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关于普通话笑话【五篇】

时间:2023-06-27 20:4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当代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传播现象,就是影视领域中方言作品的兴盛。方言相声、方言小品、方言电视剧、方言电影,形形色色的方言作品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方言作品为什么会如此火爆?方言作品呈现了怎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普通话笑话【五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普通话笑话【五篇】

关于普通话的笑话范文第1篇

一、引言

 

当代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传播现象,就是影视领域中方言作品的兴盛。方言相声、方言小品、方言电视剧、方言电影,形形色色的方言作品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方言作品为什么会如此火爆?方言作品呈现了怎样的文化诉求?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看法:第一,还原现实生活,通过方言来准确地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第二,谋求自我认同,通过方言来提升地域文化的地位;第三,凸现“草根”意识,通过方言来对抗主流话语体系;第四,张扬娱乐精神,通过方言来产生喜剧性的效果。

 

在影视领域中,方言作为一种喜剧元素被广泛使用,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赵本山的小品、郭德纲的相声、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电影《疯狂的石头》,它们之所以逗人发笑,都跟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方言为什么能够产生喜剧性的效果?也就是说,观众在欣赏方言作品的时候,为什么会发出开心、畅快的笑声?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却比较鲜见。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从喜剧心理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二、学术语境中的喜剧心理分析

 

在学术语境中,有关喜剧心理分析的主流观点不外乎三点:

 

首先是幸灾乐祸心理以及由此而来的“突然荣耀说”。喜剧现象发生过程中的幸灾乐祸心理,首先由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提出。他认为:“当我们嘲笑我们朋友的那些可笑的事情时,我们这时候混杂着心怀恶意,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和痛苦是混杂的……心怀恶意是灵魂的痛苦,嘲笑是一种快乐,二者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出现。” 显然,柏拉图在这里所说的笑不是其他的笑,而是带有情感批判性质的嘲笑或讥笑,而这嘲笑或讥笑之所以能够产生快感,是因为它通过对他人的批判而使自己感到了优越。关于笑的这一层优越性质,在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那里发展成了著名的“突然荣耀说”。霍布斯说:“大家看惯的事物,就变成平淡无奇,也不足令人发笑。凡是令人发笑的必定是新奇的,不期然而然的……所以我可以断定说:笑的情感只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或是自己过去的弱点时,突然念到自己某优点所引起的‘突然的荣耀’感觉。”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霍布斯认为喜剧性效果产生时,惊奇感和优越感二者兼备。正是惊奇感和优越感的结合,形成了“突然的荣耀”。霍布斯的观点在近代的附和者颇多,诸如英国的萨利、德国的谷鲁斯等。

 

其次是“期待落空说”。“期待落空说”由十八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康德提出。在康德看来,笑是压抑着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时所产生的愉悦,而且这一转化必须以虚无为结局,如果它本身转化为所期待的东西的实际对立面,就不会产生玩笑效果,而只会产生悲剧效果了。康德的“期待落空说”阐述了笑的过程中历经的两个心理阶段,第一是心理压抑或心理紧张或心理期待;第二是这种心理现象的突然结束并使之成为多余和荒谬。所以荒谬,是由于期待和期待的结果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使期待在期待过程中落了空,于是可笑就产生了。稍后,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里普斯对康德的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喜剧性乃是惊人的“小”。里普斯所说的“小”,不是物理学的概念,而是心理学的概念,是一种渺小。具体来说,里普斯又认为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一种大或者一种较大的在被欣赏者期待着,而一种较小却出场了,它似乎是来满足这种期待的,但由于它的小又满足不了这种期待;第二,并非因为一种较大在被欣赏者期待着,而是因为它的本性或者来历被欣赏者想像成大,但与此同时它又没有表现成大,于是就变成了一种“无”。

 

