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民营经济论文【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7 12:00:09 来源:晨阳文秘网

众所周知,乡镇民营企业在促进农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提升对于发展乡镇民营经济作用的认识,从战略角度,制定一些列的政策来促进乡镇企业的健康和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民营经济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民营经济论文【五篇】

民营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一)认识到乡镇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政策上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乡镇民营企业在促进农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提升对于发展乡镇民营经济作用的认识,从战略角度,制定一些列的政策来促进乡镇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乡镇企业实施必要的金融支持,搭建乡镇民营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平台,在土地审批,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优惠措施,制定出符合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措施等等。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还应当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和舆论环境,形成人人谋划发展、户户积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另外还要积极的制定一些优惠的措施,促使乡镇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建立企业集团,帮助企业了解和完善现代企业发展制度和人才招聘制度,引导企业向着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第三产业、环保产业等朝阳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中小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深入的推进改革开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能已经从管理转变为服务。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成为了乡镇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在一些地区的乡镇政府中还存在政企不分的情况,这种职责不分的情况一旦蔓延,就可能会产生钱权交易,还可能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中,乡镇政府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良好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应当积极的推进改革开放,一方面改革原有政策中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措施,给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
另一方面还要实施投资环境的优化,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方案,引进一批环保达标且投资数额较大的龙头民营企业,带动本地其他企业的发展。

(三)改革财政金融制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乡镇民营企业往往规模小,人员少,企业发展处在初期阶段,这使得企业在银行融资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很多困难。银行为了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往往选择那些规模大,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进行放贷,而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乡镇民营企业往往不够重视,这无疑加大了乡镇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所以,资金也就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改革现有的金融制度,使其向乡镇民营企业倾斜,让它们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政府应该尽快的建立中小企业的投资担保的机构,支持乡镇民营经济的起步创业。另外要积极协调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助力中国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设计一些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获得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为乡村的小康和整个国家的共同小康做出金融企业应有的贡献。

二、结语

民营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民营经济;
发展策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倔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

经济中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的风景线。正如田纪云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

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与

科技一体化的重要带动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重视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发

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研究和探讨民

营经济的发展问题,更具有积极意义。

一、加强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市场机制鲜明等特点。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下,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已是势所必然和势所必为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市场机制、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诸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在实施推动经济发展的“追赶型战略”中,民营经济将发挥关键作用。

因此,当前加强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

(一)科学管理能力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是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
创造条件引入电子商务,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管理动力。.三是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最欠缺的,恰恰是在战略发展上存在严重不足。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地区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是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工资偏低,要通过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二)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入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
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补上的一课。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私人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欠发达地区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

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欠发达地区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欠发达地区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目前,各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非公平、非有序竞争的问题表现得更突出一些。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以立法形式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要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等民营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要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三)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服务。要择机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要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难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要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人社会保障体系。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切实改善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

民营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十个特点:

第一是发展速度较快。98年以来,我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以年均4.5%和25.7%左右的速度增长。2002年与1998年相比,私营企业增加了1.9万户、18.5万人,分别翻了1番、增长了87.9%。到今年6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20万户,私营企业达4.5万户。

第二是规模实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13%提高到2002年的26.3%,总量达399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则从98年的63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1万元,总额从154亿元增长到374.46亿元,增长了1.4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规模私营企业达1528户,其中千万元以上的517户,过亿元的5户。私营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77户,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超过40户,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私营企业集团2户。

第三是效益、贡献提高。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销售总额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1.6倍、6.4倍和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占全市总量的52.98%。五年来,个私经济税收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共完成64多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20.8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成。在就业方面功不可没。1997年以来,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近2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民营经济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渠道。

第四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7,私营企业为1:43:56,与98年相比,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则呈现出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部分私营企业在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电子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等行业和领域也都有私营企业涉足。私营投资公司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9户,私营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迅猛。

第五是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和企业,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形象的提高。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经拥有5件省著名商标和36件青岛市著名商标,有15种产品被评为青岛市名牌产品,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私营企业“守信用、重合同”单位已达289户,占全市“守重企业”总数的26%。

第六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已达1162户,比1997年的512户翻了一番。私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第七是外向型经济有一定发展。1998年至2002年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4家,占全市获权企业总数的30%。2002年私营企业(不含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外贸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累计利用外资4.85亿美元。

第八是园区等载体经济渐成气候。全市已建民营经济园区100余处,入园私营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近四成。市场总数达915处,专业村390个,专业镇16个。其中,欧美、红领等10个私营企业园区初见雏形,吸引大批个私业户向园区、市场和小城镇集中,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第九是地域之间发展各有特色。从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等数据情况看,截止到2002年底,五市及城阳区占当地个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而私营企业仅占总量的四成左右,显示出私营企业向市区集中的特点。其中市南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增幅均居榜首。从生产制造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情况来看,即墨、平度、胶南、胶州、城阳、莱西分别占到76.38%、70.85%、61.86%、58.41%、54.33%和47.13%,生产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市区则以贸易、餐饮、房地产业为主。显示出服务业向市区集中的趋势。(二)行政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行政审批不规范。一些办理前置审批的部门,审批标准不统一、条件不公开,期限无承诺、收费无依据,手续繁琐。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个别部门存在对一般违章行为不择而诛、简单处罚现象;
检查过多过滥,企业疲于应付,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三是行政服务不规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旧存在。

