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护理毕业个人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6 18:1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Abstract:Toknowtheemploymentsituationofnursingstudentsacceptedhighertechnicalandvocationaleducation,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毕业个人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护理毕业个人总结【五篇】

护理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护理专业;
就业;
调查

Abstract:To know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accepted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accurat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and career guidance,707 nursing students are collected. The rate of students from the suburba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s 86.8%,while the eight urban districts is 13.2%;
the average employment rate is 99.89%,and job suited rate is 98.0%;
92.5% of nursing students work at the front-line in general hospitals that are third-class;

and the rate of students admitted to the undergraduate is only 0.7%. Nursing graduates accepted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mainly from the suburba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Beijing.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job suited rate are high. The students" position is in general hospitals that are third-class. The students who choose to continue their studies are rare.

Key words: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Nursing major;

Employment;

Investigation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整体水平以中、大专学历为主,高层次人才缺乏。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是以培养现代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的职业专科教育。其以市场为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的阶段。为优化护理专业队伍结构,加快专科护理的发展,完善专科护士的培养,需加强对护理专业人才流向的研究[1,2]。本文对北京市某学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了解毕业生的生源地、就业单位、是否选择深造等信息,为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整体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学院2009~2013届高职高专护理专业707例毕业生。所有毕业生均达到学校相关规定,如期完成学业,获得毕业证书。

1.2方法 收集教科办记录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就业单位名称和级别等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和统计。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

2结果

被调查的707例毕业生中,男生105例,占14.9%,女生602例,占85.1%;
年龄在21~24岁。其中,2009届毕业生114例,占16.1%;
2010届毕业生118例,占16.7%;
2011届毕业生151例,占21.4%;
2012届毕业生146例,占20.7%;
2013届毕业生178例,占25.2%。

2.1毕业生生源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生源地为郊区、县(大兴区、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房山区、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的人数为614例,占86.8%;
为城八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人数为93例,占13.2%。毕业生生源地以郊区、县为主。各届毕业生生源地情况,见表1。

2.2毕业生就业工作单位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92.5%的毕业生在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
5.3%的毕业生在二级及一级医院工作。选择专生本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仅占0.7%。各届毕业生所在机构类别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毕业生生源数呈总体增长的趋势,并以远郊区县生源为主 21世纪以来,随着医药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的招生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博研究生4个层次的完整教育体系。以中专为主体的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也为我国护理教育突出问题之一。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源呈总体增长趋势,符合我国护理学历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尽管护理教育的总体规模及高层次规模都在逐步扩大,但中专教育的规模仍然过大,护理资源的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3]。国家卫生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再次把护理人才定位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提出应动态调整教育招生规模和学历层次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预计,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源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是从生源地看,5届毕业生皆以十个郊区、县为主,占86.8%;
而城八区仅占13.2%。这种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教学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与城八区相比较,郊区、县经济相对落后,家庭以社会中低收入的普通家庭为主,教育教学规模及硬件设施较薄弱,本科及以上高校生源较低,造成此类地区高职高专生源比例增加。根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护士学历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8.8%。可见,即使是城八区的本科及以上医学院校生源,选择护理专业所占比例仍很小。他们普遍会选择其它更加热门的医学专业,如临床、检验、影像等。

3.2毕业生就业定位主要是三级综合性医院 毕业生就业领域以城区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占92.5%;
而到社区、农村的很少。护士人力资源工作领域分布不均。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和技能是其就业优势。其属于劳动技能型人才,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踏实,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等特点,受到医疗卫生单位广泛欢迎。但是,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给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据调查,2010~2012年北京市三级医院招聘的护士学历以大专为主,占64.30%;
本科学历护士已经达到20.36%。未来5年计划招聘护士数量逐年增多,同时呈现出专科生逐年减少、本科生逐年增加的趋势[4]。对于护理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类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在就业竞争中将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就业形势也会逐渐严峻起来。由此可见,一方面,国家倡导扩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规模;
一方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高竞争,甚至就业困难等问题。这种矛盾现象说明,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其教育规模增长和教育质量发展不协调,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等问题。因此,必须适度控制专业发展规模,努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让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好地胜任各类医疗岗位工作。

