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士研究生论文【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篇
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力求在疾病和诊疗理论上筑构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新”,增加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贴近科学前沿,介绍技术创新的选修课程,以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临床医疗方面的进展。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院校的先进经验,在专业基础课上给予较大的自由度,采取不脱产上课方式,以保证临床训练时间。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除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也能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和科研的同时,要关心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引导其树立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学习思想[9]。组织研究生开展“近视普查与防治教育”、“社区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其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第2篇
一、建立竞争机制,保证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纵观博士研究生培养体制,可以发现国内普遍缺乏健全的淘汰机制,军队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也是如此。目前,军队院校的研究生能否顺利取得学位,最终都由总部进行分配工作,或是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相比于地方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军队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不需要担心因为没有拿到学位而影响找工作;
此外,很多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是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在前沿领域勇于探索,而是求稳怕难,过多地依赖导师,满足于遵循导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还有些人则急功近利,追求所谓的“短平快”,以尽早发表几篇文章、获取一纸文凭毕业作为学习期间的主要目标,以期早点分配单位。因此,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竞争机制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从博士研究生遴选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角度来看,严格把握好“严进”关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
(1)执行严格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制度。不管是在院校、基层部队,还是在研究所等单位,干部学历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不到高等院校深造,很快就跟不上装备和部队发展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对象是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军校应届学员和部队在职干部。在博士入学资格考试中考试成绩达到学校录取线,并且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中,其学术成果、科研成果以及军政素质均表现优秀,或在以前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可就读博士研究生。
(2)从硕士研究生中挑选优秀学员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刚开始的1.5年主要是以课程学习为主,基本不安排论文和研究任务,第2年进行严格的资格考核。考核通过者则直接进入3~5年完整的博士研究阶段。吸纳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进行硕博连读培养可以缩短培养周期,同时也为部队培养一支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勇于创新以及优秀的年轻干部队伍。
2.从过程管理中建立博士生教育竞争机制
在培养管理过程中建立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大过程管理的力度,通过设立博士生中期检查、毕业考核等环节,实行淘汰制,以保证和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1)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是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由学科专业的专家小组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检查,博士生向专家小组汇报论文的进展情况和论文的阶段性成果。专家组根据博士生的汇报情况对博士生的论文进展进行检查,对论文工作中存在较严重问题者提出建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能正常进行和顺利完成。若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可对其中止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研究生更加努力地进行课题研究,并保证研究生质量要求。
(2)毕业考核。毕业考核针对即将提交毕业学位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对他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学术成果、科研情况、军人素质以及履行学校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这些考核结论作为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的主要判断依据。毕业考核直接激励博士研究生在平时表现以及学术科研等方面积极进取,达到一名合格军校博士研究生的要求。
二、建立激励机制,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原动力
1.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为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笔者所在院校制定了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1)设立研究生创新奖学金。对于创新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博士研究生,通过阶段性考核(一般为一个学年)可申请一定等级的创新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的金额设定为5000元,二等奖学金金额为2000元,受资助者比例一般在5%~10%。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使博士研究生自身价值体现、创新热情的激发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还原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特征,即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2)设立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是对二年级的博士研究生设定的,这时博士研究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为确定资助对象,一般进行一次学术和科研能力考核。考核和选拔主要从质量和数量、参加科研情况两方面进行,根据考核结果分别给予1万~2万元的资助额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使研究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校园学术氛围以及科研软环境的建设,使博士研究生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优秀学员”奖励制度
优秀学员的评定依据一般是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综合表现等,具有相对的可度量性和可比性,每学年评定一次。研究生管理大队按比例把名额分配到各个研究生队,由研究生队干部依据学员该学年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并结合各班、各区队的推荐意见形成名单上报研究生管理大队进行表彰。同时,研究生管理大队将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学员”由大学对受表彰者推荐为“大学优秀学员标兵”,并记“三等功”一次。由于“优秀学员”的评定主要侧重于学员平时的 政治表现、军人素质以及履行规章制度等方面,学术成果和科研情况占的权重相对小,这对于那些学习和科研水平相对弱的学员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
3.建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制度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的目的是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一般经过研究生申报、导师推荐、学院学术委员会评选,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定,遴选出高水平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根据论文质量分别向海军、全军推荐海军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特别突出的推荐参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给予不同等级的优秀论文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直接解决高级职称。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已有7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4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其中马伟明院士和朱石坚教授各有两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三、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的思考
