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中,酒店实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据实例统计可知,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课时中,社会实践与实习的比例已超过三成,因此,酒店实习具有分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酒店管理专业【五篇】,供大家参考。
酒店管理专业范文第1篇
引言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中,酒店实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据实例统计可知,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课时中,社会实践与实习的比例已超过三成,因此,酒店实习具有分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酒店实习的现状而言,其依然普遍存在“学生由于自身原因难以适应实习”、“酒店对实习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缺少作为”等问题。为此,文章围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教学的策略展开了研究。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由于自身原因难以适应实习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主要是在四星级或者星级更高的酒店,通常情况下会被安排在客房部与前台部等部门。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往往无法准确、及时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把自己当成来学习、参观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工作存在畏难的情绪;
还有部分学生将酒店实习与社会工作等同起来,认为其可以不受束缚,不受管教。
(二)酒店对实习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根据前人的调研,部分酒店在实习生的实习安排和管理上,只考虑自身的经济收益出发而忽视了对实习生的培养工作。通常是哪个部门缺人,就将实习生分过去,而不考虑该部门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师傅”帮助实习生完成其实习实践的。此外,目前的酒店实习中,酒店给实习生微薄的实习费,而要求实习生完成与普通员工相同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
(三)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缺少作为
目前,部分院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放任不管的研究问题。实习期间,学校不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思想情况,专业教师不能及时跟踪指导学生专业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使得部分学生在遇到苦难时,由于没有及时的疏导和处理,进而对其酒店实习经历失去信心,极大的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二、解决实习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做好实习动员工作,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开展实习动员大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到参加酒店实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树立起从最基层做起的实习理念。所以,在刚开始的动员活动中应将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介绍给同学,并且明确告知相关的实习协议、权利与义务等,对实习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二)实习生要树立正确的实习工作理念
实习生在实习前以及实习过程中,应该树立全局观,克服可能存在的自私狭隘等心理问题,摆正实习的心态,培养坚韧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到见贤思齐,实习生应真正地融入到酒店氛围中,注意给宾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学校应该充分注意及时与学生家长保沟通,一方面在实习前让家长知晓酒店实习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及时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问题告知家长,与家长一同为学生做好实习工作而服务。
三、实习制度相关对策研究
(一)配备专业指导老师
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该积极监管、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安排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进驻酒店,对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此外,学生的实习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的实习过程,教师及时跟进学生实习,也有助于学校有培养双师型教师。
(二)建立健全实习反馈制度
当实习结束之后,学校要联系实习生、家长、酒店代表与老师召开实习座谈会,总结分析学生的实习经历。一方面了解学生及其家长对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另一方面从酒店方面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学生以及学校的实习制度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学校在掌握这些信息以后,对以后安排的实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四、结论
酒店管理专业范文第2篇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为实现特定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和学制规定中的教学任务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的总体结构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人才培养的方案,主要有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的岗位群、能力的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体系,教学环节和时间的分配,教学方式和培养途径等相关要素。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为将诸多因素实施优化组合,改变过去旧的模式,创新出与现实变化相符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在培养目标中对人才的定位不准确
高职酒店的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突出、高素质等特点。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培养目标中对人才的定位不准确,甚至出现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酒店高层的管理者上,从而达不到相应的水平。这是由于高层管理者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国内的教学水平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中人才定位上,需要以培养优秀的基层服务人员或者初级的管理者为主,才能进一步与社会接轨,提高就业率。
(二)实践教育不足
酒店要求的人才,一定是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的实干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深受传统观念教育等的影响,在教育中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教育,而实践教育存在不足,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实践经验不足或者根本没有实践的经历,从而导致在酒店应聘中的实践环节不过关,无法谋职的现象发生。因此,高职教育需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传授比例降低,而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的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方法不科学
因受教师及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酒店管理专业类的课程开发水平较低,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是在教研室内制定出教学计划的,因此,教学计划的质量与教研室水平直接挂钩,具有一定的狭隘性,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四)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及使用状况这两个方面。但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管理经验、与社会酒店管理信息脱轨的现象,从而导致其教学的观念、方法与社会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高,无法培养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人才。而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高职院校还存在基地规模小、实践设备缺乏等问题,甚至部分学校的酒店专业根本就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的场地及设备,导致学生实践没有场地的现象出现。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几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是指将企业订单作为依据或者标准,按照企业的要求实行“量身定做”,完成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订单式”培养的优点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但是此种培养模式,不利于长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很可能最终成为企业的机械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
(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本质是一种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学校与企业一起来培养学生。此种模式可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到工作环境,在特定环境内学习,学生能较早地掌握其实用技术,但是此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偏离学习的重心,无法较好地调节学习与工作的时间。
(三)实践性的培养模式