再次是“宣泄说”。这派学说以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为代表。其实早在弗洛伊德之前,喜剧的宣泄功能就被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重视了。如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剩余精力说”,认为笑是剩余精力的宣泄;而英国心理学家亚力山大·贝恩则提出了“自由说”,认为:“高兴快乐是悠闲、自由、任性和动物性的一种表现形态。严肃则是由工作、困难和我们的身份所构成,而且它哺育了政府、法律、道德、教育等严厉的强迫机构。笑总是从严厉到闲适的令人愉快的宣泄,是一种心理转移形式。”到弗洛伊德这里,他则史无前例地认为,笑中所宣泄的既不是积聚起来的情结,也不是积累起来的精力,而是受压抑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从而将笑的问题引伸到人类心理的深层领域即无意识中。在他看来,人本来有许多原始的乐趣,但是,“由于文明压抑的影响,许多原始乐趣现在都被审查掉了,而且永远丧失了。但人的精神发现,要抛弃这些乐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倾向机智便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使抛弃倒行,并且使我们重新得到那些已经丧失了乐趣的手段。”弗洛伊德的学说之所以在从宣泄这个角度来探讨喜剧性的学说中显得特别突出和显著,乃是因为他的理论背景更加深厚,理论分析更加深入。在他以后,又有不少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从宣泄或者解放的观点出发,来分析探讨喜剧性问题。可以这样说,整个二十世纪的现代西方笑论,基本上都是宣泄的理论,或者说以“宣泄说”为主体的理论。

 

三、建立在喜剧心理学说上的方言作品喜剧性效果心理解析

 

(一)方言构成的惊奇感和优越感

 

方言作品之所以能构成喜剧性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方言能造成惊奇感和优越感。方言作品在语言形式方面无疑是新奇的,这种新奇来自我们对它的陌生。长期以来,在我国大众传媒中通行的语言基本上都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于1956年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规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团体、军队、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要学会使用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在现代汉语中取得了绝对权威的地位,无论从电影中还是从电视中,传出的基本上都是流利纯正的普通话。方言除了在川剧、越剧、粤剧等地方戏曲中还保留有一席之地外,逐渐在大众传媒中销声匿迹。

 

方言作品的勃兴,使大众接触到了普通话的独特地方变体。方言无论是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跟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尤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为显著。比如,东北话把“那个人”叫做“那个银”、把“我们那地方”叫做“我们那旮旯”,四川话把“傻子”叫做“哈儿”、把“聊天”叫做“摆龙门阵”。这种新奇、鲜活、有趣的语言,无疑会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强烈冲击。从审美心理来讲,人本来就有一种本能的好奇心,它在审美实践中表现为一种要在审美对象上见出新奇特征的心理倾向。艺术作品题材的新颖、主题的独创、形象的鲜明、情节的曲折、风格的奇崛、形式技巧的变化,都能成为强烈的刺激信息,作用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而语言,作为众多艺术作品中最显而易见的基础元素,它的新奇,它的不平常,带给欣赏者的震撼自然非常强烈,惊奇、兴奋的情感体验由此而生。

 

但是,如果方言作品中的方言带给观众的仅仅只是惊奇感,那它还不能产生真正的喜剧效果。它同时还给观众带来了优越感,观众在觉得方言好笑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方言当作了一种有缺陷的、低下的语言,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突然的荣耀”。正是惊奇感和优越感的结合,方言的喜剧性才明显地凸现出来。

 

