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月光下村庄作文【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25 15:0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20世纪60年代,海子出生于中国安徽一个贫穷的农村,当他15岁考入北大,来到北京这座多元文化与思想激烈碰撞的城市的时候,8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月光下村庄作文【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月光下村庄作文【五篇】

月光下的村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村乌托邦 村庄 麦子 月亮 少女 野花

20世纪60年代,海子出生于中国安徽一个贫穷的农村,当他15岁考入北大,来到北京这座多元文化与思想激烈碰撞的城市的时候,8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也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制的转换,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丹尼尔・贝尔认为:“根基被斩断的个人只能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文化漂泊者。”[1]从安徽农村来到北京昌平的海子,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身在都市、身在异乡的漂泊感,他认为“(昌平的)柿子树下/不是我的家”(《昌平柿子树》)。海子虽然曾经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5年。”[2]11然而,当他在北京这座大城市读书几年,等再次返回家乡时,家乡的现实状况“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荒芜之感”,而他“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这也就是说,当海子从城市归来的时候,他眼前的现实中的乡土,已然和他记忆中、想象中的乡土有了明显的区别,于是,海子变成了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漂泊者。因了儿时的乡村生活经历与体验,也为了给现实中的自己寻找精神上的归宿,海子用村庄、麦子、河流、少女、野花等意象编织出一个朴素、美丽的乡村乌托邦。

海子在他的诗歌文论《诗学:一份提纲》中写下:“在这一首诗《土地》里,我要说的是,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那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可见我们已经丧失了多少东西。” [2]1038“丧失土地”亦可看做是“丧失精神家园”,从此人们的灵魂漂泊无依,这是工业化浪潮席卷而来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事情,技术把人从大地分离开来,将人驱逐出灵魂之乡。海子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将这种回归精神之乡的愿望用诗歌表达出来。他在组诗《诗人叶赛宁》之七中,表达了深切的还乡之念:

我要还家

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

返乡之于海子,并非仅仅是回到现实中的家乡安庆,更是回到精神之乡,回到以耕躬为基础的农业乌托邦之中。海子返乡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并在《莫扎特在中说》继续写下:

当我没有希望

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

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

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他

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海子的抒情诗写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农耕式庆典’的文化意味,体现了海子深深眷恋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情怀”。[3]那么,在海子的诗歌中,那个由村庄、麦子、月亮、少女、野花等所构筑的代表了传统农业文明的乡村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他的诗歌文本中寻找踪迹,予以探讨。

一、村庄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千百年来,子民们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农耕文明时代,村庄是人类的主要栖息地和居住集散地,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符号。海子生于清贫的农家,自小在农村长大,对村庄怀有极其深厚而敏锐的诗意情感。在城市里,人们不断扩张的物质欲望,与之对应着的是繁华背后暗涌的浮躁。而村庄虽然贫瘠、荒凉,诗人却从中看到了至高无上的美丽,充满了宁静的诗意。

“星日郎朗/野花的村庄/湖水荡漾/野花/生下诗人”(《诗人叶赛宁》),于是,犹如写下一个童话般,诗人诞生了。这是诗人写给叶赛宁的献诗,也是对自己的描写。“你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很美”(《给母亲》),“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新娘》),面对家乡破旧的门,家徒四壁的清贫,诗人有吃有喝,分别以筷子和一缸清水来点出,而这已经足够。这份美丽,这种诗意关照,也只有像诗人这样在乡村中长大的孩子才能体会得出来。“五谷丰盛的村庄/废弃果园的村庄”(《北斗七星,七座村庄》),“芦花层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村庄》)。这是丰盈的、饱满的、诗意的村庄;
“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重建家园》),这是村庄的宁静、祥和与灵性所带给诗人的激情狂想,村庄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村庄》

村庄是如此美丽,但并非真的如诗中所写是“五谷丰盛”,现实中的村庄更多了一些贫瘠、荒凉,“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黑夜的献诗》),而这个所谓的“五谷丰盛”其实是诗人对农耕社会里自给自足状态的一种诗意想象和满足。当诗人失去爱情、心情悲伤的时候,村庄在诗人眼中就变成了“高地的村庄/又小又贫穷”(《雨》),这种骨子里流淌着爱、表面上说恨的孩子气的表达,似乎是在跟“村庄母亲”撒娇,诉说自己心中的委屈,一种童真童趣渗透在深深的悲伤中。

