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征婚广告词【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7 16:5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通过报纸、杂志等传媒个人信息、寻求伴侣的一种广告形式。征婚广告的目的是吸引阅读人群对征婚者的兴趣并给予回应,以此征婚者寻找到异。征婚广告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征婚广告词【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征婚广告词【五篇】

征婚广告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美征婚广告 文化价值观 差异

1、引言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通过报纸、杂志等传媒个人信息、寻求伴侣的一种广告形式。征婚广告的目的是吸引阅读人群对征婚者的兴趣并给予回应,以此征婚者寻找到异。

征婚广告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系列用于做出选择和解决问题冲突的准则”(Rokeach, 1973:161)。虽然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有些价值观是渗透于整个民族文化中的,这些价值观被称为文化价值观。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人们的行为举止,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国和美国重洋相隔,中美两国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因此,中美两国人的择偶标准也会有很大差异。

2、中美征婚广告举例及分析

(1) 英俊潇洒,富有青春活力的江苏男儿,24岁,1.70米,未婚,初中文化,貌端体键,成熟稳重。钢筋工,月薪千元,新建四底三层小洋楼一幢,存款丰,独子,家境优。渴望觅23岁左右善良重情未婚姑娘为侣。盼信照寄。

(《婚姻与家庭》2002年第5期)

(2) 女,1972年生,1.72米,短婚未育,贤淑稳重,有深房,觅1.72米以上,40―50岁在深工作,有深房,有一定经济基础,随和善良男士为夫。有意者拨13530168119。来信请寄:深圳市龙岗区龙城中路100号阳光广场B1栋212室 郭丽 邮编: 518172 (本人真诚征婚,不诚者勿扰) (《深圳青年》2009―3)

(3) SF, 50, 5’1”, likes going the movies, beaches, hiking, hanging out with friends, seeking willing bulb planter, marshmallow roaster, biker, hiker, comedian, 45-65, friendship first. Tel: 751014

(4) SWM, 32, 6’2”, enjoys good conversations, humor, music, concerts, the outdoors, movies, dancing, cooking, family, friends. Seeking SW/HF, 24-36, similar interests, more. Tel: 491814

(5) Fun-loving GAM, 37, seeks friendship with a man who loves amusement parks, music, travel and dining. Tel: 748363(men seeking men)

[Palo Alto Weekly (weekend edition). January 2, 2004. Page 36]

以上是中美征婚广告的几个典型例子,但是仅从这几个例子中并不能全面总结出中美征婚广告分别所具备的特点。现今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运用语料分析的形式研究这一现象。吉林大学的史莹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曾对具有代表性的50篇中国征婚广告和50篇美国征婚广告进行了数据分析,下表是她对中美征婚广告中提到的内容所进行的百分比统计:

中美征婚广告中所涉及各项的百分比

从以上数据和例子中,可以总结出中美两国的征婚广告分别所具有的特点。首先,中美两国的征婚广告具有一些共同点。中美广告中都含有征婚者的自我介绍和他们对对方的要求,主要涉及外貌特征、年龄、身高、婚姻状况、性格、教育背景、兴趣和职业等。但若从具体细节来看,中美征婚广告存在的差异要多于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婚姻状况,尽管大多数中美征婚者都会提到自己的婚姻状况,但美国征婚者倾向于用“单身”这个模糊词来描述其婚姻史,而中国征婚者会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婚姻史。中国征婚者对对方的婚史更加敏感介意。

(2)关于年龄和身高,大多数中国征婚者都还持有传统观念,强调男性要比女性高,并且在征婚广告中对对方的年龄和身高范围都有明确要求;
而美国征婚者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并没有那么苛刻。

(3)中美征婚者在征婚广告中都涉及到了性格这一方面,但是侧重点却不同。美国征婚者强调的是幽默感、热情、浪漫、活泼、外向等个人性格因素,而中国征婚者更注重道德方面,如善良、温和、大度、重情爱家、成熟稳重、孝顺、勤劳、能持家等。

(4)美国征婚者非常强调兴趣这一方面,在征婚广告中详述自我爱好;
而中国征婚者很少涉及这一方面。

(5)中国征婚者比美国征婚者更注重受教育程度。同时,中国征婚者对对方职业也很重视,尤其是女性征婚者对对方的要求。这一方面经常与对对方的收入和个人财产的要求有关。而在美国征婚广告中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描述。

(6)美国的征婚广告中还专门为同性恋者设有专栏;
而在中国这种现象是不可思议的。

3、中美征婚广告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由上一部分对中美征婚广告进行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人对择偶标准的侧重点有很大不同,而从深一层意义来看,可以发现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3.1 美国的个人主义vs.中国的家庭集体主义

美国是个人主义的代表,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人是独一无二并独立于其他个体之外的。美国人强调“自我”意识,如个人主动性和个人成就,个人因素,自我决策,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而中国正是集体主义的代表,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内部团结和个人义务。受传统的农业经济、儒家思想和数千年家庭结构的影响,中国的集体主义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中国人面对有关教育、工作和婚姻的抉择时,他们会听取家人的意见,和家人一起决策,甚至有时听从家人的决定。

