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吃饭,就下起了中到大雨。吃完饭以后,雨有点停了。我们玩了一会儿,看了一会儿电视,又下开雨了中午,我们吃完了饭,就上了儿童乐园。我们骑了骑木马,又下开了大雨,我们只好在门口避雨,等啊,等啊,雨终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一年级日记【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一年级日记范文第1篇
8月20日 星期天 天气晴
今天,我观察了蚂蚁搬食,知道了只要不灰心,总会办好事的道理。
早上,妈妈带我去外婆家,也顺便去观察一下蚂蚁是怎样搬食的……
小学生一年级日记范文第2篇
今天起床后,我和奶奶去买早饭。一看快下雨了,奶奶拉着我就跑,一直跑到了叔叔家。
我们刚吃饭,就下起了中到大雨。吃完饭以后,雨有点停了。我们玩了一会儿,看了一会儿电视,又下开雨了……
中午,我们吃完了饭,就上了儿童乐园。我们骑了骑木马,又下开了大雨,我们只好在门口避雨,等啊,等啊,雨终于停了,我们回家了。
妹妹睡醒了,又看了会电视,然后又玩了一会儿,就吃饭了。
我们吃完了饭,又玩了一会儿,叔叔就下班了。我们又看了一会儿电视,然后就睡觉了。
小学生一年级日记范文第3篇
一、正确引导,减少束缚
1. 起始阶段的日记指导。一二年级是学生学写日记的初始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与写作的兴趣、自信。要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这样学生在写日记时思路才会开阔,想象才会丰富,才能爱上写日记。在一年级学生掌握汉字较少的情况下,允许学生的日记汉字、拼音、图画并存,这样门槛低、坡度小,有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顺利起步。二年级的小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句子的概念,这一阶段开始要写规范意义上的日记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完整、正确的句子,鼓励学生用流利正确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自觉。
2. 中年段的日记指导。到三四年级,多数学生能够写一段通顺的话,能够留心观察生活了,但也遇到了“瓶颈”――由于生活经验、活动范围等的限制,学生的日记内容单调,进步缓慢。此时,不能光靠直接经验,教师要引领学生借鉴间接经验,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玩赏品味优美语言,领略语言的魅力以及语言运用的千姿百态,读写结合,提升写日记的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走向“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丰富了日记的源头,就容易突破写日记的“瓶颈”。
3. 高年级的日记指导。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扩大关注面,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做一个谦逊的倾听者,珍视学生日记中反映的独特感受,不求全责备,鼓励他们在日记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日记风格,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革新形式,玩转日记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所以,革新日记形式,可以提高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低年级可尝试“图文日记”,用画图结合文字写日记,也可给自己的日记配照片、画花边等。中高年级可尝试“循环日记”,或叫“流动日记”,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记日记,由小组成员点评。学生为自己的“小组日记”取名,拟定口号,为自己的“小组日记”配上插图,贴上他们所谓的“全家福”;
还可以为 “小组日记”开辟新的栏目,如在每一页的下面写名人名言或在每篇日记后写一则小笑话。一本日记,就是一个小组出的“书”,为了出好这本“书”,小组成员都会铆足了劲,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另外,还有“摘抄日记”“班级日记”也是不错的形式。在日记的内容上也可以不断地变换花样,玩转日记,如说说心里话、写见闻和感受、写想象、写摘抄和感受、剪贴写感受等,“小组日记”则可同主题或“同体裁日记PK”,写连载等。
三、创新评价,注重发展
1. 教师在阅读孩子日记时,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成为学生日记的分享者,对学生施以关怀、帮助和情怀上的影响。批改日记时,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要以肯定为主,多留少删,多批少改,多鼓励少批评,宽容、接纳、赏识每个学生的日记,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点评日记时,语言要有亲和力,具有感染人的真情和激发写作的热情,要像朋友一样在日记中和他对话,告诉他自己的意见、想法,并与他讨论。
2. 开展学生互评。中高年级学生对日记已有一定的鉴赏力,可以开展日记互评。在互评实践中,学生思维得以碰撞,学会了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的日记,并在互评中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提高了写日记的能力,也养成了主动修改日记的好习惯。
3. 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一向写得好的学生可以严格一点,修改时只给予方法的指点,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参考文章,去观察、去修改。对写得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上可以宽一点,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小心呵护他们写日记的信心:一是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只要肯写,只要写得有内容、有条理,就要表扬;
二要多采取面批的方式,对他们日记中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闪光点也要不吝赞扬,细心指导,促进他们写日记的能力慢慢得到提高。
