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审计市场上,作为审计客体的审计产品是一种信息产品。论文百事通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又具有一般产品所不具有的特点,即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在提供给一个使用者使用后并不减少其使用价值,即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审计市场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1篇
同时,审计市场上,作为审计客体的审计产品是一种信息产品。论文百事通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又具有一般产品所不具有的特点,即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在提供给一个使用者使用后并不减少其使用价值,即具有非排他性;审计信息可同时提供给无限多的使用者使用即具有非竞争性。正是由于审计产品的公共性的存在,使审计产品产生了外部不经济的经济后果,容易产生社会上的一些使用者“搭便车”,即使用审计信息而不付费,使实际审计产品供给量小于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的审计产品供给量,造成供给不足。这要求政府进行干预,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以上审计市场的两种特性,无论是作为一般市场产品,还是作为一种信息产品,都需要政府一定程度上的监管,以弥补市场本身的功能的不足;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市场竞争中,以价格为核心的自由竞争机制是市场存在的优势形态,即相对于政府管制的经济来说是具有明显的优点,也就是说,政府的监管职能是作为市场功能的补充,而不能代替自由竞争的市场。
在商品市场中,到底自由竞争的力量和政府监管的力量各占多大的比重?或者说,政府的监管采取体积方式与自由竞争市场结合,能够使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使市场运行效率最大化,这便成为各国理性的市场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同样,审计产品市场作为各国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对审计产品市场而言,各国市场对审计产品的供给者,即审计主体提出资格要求,要求审计产品供给者必须达到各国市场对审计服务的最低资质,包括会计知识、审计知识、必需的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等,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既然是为了解决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对审计产品产生需求,那么在审计市场的监管上,特别强调审计主体资格等信息的透明性。类似的,在监管过程中,必须有既定的,明确地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就是说,必须有相当明确的监管规则,来对审计师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而在一定的时期,审计市场的监管又必须考虑大的市场环境,例如一国的政治稳定程度,经济发展状况,法律完善程度等,来对审计监管的各种资源(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力量,政府中相关的部门,社会其他团体的相关监管力量等)进行整合,并对监管的力度、范围、方式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然而,这种调整并非监管者单方可以做出的,而是社会相关各方力量多次博弈达到的一种策略均衡。这种对审计主体资格的准入限制,对审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以及为达到监管目的而对监管的范围、程度、方法的调整,对监管的资源、对象、市场要素进行事例的系统,称之为审计市场管理机制。审计市场管理机制一般包括以下这些方面:对审计市场中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监管,对审计执业行为的规范,对违规者的惩戒。这些监管又由不同的机构来实施,具体包括行业自律组织,政府部门和独立监管机构。而监管的依据大致有法律法规、行业准则等。
从上面对审计市场管理机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审计市场管理机制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属性:
1、是市场经济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会计信息市场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自由市场竞争的一种补充。是为了促进和保证市场功能的发挥,而不是代替自由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
2、对市场中审计产品的供需双方之间关系的协调是对审计产品供需双方与市场中其他相关主体(例如同业之间,事务所与合伙人,社会管理机构等)之间关系的协调。
3、是对相关的社会资源的一种动态的整合,是审计市场管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相储存的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对其他市场运行机制的支持,同时,这个审计市场管理系统又依赖于其他的社会系统,如法律、政治、社会文化传统等系统。也就是说,该系统自成一个系统,同时又是其他系统的子系统或母系统。这是我们分析审计市场管理时必须考虑各国的具体的经济、政治、历史等情况,又要将其放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的系统论依据。
这些性质表明审计市场管理机制不同于与其他管理机制的质的规定性,那么其外在的表现性有哪些呢?