美国人在家庭生活中依然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则注重家庭团结和家族利益。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中美两国人对婚姻和选择伴侣的态度上。美国人认为婚姻完全是两个人的事情,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可以结婚。在美国征婚广告中,征婚者更注重对兴趣的描述,因为他们要找的是能够尊重并分享自己乐趣的人。美国人更注重个人隐私,征婚者也不愿过多谈论自己的婚史,收入和资产等私人情况。另外,同性恋征婚广告在美国也十分常见。这些都是美国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然而在中国,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和家族的事情。在中国征婚广告中,征婚者非常重视家庭观念,比较欣赏可靠、有责任心的男性和善良、温柔、勤俭持家的女性。

3.2 美国的“未来”价值趋向vs.中国的“过去”价值趋向

“未来”价值趋向把着眼点放在未来,认为未来会比现在好;
而美国是该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过去”价值趋向则认为历史十分重要,过去的经历对现在和将来做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传统历史悠久,且传统文化仍在发挥重大影响,所以中国成为该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这种时间价值观差异在中美征婚广告中也有体现。美国征婚者对对方的婚史持有包容态度,在征婚广告中鲜少提到对对方婚史的要求;
他们想要寻找的是能够在将来与他们共建幸福生活的伴侣。由于美国人对历史与过去并不那么重视,这也影响到了美国人对老年人的态度;
他们并不提倡尊老让老。因此,在征婚广告中,美国人很少要求对方“孝顺”“尊敬老人”。对比中国,征婚者不仅会谈及自己的婚史,也会提及对对方婚史的要求,尤其是男性征婚者对女性的要求。另外,由于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中国征婚者多数会要求对方“贤惠”“孝顺”“忠孝”等。

3.3 美国的男女平等vs.中国的男性主导趋向

在美国,平等是与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一个价值观。美国人认为人人生来平等,女性也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机遇。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依赖附属于男性。尽管今年来,中国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的主导地位依然是社会主流,郎才(财)女貌的观点依然流行。这种文化价值观差异在中美征婚广告中也有所体现。在中国征婚广告中,男性征婚者大多会提及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吸引女性,常用词语有“三室一厅”“有房有车”“月薪…”等。而女性征婚者会着重描写自己的外貌条件来吸引男性,常用词语有“靓丽脱俗”“清秀端庄”“楚楚动人”等;
她们在征婚广告中会提到对对方经济状况的要求。然而在美国征婚广告中,受男女平等观点的影响,女性征婚者不需强调其自身外貌以吸引男性,男性征婚者也不需强调自身经济状况来吸引女性。

4、结语

由于中美文化背景不同,中美征婚广告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而正是这些差异映射出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受全球化的影响,中美两国的一些文化价值观差异正在融合消失。现今,我们经常可以在中国报纸或杂志上读到一些幽默有趣、风格仿似美国的征婚广告。比如,电影《非诚勿扰》中男主角秦奋的那则幽默调侃的征婚广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本文进行的对比分析并不是要强调中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差异,而是让大家了解这些差异,以便进行更好的跨文化交流;
同时,借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敏感度。

参考文献:

[1] Personal ads. (2004, January 2). Palo Alto Weekly (weekend edition), 36.

[2] Rokeach, Milton.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

[3] Hofstede, Greet. 1991.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New York: McGraw-Hill.

[4] Shi Ying. 200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values manifes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te-selection advertisement. 46. Jilin University.

征婚广告词范文第2篇

征婚广告开头介绍自己时,可以不用简单的形容词,而用具体的事情:比如,你想说自己独立,请说自己是怎么独立的,比如——16岁就一人在外打拼。想表现努力上进,就说自己为了奋斗目标做过哪些至今令自己难忘,甚至将来可以向孩子炫耀的事情。

“我是个积极乐观、善良、大方得体的女人,工作很努力。”

这样的形容词可以安在任何一个女人头上,根本看不出差别。有哪个女人会认为自己不积极乐观,不大方得体,不善良?

“我是一个负责任、善良、有幽默感、孝顺父母的男人。”

同样,这种说辞可以套在任何一个男人身上。而征婚的你怎么让对方判断你这个未曾谋面的男人,是否负责任,是否善良?又有哪个男人承认自己不孝顺父母呢?

那么,我们如何找出自己最美好的特质,并写进征婚启事,让人看了以后对你怦然心动呢?

或许,你的外貌不够80分,身材也不如模特,但是你一定有个特质是动人的,比如心思细腻、会照顾人,比如落落大方、宽容大度,比如遭遇挫折、困境时,也愿与对方不离不弃。

另外,有些女性朋友不要以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收入也不高,就理所当然地想象自己在“相夫教子”这一项上特别出色。相夫教子跟做家务不是一回事,它需要足够的内涵与智慧。还有的男性直接点名要求寻找贤妻良母型的未婚女子,可是,未婚女性还没有当过妻子、母亲,怎么肯定自己就是贤妻型呢?