4. 重视过程性评价。不只是评价日记的质量,更要评价学生写日记的态度、兴趣、发展等。可以尝试把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态度、能力分解成若干个可以观测的因素,如日记的篇数,如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程度,如交流时认真倾听的程度,以及有无对同学的日记提出建议、自己的日记有无被选为优秀日记交流、对自己的日记做了几方面的修改……再把这些可观测的因素制成评价量表,使之成为评价学生日记的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四、引入竞争,创设氛围
稳定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他们产生写日记的成就感,逐渐由“乐趣”发展为“志趣”,以致达到更高的境界。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日记,供大家交流学习。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可以把挑战竞争纳入日记教学之中,比如开展各小组之间的日记评比,教师根据日记质量和成员点评的情况为各个小组的日记评等级;
每周挑选优胜日记,定期交流、评讲、展示;
开展同题日记大比拼,如“火眼金睛,我是生活有心人”日记大赛……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人人争写日记、个个比写日记的良好氛围。
五、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小学生一年级日记范文第4篇
有氧热身操:每日一记
四年级的学生受传统教育、包班制度等教学因素制约,习惯了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在生字词掌握、课文理解等方面已经习惯了在老师的反复引读、组词中巩固知识,鲜有自己独立学习思考的问题。因此,如果转变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他们出现恐慌的心理从而产生厌学。于是,笔者想到了《每日一记》。
《每日一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什么是《每日一记》?每日一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记录。在《每日一记》中记录什么?在实践的最初,每天简单地记录语数英三门功课的回家作业,然后由家长检查、反馈(签字)、评价。这样实行一年后,学生的家庭作业质量逐步变高。直到2015年出现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改进”,各校涌现课前“预学单”的预学形式,笔者更迫切地尝试如何将《每日一记》与“预学单”融合,使得农村小学在没有优良的教学软件情况下也能享受到“预学”带来的好处。
《每日一记》的使用与衍变 《每日一记》的使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断改进,因此《每日一记》的使用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也在发生衍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强化家作记载,渗入自主“疏通字词”与“情感朗读”学习观。这一阶段以提高农村孩子家作质量,培养他们的诚信观为主要目的,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知道并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进度,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布置家作时,逐渐渗入自主“疏通字词”与“情感朗读”学习观,有意识地强调“像练书法一样认真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遇到不确定的字词请”,为后续学生独立“预学”做铺垫。
第二阶段:淡化家作记载,深入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学生们逐渐适应了自主“掌握字词”与“准确朗读课文”后,笔者便让学生尝试适应简单的预学任务,并不断鼓励学生“不要怕预学,答案都在课文里,只要仔细读文就一定能完成。”学生们适应了简单的“文本提取”之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清晰的教学方向,直奔主题,学生“一条直线”地学,不用绕弯,省时有效。
第三阶段:弱化家作记载,涌入功能完善的“预学任务”。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笔者逐渐弱化了《每日一记》记录家作这一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每课必呈现的类似预学单的预学任务。利用现成资源,把“用不完”的高年级本子”变成“预学册”。
体验“预学”
每天批改《每日一记》,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是很不现实的。有时候学生刚到学校没几分钟,第一节语文课就开始了,那么学生的预学成果如何验收呢?自然是要放在课堂上了。例如,像老舍的《猫》,通过预学,一上课就可以询问学生一些关于文中猫的信息,看他们预习成果如何,并进行补充。大家都在努力回忆“预学”中“知新”,既暗示学生预学需耐心,又让学生体验着“预学”的好处。
培养合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然人,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孩子今后都将步入社会。笔者想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教给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能力,还应该是可以通过语文的学习唤醒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同桌合作:单手合十向上举 例如,当笔者发出“自由朗读某一个段落”的指令后,同桌间便迅速大声朗读,努力听到同伴的声音,及时提醒语速、字音等,完成朗读后同桌合作单手合十举起,示意老师完成诵读任务。
小组合作:起立报数争第一 例如,学习《电脑住宅》,四人小组完成阅读成果表后,各小组按照完成先后顺序,一起起立报数,示意老师组内已完成,请老师指导。其他组听到已完成组报数,便适当会加快合作进程,倒逼组内成员更专注地参与。
点对点合作 点对点活动是课堂随机生成的。如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笔者随机抽了认真参与的孩子,黑板前的空地组织一行孩子走“搭石”。单数的孩子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偶数的孩子说“后面的紧跟上去”,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走搭石要走得稳,还真得念得认真,一行人才走得又顺利、又稳健!