3.3毕业生继续深造比例很小 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护士学历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8,7%,大专学历占 42.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8%。中专、大专学历所占比例较大。大量在职护士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本科学历的。北京市某学院5届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继续深造的仅占0.7%。主要原因是,目前该专业就业情况比较乐观,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马上就业。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医疗卫生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在继续深造方面的就业指导,使其更好得适应将来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姜小鹰.我国护理专业发展与护士队伍建设[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

[2]胡雯斐.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情况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3):30-31.

护理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毕业生 就业心理 调查分析

护理专科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心理对就业工作有重要影响,在择业求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护理专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求职心理可以有效提高就业率,使毕业生实现尽快就业。本次研究中对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展开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向和就业爱好,根据学生的就业心理,对学生的就业开展指导,使毕业生实现尽快就业。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年到2013年接受的128例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生开展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28例,收回问卷128例。

2.方法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求职心理、求职途径以及求职准备,在统一地点发放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收回,分析调查问卷,总结学生就业心理。

二、结果

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占大多数,占到89.8%,选择深造的占7.0%,其他占3.2%,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保持乐观心态;
115例直接就业的学生中,国有综合医院的就业占87.0%,选择社区医院就业占4.3%,选择私立医院就业占到6.1%,其他就业方向占2.3%;
就业首要考虑因素方面,以发展事业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占58.6%,以提高自身素质为首要考虑因素占33.6%,其他占7.8%;
薪酬方面,初始就业将薪酬定在1500~2000的占33.6%,2000~2500的占50.8%,2500以上的占15.6%。

三、讨论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是毕业生以及护理院校在毕业季首要考虑的因素,毕业生能够实现良好就业可以综合反映出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的几个主要方面是就业方向、就业单位、就业首要考虑因素、初步就业待遇。从这几个方面对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做一个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基于此,从护理院校角度来看,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就业渠道,实现学生快速就业。可以鼓励学生走向社区,多途径实现就业。目前,多数学生愿意选择公立医院或者综合大型医院就业,不愿意向私立医院和社区医院就业,这会使就业面变窄。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应该先实现就业,然后再择业,放宽眼界,努力使自己的就业面更加宽广。

为实现护理专业毕业生尽快就业,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际经验,提高就业率。学校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应该高度重视,巩固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应该改变以往的实习模式,努力做到理论、实验、病房教学、临床实习等为一体,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高。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实行“一对一”的实习模式,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能够取得良好的实现效果。护理专业人员应该让实习生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在护理院校中学到的临床护理知识更好运用到护理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护理技能。为了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学校应该与一些医院签订用人合同,使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有充分保障。学校在培养学生,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护理院校应当建立起稳定的实习基地,使护理专业学生有充分的实习机会,使自身专业素养能够获得有效提高。

护理专科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应当把提高自身技能放在首位,对薪酬待遇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本次调查中,毕业生对薪酬待遇的要求总体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没有过高的要求,比较切合实际。作为刚毕业的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后也会有一个较长的实习期,在实习期中工资待遇较低,学生对这种现实状况应该有清楚的了解,摆正心态。有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初对薪酬要求较高,而实际情况与此有较大差距,从而在心理上出现落差,因此,实习生应该利用实习期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护理水平获得有效提高。