首先,各国在进行审计市场管理时,无一例外都非常重视审计准则等市场规则的制定,通过制定明确的审计准则进行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并通过审计准则规定了进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需要具备的资质条件,无一例外要求首先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并通过审计准则对审计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其次,在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时,无疑是发挥了注册会计师作为具有专门知识的专门人才的力量;在进行独立管理时,需要在独立机构中吸收专家的加入;在进行政府监管时,同样离不开熟悉注册会计师行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的参与。换句话说,审计市场管理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力量,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或公会的参与。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2篇
企业内部市场化是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需要。管理审计作为管理的延伸,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将更多地发挥全面协调、管理控制的积极作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项重要力量。本文企业内部市场化是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需要。管理审计作为管理的延伸,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将更多地发挥全面协调、管理控制的积极作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项重要力量。本文介绍的管理审计主要指内向型管理审计,它以服务企业内部审计为其主要职责,是一种适应企业内部市场化发展需要的以内部管理鉴证为主要职责的综合性管理审计。
一、从委托关系看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委托理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集合体”,委托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规定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向人支付何种报酬。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物质利益的不一致以及内部市场与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契约缺乏完备性,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内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及各部门和单位之间同样会出现不同形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委托人无法识别人的真实禀赋,条件低劣的潜在人占据了经营者岗位。“道德风险”是指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其它影响组织效率的机会主义行为来满足自我目标。目前,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一)随着内部市场化的推进,企业管理层次减少,在分权化的驱使下原事业部制转向内部的公司制。此时,一部分人(如各部门和单位的经营者)利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向委托人(如上级公司或企业)隐瞒事实。包括向委托人隐瞒公司经营状况、经营环境等有关信息,以谋求委托人的较低期望值,减少经营压力,为以后谋取私利创造条件;
向委托人隐瞒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以骗取委托人的任命;
尽可能争取得到较多的低价资源,得到各种优惠等。
(二)随着分权化趋势的推进,以往强经营者,弱所有者的现象可能会在企业内部蔓延。各分权层次上的经营者以各种方式损害企业整体的利益,包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经营损失(或增加经营收入),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以谋取私利,如购买不必要的奢侈品供自己享用等;
编造种种理由推卸责任,运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减少上级人可能给予的惩罚;
在各级分、子公司中盲目贷款,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等。
(三)随着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各下属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实行“自主式”管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由于“鞭长莫及”,一些人(下属公司)利用产权流动重组等手段,一方面从事次优化行为,另一方面借用各种名目,将国有资产转化为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
一些人通过办大集体企业与非国有经济联营,逐渐把国有资产转变为非国有资产。
(四)在内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组织结构“横幅变宽”,即扁平化趋势增强。原企业内部横向 企业内部市场化是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需要。管理审计作为管理的延伸,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将更多地发挥全面协调、管理控制的积极作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项重要力量。本文组织结构间的协作关系转为内部的市场交易关系,企业内部相互间的管理难度加大。从委托角度看,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现象发生了,即由于人理性与委托人理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了均衡利益、解决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相互博弈来寻找均衡。进一步讲,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的企业监管机制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四个因素:各种舞弊行为(包括次优化行为)对有关公司或人员带来的好处,内部市场化机制对这些部门与人员作弊行为的处罚,企业内部监管部门的能力,以及监管责任等。内部市场机制对作弊行为反映愈强烈,监管部门的能力愈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愈大,有关公司、部门或人员作弊的动机愈小,就愈有可能客观、全面地履行受托责任。反之,如果企业漠视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审计质量展开研究,各研究对审计质量替代指标的选取也各不相同。基于目前审计质量众多、分散的量化方式,对我国已有文献的量化方式进行分类汇总,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1 引言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审计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决定审计职能的发挥。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业务的优劣程度。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审计质量展开研究,这些研究不可避免的都会涉及审计质量的量化问题。基于目前审计质量众多、分散的量化方式,本文对我国已有文献的量化方式进行分类汇总,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2 文献回顾
