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28 13:1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理念,明确角色定位,大胆创新与实践,打造生动形象、和谐民主的高效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充分体验历史学科的魅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五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创新;
要点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理念,明确角色定位,大胆创新与实践,打造生动形象、和谐民主的高效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充分体验历史学科的魅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推动初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加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要点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转变理念,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更加看重的是知识传授是否丰富和讲解过程是否清晰,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活跃状态等没有予以足够关注,这显然是违背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不利于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对此,教师要转变理念,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养成上,紧紧围绕学生展开课堂设计。例如,在进行“大一统的汉朝”课堂教学时,笔者紧紧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教学设计,首先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汉武大帝的生平,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及时引入新内容的学习。随后,笔者通过导学案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武帝在位期间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历史作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围绕学生展开活动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重点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特征日益显著。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例如,在进行“新航路开辟经过”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后,在地球仪上找到新航路的航线,并进行划线标记。通过手脑并用的自主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情境创设与引导方面的作用。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将历史事件通过多媒体加以还原呈现,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像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把握和深刻认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分析过程中开放思维,打造高效创新的历史课堂。

3多种方式,打造生动课堂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创造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讲授法的支持,只是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将教师课堂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在课前采取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如在进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江南城市,随后引导他们思考该城市所在地区是否经过这次开发,有哪些开发痕迹?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资料的自主搜集与整理,然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思考,最终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整个过程所采用的就是自主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可将新知识细分为若干单独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如在上述课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来解读江南地区开发图,然后解答课前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就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灵活运用合作探究、问题引导、互动交流等方法,有效打造了生动的历史课堂。需要指出的是,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和讲解,以确保各种教学方法的高效实施。

4巧妙总结,加强知识内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知识点加以巧妙总结,以达到加强学生历史知识内化的目的。通过巧妙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加深知识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巩固并完善历史知识系统。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要全面掌握知识重难点,用简洁明晰的语言加以概括,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有助于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精髓,而且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进行“洋务运动”教学时,当新课讲解结束后,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回顾,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投影总结: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寻出路;
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不息办洋务;
甲午战争惨收场,国未富来兵未强;
探索中国近代化,民族复兴艰且长。巧妙的课堂总结挈领了本课重点内容,精准把握了重要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统一,实现了对课堂新知最简洁、最精准的归纳总结。如此一来,不仅有效深化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巩固完善了学生历史知识系统,为后续学习的高效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转变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情境引导,全面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既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积极打造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又要善于巧妙总结,加强历史知识内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巩永宁 单位:甘肃省正宁县永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30).

[2]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

新课程的有效改革和实施,使我国的教育呈现出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画面,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已成为教师的重点内容。新课程对初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努力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一、转变教学模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中的组织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决定着教学质量。以往的课堂上老师是主宰整个课堂的,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讲,老师画出重点知识,学生课下背诵,往往学生对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在加深记忆的时候也很困难。因此,有一部分学生难以融入课堂中,逐渐地降低了对学习历史的兴趣,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灵活掌握知识,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分析和理解知识,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针对过去枯燥的教学,教师要建立师生之间互动的融洽关系,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知识,互相说出自己的意见,共同吸取对方的优点,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富有感染力,更加丰富化,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关键。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它是具有延伸性的,具有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轨迹。那么,我们更应该学好历史和了解历史。学生在学习时兴趣是首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如今,许多学生喜欢看一些历史小说、历史电影和电视剧,却很难融入老师的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并且将学生的这些兴趣发展为爱好,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电视、电影和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提供给学生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老师让学生观看当时开国大典的真实画面,结合实际课文中的知识点,了解中国是如何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从而能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引导学生热爱历史,享受学习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使学生能把学习历史当成一种爱好。又如,在学习“红军长征”中,老师让几个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课本中的知识来设计长征的路线,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体会和深化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每一件历史事件和每一个历史话题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三、巧妙指导,善于总结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我们的责任是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使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抓住教学方法的指导,正确去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发展,鼓励学生善于找出问题,并且及时去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课堂上老师扮演着“导演”的引导性角色,而学生是课堂上的中心角色,老师尽可能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完成所学的知识内容。对于难点和重点,教师要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不断去带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完全融入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也要适当地给学生总结一些规律,以便于学生记忆,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中国近代三次革命的不同等。把一些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件总结归纳起来,比如,1945年发生的事件有:苏、美、英雅尔塔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日本无条件投降、联合国成立等。通过有趣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历史事件学生无法感受当时的情景,教师在备课中尽量采用情景教学,巧妙设计一些当时发生的场景,使学生能够真情地融入当时的历史事件中,感受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逐渐地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提高了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课后总结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做一个总结,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个总结。老师可以借助最后15分钟总结一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头脑中呈现一个清晰的思路,对于一些重要的难点有自己的意见,老师指导学生找出答案。通过课堂上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养成用自己的话把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总结出来,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逐渐提高历史水平。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教学策略,是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究和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策略,激趣增效。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中,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
历史教学;
价值