护理专科毕业生应该树立多元化的就业意识,可以选择向基层就业。当今,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增加,公立医院以及大型综合医院正式编制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就业需要,这就需要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实现多途径就业。护理院校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当今就业现状,使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求合适的岗位。目前,基层医疗单位往往对医疗卫生人才有大量需求,学生就业可以选择向基层倾斜。我国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开展,国家对基层医疗设施和条件进行不断改善,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护理专科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应该具有灵活性,部分学生就业观念具有较大局限性,只限制在某一方面,眼界没有放开,导致很多就业机会丧失。因此,具有灵活的就业观念,对提高就业率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护理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工作 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以适应高职教育职业化的要求和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要体现“双百”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理念,即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学院提出“毕业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和“将就业工作进行到底”的服务理念,秉承“走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施千方百计,话千言万语”的“四千”工作思路。“就业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育人是全体教师的共同神圣使命”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专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专职就业工作队伍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就业工作、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相互推动,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开展就业工作的大就业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以下是就业工作创新开展的几点初探。

一、思想认识的创新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在国情社情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服务海西建设蕴含的发展机遇;
就业形势教育中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聘请校内外专家为就业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帮助树立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效就业观。

二、工作机制的创新

改革老式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的眼光,针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围绕“教学评价、毕业生质量评价、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预测、就业工作评价”等做系统调研,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调研平台,促使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下功夫。调研力争覆盖面广、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数据详实,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找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长效发展机制,学校就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初见成效。

以学院药学系各专业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例,实行“2+0.5+0.5”人才培养模式。“2”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为主;
“0.5”即第五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实习。学校统一安排之前,与一些实习单位进行“订单式”合作,即实习单位可以自行选拔一部分学生到该单位实习,实习期结束后经过考核和“双向”选择,大部分学生留在该单位工作;
“0.5”即职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可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条件进行有就业意向的顶岗实习(即就业见习期)。“2+0.5+0.5”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毕业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了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深受学生欢迎及用人单位好评。

三、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主要是两个方面:多样化和开放。

1.多样化

(1)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

(2)必修课及其他相关选修课的开设。

(3)举办各种讲座:请校内外专家做报告、对毕业生的要求等。

(4)开设就业指导咨询室、咨询日进行个体咨询辅导。

(5)组织各种活动、群体咨询、模拟招聘等。

2.开放

(1)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的走出去、请进来。

(2)社会人士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

四、工作手段的创新

以“一网两平台三系统”为载体,建设交互式数字化多媒体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信息全天候、无缝隙、高效率传播,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各系部把网络、手机、多媒体等信息手段融入就业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丰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鼠标就业”加“手机就业”。

五、工作内容的创新

就业指导内容细化: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最核心的变化是由单纯的就业指导、过程性的就业指导变为对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负责,变为全程、终身性咨询指导。

(1)就业工作的内容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型。

(2)就业工作的方式从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型,这是递进关系,包括教育、活动、学科建设层面。

(3)最终的标准从经验型向科学规范型转化。

(4)教师队伍由非专业化向职业化、由职业化向专家化发展。

(5)结合学院情况,注意学习、吸收、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典型经验。

基本要求:不断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如每年选派就业工作相关教师、辅导员参加福建省职业指导师培训等相关的培训学习。

六、开展提升职业能力的特色活动

1.“沙场点兵”。每年护士节,护理系举行“沙场点兵”——护理技能操作及护理礼仪表演。主要项目有无菌操作、铺备用床、静脉输液等护理技能操作及护理礼仪展示。通过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在每届毕业生下临床实习前,护理系举行“护士授冠仪式”,不仅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增强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归属感,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过硬的技术本领与良好的素养缺一不可,要像重视护理技术那样,重视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把握实习机会,去体验,去塑造,努力树立合格的护士形象。

2.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药学系于每年春季举办一场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是一项职业基础技能,通过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更多中草药,而且能使他们增强职业兴趣,提高职业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3.中药饮片识别大赛与中药调剂技能大赛。活动紧扣药学类专业学生对中药的认识,通过海报与活动的结合,检验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4.医学检验技能竞赛。基础医学部以规范实践教学、检验教学成果、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举办医学检验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提高技艺的平台,通过活动起到比技术、长技能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5.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活动。以2009年为例,针对即将下临床实习的2010届毕业生,在学院举办了由共青团福建省委主办,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和院团委、院就业指导办公室协办,YBC福建办公室和福建卓越体验培训机构承办的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活动。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就业;
另外,受过培训的学生还将相关就业知识和理念与其他同学分享,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七、自评工作的创新——学院二级就业评估工作的开展

