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汉语口语教学论文【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6-25 15: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语言的推广对提高国家“软实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走出国门势在必行。200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以“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口语教学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汉语口语教学论文【五篇】

汉语口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语体验课;
汉语国际推广;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5-0138-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语言的推广对提高国家“软实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走出国门势在必行。200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以“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汉语大会,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向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国家汉办实施了一系列汉语推广手段: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全球已有40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遍布108个国家和地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适应海外教学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加公派教师和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的输出;
加强国别化教材建设,编写贴近外国人思维、贴近外国人生活、贴近外国人习惯的“三贴近”教材[1];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教学活动,打造各式各样的语言文化课程。本文所讨论的汉语体验课就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类型,是汉语国际推广的新手段。

一、汉语体验课的特征和功能

汉语体验课是新生事物,虽然理论上没有形成确切定义,但早已投入到各地的教学实践中。近年来,关于汉语体验课的报道层见叠出:2007年12月,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在开放日当天组织了两场“体验汉语”的小讲座,以生动的事例分别向德国公众揭示汉语的特性,激发他们了解、学习汉语的兴趣;
2011年3月,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启动了“中小学汉语体验课”计划,走进当地中小学开展汉语体验课,通过多媒体、汉字卡片等手段教给学生简单的汉字和问候语;
2011年6月,波兰奥波莱孔子学院为当地小学生精心准备了一次汉语及中国文化体验课,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中国概况、中国的文化遗存与山川胜迹,并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准备了合适的汉语学习材料,使孩子们在涂涂画画、手舞足蹈的互动体验中对汉语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2012年11月,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给“汉语桥”观摩团全体成员体验了一堂快乐精彩的汉语课,通过游戏互动、学唱歌曲《好朋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团员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独特魅力……可见,汉语体验课是为推广汉语而设置的课程。它的授课时间较短,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较低,所以教学语言使用学生母语或英语。教学内容简单、活动形式多样。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类型可以根据功能划分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专项目标课、语言知识课,翻译课和其他课程。综合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般作为基础课或主干课程设置;
专项技能课以训练某项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为主,一般作为重点课程或核心课程设置;
专项目标课重在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方向的技能或能力,一般作为教学中的补充课程设置;
语言知识课是系统讲授语言知识的一类课程,在专业教学或较长期限的进修教学中可以作为正式课程或选择性课程设置;
翻译课重在培养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一般列为选择性课程;
其他课程包括文化知识课、文学课、语言实践活动等,一般作为选择性课程设置[2]。汉语体验课不能简单地归类为以上任何一种课程,虽然它在整个对外汉语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甚微,但它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功能不容小觑。首先,它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平台。学生汉语基础几乎为零,汉语体验课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接触汉语的听说读写,从对汉语一无所知到初具认识,引起他们继续学习汉语的兴趣。其次,它是一个展示文化的窗口。汉语体验课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处处渗透着汉字文化、礼节文化、音乐艺术等,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再次,它是一个沟通友谊的桥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在教学中增进两国人民的友情。一堂成功的汉语体验课,能够影响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认知,壮大汉语学习者的队伍,促进汉语国际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二、汉语体验课教学模式的实验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指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提出的教学(学习)范式。进行汉语教学模式化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法理论系统化、完整化的需要;
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向海外广泛推广和普及汉语教学的需要[3]。然而国内对汉语教学模式探讨得不多,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理论总结,大多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学校领导缺乏危机意识和品牌意识,即使有好的教学模式也不宣传、不推广或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4]。一个好的教学模式需要经过规模性的、反复的教学实验后才能形成。由于处在尚未定型的探索阶段,汉语体验课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教学模式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提高课程质量,而且有助于完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自2012年9月,笔者有幸担任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承办的多期汉语教材培训班汉语体验课教师,因此能够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探讨一个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学情分析和目标设定

目前,笔者任教的汉语教材培训班共12期,每期汉语体验课为4个课时。学员为来自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西班牙、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教育官员和校长,平均年龄较大,学历较高。除了华人,绝大多数学员都是首次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由于学习者的特殊地位,他们对汉语的态度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汉语推广。由此,我们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使学生对汉语有初步的感知,并产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操作程序

本模式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汉字内容、口语内容和歌曲内容。

1汉字内容

众所周知,汉字学习有“三难”,即难读、难写、难认。短期培训通常重语轻文,是因为汉字教学不如口语教学效果明显,而且汉字系统的复杂性往往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整个学习进程。汉语系统是由语音、词汇、语法这三大要素以及作为汉语书写符号的汉字构成的,汉字的缺席容易误导学生将汉语等同于拼音文字,无法对汉语进行全面感知。所以,应选择展示一些有趣的象形字,使学生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操作程序为先看后学、边读边写,在游戏中记汉字。教师首先播放中国文化宣传短片《汉字》,再通过PPT图片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起写。在反复的读写之后,课堂便进入了游戏时间,游戏规则是根据老师展示的图片找出相应的识字卡片,比比谁找得最快。通过图片、卡片、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课堂气氛得到活跃。