前言

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内容,对历史的学习、了解以及思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并进而对其他科目学习以及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新课标要求下,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提升显著,探究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可以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翻转课堂是指教学活动主体的翻转,是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体的情况,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为提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将教学的基本内容以课件等电子资源的形式预先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重点知识有所了解,课堂上只需针对重难点向教师进行请教,并就思考所得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即可,这种模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明显的培养和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提出、完善于美国,并很快在其他各国得到推广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被我国引入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的最突出优势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考虑到初中历史课对思考能力的需求,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处于起步和衔接阶段,主要内容是将一些基本历史知识教授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和能力,由于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在课堂教学前提前得知的,可以更好的进行了解,并在了解的过程中自主思考,从而使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2.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新课标的要求是改变现有教育中教师占据主体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基本是固定的,这使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改变教学主体有了更大的实现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将内容告知给学生,当进入课堂环节后,讨论、交流和针对性的请教就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知识讲解已经在课下完成,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到明显提升,从而实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转变,针对性的教育也变成了可能。

3.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得到突显、应用

读史使人明智,无论何种学习时期,历史学习都可以使学习者的思想更具深度、头脑更明智,初中生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以使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到突出和应用[1]。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接触历史相关知识的时间更长、内容更为丰富,这可以直接影响其对历史的理解,只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取的引导,保证方向的正确,学生的思想就可以更为完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内容不够丰富

内容丰富性是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首要问题,翻转课堂模式下同样如此,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资源的筛选更加困难,部分应用翻转课堂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过度重视书本内容,使翻转课堂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在部分教学资源中的明史部分,由于现代社会有很多不够严谨的明史读物,教师一定要注意将详实的历史内容客观的教授给学生,这不仅体现在史实方面,更体现在严谨的治学态度方面,教师一味重视书本内容,忽略治学态度,这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横向纵向排布混乱

横向和纵向分开原则是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排布,即同代比较和纵向发展,由于中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横向、纵向排布上出现问题可能造成学习的混乱。以军事历史教学为例,目前应用翻转课堂的部分历史教学活动中,往往将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同一地区历史内容相混合,如果学生对史实掌握较差,很可能无法充分掌握知识,引起学习的混乱,比如在唐代兵役制度中加入宋代兵役制度,又在唐代文化中加入西域文化和秦代文化,过于复杂、多样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其无法掌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观点取向不够正确

历史学习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丰富的知识,二是客观的态度,翻转课堂模式下,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明显,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时,观点的选取必须慎重。比如教师所选内容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历史,就应注意对民族关系的态度,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出现了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个政权,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发生了多次激烈战争,造成了平民大量死亡,甚至出现了著名的“杀胡令”,部分翻转课堂课件中,存在过度强调汉族或者少少民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忽略另一方所受灾难的情况,由于初中生价值取向、世界观尚不完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养成不客观的态度,这对于长期学习甚至成长均是十分不利的[2]。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分步应用