结束语
小学生一年级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漂流”日记;
参与;
启示;
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035-03
一、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段的写话作出了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低年段开始,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累和运用,让他们开始学习写话,这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很多时候笔者却发现:许多学生惧怕写话,不知如何写话,写出的话语言不通,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错误百出。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能说会写呢?
这时,恰逢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为深化教学改革而开展目标教学,要求实践与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理论”,实施并推广“六要素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实现能说会写、读写相结合这个目标,笔者认真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再加上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教研中心向全区的语文教师提出了“要在平常的教学中落实对学生阅读量输入、输出”的建议要求,于是,笔者决定在一年(3)班开展“读与写相结合的漂流日记活动”,引导学生轻叩写话之门,在低年段写话这方面做出新尝试。
在认真学习了《评价标准》的各项指标后,特别是针对课标对低年段学生写话提出的细化目标,笔者把原本在二年级才开始写日记的要求提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并根据评价说明中提到的“写话练习,意在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用课前一分钟读日记,同时落实区教研中心的要求每周写2篇日记,在班级里开展写“漂流日记”的语文实践活动。
笔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重点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写话能力进行培养,更全面地给予学生训练的机会和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乐说、爱写的习惯。作为教师,笔者更希望能借助这次活动摸索到一套有实效性的、可操作的,能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话能力的方法方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过程与做法
1.期初阶段:主动参与写话。一年级下学期一开学,笔者就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特意把在二年级才开展写日记这项要求提前拉到一年级来对学生进行培训。为了让一年级学生能达到二年级写日记时应该“能按正确的格式写日记”这个标准,刚布置下这个任务,笔者就在黑板上板书了日记的格式,手把手地逐个指导学生,并亲自检查落实学生掌握的情况,直至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掌握为止。当全班学生都掌握了日记格式以后,笔者再根据《评价标准》的要求教学生写3到5句“完整、通顺”的话。
《评价标准》中提到“写话练习,意在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而为了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还通过奖励红花、口头表扬、写表扬信、打电话给家长等方法巩固并保持学生的写话兴趣。其中,最有效的鼓励方式就是请日记格式正确,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句数在五句或五句以上的学生到讲台前把日记读给其他学生听,而笔者则在这之后对该生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参与写话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不就体现了目标教学“六要素”中的“主动”了吗?
2.期中阶段:互动参与评价。很快,学生就已经渐渐养成了每周写两篇日记的习惯,那么,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让学生热爱写日记呢?碰巧,学校安排笔者外出参观学习,正是这次学习,笔者了解到了“漂流日记”这个非常新颖的形式,并带回到自己的班上实施。在写作中,笔者要求学生做个有心人,平常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所写的漂流日记不但可以记录班级里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校外的事。
此外,按照《评价标准》中提到的“注意把话写完整、写通顺”,“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话,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刚开始写漂流日记时,笔者就向学生讲清了漂流的方式,安排班级里六个小组的第一位学生写。当时,有学生问笔者:“老师,我不知道写些什么呀。”于是,笔者就对全班学生说:“今天写漂流日记的同学都写下午音乐课上发生的事吧。你们可以写老师教了一首什么歌,你喜不喜欢这首歌,为什么喜欢,同学们在课上的表现是怎样的,谁在课堂上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等等。”
第二天,批改了这6位学生上交的漂流日记后,笔者让他们轮着到讲台前把投影出来的日记读给其他同学听,而听的同学则要当文明的听众,听完后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说说他们的日记好在哪里,需要改正的地方有哪些,等等。结果,当听众的学生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谁读的时候很大方,有的说谁读的时候声音很小,有的评谁哪一句没写清人物,还有的评价说谁的写得最好……那个场面可热闹了。接着,就进入了颁奖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笔者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评选出获奖者。经过了这一环节,学生们听课更认真了,这不正是落实了《评价标准》中的“注意采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标准吗?不正是体现了目标教学所提及的“六要素”中的“生生互动”吗?
