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27 20:0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在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上,首先要转变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态度,学生只有在观念上重新认识到了,才会在行动上扭转过来,否则学生在错误的认知下将无法较好的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思想品德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五篇】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1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在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上,首先要转变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态度,学生只有在观念上重新认识到了,才会在行动上扭转过来,否则学生在错误的认知下将无法较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性,其次才是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

1.在导入方式上要进行精心设计。

对于以复习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导入方式,学生普遍兴趣不大,如我在讲解哲学的知识中的导入是: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表现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主观因素,其中价值观的影响最为重要,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将在第六课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兴趣普遍较低。而当我转变为以名人事迹为导入方式,如以丛飞的事迹来讲述价值,引出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所以说,思想品德课堂的导入要精心设计。

2.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将思想品德课堂的知识联系生活,拉近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带来亲切感、轻松感,更好的融入课堂。如在讲解哲学知识联系的普遍性时,举例我与某某知名人物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展开话题,果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显得更加乐意融入课堂,相反的话,学生则是埋头自己做自己的事。

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促进知识的记忆

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普遍不知道怎样记忆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与其说学生讨厌思想品德学科,不如说学生讨厌背诵思想品德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身的知识记忆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相应的答题模式的总结,给学生带来一种思想品德学科学起来很简单的感觉,如:(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思想品德学依据。在《思想品德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思想品德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我国的国家职能;
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
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会感觉到思想品德学起来不难,甚至是产生巨大的满足感。

三、优化作业设计,精心设计作业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多媒体;
思想品德课堂;
高效策略

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打造符合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也践行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有很多,其中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从多媒体的运用方面论述了打造高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以往的教师多采用黑板和思想品德教材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很难将思想品德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不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下,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知识,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仅有思想品德教师单纯地讲解思想品德知识,学生难以体会到思想品德学科中存在的趣味性和价值,有的学生对一些知识感到难以理解。长期如此,学生便会渐渐失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而现代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很好地解决了思想品德课堂单调乏味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思想品德学科相关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对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我国的经济制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我国经济制度知识相关的视频,学生可以从声情并茂的画面和言语中了解到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原本枯燥、抽象以及零碎的思想品德知识点变得更加具有主观性、生动性以及概括性,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难度,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总结

通常一堂成功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并不只是几个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述,而是整节知识的有效整合以及相关知识的前后连接,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思想品德课堂所讲的内容进行更好的总结。教师在每堂课的末尾,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先前所讲的思想品德知识和当堂讲授的思想品德知识进行适当地联系。在回忆先前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出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脉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对本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申,强化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水平。因此,教师要灵活地采用多媒体对思想品德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培养学生思维就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间一长就会感受思想品德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现象。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打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好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思想品德课堂可以从多方面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拓展知识,使学生实现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需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丰富、多样以及新颖的多媒体课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懂得将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达到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再需要与粉笔打交道,更不会整日口干舌燥,仅需要轻轻按动鼠标就可以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表面看起来比传统教学轻松了许多,其实不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变得更高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教师对教育对象的特征与实际需要、教学要求以及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使相关的材料得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如音乐的选择、画面的制作以及录像的剪辑等。可见,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提高了自身专业素质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还实现了高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目的,使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现代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环境下有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平台,因为多媒体具有交互式、多元化以及开放式的优点。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容易形成平等、和谐以及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不再感到压抑、被动,而是独立自主、轻松愉悦地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为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以及教学案例等,还可以借此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打造和谐、民主以及平等的师生关系。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可以将教材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具体以及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打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贾丽萍.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创设高效的政治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2]成洁.对高效政治课堂的探究:基于新课程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3篇

1.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

所谓思想品德的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或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比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中的权利与义务这两个概念及其辨证关系的原理,无论是在第一课还是在全书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是贯穿于法制教育的主线,是理解宪法和法律的理论和知识基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部分。所以它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七年级的家庭社会教育,八年级的道德法制教育,九年级的国情教育的理论都贯穿于各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都是教学的重点。

