咨询库
建立环境应急专家数据库,确保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应能迅速成立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为指挥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其职责是:
1、了解掌握国内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2、综合评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的建议;
3、指导、调整和评估应急处理措施;
4、参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总结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二)现场应急环保专业队伍
县人民政府以现有环境监察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突发环境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伍,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科研等人员组成。这支队伍是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常备重要力量,随时能够参与和指导事件发生地环保部门开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指导应急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类别、程度、范围;
2、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评估及上报工作;
3、根据调查结果及专家意见,确定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
4、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5、开展突发环境性环境法治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三、后勤保障
(一)装备保障
县级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事故时能有效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二)经费保障
财政和计划部门应保障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转经费、处理经费,所需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捐助资金纳入各级财政专户管理,由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掌握、集中安排使用。
附件:
HS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
指
挥:县
长
第一替代人: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
第二替代人:县环保局局长
副总指挥: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县委宣传部
县环保局
县计委
县工经委
县公安局
县武警支队
县监察局
县卫生局
县交通局
县民政局
县水利局
县农委
县林业局
县科技局
县气象局
县财政局
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急预案的要素齐全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参考国外预案制定法规,如美国的《州公共卫生法案》、《州紧急事件卫生授权法案》,结合我区基层卫生防疫机构的情况,对我中心制定的38个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分析。依据拟定的标准,预案中应包括介绍、总则(总体目标、工作原则、编织依据和适用范围)、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应急处置操作流程、具体责任方、后期处置(事件解除与应急措施效果评估)、后勤保障措施(物资储备、技术储备、人员储备)、预案管理与更新、附件(包括应急人员通讯录等)9个大方面,15个小方面。
1.2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在对历年我区突发事件发生率了解的基础上,对发生率较高的3种事件进行了预案的应急演练。演练采取桌面模拟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不明原因肺炎、食源性疾病及急性职业中毒相关事件的接报后处置、个人防护等应急处置程序。在应急预案演练后,针对预案的实施效果以及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其可操作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应急预案的基本特征
2.1.2 预案分级 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反应级别,预案可分为县(区)级、地市级、省级和部级4类。按照这种分类标准,我中心的38项预案属于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其所针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局限于一个区内,凭借该县(区)的力量能够将其控制。
2.1.3 预案种类 按预案的适用对象范围进行分类,应急预案可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按照这种标准,我中心的38项预案中包括1项综合预案,37项专项预案;按所针对突发事件的种类的不同,37项单项预案包含20个传染病预案,9个与环境职业相关的预案,5个消毒预案,3个检验相关的预案。
2.2 应急预案内容齐全性
大部分预案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要素缺失,且缺失情况不容乐观。38个预案中均有应急处置操作流程,而预案管理与更新部分有缺失。缺失较多的项目是应急措施效果评估,有34个,占总预案数的89.5%;其次为人员储备缺失,有33个,占86.8%;适用范围缺失的有31个,占81.6%。在15项内容中,有10项内容缺失率达到一半以上。38个预案的内容缺失情况见表1。
2.3 应急预案可操作性
目前很多文献中都提到采用演练的方式来评估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2,3]。这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4],同时能找出预案的不足,为应急预案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建议,使之在突发事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本次整个演练过程中,演练人员基本完成了各自的应急演练任务,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根据参演人员和专家评估小组的反馈,总结出预案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2.3.1 预案中对事故现场情景考虑不全面 预案中对事故现场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突发事件的不确定因素。应急预案应对的是非常规的紧急情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事先难以预料。因此对事故现场正确全面的考虑是预案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在预案制定时,未能对事故现场的各种情景考虑周到,就会使得应急现场的操作出现困难,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
2.3.2 预案中对具体操作内容的规定不够详细
预案大多是原则性的条款,内容不详细,仅以简单的条条框框为主,难于实际操作。部分预案仅是以上级部门或其他部门应急预案为模板,作了一些改动,未能把握该类突发事件预案的核心内容和注意事项。对于各种类型事件特征性的操作步骤一笔简单带过,细节没有详细而具体的内容,这对于有经验的应急人员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新人或临时的操作人员来说就显得指导性不强,给实际操作来困难。