2口语内容

一般来说,语音是口语教学的第一步,学生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普通话的准确发音能够为口语交际打下牢固的基础。但是,汉语体验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教给学生完整的语音系统,应该教给学生几个简单实用的句子,并在句子训练的同时进行声、韵、调的训练。为了探寻什么是最简单实用的口语,笔者首先对近年来较有影响力的五本汉语初级口语教材前五课的内容进行了统计(表1)。

表1汉语初级口语教材内容统计

书名11内容《汉语口语教程(初级A种本上)》陈光磊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11相识2身份3家庭4钟点5日期《口语速成:新编基础汉语·口语篇》

张朋朋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11语音、你好2语音、谢谢3语音、数字4姓名5国家、国籍《初级汉语口语:1》

戴桂英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111你叫什么名字?2你在几班?3现在几点?4食堂在哪儿?5一共多少钱?《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

马箭飞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111你好2你好吗3你吃什么4多少钱5图书馆在哪儿《问和答:速成汉语口语》(第二版)

陈晓桦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111礼貌语2问感觉3问打算、喜好4请求5哪儿

由此得出,礼貌用语和自我介绍是对外汉语入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当我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首先要跟人打招呼、向别人介绍自己;
数字不但简单易记,而且是学习时间、日期、价格等内容的基础。操作程序为先听后读、先问后练。以自我介绍环节为例,首先由教师解释句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教师引领学生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如“早上好怎么说?”、“公务员用汉语怎么说?”,教师做出解答,学生记录所需信息;
学生先分组练习对话,再到讲台上表演所学内容。通过听—读—问—练—演,层层渐进,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3歌曲内容

长期以来,研究者和教学者都认为歌曲辅助外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发音、词汇、语法及文化的学习都有促进作用。汉语与其他语言相比更是一种歌的语言、唱的艺术[5],学生在学唱中文歌曲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汉语言文化。在曲目的选择上,笔者选取了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这首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旋律优美,富有特色,歌词较短,难度较低,能使学生过耳成诵、难以忘却。操作程序分为四步:一,播放歌曲,学生听过一遍后对歌曲有了初步认识;
二,配合图片,介绍歌曲背景和歌词大意;
三,带领学生读一遍歌词、唱一遍歌曲;
四,播放音乐,师生合唱。

(三)教学评价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评价方法。汉语教学评价按收集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测试法评价和非测试法评价。测试法评价指用各种测量工具来收集评价信息,也就是测试和考试,显然不适用于汉语体验课;
非测试法评价采用观察、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评价信息,这些在汉语体验课教学模式的评价中比较容易实现。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与学生讨论,得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满意度,收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模式。所以汉语体验课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

几次教学实践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份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三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8道选择题和2道问答题。选择题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每个问题的选项分为5个等级,分别给予1、2、3、4、5分。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底,调查对象为柬埔寨官员和校长共两期汉语教材培训班成员,在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71份,回收问卷71份,有效问卷6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019岁,783%的人是第一次学习汉语。教育程度多数为硕士学历,占总人数的565%;
其次是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217%。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对课程容量的评价、对课程难度的评价见表2。

三、总结和建议

本汉语体验课的教学模式是在体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充分利用汉语的特征,集听说于一体,兼顾读写和文化,旨在于短时间内建立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通过12期的教学实践和两期的教学评价来看,这一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很高,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可供国内外的汉语体验课教学参考。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应该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学生国别。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汉语体验课教学一般是国别化教学。国别不同导致文化不同,语言教学一旦和文化的理解发生分离和冲突,语言教学活动就势必难以展开[6]。以汉字教学为例,笔者在教“马”这个字时,蒙古学生记得非常快,原因首先在于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生活与“马”这种动物密不可分,其次在于汉语读音mǎ和mori十分相似。所以教师在课前必须先查阅资料,了解所要教授的是什么样的国家,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如果能学习该国的几句简单问候语如“你好”、“再见”,则能够在教学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尊重学生的体验性。汉语体验课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学习理论出自杜威的教育哲学,并在多年的探讨中有了新的内涵。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者寻求自己体验和自我发展而不是强调在与别人竞争中获胜的目标;
选择以真实生活而不是过时无用知识为学习资源的内容;
倡导以综合活动为特征整体吸收知识经验而不是孤立地背诵答案的过程;
营造超越课堂和学校,从社区、家庭和社会中学习的环境;
强调质的感悟而非量的增加之结果[7]。所以教师对学生不应有过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充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爱上汉语。

(三)注重教学的可持续性。汉语体验课作为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不应该只做“一锤子买卖”;
汉语体验课老师作为学生的第一位汉语老师,不应该只在课堂上发挥作用,而应注重教学的可持续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推广汉语。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反映汉语体验课的时间太短暂,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汉语。所以,教师可以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中国功夫电影片段,让学生对中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兴趣;
下课之后陪学生游览校园,在实际情境中教给他们更多文化和汉语知识;
给学生自己的电子邮件,为学生的汉语学习答疑解难。曾有几位学生来信询问该如何练习写汉字,笔者推荐了网络孔子学院的“识字卡片”,该网络课程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总之,面对“汉语热”的多年高温,我们应该开始冷静思考如何促进国际汉语推广的持续发展。一个成熟的汉语体验课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未来将有更多人加入到汉语的大家庭中来。

[参考文献][1]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3]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1).

