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园林工程技术论文【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7 20:5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由于园林工程不同于其它工程,园林工程对于人们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在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极大的关注。而园林工程的铺装施工又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园林工程的铺装施工进行过程中就会引起当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园林工程技术论文【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园林工程技术论文【五篇】

园林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由于园林工程不同于其它工程,园林工程对于人们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在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极大的关注。而园林工程的铺装施工又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园林工程的铺装施工进行过程中就会引起当地群众的高度重视,这种情况对园林工程的铺装施工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园林工程的铺装施工制订出一份计划。这份计划必须详细以及周密,可以为园林工程的铺装施工指出明确的方向与目的。而且在园林工程铺装施工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将计划进行改变,依照现实施工进度来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真正在园林工程铺装施工进行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2园林工程铺装施工的准备

工作园林工程铺装施工的准备工作直接决定了园林工程在完工后的质量,因此在园林工程的铺装施工进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园林工程铺装施工的准备工作方面,主要是需要做好4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材料准备,施工场地的测量,对地形的审核以及场地的整理。在材料准备方面,需要按照园林工程铺装施工的计划进行。在施工场地的测量方面,需要将园林工程施工的场地进行估算和测量,并且需要放置标志性的物体来对关键地区进行标示。在地形的审核方面,对施工场地的地形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审核,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场地符合计划中的数据,如果出现了偏差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在对场地的整理方面,对施工场地的一些废弃物品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例如,地面下一些过于松软的土质要进行及时地加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园林工程铺装施工所需的施工技术

3.1路面的施工技术园林工程铺装施工对于路面的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路面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路面进行较好的施工。在对碎石路进行摊铺时,需要注意在摊铺的路面上不能有泥土,并且在使用石块或是木块进行摊铺时要注意只能使用其中一种材料而不能同时使用2种材料进行摊铺,否则就会造成摊铺好的路面软硬程度不同,影响路面施工的质量。而且摊铺材料的大小和厚度尽量要选择相同的,在摊铺完成后要对完工的路面进行清扫,保证路面的整洁。

3.2在铺装施工艺术方面的技术园林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城市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因此在进行园林工程铺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施工的艺术方面工作。在铺装施工进行之前,需要选择好设计的花样。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将花样铺装之前需要铺好一层基层,然后在基层上再铺上一层结合材料,将这些材料铺好后才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花样进行铺装。而为了让铺装好的花样更加牢固耐用,也需要在铺装完工后对其中的缝隙进行填充,保证铺装好的花样可以经久耐用。3.3铺装过程中嵌草方面的技术园林工程的嵌草路面铺装一般是在进行铺装的过程中留出空隙进行栽种,而另一种是使用一些本身就具有空隙的地板进行铺装。这2种方法在使用之前都需要先铺一层富有营养的泥土,在地砖铺砖完成后再进行播种的工作。播种完成后还需要使用混凝土进行填充,防止草缝的出现。而且为了让播种的花草更好地生长,也需要注意不能铺设基层,在嵌草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保证播种的花草可以健康成长,为城市的环境作出贡献。

4结语

园林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园林技术;
课程体系;
工学研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69-03

高等职业教育既要进行高等教育又要注重职业的培养教育,坚持服务的宗旨,面向就业,坚持科学研发和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方针。要求高职教育将人才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研究”和“学工结合”想结合,把学习、工作还有研究探索相结合,互惠互利,并且解决当前各高职院校和职业技术培养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和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开发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核心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符合园林技术专业发展的“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

一、高职院校中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大职业院校关于农林类的课程多数设置为:园林生态学,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学,园林规划和观赏植物学这几大专业课;
并且,还有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这几项课程安排,包括:理化基础,艺术设计基础和植物学基础。这些课程的设计未能摆脱学科模式,课程的设置仍以学科为中心。这种课程结构只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课程的设置没有能够体现行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明显滞后;
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化,偏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忽视实践技术技能的评价;
校企合作缺乏利益协调机制,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构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的思路

