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是做人根本,它反映了礼的高境界追求。教育大学生懂礼、知仪、行礼,形成良好道德行为,引导大学生对礼仪的运用,做到学用并重,以提升自我礼仪知识、人格、修养来构筑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明礼仪格言【五篇】,供大家参考。
文明礼仪格言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是做人根本,它反映了礼的高境界追求。教育大学生懂礼、知仪、行礼,形成良好道德行为,引导大学生对礼仪的运用,做到学用并重,以提升自我礼仪知识、人格、修养来构筑校园特色的礼仪文化。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程度越高,礼仪的运用和要求就越高,礼仪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荀子就说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了礼并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就具备了最高道德。可见,礼与道德关系之密切,礼对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何等重要。如何使大学生懂礼知礼,提高其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大学生重视道德是做人之本,知道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倡导学好、用好文明健康的礼仪风范,才能将之固化成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做人之根本
“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是人们对“道”认识的所得。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老师一直在对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道德问题,同时在评价着他人的道德水准。道德简单讲,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是人类的专利行为,是一定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学做人和学做事。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比较重视学做事,而对学做人则有所忽视,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知识、技能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道德、人格的培养,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些成年人认为做好了事就是做好了人,实际上这两者的紧密相关性并不总是正相关,我们身边很多事实证明做好了事并不等于做好了人。
做人最重要的应该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
中国历史上很多论述说明了道德对做人的重要意义,如“德行者本也”,①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德者,才之帅也”,②即道德统帅人的才智。1961年元帅在送儿女学习时写了一首诗:“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元帅教育儿女立德为先,把锻炼品德纯看成培养儿女之根本,让儿女“永作座右铭”。
同样国外的思想家、教育家也很重视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不应该被荣誉、金钱和地位诱惑——去忽视正义和其他德行。”③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说“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④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⑤可见,道德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柱,做人的根本,事业成功的基础。
二、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
礼,在汉语中本意为敬神,后引申敬人,表示敬意的通称。仪,《说文解字》道:“仪,度也”,本意为法度,准则、典范的意思,后引申为礼节、仪式和仪表。礼仪概括说,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是指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至今,历来尚礼。古代流传下来的有《三礼》等专门记载礼仪的著作,历史典籍中也不乏关于礼仪方面的记载,这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并积极投身于礼仪教育,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孟子言:“恭敬之心,礼也”;
荀子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说明礼仪对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中,应该加强礼仪教育,注重将礼仪规范固化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固化的礼仪形式在社会得以推广,才能形成主流的、社会共识的道德规范,因此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对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它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体现着社会的道德标准。例如我们去看望一位老人,应该穿着得体,带点礼物,用尊敬的语言问候老人,我们把穿着得体、尊敬老人、问候语言固化成为良好习惯,得到社会认可推广,就会变成一种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可能很快认识到对方的道德品质如何,因为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际交往最先感受到的是对方的礼貌与礼节,当我们运用的是规范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礼仪行为时,人与人之间就建立了相互交往的良好基础,才能够共同和睦相处。可见礼仪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体现了礼的精华、礼的内涵。在人际交往中,讲道德者都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而良好的礼仪风范的推广有助于形成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作为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扬光大我国好的礼仪,并赋之以新的内涵。“礼之用,和为贵”,礼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界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礼仪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提高了大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沟通的能力,推广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祥和稳定,因此在高等院校鼓励大学生以身作则学好、用好礼仪,推动大学生成为健康礼仪风范的表率是很有必要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褒贬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等培养人的道德责任感,规定人们的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礼仪在此基础上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符合社会道德行为,体现人际交往中良好的道德水准。应该说礼仪重在实践,重视礼仪,运用好礼仪是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何引导大学生懂“礼”知“仪”,运用自如,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三、引导大学生知礼、行礼,形成良好礼仪风范和道德行为的思考
讲究礼仪,尊重他人,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是一个大学生精神状态、文化教养和道德水平的反映,古人云:“国有礼则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有礼则心泰。”可见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何等重要。
让大学生知礼、重礼、行礼,形成良好礼仪风范和道德行为,首先要使其知道现代礼仪继承了我国许多传统礼仪的精华,如《礼记》中载道:“言语之没,穆穆皇皇。”即语言之美在于谦恭、和气、文雅,并规定人与人交往时应该“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即不要在行动上出格,不要在态度上失态,不要在语言上失礼。《荀子.劝学》篇中讲:“礼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须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⑥就是说只有举止、言论、态度均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这些礼仪精华需要大学生去传承、去弘扬光大,可以说礼仪是一封通行四海的推荐书,学好礼仪,运用恰当,做到先自重后人重,让大学生的素质体现于对礼仪的认知和应用上,并赋予礼仪新时代健康向上的内涵,笔者建议:
1.大学生学习礼仪应该“学”“用”并重。“学”“用”并重是指学习礼仪不能停留在礼仪教程条文上,应该使理论联系实际,使礼仪知识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首先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设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公关礼仪、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等选修课程,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配备专业教师;
其次有条件的院校开设一定的礼仪训练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礼仪习惯,以行动推动形成校园的特色文化。试想在大学校园积极倡导大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去协调人际关系,那么遵守礼仪基本原则的学生客观上就起着榜样作用,使更多人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礼仪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匡正缺点,端正品行。因为礼仪构成了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是了解一个学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在高校教育学生学习礼仪,遵守礼仪规范,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体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推动道德建设,形成一股有约束力的道德力量,引导学生按照社会期望将自我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自觉选择符合时代风尚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真正体现校园文化的健康主题和特色。最后引导学生讲礼仪要注重“内”“外”一致、“形”“神”兼具。大学开设礼仪课程,让学生知礼行礼,在运用礼仪中应该引导学生力争做到表里如一、形神兼具。因为礼仪不应该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的、装饰性的东西,它应该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言行中,构成其生命的一部分。《论语.雍也》篇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一个人若仅品格质朴,而不注重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粗野;
若只注重礼节仪表,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就会显得虚浮。只有外在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结合,才算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引导大学生做有教养之人,其礼仪行为就应该是自在的、常态的表现,它在人际交往中以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形态表现出来,而不是刻意的、人为的、生硬的表演出来,更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即一个人如果品行、人格不端,衣着、举止再得体也于事无补。在高校教育学生讲礼仪做到“内”“外”一致、“形”“神”兼具的修炼,是要引领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提升,推广普及良好礼仪风范,使其最终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多方位拓宽大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其人格,提升其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构筑大学生完整的道德体系。现代礼仪的核心内容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注重的是在人际交往中采用一种通用语言,它是衡量他人、判断自我是否自律敬人的尺度。良好的、社会公众认可的礼仪,将其运用自如是一个人知识、修养、人格的自然外露展现,因此讲礼仪、用礼仪不可能仅礼仪而学礼仪,它是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人格魅力、提高自我修养的综合反映。在高校引导大学生重视礼仪,形成良好礼仪风范,有助于构筑大学生完整的道德体系。
人际交往中,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面貌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即修养,好的修养是依靠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升华、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德的提炼、举止的优雅等日积月累而成的。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可以察知其修养的高低、文明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状况。
良好的礼仪规范构成了高校大学生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提倡在校园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大学生投入一定时间丰富课余生活,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自我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健全的人格充实自我,提升其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和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有责任感、有高尚情操、有远大抱负、有感恩之心、守信用、讲信誉,报效祖国、追求卓越。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06年社科普及课题成果,资助项目号:2006095]
注释:
①葛洪:《抱朴子·文行》
②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③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第89页
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第90页
⑤《贝多芬传》第158页
⑥其他引用主要来源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第一辑:《论语》、《孟子》、《荀子》等篇章
参考文献:
1.金正昆主编.商务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金正昆主编.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文明礼仪格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礼仪;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从古至今,都崇尚尊师重教的良好教育风气,可见教师在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地位。教师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等良好教育者形象都会成为学生和社会公认的楷模。
一、 当前教师礼仪的现状
在中国,从来就不缺少教育理论,从来就不缺少教育的氛围,但缺少具有崇高教育礼仪的优秀教师。当前,教师在教育礼仪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与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要求相差甚远,现状令人堪忧:
(一)对学生缺少应有的热情、表情冷漠
有的教师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要求置若罔闻,对学生的情况不闯不问,把讲课当作例行公事。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态度冷漠,表情严肃;有的教师讲课根本不看着学生,只是盯着教室后墙或窗外,自己讲自己的,全然不顾学生的互动反应;有的教师听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看着别处,显得心不在焉。
(二)对学生缺乏尊重
有的教师,对学生傲慢无礼,自认为很了不起,看不起学生,说话总是带着轻视的口吻;有的教师经常讽刺、挖苦、嘲笑学生,对学生指责多,说教多,尊重少;有的教师批评学生不注意场合分寸,语言粗俗,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有的教师讲课时身上的手机响个不停,甚至停下课来接听电话。
(三)形象和举止过于随意
有的教师,一反学生心目中教师应有的潇洒、漂亮、整洁的形象,在课堂上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有的衣服皱皱巴巴,给人以十分懈怠的感觉。
