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28 08:3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引用格式:丘瑜.专利视角下的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OL].知识管理论坛,2017,2(2):97-109[引用日期].http:///p/1/109/.1引言移动电话、无线电话统称为手机,是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机专业技术总结【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五篇】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机产业 东莞 专利 情报分析

分类号:G353.1

引用格式:丘瑜. 专利视角下的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2):
97-109[引用日期]. http:///p/1/109/.

1 引言

移动电话、无线电话统称为手机,是一种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的通讯工具。1987年中国广东省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手机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智能手机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是第三代手机(3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第二代手机(2G)是最常见的数字制式手机,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第三代手机(3G)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第四代手机(4G)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整个行业正在向第四代手机(4G)转换。2014年是4G正式商用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手机向4G转型的重要一年。

2 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手机生产制造起步于1999年,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具备一定实力,我国手机生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半数以上,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手机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程序反应迅速、性能好,非智能手机则相反,但其稳定性要比智能手机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芯片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创新完善,我国手机产业由传统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升级,智能手机产销量均跃居全球首位。

据美国知名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统计的2016年第一季度手机厂商出货量全球前12强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2大出货量的手机品牌厂依序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Vivo、LG、中兴ZTE、联想、TCL、魅族、Micromax。其中,中国厂商就占8名,是有史以来的首次。从2006年至2015年,我国手机的产量翻了3倍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如图1所示。

2.2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东莞是我国重要的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基本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条。2013年4月,东莞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基地范围为东莞市全境,基地产业领域为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方向为智能手机产业。目前,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产业是东莞渗透率最强、创新最活跃、影响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1]的数据显示: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东莞市手机产量为2.36亿台,同比增长24.5%,占全国手机产量(18.19亿台)的13%,其中智能手机1.9亿台,同比增长40.9%。

东莞现有各类通讯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 4 000多家,敷铜板、PCB、片式电容、晶振、磁性组件、马达等关键电子元器件行业,以及手机电池、屏幕等新兴行业,无论技术上还是产能上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沃”)、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珀”)、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龙”)、金立集团(以下简称“金立”)等龙头品牌整机生产企业,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贝电子”)、东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航天电子”)等一批大型整机代工企业,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视界”)、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科”)、海科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泰”)、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胜”)等一批上游配套企业[2]。目前,东莞全力打造全国智能手机创新研发基地,已经形成以整机生产制造为主,元器件和模组、电池、周边配件三个行业为主要配套的“1+3”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东莞市手机产业制造环节的产值占整个手机产业产值的99.5%,其中整机企业产值占手机制造产业产值的49.1%,周边配件、电子元器件及模组和手机电池分别约占手机制造产业的23.7%、21.9%和4.7%[3]。东莞拥有自有品牌的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如表1所示。

3 专利视角下的手机产业概况

专利是衡量企业创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数据。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知识和财富相互转化的重要手段和资源,是衡量国家、地区和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和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并能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4]。

从总体情况看,除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各大企业在2006-2009年期间,手机专利数量还处于空白状态,从2010年开始,手机专利数量逐年攀升,于2013年达到顶峰,2014年有所下滑,2015年又急剧上升。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专利申请数量第一的单位,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依然领先,2013年的专利数量(1 163件)就远超其他单位10年的专利数量。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专利的产生,虽然数量比较少。见图4。

4.3.3 发明人构成和趋势

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 994名发明人,排名前10的发明人见表5。第1名是曾元清,专利数量为622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1.2%,比之后的9名发明人的专利数量之和还多。第2名是张强,专利数量为133件,占总专利数量的2.39%。第3名是李建林,专利数量为78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4%。前10名发明人中,有8名来自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只有第5名的季统凯来自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44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9%;

第8名的郑战海来自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39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

如图5所示,在2006-2010年间,各发明人的专利数量基本上为0。曾元清2011年专利数为7件,2012年专利数为198件,2013年专利数为208件,2014年专利数为7件,2015年专利数为202件。张强2012年专利数为5件,2013年专利数为55件,2014年专利数为29件,2015年专利数为44件。第3、6、7名发明人只有2015年才有专利产生,前9年都是空白。其他的发明人也是最近两三年才有少量的专利产生。

4.3.4 IPC分类技术总体状况和趋势

《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主要是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分类。IPC分类表内容包括了与发明专利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共分为8个部,部是分类表等级结构的最高级别,部下面细分为大类、小类、大组和小组。

如表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基本上分布在H部(电学)和G部(物理),H04(电通信技术)和G06(计算;
推算;
计数)所占数量最多,其中H04M(电话通信)、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这4个方向的技术专利数排在前列,占总专利数的87%以上。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见表7,其中手机的结构设计专利总量排在第一,占总专利数的30%以上,其次是触控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芯片技术和手势识别。这几种技术专利数之和占总专利数的55%以上。这也说明了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在朝着这几个领域发展,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的热门技术发展方向。