[4]汲传波.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J].汉语学习,2006,(4).

[5]赵守辉,罗青松.汉语课堂,引进唱歌[J].汉语学习,1994,(4).

汉语口语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字教学;方法;对外汉语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1950年,清华大学就筹建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接待了新中国第一批外国留学生。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1952年,根据政府间协议,著名语言学家熙等人首次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这是解放后我国向海外派遣教师教授汉语的开始。此后,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1962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并于1965年1月正式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有了一个稳定的基地。60年代初以来,我国政府为执行政府协议,陆续派出一些汉语教师到外国任教,包括非洲的埃及、马里、刚果,亚洲的柬埔寨、也门,欧洲的法国等。期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留学生纷纷回国,北京语言学院解体。被派往外国任教的教师也大部分撤回。

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院校约330余所,每年接受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四万余人。各学校纷纷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系列和教学网络。而汉语也已成为各国留学生学习的最为热衷的语种之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和方向上的一些错位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著名作家、文字学家王蒙先生曾指出:“汉语是字本位的。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他还进一步指出:“华文的字比拼音文字的字母不知重大凡几,而词与句的组合仍然离不开字。

即使不承认百分之百的字本位,也得承认七八成的字本位现象。华文文学讲究炼字,这与拼音文字大不相同。”[1]作为世界最悠久的文字,汉字在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发展中,早已积淀了许多优秀、宝贵的教学经验,当然也形成了独有的汉字文化。这些教学经验集中到一点,正如王蒙先生所指出的,即汉语教学应“以汉字为本位”。这是符合汉字自身规律和汉语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教学之路。大量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这样的经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沿着这条路子走,汉语和汉字教学就会在快车道上前进;如果偏离了这条轨道,误入“以词为本位”的路子,或者过多地涉及汉字文化的教学,汉语和汉字教学就被误导到“误区”,甚至出现汉语教学的危机。

原北京语言学院(现改名为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两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教授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曾经在《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一文中总结说:长期以来,我们对外汉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路子,基本上是印欧系语言教学的路子,现在仍然占主流地位的对外汉语教学路子的特点是:不严格区分口语体语言和书面语体语言;按照语文一体、语文同步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和进行技能训练;把“字”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把汉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使其成为词汇的附属品;追求教学方法的惟一性,或主张听说法,或主张功能法,或主张结构功能法或功能结构法等等。这样的教学路子是否反应了汉字和汉语的特点,值得反思。有经验的汉语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没有向学生系统介绍口语体语言和书面语体语言的区别,致使学生语体转换和书面表达能力普遍滞后;我们也没有按照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这正是造成“汉字难学”的主要原因;更没有充分利用汉字和汉语某些利于理解和记忆的特点,致使教学事倍功半。[2]吕教授指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客观事实。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正视,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讳疾忌医。

其实,吕教授多年来走的也是“印欧系语言教学的路子”,但是,他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带头人,很注重接受国内外同仁的不同意见,注重调研大量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情况,并进行了客观的比较、审视和思辨,从教学路子上进行了反思,并得出了再也不能继续印欧系语言教学路子的重大结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来,就是因为我们采用的基本上是印欧语系的教学路子,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条符合汉字和汉语特点的教学路子。因此,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子,是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3]

吕教授在文章中引用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的意见:无论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方面,在教材的编写原则方面,甚至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特有的关系,正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4]

吕必松教授高度称赞白乐桑先生的意见是“很有见地的论述”。白乐桑先生所指出的我们汉语教学处在“危机”中的评估,绝非危言耸听,只要联系吕教授指出的那些问题,就不能不认同他的论断是对的。吕教授正因为存有“危机”加深的忧患,存有教学效率“事倍功半”的忧患,他才把“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子”,视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就更应该感觉到其紧迫性,把找到一条符合汉字和汉语特点的教学路子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2005年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不少国家的汉语教学专家都呼吁汉语教学应该进行改革,都主张对外汉语教学不应该走拼音文字的老路,应该突出汉语和汉字的特色,走“以字为本位”的教学路子。尤其是法国的著名汉学家、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强烈地主张汉语教学再也不能走“以词为本位”的拼音文字的老路了。他在《人民日报》的访谈录中尖锐地指出:“我经常听到中文难这种说法,很奇怪,说这话的都是你们中国

人。”白乐桑先生的话真让我们中国人为之震撼,也发人深省。在世界汉语大会闭幕式的致辞中,许嘉璐副委员长谈到:“中国的语言学家们从实践中意识到,在信息化时代,汉语教学从内容、方法到手段,都应该有所变革,有所创新,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今后,‘汉语难学,汉字难认’的舆论和现状都应逐步有所改变。”

民族语言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各语种之间可以互相吸收、互相借鉴。但是,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本质特征及其传统,却只能一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而不能嫁接。“以汉字为本位”,是汉语教学固有的传统;而“以词为本位”,是拼音文字固有的传统。将“以词为本位”的传统“嫁接”到“以汉字为本位”的汉语教学的传统上,汉语教学怎么可能不出现“危机”呢?为了更深切地认知这一历史性的教训,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传统汉语教学的历史风貌。