要让对方能找到对你产生了解欲望的词汇,你就不能空洞地介绍自己:负责任、善良、勤劳持家等等。如果你希望对方宽容,请说怎么个宽容法;
谨慎使用“成熟、成功”,心理成熟和生理成熟是两个概念,你心目中的成功也许和对方想象的成功相差很远。

有的女性朋友要求对方是1.75米以上45岁以下成功男人。这个群体多半已婚,或离异有子。即使单着,身边肯定有大批85后90后的女人瞄着。不改变观念,你真的很难成功。

我们很赞同,有的人在征婚广告中加上“离异有孩都可考虑”,这样一来,选择面就广了。征婚广告就是要撒最大的网,你俩成不成、性格是否合适,并不是全靠硬指标。

在我们收到的征婚广告中,有人作诗,有人用散文想表现自己的文学水平,其实你的某些软实力可以在认识对方后,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如果大段文字堆砌,语言还不通顺,关键还不让编辑改动一个字,那么好吧,成功率可想而知。

征婚广告词范文第3篇

1900年的“庚子事变”后,清政府无法再维持它的封建专制统治。为笼络人心,同时也是在外国的压力下,它被迫实行“新政”,恢复了“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颁布的一些政令,被禁锢两年的戊戌思潮重新涌动。其最初的表现是,从1901年起,出现了新一轮翻译事业的高潮。开始时每年出版一千多种西方和日本的译著;
以后递增至三千种以上,远远超过洋务运动和时期。为了启封建之蒙,破专制之弊,所翻译的书籍绝大部分是社会学和政治学著作,如《民约论》等,其中也包括再版的歌颂“爱情至上”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今译《茶花女》)。各种先进的西方思想文化,通过这些译著潮水般涌入中国,与传统观念发生大碰撞。它的广泛性和对民众的刺激深度,都远远超过时期。加上大批留学生的出国和来华外国人的增多,中国与世界的隔膜被逐渐打破。长期在封闭的小农经济古老沉闷氛围中生活的中国人,仿佛在一夜之间,看到了世界近代文明是个什么样子。

最先接受西方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勇敢站在时代前列,成为新观念的弄潮儿。他们的家乡父老则大不以为然,叹息人心不古,斥为离经叛道。在新与旧,西学与传统的激烈交锋中,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婚姻观念的变革。中国古人就把家庭视为国家和社会的缩影,故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言警语;
近代有识之士如秋瑾等人则大反传统之道,把婚姻和家庭的革命看成是破除专制制度的政治革命的起点。确实,一个人如果连个人的命运都不能把握,婚姻都不能自主,还谈得上什么改变国家的前途?就这样,在婚姻自主的口号下,1902年中国报刊上出现了第一份征婚广告,1909年前后发生了第一桩涉外离婚案。中国人初尝恋爱自由的禁果,青年学生的自由择偶蔚成风气,与外国人的通婚开始时骇世惊俗,以后也渐渐习以为常了。这中间,既有许多动人心弦的爱情喜剧,也有不少催人泪下的婚姻悲剧。

第一份征婚广告刊出,招致女性世界一片指责

1902年6月26日和7月27日,在中国南北最开明的两份大型日报――天津《大公报》和上海《中外日报》上,相继刊载’了由同一人求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在男女婚事历来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掌握的中国,这种公诸报章自由择偶的行动,无疑是一项石破天惊之举。广告全文如下: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覆函,若在外埠,能附寄大著或玉照更妙。信面写AAA,托天津《大公报》馆或青年会二处代收。

这位从中国南方“北来游学”的青年学子,显然是冲破旧礼教束缚,“敢吃螃蟹”的第一位勇士。他所提出的三条择偶标准,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三种妇女观。即:破除缠足恶习,提倡人体的自然美;
兴办女子教育,提高妇女的文化修养;
摒弃结婚旧礼仪的繁文缛节,采用简单自然的西式婚礼。这则征婚广告的出现,不仅是中国男子求婚形式变化的初端,而且反映出择偶标准的一种时代趋向,是对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一种挑战。所以,《中外日报》在刊登这份广告时,特意加上了一个十分醒目的标题:《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表达了舆论界的赞赏态度。

有意思的是,征婚广告登出后,在女性世界未见热情反响,却掀起了抨击指责的轩然大波。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林宗素写信给《中外日报》,猛烈批评这则广告。她写道(原文为文言文,今译为半文半白文体):

近读贵报,见载有《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读后骇然,所谓南清志士,究竟是何许人?为何隐名不报?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何也?既然征婚求偶,就该自报家门,介绍自己的品行职业。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西方男女订婚,都有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今此君开列对女方的三个条件,对自己的情况却讳莫如深,直将吾中华二万万女子视为随意摆布的姬妾,视为上海租界的也。

林宗素的态度不免偏激,但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看出了这位征婚者单向择偶的倾向,即只对女方提出要求而丝毫未介绍自己的情况。这种倾向反映出当时即使是思想先进的青年,头脑中依然保留着传统士大夫的男子中心主义。

