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创意设计教学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7 16: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图形能够将设计思想通过一定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将设计造型转变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图形创意是将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思考分析,搜集和处理相关素材,把信息内容用一种创新性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来的创作。现代平面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创意设计教学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五篇】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图形能够将设计思想通过一定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将设计造型转变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图形创意是将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思考分析,搜集和处理相关素材,把信息内容用一种创新性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来的创作。现代平面广告是以图形、文字、色彩等为载体向人们传递信息的。在这几个要素中,图形是视觉信息表达中的重要元素,它也是最能吸引人们注意的,直观性很强,并且具有生动性,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信息内容。好的图形创意能让现代平面广告变得更加出色。现代平面广告应该用富有创意的图形进行表现,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注解来表达。

二、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一)同构图形。同构是将存在某些关联或具有相似特点的若干个元素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完成一个新形象。这个形象并不是追求对人们生活中事物的还原,而是注重在创意上的合理巧妙。同构图形包括了形义、形式、异质的同构。

(二)异变图形。异变是将图形变异的组合,其重点就在于“异”字。人猿进化成现在的人,其过程也是一种异变。异变图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循序性。

(三)置换图形。置换图形是将事物的其中一部分替换,且保留事物整体结构和基本特征,从而所得到的新图形。它是移花接木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图形。

(四)异影图形。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照情况下会产生不一样的光影效果,影子就是这一光影现象。异影图形是对物象的影子进行处理,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也会常利用异影图形来表达广告的主题。

(五)正负图形。正负图形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将图与底进行转换,整个图形中的正形和负形是相互依存的,且在特定的环境中互相借用,增添了现代平面广告的趣味性。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广告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利用想象或联想的方式,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将选定的对象重新设计,最后为广告创造出新的图形。

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设计要求

学生在对广告进行图形创意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准确传达信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表达出广告的信息内容,并巧妙地将广告诉求、产品、图形相结合。第二,简单明了。图形创意要抓住广告所要传达的重点信息,突出广告的诉求点,将广告诉求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不是毫无头绪地罗列所有信息,让人们找不到广告的重点。第三,针对诉求对象。学生要了解广告的诉求对象,抓住广告诉求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达到广告的目的。第四,新颖独特。在人们的生活中广告众多,现代平面广告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就需要创意独特、醒目的图形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第五,延展空间。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具备延展的空间,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更好地传递广告信息。第六,富有艺术效果。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要简单明了地表现出广告诉求点,但并不意味着其图形表现过于直白,而是应该用它的最佳表现效果来吸引人们。

四、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创作过程

学生在理解了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后,还要学会如何将它运用到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研究广告需要设计的任务。在对任务分析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广告的目标和相关要求来确定此次平面广告中要运用的图形主题;
然后收集与之有关的素材,在收集阶段对素材的形式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它可以是抽象的素材,也可以是具象的素材,或者其他类型的素材;
当素材收集好后,学生不需要对素材内容全部吸收,而是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
确定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筛选出来的素材与平面广告的设计任务对比,结合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等知识点进行改造,重新组织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并将它置于现代平面广告版面中合适的位置;
待现代平面广告的设计完成之后,最终借助相应的媒介将视觉形象展现出来,并且向大众传播。

五、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作用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
毕业设计;
改革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
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背景

    重庆文理学院教学部2009年组织的一次重庆市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从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方面来看,涉及到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较多,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创新改革研究的较少。即便是有,也仅是个别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作了一些尝试,如广告学、文秘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强调学生以作品、实作代替毕业论文写作,但缺乏深入的、整体性的研究。”[2]2009年10月,学校《重庆文理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要求各学院根据方案结合本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学部审定后执行。学校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精神,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长期以来,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单一,过分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科研创新,忽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我们从2009年9月份开始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调查,主要涉及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毕业论文(设计)监控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等方面。一共发出问卷122份,收回有效问卷119份。单从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的态度,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占89.4%)支持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改革。同时学生也对采用何种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提出了很好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校经过毕业论文(设计)初步的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时间已经得到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从指导教师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意识已经基本到位。但是对于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到底该如何改革却仍然处于摸索状态。总体而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度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研究少;学术性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探索

