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社区卫生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7 17: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1)通用性:由于各地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情况和信息化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系统建设应该以丰富的知识库和先进的技术为基础,设计出灵活、适应性较强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业务模型。(2)科学性:对于通过调研得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卫生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卫生论文【五篇】

社区卫生论文范文第1篇

(1)通用性:由于各地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情况和信息化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系统建设应该以丰富的知识库和先进的技术为基础,设计出灵活、适应性较强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业务模型。

(2)科学性:对于通过调研得到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使其符合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技术发展潮流的要求。

(3)动态性:业务数据和模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系统应能够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的变化而调整,且应该留有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外部系统互通的接口,成为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4)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业务模型的构建必须以用户的基本需求为导向,有实用价值和适用性。

2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本研究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了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结果应用、模型库管理及系统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详解

3.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功能是绩效管理系统的起点,该模块可以反映卫生管理部门当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引导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相关政策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该模块包括绩效计划类型、计划录入、计划调整、计划查询及计划分析五个模块,按照考核周期的不同分为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及重点计划。

3.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功能是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用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分,应具有数据审核、自动评分及绩效查询等功能。

(1)数据审核:系统会对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自动审核,审核规则包括记录完整性、记录重复性、数据类型、数据项阈值及数据逻辑等方面的校验;

(2)自动评分:系统可以通过输入的调查信息或从其他业务系统接口自动获取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考核指标体系,计算出被评价单位的综合得分,并显示出每个机构的最好和最差项目,并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和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双向转诊率及群众满意度等重点指标对同类机构进行排序;

(3)绩效查询:绩效查询可按时间、指标进行查询,可通过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同时系统也提供自定义查询方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3.3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功能用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出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督促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该部分包括绩效标准评分、绩效预警及统计分析。

(1)绩效标准评分功能采集和存储了一定范围内的绩效数据,可以计算、分析该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绩效基准,为制定绩效管理标准提供循证支持;

(2)统计分析功能主要包括排序汇总、历史数据纵向比较、机构之间横向比较、指标偏离分析及报表生成等;

(3)绩效预警功能主要是根据绩效指标的各月完成值来计算各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按时间过半、目标过半的原则对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可用“红”“黄”“绿”灯进行直接表示,其中红灯表示指标未按期完成,黄灯用于警告管理人员已接近截止时间,绿灯表示指标已按期完成。

3.4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功能可以支持卫生管理部门和其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方便上级及时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结果反馈和交流互动两个子模块。

(1)结果反馈,包括月度、季度及年度考核结果,支持实时动态反馈方式,即各类考核结果生效后,自动反馈到相关机构;

(2)交流互动,便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基层的想法上传给上级管理机构,以实现有效沟通。

3.5结果应用

结果应用功能以业务数据、绩效得分及绩效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为基础,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最优分配和充分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结果应用功能具体包括经费测算、查询分析及图形显示。

(1)经费测算,可以提取机构的基本情况数据、绩效得分数据及业务数据等,借助经费测算模型得出经费拨付额度,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查询分析,上级部门及机构管理者能够通过该模块来查询机构基本情况、人员基本情况、工作量及服务质量等的一系列考核指标。

3.6模型库管理

3.6.1考核方案知识库

考核方案知识库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指标管理、体系管理、方案测算及体系生成。

(1)指标管理,主要实现指标维护功能,包括对考核方案知识库里的指标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及查询等操作;

(2)体系管理,主要是针对指标体系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及查询等操作,其中增加指标体系包括指标抽取、指标权重计算和方法集的构建三个步骤;

(3)方案测算,通过导入历史数据计算出不同地区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同一地区的绩效得分,测试方案的代表性和区分度;

(4)体系生成,指标库提供核心指标、备选指标及扩展指标,适应具体考核方案的变化,每次绩效考核的考核指标、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都可灵活定义,即通过项目改变、权重系数改变等方法,以考核方案库中事先设定的指标体系为模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组合成多种新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调查表。