三年后情况变化,留日学人征婚很快得到女性回音

三年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观。

1905年,留学日本的青年人王建善在上海《时报》上也刊登了一份征婚广告。与前者不同,他将自己的姓名、职业、住址一一开列,通篇不提对女方的要求,充分表现了一位心地高尚,受过现代教育的新型男士对女性的尊重。广告原文如下:

西人言中国人婚配如牛马,任人牵弄,此言殊酷,近人所以有自由结婚之说也。然吾国教化幼稚,骤令男女会合,或反乱纲纪,识者又忧之。余以为宜由男女互通信,先各抒衷曲,质疑问难,徐议订婚,既可免嫌疑,又不致妍媸误配,诚一夫一妻偕老同穴之善法也。创法请自我始。敢告女同志,如欲与余通信,可照下开地址邮寄,信到,誓不示他人。并望亦示地址,令可寄回信,借通信以讲学,亦文明风俗所许,正不必拘拘于婚字也。若欲就医学上之质疑问难,而除去婚姻思想者,余亦愿与为友也。

再者,余今留学于日本医学校,并不欲急娶;
因人材难得,故欲早早物色。以下所开住址,日本邮局必能递到,若有迁居,事当登报声明。至婚姻进化之理,言之甚长,旁观有疑我者,或俟他日更著一书就正,今姑勿赘,识者谅之。王建善谨白。寓日本金泽市长町一番丁三十番地鹤来方。

这则征婚广告的标题为:《通信结婚法・敬告女同志》。征婚者不仅限于自己求偶,并且首次引进了国外书信往来以结良缘的新方法,即男方先通过报刊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公开介绍自己的情况,留下通讯处;
对此感兴趣的女性则通过通信,对男方作进一步的了解;
双方先成为朋友,再决定是否缔结良缘。广告中的“女同志”一词,自然与今天的含义不同,是指在婚姻自由上志同道合的女性。这种通信结婚法,在“男女之大防”的时代,无疑是知识青年相互结识的最好媒介;
即使在今天,对千里之隔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条文明的红线。

这则征婚广告登出后,很快就收到了回音。于是这位青年再接再厉,同时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写了一本《通信结婚法说明》的小册子,由上海有正书局出版发行,广泛向人们宣传通信结婚法的益处,鼓动人们加入到这种

文明征婚的行列里来。二是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解释自己的婚姻观和择偶观,以消除人们对这一新方法可能产生的误解和疑虑。他写道:

此法由男女先行通信,各抒衷曲,徐议订婚是也。自将此法登报后,竟有与仆通信者,足见斯道不孤。男女配合,以专一为贵,故须守一夫一妻主义。然择偶之际,不妨多其途以求之。如有女同志愿与余通信者,请奋自由之勇气,幸勿以怯懦自阻。唯此系人类高尚之行,仆当守平生正直主义,加意恭敬将事。

与死人“成婚”守寡八年的顺德女子终于离经叛道

当时勇于自由恋爱,敢于自主择偶的,绝大多数是新式学堂的学生和毕业生。但是,受时代风气的浸润,一些未入学堂之门的城市女子,乃至风气开通地区的乡下女子,也开始不顾周围习俗的压力而自选意中人。

1904年,广东顺德县霞石乡女子梁保屏,在为她死去的未婚夫守寡八年后,与顺德城内艳真居照相馆店主陈燧生结识,双双赴香港登记结婚。这件“离经叛道”的大事,使全村震怒,欲治之罪,但已鸳鸯双飞,无可奈何,只得将梁保屏的丫环阿三送县里问罪,当替罪羊。梁保屏在香港闻讯,于心不忍,便向香港华民政务司提讼,要求通过外交途径,释放无辜的阿三。为此,她申诉了为什么要到香港去注册结婚的理由,倾吐了一位与死人成亲的守寡妇女的痛苦和对新生活的强烈憧憬。她写道:

处女梁保屏,二十二岁……年仅及笄,由父母立意,命往未婚夭亡周姓子家为死人妇,是时懵然无知,不识所谓守贞也。自是八年,于兹苦雨凄风,殊无生人乐趣。及稍长,见理愈真,方知男女居室,乃人生大伦,古有明训,何须自寻烦恼,有负天地生成,将必择人而事,如是立志,既有年矣。乃于本年孟夏,偶偕仆妇阿三等,往县城艳真居拍照小影,因此得见该店主陈燧生,年少老成,非同俗子,自愿托以终身。回家即亲修一函,着阿三送去,询问燧生曾否成家。旋得回书,知其尚虚中馈,私心窃喜,商订姻盟,无如燧生屡次书来,皆谓必须禀明两家父母方可从事等语。唯自念堂上老人素泥风俗,纵有请命,难邀允准。于是以大舜不告而娶之大义,相劝燧生,始冒险同到香港,即循英例,报注婚姻册,托庇于文明宇下,当官匹配,正大光明。陡后就地禀知父母,且求宽宥独断独行之罪。