    作为转型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种种弊端,很明显地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突出大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出发点,将各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引导学生系统整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组装”和提升,实现大学与社会的“无缝接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应该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手,确定受学生和教师欢迎并对学生专业能力有提升价值的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本文将就如何进一步细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式改革阐述初步的看法。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过分强调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并非学术科研能力,而是动手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目标的转变,也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的转变。因此,我们应从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出发,“往回找”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着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精神,能在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师,以及能够从事秘书、记者、编辑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参考丁晓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看法[1],笔者认为,从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如下图所示: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科研创新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我们认为,从这四种能力出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应为培养这四种能力提供多种方式任学生选择,构建以科研创新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检验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并不是学生从此不用写学术论文了,对部分有意于考研或者学术研究的学生,我们仍然需要检验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针对以往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选题范围越来越窄、优秀论文越来越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思路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首先,将学术论文写作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大一入学开始,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作业、考试中都可结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如何选题、如何找资料、如何确定框架等的训练[2]。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从大学入学起就可以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逐步提高对科研的兴趣。其次,专业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近当代文坛,注意当代文学创作的新动向,参与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现实作直接发言”[3];同时要关注新的语言现象,对生动活泼的语言世界作出解释。这样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毕业创作检验文学创作能力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我们应该对部分有意于文学创作的学生提供以文学创作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创作形式代替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不专门培养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文学创作可能是一种兴趣爱好,因此在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过程中,应给予这一部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将4000字以上的文学原创作品,已经发表的可以直接参加答辩,没有发表的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通过后参加答辩。学院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以文学创作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同时讨论确定文学原创作品发表的级别以及学院鉴定的标准。学生入学时即向学生公布,引导部分文学爱好者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文学创作,四年磨一剑,在导师的指导下打磨自己的作品,或许在毕业时真能出几篇佳作。

    3.毕业展演检验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诸如讲故事、诗文朗诵、话剧表演、相声表演、小品表演、口语辩论等。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组成毕业展演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如表演一个话剧或话剧片段,表演一个相声或小品,朗诵诗文或讲故事,也可以组成攻辩双方开展辩论,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在毕业前夕,学院集中组织全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展演,指导教师或者专家根据学院建立的毕业展演评价标准现场组织答辩。以毕业展演代替毕业论文可以检验该专业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能力,体现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院也可以此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品牌。

    4.毕业设计检验实践教学能力毕业设计主要面向部分有意于从事语文教学的学生,以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核心实践能力即语文教学实践能力,可以此建立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毕业设计要求撰写文案策划参加开题,通过后开始实做。在答辩环节,要求现场展示,学院组织答辩委员会观摩提问。此模式目前已经在我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试行,有36名同学选择语文教学实践为毕业设计选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占10%,绝对多数人选择中学语文教学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很明显地显示出对未来的职业定位,多数同学表示,选择毕业设计对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特色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艺术设计学;
课程教学;
设计依据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不应该盲目追求“高大上”,应该立足实际,在以人为本、学以致用上多花心思。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资料案例、评价体系等因素,分析相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并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方法和步骤设计来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做好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些依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依据教学需要与学生情况;
二是要依据必要的学科理论;
三是要依据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1依据教学需要与学生情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的实际需要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依据,教学设计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细化,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教学因素、教学方法和评价进行综合考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是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体现在相关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体现在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划分,艺术设计学是设计学类专业之首,另外七个专业分别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不难看出,艺术设计学之所以排在设计学类专业之首,是因为艺术设计学蕴含另外七个专业的某些共性,但艺术设计学作为一个专业又必然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特点。该专业偏重理论,但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艺术设计学专业应该兼具理论和应用双重性质。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一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艺术设计理论,也要掌握必要的艺术设计技能技法。因此,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安排本身就需要精心设计,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是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来系统地设计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有机会获得激发和发展。这对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要有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其获得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

2根据必要的学科理论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设计不能天马行空,必须先在系统研究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基本的规律和原理,而这些规律和原理就是对本学科具有指导和应用意义的学科理论。只有根据这些学科理论来科学、合理、高效地设计学科知识点,才能避免相关课程各自为政,从而使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达到层次性、独立性和系统性的要求。艺术设计学相关学科理论是一种层次化的存在,从系统论看,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设计必须依据的学科理论主要有“基础原理”“创造性理论”“技法性理论”等形态。“基础原理”是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都需要遵循的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意义的艺术理论。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的关于造物设计的“坚而后论工拙”“体舒神怡”“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和现当代流行的“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等理论都对艺术设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引导价值,都可以成为“基础原理”。“创造性理论”对于艺术设计学专业而言就是指怎样创造艺术设计作品的理性结论。“技法性理论”是指艺术设计学专业所涉及的应用技术原理,如透视学、色彩学、构成学和视觉传媒技术等应用技术理论。艺术设计学是道器一体的学科,既需要一定的技能技法,更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文化支撑。

3依据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应该根据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文情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旺盛的设计创造能力与独到的审美品鉴能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该贯穿艺术设计学专业所有课程教学的设计当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研究型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强度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换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强度也更大。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和内容,应该是衡量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只有将艺术设计理论、艺术设计实践和艺术设计文化三者紧密结合,艺术与技术并重,文化与创意并举,传统与现代互动,充分利用和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以及宽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很好地把握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兼具丰富的艺术设计理论和较为扎实的艺术设计技能,能在艺术设计行业或文化创意行业从事策划、设计和管理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非凡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4结语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和创新艺术设计学课程教学体系,树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艺术设计学教学理念。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师要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共同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情境中陶冶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布朗科赞尼克(美).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19-223.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
创新能力;
目标;
改革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越发的关注,这就激发了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这个行业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性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艺术教育者面前必须要去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一 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培养景观设计大师摇篮的高等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形势下解决好景观设计的创新教学工作,是我们每一位环境艺术设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近年来随着景观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和社会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要求,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据调查,在中国的大部分高校里面,景观设计课程一般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面开设,而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包含了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等,没有一个明确的侧重方向,导致学生完成四年的学习任务以后专业方向不明确,专业知识不精通!

