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大学实验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27 15:5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第1篇本学期任教07电子工程,07电气工程两个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共6个实验,其中一个为综合性实验。严格执行和完成了进度表所安排的相关内容。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教学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实验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实验总结【五篇】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第1篇

本学期任教07电子工程,07电气工程两个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共6个实验,其中一个为综合性实验。

严格执行和完成了进度表所安排的相关内容。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教学规范认真备课、布置板书,对首次实验能做到课前预做,对所采集数据的范围作到心中有数,同时对相关仪器及其性能从了解到熟悉,使得指导实验既能抓住重点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先对实验进行预习,写好预习报告才允许进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报告批改认真并及时做好报告成绩登记,教师实验课记录、学生实验结束检查等能按规范进行;
实验教师认真查验器材,按时布置,及时检修和维护有关仪器,主动协助实验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和保质保量的完成;
学生能按要求按规定座位就坐,书写实验仪器使用登记。能根据实验要求书写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能在认真搞清实验原理,初步熟悉所用仪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努力做到规范操作,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做到必须由指导老师签字认可,实验报告按时完成,对所出现的一些较大误差也能作出客观分析。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浓,但动手能力普遍不是很好,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实验室开放,要求学生实验课后来实验室继续练习,效果较好。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第2篇

我们党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同志曾经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同志反复强调,推进改革也好,促进发展也好,维护稳定也好,都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新的思想理论观念,找到新的方式方法,掌握新的领导本领。

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一个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推动了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做法、新经验,生动地展示了科学的理论一旦为群众掌握所产生的巨大创造力,这是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及时地把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新举措新气象,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事迹新典型,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总结好。

总结新经验,是推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不断深入的重要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创造的经验是引导群众前进的有效方法。只有及时、认真地总结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才能使广大干部群众更深刻地把握十六大精神的实质,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思想理论的新成果;
才能推动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前进,把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转化为新的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总结出新经验,决定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能否深入,总结新经验的程度,决定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深度。

总结新经验,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最丰富的、最鲜活的经验来自基层,来自人民群众。群众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我们发现、总结新经验的源头活水。不能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经验,不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贴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和思想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从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不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客观实际问题的生动实践中,获得新的发现,受到新的启发,找到新的办法。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
探究;
小组合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尤其是初二学生,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学科不是很熟悉。因此,实验可以让学生形象地观察到现象,感受到物理之奥妙,进而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然而,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在很大程度上都被“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所取代。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自身不重视实验,实验室仪器设备不全等。

对于如何上好实验课,充分发挥实验课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笔者浅谈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做好猜想与假设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猜想与假设对实验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后面的实验设计及论证都是在猜想的引导之下完成的。所以,做好猜想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猜想不是乱猜,而是有根据的猜想,需要我们对实验提前做好分析,做出一个合理的猜想,以免走弯路。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分析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类比一下小孔成像。小孔所成的像也是倒立的,有大小之分,如何改变像的大小呢?可以改变一下物距,进而改变像的大小。因此,我们可以做出大胆的猜想:凸透镜成倒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这样就为下面的实验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

二、实验设计方案要合理

实验方案的设计直接影响实验的成功与否,我们要紧紧围绕猜想来进行设计,并且要本着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原则,将所有的预设情况全部考虑进去。实验方案一定要合理、简便。

我们再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将凸透镜成像类比成小孔成像。小孔成像何时成等大的像、缩小的像、放大的像,所成的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切入点比较重要。本实验应该从等大的像开始,改变物距进而得到缩小和放大的像。让学生通过类比,将凸透镜成这三种像的位置找出来,然后测出多组数据,寻找规律。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科学,要便于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要得到准确的结论,关键是看怎样科学合理地处理数据,从而便于学生一目了然地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将凸透镜成像所得的数据在主光轴上做出不同颜色的标注,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数据分布的规律,进而进行总结。

再例如,在“密度”这一节,对测出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如何处理?当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通过画图像观察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画完图像后,如何形象、直观地得到结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不同物质的图像画在同一张透明的坐标纸上,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图像,并能顺利地总结出结论。

四、评估与交流必不可少

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结论出来了,实验就完成了。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值得注意、改进的地方,只有我们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做一个充分合理的评估,才能在以后的实验中提出建设性建议,才能对实验进行创新。

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学生之间可交流的东西、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本实验在什么环境中做效果最好?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为何要调整到同一高度?如何确定像是否清晰?有时我们找不到像,为何?我们除了蜡烛,还可以用什么光源呢?等等。因此,只有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交流,才有改进和创新的空间。

五、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及自制实验

教材上有很多章节配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完成实验,才会确信实验的结论,才能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可以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进行互补,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善于研究方法的总结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