如图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的发展在前5年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人机交互技术和手势识别技术是从2013年才有所起步,触控技术是从2011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从2013年开始,各类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可以看到,芯片技术还一直是东莞手机产业的薄弱环节,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讲,专利数是最少的。

4.3.5 IPC分类申请人构成

在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中,前10位申请人见表8,除了两位申请人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取代了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正崴集团-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的都是表5中专利数量前10名的企业。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依然是排在技术的最前面,各类技术的专利数量也远超其他企业。在芯片技术方面,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有发明专利,分别为61件和19件,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专利数都为0。胜华集团、金龙机电(东莞)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触控技术方面,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结构设计方面。

4.3.6 IPC分类技术关联度

技术关联度是指a品技术组合的关联度,通过技术交叉分析,可以揭示关键技术之间的联系和技术融合状况。通过对检索到的5 556件专利中排名前50的IPC小组技术分类号进行技术关联度分析,得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关联度情况(见图7)。技术关联度排在最前面的是H04M1/725(无绳电话机),其复合技术专利数是324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5个;
其次是H04M1/02(电话机的结构特点)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135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4个;
第三是G06F3/041(以转换方式为特点的数字转换器)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78件,关联技术数量是13个。

由此可见,手机结构设计技术合作联系比较紧密,触控技术次之。其他的技术虽然关联度不大,但每个关键技术都有其关联的技术,各技术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的依存关系,有利于手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高和向更高层次发展。

5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企业间差距明显

从以上专利分析可以看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基本上都被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掌握,占半数以上,其发明人数量也是最多的,科研能力远超其他企业。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排在第二,但是专利数量也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1/5。其他企业的专利数更是少之又少。从前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东莞还有不少整机的生产企业,除了欧珀、宇龙、华贝企业有专利外,其他企业的专利数都为零。企业间的差距非常大,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5.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大部分集中在手机结构设计方面,如配件、手机外壳、支架等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制造领域。在关键技术如手机专用芯片、高端显示屏、人机交互、应用与服务、智能终端等方面,开发力不足,都还高度依赖进口。只有少部分企业具备从方案设计到功能设计的研发支撑能力,其他很大一部分手机企业仍处于OEM及ODM等代加工阶段。从专利的数量来看(见图4),2009年以前各大东莞手机企业专利数基本为0。利用同样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6年至2009年,并采用一样的检索分类号,得出全国手机专利数为发明专利55 663条,实用新型7 100条,所以东莞手机专利数与全国手机专利数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从2012年至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手机技术还处于成长阶段,今后发展进步的空间还比较宽阔。

5.3 产业链创新滞后

东莞手机企业除华为、欧珀、宇龙、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步步高”)等拥有自主品牌外,大多数企业仍以贴牌、低端产品为主。手机创新设计比较单一,只机械地追随市场潮流,不注重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手机上网”的层面,产品定位尚不精准,对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够重视,内容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产业高端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还有待加强。

6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6.1 加强手机产业专利态势分析,建立专利壁垒

对产业专利态势进行分析,可以获取产业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产业预警和规划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东莞手机产业的专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其他重点手机企业的专利状况,为东莞手机产业的发展前景指明方向和提供情报参考,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专利管现制度,科研立项、研发以及产品上线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利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技术,以及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国际竞争力。

地方政府要完善专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专利宣传,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专利地图的跟踪和研究,开展专利预警,特别是对已经公开的专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专利池的构建和专利布局,以促进二次开发和创新。同时应该鼓励技术开发和专利申请,重视专利部署,构建专利预警机制,建立一个能够保护本地企业健康发展的专利壁垒。

6.2 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实现资源的共享

目前,大多数企业利用网上免费的专利信息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如国知局的专利检索、佰腾专利检索系统等。但是,这些数据库里的资源对于具体企业来说,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具体企业对具体行业的检索需求,海量的数据检索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检全”与“检准”之间的尺度难以把握。因此,东莞有必要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

借助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进行专利跟踪检索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较为简便地了解某一技术主题目前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如何、竞争对手在与我们相同的技术主题上的发展如何、目前相关技术主题还有哪些方面存在技术发展的缝隙、我们的相关技术主题研发能力与他人相比处于什么水平、我们该向哪些技术领域或技术主题发展才有生存的空间、某个技术主题的生命周期如何这些可大大提高科研投入效益的、非常复杂的专利战略问题,帮助我们充分了解竞争环境,借鉴已有技术、避免专利纠纷等。

6.3 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专利的保护

东莞手机企业普遍研发力不足,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根据自身实力调整研发策略和方向,选择适当的研发路线,从多角度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推动在芯片研发设计、整机及模块方案设计、系统开发设计、硬件及软件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智能手机高端环节的发展。实现从“代加工”到“自主创新”的提升,可以采用官、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构建手机产业研发生产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前做好工作规划,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各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对手机产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资助,积极发展手机产业高端环节和前沿性研究,完成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6.4 扶持重点企业,推进产业的协同

