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预期理论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8 12:0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研究组)4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神经康复治疗。采用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期理论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预期理论论文【五篇】

预期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研究组)4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
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神经康复治疗。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0d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40d末,研究组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
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境,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康复治疗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约60%的患者可发生抑郁[1,2]。卒中后的抑郁情绪和认知障碍等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及预后。早期康复治疗能使PSD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明显改善,使康复治疗步入良性循环,从而改善预后,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4年3月~200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6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为大脑半球病变(梗塞或出血),无意识障碍、失语及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2)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
(3)病程10~15d;
(4)无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者。其中男54例,女32例;
平均年龄58.4±9.4a;
脑梗塞50例,脑出血36例。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先按疾病类型分层,尔后将入组的86名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研究组)4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抑郁显著的患者口服百忧解治疗。研究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法(MRP),在生命体征及病情稳定48h后即开始康复治疗,早期均以肌肉按摩、神经肌肉电刺激、患肢的抗痉挛摆放、关节的被动与主动活动等,以保持关节正常活动度及肌肉正常长度为主。再根据患者病情,脑梗塞患者一般在发病后3~5d,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10~20d进行坐、立、行、走训练,同时通过具体的作业由易到难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与强化,每日1次,每次45min。康复师不断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讲解神经康复的基本原理及近期与远期目标,使患者对脑卒中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不断肯定、鼓励患者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
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疗效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0d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HAMD24项评分≥8为轻度抑郁,≥20为中度抑郁,≥35为重度抑郁[3]。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t检验。

2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BI、HAMD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MBI、HAMD评定比较(略)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5;
两组间比较P<0.05

表1显示,治疗40d末,研究组MBI、HAMD评定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
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机制不明,目前有两种学说:(1)原发性内源性学说,认为脑卒中后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失调;
(2)反应性机制学说,即卒中后肢体功能的丧失,社会功能减退,角色转变,家庭关系等急性转变超出患者所能应对的范围;
患者卒中后对疾病认识不足及对偏瘫后果恐惧导致精神压力过大;
怕拖累家人、经济承受力的担忧等,多种家庭、社会、生理因素共同导致病后生理、心理平衡失调,而产生悲观孤独情绪,不愿意与人交流导致抑郁。

PSD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4],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越重,ADL越差,越易导致PSD。而随着ADL的恢复,患者的抑郁程度亦会明显改善。大脑是有可塑性的,早期康复治疗,因能有效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诱发正常运动模式,促使大脑的神经功能重组向符合生理要求的正确方向上发展。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前后MBI、HAMD评定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
治疗后MBI、HRSD评定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康复治疗,患者肢体功能不断改善,ADL的不断改善,激发起患者康复的信心,心理障碍逐步消除,有利于PSD的恢复。

康复训练是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间患者通过与康复师的不断交流,康复师的耐心的心理疏导,向患者传达积极的心理支持;
通过建立良好的康复氛围,安排偏瘫患者的集体治疗,促进患者与患者间的交流及加强患者与家属间的沟通,使其心情放松、愉快,不断树立自信心,从而打消患者不良的心理防御体制,消除卒中后不良行为与处理方式,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卒中事件本身,正确接纳自己与自己的疾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从而解除抑郁。

总之,早期神经康复能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促进PSD的恢复,而PSD的恢复,反过来又可加速康复进程的发展,最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于恺.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5):405

[2]张朝辉,宋景贵,王振英,等.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的功能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1):7

预期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长期水文预报预报方法水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
P331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中长期水文预报是根据前期和现实的水文、气象等信息,运用天气学、数理统计、宇宙-地球物理分析方法,对未来较长时间内水文情势做出定性或定量预报。中长期水文预报具有较长的预见期,能够使人们在解决防洪与抗旱、蓄水与弃水及各部门用水之间矛盾时及早采取措施进行统筹安排,以获取最大的效益。近年来,随着新的数学分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中长期水文预报拓展了新的研究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对水文预报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水文部门能提供预见期长、准确性高的中期与长期预报,要求有定性分析及有定量的预报。显然,积极开展中长期水文预报是非常必要的。