实践性的培养模式集合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需求,通过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经优化的管理制度,对实习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从而能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干型人才,从而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性的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
(一)教学方面
在教学上,想要实现用实践性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人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树立新教学理念:高职院校需吸收著名酒店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将其与本专业中的特点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理念先进、基本功底扎实、基本技能较强、能力突出和可适应现代的旅游酒店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新的教学理念,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书本为主的老观念,需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强”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将实践与理论知识并重,在实践中强化知识和技能。明确培养的目标及教学思想:在培养实践性的人才的教学中,必需明确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满足现代酒店管理需求,并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专业的技能和能熟练掌握一门或者多门外语的新型服务人才。其中高度的职业素养就是指具备高尚职业道德、优良服务意识及规范职业行为的人才;
专业技能就是具备能完成岗位中所需的专门知识及专业技能;
掌握一门或者多门外语就是指可用外语流利表达,能与外国客人顺利沟通。根据新的培养目标的提出,高职院校的教室就需要重新定位教学思想,主要注重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能够反映出酒店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将教学思想放远,深入到国际市场需求中,为国家培养一批综合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从事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人力资源
(二)实践方面
在实践上,想要实现用实践性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人才,需要进行以下工作:增加实践的教学时数:根据酒店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的教学课时。在健全实践性的教学体系中,需根据酒店的行业发展情况,制定出实训课的教学大纲,完善实训的报告及实习管理的制度,加强对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引进或者培训一批实践管理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酒店管理发展趋势的师资力量,并促进教学和酒店行业之间的结合,确保告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力度;
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并扩展知识面:学校可以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扩展知识层面,从而加强学生认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能力,开阔学生眼界。具体方式有:增加国际的合作项目,进行中外教师互派培训、进修,聘请涉外的星级酒店方面的行业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去国际酒店观摩,参加酒店管理类的大赛等。通过以上诸多方式,可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升到新的层面,从而在给予学生新的思想理念的同时,还能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轨,有利于确定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实施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属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最后环节,顶岗实习的方式很多,可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采取最佳的实习方式。如可让学生先进入企业实习半年,再回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为1年)后,再进入企业实习。同时学校和企业在制定实习措施时,还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在充分满足学生的利益的基础上,才实现自身利益。此种实习模式有三个子模式:学校—学生、学校—企业、企业—学生。学校—学生模式: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增加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同时由学校组建具体的实习管理队伍,精选实习企业,并按照实习企业所需人才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方向和时间。企业—学生模式:企业主动组织实习生进行入职培训、部门的技能培训和交叉培训等工作。学校将实习的主动权交予企业,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为企业自身培养实干型人才。
五、结束语
酒店管理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设计,专业定位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全国星级酒店数量呈递增趋势,目前河北省有星级酒店480多家,其中,石家庄四星级酒店18家,五星级酒店3家,正在建设的五星级酒店5家,急需大批具有扎实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酒店专业人才。
一、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定位
1.酒店管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中国经济课题组的报告,在酒店行业产业链中,酒店的上游为建筑业、农副产品及运输业等,下游是消费市场,酒店的良性发展可以拉动上游产业,刺激下游消费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酒店要谋求更好的发展,许多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靠“质量”求发展,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质量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服务竞争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竞争。酒店管理专业就是要培养在竞争中取胜的人才。
2.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深入多家高星级酒店对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和应具备的能力展开调研,将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定位为区域内的高星级酒店的前厅、餐饮、客房三大对客服务部门的一线服务岗位和中基层管理岗位。其中核心岗位是领班、主管的基层管理岗位。前厅部、客房部以及餐饮部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分别为:
一是前厅部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主要任务是要根据预定、入住、问讯、留言、离店等相关事物的标准和程序接待客人,检查督导、培训员工,积极销售客房,记录处理客人投诉、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要求学生掌握前厅部各项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熟悉酒店的各个部门和相关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掌握1-2门外语。
二是餐饮部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工作任务为根据餐前、餐中、餐后的各项服务内容、标准和服务流程为客人提供服务,检查督导培训员工,积极销售酒水与菜品,了解客人用餐情况、处理投诉;
要求学生掌握餐饮部的各项服务技能、服务标准和流程,熟悉菜品与酒水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客房部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工作任务为根据服务标准清洁客房,及时维护报修客房的各项设施设备,处理客人要求与投诉,检查督导、培训员工,处理应急事件;
对应能力要求是掌握客房部的各项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熟悉客房的设施设备,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经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依据酒店行业标准和学生实际就业岗位要求,通过论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四星级以上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一线接待服务和中基层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要达到培养目标,学生需要具备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专用能力,四种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中需要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抗挫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酒店职业道德、形象塑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酒店行业讲求“闭环管理”,酒店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因此专业核心能力中须具备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岗位专用能力则需具备熟练掌握一线接待部门的服务接待和管理的能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是按照先确定核心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围绕四种能力的思路进行构建。酒店的核心产品是服务,服务的生产过程就是接待顾客,并为其提供满意服务的过程。完善的服务程序和标准及良好的管理是完成接待工作,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因此酒店管理专业课堂体系分为服务、管理两条路线。
在“服务”线中核心课程为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接待程序课程,该课程均是以接待客人前、中、后的工作过程选取教学项目和内容。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技能、茶艺、服务礼仪、服务心理、职业道德、酒店情景英语、酒店信息系统、沟通艺术与口才等课程,为使顾客对服务满意做支撑。
在“管理”线中,核心课程就是三部门相关的管理以及综合管理课程为核心课程,同时酒店应用文书、酒店培训能力、酒店公关营销等课程是各部门的领班、主管完成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作为管理课程的支撑课程。