2.1 以盈余管理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董普等(2007)认为会计盈余是审计质量的有效替代变量。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是随审计质量的变动而变动,审计质量高低具体反映在已审财务信息中盈余管理的程度上。由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制度安排,大多数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增配股和扭亏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审计发挥的作用更多与所限制的盈余管理空间联系在一起,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既能反映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即发表被审计客户某一特定违约行为的概率),又体现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即报告该违约行为的概率)。他们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相对其他模型来说,截面jones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夏立军(2003)在对多个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及其调整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使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后,提出了相同观点。刘力、马贤明(2008)也采用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的提高审计质量。
罗党论、黄肠杨(2007)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的情况下,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衡量审计质量的优劣,发现随着事务所任期的增加,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力减弱了,审计质量下降。而陈信元、夏立军(2006)、刘启亮(2006)以经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审计任期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呈正u型关系,当审计任期小于一定年份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正面影响,而当审计任期超过一定年份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
2.2 以审计意见作为替代指标衡量审计质量
刘勤、颜志元(2006)运用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过程中暴露出的失当会计估计数据,观察注册会计师对失当会计估计的监督作用。通过观察在会计估计变更当年和前一年,注册会计师是否发现了这些失当行为并通过审计报告揭示出来衡量审计质量。他们认为以审计意见是否对这些失当会计估计行为作出反应来代表独立审计质量在逻辑上是适当的。王霞、张为国(2005)以发生财务重述的样本来检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质量,发现对于财务重述公司之前年度蓄意错报的行为,注册会计师有所察觉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刘明辉等(2003)以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频率作为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采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某年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当年所有审计意见的比率作为审计质量指标,表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函数关系,并证明平均来说当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份额(按客户数)达到7.4%时,其审计质量达到最高。
2.3 以审计收费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宋衍蘅、殷德全(2005)从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以后审计收费变化的角度,来考察继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问题。他们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确定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并为此要求了较高的回报;
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则会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因而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以后审计收费的变化形式将会影响继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2.4 以资本市场的反应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王咏梅、王鹏(2006)采用代表市场认同度的erc(超额累积收益率与意外收益率之比)和事件研究法,根据每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前后一段时间内市场的反应研究a股市场对“四大”和“非四大”的审计质量认同度。当市场对某一类型事务所的信息更加认同时,市场就会体现出意外收益率,表现为超额累积收益率(car)的波动,如果市场越相信这个意外收益率,则超额累积收益率波动就越大,erc就越高。他们发现:“四大”与“非四大”审计质量市场认同度确实存在差异,市场更认同“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且表现出认同的一致性。而且这种市场认同度差异受不同时问段会计制度和市场格局变化因素的影响。