发挥系部主体作用,健全二级管理制度,确立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多管齐下,齐抓共管。锐意创新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就业工作。

(1)严格实行就业工作评先量化考核制度。

(2)实行二级管理考核机制。

(3)建立就业状况实时监测反馈体系。

完善院系两级就业管理服务体制,突出系部的主体地位。根据“职责明确,目标清晰,协调有力,任务落实”的要求,推进就业工作二级管理。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重在系统管理,制定方案,完善制度,加强指导,统筹协调,搞好服务,检查评比,推进系部就业工作开展。系部结合本部门本专业的实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细化工作方案,采取激励措施,拓展就业资源,不断完善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二级管理常抓不懈,二级评估贯穿学年始末。为检查验收二级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于每学年末对一年度来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有结果,有改进。以2010年为例:

2010年7月-10月期间学院对各系就业工作进行评估,下发《关于开展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评估对象为我院四个系,工作安排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自查自评阶段。

第二阶段:10月上旬为进系部评估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反馈阶段。

检查评估程序:

(1)听取各系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2)查看场地、设备、相关数据和有关材料等;

(3)对就业情况按比例进行抽查;

(4)对各系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综合测评打分;

(5)召开评估工作总结会议,向各系反馈评估意见。

检查评估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1)学院负责成立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就业评估政策制定、就业工作督查、评估工作协调和管理,并组织学院各处室及系部有关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负责各系评估工作。招就办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是检验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检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反映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确保评估工作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对于弄虚作假,实行“一票否决”制。

(3)各系就业率的统计对象为2010届毕业生,各系的就业率计算以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省教育厅核准的当年就业方案为准,并参考各系跟踪服务的汇总情况。

成立漳州卫生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领导小组,制定《漳州卫生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指标表》等,各系进行自评互评,形成自评汇报,最后学院对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评建结合,以评促改,重在建设,成效显著。

(1)继续完善就业调查体系,实时追踪就业动态。理论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学院编纂的《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毕业生用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建立较完备的就业调查体系,开展“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就业中期调查”、“新生职业规划调查”等十多项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充分掌握学生动态,适时调整政策。

(2)着力培养“双证书”人才。积极推选“双证书”制度,如2004年实施“双证书”制度以来,已有4204人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4172人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99.23%。护理系在2010年的全国护士资格考试中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参加考试383人,通过381人,通过率99.4%;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参加考试227人,通过208人,通过率91.6%。在省医药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和省护理学会主办的“福建省护理技能竞赛”中护理系代表队荣获学校组团体一等奖,并获得总共六个单项一等奖中的四个第一,还获得两个单项三等奖。

(3)以人为本,大力帮扶特殊群体就业。学院就业工作着眼“就业一人,帮扶一家,温暖一片”的社会效益,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系确立专人实行“一对一”帮扶,并与党员“创先争优”相结合,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岗位推荐、提供求职援助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努力帮助“双困”毕业生实现就业。截至2010年8月,已帮助2010届“双困”毕业生118人实现就业。