2.3.3 预案的指导性没有充分发挥 在演练中,存在着应急人员普遍不参照预案而是凭自己的经验执行操作步骤的现象。比如在演练过程中,需要联系时大部分演练人员凭借自己的记忆、手机中的储存信息来进行联系,而不是查找附件中的通讯录。目前疾病变化速度很快,同时新的情况又不断出现,仅凭经验作出判断和执行操作,有时会导致严重的错误。这同时也反映出工作人员对预案编制的认识不足,把应急预案视为领导布置的任务,没有充分的理解和领会预案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在演练中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导致某些步骤缺失,执行不到位,甚至错误实施。
3 讨论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5],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突发事件预警、预测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6]。为完善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我中心及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预案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下述意见与建议。
3.1 完整预案应有项目
预案制定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预案内容的构成要素。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主体部分和附件部分。应急预案的主体部分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同时考虑预案的不同类型,以及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容。应急预案的附件部分应提供与主体部分相对应的相关附属资料,不应有遗漏,如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等资料性内容。如果主体中提到的要素没有具体的附件作支撑,会影响预案的可操作性。此外,应急预案还应配有封面和目次,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每一章的编号等内容。
3.2 细化具体操作步骤
对具体操作步骤有了详细的规定,预案在实施中才会有可操作性。而要制订出一个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必须对该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因此预案编制人员首先应通过搜集本单位( 系统) 技术资料或国内外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资料,以及调查研究,对该类事件的情况以及操作流程中的细节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案,可结合单位中各部门和科室的职能分工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派,尽可能保证每个成员所承担编制的应急预案类型与其日常工作职能保持一致,充分利用其对日常工作中细节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使得预案有关现场操作的内容能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情况需要。
3.3 充分考虑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性环节
实际现场因素通常非常复杂,尽管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对事件发展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假设,但不可能与事件实际发展状况完全相符。因此通过实际演练,就能暴露出预案中未能涉及的情况,对现有预案的处置方法进行改进,尽力涵盖现场的各种情况。同时在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根据已有经验、以往案例等资料对事件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地考虑,充分考虑到具体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此外,每个人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思维都会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对其他的突况就难以考虑周全。因此,一个预案的制定应集合多位工作人员的意见,用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丰富和完善预案内容。
3.4 提高相关人员对预案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坚持不懈地对预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 让工作人员能更好地重视和领会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其应用预案的意识,强化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和处理能力。其次可以把应急预案纳入考核体系,把应急预案纳入考核内容[7],有助于从思想上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应重视演练,增加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随机性和突发性,能促进人员对预案内容的了解,以及对预案的重视程度。
3.5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工作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涉及面广,同时已制定预案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将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培训及演练列入其年度工作计划。只有加强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真正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要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保持预案的持续改进并及时更新,提出预案的实施、维护、培训和演练计划,为预案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龚卫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及预警警示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6):41-43.
[2]刘功智,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J].劳动保护,2004,4:25-26.
[3]Ramabrahmam BV,Swaminathan G.Disaster management plan for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ies.Case study:investigation of release of chlorine to atmosphere[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5,13(1):57-62.
[4]李亦纲,尹光辉,黄建发,等.应急演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应急救援,2007,3:33-34.
[5]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邸泽青.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400.