就这样,第二天的漂流日记“漂”到了每组第二位学生的手上,第三天的漂流日“漂”到每组第三位学生的手上……当第一小组的学生都轮写完了,日记就“漂”到了第二小组去,如此类推。每次,笔者都相应地规定了写话的内容和顺序,学生们真正实现了有话可写。就这样,每天都有6本班级日记在班级里漂流着,总有学生写漂流日记、读日记、评日记……
3.期末阶段:能动参与写作。一次,笔者因为外出学习,没法给学生布置写话的范围,结果,六位写漂流日记的学生只有三个写了交上来,笔者就问另外三个学生没写的原因,他们居然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没告诉我要写什么东西,我就不知道写什么了。”可见,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被教师扶着过河,这显然不利于他们作文能力的持续提高,于是笔者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写,便灵机一动,说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漂流日记开始写童话故事,老师给你们一个故事的开头:‘一天,一只小兔子提着一个篮子离开了家……’它会去到哪个地方,遇到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接着写,后面的同学一直把这个故事编下去,确实遇到困难不会编的,就请爸爸妈妈一起帮忙编,好吗?”孩子们听了,蹦着跳着喊“好!”
于是,新一轮写日记高潮被掀起,下课了,学生们喜欢聚在一起高兴地诉说并谈论着各自异想天开的想法,不时还传出他们嘻嘻哈哈的笑声。这不就体现了《评价标准》中“要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的说话,先说后写,说写结合”吗?就这样,每天,六本班级日记仍在班级里漂流着,与之前不同是多了家长的参与,日记里留下了家长们评价的笔迹,至此,学生参与写话的能动性就更高了。
任何一个固定的模式推行一段时间后,都会使人逐渐丧失兴趣甚至感到厌烦,所以,笔者坚持每天与学生在日记本上进行师生对话,并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变换写话范围。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写话的兴趣,笔者还每月评选三份优秀的日记复印件粘贴在班级的橱窗里进行展示,并通过写表扬信的方式告知学生家长。
三、启示
本次活动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写话的训练中既主动、互动,又能动。学生在写日记的实践活动中,既学习观察,又学会表达。其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乐说爱写的习惯,提高其口语表达以及写话的能力,从而更全面地给予学生训练的机会和展示的空间。
众所周知,实施目标教学法的关键是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逐步接近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写的内容是生活中的事,因此,在写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每天还能够及时地看到教师充满趣味的评语,日子久了,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自然而然地爱上写话。实践表明,在写日记中有了成功体验的学生,不但会对写漂流日记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学会了把从看和听别人的日记时获得的灵感及表达手段迁移到自己的日记中,且多数学生都把写话当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们仿佛已经习惯了让习作如细水般在流淌着。在天天动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词汇、语言素材越积越多,写话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提高,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胆量得到锻炼,又能使教师们在摸索的过程中更全面、细致地学习“两个标准”,并用《课程标准》和《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条件来发掘教材中的写话训练资源,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写话训练,鼓励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动笔过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四、实践中的思考
1.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很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所以在孩子写日记的过程中缺乏家长的参与和辅导,导致达不到“能写几句通顺的话”这一最基本的标准。
2.每本漂流日记都在班级里轮了一遍以上,班级里不同水平学生的习作一目了然,笔者的初衷目的是以好带差,但有些学生怕被批评、笑话,就由家长代劳,学生并没真正敞开心扉,看不到童趣的味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3.平时,一年级的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字比较规范的,可是,写漂流日记的那个本子的格子较小,导致学生的书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延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长流不息
低年段的学生由能够说、写一句话到说、写一段话,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一次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非常看重教师对自身作品的评价。俗语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用好《新课程标准》和《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注意采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这项标准,在评改环节要注重多加赏识,让学生保持写日记的兴趣和动力。一定要发挥家校合作的高效模式,争取让班级的读与写这两种形式相结合,使家长也关注“漂流日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家校联系互动,创设家校间用笔交流的氛围。
此外,教师还要坚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和机会,要想办法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的形式多样化,同时,还要多创造平台,让孩子把自己写的话在同学、家长及其他教师面前展示出来,从而增强他们内心的成就感,使之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最终实现学生的写作之趣如细水长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