护理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毕业;
护理;
本科;
专科;
压力源

近20年来,我国护理高等教育日益蓬勃发展,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临毕业的学生。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其他专业的学生[1~3]。本研究调查内蒙古医学院2009届护理临毕业前12w到毕业这期间护理本科、专科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4月~5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内蒙古医学院2009届护理本科、护理专科应届毕业生各40人,均为女性,未婚。本科护理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8岁;
专科护理学生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9岁。一共有52人来自农村(本科学生21人,专科学生31人),28人来自城市(本科学生19人,专科学生9人)。本科护理学生在校期间期末平均成绩72.30分,专科护理学生在校期间期末平均成绩75.95分。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在内蒙古医学院2009届护理学生即将毕业前的12w发放问卷。护理本科40份,护理专科40份,回收率100%。项目填写不全者视为无效问卷,除去两份项目填写不完整者,有效问卷率97.5%。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和压力源量表,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学生来源、学生在校期间期末平均成绩等7个项目。压力源量表由23个项目组成,将压力分为4个等级:非常有压力(4分)、有压力(3分)、有点压力(2分)、没有压力(1分)。该量表总分波动在88~22分,根据总分的高低,将得分结果分为3个水平:得分在22~37分为低水平压力。得分在38~59为中水平压力。60分以上高水平压力。该量表经过评估,可信度为0.97[4]。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全部由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临毕业护理学生的压力水平 本科护理学生压力分值为(49.98±8.91)分,专科护理学生压力分值为(50.50±12.75)分。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t=-0.21,P=0.831>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科护理学生和专科护理学生的压力来源区别不大,见表1。

2.2临毕业护理学生的常见压力源 见表2~表4。

3讨论

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高,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作为护理队伍后备力量的护理专业学生面对学习和工作的激烈竞争,压力亦随之增加[5]。

压力能否引起健康损害与压力源的强度、社会支持、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有关[6]。学生以后的工作是护士,由于护士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护士工作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源,所以现在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减轻心理压力的教育。对于护理管理、教育工作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成熟的应对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Beck D L,Hackett M B,Srivastava R,et al. Perceived level and sources of stress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chools[J].2001,36(4):180-181.

[2]闫瑞芹,沈 宁,陈京立,等.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同时期的压力源、压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C].护理研究,2006,20(20):3019-3021.

[3]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5.

[4]段功香,张平,王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分析[A],当代护士,2006,(8):3-5.

护理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新招聘医学毕业生;
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乡镇级基层医院普遍存在人才紧缺的情况,而人才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队伍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基层医院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医疗设备的优劣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医院综合实力的竞争能力,而医院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综合竞争实力的强弱[12]。据了解,近年来大部分基层医院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加大了对医学类毕业生的招聘,但新招聘的医学类毕业生在刚参加工作时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近5 a来调查了解新招聘的医学类毕业生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新招聘医学毕业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 新招聘医学毕业生队伍的特点

1.1 学历较高,基础知识面广,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

基层医院原有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的情况,不能满足现阶段基层医院的功能配置建设与发展,需招聘高学历医学人才充实到原队伍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些年招聘医学毕业生的要求,在学历方面,2005年前部分基层医院的招聘条件医疗类专业还有“大专以上学历、护理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的条件,2005年之后医疗类专业招聘的最低门槛是“本科以上”,护理专业“本地生源大专以上学历,外地生源要求本科学历”;
其次,从招聘专业上看,除了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等专业之外,还增加了针灸推拿、医学麻醉、医学检验、药学、预防医学、医学信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学历要求的提升,招聘专业的扩大,使得医院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3]。这些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大部分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继承了学生“敏而好学”的精神,对各种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1.2 部分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不能适应角色转换

作为一名在校生,通过一场毕业考试和应聘面试,身份就变成了在医院的医护人员。有了新的身份,即将走上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都会有一种兴奋之感,仿佛一夜之间就完成了所有的转变,对于医院工作跃跃欲试, 但一旦真正上岗便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和压力感。尽管从知名高等医学院校招聘的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从事医疗业务工作时,往往不能以一名医护人员的身份来处理问题,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医护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善于观察病情,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或完全照搬教科书的一套,忽略了服务对象主体的个体情况和要求,导致工作效果差,使自我处于压抑状态。有的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就会精神紧张,畏缩退让,使工作半途而废,且情绪化明显,最终常常会出现为自保而避重就轻工作的现象。或者是没有意识到医疗工作的严谨性,认为一点差错无关紧要,不查找问题所在和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而是继续勇往直前的屡做屡错等等。