2.5 以事务所规模和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伍利娜、束晓晖(2006)认为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审计质量较高,经研究发现,更换审计师的时机直接影响到年报及时性和审计质量,仓促更换审计师会使得年报的及时性和审计质量较差。陈海明、李东(2004)、蔡春等(2005),王艳艳、陈汉文(2006)也采用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李连军、薛云奎(2007)认为由于证券市场上的利益相关备方无从直接识别审计报告的质量,因而审计市场便具有了“柠檬市场”的特征。当交易双方处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时,声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应用信号传递理论,发现国际合作所、国内大、小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在审计收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存在审计师声誉溢价现象。说明审计师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同。
3 结论和启示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论;
监督论;
保险论;
激励机制;
惩罚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79-03
一、研究意义
审计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买卖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主要涉及到了3方:被审单位、事务所、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正是基于这种3方主体,出现了理论。理论认为,高声誉审计源于公司缓解冲突的需要;
信息理论认为,高声誉审计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保险理论认为,对高声誉审计的需要是公司购买的一种保险。
本文以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独立审计的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为如何提高独立审计社会信用提出了建议与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声誉效应
Simunic(2010)对于大规模事务所的审计溢价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的审计收费反而略低于非“”,他认为这是大所的规模效应所导致的[1]。Palmrose(2006)研究认为,“”无论在何种市场中,审计收费都要高于非“”[2],这一结论与Simunic的结论正好相反。Moizer(2007)对审计收费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关系进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竞争市场中,事务所收费用不同代表了事务所高声誉资本投资的回报,但这一情况也会因为不同的国家及不同的市场有所差异[3]。
(二)国内研究现状
伍莉娜(2009)通过对国际“四大”与审计收费进行研究,认为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4]。李爽(2008)对A股上市公司10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未发现国际“四大”具有收费溢价[5],这与伍莉娜的结究结果相矛盾。陈冬华(2006)在控制了一些变量后,通过对事务所规模、审计质量及审计收费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审计质量较高,但审计收费并未明显超额。他认为这是由不同规模事务所的收费结构存在差异所引起的[6]。
范治坤(2009)从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审计过程3个方面对我国审计质量并不高这一现象进行研究[7]。孙永军(2009)根据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百强会计师的信息,对审计质量的构成要素,影响审计质量的深层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审计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变这一现象的建议[8]。
三、独立审计社会信用激励机制
王慧(2009)在《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中采用博弈论模型对非称信息市场中审计方与委托人之间的行为进行模型假定,假定委托方有两种行为:购买与不购买。审计方也有2种行为:不守信用与守信用,并分别假设了在守信用与不守信用情况下,审计方所提供了两种不同审计产品,一种为高质量的审计产品,另一种为低质量的审计质品,并对是否提供高、低质量的审计产品进行了概率假设。通过模型发现,只有当审计方守信用的概率高于委托方的收益时,审计师才会守信用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9]。
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创建高的社会信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信用溢价”。信用溢价是以独立审计的高社会信用为前提的,为了获得信用溢价,审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得到的审计收费要高于其审计成本,且审计成本要高于市场均衡成本;
如果审计收费不能满足其高于市场均衡成本,则审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将不会选择声誉策略。而这种审计溢价则于审计师及事务所产生了激励效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审计溢价不完全等同于审计收费较高。高信用事务所通过市场机制取得的溢价被称为声誉溢价,而通过政府管制而获得的溢价只能称为垄断溢价。事务所的运行首先要得到政府的准入,各级政府可能会因与事务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将特定的业务全权指定了某些家事务所,使得这些被指定的事务所收取得的费用超过其均衡成本及为完成该项业务而付出的多余人力成本以外的部分,这些超额部分就是政府垄断溢价。当然,审计溢价会因不同的审计业务复杂程度而不同,也会因被审单位的最终控制人不同而不同,还可能会因为不同规模及信誉的事务所而有所不同。
DeAngelo(1981)第一次提出审计师声誉假说,认为较大的事务所更能抵制来自客户的压力并能较好地维持自身的独立性。Dye(1993)对于审计溢价进行研究,认为较大的事务所收取较高的审计溢价不仅仅是由于其较高的审计质量,而是在于其失败时可以提供一种保险。
四、独立审计社会信用惩罚机制运行机理
与激励机制对应的是惩罚机制。如果说激励机制是在事前促进审计师保证审计质量并维持社会信用,那么,惩罚机制则是在事后起到保证独立审计社会信用得以良好运转的作用。