中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汉字教学,一直是“以汉字为本位”的。汉字教学,作为学好汉语的基础,作为汉语教学的突破口,一直放在汉语教学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起周代下至近代,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都是以识字教学为中心,“先识字,后读书”,几乎可以说是各朝各代汉语教学的纲领。即使在书面语和口语相分离的两千年中,各朝各代也都把识字即扫盲作为一项国策,基础汉语教材就是押韵上口的常用字识字课文。秦代的《仓颉篇》、汉代的《急救篇》、南朝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和《百家姓》等,都是代代相传的语言兼文字教学的课本。从宋代起,《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成了互相配套的文言文的识字教材,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教材。这套教材,被视为经典,凡初学汉语者,必读之,必背之,必做到“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三百千》中,内涵极为丰富,学习者不仅能从中学到汉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学到许多中华文化知识,为其进一步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百千》可谓是“以汉字为本位”的典范。这套在全国作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普及本,通行全国,长达一千余年,影响极为深远。《三百千》的总字数为2720个,这与现在所提的2500个常用字差不多。当时的初学汉语者,只要记住《三百千》中的字,就可以读很多初级读物。据记载,盛唐时代,长安的外国留学生数以万计,《三百千》也是他们必读的识字课文,并被他们传入到韩、日、越等国。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华人居住区“唐人街”,《三百千》也广为流传。

在前后三千年的“以汉字为本位”的汉语教学中,已经形成了符合汉字自身规律和汉语自身特点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百倍珍惜。不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应予以继承和发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该有所继承和发扬。

那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呢?笔者认为,只有在理念和操作上都获得一致,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汉字教学的目标。

汉字教学可以说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相当强的实用科学,这就要求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汉字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又不能把这些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代汉字本身的研究,将自己抑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地运用在日常的汉字教学当中;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汉字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练习,形象而又直观、分层级地进行汉字教学。

首先,讲清汉字的性质。汉字是典型的语素文字,而非拼音文字。每一个汉字都由音、形、义三个部分组成。著名语言学家徐通锵先生对汉字和汉语的特点有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字”实际上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仅仅把它看成一种文字的书写单位是没有道理的。传统的汉语研究,不管是文字、音韵、训诂、方言,还是别的什么,都是以字为基础,从来不讲语素和词,不讲与此相联系的主、谓、宾和名、动、形,这绝不是我们祖宗“落后”,“没有语法观念”,而是汉语的结构本身允许做这样的研究,需要这样的研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字”在汉语结构中的地位,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和作用,使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推进汉语研究。把“字”看成为汉语句法的基本结构单位,而把“词”置于一边或置于次要地位来考虑,这是汉语语言学观念的转变……语法结构单位从“词”变为“字”,这不单是简单的概念更替,而是语言研究的视点的转移。这恐怕是带方向性的理论问题。[5]

汉字的音和形会发生变化,但是基本字义一般是不变的。如“口”字,《说文解字》:“人所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属皆从口。”在汉字的变迁过程中,“口”的字形从秦时的小篆到隶书再变化到楷书,字形发生了些许改变,其基本字义却始终保持不变。很多由“口”组成的合体汉字在《说文解字》中就有“吻、吞、咽、咳、吮、嘴、吹、问、吃、啖”等179个。“口”作为基本语素,可以组成很多词语,如“口白、口碑、口才、口称、口吃、口臭、口风、口技、口腔、口琴、口哨、口音、口吻、口若悬河、口是心非”等等。记住了一个“口”字,就可以认知由“口”字组成的合成字以及跟“口”有关的词语的意义。由此可见,记忆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对于学习汉语和汉字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现代汉语的常用汉字有3500字左右。而对外汉语教学根据教学实际对3500个常用汉字进行了一些调整。按照《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的规定:甲级汉字800个,乙级汉字804个,丙级汉字500+11个,丁级汉字2864+41个,共计2905个。我们可以根据这项规定来具体实施课堂教学。

其次,解析汉字的字形结构。现代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成字两种。“六书”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而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现代汉语中的独体字大都来自古代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日、月、水、山、爪、田、上、下、本”等等;而有些合成字则是经过简化后进入到独体字的行列的,如“龙、专、门、书”等等。现代汉语的合成字多数来自古代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如“休、林、男、旅、盖、芽、理、际、盛”等等;少数来自古代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如“燕、鱼、泉、亦”等等。[6]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独体字既是常用汉字,又是构成合成字的重要部件,组字能力很强,必须牢牢记住。分析合体字可以理性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从而更好地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汉字在造字的过程中,“有的字有理据,有的字没有理据,有的字有部分理据。有的在造的时候就没有理据,有的字本来有理据,在发展过程中失去理据”。[7]所以,部分汉字的把握是无法用理性分析来认识的。我们认为,记忆汉字不能没有诀窍、没有方法,但是其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字:“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反复强调的。