二、麦子

“民以食为天”,人们为了维系基本的生存,除了有一个栖身之所,最重要的就是吃了。在工业化进程的反观下,海子找到了农耕民族那潜意识深处留痕最深的性命攸关的“粮食”,麦子无疑是粮食里最有典型性的代表之一。苇岸说:“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4]那能够维持生命的存在,保证人类代代繁衍昌盛,促进生命茁壮成长的麦子,在海子诗意心灵的投射下,似乎具有了神性光彩。看这一首极有神性意味、温情脉脉的《麦地》: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存在的澄明”所蕴藉的诗意由“端着大碗”这一动作直接呈现出来。“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是诗人以诗意笔法虚写了劳动场面;
诗歌末尾,一句“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则是从内心蓦然发出的呼喊,是诗人激越情感的不能自已。在《春天,十个海子》里,诗人写道:“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其中,“谷物高高堆起”是诗人对饥饿想象所做的强烈回应。嘴巴和胃、躬耕劳作、繁衍后代,都与粮食、与五谷密切相关,没有粮食,就没有一切。而粮食的事情,正是大地上的事情,是生命存在的事情,也是人类繁衍的事情。

除了上面的《麦地》,还有《熟了麦子》、《五月的麦地》、《麦地与诗人》等等。诗人要在麦地里,与志同道合的兄弟们一起狂欢,“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
诗人写下麦地的辉煌、壮观,“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并由此反观到自身的渺小,“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谊”,并将麦地的辉煌、壮观进一步指向终极存在:太阳!其无法偿还的深情厚谊,来自麦地,更来自太阳,“你无力偿还,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头顶寂寞燃烧”,在这辉煌与终极面前,海子的心有着圣教徒般的虔诚。但是,诗人毕竟不是庸庸碌碌之辈,在终极面前,表达完虔诚后,接着据理力争,告诉麦地“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这是诗人据以自己对中国诗歌的贡献,对自己所向往的诗歌事业所做的努力的一种自信与肯定。这些诗歌中的麦子或粮食的意象,是海子对中国当代诗坛的独特贡献,是他敏锐眼光的独到发现,从此以后,开启了中国诗人们书写麦子的篇章。

三、月亮

如果说麦子意象是海子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那么月亮在中国文学中则是一个相当经典的传统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月亮的意象被诗人们反复书写着。诗人们不仅描写了月色之美,更多的则是寄托了他们各自微妙的情思、情怀。

“在歌颂麦地时,我要歌颂月亮”(《麦地》),海子笔下的月亮,一扫中国古典诗人的忧郁。他以入世的心态、诗意的笔触写下了月亮的美丽。如《月光》:“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照着月光/饮水和盐的马/和声音//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美丽/羊群中 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我在倾听!/这是一只大地和水的歌谣,月光!” 诗人在反复的吟唱中,仿佛融化在这美丽月色中了。美丽月光下,是生命静静地生长,静静地安享与静静地死亡,而诗人则静静地倾听着、观察着、体味着。在《诗人叶赛宁》中,“故乡的夜晚醉倒在地/在蓝色的月光下/飞翔的是我/感觉到心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辰”, 月亮成了诗人醉倒故乡的时间维度上的背景,它同故乡的野花、云、少女、玉米、麦苗和白杨等共同打造了一个乡村诗人情真意切的乡土情思。而《麦地》,则直接书写了月亮下的劳动场景,“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 月光下劳动的父亲和在麦地中休息的我,都呈现了一种神圣的意味和氛围,而这种意味的获得和氛围的营造,是以月光为背景的。“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 诗人将故乡的月亮和麦地扩大、上升到整个人类的月亮和麦地,勤劳的人类同在一个月亮的普照之下。这是一个多么朴素、美好的心愿。月亮在诗人笔下熠熠生辉,重新焕发光彩。它普照着家乡的大地,沐浴着生活于其间的人,是家乡的美景,也是背景性的存在。它是乡村乌托邦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

四、少女

月光下的村庄作文范文第2篇

走进马庄村委会,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史馆”,没有什么标志,从外面经过的人也看不大出来。但这个“村史馆”对马庄来说很有分量,它记载着马庄人在改革开放的巨变中,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从而形成了“马庄精神”、“马庄文化”、“马庄现象”。“村史馆”里的一张张照片、一块块匾额、一座座奖杯……无不展现着马庄人如何一步步通过文化立村、旅游惠民等方式实现全面小康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以及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马庄村有一张特别的文化名片―――马庄农民乐团,就是这个农民铜管乐队,让马庄的建设在具备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具备了精神层面的文明。

“村史馆”里最耀眼的部分,就数这支闻名遐迩的农民乐团“跨江进京、漂洋过海”获得的各项大奖!

