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7 20:1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渗透数学思想。3.利用学生已有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大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比较中归纳出好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五篇】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1.学习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渗透数学思想。

3.利用学生已有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大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比较中归纳出好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用数对的形式描述物体的具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对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需要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校举行了广播操比赛,下面我们来再一次欣赏同学们的风采。(出示一组广播操比赛的幻灯片)同学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么,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能勇敢地帮助老师吗?请大家在这张照片中找到李小白的位置,应该怎么表述呢?(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课伊始,创设广播操比赛的情境导入,在学生欣赏自己比赛中的精彩表现时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冲突。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学课本,理解新知

1.认识列与行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说位置。

生1:李小白在第4组第3个。

生2:李小白在第3排第4个。

……

师:到底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李小白的位置呢?

(2)自学课本P15页,看一看、读一读。

(3)师生交流。

师: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谁愿意大声地告诉大家?(生说师板书:列,从左往右数;
行,从前往后数)

师:李小白的位置是第4列第3行。

2.认识数对

师:“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强调):在数对(4,3)中,4表示第4列,3表示第3行。写数对时,要先写列,再写行。(出示“练一练”,让学生先练习,再汇报交流)

【设计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最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逐步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发展智慧

师:大家学得真好!假如没有给出列和行,你还能确定位置吗?试试吧!

1.出示题目

师: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卡通明星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出他(或她)的位置。(生答略)

师:太棒了!假如不是在图片上,而是在教室里,你还能确定位置吗?

2.夸夸身边的同学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现在我要特别夸一个同学,他的位置在第( )第( )列,用数对表示是( , ),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师: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机会,夸夸我们班里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规则是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说出他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是( , )。大家先用一句话夸夸他,再猜猜他是谁,然后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3.练习三第3题

(1)说位置:小明家的地面要贴地砖,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图中每块花色的地砖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

(2)贴地砖:请同学根据数对,在相应的地方贴上花色地砖。

(3)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4.玩“调位置”游戏

师(提出要求):每个人打开课前发的纸,纸上出示的是你的新位置,游戏开始后,请按照上面提供的信息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并坐下来。(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并播放音乐,音乐停止后,互相检查每个人是否按照数对表示的位置入座,最后发现有三个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同桌对他们的座位提出疑问)

师:请这几位同学出示自己的数对,大家帮他们解决问题。

生3:(4,X)。

生4:(Y,3)。

生5:(A,A)。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夸一夸、贴一贴、找一找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

四、自主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出示世界地图,指着中国的北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对,是北京,我们中国的首都。我们在地图上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北京的位置。从11月8日开始,我们的首都北京,正进行着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相信这次大会会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次大会选举了同志为党的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在十报告中指出,在未来十年我国人均收入翻一番……

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这一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及初步获得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来认识数对的含义,并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前者是后者学习的重要知识及方法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必要拓展以及抽象与提高。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从生活中创设有关位置的现实情境,一是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让学生经历表达上的不统一和认识上的不确定,激发学生不断探究表示位置“统一化”方法的强烈欲望,为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感性的情境导入和学生情感能量的积蓄,抽象表达的内涵已丰足,探究方法的热情空前高涨,我认为到了让学生自己创造既准确又简明地确定小军位置方法的绝佳时期,课堂上因此生成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精彩。更让人叫绝的是,有学生用极为抽象的(3,4)或(4,3)来描述小军的位置,数对应学生的需要产生了。同时,(3,4)与(4,3)两个数对中3和4排列顺序的矛盾再次引发学生探究统一确定位置方法的欲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效唤醒;
主动迁移;
反思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84-1一、有效唤醒,对接经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基础之上的,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数学活动经验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但又高于生活经验,数学要做的,就是唤醒原有经验,“再生”出新经验,使“原生态经验”更趋向于完善和合理。

案例《确定位置》教学片段:

课始,教师先出示一排小动物图,并提问:小兔排在第几?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兔排在第2。接着出示例题图:

学生观察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结果:

生1:第1排第2个。

生2:第1排第4个。

生3:第4排第2个。

生4:第4排第4个。

在出现多种答案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明确了要想准确说出动物的位置,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时,适时出示了小猴的话:我在第1排第1个。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确定了第几排是从前往后数的,而第几个是从左往右数的。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一维的“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已经存在,“排队数数”也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关注到了这一点,并有意识地把例题分为两个层次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一是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旧知,在一维图中明确“位置”;
二是完整出示例题图,学生发现仅用一个“第几”无法确定动物的位置,需要两个第几。这样的描述不仅准确说出了物体的位置,还为以后“数对”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准确找到了学生新知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加工,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问题,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头脑中准确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激活和提取相关的活动经验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生活经验和新知识的完美“对接”,从而积累并形成新的活动经验。

二、主动迁移,重建经验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迁移,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实现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做到深入浅出。因此,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对新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并不断充实、更正和重建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已有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新的活动经验,并在经验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如果学生的思维仅停留于感性经验的层面上,不能在感性认识中揭示、获取理性的经验,那么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就无法摆脱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束缚,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训练与发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比较,揭示出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让学生获取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的数学概念。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有效利用了知识的迁移,从现实世界过渡到平面图,并把记忆和辨认现实生活里方向的经验迁移到平面图上。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中,学生通过思考,主动迁移,完善了知识间的“衔接”。

三、反思提升,外显经验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学工具来确定图上的方位,辨别生活中的方位的方法,加强数学本体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学生分析

1. 知能水平: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辨别八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用刻度尺测量、画线.