方言本来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它是由于社会的分离、人民的迁徙、地理的阻隔、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接触等原因造成的。语言没有阶级性,就方言本身而言,也“完全没有使它地位低下的内部因素”。但是从1956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大众传媒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之下,普通话已经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民族共同语,而方言而则沦落为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在人们心目中,普通话是高贵的、有地位的、有声望的语言,而方言则是低下的、没有地位的、没有声望的语言。语言的地位差异、等级制度和语言歧视自觉不自觉地在人们的意识中构建起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我们既然嘲笑了丑态,就比它高明。譬如,我嘲笑一个蠢材,总觉得我能了解他的愚行,了解他为什么愚笨,而且了解他应该怎样才不至于做蠢材——因此,我同时觉得自己比它高明多了。”当然,我们不能说方言就是一种丑态,但至少我们在心里已经有这样一种意识,它是低下的,没有地位的,没有声望的。当我们在方言作品中听到一个东北人说“那个银”的时候,我们心里可能就会作出这样的反应:我不会这样说,我不会说“那个银”,我会说“那个人”,因此我比它高明。这种带有幸福、自慰的肯定性心境,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愉快的笑声了。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方言作品中方言的新奇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一定限度,它就不能再引起我们的愉悦。也就是说,方言作品中的方言要让观众大致能够听懂,在听懂之后观众才可以有效调动自己的知识和和经验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比较,然后才能产生惊奇感和优越感。如果完全听不懂,这种比较也就不复存在,惊奇感和优越感也就无从产生。以现在全国比较流行的方言作品而言,它们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观众大致能听懂的方言,如东北方言、陕西方言、四川方言、河南方言,这些方言无一例外全部属于现代汉语北方方言区的范畴,因为北方方言区的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异较小,所以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大的障碍。如果方言作品换用吴、湘、赣、闽、粤、客家这六大方言区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的方言,那么方言就不可能产生喜剧性的效果了。

 

(二)方言构成的心理期待落空

 

方言作品之所以能构成喜剧性效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方言构成了观众的心理期待落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方言作品在语言方面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就日常经验而言,观众在期待视野里准备接受的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但实际接受到的却是一种与普通话有着很大差异的新奇语言——方言。由于种种的客观原因,普通话在观众的心理中显得比较“大”、比较“高级”,而方言相对而言在观众心目中显得比较“小”、比较“低级”,期待和期待的结果出现了“大”和“小”的不协调的对比关系。一个“小”代替了被期待的“大”,于是,我们的心理期待突然结束,而且这种心理期待还显得多余和荒谬,期待转化成了虚无,愉悦情感由此产生。从本质上讲,这仍然表现了一种语言地位差异和语言歧视的倾向。

 

二是方言作品利用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特意安排的语言滑稽技巧所造成的心理期待落空,这种心理期待落空在方言相声和方言小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柏格森在其《笑——论滑稽的意义》中专门论述过语言的滑稽问题。他认为使语言产生滑稽的基本手法有重复(移置)、倒置、相互干涉等。他说:“试把一组事件以新的格调或在新的环境中重复,或者把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颠倒过来而使它仍然保持一个意义,或者把这些事件混合起来使它们的意义互相干扰,这些都是滑稽。”他又说:“在同一句话当中两套概念的相互干涉是滑稽效果取之不竭的源泉。要制造这样的相互干涉,也就是同一句话当中插入两种交错的互不相关的意义,办法是很多的。最容易的方法是同音异义语”。在方言作品中运用得最多的语言滑稽手法就是“相互干涉”的手法之一——“同音异义语”。

 

(三)方言构成的心理宣泄

 

如前所述,从1956年全国推广普通话以来,普通话就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民族共同语,成为主流话语体系中的标准用语。在公众媒体中使用普通话,是一种约束,是一种规定,是一种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36条就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为了加强普通话的权威地位,国家广电总局还于近两年三次出台相关规定。2004年10月,广电总局公布了《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律不得播出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5年9月,《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出台,公约规定主持人要以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为己任,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语,不模仿港台话及其表达方式。2005年10月,广电总局又出台相关规定:电影和电视剧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但是,根据贝恩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破坏约束和规定的愿望,并能从中得到乐趣。“笑是严肃的反动。我们常常觉得现实世界事物的尊严堂皇的样子是一种紧张的约束;如果突然间脱去这约束,立即就觉得喜溢眉宇,好比小学生在放学时的情形一样。”也就是说,在理性世界里,我们觉得这种“紧张的约束”是应该的,是必然的;但是在感性世界里,我们又希望这种“紧张的约束”能够被打破,能够被解除。因为这种“紧张的约束”造成了我们生命的压抑和不自由。如果能让这种“紧张的约束”部分的放松,那我们就可以让被压抑的生命获得某种自由快乐的感受。

 