跨江进京 “送戏入城”

孔子早就告诫过读书人:君子不器。意思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能跟一个器物似的没有变化,要与时俱进,要创新。马庄农民乐团的成立就出于28年前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庆喜的一次创新。上世纪80年代起,马庄农民的物质生活迅速改善,然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仍然贫乏。孟庆喜说:“我就与村干部一合计,搞个乐队,让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一点。”马庄农民乐团由清一色的农民组成,让摆弄惯锄头镰刀的手操起了西洋乐器,还曾引起过不小的争议。马庄村拿出了3.7万元购置了整套铜管乐器,在全村选拔了一批青年作为乐队队员。乐队起先从一家煤矿工会请来两位老师,后来从徐州市音乐家协会、再后来从广西艺术学院请来老师指导,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乐团成员平时干农活,演出时集中,机动灵活,节目鲜活,贴近群众。乐团先是在村里演出,渐渐地名声大了,走出村子“送戏进城”。从徐州跨过长江到南京,再到北京,还到外省市演出。西装革履的马庄村民,操着铜管乐器走南闯北。

在县里、市里打响以后,他们的眼光瞄向了更大更远的地方。一次,全省农村科技教育系统在徐州开统筹协调会。马庄农民乐队觉得机会难得,再三请求在会议结束时做个表演。结果,演出大获成功。江苏电视台听说了这支农民铜管乐队,特地赶到马庄,举办了一场元旦联欢晚会,18个节目中,有13个是马庄农民铜管乐队表演的。

名声在外,被邀请演出越来越多。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奠基仪式、江苏省电视艺术节、南京国际“梅花节”等大型庆典活动,都少不了马庄农民乐团。乐团应邀参加南京国际友好城市市民文化交流演出活动,乐团表演的歌伴舞《爱我中华》、舞蹈《吉祥歌》,管乐《载歌载舞的人们》,受到了来自世界20余个国家友城市民的高度赞赏,演出结束后纷纷找乐团队员合影留念。

进北京演出,水到渠成。先是被中央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金土地》、《农村文化巡访》、《致富经》、《和平年代》等栏目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后来自然是演出,马庄乐团曾四次“吹”进央视:“欢天喜地庆丰年”、“天南地北过大年”春节联欢晚会,农村文化展示表演等,都有马庄人与大牌明星同台表演的节目。

马庄农民乐团的演出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如今已成为马庄乃至徐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乐团创作和演唱的“马庄在前进”荣获中国“世纪之声”歌咏大赛银奖,《马庄农民乐团》专题片获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综艺展优秀作品奖;
马庄先后两次被、文化部等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获得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江苏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漂洋过海 异国出彩

在全球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是挡不住的。马庄农民乐团在中国“显山露水”,自然会引起海外的关注。马庄乐团漂洋过海顺理成章……

2007年初,意大利第八届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委托华商总会在中国邀请一支乐团参加此次音乐节―――前七届没有中国的乐团参加,音乐节不能没有中国。意大利华商总会委派副秘书长刘先生回国内物色适宜的乐团,中央电视台七套播出的《村里有支农民乐团》专题片引起了他的注意,对片中乐团队员能文能武、一专多能、表演内容丰富多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和华商总会秘书长莉莎女士来村考察、观看演出,当场确定由马庄农民乐团代表中国参加此次音乐节活动……

乐团经过艰苦排练,精心编排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国内外名曲,同时编排了《爱我中华》、《竹林深处》等舞蹈节目。在4月中下旬举行的音乐节上,他们利用铜管演奏加中国特色舞蹈这一中西组合的手法,穿着世界少见的中国正装或民族服装,通过多才多艺的表演和精湛的演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农民的形象,得到了在意侨胞、当地民众和世界友人的高度赞扬。在街演阶段,几公里街道两旁不断有市民鼓掌。有江苏旅意侨胞看到“江苏马庄”字样,一直跟着马庄乐团走。在9个国家10支队伍参加的5场比赛中脱颖而出,马庄乐团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乐团获奖后又来到徐州的友好城市奥地利雷欧奔市访问演出,参加了徐州两汉珍宝展《金和玉》首映式演出,在市民广场进行具有民俗特色的综艺演出,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纷纷竖起大拇指用中文说“真棒”!