东莞拥有华为、欧珀、宇龙、步步高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在显示屏、手机电池、元器件及周边配套领域,也拥有一批具备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的优质先进企业,如三星视界、迈科、劲胜、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东莞华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电子”)、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铭新”)等。对这些重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建立东莞手机设计及研发中心,培养和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手机企业,成为带动和引领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并以构建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合作联盟为目标,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和通用技术平台的指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有效整合和配置科学技术资源,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6.5 完善手机产业链,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强化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制造,推动加工贸易环节转型升级,优化关键元器件、高端组件等关键环节配套能力,拓展应用和内容服务,完善手机产品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并在专利、知识产权、税收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制订全面扶持政策,进一步拉长和拓宽产业链,全方位推动东莞手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松山湖已获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移动智能终端),依托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力争将松山湖打造成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关键配套环节为重点,以智能手机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平台。大力推动智能手机产业集聚新载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智能手机专业园,推动产业要素集聚、配套服务完善的智能手机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提升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

7 结语

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东莞手机产业专利的发展现状,由于检索策略构建的不同,数据检索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依据最终构造的检索式获得结果,也会有所遗漏或者检准率不够高。还有就是华为企业虽然整个手机生产链已经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区,但其申请专利还是在深圳公司,所以检索结果中很少有华为企业的专利,这对东莞手机专利数据的检准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此次的检索分析不能完全精确地代表整个东莞手机产业,但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外观设计专利的分类体系不同,所以检索结果并没有把外观设计专利囊括在内,只是从手机的核心技术问题上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进行分析。总体上来看,此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可以引发思考,为东莞手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情蟛慰家谰荨

⒖嘉南祝

[1]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R]. 东莞: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6:1-10.

[2] 肖剑雄. 全球六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东莞造[N]. 东莞日报, 2016-04-25(B06).

[3]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EB/OL]. [2016-06-30]. http:///dgetbWebLib/WebPage/NewsViewImg.aspx?SNID=20150717142913305.

[4] 文尚德.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微软专利战略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3.

[5] 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在线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EB/OL]. [2016-06-30]. http:///page/indexnew.

Research on Dongguan Mobile Phon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the Patent Perspective

Qiu Yu

Center for Library Information, Guancheng Campus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106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焦化;
电气设备;
技术管理;
质量标准化

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集焦炭、煤焦油、粗苯、洗精煤等多种产品生产为一体的焦化企业,地址在拜城县重工业园区内。目前已形成年产焦炭60万吨、精煤180万吨、煤焦油2.5万吨,粗苯5500吨的生产规模。公司在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组的验收,通过这次评定过程,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方面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1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公司建立了以机电副总为主导,机电部为中心、车间层层反馈落实的电气设备管理体系。机电部分多个专业管理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部室、车间有技师、技术员、技术尖端人才多名,有精细化的上下级互联互报制度。车间建立了电气设备管理网络图,主要由技术员、技术大拿、拔尖技术工人组成,互联互包。通过健全技术管理体系,精细分解技术管理要求,使技术管理要求更贴近于生产[2]。为使电气设备技术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每月召开由机电副总主持的设备技术管理专题会议,每周召开由机电部主持的技术汇报总结会,总结并布置每月、每周的电气设备技术管理工作。(1)维修方面:该公司从检维修前的检修措施编写与审定开始,逐级建立健全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完善了安全技术管理审批制度。在检维修过程中详细记录技术数据,检维修完成后要编写检维修成果报告,且有详尽的设备点检制度,做到痕迹管理。并为以后的检维修工作提供详细的技术数据和完善的技术台账,使检维修制度化、规范化。(2)职工培训方面: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做到培训内容鲜活生动易于员工接受和吸收。(3)台账管理方面: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将所有设备技术参数以及设备保养周期录入台账。

2夯实设备基础管理,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公司从设备基础管理入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设备点检制度、设备定期保养制度、设备包机制度,并汇编成册并组织各级人员认真学习,如遇设备技术更新,随时修订。针对近年来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更新迅速、变化复杂的现状,公司及时有针对性的对机电设备技术特征普查,编写了《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主要机电设备技术特征》,将机电设备基本参数,规格型号详细信息录入公司设备台账,并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间断的对其内容进行补充。细化到大型固定设备一机以台账,每台设备的原始资料一律归档,分类保存,确保精确技术数据指导实际生产。公司对核心设备煤气鼓风机、焦炉四大车、除尘站风机、合格重介质泵、脱介筛等机电设备进行周期性设备技术测试和检定,确保焦炉、洗煤厂安全连续性生产,针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重要高危区域如焦炉地下室、副产品回收的化产区域、高低压供配电等防静电接地极、避雷器等进行每半年预防性试验及检测,确保安全生产。鉴于新疆的极端天气(夏季47℃,冬季-37℃)对上述重要机电设备的油品定期取样化验分析实时更换,并采用先进仪器对设备进行探伤、振动测试、转速检测等多种手段监护设备状态,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连续运行。