现代教学思想把突出重点视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并把它列入系统和系统方法的最优化理论之中,说明“整体的教学最优化的是由选择和实施教学的所有基本成分,即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的最优化方案的方法综合而成的。”突出重点乃是教学最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如能轻重有序,把握其要,就会契领以顿,百毛皆顺。对重点部分讲深讲透,学生则一通百通,次要部分自然就容易理解了。总之,突出重点是符合思想品德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教学思想,是高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如何突出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五点体会:

1.1 要准确地研究教学重点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可概括为三点:①教材体系中带有基础和核心性质的概念和原理,其它概念和原理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如宪法与法律的概念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公民与人民之间关系概念及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都属于上述一类。②带有总结概括性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有统领作用。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开篇有这样的论述:“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管理国家的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指得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所以称之公民的基本权利。”章节结尾又说:“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这一总结性的概括,既概括了下面的教学内容,总结了前面的教学原理。③合作范围较广的概念和原理,并能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宪法中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涉及到后来讲到的各种法律知识和法学原理。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的倾向,强调自我价值,只要权利而不履行义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不懂得法律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教学中把权利与义务作为重点教学就能很自然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地。

1.2突出重点与照顾前面相结合

突出重点是思品教学的精髓思想之一,但不能把它理解为只弹一根弦。因为重点与非重点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非重点的补充、衬托,重点也难以发挥功效。俗话说,红花要靠绿叶衬。如果把花突出到不要绿叶衬托的程度,花也就不美丽了,例如讲宪法时,而忽视其他普通法律的作用,是不准确的,大家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其他普通法律是子法,一定要让学生懂得母法与子法之间依附的关系。宪法只是非曲直从宏观方面来确定国家的本质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而子法是对宪法进行较全面的详细具体的补充说明。如果没有子法相关配套实施,那么宪法就束之高阁一纸空文了。因此在讲解法律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全面,做到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1.3 要做到精讲

所谓精讲,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全过程都要精,并非专指课堂上讲述。精讲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精选教学内容,选择精华所在;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设计精当;三是课堂讲述要精炼,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说话不拉扯,不罗嗦,语言精炼,条理分明,要言之有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思想品德教学的难点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也还要突破难点。所谓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虽然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处理手法好,用社会事例,具体案例及相关联结与课文中的理论联系起来,文句通俗易懂,学生易学易记。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不少难点。其原因是在现阶段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方面,有其三个特点:一是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缺乏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一旦接触到抽象的基本概念原理时,就感到深奥难学,不好理解;二是由于是新教材,教师处理不太适应,学生基础知识肤浅,一时难以构成知识体系,当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事例进行分析时就感到困难;三是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看问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许多看法带着片面性。如讲到“人格尊严不可辱”时就认为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而不是从法律角度去认识人格尊严。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必然会形成难点。针对上述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一些突破难点的方法。

2.1 丰富学生实践经验,逐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际锻炼,并运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采用归纳法,有具体到抽象,教材中虽然列举了事例案件,但由于课文篇幅有限,不可能举出更多的例子,这就要求老师挖掘出更多的不同事例进行比较分析,或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例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使教材内容化难为易,顿然领悟。

2.2 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相互连接,形成系统

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从学习宪法入手,让学生认清宪法制定的国家性质,从而懂得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而后所说明的诸多的权力都是在宪法的指导下才会有的,而权利得到保证后,公民也应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这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一目了然,让学生能明确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2.3 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4篇

一、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必要性

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教与学的需要。原来的思想品德课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新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设计大量的活动内容,这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产生积极意义。活动教学形式活泼,学生乐于接受,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生的潜力;
活动教学重视活动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教学内容开放性强,可以给学生更多思考研究的空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把严肃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轻松活泼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感悟人生。可以说,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感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个基本特点,其中实践性所强调的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讲到,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此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还针对课本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建议,对教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二、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所面临的问题