2 传统的预报方法

中长期的水文要素受天文、气象、地理等多因素的影响,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从历史资料中挑选多个与预报要素具有物理成因相关的因子作为预报因子,通过统计分析等数学方法建立预报因子与预报因素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从而进行水文要素预报。

2.1 成因分析法

成因分析法主要侧重于水文现象物理形成过程的描述与分析。它的主要思想是根据前期的大气环流特征以及表示这些特征的各种高空气象要素,直接与后期的水文要素建立起定量的关系进行预报。

成因分析法有以下几类:①应用前期环流进行预报;
②应用前期海温特征进行预报;
③根据太阳黑子相对数n年周期中的相位或分析黑子数与江河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对后期可能发生的旱涝进行定性预测;
④分析地球、行星、火山运动、臭氧的多少等与水文过程的对应关系,对后期可能发生的水文情况作出定性预估;
⑤概率统计预报。

2.2 数理统计方法

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数理统计方法占有显著地位。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大量历史资料中去寻找分析水文要素变化的统计规律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然后应用这些规律来进行预报。该方法又可分为单要素法和多要素综合法,其中单要素法是通过分析预报对象自身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作为预报的依据,如历史演变法、滑动平均法、周期叠加、时间序列分析法等;
多要素综合法是从分析影响预报对象的因子中挑选出一批预报因子,建立其统计规律作为预报的依据,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自然正交分解等方法。

3现代预报方法

水文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高度非线性过程,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预报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与实际应用的差距还较大,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理论与方法以丰富水文中长期预报方法,以期提高预报精度并为实际生产服务。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理论与计算方法,丰富了传统的水文预报方法并为新预报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3.1 模糊分析方法

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除具有确定性与随机性外,还具有模糊性,陈守煜等在水利、水文、水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中进行了模糊集的应用研究,并将模糊集分析与系统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模糊随机系统分析体系,建立了模糊模式识别预测模型。模糊分析方法的引进,丰富了中长期水文预报理论,但由于其信息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因此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 (ANN)是对人脑若干基本特性通过数学方法进行的抽象和模拟,是一种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非线性信息处理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按拓扑结构分为前馈网络、反馈网络和混合网络。BP 网络是由Rumelhart和Mccullane针对含有隐层的、具有非线性连续函数的多层前馈网络权值调整问题而提出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它是人工神经网络中最为重要的网络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算法。

3.3 灰色系统理论方法

由于水文中长期预报内含的不确定性成份较多,如系统动力学本身的复杂性、变化的随机性以及人类认识的不完善性等,且各种成分难以严格区别,即部分信息清楚部分信息不清楚,基于这一事实,可以将水文过程看成一个含有灰信息和灰元素的多因素影响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较适合于预报具有指数增长趋势的问题,将其应用于非线性变化的水文时间序列预报中则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该理论目前还在发展中,以期将来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为水文预报服务。

3.4 混沌理论方法

混沌理论认为,客观事物的运动除平衡态、周期、准周期运动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更加普遍的运动形式-混沌运动,即一种由确定性系统产生的、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性、永不重复的回复性周期运动。大多数水文现象的运动特征都具有确定性的一面,又具有随机性的一面,应用混沌理论将能打破传统分析中单一的确定性分析和随机性分析,建立将两者统一起来的混沌分析法。国内外文献表明,混沌理论在水文中的应用还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工作,大多数新方法还未涉及。

3.5投影寻踪方法

投影寻踪(PP)是统计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是用来分析和处理高维观测数据,尤其是非线性、非正态高维数据的统计方法。它的原理是把高维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向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上,以投影指标函数来分析原始数据结构特征,并寻找使投影指标函数达到最优的投影值,以达到分析研究高维数据的目的。它具有稳健性、抗干扰性和准确度高等优点,并且在水文预报方面的研究也起到了显著的成果。

3.6 小波理论方法

小波分析是源于Fourier(傅里叶)分析的新发展。从时频分析的角度出发,任一水文序列均含有多种频率成分,每一频率成分都有自身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规律,因此仅从水文序列本身出发构造模型,难以把握水文序列的内在机制,有必要对水文序列进行分频率研究,而小波分析方法正好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时频分析技术。

3.7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在水文中长期预报中,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需要考虑多个预报因子对预报对象的影响,并建立预报对象与预报因子间的线性方程,这就是多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是假定在各预报因子和预报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的情况下,使预报值和实测值之间误差达到最小,并认为未来是按这种关系发展,从而进行预报。它是中长期预报的一个重要手段。

预期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负荷预测;
灰色理论;
GM(l,1)模型;
平滑改进

Abstract: accurate load forecast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grey theory of long-term power load forecasting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o the two improved methods posterior poor inspection comparison, the final is proposed based on a smooth data proces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the gray prediction model.