方言作品的出现,实际上就使“在公众媒体中应该使用普通话”这种紧张的约束放松了。不管方言本身是动听还是不动听,是悦耳还是不悦耳,无论如何它颠覆了权威的话语形式,让观众感受了一种权威和约束受到冲击和破坏的快意。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达,我们身上“紧张的约束”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被种种“紧张的约束”压得心力交瘁,在心灵深处对于约束解放的渴望显得尤其迫切。方言作品在这个时候如此流行,跟人们的这种强烈渴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听着包世宏的重庆话,听着“四眼”的四川成都话,听着“道哥”的河北保定话,听着“黑皮”的山东青岛话时(包世宏、“四眼”、“道哥”、“黑皮”均为电影《疯狂的石头》中人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权威话语形式——普通话已经被颠覆,那种轻松、惬意的心绪自是不言而喻,发出开心、畅快的笑声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结 语

 

在了解了方言作品构成喜剧性效果的心理成因之后,有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严肃的思考。第一个问题是,在惊奇感和优越感的背后,实际上已经暗含了语言等级制度和语言歧视,那么,方言作品是不是应该谨慎对待使用方言进行逗笑,以免有宣扬语言等级制度和语言歧视之嫌?第二个问题是,在方言已经成为心理宣泄的一种方式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我们的语言政策?大众传播承担着推广普通话的责任和示范作用,这是义不容辞的;但我们是否也可以给方言作品留下一定的空间,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能将有利于我们的大众传播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

关于普通话的笑话范文第2篇

我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于是我离开了广东,怀揣着几句可怜的国语,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我的象牙塔里。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普通话是通用的语言。变化是巨大的,语言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广东人说的普通话被戏称为广东普通话。广东人说普通话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硬,而广东各方言区之间又有不同。其中白话区的人说普通话时容易把拼音N和L混淆,如容易把”似水流年”说成”似水流连”;
而潮汕区的人说话则是前后鼻音不分,如”津”和”京”不分,把前鼻音的”赚钱”读成后鼻音的”撞墙”等等。

是不是广东人说的普通话是全国最差劲的呢?没来大学前我也这么认为,但现在我敢肯定地说不是,至少应该不像是世俗所认为的那样。而且我还能说出广式普通话的优点来:一是清晰、简单、易懂(这和广东人的发音方式有关);
二是好听时髦(现在的追星族不是都喜欢港台明星的TALK秀吗)。

广东人不必为说不好普通话而自卑。中国这么大,除了广东之外全国还有很多种方言,他们说的普通话也好不到哪去,他们的发音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时甚至弄出笑话来。

如我一位江西的同学就怎么也弄不明白拼音R和L到底有什么区别。他总是把”如果”说成是”颅果”,”人民”说成是”楞民”。有一次我看到他一边流着大汗,一边嘴里不停地大叫”好乐啊!好乐啊!”。我大惊,心想难道他有自虐癖好,怎么越热他就越乐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是把”热”说成”乐”了,真是恐怖! 四川、湖南、湖北的人说话有时是N和L不分,H和F不分的。宿舍里一位湖北的同学说话总是成为大学的笑料,一时大学争先引用,成为时髦。他说”饮尿(料)真好喝”,”你要不要吃泥(梨)”。幸亏我们都听惯了,知道他指的是什么意思,否则肯定会造成误解,甚至是交流上的困难。记得刚来的时候有一次他说:”荷兰的姑娘长得真是漂亮,我也要找一个。” 大家都很惊讶,”你见过荷兰的姑娘?” 这次轮到他不解了:”怎么?你们没见过荷兰姑娘?满大街都是啊!” 大家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是把”河南”说成”荷兰”了,把大学乐得半死。我们都觉得这位湖北同学的发音真是不可思议,他不但能把声母为N的发成L,把声母为L的发成N之外,还容易混淆声母H和F。如把”吃饭”说成是”吃换”,”发挥”说成是”花挥”等等。无论你如何帮他纠正他就是改不过来。于是大伙就按照他的发音编了一句诗文:在南南(蓝蓝)的大海上,有一只海鸥在挥(飞)啊挥(飞)! 此外,有些人说普通话还咬不准音调。有一次一位同学在宿舍焦急万分地大叫”我的鼻呢?我的鼻呢?”,大家很诧异地看着他,鼻子不是还好好的在脸上吗,怎么还找啊。原来这位仁兄是在找笔呐。他把第一声的”笔”读成了第二声的”鼻”。