2. 年龄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思维具有一定的守恒性,但思考问题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3. 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学生对根据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有一定难度.

二、以培养学生智慧为本的教学目标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会以方向和距离结合的方式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具置.

2. 能通过测量方向、距离来绘制出物体的具置.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2. 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描述、画图等过程,学会与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确定物体. 位置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积淀生活数学、大众数学的价值观念.

三、以支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本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营造问题情境,激发认知矛盾,积淀数形结合思想

1.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以方向和距离结合的方式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具置. 解决这一重点首要方法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准确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因此我选择营造学生熟悉的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来引出学习问题.

2. 教学活动设计及整合点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模拟现实的情境生动还原:以“孔雀馆和雄狮山都在大象馆的东北部,那么他们的位置一样吗?”这样一个认知冲突作为起点,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要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并在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淀数形结合与坐标的思想.

(二)方法、工具支撑、构建探究环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 教学方法

在创设了“情境”之后,就进入了学习的“意义建构”阶段.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确定参照物的基础上,掌握确定主方向,偏离的角度,以及距离的方法. 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测量、画图的探究环境,在充分动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进而归纳出描述方位的一般方法.

2. 教学活动设计及整合点分析

这里我为学生准备了多媒体学件:动物园平面图、量角器、刻度尺,构建出一个学生可以虚拟操作的探究环境,让孩子们在讨论、量、测、画、交流的过程中,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如何确定准确位置,提升信息素养.

四、以用技术学习为本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利用一个网页把所有资源连接在一起,设置了“热身赛、动物园、试身手、定向赛”等几个模块,主要作用是构建问题、探究、训练环境;
如果条件不允许,这些素材也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重点: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设想:《确定位置》是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体现创新”和“关注生活,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一方面,教材本身固有的学习要求还是应当达到的,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师对原有教材又不能不进行一定的开拓与创新。为此,我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1、创设现实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个现实情景中寻找,将数学的理论知识回归现实,体现出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最开始的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杨利伟,到最后的排雷小游戏无不数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让学生明白课本上学的知识不是死的,是能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的!

2、在设计练习这个环节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由于确定位置的内容已经涉及到坐标的初步知识,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就在课件中搭配了学生可观、可感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理解上能更具体、更明白。最后一个扫雷游戏是既让学生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的最高点,在隆隆的地雷爆炸声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神州5号”(多媒体播放),并向学生介绍发射时间和着陆时间与地点。提出问题:科学家是怎样迅速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呢?介绍“C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课件演示)。

二、创设情境,初步探知。

1.提出问题:我们班坐在第5个位置上的同学是谁?

2.指出要想确定一个同学的座位,必须要知道两个条件,即知道是第几组第几个。让我们先来确定“组”,然后确定“个”。

3.组织游戏,“谁的反应快”:教师说出第几组第几个座位,学生说出该座位上学生的名字。

三、自主探索,认识“数对”。

1、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图,快速说出小青的位置。

2、知道了3和2这两个数字,我们就知道了小青的位置。因此,小青的位置可以表示成(3,2)。

介绍“数对”:它是第几组第几个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由于它是用一对数来表示一个人、一个建筑或其他事物的位置,所以叫数对。

3、继续看图,看看小敏、小花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

4、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准确位置。

5、让我们再回到课本,看看(1,4)表示的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4,3)呢?(4,5)呢?

在学生回答后加以说明:通常第一个数都表示横向的数,第二个数都表示纵向的数,前后位置是不能随意颠倒的。

四、练一练,解决问题。

1、请大家看看学校附近的地图(课件),看看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图书馆和邮局分别在什么位置?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分两步引导:先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点的位置,再讨论在单一位置上的两个点。

3、在(1,1)(4,1)(4,3)位置的分别是哪些建筑?

4、逛完学校的周边建筑,我们再去游乐场玩玩,课件出示游乐场的平面图,找出它们的位置。

5、引导学习课本81页“你知道吗?”介绍经线和纬线。

五、数学游戏,玩中学。

1、指导“连棋子”。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同桌间进行比赛。可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在方格上画圈代替摆放棋子。

2、指导(寻找秘密点)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第几组第几个

数对:第一个数表示横向的数,第二个数表示纵向的数。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一、设置弹性目标,适应起点差异

进城前,我把《东南西北》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能发现东西相对、南北相对的规律;

2.通过引导和帮助,多数学生能发现“东南西北”顺时针排列的规律;

3.认识“东南西北”四个空间方位并尝试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

进城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调整为:

1.能较快发现东西相对、南北相对的规律;

2.多数学生能独立发现“东南西北”的顺时针排列规律,少数学生能发现其逆时针排列规律;

3.理解和掌握“东南西北”四个空间方位并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应用.

