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舞蹈学毕业论文【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6-27 08: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面对社会对体育舞蹈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如何加强体育舞蹈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展体育舞蹈运动员毕业后的出路面,以满足多层次需要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业办学现状如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学毕业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舞蹈学毕业论文【五篇】

舞蹈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舞蹈 毕业 出路 调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选题依据

面对社会对体育舞蹈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如何加强体育舞蹈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展体育舞蹈运动员毕业后的出路面,以满足多层次需要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业办学现状如何?我们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怎样?能否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又应该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都是体育舞蹈专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将逐渐从绝对的卖方市场走向相对的买方市场。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应该主动顺应时展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研究,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体育舞蹈运动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项2012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登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大量体育舞蹈专业办学现状、社会需求状况及大学生就业的文章,并对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等文献资料进行考证。查阅1994年-2012年所有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关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择业、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

2.专家访谈法。对湖南省体育运动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有关专家进行相关问题访谈。

3.调查问卷法。向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五年制高职大专体育舞蹈专业2012届应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就毕业的意向,包括就业地区意愿、就业职业意愿等内容。

三、结果与分析

影响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的因素。作为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其就业率本身,与就业去向是息息相关的,就业去向问题从某一个角度也体现着就业率的问题。经调查分析,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最适合的职业是专业演员或者体育舞蹈教师,然而,由于专业扩招和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目前的岗位处于过饱和状态,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僧多粥少。当然,影响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因素除就业岗位过饱和之外还有很多,大体上可以看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

(一)主观因素

1.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比较。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业现设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专项,从近两年的统计数字看,拉丁舞专业的学生就业率明显好与标准舞专业。体育舞蹈专项的学生做教师的比较多,做演员的少。

2.在相同专业内,形象好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男生比女生就业情况好。这既是目前我国就业情况的普遍情况,由于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业在招生时男生入学比较少,或者说男生学习体育舞蹈专业的比较少,使得目前舞蹈业内男演员稀缺。

3.形象差距不是很大的学生,成绩好、社会实践经验多、做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发展前景较好的岗位。

4.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是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开展的特色工作,包括心理辅导、礼仪培训、就业材料制作等几大项目。这项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5.学校的干预力度,对学生的就业有重要的意义。从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两届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学校对学生就业的重视是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率的因素之一。

(二)客观因素

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影响学生就业的唯一客观因素就是市场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层面需求的增加,艺术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体育舞蹈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同时我们必须看清几个问题:

1.体育舞蹈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加大,体育舞蹈在国内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催生了体育舞蹈热,一方面高校扩展将会带来大量的体育舞蹈教师缺口,这为体育舞蹈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途径;
另外,体育舞蹈热必然催生了大量的培训机构,这也为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敢于自主创业。

2.提高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因为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人的欣赏能力也更为挑剔,编导类人才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应对市场的挑战。

3.民族文化逐步觉醒,需要有人对我国本土的体育舞蹈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者;
同时体育舞蹈演员的需求增加也意味着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增加。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认清形势,毕竟社会对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远远不比对体育舞蹈演员的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受多方因素的共同制约。从主观上说,专业限制、形象差异、成绩、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和学校干预等都能影响其就业去向;
从客观上说,社会需求是制约其就业的主要因素。

舞蹈学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当前高师舞蹈学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师资需求之间的差异。

我国综合性大学舞蹈学本科的学制为四年,其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能够胜任中小学舞蹈教学与研究,能在少年宫、电视台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等工作。

从培养目标来看,其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舞蹈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 “舞蹈艺术高级专业人才”。但实际就业情况是,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能聘用到一专多能的可以胜任普及型艺术工作的专业人才。从我校今年的用人单位来函看:各中小学校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具备一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能力,能组织校园文娱活动,会合唱指挥;产业类单位则要求能歌善舞,能策划组织员工文娱活动,会合唱排练、指挥、主持等。由此可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的就业需求相矛盾,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知识结构较为全面,能唱能跳,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业务水平要拔尖,能编能导,舞台讲台都能站得稳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有的单位如学校、幼儿园等,在人事制度上受编制的局限,希望毕业生能包揽音乐舞蹈教学。由此,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逐渐为用人单位所青睐。这体现出了新世纪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教育要顺应时代,高师舞蹈教育就必须向多元化发展。