3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公司采取多级培训:公司技术专家授课培训、部室专业技师现场指导培训、车间讲师授课与现场结合培训、班组一对一指导培训和每日一题等多种形式,强化机电各岗位职工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此外,公司要求各级培训讲师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案,培训结束后写出培训心得和培训总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查阅其培训签到表、培训教案、授课记录、职工考卷、成绩统计、培训总结等多项内容,并不定期旁听授课。公司精选技术大拿和技术骨干做导师,开展导师和带徒活动,从根本上机培养高技术机电设备维修后备人才。每年工会都组织年度职工职业技能技术比武,开展技术对抗赛和岗位练兵,激励职工学技术、钻业务。在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和岗位技术等方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安全生产意识和设备检维修技能。

4在生产实践中开展技术攻关

机电技术管理突出表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决策服务等方面[3]。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设备选型定型和设备购买过程中,众泰首先进行充分技术探讨,然后对其经济性做出论证,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针对安全生产中的难题,召开局部“诸葛亮智囊会”,各路“诸葛”献计献策,开展技术攻关;
同时成立专业技术创新工作室和技术创新小组,组织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公司举办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
每季集中验收评审,根据项目价值给申报者以适当奖励。公司积极运用各方面的力量,为焦化安全生产出谋划策。

5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素质考核

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稳定技术队伍。培养工作基础好、有事业心的技术工人,逐步提高独立工作和独当一面的能力,增强技术后备力量。为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尊重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职工钻研业务、学习技术,众泰煤焦化制定了评定职工技术大拿实施办法,在全公司职工中评聘技术大拿,各车间部室内部评聘技术能手,形成了职工积极学技术钻研业务的进取局面。每年度对技术大拿和工人技师考核评聘1次,实行能上能下制度,充分发挥其技术骨干作用;
公司还推行人人讲述身边发生的安全案例进行集体分享和员工每人1题等方式,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

6设备管理

各单位设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相关技术管理工作;
部室设专职或兼职专业员负责公司相关技术管理工作;
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要求,设备图表的内容是:定点:规定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并严格执行。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新技术推广、油品更新换代工作和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7结语

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是保障焦化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焦化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心任务之一。完善的机电管理系统可以改善焦化行业的生产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更多的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加速焦化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岗.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能源部.煤矿安全规程[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1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形成技术创新体系

1.1优化组织结构,引入竞争机制2008年底,公司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创新能力,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敬业责任心,以迅速打造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力、老中青结合的设计队伍为目标重新划分了技术中心的组织结构。同时对分配形式进行调整,通过推荐、自荐、选拔等形式,实行主设计师负责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能力建设,公司建立了包括国家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赛象研究院等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1.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证新产品开发为了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每年将确保科技投入不低于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原有产品的技术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核心技术。公司保证每年推出不少于5项新产品,同时也为按进度完成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计划提供了资金保证。例如:2010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5451万元,占销售收入的10.6%。

1.3吸引、培养、激励创新人才公司现有员工112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8人,占全部职工人数34%以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4人,拥有博士学位人数2人,硕士研究生15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24人;正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2人;中级职称87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人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人员20多人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30多人次。为表彰在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活动中贡献突出的设计师,公司于2010年重新修订了《专利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和《奖励办法》,极大的鼓舞了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学术和研发水平,提高创新综合实力的热情。

1.4积极运用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成果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赛象公司专利拥有量在同行业中一直遥遥领先。2010年度公司入选天津市专利示范企业,新申请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涉及8种设备类型的11个创新点。取得授权专利1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项。公司累计获得软件着作权36项,拥有注册商标7枚,中国驰名商标和天津市着名商标各1枚。公司自主研发的全钢丝子午线工程轮胎成型机获得发明授权,同时荣获2009年天津市专利金奖和2009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1.5坚持走产学研校企联合之路,整合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多年来,赛象公司一直保持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创新传统。例如:结合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与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在大型飞机运输夹具国产化方面开展技术合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大型飞机运输工装夹具本体制造的关键技术和大型飞机运输夹具设计的关键技术等,双方本着“真诚合作、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核心产品的自主创新、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组织、多层次、高效率地开展合作。2009年底,赛象公司和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共同签订了“国家863计划”———特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装备研制项目的课题任务合同书。赛象公司采取与大学联合技术创新的新思路,优势互补。产学研合作为赛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益,高校智囊活跃的创新思路也弥补了企业自身研发队伍的不足。