2014年7月,日本冲绳县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会长王大利先生回国探亲,听朋友说起马庄农民乐团的传奇事迹后,专程来马庄参观调研,看了相关资料片、听了介绍后非常感兴趣。回日后向联合会作了汇报,促成冲绳结舞踊推进会宫城清会长、琉球新报记者、结舞踊教练等一行9人到马庄进行文化交流,并同马庄农民乐团联谊演出。宫城清会长非常激动,当即和马庄村签署了《文化交流合作备忘录》,邀请马庄农民乐团参加日本冲绳第四届结舞踊“咿呀飒飒”集体舞大赛。马庄乐团编排了具有马庄特色的民俗舞蹈和具有徐州古风汉韵的民族舞蹈,9月赴日本冲绳参加活动,在参赛的24支队伍中独占鳌头,荣获比赛最高奖项―――结大奖。乐团还参加了冲绳县华人华侨联合会、冲绳留学生联合会共同举办的“日中卡拉OK大赛”。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东江之君女士说:“没想到马庄农民乐团的表演如此精彩,给我们华人华侨争了光,给我们祖国争了光。今后将组织更多的冲绳人到马庄去做客观光,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

近几年来,马庄农民乐团先后与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及友好团体进行交流演出,尽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马庄农民的风采!

八方来访 文化共享

农民乐团和“中国民俗文化村”的名声,吸引了海内外有关群体、人士的目光。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从北京到各地的党政研究部门,从大学到机关宣传机构,从社会科学到文化体育部门,从内地到港澳地区,从国内到海外,内宾外宾来马庄参观、考察、研讨、交流的络绎不绝。

中国作家协会数十位作家来马庄考察、体验,感受颇深、惊叹不已。作家乔迈为此写了报告文学《双翼的神马》,盛赞马庄的变化,称作家们见过世面不少,但到马庄有点眼睛不够使、脑子跟不上,参观传统文化表演项目的开场气势显然他们没料到,孟庆喜把他们吓了一大跳,赞“马庄胜似桃花源”……

许多国内外代表团到徐州参观考察,“到马庄一游”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有的代表团则是专程到马庄参观、考察、体验、学习。

2012年大年初一,西班牙国立歌舞团慕名来马庄体验传统新年年俗,观看了神农祭祀表演和传统舞龙、舞狮、旱船等民俗表演,并向民俗表演艺人学习舞龙。随后和马庄农民乐团联欢演出,向来自马庄周边近万名群众展示了东西方的文化,中午和村民一起包饺子过年。他们说,马庄村是来到中国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013年8月,加拿大安大略管乐团来徐州音乐厅演出,听说马庄有只农民乐团正在搞乡村啤酒节演出活动,特地在演出结束后专程来马庄和农民乐团搞了一欢演出。在饮酒狂欢中,客人乐得兴起,光着膀子和马庄村民开怀畅饮,互相敬酒,双方如好友相聚。马庄乐团现场送给安大略乐团一副《铜管传友谊》书法作品,向每个乐团成员赠送了马庄布艺香包,并聘请安大略管乐团的指挥为马庄乐团名誉团长,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月光下的村庄作文范文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鸡鸣,是一座村庄的灵魂。

②四更天,就有了零零散散的鸡鸣。王记豆腐的主人六子赶紧起床,将头晚已做好的豆腐搬上破旧的三轮车,他要赶往十里外的武马屯,豆腐一到,不消半袋烟工夫就会被争抢一空。铁匠铺子也早早开了门,李老黑搬出两大坨铁块,将炉火燃旺,准备在上半晌敲打出六副犁铧头……

③五更天,零散的鸡鸣变成了万鸡酬唱,一村连一村,一庄通一庄。清脆,美妙,冲破沉睡的暗夜,迎来苏醒的黎明。半座村庄亮起了灯光,赶早的商贩,晨耕的老农,家有学童的村妇,都早早地忙着各自的活计,有条不紊。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今早还是如此。

④村庄驱散了晨雾,逐渐变得清晰真实起来。榆柳婆娑,桃李掩映,枣树缀满了希望,石榴绽放出笑容。东家的梨花猫踮着小脚跳过西家高耸的门槛,用一双毛眼直呆呆地盯着对面跑来的公鸡;北家的初生牛犊扯断缰绳奔进南家的庭院,虎视眈眈地伸颈长鸣。卖香油的吆喝着穿东街走西巷,磨菜刀的挑着挑子穿行于胡同深处。邻村的唢呐声呜呜咽咽地飘来荡去,引得银发须髯的老人流下伤怀的眼泪。例外的,只有商家新婚不久的儿子和媳妇还没有起床,只气得老爷子在鞋帮上磕着烟袋,不咸不淡地骂道:“也不害臊,太阳要晒糊腚喽!”