为追求婚姻幸福,中国古代不乏男女私奔的事例。同样是抗婚另嫁,近代广东女子可以“托庇于文明宇下”,到香港结婚,摆脱乡里纠缠,这固然有广东毗邻香港的地理因素,更是物换星移、时代风气转化的结果。

新青年厌恶繁文缛节,纷纷采用西式婚礼

自由结婚是件新鲜事,新人自有新的做法。在清末,西式婚礼开始流行,并备受新青年的欢迎。

中国是个崇尚礼教的国家,婚礼被赋予礼制的意义。从周代起,婚姻礼仪就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道程序,就是所谓的“六礼”,后世愈演愈烈,名目繁多,举不胜举,以致成为嫁娶双方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自由结婚的男女青年,厌恶这一套繁文缛节,纷纷采用西式婚礼。这种风气,从1905年起流行于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并向中小城市蔓延。它的一般程序是:傧相引导新郎新娘入场,奏乐唱祝婚歌,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新郎新娘相互交换结婚戒指,来宾致贺辞,宴会。婚礼结束后,一般还要拍结婚照留念,下面是两场典型西式婚礼的例子。

1910年10月16日,清末立宪运动的风云人物徐佛苏在天津举行婚礼,《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到场祝贺,并在报上进行了报道:“徐君公勉,字佛苏,湘中名下士也。现主京师《国民公报》笔政,兼为国会请愿代表,素抱丈夫四方之志,年近受室,尚未聘有佳偶。近由英敛之君作伐,与北洋高等女教员黄剑秋女士缔婚,于昨十四日午前十点钟,在河北李公祠内行文明结婚礼。届时来宾有北洋女子师范及公立高等各学堂女生及绅商学各界维新志士共二百数十人。首由英敛之君登台演说。大旨谓:‘夫妇之道,最重爱情。有此真精神以固结于其间,则百年和合,永无反目之虞。我国数千年来,婚姻一事,专听父母之命及媒妁之言,其祸之烈,不可胜言。西方结婚,所以必讲自由者,职是之故……’演毕,遂引领徐君与黄女士行文明结婚礼,仿泰西通俗,互将戒指戴于手上。礼毕……席散,该新伉俪二人遂乘下午火车晋京。”

征婚广告词范文第4篇

“万人相亲大会”上去相亲

朱文斌生于1983年2月,于2006年1月毕业于某著名大学法学本科专业,大学毕业后在连云港市某行政机关工作。朱文斌英俊潇洒,身边不乏女孩子的追求,也有热心的同事、朋友忙着帮他张罗介绍对象。可是,朱文斌对这些女孩始终没有来电的感觉,加之考虑到自己的年龄还小,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朱文斌相信缘分会来的。

自2005年以来,江苏省的一些主要媒体与全省大、中城市的妇联联手共同打造“万人相亲大会”。连云港市妇联巾帼联佳服务中心(简称联佳服务中心)作为连云港市妇女联合会主办的,以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就业咨询、家政服务、婚姻介绍等为服务项目的单位,认为“万人相亲大会”可以为征婚者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便决定与省级有关媒体合作,在连云港市也举行一次“万人相亲大会”。

朱文斌作为家中的独子,父母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结婚的房子。见儿子迟迟没有带回一个女朋友,朱文斌的父母十分着急,不停地在朱文斌的耳旁念叨。在得知市里要举办“万人相亲大会”后,朱文斌的父母便不断催促朱文斌也去报名。朱文斌拗不过父母,便报名参加了“万人相亲大会”活动。

2007年5月6日,经过前期轰轰烈烈的造势,连云港首届“万人相亲大会”如期在市体育馆举办。此次的活动是免费的,朱文斌作为一个新会员留下了会员资料和照片,但在个人资料中没有要求粘贴个人照片。在活动现场,朱文斌没有刻意把这次活动放在心上,只是在活动现场逗留了一会儿便走了。

举办“万人相亲大会”虽说消耗了联佳服务中心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首届“万人相亲大会”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要求经常举办这样活动的呼声很高。为了满足广大征婚者的要求,同年10月2日,第二届“万人相亲大会”又在连云港的城市乐园隆重开幕。由于“万人相亲大会”是一个公益性活动,报名人数众多,联佳服务中心已无足够的财力承担庞大的费用支出。为此,他们在举办第二届“万人相亲大会”活动时,要求每人需交纳刊登征婚广告工本费10元,并成为联佳服务中心所属的婚介部会员。同时,联佳服务中心要求凡报名参加相亲大会的人,将个人的简历和征婚条件填报给联佳服务中心,在征得报名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添加个人照片。联佳服务中心将资料编号汇总后刊印成册,在参加相亲大会的人进入会场之前,发送到每个人的手中。朱文斌按要求交纳了工本费10元,并同意在个人资料上添加个人照片。