3.6.2评分基准库

目前,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的得分是按经验进行设置的,缺乏数据的支撑,因此设计评分基准库的主要目的是为绩效考核树立一个标杆。绩效考核评分基准库包括历史数据库和预测模型。

(1)历史数据库,历年的相关数据资料是制定评分标准的依据,将其存放在历史数据库中,以供分析利用。数据的存放应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区分维度,根据不同指标维度的特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各个维度的数据结构应保持统一,能够实现分类检索且容易访问。数据库应保持持续更新,为评分基准的制定提供最新的依据。

(2)预测模型,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建立评分标准。通过创建计算程序,从数据库中抽取出各个指标的历史数据,运用适当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指标评分的基准,同时可对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给予可视化展示,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3.6.3经费测算模型库

经费测算模型库的主要目的是结合绩效考核结果,预测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为卫生行政部门向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拨付经费提供支持。经费测算模型库主要划分为三部分,即公共参数设置、经费拨付测算及统计分析。

(1)公共参数设置,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录入统一的参数,主要包括年度拟拨付总额,机构管理、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的比例系数、难度系数、质量系数,标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等。

(2)经费拨付测算,根据选取的测算模型及计算方法测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情况。

(3)统计分析,查询历史经费测算指标和数据,并以图形方式与历史经费测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7系统管理

3.7.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可以支持在线数据采集、本地数据上传及软件接口数据导入三种数据获取方式,对其他非在线数据可通过系统界面进行人工录入或通过其他软件导入。数据可分为基本数据和绩效数据,其中基本数据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属性数据,如服务区面积、服务人口数、年龄结构及固定资产等;绩效数据指能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业绩的数据,包括公共卫生数据和基本医疗服务数据。

3.7.2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权限管理、角色管理和组管理3个子模块。

(1)权限管理,对不同用户设置系统资源(功能菜单项、按钮及输入控件等)的使用或访问权限。用户可以拥有一定范围的权限,分为领导用户、专家用户、工作人员用户等。

(2)角色管理,对拥有相似权限的用户进行分类管理,定义角色的概念,如系统管理员、超级管理员、用户及访客等角色。

(3)组管理,为更好地管理用户,对用户进行分组归类,实行多级指标配置,分级用户授权。如一级指标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机构管理;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分项指标;三级指标是绩效考核的操作指标。系统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实行分级授权,专家用户可对一、二、三级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操作,而工作人员只能对三级指标进行修改操作。

4讨论

社区卫生论文范文第2篇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是社区医生了解辖区居民个人健康状况的基本资料,基本的就业,救济,社保等群众服务工作,都要以社区卫生服务档案为基础。建档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它记录社区的发展,客观反映社区面貌。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健康档案利用率低

当前,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多数是统计成纸质的档案信息,之后再录入到电脑中。受到信息化程度的制约,居民的各种健康信息和电子档案不能做到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更新,各级就诊机构之间因为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健康档案管理的许多变化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能做到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这样就成为了“死档案”,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2.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可度不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从09年开始实施了,而建立健全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但是就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来看,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可度不高,依从性差,部分居民还保留传统的“健康就是没病”心理。因此他们对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不太认可,大部分居民都是经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劝说后来同意建档。经过询问调查发现,多数居民不愿建档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其个人和家庭信息的泄露。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和居民沟通讲解健康档案的优点,打消居民内心的顾虑。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档困难

当前,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对闭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驻居民生活小区开展建档工作,需要取得物业公司的支持。而且老人、小孩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很难敲开居民的大门。在加上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居民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依然保持着传统观念,加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手受限的情况,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规范化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1.加大投入,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

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实行民政、公安、卫生计生、物业管理等多方沟通合作,切实利用档案信息的各种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要围绕为居民服务这个宗旨,要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便利。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辖范围内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更好地为居民服务。2006年卫生部已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神内容,实施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连续管理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措施。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应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内。所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已是大势所趋,纸质档案不利于查找和进行档案动态管理,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软件,实现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可实现健康档案的灵活运用,从而实现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的,逐步使居民养成预防为主的保健理念,降低居民就医费用,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初衷。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结合各种卫生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和建档意识。不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且要提高他们对健康体检以及健康档案的依从性,及时把体检资料和健康信息反馈给社区医护人员。