⑤其实,商家老爷子的话并不准确。你看,太阳没出,却风起,云涌,接着,雨就哗哗啦啦地下起来。雨来得急,横跳竖跳的人们呼呼啦啦地往家跑,跑不迭的,随便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钻进去,回头,望雨,展笑,真是一种好情趣。

⑥整座村庄笼罩于迷离朦胧的烟雨中,北方的村庄也就有了江南的神韵。一把油纸伞,袅袅娜娜地走出古旧的胡同,那是一副令人神往的风景图。伞下窈窕的女子是谁家的姑娘,她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她的微笑,她的心思,她的过往和未来,她的让人捉摸不定的眼神……遐思了再遐思,向往了再向往。她是唐诗宋词的意象,还是明清山水画中的神来一笔?

⑦转眼间,暮色渐起,雨止了,风停了,村庄也变成了一位刚出浴的少女,美艳,清灵,翠曼。三两点灯光闪闪烁烁,几家的学童汇拢到街上来,东也奔西也跑地玩着各色游戏,嬉笑声,欢闹声,一片连成一片,传遍一座又一座村庄。

⑧王六子骑着破旧的三轮车摇摇晃晃回村来,他的下半晌是在邻村的一家小酒馆里度过。四碟小菜,一壶老酒,咂咂喝了好几个时辰。酒馆的主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闲聊,东家长西家短,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李老黑先将下地干活的老爹送进院落,擦了擦满脸的汗水,关闭了燃了一天的炉火。他的妻子在后院早已支起了桌案,六个硬菜,一壶京东老白干。暮色变得浓重起来,村庄又一次隐没在沉沉的暗夜中。一天就这样过去,无数的一天叠加起来构成岁月,岁月连着朝阳、晚霞,还有那声声清脆悦耳的鸡鸣。

⑨自从有了村庄的那一天起,就有了破晓而起的鸡鸣。鸡鸣只属于村庄,它是村庄的象征。有了鸡鸣,沉闷的村庄便有了灵性。鸡鸣将村庄的时空切分得规规整整,可以没有晷刻漏盘,可以没有怀表时钟,却唯独不能没有鸡鸣。

⑩响亮的鸡鸣唱走了黑暗,迎来了光明。一个又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踏着晨光,和着鸡鸣的节拍走离了村庄,去寻找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一个个耄耋老人伴着鸡鸣的酬唱安详地合上了双眼,走完了一生艰难而又坎坷的路程。村庄破旧了翻新,翻新了再破旧。村头的柳叶黄了一年又一年,村庄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鸡鸣,还是那么执着,每一个黎明都在村庄的上空回荡。

k村庄老了,古井消失了,池塘湮没了,千年古槐毁于风雨,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梦中的风景。只是鸡鸣还在,依然在每天的黎明,嘶哑迷离的叫声中让人越发感到凄怆和悲凉。

l岁月红尘易老,古旧的村庄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鸡鸣不再,小巷不再,榆柳桃李不再,只有细细密密、缠缠绵绵的秋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地落个不停,落在时光不展的废墟上,落在淡淡忧伤的梦境中,落在乡村流浪者的心扉上……

m若干年后,那些辗转行走于天南地北的游子还时不时回到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没有了鸡鸣,他们就失去了心魂。溢满泪水的双眼迷茫地打量着沧海桑田,重重地叹口气,拖着沉重的脚步,绝望地再次远离村庄。

n鸡鸣只属于村庄,属于那些流浪者的故乡梦。

【阅读试题】

1. 简要分析“鸡鸣,是一座村庄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1)榆柳婆娑,桃李掩映,枣树缀满了希望,石榴绽放出笑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是唐诗宋词的意象,还是明清山水画中的神来一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④~⑧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似乎和鸡鸣没有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内容方面:照应文章题目,是全文的线索,交代古旧的村庄是鸡鸣的生存环境。结构方面:和结尾照应,为文章讲述村庄上空的鸡鸣作铺垫。总领全文,点明文章的主旨。

2. 运用拟人和对偶的手法,写各种树竞相绽放美丽,突出表现了村庄生机勃勃的景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迷离朦胧的烟雨村庄中人物的意境之美,表现了作者对北方村庄的喜爱。

3. 写的是村庄白天到夜晚的情景,写的是一整天村庄忙碌而有情趣的人们;这样写似乎和鸡鸣没有关系,实际上暗写鸡鸣,意在表达“有了鸡鸣,村庄便有一灵性”,才能理深刻地表达主题。