相亲不成反惹烦心事

10月2日这天,朱文斌略作打扮,早早地来到会场,领取了属于自己的号牌427和当天征婚广告手册。见许多征婚者仔细地阅读着征婚广告手册,对适合自己征婚条件的,便留下自己的征婚广告牌号码和联系方法,希望被相中者能和自己联系。朱文斌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心急地翻开属于自己的那页资料,只见427号的个人简历和征婚条件为:男,81年,未婚,1.75米,专科,外企,觅年龄相当、身高1.60米以上有固定职业,品貌端庄,气质佳的女孩为伴。这哪是自己?这究竟是谁?朱文斌被眼前的资料弄得满头雾水,正思索着接下来怎么办时,主持当天活动的主持人的话筒不知何时已送到他的嘴边。就这样,朱文斌作为征婚会员糊里糊涂地接受了采访,在近万名征婚会员的面前出了风头。随后朱文斌翻遍了整个征婚广告宣传册,发现406号的个人简历和征婚条件为:男,83年,未婚,1.70米,本科,事业单位,独生子女,条件优,现有住房,真诚而有强烈责任心。如果你是个温柔体贴、勤劳朴实的本地女孩,那我们就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这才是自己的简历和征婚条件。可是,让他愤怒的是,406号资料上粘贴的照片又不是自己的。显然,自己的照片被婚介部贴错了,用在了别人的资料上。

因为对照个人的简历和征婚条件,自己应是406号而非427号,而且还不得已将错就错地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朱文斌认为联佳服务中心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纠纷遂起,在交涉未果之下,朱文斌一怒之下将联佳服务中心告上法庭。

朱文斌诉称,自己是联佳服务中心的会员,资料和照片都保存在联佳服务中心处,自己交纳了会费,属有偿服务,服务期二年。妇联婚介部未经本人同意,两次把我的照片用在别的会员资料上,使我的照片与本人的实际情况不符,侵犯了我的肖像权,给我的征婚活动带来巨大的不便,使我受到很大的伤害。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联佳服务中心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误工损失500元。

联佳服务中心好心做好事,却惹上一场官司,觉得十分委屈。他们说认为:朱文斌仅向联佳服务中心交纳10元会员费,其所诉本中心是有偿服务不符合事实。本中心使用朱文斌的肖像,是经过朱文斌同意的,刊登的征婚广告是为朱文斌服务的,属于公益性活动,不存在侵犯其肖像权的事实和行为。”为此,联佳服务中心请求法院查清事实依法驳回朱文斌的诉讼请求。

心结难解法院定是非

法院经审理认为,未经公民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的是构成侵权的基本要件。本案中朱文斌允许联佳服务中心在第二次相亲大会的征婚广告宣传册上添加其肖像,联佳服务中心使用其肖像的目的是为朱文斌服务,为他交友提供便利,属于公益性活动。另外,虽然联佳服务中心在收录朱文斌征婚广告资料时,仅根据其个人填报,即印刷征婚广告宣传册,朱文斌在领取427号牌后,还接受了主持人的现场采访,并未提出照片添加错误,根据朱文斌的身份证与其添加照片的征婚广告词上所显示的出生年月确有错误,但并未影响朱文斌参加征婚活动,也未造成后果,因此,联佳服务中心并不具备侵犯朱文斌肖像权的构成要件,朱文斌要求联佳服务中心赔偿其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及误工费500元的主张,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但联佳服务中心今后再举办类似活动时,应当严格审查,确保无误。

2008年7月3日,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第一百二十条之规定,作出一审判决,判决驳回朱文斌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一方好心举行万人相亲活动,一方满怀欣喜去相亲,却因贴错照片引发了一场罕见的相亲官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8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可见,构成肖像侵权的要件之一就是行为人要以营利为目的。联佳服务中心举办的首届“万人相亲大会”是免费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对此没有任何争议。举办第二届“万人相亲大会”时,联佳服务中心对每位报名者收取了10元的工本费,对此有人认为,联佳服务中心主观上具有营利目的。但联佳服务中心收取的10元钱,与联佳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可以说是相当的,联佳服务中心收取的工本费全部用于为征婚者的服务上,主观上不具有营利目的,其行为是属于公益行为。联佳服务中心贴错照片的行为与其主观上是否具有营利目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联佳服务中心的行为不具有肖像侵权的构成要件,不构成侵权。

征婚广告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语专业;教学改革;德汉互译;德语写作

据统计,我国开设德语专业的高校至少有82所[1]。在中国大陆,德语已经是通用外语之一[2]。德语国家是西方强国,德国是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德语已成为“欧洲的语言”[3]。随着中德关系的全面发展,对德语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强劲。“德语应用文笔译”或者“一般应用文笔译”几乎是国内各个学校德语专业都开设的课程之一。在中国台湾则是开设“德语应用文写作”。大陆部分高校德语专业也开设这门课。在国内,明确开设“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则为2008年在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当时还叫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所首创。

当然,翻译课程也需要翻译理论、翻译研究成果来指导的。关于中国译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我国翻译学界知名学者吕教授俊认为是:“始终缺乏一种直觉的自主性,这就使得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显示出更多的依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跟风”现象[4](吕俊2014:1)我们认为我国德汉、汉德互译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一方面,教德汉互译的人并不少, 起码有8所高校德语专业开设了德语的翻译硕士(MTI),另一方面,这方面的书籍、教材很少,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很少,只要看看中国知网(CNKI)就知道了,有价值的、有真知灼见的原创论文就更少。我们的德语研究、翻译研究中人云亦云的比较多。