关于方言的笑话足以编成一本书,中国人说普通话竟然有如此多的问题。由此可见中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

关于普通话的笑话范文第3篇

在应聘面试时,亲友团还是不带为妙。千万不要以情侣档或父母陪同的方式求职,这样会让考官认为你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继而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

微笑:始终如一

微笑应贯穿应聘全过程。应聘者进了公司,从跟前台打交道开始,就不妨以笑脸示人。见到面试官之后,不管对方是何种表情,都要微笑着与其握手、面试自我介绍。在面试过程中,也要始终注意,不要让面部表情过于僵硬,要适时保持微笑。

语言:讲普通话

普通话是求职时的语言通行证。不会讲普通话,就不能顺畅地与人交流,也就谈不上取得考官的信任与好感了。所以,如果你仍乡音未改的话,赶快下功夫学普通话,否则,求职可能会寸步难行。

应聘自我介绍:两分钟秀自我

有一位公共关系学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要向孔雀学习,两分钟就让整个世界记住自己的美。面试自我介绍也是一样,只要在短时间内让考官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就已经足矣,千万别干画蛇添足的蠢事。

倾听:聚精会神

面试时,应聘者的目光应正视对方,在考官讲话的过程中适时点头示意。因为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可让对方感到你很有风度,诚恳、大气、不怯场。当考官介绍公司和职位情况时,更要适时给予反馈,表明你很重视他所说的内容,并且记在心里了。

关于普通话的笑话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际;
日语;
言语幽默;
关联理论;
吉本新喜剧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49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63-03

本论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日语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明确日语言语幽默理解与认知环境的关系,弄清为获得幽默语言隐含意义所经历的认知推理过程,说明听话人是如何找到其中的最佳关联并发笑的,通过理论分析使读者对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有所了解,对抓住日本人的笑点有所帮助。

一、日本人的幽默及言语幽默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日本人严谨态度认真,缺乏幽默细胞。实际上日本人有其独特的幽默感,通过日本人的幽默感可以窥探出他们的生活情趣。在日语中最初并没有与英语“humour”相对应的词语,直到明治20年代,作家、翻译家坪内逍遥将其译为,虽然定义并不明确,但作为普遍认同的词汇沿用至今。

在日本有关言语幽默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事记》,说话文学作品《竹取物语》、《今昔物语》中也有记录一些可笑的言语。到了近世《浮世风吕》《东海道中膝栗毛》等笑话本、滑稽本开始流行。江户时期日本传统曲艺形式之一的落语发展起来,它与中国传统的单口相声类似,表演者跪坐在蒲团上,用诙谐幽默的笑话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制造笑料。

吉本新喜剧是隶属于日本最大的搞笑艺人经纪公司吉本兴业株式会社旗下的一档舞台喜剧。吉本兴业在日本家喻户晓,创立于1912年,是日本最早的艺能事务所,吉本兴业坚持“笑的事业”,创造“笑脸与幸福”,被称为“搞笑综合商社”。选择吉本新喜剧作为分析对象主要因为看中其剧场的演出形式,通过台下观众的现场反应找出日本人对什么样的“笑”果会产生反应,并将其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二、应用关联理论对日语言语幽默的分析

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的有关话语理解和认知的理论。从听话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话语理解,欲证明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听话者对发话人传达信息的处理在整个交际过程中发挥着至P重要的作用。关联理论提出认知关联原则和关联交际原则。前者是为获得最大关联性的,人们在话语理解时倾向于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后者是指听话人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在交际过程中,听话者总是依据自己的认知环境提出各种猜测,试图通过付出最小的劳力使自己的猜测与当时的语境相符,得到最佳关联。