月光下的村庄作文范文第4篇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未被玷污的土地、村庄或者城市,它恬淡高远,足够安放凌乱的精神和恣意的情感。我第一次知道台儿庄是在小学历史的课本中,源于一场血腥的战争,我想象不出它的样子,虽然我和它近在咫尺,但我与它亲密接触却是近几年的事情。

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最南端,地处微山湖东南三十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北岸,是京杭大运河中段的鲁苏交界地。京杭大运河,整体呈南北走势,而途经鲁南微山湖以下的一段却是东西走向,这就是京杭大运河最大的一个弯道——台儿庄运河,故而有“运河迢迢跨九州,转舵行船在峄州”的名谚。在长达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沿线,有不少因运河的经过而兴起的城镇,台儿庄就是其中小有名气的一个。说起台儿庄,人们记忆最深的就是台儿庄大战,在现代史上它是一个用鲜血铸就的名字。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在美国《生活》杂志撰文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子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子——台儿庄。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座名城、中华民族的扬威之地。

寻古溯源话台庄

台儿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偪阳故城”、“南滩子遗址”、“贺窑汉墓群”、“兰祺故城”、“晒米城”、“台儿庄大战遗址”等。台儿庄何时有人居住,何时形成村落,今天已无史可考;
台儿庄之名由何而来,又有怎样的发展变迁呢?在城外唐朝所建的准提阁中的碑文记载,台儿庄为“台家庄”;
《明史·河渠志》称台儿庄为台庄;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所立的泰山庙的石碑上,称台儿庄为“台家庄集”;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扬州道在运河的东南堤防上立有河防碑,碑文记载:“……南自清河县起,北至台儿庄止,此三百里之内……”,这或许是台儿庄之名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后来的《清史稿》和清代各种版本的《峄县志》中,对台儿庄的称谓为“台庄”。在正式的场合和文字中,“台儿庄”是一个规范的称谓。然而有趣的是,在台儿庄当地人的口中,却多称为“台庄”,有人说它是儿化音的省略,有人说他们是把“台庄”当成“台儿庄”的小名了,或许小名叫起来更亲切一些。

对于台儿庄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地形说,其二是姓氏说。所谓地形说是指台儿庄一带地势低洼,区域内河渠密布,居民随汪而居,建房需先用土石将地基抬高,家家户户,年复一年,你也抬土垫高,我也抬土垫高,经过几代人的积累,村落也就称为“台庄”了。所谓姓氏说,在台儿庄城东门外的荒冢中,曾有一块刻有“台家林”三个字的石碑,当地人传为台姓人的祖茔,建国初尚见有人前来祭扫,此碑在1958年被毁掉,现无从查考。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知名诸姓中先后有“台、花、郁、马”和“燕、尤、赵、万”,直到今天,当地还流传着“台”、“花”两姓才是台儿庄真正的老户人家的说法。按照传统的村落命名习惯,姓氏说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此说来,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与台姓人家的原始聚落有一定的关系。

商贸重镇台儿庄

台儿庄运河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河道总长42.5公里,流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就这么一段缓缓东流南下的运河,古往今来,积淀形成了丰富而深厚的运河文化,在美丽富饶的鲁南大地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旅游作用。据史料记载,台儿庄的兴起与京杭大运河的开挖有很大的关系,古运河开挖后,舟楫如梭,商贾云集,逐渐成为一个水陆交通的商贸重镇。明清时期台儿庄运河最繁荣时,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过往船只7700余艘,台儿庄城镇内外,各通衢要道,运河、月河两岸店铺林立,游人如织。1606年,台儿庄设巡检司;
1647年,建台儿庄土城;
1857年又改筑砖城,严整坚厚,易守难攻,被喻为山东的南大门。据《峄县志》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当时“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明、清两代的帝王,每每经京杭大运河巡视江南,都要在台儿庄登岸巡游。乾隆皇帝巡游台儿庄,看到繁荣的商贸业,南来北往的舟楫,称台儿庄是“天下第一庄”,他在台儿庄不仅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而且还留下了一首触景于韩庄、构思于运河、诗成于台儿庄的佳作:“韩庄水气罩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

上世纪50年代,台儿庄运河被截弯取直,一段月牙状的老运河被截下保留在城区,当地人称之为“月河”,很形象的一个名字。这段运河已经失去了通航的作用,上游开发建成月河公园,下游的古驳岸、古码头成已为古城内的见证历史的佐证。