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经济转轨和政治转轨带来的不和谐因素的长期存在,这些都给应急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控、治理、消除带来巨大的风险。我国已经开始了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本文在分析我国应急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突发事件的特征和演进规律,探讨了中国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并通过对中国国情、应急事件特点和演化规律的了解,进而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系 不确定性管理 情境演化
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现状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资源短缺,处于多个气侯带上,受到多种气象灾害影响,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自然条件。另外,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转型期,贫富差异较大,社会矛盾突出,同时我国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因素。一旦这些因素得到累积并扩散开来,将给我国各中心城市甚至更大的地域范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我国已经进入了泛风险时代,因此在我国做好应急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开始进行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较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制定和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纳入法制轨道,解决了非典防治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为依法抗击非典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2006年1月,我国正式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随后25件国务院专项预案、80件国务院部门预案和31个省(区、市)总体预案相继。至此,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快速延伸发展,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应急管理的大框架,但是,针对各种类型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完全启动。主要是由于目前关于应急预案国家只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并且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发生频率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特定研究。所以应急预案不能落到实处。这也带来了应急预案即使制定了也是一纸空文、束之高阁的境地。因此,建立适合国情的,结合突发事件特点的应急预案是做好应急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部分地区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金融危机逐渐恢复之后的发展时期,应深刻理解应急管理的内涵和演进规律,结合我国特点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对保证我国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以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属于应急管理中事前管理的一部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涉及行业的重新调整、资源的重新布局,在此时考虑应急管理尤其是应急预案编制十分必要。
既然应急管理是基于情境的不确定性管理,那么作为应急预案首先应该是基于一定突发应急事件情境的,情境是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在突发事件中,情境是指决策主体所面临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态势(何婧等,2009)。情境的演化是动态和静态相关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情境演化分析不但要熟悉演化的进程和趋势,更重要的是解释导致演化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因果制约关系,以为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截至到2006年底,尽管我国部分城市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提出了大量的突发事件情境,但是通过对应急管理内涵和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应急预案体系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
首先,预案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预案。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制定了135万多件应急预案,但事实上应急预案的体系还不完善。就我国而言,目前大的预案比较齐备如地震灾害,但是对于一般性的突发事件则没有。这也是下一步建立我国应急预案体系所必须考虑的工作重点。
其次,应急预案的内容简单、残缺。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包含警戒线、实施要点、实施步骤的一整套方案,而目前多数的应急预案只有原则性的说明。预案对于组织构架的说明很详细,对于具体技术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这样一个现状,造成了现有的应急预案并不能直接用于突发事件的防护和救援。
再次,应急预案的操作性与情境性不强。应急预案不能太过于详细,因为它是未发生事实,并且中间不可控变量过多,使得过于详细的应急预案往往成为没有利用价值的空想文件。但是,应急预案也绝对不能太过粗糙,只会使得应急预案适合多数的突发事件而没有针对性价值。突发事件救援是以相应的情境为基础的,对情境估计不足或者考虑的较少,这样的应急预案必然是有偏差的。同时,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基于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的动态方案,而目前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则很少这样去做,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基本是基于领导的判断而来。
最后,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也有所欠缺。《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境变化,实时修订应急预案。但是,针对这点并没有专门的规定而只有原则性的说明。例如,安全监管总局等六部委的《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各企业和相关单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条件、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但是一直没有落实下来。
关于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政策建议
我国各级政府已经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几十种类型的应急预案,建设了一批专业的应急队伍,逐渐分层分级建立了应急资源储备库,在应急管理的相关程序和立法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是前期的应急管理工作也暴露了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例如,应急预案内容的详细合适度还不够、专业的救援队伍还不充足、信息传递和扩散出现偏差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继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目前,我国应急预案在形式上比较齐全,但是其详细合适度和国外还有差距(张红,2008)。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应急预案内容比较详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应急预案内容。具体说来,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应急预案中应该有对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风险类型、可能遭致损失的人群及其期望损失有一个大概的总体描述和把握。例如,在H1N1这类卫生事件发生前,关于这类事件可能影响的人群、地域、危害等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二是所有应急预案都是要基于情境演化分析的,这就要求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必须充分吸取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生过的同类突发事件,设想出可能发生的情况。当然,情境不可能完全穷尽,应该结合应急事件的类型和分层分级来考虑情境和情境演化。