据了解,笔者所在城市周边近百所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多由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担任,他们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仅是在求学期间简单接触,未曾系统地学习过舞蹈教学法。仅就这一点来看,舞蹈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市场容量与需求量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从历年的招聘学校来函看,多数单位也都提出了具备中、小学生舞蹈编导教学能力的应聘条件。尽管就业环境如此眷顾舞蹈专业的学生,但是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此为何因?在我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我们了解到,尽管舞蹈教育人才奇缺,但各单位的用人要求不局限于舞蹈教学,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比较随机展开的,通常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不同年级需实施不同的教育,因此对专业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舞蹈专业的学生大都只抓舞蹈专业的课程学习,忽视其它如音乐理论的学习,学过钢琴声乐的只是极个别的学生,更有甚者竟然不会识谱。基于这种现状,用人单位只能根据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的特点,向既学过声乐钢琴又学过一些少儿舞蹈编导知识的“非科班”毕业生抛出了绣球,所以才出现舞蹈专业人才在中小学教育的缺失。这种状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仅仅因为专业的单一而使优秀的毕业生滞留社会,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调整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思路?答案是肯定的,作为非专业院校的普通舞蹈教育应该视培养一专多能的普及型舞蹈教育师资为己任。

二、准确定位办学方向,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要致力于转换教学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舞蹈教育人才“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高师舞蹈专业必须放开传统教学模式, 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所提出的高素质要求,以舞蹈学科专业能力培养为轴心,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注重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师舞蹈专业毕业生,其就业多以中小学及幼儿园为主,作为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在单位除正常教学外,还将担任学校各种文娱活动及单位所在系统的比赛或联谊晚会的表演主力军。无疑,出色地完成这些课外活动是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校学习期间就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多参加舞台实践。在实践中积累表演经验,积累舞蹈音乐、动作素材,同时在舞台调度、舞美灯光,和服饰选择上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都是在练功房中学不到的知识,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引导使其成为显性的素质,只有这样,将来就业后才会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安排舞蹈专业课程时,笔者主张在三、四年级增加舞蹈编排与实践课程的比重。在舞蹈编排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编排的理论,更要注重实践,让学生更多更早地介入舞蹈编排中去。比如参与校园文艺活动的节目编排,教师在一旁进行协作和指导,这种编排实践是舞蹈编排课程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在重新思考学生的培养方向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艺术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师范类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进入教学岗位后,不但要从事舞蹈教学、编排等工作,还要兼带部分音乐课教学。特别是在办学规模较小的街办小学,可能会出现一名老师兼顾全校学生艺术课程教学的现象。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综合的艺术修养,以适应艺术素质教育的多样性。因此,高师院校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合格的师资人才。而一名优秀的、合格的舞蹈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能力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1、教学能力体现在讲授舞蹈知识时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浅显易懂地表述动作要领,用什么样的课堂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需要从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加以考虑。众所周知,知识的传授只有得到心理学知识的辅助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结合到舞蹈教学中,就是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喜好,观察学生的课堂情绪,制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的求学欲望被调动起来、内在的潜力被合理激发,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2、教学能力体现在舞蹈专业的教学实践中。2007年9月1日,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正式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校园舞蹈文化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课程当仁不让。各中小学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也是煞费苦心,每周安排一定的课时,选拔一些身体条件适宜舞蹈训练的学生开展兴趣培训活动。其间,舞蹈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吸收新思想、不断出新,不做权威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要起到桥梁的连接作用,将舞蹈活动融入到中小学舞蹈课堂中,为学生搭建起自己的舞台。

3、教学能力体现在相关专业的教学上。前面提到有些教学单位受条件所限,往往是一名教师将所有艺术课程“包干”,音乐课上要求能弹琴能歌唱,美术课上要求会简笔画,还要能组织学校的文娱活动。如此看来,优秀的、合格的舞蹈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舞蹈专业能力,还要有相关的音乐技能、美术理论的基础,只有具备相关艺术的教学能力才能适应基层艺术教育的要求。

因此,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从多方面能力入手,既要做到专精,又要尽自己的最大接受力向艺术领域更好地纵深发展,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成为有价值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结 语

舞蹈学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环减速器 内齿环板 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幼师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担任着幼儿舞蹈教学和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幼师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自己去开拓创新,才能适应当今幼教事业的需要。

一、幼师舞蹈专业现阶段教学现状

作为幼师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对近几年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我发现当今的幼师舞蹈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毕业生理论水平较差,给自学及儿童舞蹈的理论研究和向高深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其表现为:一个舞蹈表演、基本功好的毕业生,却不能正确地运用舞蹈语汇,不能正确地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所排舞蹈的思想及内涵,对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形式、特点与教法,特别是幼儿舞蹈教材及创编的基本原则不十分了解和掌握,只是机械地模仿、传授,没有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教学上很难取得优异成绩。

