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27 08:3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为使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过一个祥和、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学校党委、团委有关文件精神,在院党总支、团总支的总体部署下,经济学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五篇】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范文第1篇

为使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过一个祥和、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学校党委、团委有关文件精神,在院党总支、团总支的总体部署下,经济学院积极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sO100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寒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矗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五、总结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阅读 思考 自学能力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阅读发现的。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略、细、精”的有机结合。

思考是学习的关键。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思想政治课中,思考的不仅是怎样把握课本上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如何突破知识上的难点,特别是那些指导和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知识点,对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使其更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把思考引向深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根本所在。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教会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思考,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把知识理顺成章,编织成网,并找到网的结点,即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进一步把思考引向深入。思想政治课上的思考既是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又是学生对人生的理解。

阅读、思考,把思考引向深入,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体现在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课后复习等环节。阅读、思考,把思考引向深入的过程,是发现、总结归纳、提高的过程,以上三者的有机结合,正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自学能力就是指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去独立获取新知识以及独立而顺利地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它包括阅读、记忆、归纳总结、理解应用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社会,把握好成为社会需要人才的机会。它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注重的是学生走上社会后自己能否善于独立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转变为系统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创新。由于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提高学生把握教材的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看书,会看书,才能把握好教材结构,掌握知识要点。学生实施自学阅读时,教师要根据阅读目的,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的指导,保证阅读质量。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略、细、精”的有机结合。一是略读。就是指导学生读教材的结构,弄清本框题分几个部分,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二是细读。就是要求学生弄清某一条目内所叙述的事实,采用的例证以及引用的资料,从中概括本条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讲述的道理。三是精读。就是引导学生看本条目内讲述的主要道理是怎样分析的,有几个层次,为了说明这些道理,使用了几个概念,新概念又是分几个层次表述的,等等。这样指导学生阅读后,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为学生学习新课做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应该让学生做到眼、手、脑等器官并用,眼不离书,手不离笔,脑不离题,对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性问题加圈、加点、划线,或者写上点评和注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从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入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去思考。只有通过不断思考、讨论和争论,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至关重要。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生活的热点,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疑点和知识上的薄弱点,提高学生对思考题的关注度,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一要从面上打开学生的思路,把课本上的理论观点和名词概念与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拉近课本与现实的距离,拓宽学生的眼界。

二要在重点问题的提出上,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的特点,难度太低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度过高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必须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解决,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三要在知识的运用上,教会学生运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切忌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因此,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不仅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质量。

三、从指导学生进行感性知识整理入手,把思考引向深入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概念多、理论观点多,日积月累容易给学生造成“书越读越多,越学越乱”的感觉。特别是总复习的时候,看到厚厚的一摞书,有些“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其实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提取精华,还没有找到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指导学生综合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把知识理顺成章,编织成网,并找到网的结点,即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进一步把思考引向深入,通过集结成网,融会贯通,这样就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飞跃和升华。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范文第3篇

“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对少年儿童的勉励,也是对数学的赞美。它的好玩并不限于“数学游戏”活动,而在于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认为数学的学习,不在于教,而在于“做”和“悟”。“分扣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一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和比较的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是以后学习简单统计的基础。

本课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体验到按不同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体现“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体验分类过程,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思考、表达,提高实践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任务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就从学生的身上出发,有预设地先请两名学生上台,让全班同学观察,说一说外貌上有什么不同?生:有无戴眼镜、头发长与短、个子高与矮……然后再呈现两幅喜羊羊的图片(预设不同),让学生进行观察,有什么不同?生:头上戴与不戴花、脚上穿与不穿鞋、衣服上扣子不同……这时,我就从扣子不同引入主题,出示一些扣子,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通过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二)动手操作,亲历分类过程

课前,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
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设计了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激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议一议、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中,明确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可能不同。第二次分类,积累经验。本次分类主要是在第一次分类结果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继续分吗?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分一分,再与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各组汇报交流成果,进行全班展示、交流。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到按不同的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学生经历再分类的过程中,总结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

(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后,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运用、内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环节主要任务是“想一想2”,为了避免重复前面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更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我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扣子,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经历猜想。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激活学生“从头到尾”思考,激活学生积累的经验,进行猜想,一直分下去,结果会不会一样?二是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激发学生验证猜想的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讨论、交流。通过对分类的过程和结果的比较,让学生体验按不同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总之,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分类”,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逐步总结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

(四)拓展延伸,回顾总结评价

本环节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拓展延伸。通过呈现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是总结评价。通过让学生回顾分类的过程,再次呈现分类方法,分享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提高数学素养。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再次激活学生的分类经历,再现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助于自我分析能力和反思意识。

三、案例分析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子“数学好玩”的特点,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悟”中学、在“玩”中学。在分类活动、探究发现、积累经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创设三个情境(观察同学的外貌、比较喜羊羊图片、分扣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学,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设计了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激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议一议、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中,明确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可能不同。第二次分类,积累经验。让学生经历再分类的过程中,总结分类的方法,积累分类的经验,感悟分类思想,体现了“从头到尾”思考的过程。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求异思维 读写结合 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47-02

作者简介:潘大敏(1983―),女,江海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江海县张湾小学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研究。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材则是生活和课堂的桥梁。提高习作水平必然离不开阅读,阅读中的读写训练才是促进作文指导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一、从词句入手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在教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同时关注课文里面的关键词句,让学生由此受到表情达意训练。这种品读不仅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更能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法,领会其意图,进而学会迁移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带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积极推敲词句,才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创造性进展。例如在《黄山奇松》的教学片段中,老师可在一般教学的基础上做这样的改进:

师(深情地):800年来,迎客松一直屹立于高高的悬崖上。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曾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这样一组组感人的画面――

(出示)烈日下(风雨中……),迎客松――

(学生想象说话)

师:从你们激情的话语中,我用心感受到了迎客松的“饱经风霜”,但它却依然姿态优美,枝干遒劲,从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1:感受到迎客松蓬勃的生命力。

生2:感受到迎客松微笑着、坚强地面对炎炎烈日、狂风暴雨。

……

(指导学生朗读)

师:大家感受到了吧:“饱经风霜”这个词,能够形容黄山松这样的植物,也能够形容和黄山松有一样特点的人!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

(学生交流。)

师:一幅幅饱经风霜的画面镌刻在我脑海中。你们想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

(学生动笔写话。)

评析:“读进去,想开来”,这就是潜心会文的过程,这位教师巧妙地发掘文本中的读写元素,并融会贯通,巧而无痕,得意得言。教师的切入非常到位,在创设情境中找准落脚点,让学生想象练说、迁移运用,学生兴致盎然,畅所欲言。读写两者相辅相成,学生随文练笔亦水到渠成。

二、从标点入手

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往往在阅读教学中扣人心弦,不仅调动起学生浓厚兴趣,而且也似鱼钩,勾起学生的记忆链,从而使其展开想象。如四年级《桂花雨》一课,琦君在回忆童年摇桂花时有这样一段话:“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在教学这一重点语句时,笔者就关注了三个感叹号。

师:大家方才从“纷纷”“喊”“满头满身”等词语里面感受到了摇桂花时作者心中的快乐。再找一找,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生(很激动):三个感叹号!

师: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正是这样,字词能够让我们更加方便地理解课文,标点也可以帮助我们说清心里的想法。作者连用三个感叹号,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快乐!

(指导朗读。)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过这样快乐、激动的时刻,谁来说一说?

生:过年放烟花、收到生日礼物、考一百分、拔河比赛得冠军等。

师:那我们就拿出笔,选择一个你最激动的精彩瞬间写一写,注意用上感叹号。

(学生动笔写话,全班交流。)

自评:《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板块中就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而在接下来的习作板块中则再一次强调:“以表达需要为出发点,合理运用引号、冒号等标点。”由此,对于标点符号,不能仅仅放在作文课上教学。阅读课上,学生结合语句、语境,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的标点符号教学显得更高效。

三、从典型段落入手

(一)具体生动表达的写

结合文章特点的迁移性仿写,教材中有一些,但更需要教师自己去发掘和设计。笔者前不久听过一节五年级《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取的读写结合点,可谓耳目一新。

在简要回顾课文内容后,这位老师问道:“这篇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看起来很嗦,也很有趣,是哪一节?”学生马上来了兴致,找到了第十三节。第一个学生找出了“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发现作者的语言像诗一样美,还发现了“反复”的写作手法。就这样,学生接着在十三节中找,在全文中找,以多种形式品读、感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自由与快乐,更学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仿照例文结构的写

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经常接触的结构也就是总分式、总分总式等。我们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如三年级《庐山的云雾》一课,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二、三两小节又是按“总―分”的结构具体写出了云雾的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写傍晚天空的云。

(三)指向深化文本内容理解的写

像《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便能够在深化文本内容上下功夫,实现理解创造性练习。授完本课后,可以让学生转换视角,试着以儿子的口吻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这样学生就会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合情合理地进行练写,在这样的情境练写下学生的表达内容不仅是文本语言的升华,更是情感的高潮推进,同时,更利于突破重难点,更深层次地理解高尔基的思想精华“给,永远比拿愉快”。学生与文中高尔基的儿子同龄,语言“最近发展区”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意言兼得”,何乐而不为!

四、从结尾入手

大师的文章,往往在结尾留有余味,这样就给老师“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教材”留有空间。那么,创造性的续写此时就有较大的价值。文虽止,意犹在,这样的文章给学生驰骋想象、创造练写提供了一个舞台。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评价 思维

一、以生为本,与时俱进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总结评价,都是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最终都是由老师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们机械地听。这种课堂评价方式将教师放在了主要位置,而忽略了学生们的作用。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更多地突出学生们为主体,将课堂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们,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做的就是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们对学习充满兴趣,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进而使学生们能够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且鼓励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鼓励学生们多发言,多思考,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们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还要找出解决方法,使学生们感受到尊重,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学生们将来的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巧妙设疑,启发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就是跟社会热点话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抓住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可以借助社会热点话题,巧妙设置疑问,进而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这对提高课堂评价的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珍爱我们的生命》这节内容时,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评价完,学生们听起来也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你们亲身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吗?你们感受到过生离死别的场面吗?教师播放一些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时的一些场面,让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从视频中去感受生命的脆弱以及生命的重要性,体会到生命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在播放完后,教师再问学生们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了吗?然后再让学生们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节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进行总结、评价。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性评价时,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们兴趣,充分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并且还要鼓励学生们多多参与进来,从而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上去。

三、情感升华,价值引领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便学生们能够正确对待人生。我国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出新的要求,即教师要在最大程度上突出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能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深入进行评价,同时要求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在评价时要有情感体验和感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做人,怎样解决问题,怎样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评价时,一定有情感升华,从而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我国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缺乏对学生们情感升华、价值引领方面的评价,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思品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做到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例如,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激励,使学生们不要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造成自身价值观出现扭曲。像社会上“扶老人被讹”的不良现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们不要被个别老人所蒙蔽,社会上大多数老人都是好的,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们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讹人,他们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感悟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论

思想品德课堂评价要以情激趣,以情动人,以情明理,还要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进而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和意见,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