Keywords: load forecasting; Grey theory; GM (l, 1) model, Smooth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方法等,时间序列法对规律性的处理不足;
回归分析法的预测精度较低;
灰色预测方法则是当数据离散程度越大时,预测精度越差。本文通过改进灰色预测理论并进行分析,提出采用组合预测的方法进行负荷预测,提高预测精度。

2 电力负荷预测理论与灰色预测理论

2.1 电力负荷预测理论

一般来说,按时间长短,电力负荷预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长期负荷预测。预测电力负荷十年以上的变化;

(2)中期负荷预测。预测电力负荷五年左右的发展变化;

(3)短期负荷预测。其主要预测电力负荷一年内的变化情况;

(4)超短期负荷预测。主要是预测未来一小时甚至更短时间的电力负荷变化情况。

本文重点研究中长期负荷预测。

2.2 灰色预测理论

GM(1,1)模型是电力负荷预测的一种有效模型,是GM(1,n)的特例模型。GM(1,1)模型的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始灰色数列进行生成处理,削弱其随机性,增强规律性;

2)建立GM(1,1)模型,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模型参数;

3)对辨识后的模型进行检验,如果模型可行,进入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一步;

4)根据建立的 GM(1,1)模型预测生成的未来值;

5)将预测结果作逆生成(累减生成)处理,得到真实的预测值。

3 实证分析

参考2002年到2008年某市年用电量数据,应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大的相对误差是6.3%,最小的相对误差是0.3%, 预测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针对此灰色模型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

(1)改变最小二乘法中的参数矩阵,并对相应模型的时间响应方程进行改变;

(2)针对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常值,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三点平滑处理;

从表3可以看出,运用三点平滑处理后的预测相对误差减小,说明这种改进方法是可行的。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标准,提出的基于灰色理论与平滑处理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取得较好的结果。关于对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改进的方法有很多,但并不存在一种通用的灰色改进模型,必须结合电力负荷预测的实际情况,针对负荷变化的特点做进一步完善。

5 参考文献

[1]牛东晓,曹树华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张大海,史开泉.灰色负荷预测的参数修正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1

[3]雷镇,阮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长期负荷预测算法,微机发展.2006

[4]魏伟,牛东晓.负荷预测技术的新进展.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

预期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
电子印本;
科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G250.省略上也有为数不少的后印本存在。

研究者究竟愿意以预印本还是后印本的形式公开,涉及不同研究领域的文化和传统。比如在理论物理领域,特别是高能物理,普遍流行预印本。而对于实验物理学家,乃至生命科学家,则更习惯使用后印本。随着电子预印本在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一些大型数据库商和出版机构合作也开始提供电子预印本(待刊论文)服务,如SDOL、Blackwell、SpringLink等数据库,只不过它们不是开放获取的,需要购买数据库使用权。

二、电子印本的类型、特点及功能

(一)电子印本的类型

电子印本系统中的信息资源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包含书籍中的部分章节、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技术报告和研究手稿等。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电子印本系统:(1)电子印本资源搜索系统, 有大量的电子印本文献索引, 类似搜索引擎;
(2)电子印本资源导航,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电子印本资源系统的信息,类似学科信息门户;
(3)电子印本资源系统,提供电子印本的存取服务,是真正的电子印本资源所在。

电子印本系统的创建者多为研究性组织和公益机构(如大学、研究所、图书馆等),他们是学术成果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此外,一些政府和商业机构也积极参与创建。目前电子印本的学科范围以理工科最多,文史哲最少。