(二)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差。由于师资水平和教学各环节没有相互浸透等诸多原因,使学生把各学科本来互相关联的关系对立起来,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单打局面。其表现为:某个毕业生在家长的要求和幼儿园领导的安排下,负责给幼儿上舞蹈形体健美课。这本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进步的一个标志,可这位幼儿教师只知她自己如何做压腿、踢腿等动作,却不知怎样用适合孩子们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动作,教法上更是无从下手。对于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的节目编排,更是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勉强排出了作品,但穿什么服装、设置什么布景,道具的制作、化什么类型的彩妆仍是一件头疼的事。如此说来,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将形体与健美、美术、音乐、卫生、文学等学科知识掌握牢固,在应用中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局面才会得以改观,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创编能力低下。创编课在舞蹈教学大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一直被忽视。尽管近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力培养,由于理论实践性较强,受课时影响,学生也只能停留在创编适合自己年龄段需要的作品,幼儿舞蹈创编能力仍然较差。毕业生到岗后,只有向原在校老师请教,或电视录像中模仿,自己却没有能力编出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适合本幼儿园儿童表演的律动,以及新颖、别具一格的舞蹈节目。一位毕业生说:“刚到幼儿园不会给孩子们编排节目,最怕汇报演出。一到节日,心里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两年多了,才慢慢地适应了。”一语道破创编课的重要性。

二、幼师舞蹈专业新时期教学改革方向

幼师专业的舞蹈课程与其他院校的专业舞蹈课程不同,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幼儿舞蹈组织能力、创编能力与教学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更多地了解并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获得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的教学能力。为此,我与其他教师一起设计了一套实用、可行并且真正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先行,理论指导教学。

幼师专业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较强,但舞蹈知识与技术能力欠缺。因此,幼师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形成对动作的具体认识,获得概念的框架,再结合练习、动作要领分析,让学生在准确掌握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做到表现精确。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必要的理论学习。并坚持以理论带动学习的原则,“教”与“学”互动,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舞蹈肢体语言。

(二)精确讲授,以练习突出理论的实践性。

舞蹈技能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趣味性的讲解和重复练习而达到提升的训练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讲解语言的趣味性。如学习在新疆舞《摘葡萄》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舞蹈的内容和情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完全投入舞蹈的学习中去,我先出示一系列图片,向学生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告诉学生新疆人的热情、奔放、幽默、开朗。我对学生说:“葡萄是新疆的特产,等到葡萄成熟了,新疆姑娘们会端着盘子摘葡萄,看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你们想不想也去试一试摘葡萄的感觉呀?”学生的热情很高,于是我播放《摘葡萄》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想象摘葡萄的情景。通过图片的展示、教师的讲解以及音乐的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知道用怎样的心情和表情来跳这支舞。同时,学生的节奏感也得到了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突出练习的精准性,做到稳中求进的技能提升过程。在教学中,我坚持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动作的标准和要求,再以身示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感知。然后通过集体练习、个别指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领会动作的要领与方法。

(三)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与综合能力。

舞蹈学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舞蹈专业的办学规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各类舞蹈学校也争相扩招,越来越多舞蹈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让舞蹈专业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闻一多先生说过:“舞蹈是人的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简单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种表现方式应该说是最美丽和最自然的方式。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对编导和舞者本身的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对于音乐、舞美、灯光、道具甚至观众的契合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种非常专业而又有限的因素无疑提高了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如果再一味强调舞蹈专业的这种专业化就业性,这种做法将会严重影响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而保证就业率的根本因素就是就业去向。

一、就业去向分析

从舞蹈的专业特点来说,舞蹈专业学生越早接触专业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越好。因此,在从附中到大学的七至八年甚至更长的可谓十年寒窗中成长起来的专业学生们,都舍不下这份专业,都会选择从事与舞蹈相关的工作。据调查,他们一般有以下几种就业渠道:

1、进入各级专业演出团体

这类学生多数是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形象、身材和专业素质都很好,无论身材扮相都让人赏心悦目,因此他们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而且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进入各省、市、县级歌舞团和较好的艺术团体当演员。

2、进入各级院校

这类学生多数是舞蹈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较前一类学生而言,只能说是形象、身材和专业素质较好,相对前一种学生而言,除专业外,学院侧重培养他们的文化等综合教育素质,毕业后他们一般都会选择教育行业, 进入各省、市、县级院校从事舞蹈教育教学工作。

3、进入各级群众艺术馆

这类学生较以上两种专业学生而言,身体条件和专业素质相对一般,因此他们选择进入各省、市、县级群艺馆从事群众文艺辅导工作,带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普及文艺工作,相对前两类学生要求低些。