由于审计市场是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且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其质量难以观察,审计方比委托方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从而为审计师采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前提。根据柠檬市场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会遭受淘汰,而劣等产品则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如果审计费用较低,那些实际能力较高的审计师及事务所会因为其价格无法满足额外的审计成本而退出审计市场,相反,实际能力较低的审计师及事务所则会进入审计市场,长久下来结果是审计市场上审计质量的平均水平在下降,委托人在得悉这一情况后再次购买审计服务时愿意支付的审计费用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又会导致实际能力较强的审计人员进一步退出市场。
声誉机制能给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审计师带来溢价收入。但对声誉的毁损却是一次性的,只要审计师发生了审计失败,长期建立起来的声誉就会一次性贬值,审计师将受到精神上的道德谴责和物质上的经济损失。具体来说,审计声誉惩罚机制的运行路径是:(1)审计师发生审计失败;
(2)市场收到审计师审计失败的信号;
(3)市场调整对发生审计失败的审计师的审计质量评价,并出售其客户的股票,从而引起审计师客户股价的显著下跌和企业价值的下降;
(4)受到不利影响的企业与声誉受损审计师解除聘约或要求其降低收费,最终导致审计师因声誉受损下降而承受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
五、独立审计社会信用惩罚效应实证检验
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迎合政府监管部门的好恶成为其考虑中的相关因素。这是由于政府具有审批事务所是否进入证券市场准入资格的权力,只有经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审批通过的会计师事务所,才能为上市公司年报提供审计服务,在这种行政划分市场准入的模式下,对审计师而言,影响其市场份额的关键在于证券监管部门或相应的政府行政部门,且有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大股东本身也属于政府部门。这种行政监管的结果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审计师的关注焦点均在于行政处罚的后续影响。在年报审计市场中,财政部和证监会实施年度抽检的例行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处罚交纳了罚款以后,意味着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面临的监督压力会减小,因此,只要处罚不涉及到其证券服务资格,且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对审计师声誉缺乏需求,其市场份额并不会受影响。而新股发行市场与年报审计市场的重要差别在于,申请新股发行的公司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并且在获批后还有一段较长的等待期,任何瑕疵都可能影响其上市进程。注册会计师一旦有处罚记录会面临更多地来自于证监会的行政监管,为了规避证券监管部门对问题事务所的差印象从而影响其上市进程,准上市公司会尽量回避此类事务所。因此,为准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审计师在受到行政处罚后其在新股发行市场的市场份额会显著下降。
据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调查的当年及次年在年报审计市场的市场份额和审计收费并不会下降。
本研究主要以2005―2008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事务所为研究对象,剔除2年内被撤销和合并的事务所以后,涉及事务所17家作为实证研究样本的处罚案例。
2006―2008年这3年中,对于受到处罚的事务所来说,从客户的绝对数量方面来看,每年事务所在受到处罚后两年的平均客户量都是增加的,没有出现减少的情况。具体来说,各年客户数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1.94%、82.14%和63.38%。我们还计算了从2005―2008年每年上市公司客户总量的增长比率,分别为4.21%、8.09%、4.97%,远远低于受处罚事务所客户量的增长幅度。受处罚事务所在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市场份额来看,将受处罚后两年市场份额与处罚当年相比较,其变动比率分别为0.48%、1.17%、2.82%。而未受到处罚的事务所在相同期间市场份额的变动比率分别为0.26%、2.25%、-0.31%、0.32%、0.29%和-0.26%。相比来说,受处罚事务所在2003年和2004年的市场份额变动比率要低于对照组事务所,而在其余的4个年度均要高于对照组事务所,尤其是2008年。总的来说,事务所在受到处罚后两年的市场份额增长率为0.98%,而没有受到处罚的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增长率是0.51%,受处罚事务所的市场份额的增长率也要高于未受到处罚的事务所。综合来说,事务所受到处罚后,声誉下降并没有带来客户的流失和市场份额的下降,反而是增加了,且增长比率要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验证了假设成立。
六、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受证监会处罚后,事务所并没有因其声誉的下降而导致客户量和审计收入的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在有些年份其上升幅度甚至还高于与其排名接近的未受处罚的事务所。这个结果说明,在中国的证券审计市场上,只要审计师受处罚时执业资格不受影响,就不会导致客户的流失和审计收入的下降,也就是说,声誉的惩罚功能尚不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Simunic,D.A.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2010:161-190.
[2]Francis,J.R.,Stokes,D.J.Audit Pric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Scale Economies:Further Evidence from the Australian Market.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Autumn,2006,24(2):383-92.
[3]Moizer,P.Auditor reputation:The international Empirical Evid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Auditing,2007,(1):61-74.
[4]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批露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9,1(1):113-130.
[5]李爽,吴溪.监管信号,风险评价与审计定价:来自审计师变更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1):13-18.
[6]陈冬华,周春泉.自选择问题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6,(3):46-57.
[7]范治坤.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J].财会研究,2009,(3).