在构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种植业核心技术标准,分析园林技术专业核心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型课程标准。学校应按照园林企业的要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岗位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改革的起点,同时也是终点,是构建合理、科学、适用的课程体系的行动指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也有别于普通职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等培养的技工人才。“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的实施是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实践,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和法制观念,具备全面的从事园林工作的职业素质,掌握园林植物种苗生产与养护、园林规划与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技术技能,从事园林领域内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与学生人文素养融合

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现代园林的发展现状、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开设园林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诗词鉴赏、摄影、茶艺文化等限选课程。

(三)课程与“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融合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紧扣专业的发展变化,将时下最时髦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引入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对不符合时展的课程和内容进行调整,并引导学生关注专业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

(四)科研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

将科研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在实践教学中将实践教学课程与配套科研项目结合,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项科研试验设计,并顺利实施试验项目。通过点(实训课)―线(课程实训)―面(生产性实训)―体(顶岗实习)一整套实践环节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科研与毕业论文(设计)融合

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必须与校内或校外指导老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或设计施工项目挂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毕业设计直接深入到科研或设计施工一线,负责具体的一项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行3年来学习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工作。

三、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教育体系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并且作为一种办学特色,这是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的一种载体,这就要求该体系要注意课程质量和课程特色,这对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这些年江苏省各部门对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重视、支持和改革,要求学院不断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而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力为主线;
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中各工序确立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
针对园林行业季节性明显的特点,根据一个完整的生长季(一年)来安排人才培养内容,最终形成以园林植物种苗生产与养护、园林景观项目设计、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为核心能力的“四融合项目化的工学研融合”课程体系。按照“适用、够用”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分四个阶段安排文化素质课程、职业技术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另外,要坚持校企合作原则,从教学上来说,要由浅及深;
从项目来说要由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
从实训练习来说,要由简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增加学生的实践,“四融合项目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由认知实训、非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组成。

(一)认知实训,将园林文化、企业文化与文化素质课程融合

在第1学期安排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理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军事训练、安全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诗词鉴赏、摄影等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的认识实训,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园林文化、企业文化与文化素质课程融合。通过园林绿地、城市公园和园林企业现场参观、企业专家讲座、职业规划课程、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和工作环境的感观认识,帮助学生迅速了解行业、融入行业和规划职业。

(二)非生产性的基本专业技能实训,将现代园林业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与职业技术课程融合

在第2~4学期,理论教学方面安排绘画、中外园林史、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工程制图、园林测量等职业基础课程和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园林植物种苗生产、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工程(一)、园林工程(二)、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职业核心课程。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接受统一的教学和实训,在职业技术课程中积极引入时下最流行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紧扣行业脉搏,帮助学生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运用能力。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按“任务驱动+阶段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江苏中药科技示范园、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和园林园艺系校内实训基地,合理轮流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技能训练,通过项目训练掌握专项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技能素质。

(三)生产性实训,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教师科研、企业技术与职业拓展课程融合

在第5学期,理论教学方面安排室内绿化装饰、园林机械、园林艺术、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监理、花艺与盆景技艺、茶艺文化等职业拓展课程,项目实战方面以单个项目生产任务的形式落实综合技能训练,在职业拓展课程中将教师科研、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企业技术研发项目与课程融合,以真实科研项目为依托来设置课程,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科技研发过程,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力。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园林校企合作单位的研发生产计划,种苗生产方向学生分组安排到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腾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和江苏同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花卉的培植与研发,培育品种有兰花、蝴蝶兰、杜鹃花等多种;
规划设计方向安排到泰州市格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协助,进行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工作;
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学生分组江苏星美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万润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助进行园林景观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与管理、项目竣工图的测量与绘制和园林工程结算书的编制等工作。

(四)顶岗实习,将科技服务于顶岗实习融合

在第6学期,在高年级学生定岗实习阶段,根据学生的具体工作任务,联合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高年级学生共同组建“园林植物种苗生产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师生混编科技服务团队,采用“品种+技术+基地”套餐式服务模式,深入企业一线提供专业科技服务。按照企业的发展要求,对在校学生进行各项培训和训练,提升他们的技能知识,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性,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可以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增加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四、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保障