1.3 部分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对工作的希望与现实落差较大,工作有消极情绪

当前珠三角地区的基层医院虽然建设规模、专业功能设置已达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水平,但却是在建院资金贫乏、设备差、业务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卫生院院情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在人才队伍建设及科研教学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因此,近年来不断招聘新的人才技术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尽量合理地配备医护人员,加强专科建设[4]。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在医院规模大、专业功能设置齐全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对基层医院的专业功能设置、工作环境及管理并没有深入考察了解,有的仅仅是从各医院的网站或宣传简介或听别人说等途径初步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有的是先到基层医院工作暂时就业后再择单位。当其真正到单位报到上岗之后,特别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基层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方式及工资收入等等与实习医院或自己想象中医院有一定的落差,现实与理想相差有一定的距离。一旦对自己的工作兴趣发生了改变,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改变,甚至出现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

1.4 缺乏工作经验,急于求成

因医疗行业是关于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工作,除有科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外,还须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才能胜任治病救人的医疗岗位工作。当前经验匮乏是每一个刚接触医疗工作的新毕业生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有的新毕业生能仔细观察病情,善于学习年资高有经验医师为病人诊治的处理办法,能勇于发问,对一些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地请教,在年资高有经验医师诊治病人的方式上能总结经验,探索出新的工作方法,从而尽快尽早地适应医疗工作。作为一名刚刚进入医护人员队伍的新毕业生,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部分新毕业生却有急于求成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为碰到一些难题而焦虑、紧张、担忧,工作中失误了容易丧气,成功了就喜形于色或得意忘形。对一些问题的处理出现随意性、盲目性,不考虑后果,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1.5 容易冲动,走向极端

虽然医护人员被赋予“白衣天使”的圣洁称号,但是,近几年人们对到医院求医治病的治愈率和成功率期望值单方面的强赋予医院,而忽略了本身到医院就医的时机、诊治疾病时的配合性及病人的疾病个体差异性等等与疾病成功治愈密切相关的因素,甚至出现到医院闹一闹趁机“捞一把”的现象,再加上部分媒体的失真抄作和新生行业“医闹”的加入,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更增加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新毕业生如果不能接受这种社会地位上的差距、社会对医护人员认识上的误解和本行业的高风险性,往往会走向极端,甚至辞职不干。

2 对加强新招聘医学毕业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加强理想、前途教育

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是治病救人,是为有健康需求的人们提供维持健康的医疗服务,被人们赋予“白衣天使”的神圣称号,岗位价值是被人们认可和肯定的,是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医学毕业生刚从学校毕业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喜欢与毕业的同学攀比,当发现自己的同学们都在深圳、广州等大都市工作,而自己却在经济不如广州、深圳的城市,甚至偏远山区的基层医院工作,心理就会出现各种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新招收医学毕业生的理想和前途教育。主要可以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医疗资源状况、国家当前对基层医院的发展规划、医护人员的岗位价值、个人未来规划及医院的建设发展历史的介绍等等,通过参观院史展览及医院整体院容院貌,讲述医院一代代领导带领员工建设发展医院的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历程,培养新招收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辅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2 加强岗前培训的力度,提高岗前培训的质量

大部分基层医院都有根据规定再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新招收医学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医德医风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医院简介、医院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医护人员岗位实践技能、专业常识等。从目前历年的培训效果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从横向比较,有的新医学毕业生按期完成岗前培训,有的培训仅仅参加3~4个课时,有的甚至没有参加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
从纵向比较,由于培训后没有实行考核合格才能上岗的制度,许多参加培训的新毕业生是应付了事,培训结束后岗位实践技能没有掌握,专业常识及医院规章制度一知半解,未能很好地融入医护人员队伍,适应医院的工作。针对此情况,笔者认为可通过建立岗前培训考核制度,对参加岗前培训的新毕业生在培训期末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上岗,重新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并且将考核成绩纳入新毕业生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以及作为新毕业生年终年度考核指标之一。通过建立岗前培训考核制度,能够促进新毕业生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走过场现象,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岗前培训质量,真正落实培养人才工作的第一步。