其次,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在制定预案之前成立一个应急预案编写小组,小组的成立、分集权形式、分工将对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应急预案编写小组成立之后,一要分析当前所处的情况,弄清楚某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防范、处置和恢复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风险,确定资源配置的原则。目标是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以较少的代价来减少、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手段来完成这一目标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对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和我国区位环境和资源有一些了解后,就可以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包括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量和时效等因素。
再次,应急预案既要反映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也要考虑公共部门的决策对其他受灾群体的影响;既要考虑在最坏情况下的应急防范,也要考虑基于一般概率水平的应急防范;既要考虑到社会效应,也要考虑到经济效应;既要有预警机制,也要有配套的紧急的处置机制。还有,某一类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光有应急管理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让专门的技术型应急管理人员参与到应急预案的制定中来,可以有效提高应急预案的制定效果和效率,比如对于地震影响因素和前瞻性信息的合理把握和预测,将有助于救援的进行。由于国内对应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氛围,因此我国要使未来的应急预案有更多的指导价值,就必须依托在京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应急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只有基于灾难本身性质、演化规律、人们的心理反映、资源科学布局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得到很好落实,应急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最后,应急预案必须加入费用效益分析(CBA)的框架。费用效益分析是基于折现的效益和费用的量值大小来判断和评价公共部门或非盈利部门的项目和计划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国外尤其是美国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费用效用分析方法和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并应用到一般公共项目的评价中,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分析框架。应急救灾以人为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做应急预案的时候,合适的考虑成本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突发事件的发生存在非人为因素。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减灾战略及其科技目标的议案,理清突发事件中的费用(包括防范费用、准备费用、处置费用和恢复费用等,费用是比较好识别和度量的)和效益(主要表现为损失的降低、应急成本的降低,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效益是相对较难识别和度量的),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率和应急管理水平。
结论
尽管应急管理被提上了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于应急管理预案编制的研究还不够,其存在的最大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应急事件的作用机理还没有深入的研究;二是在特定的突发事件背景下,具体的救援参数很难确定,利用规划模型求解时,不确定分布的或然率很难确定;三是应急背景下的资源管理在实施应急管理之前的预案制定阶段很难确定和分配;四是掌握精确的实时信息很有必要,但是目前还很难做到。另外,通过对应急管理预案编制的系统分析,也会引起我们对于应急管理运营层面的关注,如怎样设置应急管理的管理结构和体系、突发事件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配置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中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EB/OL]. 省略/yjgl/2005-08/31/content_27872.htm,2006 1 1
2.何婧,刘娟娟,胡娉.非常规突发事件进程演化模型的构建.第四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2009.12
3.张红.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缺陷与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2008(3)
4.国务院."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06.12
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如成都高校大学生爆发的“钓鱼岛”反日示威游行活动及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发生多名学生在食堂就餐后出现食物中毒现象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学校的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而且也对学生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高校应急预案是高校应急系统的一部分,是确保应急响应过程中快速、有序和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方案和指导文件。然而,高校应急预案普遍存在预案涵盖范围不全、预案内容制定不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估,找出预案中缺失的部分和辨识预案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进一步完善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能够以预案为指导快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国内关于应急预案评估的现状及问题
国内已有学者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相关研究,但目前学术界内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价。杨云涵[1]提出构建预案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综合评分法对每一级指标进行打分,通过评分得出预案的完备程度。郭子雪[2]选取预案处置的快速性、内容的合理性、保障的充分性、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广泛适用性这5个指标,建立基于直觉模糊集的方法来评价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薛元杰[3]以对照法为依据重点对预案的充分性、可行性、完整性、可接受性和符合性这5方面进行评估,并以真实应急预案为例具体描述评估过程。