1.完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研究生综合评价考核必须结合学校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符合学校和部队发展需要的考核体系。由于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在制订考评体系时要兼顾学科专业间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同时,在各种考核中都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由于军校的特殊性及专业的限制,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军人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军队院校的研究生综合考核体系中对军人素质的考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2.完善奖学金和基金资助体系
奖学金和基金资助的评价一般包括研究生学员的学术成果、参加科研情况以及课程成绩三大方面,其中学术成果占的权重最高。在考核评定时,各专业之间奖学金金额和资助金额应兼顾专业的“冷”、“热”。如:有些专业的研究课题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没有实验数据就不可能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而有些专业大多数是一些理论性研究课题,相对容易。所以,对这些不同专业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和需求分别给予适当的资助。
同时,评定标准要规范化。如:在评价标准上要求公开发表的论文必须见刊,对无正式CN号论文和未取得公开号的发明、专利等不得列入科研成果;
对一般期刊上所的得分进行总分限制,对不同质量的论文分配不同的权值。这样既能使不同层次的成果之间在分数上拉开距离,又能凸显优秀成果,从而鼓励优秀成果的发表。此外,对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取得的成果不得列入参评内容,以确保公平公正。
从笔者所在院校目前受资助的情况来看,受资助的博士研究生都是各专业非常优秀的,受资助的比例还非常小。国外的知名大学总体来说获资助者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加大资助比例也是促进学员创新积极性的动力之源。建议学校和院系依据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进步大小以及学科专业研究的特点给予学员一定资助,进一步扩大资助面。
最后,还需明确创新奖学金、创新基金各等级之间的金额差距,这是奖学金、基金资助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激励以及资助功能的关键。金额差距过大资助功能就被弱化,而差距过小就会忽略其激励功能。
3.建立并完善导师资助体制
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过程中,部分地方高校要求导师提供一定金额的“资源占用费”或培养费。建立导师资助制的初衷是希望导师交纳课题经费以后能对学生负起更多的责任,提出更高的科研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导师“滥招”或“招而不管”的风气。军校学员不需要缴纳学费,军队院校也没有规定导师一定要给予学员一定的资助。然而,没有导师资助单靠学校拨的培养经费显然不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现在军校导师的资助方式主要表现为一种自主行为。所以,建立以科研资助为核心的导师责任制要考虑以下几个实际情况:一是要避免导师交了培养经费后,使师生关系变为事实上的“雇佣”关系。二是要避免导师出资平均化。导师配套经费要考虑到不同学科性质的差异,制订不同的配套经费标准,基础性学科和缺乏科研课题的导师可不必交纳培养经费。总之,导师资助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导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朱爱红.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构想[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1-42.
[2]姚若河.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9-122.
[3]李连.院校转型下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新模式[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57-61.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机制改革;
博士研究生;
军队院校
作者简介:宁小玲(1982-),女,湖南邵东人,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
杨露菁(1966-),女,广东大埔人,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湖北 武汉 43003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24-02
我国要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变成研究生教育强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007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17所高校首批试点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军队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在军事形态转变和我军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国防事业和部队建设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队院校也面临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问题,并有其特殊性。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主要是通过强化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建立研究生综合素质训练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竞争、激励机制,健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机制,以培养研究生的军政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军队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在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习动力和压力,这将有助于研究生全面提升科研素质和军政素质。
一、建立竞争机制,保证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纵观博士研究生培养体制,可以发现国内普遍缺乏健全的淘汰机制,军队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也是如此。目前,军队院校的研究生能否顺利取得学位,最终都由总部进行分配工作,或是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相比于地方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军队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不需要担心因为没有拿到学位而影响找工作;
此外,很多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是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在前沿领域勇于探索,而是求稳怕难,过多地依赖导师,满足于遵循导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还有些人则急功近利,追求所谓的“短平快”,以尽早发表几篇文章、获取一纸文凭毕业作为学习期间的主要目标,以期早点分配单位。因此,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竞争机制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从博士研究生遴选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角度来看,严格把握好“严进”关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
(1)执行严格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制度。不管是在院校、基层部队,还是在研究所等单位,干部学历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不到高等院校深造,很快就跟不上装备和部队发展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对象是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军校应届学员和部队在职干部。在博士入学资格考试中考试成绩达到学校录取线,并且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中,其学术成果、科研成果以及军政素质均表现优秀,或在以前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可就读博士研究生。
(2)从硕士研究生中挑选优秀学员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刚开始的1.5年主要是以课程学习为主,基本不安排论文和研究任务,第2年进行严格的资格考核。考核通过者则直接进入3~5年完整的博士研究阶段。吸纳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进行硕博连读培养可以缩短培养周期,同时也为部队培养一支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勇于创新以及优秀的年轻干部队伍。