3.加强人才培养

社区卫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
卫生服务;
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39-01

1997年,我国正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1999年10月,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卫生部等国家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等为一体(简称“六位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是由城市开始起步,逐步发展到农村的。从目前全国城市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来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护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等与人的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

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的产生和发展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政府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宏观指导和具体职责分工,各地方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加强相关系统建设,引入竞争机制;
各地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相关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网络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开始由试验阶段的初步发展向系统建设方向转变;
社区卫生服务己经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方积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之中,社区卫生的政策背景得到扩充和丰满,全科医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人口老龄化为社区卫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良好的社区氛围正在形成。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系统和成熟的运行模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型医疗单位过度利用,基层医疗单位利用高度不足。第二,病人自由选择医院,致使社区卫生服务网形同虚设。第三,医疗机构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导致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看病难”问题依旧并将长期存在。第四,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工作性质的个人、企业享受医疗保障的程度不一。第五,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医疗质量和预后结果差距拉大。另外,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难以转变,资金难以筹集,服务功能不全,全科医师匾乏,队伍难以建立等问题。因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未来发展还需要一段较长的历练,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有待于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

目前,我国对卫生服务的投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社区卫生服务在整个卫生投入中也近战很小比例,正处于发展建设初级阶段的我国的社区卫生事业,对于未来的发展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各类卫生管理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实行具体指导,例如质量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管理制度、诊疗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在个方面制定有效可行的政策。

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体系,推进规划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整合区域内大型医院、街道卫生院(所)、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和社会兴办医疗机构等卫生资源,依据行政区划、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综合因素,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与性质,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的界限,鼓励大中型医疗单位,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举办。根据社区居民卫生需求,开展特需医疗服务,设置时应统筹考虑社区卫生资源。

四是,在服务的收费方面采取利民的措施。如何引导城市居民合理用好个人卫生服务方面的支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要使他们少花钱但能够解决大部分医疗和预防保健问题,同时能够保证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增加必要的业务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保证服务质量,收费要合理,用药应对症,不能为了争取利益而失信于民,多开展一些符合居民需求的服务项目。

此外,调整人员结构,引导专业人才向社区流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当更多地培养以本科学历为起点的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挖掘方向,适当提高该部门人员的工资水平,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社区工作,将竞争机制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建设之中,促进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与交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尹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现状及运行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社区卫生论文范文第4篇

不同类型文献的利用情况我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网络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最高,占43%;其次是期刊,占27%;图书和文献数据库等文献种类的利用占30%网络电子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文献形式,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瞬间传递到全球任何一个终端,它具有传统纸质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改变了读者查询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对图书馆的纸质书刊资源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资源的出现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查阅文献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我省卫生系统的网络电子资源建设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但读者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图略)。调查显示,反映文献资源不足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占39%,难以获得全文的占23%,说明这是影响读者信息需求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受资金、采购的合理性以及各图书馆数据库的开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馆资源宣传以及检索技能培训不到位,对资源利用也有一定影响。另外,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自身外语水平和业务科研能力不高,也限制了他们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利用文献的频次调查显示,有284人每周查阅文献最多在2-3次,占总人数的36%,调查还发现,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经常登录医学专业网站或论坛的占62%,可反映我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文献有较高的需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处在基层卫生机构,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是工作的基础,减少误诊、掌握急救知识和及时送诊是工作的关键。借助文献信息的帮助,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能够随时满足在社区就诊病人的需求。利用文献的多种形式提供帮助,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业务能力的良好习惯。卫生技术人员对文献信息价值的认可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充分时,绝大多数卫生技术人员能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和解决临床难题,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文献信息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最大帮助在于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动态和解决临床诊疗难题,同时为他们从事科研活动和论文写作提供参考。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遇到临床难题时,62%的人查阅文献后,请教院内外专家,15%的人通过查阅文献自己解决问题大多数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采取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难题。