(一)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是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他是“工学研融合”的一种形式。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紧扣区域经济发展,联合地方政府、园林行业协会和园林龙头企业,打造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现已建成占地1500亩的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占地1200亩的江苏中药科技园和占地100亩的园林校内实训基地,使基地与实训室相得益彰,形成“课堂―试验场―种植场”、“学习―研究―工作”两个系统有机结合的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二)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发展的资源的教师,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创建双师工作站、设置“教学―科研互动岗”和实施“333”计划,鼓励教师申报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参与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改造,将“科研”这一指挥杠杆完全纳入到师资队伍培养和考核体系中,促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两者本质上有机统一,科研在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将“研”融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全过程,拓宽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经过多年来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才是培养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努力将科研成果与科研资源有效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园林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园林行业和企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吉文林,何正东,董海燕,等.农业高职“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3,(3).

[2]彭龙慧,曹茂琴,丁菲.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共享结合课程体系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1,(6).

[3]姚连芳,等.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2).

[4]张源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5]丁金昌.科教结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园林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技术;
新工艺;
园林工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51

园林工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用技术以及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但是在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经调研发现,部分城市的园林建设还在采用传统的园林技术以及工艺。要使得园林工程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对技术以及工艺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创新型的技术与工艺,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

一、对园林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分析

(一)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高边坡防护技术

现阶段,城市的园林工程都要进行人工湖等水域方面的建设,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高边坡防护技术,一定程度上使得水域边坡更加坚固,防滑性能也比较好。这一技术主要分为对于植物的防护和对于砌体封闭的防护,对于植物的防护,这主要就是在水域边种植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而对于砌体封闭的防护主要就是在边坡上修建一些嵌草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边坡更加稳定坚固。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新型铺地技术

因为园林工程一定会涉及到对园林道路的建设,园林道路除了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外,实用性也比较强,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就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的铺地技术,主要运用于广场道路以及对于草坪的建设中,这种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真空吸水工艺,即利用真空产生的压力以及脱水作用来控制水和石灰的比例,加强混凝土的硬度。利用这一技术,使得道路施工时间明显缩短,而且不会出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现象,在保证道路美观程度的同时也保证其质量。

(三)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利用雨水回收技术

雨水回收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修建一些基础的雨水收集设施,下雨时,收集适量的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利用于浇灌植物,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用。在此过程中,因为园林建设过程中要铺设水管,这时可以将软式透水管技术运用于其中,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的是毛细原理,即利用水管中的纤维对土壤中的过多水分进行吸收,当吸收到一定状态时,让其流入到提前铺设好的水管中。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一)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

园林工程要想顺利建成,并发挥其作用,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新技术、新工艺。首先要对园林工程样式与建成方案进行前期的设计,一般的设计程序包括三大部分,基础设计、技术方面的设计以及后期施工方面的设计,每一部分的设计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与流程。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现阶段新的技术与新的工艺的特色。在设计之前,为了使设计效果达到预期的考虑,就要将相应的现代化技术运用于其中,比如建筑方面经常使用的CAD技术,可以对工程的表面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在此基础上运用3Dmax技术建立立体化的模型,最后利用photoshop技术对其进行色彩的搭配,这样生动形象的园林设计就呈现于我们的视线。设计流程如下图: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新技术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将新技术、新工艺合理的运用于其中,必须对园林工程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考虑到当地的特点,然后在对图纸进行优化与改进,比如该园林工程要建设于平原。因为平原地带没有山,这时可以使用GRC 和 FRP 塑山,在此基础上使用更具环保特色的技术与工艺对园林的生态环境进行维护。

(三)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一定要遵循相关的流程与规则,在建设过程中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比如对树林、绿地、水域等都应该规划合理,避免空间被浪费。除此之外,要重视对草坪植被的种植,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也可以种植一些灌木,比如铺地柏、夹竹桃等。同时也可以种植一些藤蔓类植物,比如紫藤、扶芳藤以及美国凌霄等,形成立体绿化带,利用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水资源,并且使得园林工程的效果更好。

(四)从长远角度出发,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有效利用

建设园林工程就是为了对现代都市环境进行改善,使其更适宜人居住,所以园林工程相关设计人员要具备长远发展的思想,并对当地人文特色、文化发展背景,地域特征以及气候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与研究,将新工艺运用到其中。

结语

本文对园林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两种应用于园林工程的新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以及新型铺地技术;
总结了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
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新技术;
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实际作用。园林工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用途与特点,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其应用特点,不断创新技术与工艺,提高园林工程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志华,贾秀珍. 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 民营科技,2013(09).

