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语文期中考试总结【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7 18: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或许是出题人的过错,有一些超出大纲要求的内容。以前在要求学生写生字词的时候,我一般是要求不管会认还是会写统统要写。但是这学期更改了做法,对于会认字没有做写的要求,但是考试中却出现了。处于学生掌握的需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语文期中考试总结【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语文期中考试总结【五篇】

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一、对于考试的题型没有做出一个准确的估计。

或许是出题人的过错,有一些超出大纲要求的内容。以前在要求学生写生字词的时候,我一般是要求不管会认还是会写统统要写。但是这学期更改了做法,对于会认字没有做写的要求,但是考试中却出现了。处于学生掌握的需要,有必要做出两手标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定下更高的要求。对于一道按要求写句子没有提前跟学生做讲解。虽然反问句是一个重点,但考试中却还有更改人称,这是一个难点,我却疏忽了,应该提前讲解才对。

二、多音字

考试前两周突击多音字,部分学生掌握比较好,但是另外一些却很难记住它,或者是因为基础不够牢固,或者是拼音不好,总之,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对于此,应该把记忆多音字的时间放在平时,分散记忆,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三、拼音

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感觉拼音掌握情况还不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才发现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好。最突出的一次就是发现班里语文成绩本来比较好的一个学生竟然没有区分清bp。看来应该多考察学生的拼音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

四、作文

作文是本班的一大弱项,从平时的作文批改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此,平时加强学生的造句练习。多进行朗读训练,加强学生的语感。

五、补差

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过程性评价;
定量研究

一、背景

过程性评价由克利斯文在《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是一种通过诊断教育方案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反馈信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其目的不是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是有别于终结性评价方式的一种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杨瑞萍,刘斐:2011)人们也意识到终结性评价的种种弊端,因此近些年来过程评价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程要求》也对教学评估做了要求,把对学生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许多院校也一改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考试评估方式,采用平时测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过程性评价。测试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与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测试不仅能够肯定学生已取得的进步,而且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教学有良好的反拨作用。(肖文艳,陈二春,2009)但是关于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学生对于过程性评价态度的定量研究却非常少,因此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学生对大学英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态度与观点,从而给教师制订过程性考核方案提供一些数据与理论上的指导与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上海体育学院2013级四班的40位学生,他们在这个学期在每个单元学习过后都会进行单元测试。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以下问题:学生希望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是多少?在对于过程考核的态度上,男女生是否有差异? 学生成绩的好坏与他们对于过程性评价的态度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平时测验效果是否影响学生对于过程考核的态度。

三、结果分析

1.关于期末考试成绩应在总评中的占比问题。45%的学生认为应占40%左右,37.5%的学生认为应占60%左右,10%的学生认为应占20%左右,仅有7.5%的学生认为应占80%左右。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期末卷面的成绩在考核中的比例不应多于60%。

2.性别与期末考试总评占比呈中度正相关。性别与期末考试总评占比呈0.439的中度正相关性,显著性为0.005,非常显著。这一相关性表明:
男生希望期末考试的成绩在期末考核总评成绩中的占比比女生希望得更少。也就是说男生更希望平时成绩在考核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能更大些。

3.四级考试成绩与期末总评占比呈中度负相关。四级考试成绩与期末总评占比的相关性为-0.447,为中度负相关,显著性为0.037,为显著相关。这一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四级考试成绩越高的学生越觉得期末卷面成绩应在整个期末考核成绩中少占比例,也就是说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希望平时成绩应该多占一些比例。

4.单元测试对自己是否有用的变量与期末总评占比的变量之间呈中度负相关。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0.444,为中度负相关,显著性为0.004,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认为单元测试对自己有用的学生更希望期末卷面成绩占考核总评更小的比例,也就是说认为单元测试对自己有用的学生更希望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大学应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加大平时成绩在学期考核成绩中的比例而减小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学生对于加大过程考核的态度是赞成的,其中男生、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与从单元测验中获益的学生更愿意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占更大的比例。这说明男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很难用一次考试表现出来,而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平时为了考好小测验而多花时间并得到提高的人也认为自己的水平应该通过教师长期的观察来给予评定,如果用期末成绩来评定的话对他们来说不太公平。

学生对于过程考核的态度进一步证明了过程考核中平时考查与测验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弱化期末考试在平时总评中的占比权重,加大平时的考查力度,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学习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一、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或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并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教学测试与评价机制是制约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评价什么和怎样评价,直接影响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学习评价的改革措施,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

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总结归纳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了解整体效果、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手段,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学习或发展成就的等级,也用作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合适、教学内容与形式是否有效的参考。终结性评价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检查,侧重学习的结果。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考试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则更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反映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它将教学过程视作一个整体。对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能让他们随时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成绩,从而改进学习方法、修正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从而灵活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完善教学大纲。