以上学者的研究都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对预案进行评价,从而获得指标数据。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它很难忽略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的问题,从而使预案的完备性评价出现误差。第二,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评价人员容易受到自身的认知水平、思想意识和个人偏好等主观方面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第三,最后的评估结果也是依据评估评价人员的主观意识来判定该指标的符合性,这种评价方法很难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的修订建议较为片面。基于此,笔者选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高校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价。
3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评估
31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评估方法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多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评估应急预案,大都难以量化。在本文中笔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故障树分析方法来评估应急预案的完备性。故障树分析方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也叫事故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向图,它在分析导致系统故障的各种因素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系统中的风险进行和识别和评价,来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国内的刘吉夫[4]学者已经将其应用于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评价中了。基于此,笔者将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搜集到的高校应急预案为依据建立高校类应急预案的标准故障树,对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32高校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估的步骤[4]
(1)以收集到的各大高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建立高校类应急预案的标准故障树。其中顶上事件是“应急预案不完备”,同时选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响应”“事后恢复与重建”为顶上事件的中间事件,依次往下寻找使这些中间事件不完备的各个基本事件,最后建立标准故障树。
(2)从所建立的高校类应急预案的标准故障树中得出系统中基本事件的集合,其中基本事件的权重从故障树的结构上来确定,采取从上至下逐层计算的方式将每一基本事件的权重求出。方法如下:P(ei)=1,当ei为顶上事件时;
P(ei)=P(ej),当ei不是顶上事件且逻辑门关系为“或”时;
P(ei)=1tP(ej),当ej不是顶上事件且逻辑门关系为“与”时。式中,P(ei)是事件ei的权重;
事件ej是事件ei的直接上层事件;
t是事件ei的直接子事件的个数。
(3)将待评价预案的基本事件与高校类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中的基本事件相比较,得到待评价应急预案缺失的基本事件。
(4)通过公式计算出预案的完备度,公式如下:P不完备度=ni=1P(ei)m×100%,P完备度=100%-P不完备度。式中,P不完备度是待评价预案的不完备度,m是标准故障树中最小割集的数量,n是待评价预案中缺失的基本事件的数量,P完备度是待评价预案的完备度,P(ei)是基本事件的权重。
4结论与建议
41不仅关注预案总体的完备性,还应着眼于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完备性
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估,得出预案总体完备度是7695%。其中在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中监测与预警阶段完备度最高,预防与准备阶段的完备度最低。应急管理各阶段内容的完善与协同配合才能使应急管理的结果最优,因此,需对预案中的每个阶段进行完善。
42修改原有预案,在原预案中增加缺失的基本事件
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估,得出该预案缺失的基本事件有14个,依次为未提供避难保障?鏊?、未宣布应急结束、未启用避难场所、未进行保险理赔、未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未动员社会力量、宣传教育力度小、宣传教育渠道狭窄、培训演练的规模小、培训演练的频率少、未监测事件发展趋势、高校突发事故的分类不全面、没有某级事故的分类标准。这些缺失的基本事件就是应急预案中需要予以完善的方面,同时也是应急管理中薄弱的环节。
43预案中突发事件的分类不仅要涵盖全面,而且要考虑地区和学校特色
中国民航大学地处天津市,在制定预案时应考虑雪灾、沙尘暴和重度雾霾天气等因素。同时,由于中国民航大学毗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也应该考虑到飞机冲出跑道等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中国民航大学通过一座天桥将南北院两个校区相连,在天桥下的高速公路上也可能会发生学生被撞的事件等。这些都是在进行预案的分类时应该考虑的。
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快速性;
合理性;
有效性;
灵活性;
AHP;
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X507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还需要对其进行评估。评估机制的完善,对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健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的评估方法,另一种是动态的评估方法,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评价应急预案的优劣,以便为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重要参考,不断提高静态评价预案的可信度对我们选择、评价以及改进预案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有效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应急预案优劣的有效方法,并可以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2. 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所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即预先制定的应急行动方案,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类型而事先制定的一套能切实迅速、有效、有序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或方案。我们可以从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该从预案处置的快速性、预案内容的合理性、应急资源有效性、预案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预案的灵活性等五个方面客观地加以综合评价.
2.1处置的快速性(U1).
处置突发事件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并消除,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因而快速性也是评价应急疏散预案的重要指标。(其中U11=与外授的协调合作能力,U12=工作人员的效率,U13 =疏散流线的畅通性,U14 =疏散的快捷程度,U15=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性)
2.2内容的合理性(U2).
应急预案内容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应急方案的合理性、应对步骤的合理性和应对过程中责任的明确性.应对过程责任的明确性是指各个机构的领导关系和人员职责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各个机构人员能够迅速进行反应,保证应对的顺利进行.(U21=突发事件设想的针对性,U22=相似处置流程的合并性,U23=救援方案的完备性,U24=各机构职责的明确性)
2.3应急资源有效性(U3).