[2]王云飞. 浅议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分析[A].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3]方新阶,白刚.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城市园林广场中的应用――武昌首义广场景观工程运用实例[A]. 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7.

园林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摘 要:文章以农林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为背景,立足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从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施工类课程的关联入手,阐述了工程施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并提出“融合不同专业施工课程交汇点内容、整合施工课程规范、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小组制和校内外结合”等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程能力;
农林院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08-04

农林院校一般以农学、林学专业为主,兼顾其他专业。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学科门类越来越完全,工学专业与工学学科越来越成为农林院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之一。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日趋明显,工学专业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在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但限于学科发展时间短、学科人才紧缺、中微观发展环境的限制等因素制约,农林院校工学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更清晰地体现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工学学科如何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进一步提升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农林院校中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为背景,立足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讨论如何通过此类课程(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上述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素质。

一、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施工类课程的关联

“工程能力素质分一般性工程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一般性工程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包括工程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和批评性思维的能力,对职业道德、伦理和责任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团队组织、协调和融合能力,有效的人际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1]。专业的工程能力需要依赖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内容。工程能力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工程师的素质和知识储备。工程能力培养包括与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设计、生产、运行、施工、开发、管理等素质的培养。

农学、林学、园林学、风景园林学作为农林院校的优势学科,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农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文学学士等,学生培养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作物育种、栽培与耕作,森林培育、监测,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工学学士培养在农林院校中所占比例较小,导致工程能力培养通常不被列为农林院校学生培养的重点目标。例如园林专业培养“具备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等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城镇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应用型技术人才”,授予农学学士学位。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能胜任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居住区、广场、传统园林等各类风景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中都未重点提及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然而,无论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还是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却有相当大程度是去做工程。工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决定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

学生的工程能力素质中设计能力反映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工程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工程人才必备的两种基本能力之一[2]。与设计能力培养相对应的设计类课程是当前农林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从课程设置情况看,土木工程、建筑学、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无不在课程体系中占有绝大多数学分的课程地位,课程门数也多。然而受学位类别的影响,园林、风景园林和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在设计类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定位与课程内容安排中又往往脱离了工程背景,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受到了限制。从中国当前的工程建设实践上看,也鲜有工程设计大师出现。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建筑学、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未来都极有可能走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这条路,注册执业资格对于学生的职业前途非常重要。与以上注册执业资格相对应的课程更多的是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工程建设实践的重要环节——生产环节中则缺少大量技术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为施工企业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效率服务。这反映了学校学生培养与生产实践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学生培养的重点与学生就业的重点极不相称。

要提高学生的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具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必须有效依托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施工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不同专业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施工管理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不同专业现场施工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的各项要求和法律规定。这两类课程对提高学生在工程生产环节从业的技术能力非常关键,也对学生未来考取注册执业资格证书有莫大益处。从基本建设的流程看,工程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这五阶段流程中施工流程是产品形成的关键阶段,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流转复杂,需要的专业知识综合而广泛。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恰好为满足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专业技术人员良好的知识储备、规范意识和工程生产建设的认同感。此外,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也为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和竣工验收阶段针对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咨询单位提供了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所需的管理能力与法律法规意识。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在适应工程项目基本建设各阶段不同单位主体的人才需求中影响重大。在本科阶段,如何通过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加强学生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紧密关联。