台儿庄明清时期的繁荣使古运河沿岸留下了众多的古街道、古码头、古民居、商业店铺、茶肆饭庄、歌楼酒坊等。古码头的青石板已现斑驳,两侧的古树木在历经岁月和炮火的摧残下依然挺立,密集的私家码头印证了昔日台儿庄商户的富庶和漕运的繁忙。据京杭大运河申遗专家称:台儿庄古城里拥有千年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拥有京杭运河上唯一一处明清风貌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拥有最能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 —— 纤夫村。当年沿运的草闸、渡口、船坞、街市、兵营、屯粮处,连同运河纤道、运道,以及两岸的山川田园,一并构成了台儿庄运河风景带。世界旅游组织称台儿庄古运河是 “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丹麦旅游专家彼德森说:“我梦寐以求的中国大运河就该是这个样子。”

古韵犹存台儿庄

台儿庄这座古城,经过台儿庄大战的洗礼后,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筑被摧毁,为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打造二战纪念城市,按照“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2008年,枣庄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台儿庄古城恢复性建设。如今,运河两岸的顺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的古街巷、民居经过修复重建后,一派江南美景的风貌呈现在游人的面前。沿运河的街巷、民居顺河而建,布局灵巧,远看参差蜿蜒、错落有致,明清古商铺、古民居,古运河边的码头修旧如旧,古韵犹存。古街民风淳朴,生活在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居民依然保存着传统的生活习俗,给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诸多的人文气息。当你走在明清建筑风格最为集中的越河街上,踏着青石铺路卵石镶边的古道前行,但见两旁重楼叠院,马头墙高低错落,昂首云天,既有北方建筑的沉稳,又有江南建筑的俊秀。细看店面临街而立,庭院朝运河而开,既顺应了地利人和,又有节奏明快、方便实用的商业特色。沿古运河边前行,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驼家码头、郁家码头、王公桥码头、四十万码头一律青石筑就,台阶光滑铮亮,从这历史的光影中可见昔日的繁华。运河古道南岸,还保存着大面积的古村落,远远望去,草屋茅舍、泥墙草顶,古朴清幽;
清代的贞节牌坊、兴隆桥、清真寺等古迹、遗迹散落其间,随处可见……

台儿庄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壁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运河落差大、船闸多,客商滞留的时间长,后来因枣庄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产地,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大量煤炭通过水路南运,促使南北客商定居台儿庄,形成了独特的南北交融文化。人流、物流涌动着文化信息流,使台儿庄的运河文化成为汇集东西南北、融贯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现在,古街老巷经过修复重建后,生活气息浓郁,融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等八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集寺庙、道观、奎星阁、关公殿、泰山娘娘庙、妈祖庙、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七十二庙宇于一城,这些建筑既有南方建筑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明媚秀丽,又有北方建筑的平缓严谨,粗壮质朴,气势雄伟,体现出“七分雄、三分秀”的特色。

畅游寻梦台儿庄

步入台儿庄古城,漫步于苔痕斑驳的青石古道,依附古道旁的蜿蜒流水潺潺作响;
手触古色古香的石桥、廊坊、墩柱,不见沧桑,心境澄澈;
抬头目落城墙、屋宇、青瓦、楼檐,不知是你入画中,还是你本亦画……置身其中,远离了城市的纷扰喧嚣,忘却了世间的愁乱烦恼,似乎浅浅的呼吸都能嗅到这座秀美古城的情愫与气息。

行走在小巷里,不时撞着行人的肩膀;
渠水牵引着脚步,低摇慢晃。轻轻的水声、风声,被岁月侵蚀过的木门吱吱悠悠的开启声,脚步叩响青石路面的声响,报童沿街叫卖《申报》的童声,货郎摇着拨浪鼓穿街而过,冰糖葫芦儿小贩的吆喝:“冰—糖—葫芦儿”……众多的声音交织着一起,如琤琮的和弦。如果你有福气,邂逅乾隆皇帝在台儿庄古城巡游的队伍,让你以为穿越了时空,误以为是梦境而不是现实,惊喜而沉醉。走累了,可以歇歇脚,听一出运河大鼓,赏一曲柳琴戏。光影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满载的是生活的喜悦。

台儿庄寻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我的感觉是它似曾相识但又与众不同;
它既有江南小桥流水的秀气,又有北方古城的深邃沉厚。如今的台儿庄是环境优美、风光宜人的风水宝地,有人说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站在高处,鸟瞰台儿庄古城,映人眼帘的是满目峥嵘。在大运河、月河、环城河的环抱下,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鲁南小城宛如银色丝绸托起的一块翡翠,闪耀在岁月的波光里。