国内高校德语专业开设的“德语应用文笔译”或者“一般应用文笔译”最大的问题是:简单照搬国外教材,教学中实行的是把德语书信翻译成汉语这种“单行道式”的教学,不进行德汉应用文之间的互译,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基本上没有得到锻炼;在翻译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简单的“信达雅”处理,一般不顾及文化差异;内容上或者说选材方面仅仅局限德语信函的汉译。为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做法,通过开设“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实现一箭三雕的目的。

一、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性质及课程

定位

在现代汉语里,“应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收据等[5]。在现代德语里,“应用文”这个概念,常见的有三个词:Schriftverkehrs- kunde,normative Schreiben,Musterbriefe。Normativ这个词根据德语国家最权威的《杜登德语通用大词典》指的是:(bildungsspr.)als Richtschnur,Norm dienend; eine Regel,einen Ma?stab für etw. darstellend,abgebend[6].

较之审美文体和新闻文体,应用文体在作者、读者、写作过程、思维方式、体式规范、语言以及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7]。一般认为,一般应用文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广泛性,因为这类文体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二是实用性,这类文体以实用为目的,不追求用词华藻,委婉;三是它的格式性,这类文体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

从课程定位上说,本课程是属于语言翻译类课程。鉴于我国高校“两课”体育课等公共必修课合计占总课时的1/3,又由于各校开设写作课的时间普遍较短,不少高校德语专业只在三年级开设德语写作课,每周2节,学习1年,总课时也就是在64到78节左右,学生学不到什么。本课程也应该在传授德汉互译的同时,强调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传授。这里之所以要界定“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课程定位,目的无非是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教学

目标

“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培养学生德汉双向翻译能力、德汉应用文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的职业道德。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从事德汉互译工作的职业能力、写作能力和职业道德。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难度不小。一是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这些能力;二是德汉互译实践与写作的机会;三是学生众多与有经验的师资之匮乏的矛盾;四是课时的急剧减少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否学完的矛盾。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模拟。

三、“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教学

内容

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并根据“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特点,我们将教学和实践内容分为以下六个模块:关于德汉一般应用文的预备性知识(“一般应用文”的定义,“应用文”的特征,书信的格式、德国的邮政编码体系、部分欧洲国家代码及其缩略字母、信纸的格式、信面排列法、地点与日期的常见写法、结尾礼辞的常见写法),怎样翻译和写祝贺类贺信和贺卡,怎样翻译和写邀请信、回绝以及应允邀请信,怎样翻译和写感谢信、唁函和慰唁函,怎样翻译和设计广告以及怎样翻译和写其他题材的德语信件/文体。设计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模块5怎样翻译和设计广告包含以下内容:5.1怎样翻译和写广告征婚和交友广告/Heirats- und Bekanntschaftsanzeige; 5.2 怎样翻译和写生育广告/Geburtsanzeige; 5.3 怎样翻译和写订婚广告/Anzeigen zur Verlobung; 5.4 怎样翻译和起草结婚广告/Anzeige zur Hochzeit; 5.5 怎样翻译和起草庆祝银婚、金婚广告/Silberne/Goldene Hochzeit; 5.6怎样翻译和起草生日祝贺广告/Glueckwunschanzeigen=keine strenge Form; 5.7 怎样翻译和起草讣告/Todesanzeige; 5.8怎样翻译和起草不动产广告/Immobilienanzeigen; 5.9怎样翻译和起草出售物品广告/Verkaufszanzeige; 5.10 怎样翻译和写求购/广告Kaufgesuche。模块6“怎样翻译和写其他题材的德语信件/范文”包含如下内容:6.1怎样翻译和起草官方信件; 6.2怎样翻译和起草工作证明( Arbeitsnachweis);6.3怎样翻译和起草个人简历;6.4怎样翻译和写议论文;6.5怎样翻译法律文书例如《青年保护法》(Jugendschutz);6.6怎样翻译报刊文章;6.7怎样翻译成绩单; 6.8怎样翻译教育类专业文章; 6.9怎样翻译微型小说; 6.10怎样翻译经济类文章和统计图表。

四、“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习题

设计

“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教学课程,它既是翻译课,也是写作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具有德汉、汉德互译之能力,在德语国家,学生或者译者只能开展单向的翻译,要么是德译汉,要么是汉译德,一般没有人会或者乐意搞德汉互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德语写作能力。