2.3 积极主动地适应工作,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近年来,新招收医学毕业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主流是好的,但其中亦存在少数不思进取、不够努力的新毕业生,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认真、按部就班、马虎了事、得过且过的现状。部分新毕业生对医院工作环境氛围不熟悉,角色定位不清晰,工作中表现出自我个性,不听取带教老师的指导,不参加岗位继续教育培训,或受各种关系和利益的影响,极易盲目跟从,出现工作差错或违规现象。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工作,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每一位新毕业生的首要任务。新毕业生应避免处处以“我是新员工”的身份思考和处理问题,而应该以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倘若将新毕业生的身份当成一把保护伞,遇到问题“绕道走”,自认为自己是新毕业生,是医院的新员工,犯了错误领导会原谅自己,工作就不会有进步,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

2.4 建立卓而有效的“传、帮、带”及“层级导师”培训机制

“传”指的是传授工作经验,实行“一对一”临床工作培训带教,主要是由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对新毕业生传授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
“帮”指的是帮助,对新毕业生进行生活和工作上的帮助,尤其是在如何更好地提高医疗业务知识及工作实践能力方面要给予积极的帮助,悉心言传身教;
“带”指的是由具备教学资质条件的高年资医护人员作为新毕业生的带教老师,在业务工作方面进行“手把手”式指导,直至其具备执业资格和能力,能独立及胜任医疗岗位工作止。使新毕业生一踏上医护人员岗位,接触医疗工作就有了自己的导航师,避免其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而出现手足无措的感觉,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带教老师的分析指导而得到解决,许多业务技能可以通过带教老师的零距离帮带得到及时提高。待其具备上岗资质独立上岗后,再实行“层级导师制”,由高级职称人员指导中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直接负责初级人员的业务指导责任制。通过“层级导师制”培训,使“传、帮、带”体现于医护人员的整个医疗生涯中,让医护人员在不同的时期和能力阶段都能得到持续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其专业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不断提升,适应治病救人和协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的工作岗位需要。

2.5 加强培养与科主任、同事之间相互沟通的意识

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同事作为医学新毕业生在工作上的导航师,对新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意加强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中相互沟通的意识,新毕业生通过与科室主任、护士长、同事的相互沟通,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对方错误的教训,使新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尽量少出差错。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许多新毕业生相对较为心浮气躁,刚从学校毕业,对工作有种新鲜感,做什么都跃跃欲试,存在想尽快做出点成绩给领导看的思想,或认为医疗工作不就是为病人“把把脉、听听诊、开点药、打打针”的简单事情,容易完成。正因为有这种思想,做事情容易独断独为,忽视了与科主任、上级医师、同事之间的沟通。与科主任、上级医师、同事沟通,不仅仅能更直接、深入地了解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少走弯路,更能从中吸取前辈的工作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起来。

2.6 培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的学习意识

医学毕业生适应医院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充满挫折和坎坷。在学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可能不完全能用于指导工作实际,这就需要加强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意识。导师在临床带教时注意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遇事多想几个“为什么”,应该怎样才能避免,事情完毕之后多想几个 “将来怎么做会更好”。通过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锻炼新毕业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的能力,帮助其将在学校所学理论用于医疗实践工作,善于、勇于查找到自己的不足,尽快改进,精益求精;
使新毕业生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我,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医护人员岗位工作,服务于医疗事业,从而达到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德轩.浅谈新时期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J].基层医学论谈,2008(增刊):9495.

[2] 王春兰,王小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 现代医院管理, 2007 (5):5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