[8]孙永军.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9]王慧.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ocial credit rewards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the independent audit
HUANG Xu-ho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客户依赖;
审计质量;
独立性;
市场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3-0128-06
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技能和独立性两个方面。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1991年起)以及其他各种考核方式(如发放许可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矛盾(刘峰 等,2002)。因此,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就是独立性问题。然而,至今对于审计师独立性的讨论仍仅限于审计师的品牌声誉、事务所规模两个主要方面,未能进一步提供更为具体的研究。究其原因,可能国外(尤指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结构与我国有所不同。在英美等国,审计行业的市场集中率非常高,“四大”(之前为或五大)事务所几乎垄断了审计市场的绝大部分客户,其规模效应及“四大”之间的寡头竞争能够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而在我国审计市场中,市场集中率较低,各种规模、水平的事务所共存并加剧了竞争,形成了我国审计市场诸侯割据的特色,因此审计师的独立性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我国审计市场的这种特点为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背景。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根据梅森和贝恩等人构造的市场结构(structure) ―企业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 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即“SCP 范式”),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上企业的行为,并进而影响市场运行效率。相应地,在审计市场上,市场结构会对审计师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审计质量。所谓市场结构指的是一个市场的重要特征,包括一个行业中开业厂商家数的多寡,各家产品具有同一性的程度和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或市场的难易度。而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了审计市场的特征。在美国,审计行业被认为具备典型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夏冬林 等,2003),由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有主导地位(Wolk,et al, 2001),市场集中率高,其规模效应以及“四大”之间的寡头竞争保障了审计师必要的独立性。
与证券审计市场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还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1998年底,首批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103家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了脱钩工作,真正开始走上了独立执业之路。时至今日,我国审计行业真正意义的市场化之路还不到10年,市场上还存在许多小型所,虽然也有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但是这些事务所对市场的控制度并不高,因此各种规模、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本文中的会计师事务所指的是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存在(各年基本维持在70余家),竞争十分激烈。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我国的审计市场竞争激烈,这种竞争的直接后果就是,事务所依赖于客户,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夏冬林 等,2003)。
审计销售方(会计师事务所)间的过度竞争不利于保持审计销售方与购买方(上市公司)之间的独立性。所以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市场结构下,为了争夺和保住稀缺的客户资源,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牺牲必要的独立性。根据资产专有性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资产专有性理论认为,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缔约双方不可能在事前签订一份明确界定所有条款的完全合约。因此,契约的不完备性将导致事后讨价还价的问题。即某一缔约方在进行专有资产投资时,其他缔约方可能会在事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结果便是专有资产投资方的经济价值(准租金)的实现依赖于其他缔约方。),当一方(在本文指会计师事务所)经济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另一方(在本文指上市公司)时,容易出现事后道德风险问题(Klein,et al,1978),也即会计师事务所会面临被其客户剥削和威胁(holdup),从而有损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降低其审计质量。这种独立性损失会随着审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时在我国证券市场,大股东控制、股权分置等制度背景以及较弱的审计监管环境使得上市公司对于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不足。这些制度性因素,特别是近乎为零的事后法律风险(刘峰 等,2002),进一步弱化了事务所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动机。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客户的经济依赖程度越大,其审计质量越低。
审计师的品牌声誉与规模往往被认为是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DeAngelo(1981)认为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担保作用,基于“深口袋”理论,事务所规模越大,其可作为担保的资产价值越大,审计失败的损失也就越大,因此大规模的事务所有动力提高审计质量。并且,规模比较大的事务所不会因为某一客户的流失而损失过多的“准租金”,可见相对于小所,大所更有能力抑制独立性的损失。根据这种分析,如果客户依赖有损事务所的独立性,那么具有品牌声誉和大规模的事务所将会抑制这种独立性的损失和降低,从而对其审计质量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相对于“四大”事务所而言,非“四大”事务所客户依赖程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较大。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客户依赖度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可以将某事务所来自于某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占该事务所全部审计收费的比重作为该事务所对该上市公司(客户)经济依赖程度的度量。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审计收费的数据披露不够规范,有部分公司并未披露当年的审计收费,造成了根据审计收费计算客户依赖度的困难;