(二)电子印本的特点

1. 时效性强,可以提高研究效率。许多学术文献若按照传统出版模式, 从投稿到正式出版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电子预印本系统改变了这种模式,即使是阶段性学术成果都可以随时,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学术研究效率,这正是电子预印本信息资源区别于其他信息资源的价值所在。

2. 学术性强,类型多样。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开放特性使其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但它不同于非正式的论坛(BBS)与新闻组, 上传到电子预印本系统的论文都是来自学术机构,他们是高质量的学术原创论文,囊括了一般学术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灰色文献、项目报告等不同的数据类型,已成为数字化文献的重要来源。

3. 被引用率高。2001年Steve Lawrence在Nature上撰文,通过分析来自数字书目与图书馆项目 [2] 的119 924篇计算机以及相关学科的会议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网上文献更容易被他人引用,为使研究成果影响最大化、冗余最小化、加快科学的进步,作者与出版者都应致力于文献的方便获取。电子预印本论文水平逐渐被学术界认可,权威期刊的文章都将其作为引文来源。

4. 费用低,几乎都可开放获取。区别于商业数据库提供的学术文献,电子预印本费用低廉,几乎都可开放获取。特别是对不在商业数据库允许范围(如校园网内)的用户,以及经费不多和规模不大的文献机构,该类信息资源更受青睐。

5. 质量良莠不齐。电子预印本大多是有质量控制过程的,而且一些学会、协会、国际组织、基金和热心开放获取运动的学者都积极地参与到开放获取的各个领域,并积极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开放获取的发展,一些学术论文也像纸本出版物一样有着严格的评审或同行评议进行质量控制。

但是,由于电子预印本的开放特性,尽管在存储和等环节采取了不少质量控制措施,一些电子预印本的质量还是不高,电子预印本整体来看质量良莠不齐,目前还处于数量增长阶段。

6. 其他特性。(1)处愿性:作者自愿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论文进行排版后,通过网络、E-mail等方式,按学科类别上传至相应的目录或数据库中,文责自负;
(2)交互性:有些系统允许对论文进行评论和交流;
(3)多载体性:作者可发表到正式的刊物或其他形式载体上;
(4)共享性:任何人在尊重作者版权的基础上都可合理使用。

(三)电子印本的功能

1.促进预印本交流是电子印本文库最基本的功能。科学交流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个过程,而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由于其固有的一些优点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所青睐,利用预印本进行非正式交流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如科学家将论文手稿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之前会将论文预印本以各种方式分发给其他同行以获取宝贵的意见;
会议主办机构在会议召开之前,也会将会议论文预印本事先分发给与会代表;
等等。这些年,作为预印本交流平台的电子印本文库在交流的范围和交流的透明化两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满足提高学术影响力的需求。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首先来自于对科学发展优先权的确认,电子印本文库的开放交流机制使得科学家的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业内学者所知晓,并且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来佐证科学发展的优先。学术影响力的提高其次来自于论文更大范围的传播及被引用。网络环境下,科学家乐于将文章放到网上公开供他人获取,以尽可能地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3. 有效地保存科研智力产出。科研机构是智力产出的主要机构,有责任对这些智力成果进行保存。机构电子印本文库以机构为最小单位,在政策制定和运行模式的选择方面更为灵活;
另外,学科电子印本文库除了反映最新学术文章外,还对“历史性资料”进行保存,这是日常研究工作赖以进行的基础,学科电子印本文库较好地勾勒出研究变化发展的轨迹,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保证。

4. 改革传统的学术交流。由于学术期刊出版市场的垄断,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出现了“学术交流危机”。而电子印本文库的所有资源均可通过网络免费地被浏览、获取。科学家可以从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再次掌握交流上的主动权。另外,高质量的学术资源是学术交流的基础,是电子印本文库改革传统交流模式的客观条件。

5.省略

网络地址:http:///(美国主站点);
http://cn.省略/(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镜像站点)。它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电子预印本文献库,始建于1991年8月,由Dr. Ginsparg发起,旨在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2001年后转由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进行维护和管理。arXiv是最早的预印本库,目前世界各地有17个镜像站点,涉及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定量生物学方面的学术论文54万多篇(每年增加几万篇)。在物理学的某些领域,它们早已替代传统的研究期刊,有检索和浏览功能。全文文献有多种格式(例如PS、PDF、DVI等),需要安装相应的全文浏览器才能阅读,还提供RSS feeds订阅最新文章。