1 雪落古城。

2 古城人家。

3 台儿庄古城。

4 鲁南皮影戏。

5 台儿庄古城之夜。

6 流光溢彩的古城夜色。

7 砖雕。

1 通过台儿庄古城里的京杭大运河。

2 台儿庄古运河。

3 台儿庄古城的水声桨影。

航空:台儿庄周边由近及远有徐州观音机场、临沂机场、连云港东海机场、济宁嘉祥机场、济南遥强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与台儿庄古城的距离分别为90公里、110公里、110公里、130公里、280公里、370公里,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选择航线。

火车:台儿庄周边有枣庄火车站、滕州火车站、徐州火车站、邳州火车站、临沂火车站,与台儿庄古城的距离分别为50公里、90公里、73公里、48公里、80公里。现在出门旅行,首选高铁,枣庄处在京沪高铁的中间点,北京、上海到枣庄的行程为2.5小时。下了高铁后乘坐BRT(B1)——光明东路客运换乘中心BRT(B2)——台儿庄古城大桥停车场,1个多小时的路程就到台儿庄古城了。

汽车:经过台儿庄及枣庄的公路很多,京台高速公路、206国道、104国道等都有距离台儿庄古城最近的出口,自驾车的朋友带上地图或导航,加足油,一定不会迷路的。

气候贴士

台儿庄古城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春季一般从3月24日至5月19日,历时2个月左右,具有气温回升快,降水较少,多风,蒸发旺盛等特点;
夏季从5月20日至9月18日,历时四个月左右,具有炎热潮湿,高温多雨;
秋季从9月19日到11月10日,历时2个月,具有降水减少,气温下降,天气凉爽,日照较充足,偶有高温天气,或出现连阴雨;
冬季从11月11日至次年的3月23日,具有寒冷干燥,多西北风,雨雪稀少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4℃,年最低平均气温8.2℃,年最高平均气温19.5℃。

月光下的村庄作文范文第5篇

们就是一棵棵正在长大的树,既吮着大地,又直上蓝天,树间明月、树下

小河、枝头清风白云、枝间鸟雀筑巢,这是一种充盈着诗意的高贵又平实

的栖居。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

.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其

实,教育是一座村庄,一座吉祥宁谧的村庄。而眼下的教育似乎愈来愈远

离村庄,“特色学校”、“规模办学”等撒并了许多诗性村小。学生远离

鸡鸣犬吠、清风流水、芦苇菖蒲,远离古朴的游戏、袅娜的炊烟、浑红的

夕阳、沉默的草堆、清亮的小河、圹垠的田野,远离清明的祭扫、黄昏的

家访、春天的踏青、河边的晨读、浅滩的野炊、田埂的剐草、水底的摸

蚌、明月夜的打仗、酷暑天的纳凉、三九天的滑冰。

教育回归村庄,就是把学生放归于沃土,放归于青山绿水,放归于生

活的本真境地,让学生在赤脚奔跑中释放天性,在汗水泪水中喜怒哀乐,

在对大自然的把玩体悟中增智益能,在全方位的“生物场”中感受成长的

拔节声响。

西方谚语:乡村是神造的,城市是人造的。刘亮程

从纯粹的生命体验而感悟出人生的大智慧。村庄里衍生着远离贵族的呵

护、粗粝环境的锻铸、生计奔波的辛劳、贫穷落后的愚昧。从村庄里走出

沈从文、刘绍棠、孙犁、汪曾祺、莫言、曹文轩等乡土文学大师。精神勃

郁、战栗到极端的梵高在乌尔那个地方的田野里承受阳光烈辣的烘烤,在

旷远无边的静寂里感受着生命深切的跃动,凝聚成阳光般燃烧的笔调。梭

罗感叹于湖边的静美,就搭起简陋的木屋,除了垦荒渔猎,就在屋里写

作,最终以《瓦尔登湖》引得后人凭吊膜拜。回归村庄,便拥有了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

朝卖杏花”的雅致、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趣

和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

教育回归村庄,就是让学生懂得生活的真谛,远离虚幻的网络、快餐:

的阅读、,迷茫的追星、浮躁的节奏,学会风来了,权“千磨万击还坚劲”;

霜打了,必“霜叶红于二月花”;受宠了,“富贵不能淫”;受伤了,”邢

天舞干戚”。.

教育是一座村庄,从这座村庄里走出的人必定打上村庄的印记,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