第三,剖析汉字的部件。部件是汉字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叫字形、字素、字根、字元等等。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而合体字有两个以上的部件。“临、地、讨、骗、词、加”等是两个部件,“谁、警、懒、蒜、街”等是三个部件,“营、韶、筐”等是四个部件,“赢、膏”等是五个部件……部件和部件之间的组合是分层次进行的,不是一次组合而成。如“韶”的部件是“立、日、刀、口”,这些部件一般都可以成为一个独体字。由此可见,剖析汉字的部件对于认知汉字的结构和正确地书写汉字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讲授汉字的笔画。笔画是构造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现代汉语中笔画最少的只有一画,如“一、乙”等,笔画最多的是36画,如“鼻囊”。其中以9画居多,10画和11画次之。汉字的基本笔形也不外乎如下几类:点、横、竖、撇、捺、提、折等,其派生笔形共有26个。[8]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就应该先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关门。

有很多人认为,汉字多达数万,结构繁多,很难写;而英语字母就那么26个,就能拼出数以万计的词。诚然,汉字字数多,结构繁复,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汉字是有规律的,只要顺其规律,就可以可化难为易。比如说,汉字形成的规律是:先笔划少的,后笔画多的;先结构简单的,后结构复杂的;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只要这样顺应汉字固有规律来教汉字,就会一顺百顺,势如破竹。再说,在学生掌握了汉字笔画、笔顺规则后,再掌握100至200个汉字部件,就差不多能写所有数万个汉字了。因为所有的汉字几乎都由这100至200个部件组成的。汉字的部件,是根据统计有600多个,其中大部分都是罕用部件,常用的主要部件只有100多个,它们几乎覆盖所有3500个常用字,记住这些部件,意味着所有的汉字就都会写了。我们之所以提出汉字教学“以部件为纲”,就是为了“纲举目张”,只要教会学生会认、会写、会记住100多个部件(有相当多的部件是独体字)。汉字难写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生记住100多个部件,如同记住100多个英语单词,能说难吗?

综上所述,汉字和汉语学习确实并不难,其易学、易认、易记、易写可说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方法,找到一条符合汉字和汉语特点的教学路子,那我们就可以充分地利用汉字与生俱来的优势,把传统的经验和现代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开创汉这和汉语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蒙.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J].新华文摘,2005,(9).

[2][3]吕必松.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A].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导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是分离?[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汉语口语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对比分析 英语教学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64-02

1 引言

口语是语言的基本存在形式,口语教学在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现实的情况是在中国,广大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明显低于其它的听,读,写,译等另外四项能力,即便是拥有较高学历水平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阅读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差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原因除了与在中国背景下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有关外,还应归结于学生头脑中固有的母语习得以及学习模式的影响,学生自身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主客观局限性以及更高级,更有效的学习及教学方法的匮乏等等。

依照周岚(2008)的研究,口语学习缺乏主动参与性,口语学习缺乏安全感,口语教学缺乏新颖多样的方法,口语教学综合满意度不高是当前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现状。许多学生在花费了几年时间学习一门外语后,在和说这种外语的母语者交流时,仍然会犯一些错误。然而,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特别是对于那些英语学习者来说,因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从语音层到文本层都有很多的不同。语言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中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和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干扰。本文试图从对比分析理论出发,针对口语教学的现状从语音、语序、词汇和文化几个方面作以分析并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水平。

2 对比分析理论

对比分析(CA)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该理论认为,通过对比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之处可以帮助预测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所受到的来自于母语的干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将此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学习者外语错误的目的。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根据Sridhar(1981),语言是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语言系统,从音韵层,形态层,词汇层到语法层,一种语言的子结构与其他结构对应。每一种自然语言都是人们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语音和意义合成的符号系统,因而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相互进行比较,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发现并处理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对比分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对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原理的实际运用。该理论认为通过比较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之处人们可以找到学习目的语的易处和难点。尽管对比分析理论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但该方法在20世纪中期非常盛行。一般来说,该理论对于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实用性是不可低估的。

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迁移理论。学习外语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母语经常性的干扰和困惑。Wardhaugh(1970)认为,由于学习者长期习惯性地运用母语来进行思维、表达和交际,形成了一种自身的动力定型。所以,他也就自觉不自觉地,甚至是顽固地运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学习外语,也即外语学习者有将母语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转移到外语学习中的倾向。其中的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两种语言(母语和目的语)相似引起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语言的共同因索有助于学生学习外语,两种语言相异引起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会妨碍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外语(许余龙, 2002)”。以下通过将汉英两种语言从语音,语序,词汇表达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讨论如何通过对比分析理论来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

3 对比分析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较之书面语,口语作为产出性技能,要求说话者在外界声音或其他信息的刺激下,及时地产生说话的动机和意向,经过内部语言阶段形成深层句法结构,再扩展为以表层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语言。口语交流因其及时性、准备时间短的特点,更能体现出说话者的学历水平、表达技巧以及文化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素质。俞理明(2004)指出,汉语在许多语言层面上都会对英语学习发生迁移,然而,长期以来这种语际共性研究或差异研究却是语言迁移研究中一个受忽略的领域。如将这些差异和迁移加以比较应用到口语教学当中,定将使英语学习者事半功倍。