(四)课余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有的教师在公共场合过于随便,比如听报告、开会时或交头接耳、或闭目养神,表现出极不尊重人的姿态;有的教师在与学生座谈时会旁若无人地抽烟,不考虑被动吸烟者的情绪,尤其是女生的情绪;有的教师课间休息时在楼道里吸烟并随地扔烟头,或大声说笑。
二、加强教师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注重自身教师礼仪教育,全面塑造自身健康的教育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师的高尚教育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更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礼仪文明上,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礼仪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修正作用。
教师是教会学生知识、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处事的人,那么教师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处事,教师在做人处事上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正作用,才能培养出言行一致的学生;其次,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貌礼仪、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正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人格形成发生正能量的作用。
三、如何加强新形势下教师礼仪教育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的新形势下,教师更要十分注重教师礼仪教育,使自己给学生留下的良好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好榜样。我认为,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师礼仪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教师的形象礼仪教育
形象对一个人来说是其综合素质的综合展示。教师,尤其是幼小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地位是十分崇高的。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急于去模仿。因此,教师必须讲究美的仪表、美的仪态、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给学生一个美的模仿榜样。
(二)加强教师的教学礼仪 教育
教师的教学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艺术性、科学性和方法性,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愉快教育法”、“美育教育法”、“创造能力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采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做到有的放、收放自如。
(三)加强教师的社交礼仪教育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角色,要和社会打交道,需要懂得基本的社会交往礼仪。教师的社交礼仪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日常行为礼仪举止和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礼仪。如“称呼礼仪”、“问候致意礼仪”、“握手礼仪”、“登门造访礼仪”和“接待来访礼仪”等方面。教师必须学习社交礼仪艺术,掌握交际技巧,并适当适时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艺术与质量。
(四)加强教师的榜样礼仪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严格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当成一生中的良师益友。
(五)加强教师的微笑礼仪教育
上课面带微笑,满腔热情,不仅是教师礼仪文明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学生都喜欢上课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的教师。微笑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原则,它既是一种礼仪,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这样既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总结
总之,教师要切实加强礼仪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修养,具备文明礼仪,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全面学习教育礼仪,掌握教育礼仪艺术,从内心到外表不断完善自我、美化自我,向外界展示教师自我的优秀风采,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和谐、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秉德等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文明礼仪格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 礼仪教育 道德品质 家庭 班集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的目的是社会交往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做人。做人先知“礼”。礼仪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言行仪式。礼仪是一个人品位的外现,礼仪是一个人涵养的展示,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的标志。
礼仪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中小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落在引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讲礼仪包含对他人的宽容、谦让、尊重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懂得谦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本人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以下对策。
一、道德品质是礼仪的基础
学习礼仪,要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为根本。一般来说,一个有自尊的人,待人接物比较文明,谈吐文雅,与人交往时,能尊重对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般说来自尊心强的人,其道德修养也较高。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美化自身。人人讲礼仪,也能净化社会风气。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因为个人的礼仪是以个人修养作为基础的。
二、培养学生礼仪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礼仪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反映出来的,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学生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无处不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懂礼仪,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与人交往,展示一个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讲文明的中学生应有的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展现自我的礼仪言行。礼仪涉及内容很多,每种礼仪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打电话、接电话、待客等,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学生要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中学生。
三、家庭是礼仪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家长的礼仪素养、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般来说,家长素质高的,孩子的品德修养也比较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平时很少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行为上,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真正做到礼仪教育以家庭为根,以社会为本。