同时我们考虑到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容易受到客户关系的影响,即审计收费可能是内生决定的,这样计算出来的客户依赖度有较大误差,无法准确度量客户关系。鉴于国内外在计算类似指标如在计算行业专长的公式中,经常用客户总资产来代替审计收费。)时,通常采用客户总资产来代替审计收费,并且使用客户总资产计算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因此,本文用客户总资产替代审计收费计算客户依赖度。具体公式见式(1):
2.审计质量
中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王跃堂 等,2001),因此,审计质量可以具体表现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上。审计的实质或作用在于制约管理者进行机会主义报告盈余(主要衡量指标为操控性应计利润)行为,以减少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成本。因此,经审计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水映了审计师谨慎程度的大小,高质量的审计应当容忍更低程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水平。盈余管理(操控性应计利润)被普遍认为是审计质量的较优代表变量。
本文采用异常应计(abnormal accruals)指标来度量审计质量。异常应计指标反映了会计师运用会计选择和判断对会计应计项目的操控性程度,包括可操控应计利润(DAC)和异常性营运资本(AWAC)等。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既包括厂房、设备等有关的长期性项目,也包括与收入变化有关的流动性应计项目。由于流动性应计项目的调整在实务中更为频繁,为单独反映流动性应计项目的操控程度,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开始运用异常性营运资本(abnormal working capital,AWCA)指标并将其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Defond,et al,2001;
Carrey,et al,2006;
蔡春 等,2007)。
操控性应计利润依据调整的横截面Jones模型并以分行业样本进行估计,模型见式(2):
异常性营运资本的计算公式见式(3):
其中:AWCA是异常性营运资本;
WC=(流动资产-现金和短期投资)-(流动负债-短期借款);
S为主营业务收入。
(二)回归模型
分别以操控性应计利润(DAC)的绝对值和异常性营运资本(AWCA)的绝对值为因变量,以事务所的客户依赖度(Depend)为测试变量,我们建立以下两组多变量回归模型:
模型一:|DAC|=f(Depend,control variable)
模型二:|AWCA|=f(Depend,control varable)
其中,|DAC|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WCA|是异常营运资本的绝对值,Depend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依赖度,其他为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TAC|为应计利润总额的绝对值除以上年末总资产;
AGE为上市公司上市年限;
CFO为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除以上年末总资产;
SIZE为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
LEV为资产负债率;
NEG为亏损公司哑变量;
同时我们还基于2003年设置了Y2004、Y2005和Y2006三个年度哑变量;
按照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其中制造业采用二级行业分类,其他行业采用一级行业分类,设置了20个行业哑变量以控制行业的影响。
(三)样本选择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对事务所的选择较自主和市场化,排除其他因素对事务所选择的影响,本文选择了2003―2006年间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因为要度量审计师的客户依赖度,需要计算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总资产规模。因此在计算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总资产指标时,本文选择了所有的上市公司进行汇总计算,然后再按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与该客户总资产相比计算客户依赖度,并以此进行检验分析。在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时我们剔除了分年分行业中公司数小于10的样本以降低模型估计误差,最终得到4341个有效样本。本文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本文对所有连续型变量都进行了1%~99%的Winsorize处理。
三、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是本文主要的连续型变量的描述统计。从中可以发现,客户依赖度(Depend)的最大值为0.431(43.1%),小于50%,说明在进行Winsorize极值处理过程中,审计客户(上市公司)数为1(此时Depend值应为100%)和2(此时Depend最大值应大于50%)的上市公司被作为极值处理了,可见具有这种极端值的公司数并不多,同时这也表示客户数小于3的会计师事务所属于极端情况,不会影响本文总体样本的分析为了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在剔除了这部分极端样本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同的检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篇幅有限,结果从略。客户依赖度指标均值为0.053(5.3%),总体上审计师对客户(上市公司)的依赖不强,但是最大值为0.431(43.1%)说明部分公司可能存在较高的客户依赖。其他变量波动也较大,如上市公司上市年限分布较大,从0~15年不等。
(二)单变量检验
首先我们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单变量分析,结果见表2。在对客户依赖度的单变量检验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C|)还是异常性营运资本(|AWCA|)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度量,其均值T检验和中位数Wilcoxon检验的结果都是较高的依赖度样本组的异常应计指标较高,即审计质量较低,并且这种差异通过了1%显著水平的检验。在对国际“四大”是否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检验中发现,“四大”组的两个异常应计指标都低于非“四大”组,并且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具有品牌声誉和规模的“四大”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上述单变量检验的结果符合本文的预期。
通过单变量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均值T检验还是中位数Wilcoxon检验,客户依赖度与是否“四大”审计都对审计质量有显著性的影响,基本符合了本文的预期。接下来我们在控制其它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通过表3发现,在模型一全部样本的回归中,变量客户依赖度(Depend)的符号为正,并且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检验,说明客户依赖度越高,则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越高,即审计质量越低;