实践课程贯穿学习始终,为学生掌握服务接待和管理能力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其综合能力。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设计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一支专兼结合、规模适度、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主要担任学生在实训基地的顶岗实践指导,基地经理和副经理担任基础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指导;
校内兼课教师方面则是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担任部分课程;
校外兼职教师中的主管主要担任学生的一线工作指导,部门经理和经理则担任管理实务课程,为学生传授实战管理经验。
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是管理之本,酒店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拥有设施完善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能同时为100多名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场地。为客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了“教、学、做、用一体化“、“教学、运营一体化” 、“教师、经理一体化” 。
酒店管理专业范文第4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酒店规模的扩张,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培养一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现状,进而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策略,希望能够缓解当前的人才紧缺模式。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的基本问题,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院校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乃至整个高职大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进而推动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现状
1.1高职高专院校更偏重酒店理论知识教育
众所周知,酒店行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特别注重的特征,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也就成为了检验学生能力以及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由于高职高专办学者长期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酒店管理教学中还是原来的理论教学方式,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大大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不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下,加上高职教育对学生认识的不够,势必会影响到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影响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
1.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误导
现阶段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这种过高的专业培养目标给予了学生错误的理解,最终造成多数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时表现出了“眼高手低”这种不良的心态。更是有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是管理专业,只有酒店管理的工作,并不用从基层做起,多数毕业生是从服务员做起的,这使内心产生了较大的落差,造成多数毕业生放弃了酒店管理这项工作。
1.3酒店管理专业和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也不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也就造成多数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照搬其他专业的教学方式,在教材的选取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甚至有些教师自编教材,开设课程,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最终造成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国际标准差距较大。
1.4未兼顾到专业技能学习与综合素质同时培养
酒店管理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责任心、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这也是酒店在进行管理人员选聘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我国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员培养时更多是注重酒店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对学生个性素养、语言能力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学生情商的培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进入酒店工作后,缺乏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导致学生不能进行角色的及时转换,加上与客人沟通能力的欠缺,不能更好地处理与同事和主管的人际关系,职业意识的提升和职业忠诚度不高。
2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策略
2.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准确
现阶段酒店业中最为缺乏的既不是基层的服务人员,也不是理论较强、知识渊博的学术人员,而是那些既懂得酒店管理运营和相关法律法规,又极具战略目标和经验丰富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了让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近这一需求,需要明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关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以及法律法规的培养,使其都能够掌握一定的服务操作能力,又懂得组织策划和现场指挥,同时也能够懂得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和数字统计,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今后酒店的需求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2.2加强专业实训室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建设专业实训室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训室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主要地方,是模拟酒店实际的主要阵地,对于连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高校与市场经济的接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实训室建设,先后建成了3D虚拟酒店实践系统、酒店前沿案例实验室等实训室,为广大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模拟场所,既锻炼了技能,又增长了见识。除了实训室的建设外,院校还建设了虚拟酒店体验及创新实训室、酒店服务管理实训室、酒店运营管理实训室、基于国际化教学的酒店互动实训室、智慧酒店实训室等虚拟实验室,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学习平台。在校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方面,院校建成了万豪酒店集团和洲际酒店集团人才培训基地,聘请专业人士为大学生讲解专业知识,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水平。
2.3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酒店管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要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创建情境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及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将酒店的营销、运行、财务管理等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掌握各模块中的核心环节。创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做起: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作用建设真实的实训室,让学生进入酒店场景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可以增加学生真实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到酒店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再次,教师要本着
3总结
酒店管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酒店;
人才流失;
人才培养
一、酒店人才流失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客观现状
饭店业是我国较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早在1982年就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合作饭店——北京建国饭店。后整个行业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中国酒店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发展,酒店需求增长较快,据统计大概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长水平。这说明不管从市场需求还是人才储备的角度来说,酒店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酒店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各大高校开始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或者扩大专业招生人数,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统计表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酒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有些酒店甚至高达45% ,其中高学历人才即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流动率最高。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培养目标与实际毕业生选择相矛盾,这与目前中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酒店管理教育亟待完善。