四、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懂礼貌,讲礼仪。抓住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时机,特别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只有学生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我们的课堂才会轻松愉快。
五、把班集体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充分依靠班干部和班团委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文明之星”“守纪之星”的评比等。让学生通过平常的锻炼和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六、以生动的活动形式作为礼仪教育的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文明礼仪的内涵,显示个人的优雅风采,体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个人礼仪并非自然形成的,也非一日之功,培养要从小处着眼,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文明人。
每一年东盟博览会都在南宁举办,南宁市民素质与修养将接受世界八方来客的考验。南宁市民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把我们的良好文明礼仪修养展示给外国朋友,这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南宁承办东盟博览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给世界人民留下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得尊重,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在世界上口口相传。
【参考文献】
文明礼仪格言范文第4篇
一、教师言传身教 正己化人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我园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制定了《幼儿园教职工礼仪行为规范》,要求教师“仪容高雅、端庄大方、言谈文明、礼貌诚恳、接待来人、热情大方、精神振奋、品质优良。”同时对教师进行强化训练,从站、行、走、坐等姿势,到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礼貌用语、体态用语都有细致严格的要求。从小事入手,点滴做起,言传身教、正己化人。早上大家见面会主动问候:“您好!早上好!”彼此感到是那样的温馨;
遇事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消除了同事之间的隔阂和误解;
教师蹲下来面带微笑与孩子们交流,师幼“一样高”感觉是那样的亲切自然;
接待家长主动耐心,热情大方,每周的家园联系,是教师和家长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园所到处洋溢着爱的温暖,处处体现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幼儿点滴做起 融于生活
我园针对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实施“6-1儿童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在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课程,从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等方面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教师注意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使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如:中班在进行语言《小兔子开铺子》学说儿歌活动中,教师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模拟买东西的场面,由教师扮演小兔子开铺子卖东西,幼儿扮小动物到铺子店买东西,“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想买点什么?”“我想买×××”。“好的,请拿好,欢迎下次再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同时还融入了礼仪品格的教育。
家庭礼仪“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去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东西,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庭礼仪行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大班在进行分享阅读《兜风》中,教师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小猴和爸爸开车去动物园的情景,沿途看到许多交通标志,如:红绿灯标志,停车标志、禁止停车标志、危险标志、人行横道标志等等,一方面启发幼儿认识各种交通标志,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要遵守交通规则,另一方面,教育幼儿要时刻注意安全,做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
三、优化教育环境 以景动人
我园注重创设礼仪教育环境,园所室内外墙面、走廊楼梯口布置了多彩的画面,如:“礼仪是人类文明共处的金钥匙”、“今天你微笑了吗?”、“不学礼,无以立”、“十种品格”、“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好儿童,懂礼貌”等等;
各班的环境布置更是丰富多彩,“我是礼仪小明星”、“我最棒”、“我懂事了”、“礼仪小格言”、“爱班约定”、“礼仪三字经”等等,教师根据礼仪的目标和教育内容,不断变化环境,使幼儿时刻感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
活动区内开辟礼仪专区,如:娃娃家、医院、超市小商店、科学发现区、动手制作区、音乐区、阅读区……,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如何排队等候上车,怎样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怎样注意公德意识和良好的礼仪行为等,让孩子们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获得启发受到教育。
我们还注意用同伴榜样的力量激励幼儿,开展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每周小评,每月总评,对那些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使成功的幼儿更加自信,对其他孩子也是促进,带动其他小朋友共同进步。
我们还在活动课中设置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及延伸课程,使礼仪、品格教育达到最佳的显效性。
四、利用社会资源 家园共育
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如果他们自身礼仪行为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弱化对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请专家给家长们上课,向广大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开办家长学校,开辟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开展半日观摩活动,向家长们展示礼仪教育的成果,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我园的礼仪品格教育开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已深深感到孩子们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早上来园时小朋友们会主动问老师好、与小朋友们打招呼,知道爱父母、孝敬老人:小朋友在一起能友好相处,分享玩具,不争不抢;
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能遵守公共场所礼仪。
文明礼仪格言范文第5篇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 X月X日,我到XX幼儿园看评幼儿礼仪教育,该幼儿园虽然硬件条件不是很好,设施也不够完善,但幼儿园十分重视幼儿礼仪教育,准备得非常充分,教师专心致注教学,其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认真度和专业度值得赞赏,本次幼儿礼仪教育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幼儿礼仪教育活动,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我许多思想感受和新的启迪,特叙述如下:
一、要重视幼儿礼仪教育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对一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礼仪教育要常抓不懈,使全社会深刻认识礼仪的重要,形成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的浓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认识礼仪,养成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的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因此,要重视幼儿礼仪教育,切实把幼儿礼仪教育抓好,促进幼儿文明健康成长。
二、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幼儿是人生中的第一阶段,其心灵十分幼稚单纯。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要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人,采用特殊的方式方法,做到与小学生的`礼仪教育相衔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教育。潜移默化就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不必说明这是礼仪教育,而是在礼仪教育中,使幼儿明确该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与小朋友交往,怎样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使幼儿自然而然做到礼仪,成为一个聪明活泼、人人喜爱的一名好孩子。
三、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文明礼仪
要通过实境教育和实践教育,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礼仪,做到文明礼貌、举止行为规范。在幼儿礼仪教育中,切实抓好三方面内容:
1、做到语言文明。语言文明是礼仪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让幼儿做到语言文明,
一是要讲普通话,讲尽量不讲方言、土语。
二是用词文雅,要检点语气,显得热情、亲切、和蔼、友善、耐心。
三是语言礼貌,要多说“你好”、“请”、“谢谢”、“再见”等日常礼貌语言。
2、做到交际文明。要教育幼儿在与父母和老师交往中,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做父母的好孩子,做老师的好学生。与小朋友交往,要做到团结友爱,互推互让,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有画图大家一起看,成为小朋友们都喜爱的好伙伴。
3、做到行为规范。
一是要求幼儿遵守幼儿园纪律,能够按时上学和下学,自觉排队,做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二是要求幼儿吃饭要不拣食吃饱,不浪费粮食;
中午睡午觉要睡好,不发出响声,不影响其他幼儿午睡。三是要求幼儿要团结其他幼儿,说话有礼貌,遇事共商量,促进班级幼儿的团结。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2
_月25日--26日,我参加了_乡教师职业礼仪培训。通过这次教师礼仪的集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
在这次培训中,我懂得了礼仪是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尊重;礼仪的核心和精髓是律己和敬人;品格指的是一切美德。我还了解了2.5岁-6岁是幼儿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善于模仿,在这个时期开展礼仪教育很重要,也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示对家长和孩子的尊重。尚老师提到了很多细节,这些在生活中有的我注意到了,有的我没注意到,听完这次培训后,我要改正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在方方面面做到一个有礼仪的人。
对于一些离幼儿园日常生活较远的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比较困难的部分,如公共场所礼仪,尚老师也给我们讲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用走出去加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更好的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礼仪教育,还可以用剧场表演的方式展示给家长看等等
另外通过对教师礼仪的系统学习,使我懂得了它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它还含有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大特点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师资,即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
师表即要我们要为人之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明道德修养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己,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好示范作用。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在党和人民信任的那个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不能够误导子弟,不能传授伪科学,不能非议党和政府,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教育法、教师法,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师心就是要有爱心,无论是对幼儿园、小学生还是初中生,我们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要懂得尊重他们,与他们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教师礼仪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上越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学习礼仪,多以礼仪来规范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喜欢,学校放心的好教师。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3
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弟子:不知礼,无以立。就是说知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素养,不知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这句话通过孙岚老师在《赢在形象——职场人士的商务礼仪》系列讲解和阐释中更能体会到它的思想内涵,更能理解商务礼仪在工作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友善沟通、共同进步的重要价值。随着商业活动越来越全球化,商务礼仪已经成为现代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场合适用的礼仪规范和交往艺术。它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和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相比,商务礼仪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和商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商务礼仪简言之,就是我们在商务交往中应该遵守的交往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礼仪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交往中应该根据礼的对象改变我们施礼的形式。我们在具备有一定的礼仪知识的同时应该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若在生活中你懂礼仪,给人的是一种好的精神面貌,你的教养、风度和个人魅力将会为你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礼仪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书。”
学习商务礼仪对我受益匪浅,不管是生活中的小细节还是以后能够以一种得体的形象来争取到工作的机会。在休闲、公务、娱乐时分别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饰品行什么样的礼才是合适的。如在穿衬衫时,夏天时穿短袖衬衫不可带领带,穿休闲衬衫时也是不打领带的。衬衫一定不能放在西裤外面,袖口一定要扣上,袖子不能太短,衬衣袖口可长出西装外套的0.5—1CM,不能过长,会显得格外局促,缚手束脚。长袖衬衫如果不系上领带,领口应该要敞开;在男士穿西装时,里里外外可是很有讲究的,穿上西服后,左边袖口上的商标要及时的拆掉,不要乱塞东西造成鼓鼓的感觉,会破坏整体服装的形象。穿单排扣的西装时,如是两粒扣的只扣上面的一粒,三粒扣的则扣中间的一粒或扣上面两粒。西装的左胸外面有个口袋,这是用来插手帕用的,起装饰作用,不要插钢笔或放置其它东西。全身衣着要保持在三个颜色内,金属配饰,比如手表、袖扣等,应该与皮带扣的颜色一致。手表的款式要庄重,品牌要跟身份、收入相符合,经济条件不允许时不要显大牌显阔。对于职业男士而言,公文包的颜色应该和身上其他的皮具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