1.6构建信息化设计平台,为创新开发提供支撑为实现技术中心图纸设计三维化、标准化,公司于2010年12月斥资150万元购买了三维可视化实体模拟软件———Au-todeskInventor软件。它包含三维建模、信息管理、协同工作和技术支持等各种特征。使用AutodeskInventor可以创建三维模型和二维制造工程图,可以创建自适应的特征、零件和子部件,还可以管理上千个零件和大型部件,它的“连接到网络”工具可以使工作组人员协同工作,方便数据共享和同事之间设计理念的沟通(见图1、图2)。该软件的引进使设计人员能够简单迅速地获得零件和装配体的真实感,缩短了用户设计意图的产生与系统反应时间的距离,从而最小限度地影响设计人员的创意和发挥。此外,集成的有限元分析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完成应力应变和模态分析,以避免相关设计错误。

2技术创新规划的实施情况

2.1积极承担各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重点产品产业化

2.1.12010年3月公司新开发的49/51两段式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型机总装、调试完成,属国内第一台套,是国内橡胶机械行业的又一突破,对于国内轮胎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2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2.1.22010年,公司本着不断推出新品,提升现有钢丝圈缠绕机生产效率的原则,自主研发出了“六工位子午线轮胎钢丝圈生产线”。该项目是对公司已有的“四工位子午线轮胎钢丝圈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和结构创新。该生产线缠绕机的缠绕模块上具有6个缠丝槽,通过精确加工,使2个缠丝槽的间距缩小,在不增大缠绕模盘体积及其他附属机械体积的情况下,通过优化部件间位置设置,可以同时进行六工位缠绕钢丝圈,相比两圈或四圈缠绕将生产效率提高至少50%以上,提高了缠绕机及整个生产线的利用率,降低能耗。该项目共申请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2.1.32009年1月1日国家科技部正式给课题承担单位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达课题任务书。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协作单位天津大学组成863课题组,根据课题合同书规定的总体任务,针对特巨型工程子午胎大尺寸、大重量、大载荷,以及轮胎成型工艺中对成型装备的大承载、大空间、极限制造等要求,研究重载、多工位、高精度、高性能特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装备的关键技术。经过关键技术难点攻关,国内首创的特巨型全钢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装备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1.4公司新研发的创新精品———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是生产特巨型子午线轮胎的关键设备(见图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着作权1项,申请发明专利国内4项、国际6项。本成型机组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经国家橡机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属国内首创,填补空白。2010年5月,特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组项目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和筛选,荣获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1.5工程子午线轮胎X光检测成像与图像处理系统。公司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子午线工程胎X光机及其检测成像与图像处理系统,初步形成了检测精度分别为1.70mm、0.80mm和0.08mm。系统中的“轮胎内部结构缺陷自动识别系统”为X光机检测设备的前沿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的研发提升X光机检测设备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橡塑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2009年5月由“天津软件协会”完成软件评测和现场试验,颁发了对应的软件证书,完成知识产权的申报。

2.2抓住历史机遇,进军航空装备制造领域

自从中央和国务院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以来,最引人瞩目的是欧洲空客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合作项目———建设空客A320飞机总装生产线。由于空客A320飞机的部件生产均在欧洲,需海运及汽运至天津进行组装。因此,天津总装线的生产就必须有一整套飞机大部件运输的工装夹具来支持。运输高精度的飞机部件,对于工装夹具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天津赛象公司以自身的实力,通过了法国空客技术人员多次检验和考评,在国内外十几家强手的竞争中一举中标,成为欧洲空客在欧洲之外的第一家总承包企业(见图4、图5)。继空客A320运输夹具成功交付客户后,公司在众多竞争强者中取得了空客A350XWB宽体飞机专业运输夹具的生产制造权。该项目具有大体积、大空间、高精度、轻结构、多曲面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在大部件运输夹具方面的制造水平,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为此,赛象公司专门辟出5000m2的专用厂房,购买了上百台套设备,在设计方提供的图纸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满足加工要求,仅用了100多天,就完成了第一套A350运输夹具的生产。

3对企业发展的促进和对行业的带动作用

3.1专利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公司共申请专利173项,授权7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4项。2010年公司入选天津市专利示范企业,新申请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涉及8种设备类型的11个创新点。取得授权专利1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项。公司累计获得软件着作权36项。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RFID;
标签;
专利分析;
创新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5.53;
G35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087-06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1]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通称RFID技术)。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构成的物联网,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2]。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天线三部分组成[3]。RFID标签相关技术领域广泛,包括芯片的设计及制造、天线的设计及制造、标签封装、特种标签生产、标签芯片的安全加密算法及其实现技术、多标签防冲突和防冲撞技术及标签的应用等多个技术领域。标签是RFI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本文从专利总体发展趋势、类型分布、国家分布、专利技术特征、热点技术领域、创新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政府部门及企业和研发机构准确了解我国RFID标签领域竞争态势提供事实依据,为技术合作及人才引进提供参考帮助。

1 总体发展趋势

本研究选用法国QUESTEL公司ORBIT系统所提供的专利数据库和分析工具,检索年限截至2011年10月31日,检索结果为中国共4 112个专利家族,本文分析对象为专利家族。