2.从过程管理中建立博士生教育竞争机制
在培养管理过程中建立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大过程管理的力度,通过设立博士生中期检查、毕业考核等环节,实行淘汰制,以保证和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1)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是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由学科专业的专家小组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检查,博士生向专家小组汇报论文的进展情况和论文的阶段性成果。专家组根据博士生的汇报情况对博士生的论文进展进行检查,对论文工作中存在较严重问题者提出建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能正常进行和顺利完成。若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可对其中止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研究生更加努力地进行课题研究,并保证研究生质量要求。
(2)毕业考核。毕业考核针对即将提交毕业学位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对他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学术成果、科研情况、军人素质以及履行学校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这些考核结论作为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的主要判断依据。毕业考核直接激励博士研究生在平时表现以及学术科研等方面积极进取,达到一名合格军校博士研究生的要求。
二、建立激励机制,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原动力
1.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为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笔者所在院校制定了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1)设立研究生创新奖学金。对于创新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博士研究生,通过阶段性考核(一般为一个学年)可申请一定等级的创新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的金额设定为5000元,二等奖学金金额为2000元,受资助者比例一般在5%~10%。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使博士研究生自身价值体现、创新热情的激发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还原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特征,即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2)设立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是对二年级的博士研究生设定的,这时博士研究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为确定资助对象,一般进行一次学术和科研能力考核。考核和选拔主要从质量和数量、参加科研情况两方面进行,根据考核结果分别给予1万~2万元的资助额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使研究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校园学术氛围以及科研软环境的建设,使博士研究生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优秀学员”奖励制度
优秀学员的评定依据一般是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综合表现等,具有相对的可度量性和可比性,每学年评定一次。研究生管理大队按比例把名额分配到各个研究生队,由研究生队干部依据学员该学年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并结合各班、各区队的推荐意见形成名单上报研究生管理大队进行表彰。同时,研究生管理大队将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学员”由大学对受表彰者推荐为“大学优秀学员标兵”,并记“三等功”一次。由于“优秀学员”的评定主要侧重于学员平时的政治表现、军人素质以及履行规章制度等方面,学术成果和科研情况占的权重相对小,这对于那些学习和科研水平相对弱的学员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
3.建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制度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的目的是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一般经过研究生申报、导师推荐、学院学术委员会评选,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定,遴选出高水平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根据论文质量分别向海军、全军推荐海军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特别突出的推荐参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给予不同等级的优秀论文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直接解决高级职称。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已有7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4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其中马伟明院士和朱石坚教授各有两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三、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的思考
1.完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研究生综合评价考核必须结合学校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符合学校和部队发展需要的考核体系。由于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在制订考评体系时要兼顾学科专业间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同时,在各种考核中都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由于军校的特殊性及专业的限制,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军人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军队院校的研究生综合考核体系中对军人素质的考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2.完善奖学金和基金资助体系
奖学金和基金资助的评价一般包括研究生学员的学术成果、参加科研情况以及课程成绩三大方面,其中学术成果占的权重最高。在考核评定时,各专业之间奖学金金额和资助金额应兼顾专业的“冷”、“热”。如:有些专业的研究课题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没有实验数据就不可能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而有些专业大多数是一些理论性研究课题,相对容易。所以,对这些不同专业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和需求分别给予适当的资助。
同时,评定标准要规范化。如:在评价标准上要求公开发表的论文必须见刊,对无正式CN号论文和未取得公开号的发明、专利等不得列入科研成果;
对一般期刊上所的得分进行总分限制,对不同质量的论文分配不同的权值。这样既能使不同层次的成果之间在分数上拉开距离,又能凸显优秀成果,从而鼓励优秀成果的发表。此外,对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取得的成果不得列入参评内容,以确保公平公正。
从笔者所在院校目前受资助的情况来看,受资助的博士研究生都是各专业非常优秀的,受资助的比例还非常小。国外的知名大学总体来说获资助者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加大资助比例也是促进学员创新积极性的动力之源。建议学校和院系依据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进步大小以及学科专业研究的特点给予学员一定资助,进一步扩大资助面。
最后,还需明确创新奖学金、创新基金各等级之间的金额差距,这是奖学金、基金资助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激励以及资助功能的关键。金额差距过大资助功能就被弱化,而差距过小就会忽略其激励功能。
3.建立并完善导师资助体制
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过程中,部分地方高校要求导师提供一定金额的“资源占用费”或培养费。建立导师资助制的初衷是希望导师交纳课题经费以后能对学生负起更多的责任,提出更高的科研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导师“滥招”或“招而不管”的风气。军校学员不需要缴纳学费,军队院校也没有规定导师一定要给予学员一定的资助。然而,没有导师资助单靠学校拨的培养经费显然不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现在军校导师的资助方式主要表现为一种自主行为。所以,建立以科研资助为核心的导师责任制要考虑以下几个实际情况:一是要避免导师交了培养经费后,使师生关系变为事实上的“雇佣”关系。二是要避免导师出资平均化。导师配套经费要考虑到不同学科性质的差异,制订不同的配套经费标准,基础性学科和缺乏科研课题的导师可不必交纳培养经费。总之,导师资助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导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朱爱红.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构想[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1-42.