根据关联原则,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要考虑到双方的知识背景,将要强调的部分通过某种明示的手段表现出来,确保明示的话语具有最大关联性。交际活动中的关联性是得到保障的,听话人在付出劳力之前就知道说话人的话语具有关联性,因此只要听话人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得到相应的语境效果,语境效果越大相关度就越高。下面截取吉本新喜剧中另台下观众发笑的桥段,利用关联理论中的如下原理对言语幽默进行分析:

1.由百科知识矛盾产生的幽默

这种幽默源于说话人的认知环境和听话人的认知环境之间存在矛盾。根据关联理论,每个个体的主体认知结构由逻辑、词汇和百科知识构成,进而形成了认知个体的认知环境。由于不同的人认知结构不同,那么由上述三方面构成的认知环境也各不相同。百科知识长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在交际活动中,听话人以记忆中存在的一系列猜想假设为初始语境对说话人的话进行推理。当说话人提供新信息时,听话人调动已有知识推理,一旦新信息与初始语境不符产生矛盾,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就会落空,出现让人出乎意料的情况,于是幽默便产生了。

关于普通话的笑话范文第5篇

普通话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会听会讲的语言,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共同阅读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中学2020,请您阅读!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1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呢?

现在,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来发展自己。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放眼世界,吸取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一切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

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还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因此,在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在中国的国土上,正确地,合乎规范地使用国家语言文字,也就是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

对外开放除了要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要在人才的素质和文明水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而正确,规范地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人才素质和文明水准的重要内容。

因此,当前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掌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世界各国人们一拥而入,他们操着许多语言,有古老的拉丁系,有斯拉夫系,但最后都放弃了自己的母语,共操英语,为西部开发奠定了基础,也成为西部精神的重要组成。

放弃自己的母语需要很大的勇气!在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正是大家愿意接受新东西,不怕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环境,大家才能统一到英语上。人们不再是波兰人,英国人,法国人,都是美国人,没有隔阂,没有帮派,没有歧视,没有了本地人和外地人,一切以合理为准则,而不论说话的人是哪里来的。西部精神是开放的精神!

现代中国还有许多西部式的地区,比如石油城,搞石油的都来自全国各地,聚到一起以后,全都说通用的普通话,成为所在省的风景线,在这些地方没有本地人,全都是外地人,同样以合理为准则,不论说话的人是哪里来的。去过这些地方的人都赞叹当地的美国西部式的开放文化。

在现代社会,说普通话是有文化,开化的标志。例如济南青岛,都曾经是方言地区,现在除了一些老人,极少再有人说山东话了,看山东卫视新闻节目,大街上无论记者采访到谁,对方都操一口普通话。说普通话为荣,说普通话前卫,已经成了有文化的人的共识,连农村小学都全面施行了普通话教学,山东农村出来的打工者,没有不会普通话的。

中国有许多发达城市,其中许多曾经是新生地,但是时间一长,这种开放的精神就淡化了,人们开始封闭起来,例如上海,青岛,天津。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说普通话呢?

普通话的最大意义就是交流方便,以什么话为一个国家官方语言是另一回事,一旦确立,就应该人人学习,这一点说来容易,但做起来有许多心理障碍在里面。

正如美国西部开发过程中,人们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要中国人放弃这个从小说到大的方言,也是极为不忍心的。

但是,我们要明确推广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一个国家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水平,是与社会的开放程度相一致的,它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着人们冲破地域界限,跨出乡里,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使用民族共同语,是打破封闭状态,进行国内国际交往的基本条件;现代化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中文信息技术每前进一步都涉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只有坚持说普通话,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方言亲切感”还是“方言优越感”,都是落后的封闭意识,狭隘的地方观念的反映。

我们在说普通话问题上存在的从众,随大流,不愿做“出头鸟”的心态,实际上反映了传统观念中落后保守的一面。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员,思想上也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意识:要大胆追求科学和进步,勇于坚持真理,不迁就落后,不随波逐流;要建立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敢“与众不同”,敢领风气之先;要有维护语言文字规范的责任感,坚持“从我做起”,坚持在公众场合说普通话,注意表现自己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语言修养,从而树立起崭新的现代人形象。