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愿选择对口就业的原因
(一)个人缺乏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学生毕业后不管学历如何到酒店工作均需从一线服务员做起。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低人一等,认为自己有学历还是要做服务员,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部分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决定不从事酒店行业,而一部分选择做酒店行业的毕业生也是一旦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转行到更“体面”的行业去,哪怕工作环境差一点,工资低一点也无所谓,只要不当面伺候人就行。另有相当多的人家长认为认为,酒店是一种青春职业,服务员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会被淘汰,受当前酒店管理上经营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影响,使很多家长产生一种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低贱的行业所以即使学生自己喜欢酒店行业,但是在家长的干涉下放弃到酒店行业就业。此外,面对服务对象的高消费,一些服务员时常产生心理失衡,这导致部分优秀的年轻服务员在刚有一些经验时便另谋高就。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里被人照顾惯了,在酒店里却要照顾别人,感到很不舒服。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很多中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到对口的酒店行业就业。
(二)酒店企业的原因。
首先,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酒店业的员工工资水平较其他行业而言,相对偏低。并且酒店员工的工作时间较其他行业的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遇到长假和传统节日,享受不到其他业员工的长假待遇。另外我国酒店业普遍存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严重现象,许多酒店对员工的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执行到位,员工有后顾之忧,这也是导致酒店员工招不到、留不住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及氛围。在一些酒店中,员工之间缺乏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的甚至还缺乏基本的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在这样的企业氛围下,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或实习生受到老员工的排挤、歧视,出现客人投诉时,老员工往往把责任推给同小组的实习生或新来员工,而不明实际情况的领班往往听从老员工的反映,认为新员工或实习生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失误,结果受委屈的也只有新员工或实习生。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缺陷。
在酒店业,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都要从服务员做起,这些最基层的工作必须要经历。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知识,但更注重经历。但是很多中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忽视了灌输这种思想,特别是传统的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往往与酒店的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很多院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管理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导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酒店行业用人规律相矛盾。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产生过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是有学历的,毕业走上社会后就可以做个管理者,结果进入酒店行业后发现自己还是得和所有人一样做服务员,自己的愿望与实际有较大的距离,从而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难以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产生离职的念头。同时由于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思想、职业道德、人格塑造方面的教育,导致酒店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较为明显的缺陷,当遇到挫折时选择离开酒店行业。
三、做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减少酒店人才流失的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酒店工作中碰到挫折或困难时产生离职或转行的念头,是职业道德意志薄弱和职业道德信念不牢固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中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首先,在学生入学初对其进行初步调查,了解学生报读酒店专业的初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专业思想教育。要向学生展示美好的专业前途,引导其对酒店行业的兴趣,从而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认识,培育其专业情感,职业兴趣,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其次,学校应发挥职业道德课主渠道的作用,针对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开设《酒店管理职业道德》课程。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出发,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论教育。要通过职业道德课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职业规范与要求。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基础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为目标,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教育。在平时教学要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强化遵章守纪意识,培养良好职业习惯;
促进行为规范的形成,注重培养对酒店职业的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当然,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仅仅依靠校内的课堂教学就能提高的,要想使学生真正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必须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例如酒店专业的实习基地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训练的重要课堂。学校必须通过与酒店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氛围,引导并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优秀的酒店人才。
(二)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在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所有的高职院校均把毕业生就业放在首要的位置,加强了就业指导,但是学校把就业指导的重心放在就业推荐和政策讲解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少学生在进入酒店企业后心理准备不足,自我期望值过高,拈轻怕重,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些毕业生没有认识到从事酒店工作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段过程中,既是个人获得经验 、展现才能的时机,又是酒店考察、选拔人才的绝佳机会,只有通过对酒店运营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谈到谋求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改进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使他们的心智得到磨炼,正确面对挫折,把逃避不利的境地的心理转化为勇于克服困境的精神。面对落差能够自我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身到酒店这样一个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行业中,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三)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率先做到。这不仅包括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包括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但有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比如:有的教师上讲台前不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一些不该讲的话,向学生传递一些有背职业道德的错误观念等,这些思想和行为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同时目前大部分专业教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理论知识相对扎实,但是实际操作技能却相对缺乏,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将技能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申请到酒店一线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只有合格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出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方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简论[J].泰安师专学报,2001,(5).
[2]唐湘辉.酒店员工的职业道德与酒店服务管理[J].湖南商学院学报,2OO4,(1).
[3]常向鹏.酒店人才流失原因与对策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