二、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的地位

当前农林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科目少、学分小、课程重要性不明显等特点。

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除专业核心课“园林工程A”及“园林工程A生产实习”共7学分外,专业限选课“园林管理”是2学分,专业任选课“工程概预算”是2学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限选课“园林管理与园林法规”是3学分,“工程概预算”作为任选课程(见图1和图2)。考虑到任选课存在学生经常不选或选课学生人数不足以开课的现象,作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限选课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在两个专业中皆不超过10个学分,这在160学分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微乎其微。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专业核心课“园林工程B”与“园林工程B生产实习”共5学分,专业限选课“园林管理”2学分。建筑学专业将“建筑施工”“建筑经济管理与法规”放到了专业任选课中(见图3和图4)。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其人才培养体系中“土木工程施工”属于专业核心课,“施工组织计划”“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运筹学”“工程项目经济原理”属于工程管理方向的专业限选课,“建设法规”属于大类限选课。由于开设了工程管理方向,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占了开设课程的绝大多数,学分也占了大头(见图5)。

以下是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的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核心课:园林工程A(学分:6)、

施工技术及施工 园林工程A实习(学分:1)

管理类课程设置1专业限选课:园林管理(学分:2)

专业任选课:工程概预算(学分:2)

三、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工程能力教育和工程科学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诸多知识的交叉和综合,而后者强调某门学科的深入分析;
前者强调实践性,后者强调理论的系统性;
前者着眼于解决工程问题,后者强调说清原理”[3]。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授予学士学位的类别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差异,但学生就业的方向上却有一致性,虽然分属于工程建设不同的专业类别,却大多在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业。如何在当前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较之设计类课程低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力素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研究课题。整合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理顺规范及法规,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并改善单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跨学科融合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体系构架

针对不同的专业,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名称不同、教学大纲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差异。然而,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同一个工程往往同时涉及建筑、结构、水电、园林等不同的专业。如何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不同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理论有侧重点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不同专业的施工课程突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专业的技术要求,做到课程内容全面、翔实,生动、具体。再将工程材料、力学、结构、管理等相关知识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做到课程知识体系前后有序、融会贯通。强调学科知识间的交叉和综合性。帮助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领悟力和应用能力,并激发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兴趣和志向。

“课程内容和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承纲领性的课程目标,下启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实践,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科理论体系与课程价值相融合的明确表达,所以是落实工程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图6反映了土木工程、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专业及相应学科在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设计时可以产生的教学内容交汇点。不同专业对交汇点内容的设计并讲授,让本专业学生对相近专业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知识了解并掌握,可以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使其具备足够的发展潜力。

(二)基于规范整合的教学设计

规范、规程是工程技术应用的基础和依据。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需要的规范、规程、工法多种多样,种类繁杂:包括各类工程设计规范、规程,各类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规程,各类勘察规范、规程,各种先进施工工艺的工法等等。一般课程通常只需要参看一至两本规范即可,施工类课程需要参看的规范、规程多至十本或十本以上。如何把多本规范、规程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融入教学环节,做到课程内容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是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工程施工类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表1是土木类、园林类、建筑学类专业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需要用到的规范集锦。通过对规范的总结与提炼,提升课程教学的水平和层次。相应地,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也能有效提高。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课堂是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师生应该共同参与。改进课堂教学包括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多媒体课件的优化,增加工程施工环节的图片、录像、动画等内容,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工程施工工艺的感性,让课程更生动、更活泼。尤其是图片、录像、动画等更符合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均能通过具体形象的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手段得到强化,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增大了内容容量,又使相对枯燥的施工课程教学变得直观、生动。”[4]

另一方面,“课程设计是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加深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5]。“课程设计题目应该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题目应该具有综合性”[6]。通过井点降水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设计等课程设计的布置和安排,使课堂教学手段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使课堂教学空间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的直观判断力和工程经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建立牢固的工程概念和工程意识,实现从科学意识向工程意识的思想转变。相应地,课程在考核评价时提高课程设计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并拟定详细的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包括文本方案、图纸表现和总体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等。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则适当降低。

(四)实施分组教学,将校内外教学结合

在课程设计阶段把学生分为小组,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小组的讨论与工作分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课程增加了学生的工地参观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相互沟通并改善团队精神的能力,提升授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及综合业务能力。图7反映了跨学科融合、规范整合、改进课堂教学与考核以及小组制、校内外结合等教学改革措施的逻辑关系。