3.1 语音方面

语音的学习在英语口语学习的过程中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一部分。汉语中已经存在的音素可以发生负迁移从而影响英语口语的学习,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加以总结和分析,以避免顽固错误的产生。学生语音错误大部分来自于已有的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比如在读英语单词“there”和“three”时,由于汉语中没有[]和[θ]两个音,学生们会用汉语中的【z】和【s】两个音代替,造成英语发音不准。更有学生为图简单,不去学习基本的音标知识,而是用某些发音相近的汉字来替代英语单词的发音,把“there”和“three”读成了“贼儿”和“死瑞”。汉语中有相似的音但发音并不完全相同时的语音错误率也很高。比如英语中/r/的发音,绝大部分学生都将其发成了汉语中“肉”(ròu) 的声母。还有部分学生将pen,when读成汉语拼音中的(pēn)和(wēn)。结果是,在与说英语的本族语者进行交流时,会出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被对方所理解,造成尴尬、困窘的局面。

为了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在发现并纠正学生发音错误的同时,在课堂上抽出一部分时间对学生因为受到汉语发音负迁移所产生的错误进行描述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引导其有意识地去避免容易发生的来自汉语发音习惯的负迁移。

3.2 语序方面

语序方面特别是在英语陈述句的学习上,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序大体相同,学生们固有的汉语语序知识就会向英语发生正迁移,促进英语的句法学习。在口语教学中这种相似之处会促进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口语表达的掌握,然而陈述句中加上定语和状语等修饰成分,英语和汉语的表达语序就会有所变化,就会对学习者的正确口语表达产生干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非英语专业的一年级英语学习者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会犯下列错误,那就是将“我非常喜欢…” 这句汉语的英语表达说成是“I very like….”,正确的表达应该为“I like …very much”或“I really like…”。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和词序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去公园”的英语表达应该是“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classmates.” 然而部分学生却将其说成了“I with my classmates went to the park”。汉语词序是 somebody with somebody does something,英语却是somebody does something with somebody;英语里的with somebody在谓语后面,而不是谓语前面,与汉语完全相反。

相对于以上所提到的学生口语表达中的语音错误来说,语序方面的错误更容易觉察和改进,只要学习者在平时的口语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汉英两种语言在语序方面的异同点,正视自己的表达错误,善于做出分析和总结,是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的。

3.3 词汇方面

词汇选取正确恰当与否是构建口语表达的基础。汉语和英语词汇在拼写、语音或语义等表达层面的近似对应会在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发生正迁移,从而促进学习者对于外语词汇的习得和掌握。但同时要尤其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中由于汉语词法或搭配所造成的负迁移。例如,在学生的口语表达中经常有这样的句子:“The price of the goods in our school supermarket is very expensive”。汉语中存在诸如“这家超市所出售货物的价格很便宜或很贵”的表达,但在英语中,与“price(价格)”相搭配的形容词应该是“高(high)”或”“低(low)”。

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口语表达准确度的改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撅而就。在日常的教学和操练中,口语教师应做到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4 文化方面

连淑能(1993)指出,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在于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社团里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打招呼,谈天气,问候健康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含义。中国人常以“你到哪里去?”“你吃过饭没有?”作为问候、打招呼用语。但如果用 “Where are you going?”或“Have you had lunch?”来问候英、美国家的人,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认为你很不礼貌在干涉他的私事。对于中国人常说的表示谦虚的表达“哪里,哪里” ,如果学习者说成“where,where”就更会使听话人感到费解了。

笔者再援引一个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例子。为了对一名经常积极主动擦黑板的学生提出表扬,笔者称赞道: “Thanks a lot. That’s really a big help”。这名学生回答道: “That’s Ok. It is my duty”, 本句话的汉语意思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在中国,这种对于别人感谢的回答是恰当的,并表明说话人的礼貌和谦虚,但在英语中它所隐含意思是说话人并不情愿做某项工作,只是例行公事地当作非做不可的任务来完成。这一答语也反映出说话人将汉语文化语境知识迁移到了英语的口语表达中去,这种迁移是不恰当的负迁移,要加以避免。胡文仲(1994)将其比喻为“用汉语思维方式所作的英语表达”。

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好课,根据所教内容,挖掘其文化因素,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意识。一般来说教师可给学生提供topics并设置情景,让两个或一组学生进行情景会话,也可在口语课上带领学生排练英语节目,让他们沉浸在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中。逐步地引导他们用规范的语言形式,连贯的叙述方式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4 结论

近年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还未付诸实践或是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亟需广大英语研究者和教育者更加不懈的努力。因而在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将对比分析理论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当中,从语音、语序、词汇、文化各个方面进行对比,降低口语难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达到熟练掌握并自如运用英语口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连淑能.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Sridhar, S.N.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Three Phrases of One Goal[M].In J. Fisiak (ed.).1981.

[4] Wardhaugh, R.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M]. TESOL Quarterly.1970.