(三)“三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关于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8%的企业认为是三乱,成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第一,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营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余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收费项目;
少数区市收费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第二,收费负担重,甚至费重于税。第三,收费标准不统一、依据不公开。

(四)“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个人积累,在吸收外来资金中,大部分靠民间借款,这种半明半暗的借贷关系缺乏法律保护,引起了相当数量的民事纠纷。二是银企对接差距大。商业银行多考虑资金的安全,对民营经济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结果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服务。三是“两证”难办,抵押难成。民企担保主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抵押,但不少区域因为国家政策或者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困难,使贷款受阻。

(五)人才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38%的企业认为是人才问题,仅排在资金问题之后。企业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现有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主要是提供一般性的、初级的或通用型人才,有自己专门市场定位或网络专门人才的中介机构比较少,劳动力供求双方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二是民营企业用人育人的机制没有形成。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过多的考虑成本和眼前利益,挖人才的办法想的多,自己培养人才的措施太少。家族化的管理,封闭了人力资源的引进,削弱了企业发展的后续力。

三、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废除或修订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政策,构建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平台。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解决民营企业在申请立项、进出口、用地、职称评定、办理证照、收费以及科研项目申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等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的非国民待遇问题。要深化政府“五项工程”,优化政务环境。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讨建立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对各部门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减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实行审批项目时间限制制;
全面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
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严肃查处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的事件。

(二)突出重点,大力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和外向型企业培育

认真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总体要求是完善规划、强化功能、打造品牌、招商引资。对全市现有和规划筹建的各类民营经济园区建立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强化分类指导。在继续完善青岛私营(民营)工业园等市级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扶持和促进市内四区异地设置的经济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促进市内四区经济发展和个私经济质量规模的提升。要认真培育欧美、红领、巴龙、金王、德意利等重点私营企业园区,通过企业园区发展带动上游、下游产品,关联配套产业,推动企业作大、作强。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民营经济园区功能,认真兑现招商引资时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依托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培育外向型私营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求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帮助私营企业申办外贸经营权的服务力度,指导帮助其尽快创造条件获权。要抓好民营外贸企业队伍、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外贸出口量的显著增长。各区、市要引导私营企业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带动私营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和出口总量的扩大。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三)加大服务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议借鉴深圳、广州的作法,以资金支持为突破口实现民营企业数量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引导。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定位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层面上,提高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的比重,对规模大、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企业给予倾斜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为民营企业办理“两证”时,应事实求是区别不同情况,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给予优惠,率先办理。要指导帮扶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做好上市培训,加强协作配合。二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逐步建立私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以信用创建为载体,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整合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业务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红、黑、灰名单”,利用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示,弘扬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要充分发挥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功能,密切银企联系和借贷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政府出资组建的各级贷款担保机构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做,进一步简化手续,强化服务,提高效率。要积极促成按照互利互助原则、由私营企业自愿入股组成的民间互助型联保机构或担保机构。

2、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私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一是知识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在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管理水平。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三是经营水平。尤其是骨干企业,应当关注其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劝阻,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地论证,项目一旦上马要尽最大努力进行扶持,确保项目成功。

3、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加强民营企业园区建设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及时帮助其建立党工团组织,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一起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国退民进改革。

民营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民营企业 文化特征

“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在经济学中又定义为经济利润,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管理咨询公司于 1989年首创的,民营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公司治理不完善,其企业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经济增加值”这一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在影响与改善民营企业文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经济增加值”的作用

经济增加值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时,除了可以科学合理地考核企业各责任单位的经营绩效外,还具有如下普遍的作用。

1.促使企业克服盲目投资,树立权益资本不是“免费资本”的理念,节约使用权益资本,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从而有助于促进资本运作效率的提高。经营者会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和企业文化质量。

2.有助于提升与改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经济增加值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一种绩效评价的指标,更是一种促进企业有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的手段。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比,它有两个优势:一是考虑了资金成本,把业绩与占用资源的成本联系起来,从产出与成本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决策的效果,扩大了绩效评价的范围,使部门与整体的利益一致,激励管理人员为股东价值最大化不断努力;二是对跨期费用项目进行适当调整,使长期和短期利益更好地协调起来,克服决策中的短期效应,符合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EVA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