4、考研

这类学生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家庭条件较好,毕业后会选择考研或通过其它途径继续深造,另一种是专业技能一般,面对专业好的学生不具备竞争力,因此,他们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从事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避开热门报冷门来保证自己的就业岗位。

5、临时兼职

这类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自身专业素质和各方面条件一般,通过跑场和带班来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谋生手段,它没有长久性和持续性。

6、改行

这类学生属于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都较差的一类,毕业后他们会选择改行,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改做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

7、自主创业

由于舞蹈专业的局限性,剩余的这类学生无法找到工作,于是便选择自主创业,他们要么办培训班,要么开店等,以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8、待业闲赋

最后一种情况,这部分学生因形象、专业素质、文化素质都很差,又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只能待业在家无事可做。

二、影响就业去向的因素

就业去向是保证就业率的根本,根据以上就业去向的分析,舞蹈专业学生,大多数选择的职业是专业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但受目前扩招和诸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不均衡因素影响,使得舞蹈专业岗位都处于饱和状态。这种局面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当然, 影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大致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内在因素

(1)不同专业的情况不同

比如舞蹈表演专业和舞蹈学专业,如今表演专业的要求不再是单一性的,提倡的是编表合一,即编导和表演合二为一,这种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编导基础和编导技法,同时还要有表演方面应有的素质,舞蹈学专业则主要是侧重于文化素质和舞蹈教育方面,两者的要求不同,培养的人才去向也就不同,在当今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表演专业的学生自然就比舞蹈学的学生就业率高。

(2)相同专业的情况不同

在相同专业内,外形条件好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男生就业率又比女生相对较高。这既反映了目前我国就业情况的普遍性,又体现了舞蹈专业的特殊性。舞蹈专业学生最大的就业途径就是当演员,外形条件好是必备的首要条件,在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必定就会成为行业中抢手的人才。还有舞蹈专业在招生时,报考的男生就比较少,进校后人数自然就少,这就使得舞蹈这一行业内男演员紧缺,也就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男生比女生就业率高这一情况。

2、 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差

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编导、舞蹈学、舞蹈表演方面的专业学习,而忽略了其它如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学习,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以上几种就业渠道饱和的情况下,学生们对其它专业的就业适应性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目前的用人单位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不能适应当今其他就业岗位的需要,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3、外在因素

对于所有艺术类专业来说,影响学生就业的外在因素不外乎市场需求。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毕业生就要能够适应这样的要求,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性很强的人才,无论是高校还是毕业生都应该适应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岗位,因此我们在扩招的前提下应该考虑到就业的适应性,权衡好扩招与就业率的比重,谨慎行事,不要盲目。

三、提高就业率的措施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更多的学生能找到工作,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以下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1、学校措施

(1)正确对待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

当前对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在一定的程度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重招生而轻就业。尤其是在扩招的前提下, 学校的重点工作都围绕着招生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而学生的就业问题常常是交给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其它部门就很少介入。其二是对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得不够具体,平时就很少安排一些有关工作,只是到了学生临毕业前才临时抓一抓。其三是把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看作只是学生个人的事情, 似乎围绕着就业指导所做的事情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并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这些观念不转变, 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

(2)教学改革应以就业适应为依据

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强调要尽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 重视基础学科;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三是十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强调教学效率的提高。但这样做却忽略了对就业适应性至关重要的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以及更为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校应从育人目标上确认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在安排课程和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时, 还应该注意通才与专才的结合,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合,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结合, 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的结合。此外, 在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上也应该充分考虑今后毕业生就业的需要。[2]

(3)教学计划中应该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 几乎是众多学生的一致意见。为了加强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环节,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教学计划中应有适当的社会实践课, 并安排一定的学分, 列入对学生的考核指标。第二, 学生工作中应适当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 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 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与指导, 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 提高实习的实效性。实习不仅是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与锻炼, 更是工作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的见习与锻炼。有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可以考虑增加实习的次数和时间。[3]

2、自我措施

(1)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自身的优势,舞蹈专业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的不同条件、特点和目标,准确自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艺术之路作好定位与规划。

目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需求日益多样化,国内各艺术高校和院系打破以往舞蹈专业“精英”教育的模式,开始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舞蹈教育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个人的发展铺设了更多的可选道路。毕竟,“精英”或 “明星演员”只是凤毛麟角,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条件、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注重其他科目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修养,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尽早明确发展方向,并在教育、编导、理论、策划、管理、传播、文化交流等与舞蹈专业相关的领域做出多方面的选择,为日后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近些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反馈的信息表明: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普遍参照的选择依据。许多用人单位反应,一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存在“心浮气躁、恃才傲物、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等现象;
有的受自身素质或就业方向的局限,产生改行和放弃的念头;
有的因为受不了工作单位的严格管理、善意批评或难以适应理想与现状之间的巨大差距;
有的沮丧之余,不能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审视,陷入了频繁“跳槽”却依然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尴尬处境,给用人单位与个人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可见,舞蹈专业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更需要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提高文化素质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3)培养创造思维适应时代需求