提高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从调查结果看,我省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和年龄均偏低,但他们参加正式、系统学习的机会很少。由于社区卫生工作的需要,这些人又必须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因此,我省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学习提高的潜在需求,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推动社区卫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我省医学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为广大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了继续学习、交流经验、了解医学发展动态等方面的相关帮助,为其解决临床难题起到了重要作用[4],为提高广大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比较繁杂,无论是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均可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信息,患者家属可能在网上查到的信息比医生还多。这就要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使用搜索引擎的技能、掌握正确的检索策略知识、提高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一是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获取免费信息服务的渠道。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许多期刊纷纷建立了网站或发行网络版,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方便地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但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偏低,需要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二是我省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普遍偏低,即使能够查到外文文献也很难看懂,但对文献信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全省医学文献服务工作需要加强文献信息搜集的广度和信息加工的深度,做好文献内容的宣传推介工作,增加外文资料的翻译力度。三是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专家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使广大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需要的第一手文献信息,并用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蔡力民 徐凌哲

社区卫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
实践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R4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01-02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21 世纪护理发展的新方向,中国将有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工作。随着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和内容的扩展,社区护士既要掌握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技能,还需具备观察、交流、沟通技巧。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护理人员缺乏,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是目前面临的新课题[1]。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实践教学受到教学基地条件、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教学效果不尽如意。本文在总结我校《社区护理》课程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目前《社区护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严重缺乏社区护理实践基地 由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不全的问题。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没有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及卫生保健工作,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一个小型医院,所做的护理工作和医院没什么区别,社区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作用。影响了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社区护士工作职责不明确。而学校对社区护理实践课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往往无固定的实践基地。仅仅在校内进行社区模拟实践,有时带学生去发宣传资料、宣传卫生知识、测量体重和血压;
或到幼儿园为儿童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
或干脆在校内进行社区模拟实践,均难以完成实践教学目标。

1. 2 缺乏合格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师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大批能够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卫生技术骨干队伍。但是现在医学院校中讲授社区理论课的许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乏。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则普遍存在从业时间短、学历低、理论知识薄弱、缺乏专业教学经验等问题[2]。更不能将先进的护理理念比如系统化整体护理,跨文化护理应用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足够的发挥,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因为缺乏实践教学教师,社区护理实践课时开设太少,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实用型人才。许多医学院社区护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约为4:1,有的甚至取消了实践课,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1.3 实践教学时间短 社区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应加强社区护理的实际应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实践相比,除了涉及常见疾病的治疗护理,实践内容还包括社区调查、家庭访视、健康教育讲座、保健指导、社区科研等。实践教学内容丰富,而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各医学院校《社区护理》课时安排48 学时~102 学时,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约为4∶1 至3∶2 ,甚者干脆将实践课取消,因而增加了教学难度,降低了教学效果。本校课时为32学时,实践学时仅为6学时,甚至未达到普通学校的最低标准。

1.4 思想上重视不够 个别学校的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对《社区护理》课程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认为现在绝大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要去医院工作,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工作的影响不大。因此,在课时的安排、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的培养提高等方面均投入不足,在源头上制约了社区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此门课在大三下学期上,此阶段学生面临这实习找工作时期,更倾向于基础护理操作的实践,学生普遍的重视程度也欠缺。

2 对策

2.1 加强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 国外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占有较大比例,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为1:1,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多采用交叉编排,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众多,包括卫生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目前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附属于学校, 因此在配合程度和带教质量上难以控制[3]。因此学校应选择适当的社区作为教学基地,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并不能直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学校可以与社区服务开展得较好的社区及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开发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街道居委会参与寻找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其配合下为社区居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建立健康档案,测量体重、血压,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健康教育等。也可以通过政府参与与支持等多途径、多渠道开发实践基地,还可以利用学校自身及其附属医院的优势, 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同时,要开阔思路,多途径、多渠道开发实践基地。

2.1.1 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实施教学 利用学校有附属医院的优势,通过医院的社区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
以家庭病床为契机,组织学生深入辖区家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为家庭病床病人提供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全方位社区服务,让学生在社区实践中得到提高。