[2]姚若河.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9-122.
[3]李连.院校转型下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新模式[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57-61.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第4篇
>>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 我国科技前沿领域博士学位论文概况分析 对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国档案学硕博学位论文研究热点透视 2001—2010年我国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2008年~2012年我国高校档案学研究生统计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分析 从博士学位论文看我国近年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 我国首批武术博士学位论文在沪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的总结与思考 我国档案学教育论文计量分析 我校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的实践与探索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分析与思考 近十年中国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分析与展望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生物学类)获奖的要领剖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际与省际分布特征分析 2006-2011年比较方法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蒋冠.政府信息公开目标取向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0]候卫真.论政府信息化取向与信息能力构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1]谭必勇.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8.
[12]王少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7.
[13]邵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建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4.
[14]高大伟.档案学的元问题及可能的形而上[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1.
[15]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5.
[16]蔡梦玲,高俊宽.从档案学硕博招生看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档案学通讯,2014,04:21-26.
[17]胡莹.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军队工科院校 博士研究生 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1-01
一、概述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是拓宽博士生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博士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1]。全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明确了要更多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
目前我军工科院校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不断地加强博士生课程建设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但是军队工科院校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过去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博士课程应具有怎样的特色,博士课程与硕士课程的连贯与融合,博士研究生应学什么内容,怎样学,教师怎样教,如何考核等若干关键问题的认识上还较为含糊。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课程设置不能满足部队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军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的是适应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需要,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技术的自主创新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思想品德和军事素质,广博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等[3]。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应该围绕需求这个核心来进行设置,但目前的课程还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2.内容衔接不足,前沿知识缺乏:在教学内容上,没处理好博士研究生课程与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衔接,讲授内容缺乏学科价值和时代感,与硕士研究生课程低水平重复[5],学科前沿、热点问题没有及时进入博士研究生课堂,从而使课程内容的应用价值和学术含量不高,甚至陈旧的内容依然存在[4]。
3.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像硕士研究生那样主要进行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博士研究生参与教学,探索研究型、创新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4.考核形式单一,评估效果有限:课程考核是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考核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重视课程考核的作用,二是把课程考核作为对学生施加压力的手段,有的课程考试一般以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评估,效果极其有限。
三、加强课程建设的措施
1.课程建设要适应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与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相适应,这也是国防现代化对军事技术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可以更好地满足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需要,更快地实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目标[2],因而博士研究生课程应紧紧围绕“打得赢”这个核心进行设置,一些通用课程内容可以淡化或取消。
2.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服从学科专业体系: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突出相关知识点和相关技术在实际任务和工作中的应用作为主体的内容设置,使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成为硕士课程的延续和深入,课程设置既能反映出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内容,还要体现专业研究军事特色。
注重引进国内外的相关优秀课程与教材,选用处于学科前沿的国内外最新专著、参考书或文献资料。同时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能对将来的专业发展趋势有所体现[4];
处理好知识结构中“博”与“专”这一对重要关系[6],帮助博士生建构个性化的学术格局。
3.转变教学理念,推行研究性的课程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体现研究式、讨论式、启发式,以调动博士生的独立自学、独立钻研的积极性。在博士生的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以自学为主和自学与辅导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实验技术操作相结合;
多种形式的研讨与讲座相结合,围绕主题由教师组织讨论[4]。这种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以博士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博士研究生通过观察、思考,体验探索科学技术的途径和方法。
4.加强地方与国际合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积极邀请名家教授作为特聘教授参与部队院校教学,通过长江学者特聘岗位等形式,为军校注入新鲜血液。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教学资源,建立一种开放式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提倡双语教学和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的方式[1],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提升我军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5.复合化的考核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估提升学习效果: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可以选择多种考核方式或者其组合形式,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经过查阅文献、文献阅读、方法实现、仿真试验、撰写研究报告等过程,使学生能够较为完整地完成本学科专业课程的一次初级研究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2]。注重营造追求卓越、增强竞争的气氛,促进博士研究生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课程检查评估的结果可以广泛调动课程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肯定其成绩,发现其问题,为提高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军队工科院校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将使博士研究生“军味”更浓,特色更鲜明,在掌握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顶层设计、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估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军队博士研究生更好地满足军队和国防科技发展对军队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汪勋清,王春霞,王秀玲. 关于农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72-74.
[2]项军华,韩大鹏,张 峰,刘 昆. 面向新型军队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与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6):18-20.
[3]赵婉清. 关于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4]房京,路亚光,杨春国,吕新远. 我院研究生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8(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