1.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对思想品德活动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些教师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活动教学仅仅是搞搞形式而已,对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有些家长认为,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只要抓好课本知识就行了,开展活动课,让学生去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要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影响学习成绩。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性题目频繁出现在中考试卷上,这些题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活动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在活动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学生越高兴越好,却忽视了教学目标。结果出现了这种现象: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小品表演、朗诵诗歌、辩论赛、有奖竞猜、分组讨论等,学生积极参与,气氛十分活跃,但是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竟不知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意义所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3.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为了组织一堂活动课,教师要制定活动方案、安排人员、准备工具等,学生也要排练节目、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等,这要比平时的常规课教学复杂得多,往往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师生要提前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去准备一堂活动课。开展活动课时,课堂非常热闹,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班级的上课,所以还要安排特定的场所。而组织一次校外活动,考虑到安全、时间、经费等因素,所以可能性就更小了。

4.课堂纪律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大。

活动课绝不是放任自流的“放羊课”,应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课,而且要强化纪律。加强纪律并不是限制学生活动,而是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完成。在课堂活动中,有些同学可能比较兴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影响课堂纪律;
有些班级本身的上课纪律就比较差;
有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此时,教师可以事先和学生说明情况,也要请班主任老师帮忙,加强纪律方面的教育。

三、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尝试与探索

首先,教师要为活动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活动课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这是活动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同时要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学生由于自身性格、个人喜好、能力的原因而不愿参与活动,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得到和谐的发展。只有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5篇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要注重知行统一。初中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生活、学习等经验基本没有,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来做指导,否则行为就是盲目的。同时,只有在行动中运用到和体会到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和理解,也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贯彻这一原则需遵循这样几点要求:首先,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品德内容,促使他们提高品德能力;
其次,是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将认识落实到行为中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而这些行为和习惯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要切实提高初中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必须组织初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另外,教育者要坚持做到对学生知行统一的要求和评价。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一方面渴望长大,凡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一方面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因此,教育者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在教导学生品德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的行为,指导他们按品德要求做,并且善于克服急躁、冲动等错误的行为。

(二)品德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首先,品德教育内部要统一,形成合力。品德教育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将品德纳入其中,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认识作为工作的指标之一。其次,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要统一、外部形成合力。正如恩格斯所阐述:“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综合为一个总的力量时,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了“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要善于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沟通,消除差异,形成强大的外部合力,共同致力于品德教育。再次,品德教育要保持连贯性,前后形成合力。品德工作要顺利开展就得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上列举了几个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还得不断吸收新的原则,更新原来的一些原则。

二、新时期加强初中生品德教育对策

(一)改进品德教育的内容

品德内容作为品德教育关键一环,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德成功与否。首先要强调品德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所涉及的四大领域,即交往、责任、法律和关注社会,总体上的内容安排是考虑了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的,但从表中明显感觉到各知识的断层,缺乏整体的内在联系,没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思想进行感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打破书本的局限性,将知识横向纵向联系,并适时添加新的内容。其次,赋予品德内容新思想,如正确竞争观念的教育,体会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又如全球意识和观念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行善与防恶的统一,我们要教导学生在见义勇为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做到见义智为。

(二)改进品德教育的途径

首先,我们要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倡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品德教育就特别重视它的实践性,教学的方法都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从具体现象和事例入手归纳教育理论。这样的方式才可触及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深处的东西,而只有彻底理清了人的思想,理论才可能在行动中化为现实。以中立的方式解读课本,以第三方的视觉来阐释其观点,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探索,判断和提出看法。教师就是指出片面的不足的地方,并为改进提出更好的建议,最后回归课本,优秀的落到实处加以学习,不足的予以补偿甚至改正。其次,开展学校层面的活动,如红色旅游,可以带着学生参观烈士纪念碑,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思想品德意识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开展校园内的争做十好少年,将同学们在书本上学校的礼仪规范落实到行动中去。开展班级层面的活动,除了学校统一组织活动之外,班级也可根据自身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有特色的班会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品德,做到知行统一。

(三)改进品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品德的常规管理,更新品德管理理念,品德管理者要树立“育人为本,品德为先”的工作理念,自身对品德工作要认真和重视起来,端正工作态度;
完善品德考评制度,学校品德工作主要靠教师完成,加强对教师品德工作的考查力度,规范其品德行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