2.1.2 以学校为社区进行实践 可以对在校师生进行健康调查、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
同时,还可以利用周围中小学以及幼儿园进行社区实践,可以测量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调查学生营养、视力状况以及龋齿的发生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

2.1.3 利用社会调查、社区养老机构等开展社区护理实践 可到工厂、机关、街道、村镇等调查性别比、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有哪些,调查群众文化程度,健康调查、体格检查和卫生宣教等,让学生体验到如何与社区群众接触、交流,如何进行社区服务。还可到敬老院、福利院进行预防保健、康复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

2.1.4 改进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分成两部分,即课堂实践和社区实践。课堂实践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情景教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社区、家庭环境, 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按照问题解决模式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在复杂的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情景设计,将社区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社区健康检查等内容采用角色扮演法,培训标准化病人,由护生扮演医生、护士、患者等各种不同角色,进行护患沟通及角色转换的实践体验,通过角色扮演,使其体验患者痛苦,感悟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扎实的基本功。社区老年护理、社区儿童保健采用问题式教学,教师引问激思,设疑解惑,以培养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实践教学:安排社区见习和社区实习(两周) 两阶段进行。通过两阶段社区护理实践, 有效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

2.1.5 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开展社区护理第二课堂 寒暑假前通过学校团委、学办宣传号召,让学生利用假期回家的机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前应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将清楚社会调查的目的、任务与意义,指导学生拟好社会调查表格,到工厂、学校、医院、幼托机构、老人院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如何与群众接触、交流,如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并巩固了社区护理学有关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知识。

2.2 加强社区护理带教师资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关键。社区护理教师在承担社区护理教学前多采用临床思维模式进行教学,从事社区护理教学后大多未接受正规的系统培训,难以准确把握社区护理教学的特点[4];
如果教师不熟悉社区护理实践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就会陷入只重视过程,不重视质量,只顾形式,不顾实质的局面,这就要求必须对理论师资和实践带教师资进行培训。学校可定期派任课教师到社区参与实践,以了解社区实际工作情况;
或根据学校情况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社区护理开展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了解社区护理新进展;
参加社区护理的学术交流活动;
选择―批从事社区护理多年、有一定理论功底的社区护士加强培训,可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等方式,更新、补充、完善其知识结构,增强带教的参与意识与带教的责任感,提高带教水平,满足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需要。

2.3 合理安排实践内容和时间 纵观国外医学院校社区护理教育,社区护理实践在总学时中均占有较大比例,如英国利物浦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社区护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比例一般为1:1,理论与实践学习多采取交叉编排[5];
美国东北大学1991 年进行了课程改革,扩大课程设置中社区护理实践的比例,占全部临床实习的50%[6]。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可以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对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比例逐渐达到1:1。在实践时间安排上,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组成学生小组,进行社区相关健康知识调查,培养护生在实践中的合作能力,为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思想上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社区护理》课程实践教学,紧跟卫生学发展的步伐,着力培养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此外,要提高学生的重视度,像学生讲清未来护理发展的趋势,从思想上清楚学习障碍。

社区护理是应用性较强学科之一,根据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在的问题,对现有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目前,为适应我国社区卫生工作发展和培养新型护士的需要,学校必须加强对社区护士的培养[7]。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应加强学生的社区护理实践锻炼,让学生深入实际,促进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社区护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成为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国荣.浅谈如何培养社区护理人才[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A):3537-3538.

[2] 陈正英,楚婷,向红.护理教学路径在社区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0B) :2613-2614.

[3] 陈军,姜黎平,蔡福满等.社区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探索[J].护理研究,2007,21(4B):1023.

[4] 阎红,朱丹.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护理研究,2006,20(7A) :1700-1702.

[5] 沈慧霞,冯正仪.国外医学院校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情况简介及建议[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 (4):34-36.

[6] 孙宏玉.美国社区护理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4):37-39.

[7] 胡风英.社区护理实习带教模式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 (3C):560.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