[5] 许余龙. Contrastive Linguis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汉语口语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60-02

传统的对外汉语口语的教学均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为核心,设置相对应的话题可以使学生能够围绕其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加强对口语的联系,使学生提高其汉语水平。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由于受其自身语言水平差的限制,在汉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就表现出了对汉语口语教材的严重依赖。因此,汉语口语教材在话题选择上应该设置是否实用,是否有趣,是否对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一直以来是汉语口语教学从业人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十分关心的问题。

1 引言

目前,汉语口语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围绕话题进行口语教学,进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汉语口语的话题来源只要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但是,并不是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与物都可以拿来作为话题进行日常教学的。话题的选择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而选择出合适的话题经过组织后进行日常教学,使学习者能够使用汉语口语进行无障碍交流,使言语口语训练质量得以提高。

2 选择话题教学的原则

话题的选择在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培养方向。从事汉语口语教学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以及反复实践、论证,得出了在话题选择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 话题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汉语口语教学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去选择相对应的话题,对学习者应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确定教材所面对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然后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话题进行教材的编撰。

学习者的群体不同,导致选择的话题也不会相同,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话题选择。学习者文化背影不同、语言环境不同,话题的选择上也就不同,因此在选择话题时,要具有针对性。对于每一个学习者对于学习汉语口语这个群体来说均是一个个体,不同学习者个体对汉语口语的需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汉语口语教材编写人员就应该更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对应的话题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2.2 话题选择应具有科学性

话题选择应具有科学性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事实作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否则就是虚构的。话题的选择不能与已经通过检验的科学原理相违背,必须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话题。因此,在编写汉语口语教材过程中,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汉语口语的学习人员对学习者爱好的话题进行筛选。同时,还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不能主观臆断进行话题选择去编写教材,进而确保科学的选择教学话题。

2.3 话题选择应具有趣味性

学习者的兴趣是其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保证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有趣性、生动性,因此,趣味性对教材编写人员来说十分重要。日常教学过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话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使学习者能够主动进行思考,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有实质性的提高其汉语口语的交际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话题选择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4 话题选择应具有实用性

实用性一直是汉语口语教学人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的一项原则,在教材编写及话题选择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只要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利于教学组织,这样的日常教学就决定了编写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此教材编写在选择话题时应贴近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使学习者能够用得上。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组织及应用能力,也就是使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进而进行交际。因此,学习者能否可以使用汉语口语进行交际是能量教学质量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在选择话题过程中,做到所选择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才可以帮助学习者的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

3 泰国小学初级汉语口语课堂话题选择的策略与技巧

汉语口语日常教学应该理论结合实际去组织相关内容,通过在泰国为期一年的教学锻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出了在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关于话题选择的策略和技巧,为从事汉语口语对外教学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以此共同交流。

3.1 话题选择应与学习者心理特点、兴趣结合起来

年龄阶段不同心理特点也不同,通过调查,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与少年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基本一致,但是其在稳定性、集中性方面比五年级以下班级的学生要稍强一些,其在想象力、创造性等方面随着年龄的成长也得到了相对的提高。

日常教学话题的选择怎样去结合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怎样的话题才是泰国汉语口语学习者感兴趣的呢?结合专家、学者们的调研数据以及自己对日常教学的观察、思考,笔者得出了学习者最欢迎的话题是能够完成“交际任务”这一结论。针对泰国圣弗朗西斯教会学校五年级日常教学为例,学习者对说学习的部分话题喜欢程度如表1。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汉语口语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创造性、启发性的话题,比如“职业选择”、“吃饭”、“购置喜爱的物品”等,使学生不仅口语可以得到练习,同时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如果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教学效果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者思维更加活跃,记忆就会更加深刻。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效果得以质的提高。

3.2 从日常生活入手,话题选择具有双向、多向的互动特点

任何语言口语交际的核心就是交流,汉语口语也不例外。通过交流才可以互动,互动的目的就是将所学的语言内容付之于实践,使学习者的口语技能得以提高,进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互动就是使学习者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习者不仅动口还要动脑,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话题是人与人交际的基础,如果双方要达到某一目的,就必须围绕着某一话题展开交流。因此,在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针对话题的选择应体现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性特点,使学习者深入到话题中来。

泰国小学的汉语学习者喜爱的话题均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吃饭”、“旅行”、“生日”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课堂作为一个交际的场所,通过学生与学生或者学生与老师围绕某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交流,以学生为主题,老师加以引导,使学习者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习得以提高。以此,通过互动性的一些话题,通过师生互动是汉语口语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使学习者提高自身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3.3 根据文化背景,在话题选择上应体现文化兼容的特点

每一种语言均是其对应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的教学就是其对应的文化的教学,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就是了解学习相对应语言国家的文化。两个人如果文化背景不一样,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误解的语言是属于交际文化范畴内的。学习者在学习母语外的语言时,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不熟悉的文化现象是必然的,这种情况就会成为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消除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进行相对应的文化教学,因此在进行汉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选择话题应该考虑相对应区域的文化背景,在话题选择上应体现文化兼容的特点。

不同国别、年龄、性别的学习者对汉语口语话题的喜好均有不同,但是,目前流行与市面上的教材都是一些通用性教材,没有因地制宜,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因此,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来进行,这也是汉语口语是否可以迅速成功的关键。