三、高职英语学习评价体系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在对英语的考核上主要采取学期、学年测试,并结合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PRETCO)A级、B级英语能力考试的形式,主要针对英语理论知识进行考察。有的学校还在每个学期中间加入期中考试。考试的模式至今仍然以闭卷笔记为主。在成绩构成方面,以前许多高职院校对英语考试成绩的计算,沿用本科院校的计算方法,皆以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或40%+60%,或30%+70%)计算后得出的总评成绩作为唯一参考。后来,许多院校取消英语期中考试,但在期末总评中,加入平时成绩这一项。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目标认识的明确,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成绩的计算又较以前有了一定进步。许多院校陆续加入口语测试,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口语测试划入平时成绩进行考核,每学期测试两次,占总成绩的20%)。

四、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较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比考试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应该成为学生考核体系的主要方面。他们在课程学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进步或退步过程和语言应用于生活和专业学习的情况更有助于对他们做出公正的教学评价。但是这些因素往往在传统的以结果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中受到忽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测试内容侧重课本语言知识,而忽视能力方面的测试。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结合不够,尤其是为专业学习专业发展服务的能力。最后,成绩的构成尤其是平时成绩的构成方面,虽然加入口语成绩等新的内容,但仍然不能全面细致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难以体现学习差异。平时成绩是形成性评价模式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它一般包括平时考勤、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三方面。考勤和课后作业容易计算成绩,但课堂表现一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

五、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应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改变以往评价格局,将重点放到形成性评价上来。

笔者所在的学院,目前英语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学期总评成绩=20%平时成绩+20%英语口语成绩+60%期末笔试成绩。很明显,这一评价方法中,终结性评价占到80%,形成性评价成绩比例太小只有20%,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所以,此评定方法应改为更加偏重形成性评价的格局:学期总评=50%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部分(50%)。包括口语测试与笔记两部分:(1)口语测试(20%)分别在学期中、学期末进行两次。测试形式可以是拍摄两人或多人对话、短剧视频;
也可以提前给学生一组话题让其准备,考试当天采取抽签形式,抽取话题,给出准备时间,然后进行3到5分钟左右的口语表达,教师当场打分。(2)笔试(30%)在不同的学期按照不同的难度设计考题,题型包括听、读、写、译等方面。

形成性评价部分(50%)。形成性评价重评价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程度。两人结对和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部分包括出勤率(10%)、课堂表现(45%)和课后作业(10%)。课堂表现可以细分为课前5分钟演讲(5%)、单词听写(5%)、小组活动(15%)、课堂问答(5%)、课堂纪律(5%)。此外,课堂之外的活动应该纳入形成评价机部分。这些活动有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口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共占5%。

参考文献:

[1]朱姝.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2]项晓勤.以应用性为向导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研究.科教文汇,2009(36).

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
课程教学考核;
改革思路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存在三个弊端:在内容结构上还是单一的,主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
在考核评价方式上是守旧的、传统的,一张试卷论英雄。这样传统的“一纸考试”的语文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无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对能力、团队精神和与人沟通等能力,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课程教学目标,无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适用型人才。从教师的体会和学生的心得来看,这种考核评价实在是索然寡味的,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大部分学生都对考核评价形式不满意,对考核评价内容不感兴趣,考核评价过多的偏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核,同时语文教学也忽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不强,走上社会后无论求职还是与人相处,时有碰壁现象。面对如此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考核评价怎样进行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一、考核评价改革的目标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贯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改革命题形式和考试方法,加强形成性检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据此,中职语文考核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有利于巩固、扩展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性考核评价体系,以主观性考核评价为主。加强形成性考核,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学习。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二、改革的原则

(一)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民族性、实践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考核评价应努力体现它的这些特点,尤其是体现能力本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首要的基本的是培养语文能力的目标。

(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考核评价方式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考核评价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由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人生、感受时代气息,做到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这就是大语文观,这就是素质教育观。湖北省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体现专业培养的需要。语文课担负起让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重要使命,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须面对现实,重视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联系职业学校教学特点,考核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专业、就业的需要。也就是说,语文考核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专业特色,才能真正地为专业服务,体现因材施考。比如语文能力考核,文秘专业应重在口才和写作能力;
美术服装专业应重在文学欣赏、审美能力,幼师专业应重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品读??