二、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特征

1.民营企业文化是老板意志文化。这种文化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经历有关,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具有独到的成功绝招,比如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特别强,或善于抓住市场的空隙,或技术创新能力强,或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或善于带动一群人打天下等等。这些独到的能力,使他们形成了掘金后无往而不胜的自信,同时又容易有心浮气躁的心态。民营企业产权归老板自己所有,虽设有许多管理部门,聘请了优秀人才,但老板常常越俎代庖,往往养成基层喜欢越级报告、职能部门有事不敢决断、老板一人说了算的作风。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老板意志就是企业的绝对意志,几乎没有人能对他的决定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了企业经营的“巨人症”、“霸王症”等,这种惟老板意志导致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难以提升,导致 (投资)决策与行为的不科学性,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至于老板的意志一旦出现问题,企业随即失去前进的方向。

2.民营企业文化是奋勇拼搏文化。民营企业大多是草根出生,因此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就是民营企业奋勇拼搏文化的体现。在浙江温州的民营企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既能穿皮鞋,又能穿草鞋”。为了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不辞辛劳;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全力拚打。

3.民营企业文化是抢抓机遇文化。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就是通过抓住机遇,骤然发家的。老板疯狂的工作,能很快聚合资源,使企业的目标变得简单而易于操作,员工形成吃苦耐劳、快干多干的作风,企业的原始积累迅速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确出现了许多发展的机会,谁抓住了谁就能取胜。这时,广大民营企业利用自己的体制与机制的优势,一次次抓住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使企业站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前列。这种文化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往往就表现为一有“好”项目就上,不管自己是否具备投资发展的能力与实力,不管是否进行了严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特别是财务可行性研究 )。

4.民营企业文化是重视感情文化。许多民营企业文化用亲情代替规则,其经营管理层由复杂的血缘关系构成,这就违背了管理大师杜拉克所言的,家庭企业要想生存和保持有效运作,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无论有多少家庭成员,也无论他们多么出色,也至少需要一位非家族成员。民营企业内注重乡亲、熟人、朋友,使管理具有非理性和落后性,阻碍经营管理的问题长期存在,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种文化体现在日常管理中,就表现为以感情代替制度,以关系亲密与信任度代替指标考核,不能做到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曾经在短时期内适应了市场环境,但却和变化越来越快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拉开了差距。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的重要力量,更需要寻找有关途径尽快培育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三、“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对改善、提升民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最新研究指出:“全球一场新的经济竞赛已经展开,未来会脱颖而出的赢家,将是能够抢先窥视并领悟新游戏规则的个人、企业或国家。”这对我们是一种提醒。有效应用“经济增加值”方法,可对民营企业文化的改善和提升产生如下影响:

1.有助于树立集约经营的意识,节约使用资本金。资本金是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并依股份金额对企业实施控制的重要经济资源。以往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将这些资本金无偿使用,头脑中根本没有资本成本的概念,因此,在有的民营企业中,出现了任意提高资本金数额的限度,或者一再追加股本金。大家知道,股本金也是资金,而资金这种资源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有限、稀缺的。用于投资的股本金来源于自有资本,也要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要使用“经济增加值(EVA)”的理念与方法。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是客观评价企业资本收益超过资本 (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 )成本后的差额大小的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运用。我们也要树立起这种观念并使用这种方法,不能认为自有资本投资是无本买卖,不需要任何代价。

2.有助于激励经营者不懈追求扣除资本成本后的“增加值”,认真履行经管责任。目前,企业的经营价值观念许多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自发地、无意识形成的,带有经验色彩,单调零碎。有的企业虽提出了文字性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经营价值观等,但往往带有雷同化、模仿性,缺乏独特个性和适应性,很难实行。

民营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1.简化程序营改增之后必将会缩小营业税的征收范围,而与此同时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则必将扩大。作为本来就已经位居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而言,现在进一步扩大范围必将有利于其统一筹备规划税务征收,当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各行各业早已超出了传统认识,许多新兴行业由于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它的界定存在很多困难,为此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基扩大,税务征收单位便具有了更大权限来进行划分和定义。另一方面简化了税务征收领域的繁杂手续,降低了税务征收的成本,减少了商业活动中商人为缴税而承担的额外费用。此为最明显的规模效应带来的积极影响。其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正规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对企业减负由于商业活动中的一些交叉行为,会导致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重复,这一现象对施行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国家来讲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是为何要进行营业税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重复征收对国家来讲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对企业商家来讲无异于增加负担,就长远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会严重打击商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现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必将减小企业负担。更由于这一部分税收可以节省下来为企业留下更多的流动资金,将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税收的减少也将刺激更多的商业活动。清末洋务运动之后,政府一直采取鼓励商业活动,其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减税免税,而中国经济特区这一成功范例也是对降低税收可有效刺激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明证。因此对整体国民经济而言这一改革是一种福音。

3.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国务院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做出了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决定。而且2014年之后,电信业也被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从改革试点中的内容和后续政策的内容来看,改革的对象集中在第三行业中,这一项政策的推行对第三行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三大行业所占的比重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而一个发达国家必将是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对于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服务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间接地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一点上而言,营改增的意义重大。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