在我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里,相对而言比较侧重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课程虽然被列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课程,但由于周期短,课时少,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加之没有景观相关的前序课程和后续课程,导致教师授课时只能浅浅而谈,浅尝辄止,学生往往学到的也只是一些基础理论,缺乏对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做出的设计没有创意且与实际脱离,很难付诸于实施,以至于走出校园时无法真正适应这个行业市场的需求!针对这种现象,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重点,结合市场加强专项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落后单一,盲目追求课程技能训练

在目前的“景观设计”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中缺乏师生的互动和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近两年,随着手绘和电脑绘图的热潮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学生错误的认为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绘制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专业水平的高低,痴迷的钻研电脑的新技术和手绘的新技法,忽略了设计理论的学习和设计创意的提升!加之专业教师在学生考核方式上过于单一,题型设置偏向于广场设计或小区住宅的设计,作业全部用电脑效果图来表现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效果的表现消耗了学生大部分的精力,从而使作品普遍缺乏创意,且作品表现形式与外面的景观公司的主要表现不一致,使考核与就业能力要求不接轨,既没有真正考核出学生的水平,也没能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违背了大学本科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设计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3)学生综合设计表现能力弱,过分关注市场效应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多的时候我们认为是一种文化,把设计和金钱过分的挂钩,只会让我们丧失更多的好作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外实践,由于缺乏对设计本质的认知,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去创新和思考,一味的照抄照搬国内外的好设计作品,以至于让自己在专业水平上没有很大的提高,也很难在未来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从近几年毕业的学生看,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很难很快的去适应和胜任工作的要求,造成的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综合设计表现能力太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不清楚景观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缺乏对景观行业的全面了解。比如拿到一个景观项目,由于对景观行业的社会形势不了解,无法给与设计项目正确的定位,以至于从接手设计到建设施工的过程、步骤模糊,缺乏对空间设计的敏锐性,不能准确判断出空间规划设计的优劣,理论基础薄弱。第二,没有创新思维,缺乏设计创意。学生整体理论知识匮乏,文化内涵不够,设计总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整体的设计构思没有创新和内涵!第三,综合设计表达能力弱,基本技能不过关。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图纸表现不规范,整体设计文案的版式不美观,跟方案设计风格不符合。二是口头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跟甲方沟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很好的表达出来。第四,没有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由于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多数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践练习,缺少团队合作训练和专项训练,导致学生重视个人想法,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在进入公司上班时无法快速融入到一个设计团队中去,影响了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 创新意识在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1]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培养景观设计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中所谓的创新意味着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推陈出新,打破常规。没有创新就无所谓设计。创新设计能引领时尚,提高大众的品味,传播流行文化。对于设计师来说,创新思维是第一要素,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观念更新,设计作品就缺乏生命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样一个主题,不同的设计师会做出不同的设计,其亮点也各不相同。如果设计中缺乏了创新,也就缺乏了个性,从而就很难成长为真正的设计师!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景观设计师的要求已不再是会设计,能设计就行了,它需要的是理论丰富,技能娴熟,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专业理论教育,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社会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及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围绕素质教能与技能教育并举, 全面提升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景观教学知识结构体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以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学生优劣的标准。“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设计实践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为课程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用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间的纵横交叉,通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内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课题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以往教学中以“欣赏项目设计”向“参与项目设计”的过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景观设计大赛,以此来补充教学中的实践课题项目,这样既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途径,使学生对当前的流行趋势和设计元素有更好的把握!教学中这样的实践环节,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自我的创新意识!

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反复循环和螺旋上升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理论和实际的反复历练,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逐步成长为能将这些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必须依赖于实践的过程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和全面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结语

经过对景观设计教学中以“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改革研究的思考,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和创新!我们要培养有眼光,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大师!如果我们只通过市场效益来判断设计的好坏,通过就业率来衡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的好坏,那我们即将面临的就是行业的停滞不前!因此,对于每一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者来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景观设计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孙敬全,孙柳燕 《创新意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泉涛 , 施国盘 . 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5):107.

[3] 葛丹 .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寻找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 [J]. 艺术与设计 ,2009,(7):108-110.

[4] 谷彦彬 . 创 新型艺 术 设 计人 才 培 养 模 式的 探 索与实践 [J]. 装饰,2005,(11):72-74.

[5] 姚玉环 . 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因素及改革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