1.准备阶段的应用

准备阶段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计划和具体教学,总体计划是指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长期规划,具体教学的准备阶段是课件的制作。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长期规划,该项工作与翻转课堂的联系在于教学整体的衔接性、手段的固定性等,通常来看,历史教学是采取按年代进行的办法,即以人类出现为开端的社会史,总体计划的制定也可以遵循这一原则,每次进行课堂教学前,均将所选内容以课件形式发给学生,教师应养成课件制作的习惯,并对相关工作快速适应。课件制作包括内容选取、排布以及制作技术。如前文所说教学内容的选取、排布遵循知识丰富性、横向纵向分开以及观点引导三个原则,在相关原则指导下,教师进行内容选取和排布时,可以更为从容。课件的制作技术是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该工作带有一定的技术性,教师应注意学习和掌握,制作中,使音频、视频和图像高度结合,同时教师所用的语言也需简练明确,避免不必要的赘述。一般来说,课件长度以10-20分钟为宜,学生的注意力则往往在5-15分钟时最为集中,知识重点安排在8-10分钟处较为妥当。课件制作时,教师要将教学重点进行必要突出,并在课件最后将重点、习题等罗列出来,以供学生把握和思考。

2.课堂阶段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阶段的应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学生的分组讨论,二是师生的互动,三是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以师生的互动为例,假定该课时的主要内容为官渡之战,互动需要由教师引导,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前,教师先设定讨论问题“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北方有多大的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选择每个小组的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发言,并对其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进行肯定,由于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讨论结果乏善可陈的组别,教师也不应单纯的给予否定,可以选择其中的亮点进行鼓励,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该环节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开放的治学态度。鉴于课堂时长有限,讨论可能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如果学生的热情不减,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外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3.结束阶段的应用

结束阶段的应用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总结,二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引出下一阶段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总结非常重要,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总结能力较弱,教师的总结是使其抓住教学重点的关键。比如文化历史教学,所选时代为商周时期,教学重点为青铜文化,教师应在结束阶段将青铜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将其文化内涵、制作过程、价值等进行简短介绍,便于学生抓住重点,更好的掌握知识[3]。下一阶段内容的引出,应遵循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同时课堂内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或者连接性,比如当前课堂重点是汉代军事史,下一课时的重点可以是三国军事史,在结束阶段通过基本的年代延续性使学生对下一课时内容有基本了解。连接性是指如果本课时内容为汉代军事史,下一课时可以选择教授汉代文化史,也即同时期不同模块知识的教学。引导方式为平行引导,比如以军服为例引起学生对于汉代织布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将课件提前做好、并在该阶段将资源发放给学生,使翻转课堂教学得以循环进行。结束阶段是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最后一步,是对阶段教学的总结,也是引导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式。

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变革,该模式使教学实现了主体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效果、思考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使教学效果获得提升,目前看来,注重翻转课堂模式下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应用和总体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可以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在下一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龙丽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张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与学;英语教学;和谐教育

引言

初中历史作为一个学生在正规的历史学习中的起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给初中的学生打下一个基础,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个良好的、易于学生理解和分析的授课方式,而图示法就是其中一个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1.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的优点

1.1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图示教学法的板书不仅仅改变了初中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提纲式、呆板的传统形式的板书的面貌,同时这种图示教学法不会受到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其取材相对较为灵活,并且其形式也多种多样,让板书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在使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强调,这样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1.2构建一个教学的体系 图示教学法可以完整的去揭示历史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并且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得到一个相对于较为清晰的线索,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在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上都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1.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列出大致的图示,其他的细节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变成一个成纵横交错的结构图示,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梳理所学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和智力的训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1.4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在初中的历史课上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让老师把语言的讲述与图表的演示两种方式进行相结合,以此达到一个“图”“文”并茂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并且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进行一个积极地思维,从而来达到强化学生的记忆的目的。

2.如何有效的将图示教学法应用在历史课堂中

2.1由教师去编写历史图示,以此来展示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在历史课堂中让老师使用图示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最多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历史知识的体系和重点,如在讲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这一内容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较杂,学生很容易记得这个就忘记那个,而使用图示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仅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可以这样,另外老师在讲授三国时期的历史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由于其国家和战役较多,并且这一时期的形式相对于复杂,很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所有的线索,而图示教学法则可以很快速的将这些知识点显露出来,其中主要包括了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刘备先后崛起,在经过了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打败了袁绍,并且在不久之后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孙、刘两方合作击退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步的形成。