(二)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上项目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即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

1. 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

网络地址:http://prep.istic.省略或http://prep.nstl.省略。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收录的预印本内容主要是国内科研工作者自由提交的科技文章,一般只限于学术性文章。科技新闻和政策性文章等非学术性内容不在收录范围之内。系统的收录范围按学科分为五大类: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除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外其他每一个大类再细分为二级子类,如自然科学又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可以实现二次文献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系统实现了用户自由提交、检索、浏览预印本文章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用户可以经过简单的注册后直接提交自己的文章电子稿,并在随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改动情况追加、修改所提交的文章。

2. 国外预印本服务子系统

网络地址:http://sindap.istic.省略。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两国的科研人员自己的文章和使用预印本资源,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SINDAP子系统,用户只需输入检索式一次即可对全球知名的17个开放获取系统(以预印本为主,也包含个别开放获取仓储)进行检索,并可获得相应系统提供的预印本全文(或其他资料)。目前,SINDAP系统含有预印本二次文献记录约80万条,其检索页面比较简单,除了提供逻辑组配以及标题、作者、摘要等字段的检索入口外,还有信息来源的选择,如可选择仅检索“有全文的数据资源”,或从17个预印本系统中任选若干个。

(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网络地址:http://paper.省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针对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创建的科技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出版物的概念,免去传统的评审、修改、编辑、印刷等程序,给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提供及时发表成果和新观点的有效渠道,从而使新成果得到及时推广,科研创新思想得到及时交流。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只要作者所投论文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为学术范围内的讨论,有一定学术水平,且符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基本投稿要求,可在一周内发表。专业领域按自然科学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分为39类。

每日更新,可为在网站的作者提供该时间的证明,并允许作者同时向其他专业学术刊物投稿,以使科研人员新颖的学术观点、创新思想和技术成果能够尽快对外,并保护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从2006年8月起,已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纸本学术期刊出版,所刊文章应先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上发表,对在线论文进行同行专家评审后,所评出的优秀论文作为本期刊的主要稿源,电子形式与纸本形式互相促进。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提供了丰富的浏览模式。可按照首发论文、同行评议、首发精品、优秀学者、名家推荐、学者自荐、科技期刊、博士论坛、专题论文、热度视界、多维论文等类别浏览论文。比较有特色的是同行评议的论文可以看到学科专家的评语。

(四)奇迹文库之奇迹论文预印本

网络地址:http://省略/eprint/。奇迹文库是由一群中国年轻的科学、 教育与技术工作者效仿等模式创办的非赢利性质的网络服务,主要收录中文科研文章、综述、学位论文、讲义及专著(或其章节)的预印本以及幻灯片、报告、书章节等,涵盖所有学科领域。可使用分类浏览的方法或用关键词查询的方法查找所需资料。可以开放申请目录的编辑员。

(五)E-Print Network

网络地址:http://osti.省略/。RePEc(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经济学学术论文库)由全球志愿者共同建立的可以公开访问的网站,致力于促进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与交流,从而促进经济学研究。目前数据量超过28万,其核心内容是经济学的研究手稿、期刊文章、图书以及应用软件等资源,此外还包括5200多个专家的联系方式和出版著作,以及8000多个组织(经济部门、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组织)信息等特色信息资源。其中,研究手稿可免费访问全文;
期刊可检索和浏览到论文题录文摘信息,有的可以免费下载全文,商业期刊则需要订购权限。与RePEc相关的网站有IDEAS(http://ideas.省略/,财经研究网站)。

(七)CogPrints

网络地址:http:///。CogPrints(Cognitive Sciences Eprint Archive,认知科学电子预印本网站)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及计算机科学系建立,提供有关认知学方面的文章,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及语言学的领域,以及若干计算机科学的内容,部分生物学、医学的特定领域、人类学的部分内容,以及物理学、社会学与数学中与认知相关的部分。信息资源类型既包括已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的后印本,也包括未正式出版、未经评审的预印本。系统有简单检索、多途径的高级检索以及按学科主题或年代的浏览功能。还提供RSS的订阅服务。