在泰国,教师应该根据其文化背景,在话题选择时应该注入与泰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学习者就容易接受。这样不管是教学效果还是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运用都显得特别融洽,其文化的兼容性也得到了体现。

3.4 根据校园活动来选择话题,使知识得以巩固

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际,只有将所学语言不断进行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并进行无障碍交际的目的。基于校园生活的多样性,根据校园的热点及相关活动来进行汉语口语的话题选择,容易与学习者引起共鸣,这样也贴近了学习者的生活。

在泰国支教过程中,笔者将日常教学与校园丰富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习者选择的话题与相对的生活内容相匹配,使学习者口语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相对应的知识点也得以巩固,进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3.5 在话题的选择上应符合目标阶段性,做到难易适中

任何母语之外的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巩固,没有捷径,汉语口语也不可能例外,因此在活体选择上要符合目标的阶段性,循序渐进。

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一个个体,口语水平、汉语能力、兴趣爱好等都不一样,这就对汉语口语教学人员的整体水平要求都会进一步提高,教学人员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得更全面。不管选择学习者什么样的感兴趣的话题,话题的连贯性都是必须要保证的,目标的阶段性也要得以体现。同时还要根据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以及目标来确定话题的难易程度。因为,过于简单的话题没有挑战性,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过于复杂的话题,学习者无从下手,会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

汉语口语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 汉语 教学 应用 能力 培养

中学汉语文的“文道”之争历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汉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汉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国历来有把汉语文教学作为“文以载道”的思道德教育工具的传统,而最近不少老师过于强调汉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汉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汉语文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学汉语文教学对文本内容过多地拔高分析和条分缕析地讲解,为了应付频繁的月考、抽考、统考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练习和考试,学生挤占了对汉语文教学内容学习的空间和大部分思考时间,忽视了培养最基本的汉语文实用能力。在走入社会的很多初高中毕业生中,很多人在汉语文能力的应用方面捉襟见肘:普遍存在着汉字书写错别字连篇,讲起话来不是辞不达意,就是嗦重复,写起文章来不是不知要写什么、无话可说,就是空洞无物。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各种类型的信息交流日趋频繁,几乎随时随地都要应用到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等汉语文实用能力,所以我们要在汉语文教学中重视汉语文用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的工具性特点,充分认识并尽快纠正上述偏向,在汉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汉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汉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社会效益。教师要结合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为实现上述目标选择科学的教法,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初中阶段是我们国家九年制全民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汉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功夫。所以教师既要抓住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又要针对初中学生有一定的汉语文基础知识,但心理上尚不成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加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心理特点,在促进学生独立的思想指导下,把学生“扶上马”,并为学生牵蹬引缰,为他们放开思维自主学习“送一程”。按照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复合的教学基本原则,我们对学生的汉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分项集中训练,努力在初中阶段使学生的写字、口语、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性汉语文能力基本过关,在不加重学生的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汉语文知识和技能。

如在训练学生写字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实用性的原则以硬笔为主。

加强对学生进行硬笔书法训练,并为了巩固和复习中华民族的书法精粹,辅之以软笔书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定时定量练习相结合,可先通过板演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用笔要领,再让学生像古代学生描红学习书法一样,摹写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临写基本笔顺、基本结构。在这个练习阶段,要让学生学习小组的互评矫正和教师评价分析相结合,最后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独立背帖练习,逐渐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把写字训练与课文字词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联系。

二、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应用能力

汉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中学汉语文教材的选编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的。无论是选用的文言文课文,还是现代白话文课文,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文言文毕竟在现实的交流、交际中不再广泛使用,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还必须以现代文为主。以白话文为基本工具的现当代文学使学生在阅读接受起来没有像面对文言文那样的语言障碍,当代文学作品更是和当前的汉语同步,而且所选的课文都是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之作。这些课文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现代汉语语汇,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而且不同体裁的课文对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写作能力都大有帮助。教师在讲授现代文时,要注意采取与文言文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上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要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着重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运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朱自清在《背影》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描写“父亲”去买桔子的动词,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替换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并及时地让学生活学活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描写自己或亲人朋友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动作,让汉语文能力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先要排除学生怕字当头、惧怕当众开口讲话的羞怯心理障碍,让学生有说话的勇气和学习兴趣;然后在口语交际的练习中,对学生进行发音准确、语速、语调得当、中心突出、条理分清、表意准确、文明礼仪等基本功训练;在此基础上可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上,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指导学生了解准确复述、口头问答竞赛、即席发言、交谈采访、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解说、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等各种口语交际形式的基本要求。

三、利用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应用能力

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学生根据初中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已有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写作结构格式、内容语言的顺序等写作规范,再由易到难地重点进行汉语文应用规范训练,并让学生贴近现实,联系实际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在汉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注意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准确、含蓄的精华,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达到《汉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在汉语文教学中汉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实用能力,使学生明显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汉语文的自信,大大提高汉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写字训练使学生养成静心、专注、一丝不苟的良好汉语文学习习惯;说话训练发散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训练则增强学生参与生活的意识和为社会服务的才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