在检查方向卡的制作情况时,就验证了弹性目标的合理性.农村的许多学生都认为,只有与老师制作的方向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样的才是正确的;而在城区的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出只要根据“东南西北”顺时针排列的规律制作的方向卡都是正确的(如图1).

通过本课的两次教学,笔者对学习起点有了新的认识.那么何谓“学习起点”呢?笔者认为,学习起点就是学生学习新知必需的认知准备.一般而言,它包括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教学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教材的逻辑起点出发,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教学,甚至主观地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学习内容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导致本末倒置.所以,学生的现实认知起点,才是新知着陆的点.

二、改变引导策略,顺应思维差异

进城后的第一次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在黑板上辨别平面的东南西北.

1.如果告诉大家一个方向,你们能够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吗?

2.教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出“东”、“南”、“西”、“北”,学生依次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由于本环节是在平面上认识方位的,因此学生判断的正确率比较高.

第二个环节是在教室里辨别四个空间方位.

笔者告诉学生:“我们教室的讲桌所在的方向是‘东’,你能找到其他三个方向吗?”学生回答:“那上面是‘西’,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由于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是基于黑板的垂直方向,形成的是垂直平面的印象.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确定教室的方向也从垂直方向来辨别.

这样的教学设计,由于忽视对学生思维特点的深入了解,缺乏对学生辨别方向时可能遇到困难的分析,导致大多数学生判断具体情境中的方向时发生错误.

在第三环节,笔者调整了教学策略.

一是视觉强化.在学生改进方向卡时,请他们用红色彩笔标明观察中心(如图2).

二是沟通联系.让学生先把方向卡水平放置.再把方向卡的“东”对准讲桌,并说出讲桌的后面、左边、右边三个方向;再让学生先把方向卡垂直放置,体验、感受方向卡水平放置与垂直放置时的联系和区别:即左右两边的方向一样,水平放置时的前面和后面分别相当于垂直放置时的上面和下面.

三是搭设桥梁.从表面看,学生学习遇到了困难,是不能沟通“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联系的.经深层次分析,发现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需要通过架设“想象”这座桥梁来沟通“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联系.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它往往和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作用.于是有了这样的活动:首先闭眼记忆,牢牢记住方向卡上的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其次是联想活动,把方向卡水平放置,再闭上眼睛,把手中的方向卡想象成教室一样大,自己站在和教室一样大的方向卡的中心;最后才实际辨别,让学生慢慢睁开双眼,再现刚才的想象,告诉学生我们讲桌的实际位置是东,另外三个方向在哪?如此反复任意指定教室的一个实际方向的位置,让学生依次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这样,学生变手中的方向卡为活生生的教室,把自己置身于所辨析空间的中心位置,在平面方位和空间方位之间架设了想象的桥梁,实现了四个空间方位的真实建构.

三、聚焦个体特点,回应过程差异

进城前后对《东南西北》的两次教学,让笔者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既要关注城乡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采用弹性教学目标;又要注意成人与孩子思维的差异,克服思维定势,进行思维对接.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三次教学.第一环节,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师:倘若我们站在教室这个大方向卡的中心,讲台所在的位置是东,其他三个方向在哪呢?

生:讲台的对面,黑板报的位置是西.

师:你用了相对的规律,那另外两个方向呢?

生: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师:好,能不能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

生:前是东,右是南,后是西,左是北.

师:很好,你运用的是顺时针的规律.如果教室的左侧是东,谁能快速地找到其他三个方向?

生:先按照相对的规律找到右侧是西,再按照顺时针的规律找到前面是南,后面是北.

生:我找得更快,只要按照顺时针的规律就能依次找到南、西、北了!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位同学的捷径,一边用手指比划一边说.

每次判断后,都让学生拿方向卡验证一下.

教学进行到这里,大多数学生已经摸着了门道,如果不丢掉“方向卡”这根拐棍,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得不到发展.

于是,第二个环节改做游戏.把“东”“南”“西”“北”四张方向牌随意发给四位学生,轮流让其中一位学生任意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其他三个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根据学生活动的状况看,游戏几轮后效果不错.

第三个环节,适应情境,形成技能.“如果以我们学校所处的位置为中心,知道太阳下山的方位,你能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话音刚落,同学们有的先根据相对的规律找到东,再依据顺时针规律“东南西北”找到其他两个方向.有的直接根据顺时针规律西北东南”找到其他三个方向.有的还直接根据逆时针规律“西南东北”找到其他三个方向.

这次教学,笔者自己觉得略有新意.实践下来,效果颇佳.然而,几个环节也并非百密而无一疏,问题就出在最后一个环节“当堂检测,全班反馈”.当检测到一位后进生时,虽能根据相对的规律很快地找到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却不能熟练地运用顺时针规律找到另外两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