它要求必须设置完备的应急资源,保证后勤资源的供应,并且设置的应急资源要符合应急对象的需求,避免资源不足或者资源浪费的现象,应急资源要符合统一调配的实际并有利于紧急救援;
当地最好有应急资源的制造商并且要保证及时供应,同时还要考虑制造成本,节省政府应急成本,提高应急能力。(其中,U31=应急资源设备的完备性,U32 =应急资源制造的可能性, U33 =应急资源调配的合理性)
2.4费用的合理性(U4).
所谓合理费用是指在保证突发事件理想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实施该预案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大小.一个应急预案的实施不是完全不计成本的,其理想的实施效果应该是通过投入合理的费用来取得的.所以,评价预案的优劣还应当考虑该预案为处置突发事件所投入的费用的合理性.(其中,U41 =应急直接资源的损耗,U42 =应急直接费用的支出,U43=应急间接资源的损耗 ,U44 =应急间接费用的支出)
2.5灵活性(U5).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测,如果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处置某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则当突发事件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将无法有效地对应急疏散预案进行评价。因此,所选的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对不同突发事件类型、不同突发事件等级的方案进行比较。(其中U51=疏散流线的灵活性,U52=应急组织机构的灵活性,U53=疏散指示标示的多样性)
3. 预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2]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 将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分类,一般按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排列, 构成一个层次结构,对同层次内诸因素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权重, 这样层层分析下去, 直到最后一层,给出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程度的一个排序。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本文采用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用于教学质量评价,步骤如下:
①建立指标集U = {U1 ,U2 ,U3 ,U4 ,U5 } ,U1 = {U11 ,U12 ,U13 ,U14 ,U15 } ,U2 = { U21 ,U22 ,U23 ,U24 } ,U3 = { U31 , U32 , U33} ,U4 ={U41 ,U42 ,U43 ,U44 } ,U5 = {U51 ,U52 ,U53 } 。
②建立评语集。按照评价因素的等级值相应地采用评语集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集,本研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分为优、良、中、差4 个等级, 记为V = { v1 , v2 , v3 ,v4 } 。
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W = { w1 , w2 , …, wn } 根据标度理论,建立判断矩阵 ,并将矩阵按列归一化, ,按行求和 ,并归一化得 ,式中 为特征向量的近似值,即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分,本文根据取上述5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w1,w2,…,w5} = (0.35,0.20,0.20,0,10,0.15).。
④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一致性检验通过,则 即为所求得特征向量,即本层次各评价因素对上一层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
⑤建立隶属度函数和模糊隶属度矩阵。对评价指标Ui分别给出评价等级v j ( j = 1 , 2 , …, m) 的隶属度组成隶属度向量Ri = ( ri1 , ri2 …, rim ) ,即评价因素Ui 以隶属度rij 属于评价等级v j ;
再把各因素评价的隶属度向量组合得模糊隶属度矩阵R。
⑥模糊综合评价。把模糊评价矩阵R 与各因素的权重矩阵W 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 得到模糊综合评价质量。
然后根据加权平均法确定评价等级, 这里假设教学质量评价实行4 分制,即评价优、良、中、差,分别记为4 、3 、2 、和1 ,于是得到向量V = (4 ,3 ,2 ,1) 。设综合评价结果为S ,则S = Q×V 。如果3 < S ≤4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优;
如果2 < S ≤3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良;
如果1 < S ≤2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中;
如果0 < S ≤1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差。
4. 结论
突发事件因其暴发的突然性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编制和选择完善而有效的应急预案对应付突发事件、尽可能的将由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更准确的描述各应急预案评价指标所包含的模糊信息,本文将预案处置的快速性、预案内容的合理性、应急资源有效性、预案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预案的灵活性等5个方面作为应急预案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给出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评价的模型算法。关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以成都某个地铁站为例,获得相关指标的量化信息,对预案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