当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思维,舞蹈专业学生更应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某些缺乏创造力的同学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我在一次编导课上发现,只有少数同学会在表达某一情感动作时联想到其他与此相关的动作,并举一反三,归类、总结,附以生动形象的动作描述。这些同学大都具有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和想象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创造思维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开发人的潜能中培养出来的。舞蹈专业学生只要注重平时生活的点滴积累,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活动,勇于发现和敢于探索,善于联想和勤于创新,那么在经过多年系统的舞蹈专业化训练后,必然会让自身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而更有实力去面对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问题。

在当今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就业大环境下,舞蹈专业学生应该扎实走好大学阶段的每一步,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用不断创新的精神去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德艺双馨的从业者。

参考文献

[1]赵增福. 高校就业教育简论[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4 (15- 16).s.

舞蹈学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明确培养目标,量身定做教学计划。综合性地方院校都在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本校艺术专业的发展争相改革。如何让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特别是为本地服务,是地方院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虽然大家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但是基于很多现实原因,大部分院校还是在套用艺术院校或师范类艺术学院的教学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时总有“水土不服”等问题。

目前东莞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东莞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从业者,给地方院校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2000级学生毕业时,艺术系学生还有不少能在东莞中小学校找到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改行。综合性地方院校不得不去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东莞经济发达,企业较多,各镇区的群众文化事业开展得都不错,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为此,东莞理工学院瞄准这个大市场,重新制定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东莞基础教育和文化事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创建一个地方特色鲜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在本校达到特色专业标准的重点专业,为东莞的基础教育和文化事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音乐教育并能组织群众文艺活动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人才,这其中,舞蹈技能非常重要和实用。针对培养目标,怎样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更好地胜任工作,是我们舞蹈教师理应思考的问题。

原有的舞蹈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工作后,存在综合能力较差,特别是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针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对问题进行了总结,发现原有的课程设置过于效仿专业艺术院校,过于考虑学生的专业水平,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为本地输送人才是我们的终极教学目标。以往舞蹈教学只是作为音乐学专业的一个交叉学科进行辅助教学,舞蹈课程一直固守学院派的教学模式,本土化教学实验探索几乎为零。随着学院音乐学群众文化方向培养计划的开展,舞蹈的本土化教学探索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针对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通过明确目标、修订制定教学大纲、妥善设置课程,进而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革新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根据培养目标,重新修改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目前,通过从事群众文化组织与策划的毕业生就业后反馈回来的信息中,我们认识到之前的舞蹈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过于重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调整专业课的比例,加大舞蹈编创课程的比重,舞蹈教学中汇入本土舞蹈,加强有关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欣赏方面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中,艺术专业人才基本上充当了导演的角色,真正上台表演的机会比较少。其中舞蹈工作人员要像“万金油”一样,对舞蹈种类有着丰富的了解。如仅仅开设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显得远远不够。需要增加很多适应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舞蹈种类,比如国标舞、街舞、爵士舞,甚至包括健美操,特别是本土舞蹈艺术,是需要重点学习的。挖掘本土文化,增加本土舞蹈的教学模块,重点在于了解、收集、整理、模仿、组织、再造本土舞蹈的过程,学生通过本土舞蹈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东莞文化,尽快适应工作,缩短磨合期。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此情况安排了很多教学板块,丰富舞蹈语汇和舞种,使学生能够胜任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

还要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比重,主要针对群众文化组织与策划来开设,所涉范围更为广泛,挖掘本土文化,将本土文化与舞蹈编创有效结合,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舞蹈作品。大力改革舞蹈创编课程,使其更具有群众性、本土性。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需要“能说会写、能编会跳”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全能型人才。在组织与策划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往往写方案是第一步,写出来的方案交领导审批,再决定这次活动开设与否。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中,写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随着文艺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对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创意和有新意的方案更能符合人们的要求。我们也开设了“大型活动的指导”这门课程,但由于基本为理论课,也没有针对群众艺术活动,所以课程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笔者认为,应根据群众文化的特点来开设一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课程,理论联系实践,并且以实践课为主,实现从写方案到具体实施“一条龙”式的教学。

另外,增设有关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欣赏方面的课程,建立舞蹈教学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更符合地方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地方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顺应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学院实际情况,借鉴同类院校办学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