综上所述,说普通话,语言规范在现代社会重视十分重要的!何必抱着方言不放呢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2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代表全体同学站在这里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歌是美的,因为歌里有动听的音符;画是美的,因为画里有鲜艳的色彩;普通话更是美的,因为它陶冶了我的情操,使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从大处讲,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祖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从小处说,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需要。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统一的语言,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说好它。普通话,看似很平凡,可其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它可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桥梁,如果我们大家都学普通话,用普通话与大家交流,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么普通话就是我们友谊的桥梁。

在我们身边,那些因为南腔北调,语言障碍所造成的麻烦与笑话还会少吗?记得有个叔叔是南方人,标准的北方身材,但是话一出口,却令人大跌眼镜。比如,天冷了,他本来想叫人出入关门,却说成“粗鲁关门”,结果,惹得大家笑了个人仰马翻。像这类因语言障碍而影响交际的事儿,在我国各地时有发生。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北方顾客来到广州一家“北方饭店”,问服务员有没有“包子”,服务员转身拿来报纸,问有没有“大肥鸡”,服务员却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吃过饭去也不迟。”结果顾客愤然离去。象这类因语言障碍而影响交际的事,在我国各地时有发生。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语言繁杂,各地方言之间差异很大。社会的发展呼唤我们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我们是未来的接班人,普通话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显着的地位。普通话,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门同胞以及外国朋友学习的热门语言。它已不仅仅是沟通的需要,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它让我们骄傲,它让我们自豪,它让我们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

在此!希望全体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动身边的亲人做起,使普通话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主要交流工具,让我们利用普通话和谐融洽地融入四中这个美丽的大家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聆听!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3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世代生活着亲如手足的五十多个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都不相同,再加上各地的方言,这样,我国的语言大家庭中,可谓是五花八门的了。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并不令人感到欢喜,相反,倒使人忧虑,随着经济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交流的频繁进行,语言隔阂已引起了诸多不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倡说普通话已迫在眉睫了。

一听说提倡说普通话,有的人就不以为然地说:“什么什么?说普通话!人说话的口音,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何苦改变呢?这岂不是吃咸菜放盐——多此一举吗?”其实不然。这位感慨的言者,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是的,各人说自己的方言,的确方便,脱口而出嘛!但是如果全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各自为之,自己讲自己的语言,那么社会生活不就乱套了吗!人一到外地,便如同到外国,什么都听不懂,搞得寸步难行,这方便吗?科技人员济济一堂,各讲各的语言,但谁也不懂不明白,这能起到交流的作用吗?如果那位感慨的言者,这样想想,他大概就会意识到:提倡说普通话决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明智之举!

由于说方言而引起误会的笑话是层出不迭的。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武汉的妇女乘海船到青岛出差,她在甲板上散步,一不小心,鞋子掉了一只到海中,她于是大声疾呼:“我的鞋子掉到海里了!我的鞋子?”听到呼救,人们纷纷跃入海中抢救,但忙了大半天,却一无所获,等问她的孩子有多大,她才一指光着的脚。人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武汉话的“鞋”与普通话的“孩”读音一样!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事小意义大,通过这个侧面,我们也就可以感觉到语言隔阂的危害性,提倡说普通话的必要性了。

上面的这则例子中的读音差别引起的误会还无关紧要,顶多劳动劳动大家“哈哈”一笑了之。但这种误会如果发生在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那将会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呀!试想:在前沿阵地上,一位广东籍的指挥用难懂的潮州话向战士们传达作战命令,可战士们一听三不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果由于没有领会作战意图,而乱打乱冲,白白地牺牲了许多战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这一切都是语言隔阂造成的呀,为了避免这不堪设想的悲剧发生,惟一的办法,就是要大力提倡说普通话。普通话是按汉语拼音的音节拼读发音的,简单易学,优点显着,是我国的标准语言。为了推广普通话,首先应该从现在的学生抓起,坚持上课用普通话,多读多练;再分批对一些成人进行补习,并在广播,电视里举办汉语拼音讲座……

诚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困难很多,所需时间也是很长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努力宣传提倡,是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的。荀子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是吗?