在模型二全部样本的回归结果中,客户依赖度符号为正,达到了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客户依赖度越高,异常营运资本越高,由此代表的审计质量也就越差。综合这两个异常应计指标的多元回归结果,我们基本验证了假设一:客户依赖越强,则审计质量越低。
此外,在进行多元回归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时检验了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发现VIF值均小于2(临界值为10),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对于极值的处理方式,除了采用Winsorize的方法,我们还对1%分位数以下以及99%分位数以上的样本予以剔除,再进行回归。其结果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在此没有给予列示。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通过计算客户依赖度指标,对我国审计师独立性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2003―2006年间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及其选聘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总体上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在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事务所的客户总资产中的比重越大,即客户依赖度越强,则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越低,这种关系在非“四大”事务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颇具规模及品牌声誉的国际“四大”则有助于抑制这种独立性的降低,保证审计质量,因为我们并未发现“四大”具有这种显著的依赖关系。
本文通过设置客户依赖度指标,首次从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客户(上市公司)间的关系角度对审计独立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丰富了关于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成果。本文的分析和结论表明,有序的、恰当的竞争是维持审计师独立性的重要环境之一,过度竞争不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品牌声誉的建立和事务所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抑制独立性的降低和损失。因此,从政策建议的角度,我们认为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应当从优化审计市场结构入手,积极鼓励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大做强;
继续加强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加大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处罚力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事务所投资品牌声誉的收益和动力,增加审计师做出有损独立的成本,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蔡春,鲜文铎. 2007.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检验[J]. 会计研究(6):
41-47.
刘峰,许菲. 2002. 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J]. 会计研究(2):
21-27.
刘峰,张立民,雷科罗. 2002. 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J]. 会计研究(12):
22-50.
王跃堂,陈世敏. 2001. 脱钩改制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3):2-9.
夏冬林,林震昃. 2003. 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J]. 会计研究(3):40-46.
CARREY P, SIMNETT R. 2006. Auditor partner tenure and audit quality [J]. The Accounting Review,81:653-676.
DEANGELO L. 1981.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3:183-199.
DEFOND M,PARK C W. 2001. The reversal of abnormal accrual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earnings surprise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76:375-404.
KLEIN B, CRAWFORD R A, ALCHIAN A A. 1978.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1:297-326.
WOLK C M, MICHELSON S E, WOOTTON C W. 2001. Auditor concentration and market shares in the US:
1988-1999 a descriptive note [J].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33:157-174.ZK)
Auditor"s Dependence on Clients and Audit Quality:
Evidence from Listed Corporations in China
LWei1YU Xuhui2
(1.Accounting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2.SYWG Research Co. Ltd, Shanghai, 200002)
Abstract:
Based on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audit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uditors" independence problem by setting a variablethe dependence degree on client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higher the dependence degree on clients, the lower the audit quality for clients. This kind of relation has been found significantly in the non“big four” auditors, while the relation in the “big four” hasn"t been found.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ose polices about improving the audit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extending the auditing firm"s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