从图1、图2可以看出,我国RFID标签技术大致分为二个发展阶段,1991-2003年为起步阶段,专利申请量及公开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公开量从1994年的1件增长到2003的54件,此阶段为技术诞生期。2004年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04年公开114件,至2011年11月已达828件,为2004年的7.3倍,说明我国的RFID标签技术是从2004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仍处于技术发展期,对应专利量的持续增长。

2 专利类型分布

对中国专利申请类型进行统计(含同族专利),结果如图3所示,中国的RFID标签专利申请中89.3%为发明专利,8.3%为实用新型,只有2.4%为外观设计。这一数据说明,在RFID标签技术领域专利整体创新度较高。

图3 中国专利申请类别分布

3 各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的技术产出情况

经对专利优先权数量进行统计,可以得知各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的技术产出情况,从中发现中国专利中我国原创技术所占比例。各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的专利优先权数量见表1。

从表1中看出,按专利家族统计,在中国公开的4 112件专利中,中国具有优先权的专利共计2 693件(包括香港、台湾在内),占整个专利家族的65.5%,剩余34.5%的专利优先权为国外所有。即中国的RFID标签技术仅有约2/3的部分为中国原创技术,约1/3的技术仍被国外所掌握,尤其是美国(669件)、日本(319件)和韩国(109件)。

4 专利技术分析

4.1 技术领域构成

经对中国RFID标签技术各IPC对应的专利申请量的统计(见图4和图5),发现中国RFID标签技术专利主要集中于数据的识别及表示和记录载体的处理技术(小类G06K,共3 127件专利),其中设备之间实现协同作业的方法或装置(G06K-017/00,1 052件)、带有集成电路芯片的记录载体(G06K-019/07,1 018件)、读出记录载体的方法、装置(G06K-007/00,999件)、记录载体电路的装配(G06K-019/077,810件)这4项技术的专利量远远超出了其他类型的专利申请。

4.2 热点技术领域

以上是对各项技术领域的构成及其专利数量的统计分析,下面对各项技术专利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未来的技术热点。图6列出了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5位技术的年度变化情况。

从图6可以看出,2003年以前各项技术均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从2004年起,G08B-013/14(手提物品的防盗、防偷窃技术)、G06K-019/07(带有集成电路芯片的记录载体)、G06K-017/00(设备之间实现协同作业的方法或装置)、G06K-007/00(读出记录载体的方法、装置)、G06K-019/077(记录载体电路的装配)这5项技术的发展

速度明显加快,专利量远远高于其它技术,现对此5项技术进行重点分析。自2007年起,G08B-013/14(手提物品的防盗、防偷窃技术)的发展热度已渐渐退却,专利量在持续下滑,目前看来已不再是重点发展领域。G06K-019/07(带有集成电路芯片的记录载体)、G06K-017/00(设备之间实现协同作业的方法或装置)、G06K-007/00(读出记录载体的方法、装置)这3项技术处于胶着发展状态,每年专利量不相上下,发展趋势一致,属于齐头并进发展领域,但2011年G06K-019/07(带有集成电路芯片的记录载体)的专利量下降明显(仅118件),而G06K-017/00(设备之间实现协同作业的方法或装置,220件)和G06K-007/00(读出记录载体的方法、装置,178件)增势明显。另外,G06K-019/077(记录载体电路的装配)的专利量虽一直处于上述3项技术之下,但其自起步以来一直处于平稳持续增长状态,目前仍处增长态势,2011年的专利量已达148件。

综上看来,目前中国RFID标签的热点技术领域是:(1)设备之间实现协同作业的方法或装置;
(2)读出记录载体的方法、装置;
(3)记录载体电路的装配。此研究结论与前面对国际热点技术领域的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在RFID标签技术领域我国和国外的研究热点一致。

5 创新机构分析

5.1 创新机构构成

经对在中国申请RFID标签专利的公司及研究机构进行统计,专利量在11件以上的申请机构共45家,见表2。其中中国机构共19家,合计申请415件,占45家机构专利总量(1 138件)的36.5%,而63.5%的专利为国外机构所申请。另外,在排名前10的专利申请人中,国外企业有7家,占了绝对的优势。这些国外机构多为大型国际性跨国企业集团,他们看好RFID标签技术应用的广泛市场前景,投入了相当大的研发力量,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也较为重视中国市场,所以这些大公司在中国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布局了大量专利。

而国内的主要机构基本属于下列5种类型:

(1)大学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东莞大学电子科技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2)专门从事智能卡和RFID技术研发的企业: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天臣新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策工贸有限公司。

(3)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4)专门从事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公司:中国台湾晨星半导体集团。