提倡大家都说普通话,我们的经验可能不足,但我们可以逐步积累。可以从古代其他的一些改革中吸取经验。例如: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也是不无裨益的。

同学们,前景是无限美好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大力提倡说普通话而振臂疾呼吧!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4各位朋友:

大家好,众所周知,汉语言是全世界占四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必将成为现代汉语的代表。

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漫漫长河,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个珍贵的历史财产,一个个方块字交织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汉语言,这是何等的骄傲啊!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因而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规范的民族语言,普通话作为多年来实行的饿民族共同语,已经以他本身的运用性证明了其存在的饿必要性。他必将成为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纽带。

年轻的我们带着一份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求知的渴望,对来生活的追求,进入了大的校园,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语本文来自文秘写作网言势必会成为彼此交流的障碍,普通话的运用就自然显露出来了,但如果没有标准普通话的基础,就势必又带来很多麻烦:朋友的烦恼不能分担,快乐不能分享,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而普通话便会是我们敞开心扉,打开心灵之窗的叩门砖,然而现实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带着很浓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在校园里频频出现,卷舌、翘舌、平舌等掌握不正确的错误更是层出不穷,这不仅会闹出很多笑话,而且也有损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几年后面临的将是工作的选择或是进一步的深造,但无论如何,普通话都将会是你和别人沟通的一把金钥匙,你的道德、修养、文化都将在普通话中得以充分展现。试想你会操着一口乡音和别人交流吗?这就要体现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所需的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而一些打字时为省事冒出来的同音字、错别字却开始扑面而来,不规范的使用祖国语言,给普通话的正确推广起了很大的反作用。所以,要想规范使用祖国语言,就要求我们从生活点滴注意起,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祖国的文字才会进一步提高发展。

大学是人生的小舞台,让我们的普通话在这个小舞台中成为我们将来发展的基础;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让我们的普通话在这个大舞台中成为我们成功的基石。

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规范使用祖国的语言——普通话,让规范的语言之花处处盛开!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154班的__,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

众所周知,普通话作为我们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必将成为现代汉语的代表,而世界上又有四分之一的人使用汉语。因此,学好普通话,将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一把金钥匙,我们的道德、修养、文化都将在普通话中得以充分展现。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漫漫长河,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个珍贵的历史财产,一个个方块字交织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汉语,这是何等的骄傲啊!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因而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规范的民族语言,普通话作为多年来实行的民族共同语,已经以他本身的运用性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他必将成为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纽带。

说好普通话,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陶冶爱国情操。可是在校园里大家对普通话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普通话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是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试想:如果你与一个使用着你完全听不懂的方言的人来交谈,会怎么样呢?是面面相觑?还是怒目相视?如果我们人人都说普通话,人人都使用文明的用语,那么又会怎么样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没有标准普通话的基础,就势必又带来很多麻烦:朋友的烦恼不能分担,快乐不能分享,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而普通话便会是我们敞开心扉,打开心灵之窗的叩门砖,然而现实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带着很浓厚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在校园里频频出现,卷舌、翘舌、平舌等掌握不正确的错误更是层出不穷,这不仅会闹出很多笑话,而且也有损全我们的形象。

纵观全球,世界各国“孔子”学院极受欢迎。外国掀起汉语热,汉语潮。也说明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像央视的《汉语桥》等节目在国外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汉语走向世界,中国走向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普通话将会成为世界流行语之一。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说不好普通话?

由此可见,普通话对于现如今的生活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大力的推广普通话并学习普通话!让我们的“文明之邦”“礼仪之邦”插上“普通话”这一腾飞的翅膀,放飞梦想……

心,因为有方向,所以才执着;方向,又因为有梦,所以才飞翔。21世纪是个竞争的世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普通话,我们应从汉语拼音开始练习,发好平舌卷舌音等,多和普通话准的人交流,每天坚持说,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只有掌握普通话这把钥匙,才能成为精英,为筑建中国梦挥洒自己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