2、理想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下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验证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3)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a、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经验,分析出电热Q与电流强度I、电阻R和通电时间t有关.b、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流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当电阻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c、通过演示实验找出Q与I、R和t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液柱的升降情况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结论:当I与t一定时,R越大,Q越大;
当R与t一定时,I越大,Q越大;
当I与R一定时,t越大,Q越大。d、根据演示实验结论,分析得出焦耳定律。

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2、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三、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物理规律的发现,大致分为3种情况:(1)实验规律都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2)理想规律都是由物理事实,经过合理推理而发现的。如牛顿第一定律。(3)理论规律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

2、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

3、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套.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1)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2)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密度公式.对同一物质而言,不能说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因为同一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3)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

(4)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4、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强化训练学生适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通过适量训练,在实践中总结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意习题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

3、适时组织测验,检查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 生物实验 引导 探究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74-02

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生物实验无疑成为生物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知识传授、应用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受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的影响更注重实验知识、实验过程和实验技巧的传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以及创新意识的激发,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学生内在实验潜能的激发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了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影响,把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中“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在本文中,笔者充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从情境创设、自主探究、讨论总结等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这一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和问题情境创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构建独特教学情境体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和实验素材来构建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开启思考、激发兴趣。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引入更多新奇、多样的教学信息,将学生内在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出来,实现学生综合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笔者通过讲述一只雄鹰的故事来导入课程。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将斯帕兰扎尼的“雄鹰消化实验”呈现给学生观看,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借助于大家的热情,利用多媒体手段对雄鹰消化实验展开分析,将“酶的作用”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而后,笔者将生活中常见的加酶洗衣粉搬到课堂教学中来,引领大家一起阅读加酶洗衣粉的说明书。开启“头脑风暴”游戏,让学生抢答“说明书信息与酶、酶的活性之间有什么关系?”“60℃对于酶的作用有什么联系?”等问题。经过热烈抢答,学生逐渐进入到预设的情境中来。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当前较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对“酶的作用”“酶的活性条件”“温度、PH值对酶的影响”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了生物实验的基本假设:“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P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二、探究: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实验素养和实验教学效能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验假设为目标、以小组合作为手段,完成实验方案的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领航员”的角色,引领学生自主创设实验方案、修正实验方案和自主完成实验,并对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评价,推动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样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教学,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等进行展示与介绍,进一步明确相关实验主题以引领学生开始实验活动。这一过程中,教师重点介绍在酸性条件下能促进淀粉水解的原因,以及淀粉在什么条件下遇碘不变蓝,如高温条件,引导其完成相关方案。

而后,每一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既定的实验假设和实验预案进行方案设计,设计出“实验导图”。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进行设计方案的展示、讲解,其他同学可提出疑问,共同完善方案。然后按照完善后的实验方案展开实验活动,并且严格做好实验记录和数据收集工作。在这一环节中,每一个小组在完成了相应的实验设计之后,小组负责人需要将自己的“实验导图”展示给大家,并且参加由教师组织的实验设计答辩会,其他小组成员负责就设计方案进行提问和反馈,进而加深对小组生物实验的认识,完成自主探究与认知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参与到各个小组的实验活动中来,及时地进行实验指导和实验情况查看、提示,如,第一小组较快地完成既定实验任务后,教师指导其探究新的问题:“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是不是可以恢复?”更为关键的一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地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实验教学的过程控制。此外,在自主探究实验中,每一个小组还要指定一位同学进行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记录,为后续的小组总结和交流讨论打下基础。

三、总结:开展交流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验的认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交流与总结是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交流与总结,将实验数据、实验思考和实验成果呈现出来,深入了解和认知实验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学效能。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教学中,其教学过程如下:

各个小组完成生物实验过程之后,小组内部进行实验总结与自评,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得出实验结果。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部讨论中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实验认知。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生物实验过程,最后得出以下实验结论:

酶的活动受到温度的影响,当酶处于高温状态下的时候,则会丧失活性;
低温状态下,则会降低其活性;
酶处于正常温度下,其活性处于正常状态。与此同时,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过酸、过碱都会让酶丧失活性。

在完成了小组内部的实验讨论与结论之后,每一小组推举一名成员接受实验答辩,教师、其他小组成员将以实验过程作为依据,对答辩对象进行提问、考查与评价,从而将生物实验进行拓展与延伸。这一过程中,自评、互评、答辩三者融合的总结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进行引申与拓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最后,教师对整个生物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先后对各个小组的表现和实验结果获得情况进行总结,而后对“影响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重点知识,分别从温度、PH值、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化,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近年来,随着高中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入地贯彻与实践,如何重视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构建“指导―探究―总结”一体化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学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体,2011(14)

[2]张云涛.改进生物实验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课程资源,200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