(四)体现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首先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其考核评价的内容,由片面走向全面。其次是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决定其考核评价的形式应由单一转变为多样。再次是语文学习的暂时性,决定其考核评价的运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总而言之,考核评价改革无论是试题设计、考核评价过程、考核评价结果都应该考虑到测量统计和考核评价学的科学性。

三、改革的设想

(一)考核评价内容的改革

1.内容的组成

(1)语文基础知识。一般地把语文知识,包括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章文学知识等等称之为语文基础知识。突出“基础”二字,是因为这些知识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言,是最“基本的”。现在有人看不到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以为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素质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至少也是片面的。试问学生连最起码的汉字都不会写,连最普通的词语都不会使用,又谈何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呢?基础知识要考,因为目前社会的语言环境很不好,错别字、病句俯拾皆是,稍不留神就会以讹传讹,考基础题有正面导向作用。但是在命题时要注意基础题在试卷中的比例。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熟练化和策略化。

(2)语文基本能力。一般认为语文基本能力即人们所说的也是学生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与人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拓宽,我们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还应该包括应用能力等。

(3)语文修养。这主要是指语文人格要素,也就是情感、意志、习惯、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生活处处皆语文,其实语文考核评价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在命题时,应该要有大语文观,要有一种系统思维。

2.试题内容的改变

现在的语文考核评价过分地依赖教材,导致学生为了追求一个好分数而死记硬背。考核评价重点偏颇,在考核基础知识,不注意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缺乏综合性,也缺乏时代感,更缺乏学生应对生活的准备。从调查的几所学校的现在的语文试卷来看,仍然重在识记题、静态题,缺乏知识的运用与对题目的理解,为考教材而考语文,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进一步激发。这样的考核评价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在试卷的内容上要实现两个转变:知识型向能力型,应试型向应用型。

(二)考核评价形式的改革

1.考核评价形式的改革

语文考核评价的方法既取决于考核评价内容,又取决于考核评价的目的。我们采用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考查与阶段总结性考查结合,用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这种考核评价的形式是符合语文学科的要求的。

2.考核评价类型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的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考核评价类型概括为两种,分为单一型、综合型。所谓单一型考核评价,是指每次考核评价的内容只有单项,专门考查学生的能力,可以是书法比赛,也可以是演讲比赛,这种考核评价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进度进行的,而且一个学期之中要进行多次,这样的单项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并将成绩记录在案,并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自愿多次考核评价,一直考到满意为止。所谓综合考核评价是指期中期末两次考核评价,这种考核评价要求考核评价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能力题目,尤其是综合型题目,以考综合题为主。

(三)考核评价的改革

考核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怎样考核评价学生的成绩是一个关键。恰当的、合适的考核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1.考核评价的原则

学生语文学习考核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第二,过程性原则。第三,个体差异性原则。第四,多主体参与原则。第五,定性考核评价与定量考核评价相结合原则。

2.考核评价的途径

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拓宽考核评价渠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改单一的考核评价渠道为既有教师的考核评价,又有学生集体的互相考核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自我考核评价等多渠道考核评价模式,把学生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3.考核评价范围

学生语文考核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期中考核评价;
二是期末考核评价;
三是平时观察记录;
四是课外学习。我们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中,突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

4.成绩计算

(1)计算基本原则是“两结合”。即平时成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成绩与课外成绩相结合。

(2)具体方法。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30%,课外成绩占10%。具体操作就是一个学生的学期成绩=平时以能力与活动为主的单一型的考核评价成绩+期中期末的综合型的考核评价成绩+课外成绩(其中听、说、读、写各占平时成绩的10%,若有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加分或免试满分的情况另加分数,课外学习的考核评价可口试,也可笔试,如“课外知识抢答赛”)。为了便于操作,我们设计了下面这个表格。

四、考核评价改革的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诊断性评价。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语文应用能力差等状况,而他们各自的语文水平又各有不同。教师在学生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时候,或在某些需要事先摸底的内容教学之前,要通过笔试、口试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摸底性的考核评价,找出他们的优缺点,诊断出原因,制定语文教学方案,为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评价。如对学生情感态度、课堂提问、作业检查、随堂考核等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完善教学计划,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是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培养起来的,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远远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只有动态的跟踪评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个体情感的发展变化,从而给学生公平、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教师要简明扼要地记录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过程,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反馈,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必要时要进行补缺补漏。

(3)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份教学计划完成以后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整个教学计划所完成的情况,如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这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

诚然,不管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单就这三者本身而言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积极性,但也有一些片面性、单一性。如果仅以其中的一种来评价学生,那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当然,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能否对学生的素质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还取决于是否能够合理利用评价结果。评价的结果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分数的多少或者等级的高低上,师生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共同的诊断、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下一步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调整、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笔试和实践测试相结合

(1)笔试。一些基础知识、文言文知识、阅读分析和写作等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也适宜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2)实践测试。口语交际、协作探究等相关能力的评价主要采取“实践测试”。“实践测试”要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是朗诵、演讲、辩论、情景模拟(如组织“招聘会”、“面试”、“产品介绍”或“项目谈判”等)。