(八)SSRN预印本库

网络地址:http://papers.省略/。SSRN(社会科学研究网)电子图书馆涉及财经、会计、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专业领域,利用率高。目前有14万多篇可供免费下载的研究手稿全文, 另外还提供17万多篇论文的摘要信息以及近9万名作者的信息。

(九)PhilSci Archive

网络地址:http://philsci-archive.pitt.edu/。PhilSci Archive(科学哲学库)是一个科学哲学的学科预印本库,由美国科学哲学学会、匹得堡大学的科学哲学中心和图书馆合作创办,主要收录科学哲学相关主题的预印本文献。

(十)CETH

网络地址:http://ceth.rutgers.edu。CETH(Center for Electronic Texts in the Humanities,即人文学电子文件中心)是1991年由美国Rutgers与Princeton两所大学共同建立的,从事人文学方面的电子资源整理工作。它所收集的电子文件资源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手稿、口传文件抄本等,还有各机构人文学电子文件中心的网站列表。

四、结语

要想更好地使用电子印本,从建设者方面说,要依赖于整个科学交流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借助于机构乃至国家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对资源共享的理念进行宣传,进行技术支持,排除技术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子印本的大范围运用;
充足的资金保证也是电子印本得以有效使用的条件之一。从使用者方面说,要想更好地利用电子印本,就需要多方面了解相关学科的电子印本库,清楚各个印本库的侧重和各自的特点;
能够熟练运用搜索引擎,熟练上传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下载所需的科研成果,使之更有效地为自己服务。

总之,目前电子印本系统已获得广泛的认可,并越来越受到读者重视。它加快了各学科领域知识的传播速度,而出版过程反而只是一种形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印本资源被正式期刊论文录用和引用。作为一种可行的传播方式,它与传统期刊和其他新的交流方式多维地实现了科学传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佳鸣,谭瑛. E-print在生物医学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65-67.

[2]冯艳花. 基于OAI的电子预印本资源共享[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4):425-427.

预期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一、水文预报的作用

水文预报不仅在防洪中是不可缺少的, 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管理运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依靠水文预报, 才能做到在各用水部门及地区间合理分配水资源, 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水文预报技术和方法发展很快, 特别是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其它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 在水情信息的传输预报技术和方法上都较以往有所改变, 从而提高了预报精度, 增长了预见期, 为防汛抗洪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了更有效的防汛抗洪, 发挥现有防洪设施的作用, 减轻洪灾损失, 科学的洪水预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正确及时的预报可以使工程合理调度, 可以有计划采取分洪, 蓄洪措施, 及时进行防洪抢险, 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 水文预报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和现代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

中长期水文预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报精度较低。传统的中长期预报方法主要是根据河川径流的变化具有连续性、周期性、地区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来开展研究, 主要有成因分析和水文统计方法。近年来,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数学方法的不断涌现, 为中长期水文预报拓展了新的途径 , 如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系统分析、小波分析、混沌理论、近邻预报等以及这些方法的相互耦合, 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 或存在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传统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

1.成因分析法。成因分析法有以下几类: (1)应用前期环流进行预报, 也可称为天气学方法, 主要是对大量的历史气候资料(高空环流形势与水文要素) 进行综合分析, 概括出旱涝前期的环流模式, 然后再由前期特征做出后期水文情况的定性预报, 或在前期月平均环流形势图上分析与预报对象关系密切的地区与时段, 从中挑选出物理意义明确、统计贡献显著的预报因子,然后用逐步回归或其他多元分析方法与预报对象建立函数关系, 并据此进行定量预测; (2)应用前期海温特征进行预报, 即分析历史海温资料与预报对象的关系, 概括出旱涝年前期海温分布的定性模式, 或考虑海温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连续性, 在关键时段内挑选若干个点的海温作为预报因子, 与预报对象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定量预报; (3)根据太阳黑子相对数n 年周期中的相位或分析黑子数与江河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对后期可能发生的旱涝进行定性预测;(4)分析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行星运动的位置、火山爆发、臭氧的多少等与水文过程的对应关系,对后期可能发生的水文情况做出定性预估;(5)概率统计预报,简称统计预报, 即从大量历史资料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去寻找分析水文要素历史变化的统计规律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然后运用这些规律来进行预报。