(5)将RFID应用于自身业务的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有限公司。

5.2 创新机构申请量年度分布

图7 创新机构申请量年度分布

经对主要公司及研究机构专利申请量年度分布的统计,发现2003年以前,我国的RFID标签专利全部是由外国申请人所申请,共有23家公司进行了申请,其中首家在中国申请的公司是国际商务机器公司(IBM),申请时间为1996年。而我国的申请人首次申请是在2004年,是来自上海的两家机构: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116研究所,他们开创了中国RFID标签领域专利申请的历史。之后,从2005年起,来自我国大学、研究所、公司的申请人数量迅速增多起来,而新增的国外申请人在逐渐减少,2007年新增的国外公司仅3家:美国康宁公司(CORNING)、美国博通公司(BROADCOM)和美国KOVIO公司,自2008年以后未再出现新的国外申请人。从图7上看,专利量排名靠前的国内申请人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起步均很晚,首次专利申请分别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综上看来,我国的RFID标签专利在2003年以前几乎全部由国外公司所申请,2004年起随着国内申请人的数量及专利数量的迅速增长,我国的RFID标签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但我国申请人数量虽多,可每位申请人的专利数量仍偏少,仍难以与国际跨国集团竞争。

5.3 重点机构分析

在专利量世界排名前50家机构中,中国有5家(公司3家,研究机构2家),见表3。中国的机构数量及其专利总量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机构数量虽和韩国相同(均是5家),但机构的总专利量却比韩国少了160件,中国的机构专利总量仅占世界前50家机构专利总数的8.7%。

5.3.1 远望谷

远望谷是中国领先的RFID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自1993年起就致力于RFID技术和产品研发,借助中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开创了国内RFID产品规模化应用的先河。远望谷目前拥有67项RFID标签专利技术,全部为该公司的独有技术,其中记录载体电路的装配技术(IPC代码为G06K-019/077)为远望谷在RFID标签技术领域的重点研发技术,关于此项技术已有26项专利。其中刘奕昌是该公司重要发明人,共有18件发明专利。

5.3.2 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成立于1985年,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是全球第四大手机生产制造商。中兴通讯共有RFID标签技术专利62件,其中3件是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CEC华达电子设计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共同申请。中兴通讯的重点技术为读出记录载体的方法、装置研究(IPC代码为G06K-007/00),共拥有33件此项技术专利。

5.3.3 上海中策工贸有限公司

上海中策工贸有限公司共有39件RFID标签技术专利,全部为林明耀一人发明。从技术内容上看,主要是关于读出记录载体的方法、装置研究(24件,IPC代码为G06K-007/00)和带有数字标记的记录载体研究(13件,IPC代码为G06K19/00)。

5.3.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有33件RFID标签技术专利,全部为独自申请,为该院独有技术。从技术内容上看,主要是关于设备之间实现协同作业的方法或装置研究(IPC代码为G06K-017/00),共有18件此项技术专利。刘禹为该公司重要发明人,共13件发明专利。

5.3.5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中国RFID技术领域重要研发机构,研发内容包括芯片、天线、读写器等重要技术,开发了符合ISO标准规范的台湾第一颗RFID芯片,自2004年起即开展国际EPC标准的超高频RFID关键技术研发,至今已获得可观成果。2005年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系统中心成为全球少数四家RFID产品电子编码(EPC)全球测试中心之一,也是全亚洲的惟一一家。目前,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实际参与RFID国际标准的制订,掌握着RFID标准制订的主动权,显著提升了台湾在全球RFID产业的领先地位。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共拥有RFID标签相关技术专利26项,其中首件专利于2003年申请,技术领域包括标签芯片、标签读写技术、标签与其他设备之间协同作业的方法及网络设备等。这些专利布局于包括台湾在内的8个国家、地区及组织,在台湾和美国拥有专利优先权。在标签技术研发中,该院与台湾艾迪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BELLAID SOLUTIONS INC公司、美国NEOLOGY公司、日本NIPPON INFORMATION SYSTEM公司等多家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共同申请专利2~3件。

6 研究结论

(1)我国的RFID标签技术是从2004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仍处于技术发展期,对应专利量的持续增长。2003年以前,我国的RFID标签专利几乎全部由国外申请人所申请,我国自2004年起才逐渐独立掌握了该领域的相关技术,随之国内申请人的数量及专利数量迅速增长,从而我国的RFID标签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2)我国的RFID标签技术仅有约2/3的部分为国内原创技术,约1/3的技术仍被国外所掌握,尤其是被美国、日本和韩国所掌握。日本富士通公司、国际商务机器公司、韩国三星电子、日本日立公司等跨国集团很重视中国市场,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在中国布局了大量专利。

(3)近五年内在RFID标签技术领域中国公司成长迅速,具有了较强的创新能力。位于首位的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其次是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专利增长速度已远远超出了在我国申请的其他国内申请人和国外申请人,表现出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引领我国RFID标签技术的发展。