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我们为此针对以上6个板块进行了专门的习题设计。设计习题的原则是,面向实践,面向实用,面向实际,难度适中,题材多样,注重中德文化差异。例如,在学习5.1怎样翻译和写广告征婚和交友广告/Heirats-und Bekanntschaftsanzeige时,除了让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弄懂原文,将德文征婚广告翻译成中文外,还要求学生翻译习题集里的来自国内报刊上的征婚交友广告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文化差异。中国人的征婚广告注意学历、财富、职业,不大注意自身或者对方的性格、爱好。相反,德语里的征婚广告一般不注意学历、财富。其实找对象关键是双方合得来,婚姻才能长久,财富是可以创造的,人是关键。这就是文化差异。其实,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对德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即德国人自己定义概念中的传统德国[8]。

关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这里主要是训练学生怎样用德语来写各种信、起草各类广告、写贺卡、写工作证明。至于法律文体,就不用练习,因为那类工作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都是法学家的事。例如,在学习第二模块“怎样翻译和写祝贺类贺信和贺卡”时,在学完“贺卡上的简单祝贺的翻译和写作”后,这里的待翻译的贺卡原文是:Ein glückliches und frohes Weihnachtsfest wünscht Dietlind Wünsche.要求学生用德语起草一个关于祝贺中国人过春节的贺卡。在讲评学生起草的德语贺卡贺词之后,在注重格式的前提下,特别强调遣词造句,也就是修辞学视角下的选词问题。在学习(2.1)圣诞贺信的翻译和写作/Weihnachtsgruesse时,我们及时要求学生在课内起草一封写给老师的春节贺信。

五、“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在我国高校基本上是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可供借鉴。从各高校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师资建设等诸多问题。这里主要谈谈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其实,由于“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课程定位是德汉互译以及德语应用文的写作,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这表现在教师既要德语知识好,理论水平高,还要科研能力强,更要翻译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最好是教过写作课。仅仅这一条很多人达不到。科研能力强就是德语知识好,理论水平高的表现。前面提到开展翻译研究的事,特别令人惊讶的是,以德汉科技翻译为例,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论文仅区区50多篇。我国德语专业搞翻译教学的人起码也有100人,每个学校起码有一位德语教师教翻译,社会上从事德汉互译的就更多了。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人肯定不是那些纸上谈兵的人;教德汉互译没有翻译实践经验,教学不可能好。关于写作课的教学,我国德语专业95%的德语写作课全部交给德国外教来教。据笔者所知,中国教师教德语写作课的情况不多。

第二,教材建设问题。“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教材,我国根本上就没有。那些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也就是照搬德国人编写的书信写作的例文。内容大多局限于书信的德译汉。假如我国高校德语专业能够合作,并且能够集思广益编写出符合本课程的教材的话,那对推动“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教学质量的管控问题。正如前面谈到了,我国高校德语专业开设这门集德汉互译和写作于一体的课程还是处于开始阶段。我们的建议是,(1)教材的编写。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确保教学内容被教授,教学质量跟学习多少还是有关系的。学得多,掌握得好,肯定质量就会比学得少,掌握得不到位要强。(2)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属于初创阶段,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压力很大。开展教学经验的交流对于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3)推广好的教学设计环节。例如在学习第二模块“怎样翻译和写祝贺类贺信和贺卡”的2.1.1 向Dr. Schmidt祝贺节日时,我们是这么处理的。这里摘录原文如下:

2.1.1 向Dr. Schmidt祝贺节日

Bonn, 20.12.2014

Lieber Herr Dr. Schmidt,

Ihnen und Ihrer sehr verehrten Gattin darf ich zum bevorstehenden Weihnachtsfest die besten Wuensche uebersenden. Moege Ihnen auch das kommende Jahr weiterhin Gesundheit, Glueck fuer alle Ihre Pflicht und schoene geschaeftliche Erfolge bringen. Auch meine Frau schliesst sich diesen Wuenschen an und bittet, sie Ihrer Gattin freundlichst zu empfehlen.

Ihr sehr ergebener Wang Kun.

(Unterschrift)

国内德语专业传统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把该文翻译成中文就完事了。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读原文,之后全班一起分析原文,我们的分析思路是:(1)语法分析,包括常见的时态、语态、语气。(2)与本贺信相关的词汇特征,包括选词是否高雅、选词是否紧扣语境、表达是否得体。(3)课文的结构特征,是否先说原因,再谈祝愿等。(4)原文的格式特点是哪些,包括日期的给出的特点和位置特点、信面的排列格式是否是完全框行排法,全部左靠(Ganzblockform),还是改良的框行排法,也就是致敬语、签名、公司名居中(Blockform),结尾礼辞的特点是什么,是否有亲笔签名。经过这么深入的分析,学生对贺信之特征了然于心。最后,让学生翻译课文。并且写自己的老师写一封新年贺信。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还真的掌握了应用文互译的能力,写作能力大幅提高。我们坚信,严格的训练必将带来喜人的丰收。

参考文献:

[1] 贾文键,魏育青. 中国德语本科专业调研报告[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 戴炜栋,胡文仲.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412.

[3] 黎东良. 常用德语英语对比语法[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1.

[4] 吕俊.目前我国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 上海科技翻译,2014(3):1-6.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637.

[6] Duden Deutsches Universalwoerterbuch[Z]. 7. überarbeitete Auflage.Mannheim:Dudenverlag,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