曹操官渡之战(200年)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

刘备?坨 ?坭魏

军阀混战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208年)蜀

?坭 ?坨

孙权J K吴

三国时期的图示

2.2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编写历史图示,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老师进行几次图示法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来进行学习和使用图示法。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总结,例如:针对我国的抗日战争来进行图示法的总结。老师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去掌握好基本的编写方式,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树状图或者是概念图来进行编写历史图示,其中树状图的优势是可以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以及结构性有效的展现出来,而概念图则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在老师讲解完五代十国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仿照之前所讲述的三国时期的图示方法来进行图示的总结,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历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讨论可以知道,图示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相对于轻松的记忆方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有效的改变了我国在进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去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记忆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3]蔡晓玲.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J].才智,2009年09期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问题;
对策

“不知道过去就不知道现在,更不知道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忘记历史就意味者背叛。”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第七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但因为当前很多地区并未将初中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有关科目之中,导致了很多初中学校忽视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不仅与当下历史教育工作的要求严重不适应,还影响了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当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提出若干建议。

一、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现状

(一)教师课前备课不充足。现在初中学生大多新生代学生,由于其出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知识面非常宽阔,对于很多历史知识已经在课堂之前就有所了解,这就给教师的备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当前教师的备课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对知识面的扩展方面还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比较倾向于运用多媒体进行备课,造成过多依赖多媒体的情况发生,使知识点变得更加繁杂冗长。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当前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较少,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脱离”状态,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因为历史的客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提问较少,授课内容较多,导致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的时间较少,举手发言的时间不多。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的主动性逐渐减少。

(三)缺少学习方法的有效教学方式。目前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教学中,因此,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偏向于对知识的传授,对学习方法传授较少,新课标所希望建立的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实施困难。教师的授课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都让课堂方法教学的希望成为“竹篮打水”。

(四)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的知识补充不足。初中历史的学习更多依靠的是课堂教学,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大多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作业量较少,甚至一部分作业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这使学生在课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历史的学习产生疏忽,课后巩固不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和被动的推动性,这都造成学生的历史知识在“课上学的好,课下忘得快”。

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标对于教学已经提出了新的标准,其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不断发挥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尽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让学生形成对老师的依赖和依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少讲课,其应当是地位的转变,由从前的主导地位发展为现在的辅助地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功课历史学习中的难点。比如,学生在记忆历史时间的问题上常常会造成混淆,如何准确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则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笔者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己进行讨论,哪些事件在前,哪些事件在后,因为什么事件引发的重点事件的发生,小组还可以进行讨论如何进行时间记忆是最准确的,小组之间的同学通过相互帮助和讨论,能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模式,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促进下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也会起到帮助作用,比如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可以运用图表记忆法对时间进行记忆,是不是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某个时间节点上的事件进行记忆等,帮助学生扩展学习思路。

(二)重视影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历史教学方法,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历史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加高涨,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客观的了解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作为教师要不断发掘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紧扣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设计制作影视资料课件,使其真正融入课堂,要不断大胆创新探索,让影视资源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注重课后小结。一节成功的历史课,教师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开始的引人入胜,中间的环环相扣,还需要收尾的耐人寻味。小结要做到”精讲概括”。这是从深化历史教学内容的一种以教师为主的小结方式,在小结中教师点明主题,升华所学的历史问题。精讲概括式的小结,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分析、归纳、概括,不但可以深化教学内容,而且能让学生从总体上来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要做到”铺垫置疑”。这种方式是教师在结课时,或为下次上课留下伏笔,使教学自然地过渡,或在下课前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将课堂进行延伸。这样的小结即整理了所学内容,又导引出了后课,引起学生强烈的悬念,引发学生继续带着问题学习新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小结要做到”诱导点拨”。这种小结方式是教师用简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升华知识,并把所学知识总结出来。这种小结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和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要使历史课堂魅力四射,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必须放下身段和学生真诚交流,必须在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课堂教学追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调动更多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优化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打开一幅凝重而不窒息、古典而又不失浪漫、声情并茂的历史画卷,让学生真心高呼:历史课堂,魅力无限:历史课堂,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罗亚岚.信息化条件下的初中历史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中).2012(05).

[2]魏文娟.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J].文史月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