(4)我国的RFID标签技术领域产学研各具特点,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国内的主要专利申请人基本属于以下5种类型:大学和研究所、专门从事智能卡和RFID 技术研发的企业、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专门从事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公司、将RFID应用于自身业务的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等十五部委.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2006.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一、企业人才队伍的现状

2000年6月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成功改制,实现由传统的工厂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转变。历届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制订人才规划,出台配套办法,加大引进、培养、开发力度,使人才环境不断优化,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硕士5人,本科342人,专科382人,中专269人,高中及以下116人。分别占员工总数的0.26%,17.7%,19.8%,6.1%; 工人学历构成:中专及以上学历工人80人,中技96人,高中133人,初中及以下454人;
年龄构成:35岁及以下工人92人,占工人总数的12%。技能构成:高级技师20人,技师28人,高级技工288人,中级技工160人,初级技工274人。在岗工人474人,其中生产技术工人336人,非在岗289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人才队伍的现状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管理层人员数量多,高技能技术工人数量少;
潜在的人力资源多,开发利用少;
低层次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尽管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开发力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但与形势及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与高标准客运专线建设的人才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总量和管理机制还不能全面适应公司发展所需。归纳起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层人数多,技能工人数量少。管理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各类管理技术人员1164人,占员工总数的60%,在岗的474名工人中,生产技术工人336人,占员工总数的17%,工人的劳动技能和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人员总量多,高质量人才少。目前全公司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46%,高层次人才比例更低,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在行业、在总公司系统叫得响、有权威的高层次专家级人才十分短缺,项目管理、经营投标选拔人才时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与一些先进的大企业相比,差距更大。

3.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土木工程专业上,特别集中在铁道、公路工程专业上。其他领域如地铁、市政、水利水电、房建等领域的人才少。二是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少,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注册工程师少。三是高、中、低级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人才少,所占比例低,与企业发展的差距较大。特别是前两年高铁建设大规模上马的形势下,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远不能满足要求。

4.人才工作机制与市场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公司用人机制与分配机制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甚至一部分领导还不能以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和以市场为导向来看待人才工作,还是用国有老企业的传统思想进行人才管理,存在人治现象。

(2)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一是人才的使用与分配机制不能与市场接轨;
二是收入与贡献不对等;
三是分配不平衡,甚至不公平,大锅饭现象突出;
四是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
五是相关奖惩制度得不到认真落实,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3)流动机制不畅通。没有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正常流动机制。人员双向流动困难,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公司精简人员、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主要障碍。

5.人才队伍不稳,人才流失问题突出。人才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不安心技术工作。公司领导缺乏与技术人员沟通交流,一些“老实人”得不到重视和关心,他们的想法得不到现场项目经理、总工的重视,更得不到公司领导的重视,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刚分来的大中专生由于实际工作与期望目标相差较大,独立工作能力较强流失较多,一些取得高、中级职称人才由于发展空间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也容易流失。

二、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思考

针对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结构,为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稳住企业骨干人才,培养、引进企业急需人才,必须通过机制创新,才能确保人才强企战略目标的实现。

1.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重点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公司现有人力资源,总体结构为“三多三少”,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笔者认为抓紧四支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第一支队伍——领导和管理人才队伍。对领导和管理人才队伍,重点是素质和能力建设。具有经营管理和专业双重知识结构、有决策的才干、有管理的能力、有法制观念。领导和管理人才要注重培养宏观管理、开拓创新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第二支队伍——建造师队伍。注重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保持项目经理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将成绩突出的项目经理一概提拔到公司领导岗位上来。项目经理主要是提高现场施工管理能力和项目创效能力。

第三支队伍——技术人员队伍。从结构来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太少,教授级高工为零。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所以引进大中专毕业生时,专业不要集中在一个领域,可有计划地引进机械、结构、地质、市政等专业的毕业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搞好传帮带,使他们尽快成才。二是要培养有经验的工程师。专家、技术拔尖人才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能力。

第四支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公司现在各类高技能人才队伍都缺乏。可根据组建项目队的需要,掌握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抓紧培训和引进,保证持证上岗。高技能人才要注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

2.建立人才安全保障机制,稳定企业骨干人才。企业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重视人才成长环境建设,建设富有特色并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营造出和谐宽松、精诚团结、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宿感,成就感。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员工的身心健康、家庭状况、思想状况、存在困难,切实帮助解决好后顾之忧,让其放心大胆工作,真正体现出企业、领导对人才的重视和关心,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

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建立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使企业人员从数量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对高层次人才可以采取送高校深造、挂职锻炼、外派考察、重点培训等措施进行培养。对企业急需人才要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把这些人员放在重要的岗位去培养锻炼,提高其组织指挥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促进其快速成长。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和日常培训制度。对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专业、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采取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岗位锻炼等形式加快培养。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合作攻关重难点项目和重大科研课题,有计划地开展专家和专家后备人员的培养工作。

对于技能工人,重点是采取岗位培训制度,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并逐步实现一专多能。在培训上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才和用人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单位培养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使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