3.突出主观性考试的地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引领下,中职语文教学相应注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语文教育目标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必须突出主观性考试的重要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在语文试卷中适当出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是必要的,但对于中职学生,他们更需要主观性试题,教师可以从他们试卷的解答、论述中考评他们的思维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除了试卷笔试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即席发言”、“应聘与自荐”等实践测试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与应用能力进行动态考核,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境随机发挥,这样可以为今后的应聘面试、工作就业提升应对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增强自信心,并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多元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采取以上所述的考核评价办法可以使学生达到以下几个学习效果。第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调动了学习课外阅读口语练习等方面的学习热情。第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考”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第三,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他们关注、分析、思考各种自然、社会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总之,这种考核评价的改革使语文能力训练得以量化,增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传勋著:《考核评价改革与语文素质教育》,《学科教育》2008年第10期

[2]周正逵著:《论语文考核评价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3]周庆元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

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反拨理论;
英语教学评估体系;
影响

0 引言

测试与教学互为表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内容、方法和目标上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反拨效。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探索实现测试正面反拨效应的途径,规避负面反拨效应,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本文尝试运用测试反拨理论,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对提高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进行有益的探讨。

1 测试反拨理论对构建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的启示

众所周知,1993年Alderson和Wall 提出了反拨效应的15种假设(washback hypothesis)[1],主要从学生――教师、学习――教学两个角度为反拨效应的研究构建了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Hughes[2]提出了“参与者――过程――结果”的反拨效应作用模式,用于探讨反拨效应的工作原理。对于如何提高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Hughes[3]提出了7种途径:如扩大考核面和加强考核内容的不可预测性,采用直接测试手段,使用尺度参照,使用基于教学目标的成就测试,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测试,必要时向教师提供协助等。

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辈评价;
只重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察,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的考察,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进行当中,即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监控与评价,为师生提供有关教学情况的连续性的反馈信息。鉴于以上情况,“形成性评价”必然成为外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不仅应涵盖“终结性评价”,而且应涵盖“形成性评价”。因为,无论是平时的小测验还是期末考试,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分值分配、阅卷方式、评分标准等因素都会影响测试的反拨效应。只有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2 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设计

图1

从宏观上看,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力求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整体综合能力的目标。如果测试中缺失对某一项技能的考核,就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技能培养的松懈和忽视,从而影响学生掌握该技能,测试将产生负面的反拨效应。因此,科学的评估体系应改变以往一份期末试卷决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的单一评估模式,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控,采用主客观题型有机搭配,多种方式互补互验,多环节、多维度、多层面地测试学生的各项英语技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扩大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

本研究所设计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如图1所示。

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估、专家评估和网上在线测试评估等,占总成绩的40%。通过对学生课内课外活动的档案记录、网上自主学习情况记录、专家、同行对教学情况的个别检查记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控,促使学生的学习向正确的方向迈进。形成性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学生学习能力自评表”进行评估。该表的内容涉及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等方面。另外,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收获和成果,内容包括最佳作文、英语竞赛获奖证书、优秀PPT课件、他人评价结论和自我评价结果等。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使教师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这部分内容不计入学期总成绩。

2)学生互评。参考“学生学习能力自评表”的内容,增加小组活动的表现和态度、课下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的配合程度等,该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便于他们调整学习状态。这部分内容也不计入学期总成绩。

3)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30%,包括平时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表现的课堂观察,对学生语言点、语言技能掌握程度的个别抽查、小组活动的质量、课堂发言的质量、课外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考勤情况等。

4)专家评估。占总成绩的5%,包括同行听课意见反馈,学院督导听课意见反馈,主管领导听课意见反馈,校级主管领导听课意见反馈等。

5)在线评估。占总成绩的5%,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过程的网上监控。利用先进的软件系统,对学生在线完成写作、翻译、阅读理解、听力理解任务自动评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进行监控。

终结性评估包括期末口语考试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与其它评估方式相比,测试的特点是量化、简洁、高效,便于我们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从而对教学产生正面反拨效应。因此,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一定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平时的教学内容,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在考试中都要有所体现。终结性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测试。占总成绩的20%,包括情景会话和口头作文两部分。主要测试学生的语音语调、口头用语、信息传递方式、会话沟通能力和语法词汇运用能力等口语技能。

2)期末学业考试。占总成绩的40%。听力理解占试卷分值的35%,阅读理解占35%,翻译占15%,写作占15%。其中,主观题的分值应达到40%,以保证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这样,学生的最终成绩为:教师评估30%(平时测验、课堂观察、作业完成等)+专家评估5%+在线评估5%+口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40%=100%。

3 结语

教学评估应具有改进和激励功能,应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教、学、评三位一体的立体式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它的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影响,促进学生的复合式发展和持续发展,从而达成培养合格人才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Alderson,C.&D.Wall.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