2.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方法是水文中长期预报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它从大量历史资料中寻找已经出现过的预报对象和预报因子之间的统计规律和关系或水文要素自身历史变化的统计规律, 建立预报模式进行预报。按预报时考虑因素的多寡可分为单因素预报和多因素综合预报。单因素预报是利用水文要素自身历史演变规律, 来预报该要素未来可能出现的数值, 又称时间序列分析预报。常用的有历史演变法、周期分析方法等。事实上, 水文气象要素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要做出未来较长期的水文气象预报, 往往需要挑选多个相关程度比较高的因子, 进行多要素综合预报。常用的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法是建立在对大量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的一种预报方法, 故其对历史水文资料及相关因子的资料长度与可靠度要求较高, 但数理统计法具有概念清晰、易实现的优点, 因此在实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四、现代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

1. 人工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近些年来进展非常迅速,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阔的应用,如预测预报、模式识别、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智能模拟和信息处理。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自适应性、容错性等显著优点,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水文水资源中难以精确建模、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问题。

2. 灰色系统理论法。1982年邓聚龙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认为水资源系统可以当作灰色系统看待。最常用的描述灰色系统模型的数学模型GM(1,1),G代表Grey(灰色),M代表Model(模型),GM(1,1)指1阶、1个变量的线性常微分方程模型。它在径流预报、灾害预测中有不少应用实例。灰色系统理论由于其模型特点,比较适合具有指数增长趋势的问题,对于其他变化趋势,则有时拟合灰度较大,导致精度难以提高。且灰色系统理论体系尚不完善,正处于发展阶段,它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是属于尝试和探索性质的。

3.模糊数学理论法。在水文领域应用模糊数学进行预测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模糊模式识别预测法,另一类是模糊逻辑法。

模糊模式识别预测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对历史样本模式的模糊聚类为基础,计算待测状态的类别特征值,从而根据预报值与类别特征值之间的回归方程进行预报。该方法将水文成因分析、统计分析、模糊集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高中长期预报特征的精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模糊逻辑方法可以描述变量之间不十分明确的因果关系。

4. 小波理论法。小波分析理论是当前数学中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由Morlet于1974年首次提出。小波分析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号分析处理手段,在傅立叶(Fourier)分析的基础上融合了样条分析、数值分析、泛函分析等技术。与Fourier变换、Cabor 变换相比,小波变换能够从时域(时间)和频域(频率)进行变化,能更有效地从信号中提取信息,因而日益受到关注。从时频分析的角度来看,水文序列含有多种频率成分,每一频率成分都有其自身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规律,因此仅从水文序列本身出发构造模型,将难以把握水文序列的内在机制,有必要对水文序列进行分频率研究,故可以利用小波分析理论分析水文序列。

5. 混沌理论法。混沌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气象学家Lorenz在研究天气预报中大气流动问题时的思考,由李天岩于1975年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客观事物的运动除定常、周期、准周期运动外,还存在着一种更加普遍的运动形式———混沌运动,即一种由确定性系统产生的、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性、永不重复的回复性周期运动。水文序列兼备了确定性和随机性,符合混沌理论的研究范畴,因而许多学者利用混沌理论开展对中长期水文预报的研究。

6. 近邻预报方法。其基本思想是, 从历史样本中选择与当前待预报状态相近的一个或k 个历史状态( 比如历史流量序列片段) , 根据这一个或k 个历史状态的下一时刻观测值预报当前待预报状态的下一步值. 该方法最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应用于流量预报, 近年来随着混沌时间序列研究的增温,近邻预报方法受到较多关注, 在日、月流量预报中都有应用。

总之,中长期水文预报对防汛抗旱、水资源规划管理以及水库等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文预报仍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中长期水文预报的探索和研究,使其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汤成友,官学文,张世明,等.现代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王富强,霍风霖,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研究综述,人[J],人民黄河,2010(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