农林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紧密关联,该类课程与学生就业方向的契合度高。在当前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较之设计类课程重要性程度低、课程学分少、课程门数少的背景下,通过不同学科施工课程交汇点内容的融合、不同专业施工课程相应规范的整合、改进课堂教学与考核以及小组制、校内外结合等教学改革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林院校与工程相关的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志趣和工程使命感。提升工程专业的层次和水平,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波,纪文刚,刘建东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2]李红梅,江志斌,郑益慧.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3]刘昌明,张济生,唐一科.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切实增加工程能力——工科本科生工程能力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

园林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工程;
绿化植物;
施工技术

园林绿化工程能够美化城市形象、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优质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除了能够优化居民环境外,还能够提高其他行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构建绿色文明城市,城市中的园林工程也不断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城市园林工程绿化植物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园林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且由于地区经济差异,一线城市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投入大,二、三线城市由于各方面因素使得园林绿化工程投入不足,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

(一)施工初期

园林工程施工涉及到多部门、多单位,这需要施工单位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工作,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但大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注意到部门沟通、协调各单位等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施工进度[1]。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若没有结合当地水文条件、气候特点、植物生物学特点以及居民意愿等方面因素,盲目跟随其他工程及国外时间。过于重视人工造景,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施工过程

在城市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目的,没有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及思维表现出来,从而导致园林工程的建设偏离了预期目标。且由于施工单位的专业素质较低,多数施工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及专业教育,且又因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技术水平较低、专业素质不高,导致施工工程延后[2]。此外,园林工程施工仍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效率低,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计划书,无法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部分城市绿地结构单一,只有草地没有树木,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且植物景观在季节中的表现,无法实现季季有花,容易造成居民的审美疲劳。再加上政府投入资金的限制,城市园林工程绿化植物施工中多选取经济效益高、容易养护的植物,对美化城市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施工后期

施工后期最要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但目前施工单位以及质量监测部门缺乏一套完整、统一的工程质量监督及质检体系。园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由多个施工单位共同完成,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当工程出现重大损失时也很难进行索赔。质量监督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严,没有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定期检查、抽查工作,竣工时期的质量检查更是缺乏统一的标准[3]。

二、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绿化植物施工技术的相关措施

(一)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植物保护和储存

植物保护与储存是一项重要工作,对施工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由专业人员对园林植物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起苗和包装,在包装过程中要重视保护植物根茎,避免对植物主根造成严重损伤,同时还要保证根部的湿润状态,避免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的损伤。保存是尽量将植物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假植,减少植物死亡率。

(二)施工现场土壤处理

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不同,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做好施工区域的土壤检测工作,除了检测土壤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对土壤pH值进行检测,尤其对土壤客土质量、施入量、翻挖深度、地形平坦度、基肥的结构进行重点监测,才能够提高植物存活率。

(三)提高园林工程管理意识

园林工程管理层领导需要立足于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园林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对园林工程施工的积极影响,将其作为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大其管理力度,并创建独立的园林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并且不定时抽查部门的工作情况,通过加大监督、指导以及抽查的方式来提高园林工程管理工作水平,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设定相关工作标准以及指标,对园林工程技术管理质量进行定时定量的考核,通过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技术管理制度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发展[4]。

(四)完善技术管理基础设施以及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要不断完善园林工程技术管理的各种基础建设,构建比较全面的技术管理系统,并定期对其中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保障其对于技术管理的作用,同时定时对技术管理设备进行检查,并保证技术管理与养护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同时需要适当调整对技术管理的经费投入,例如添加养护设备的购入,加强绿化植物的养护。由于技术管理需要人工进行管理与记录的,并且园林工程技术管理具有专业性、难度大以及工作量大等特征,因此,在园林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需要选择职业道德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以及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员工,并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员工进行新型技术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园林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的效果。

三、结束语

施工单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施工管理方式以及模式,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以优质的施工质量获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够保障城市园林工程绿化植物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梅.城市园林工程绿化植物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2):6350-6351.

[2]张晓慧,郑英英.谈城市园林工程绿化植物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3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