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绿色农业信息化【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28 20: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安全、卫生、营养的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增长。原国家农业部农垦司司长、原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先生于200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农业信息化【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绿色农业信息化【五篇】

绿色农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安全、卫生、营养的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增长。原国家农业部农垦司司长、原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先生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主持召开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绿色农业”理念。同时,国家回良玉副总理进行了批复,并且拨款3500万进行示范基地建设。对于绿色农业这一概念,国内学者早期观点在于着重强调绿色农业应是一个“大农业”概念,即“绿色农业”应涵盖“农、林、牧、渔、工(加工)”五大方面,是实现这几个方面“综合发展的施行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也有学者指出绿色农业的目标是通过“实现生物资源的整体利用”,亦即通过“实现微生物--植物--动物的良性生态循环”,保护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综合利用的水平

和经济效益”,同时指出,鉴于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对粮食产量产生越来越大的要求,绿色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审视并面对”能否利用“有益基因”,“使之有益于人类”这一问题。也有学者从消费者需求、社会福利、农业技术改进与制度变迁的角度,解析绿色农业的发展问题,探讨绿色农业的成因和对策。国内从事实践管理部门的专家指出,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抛弃各类农业的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近年来,理论界和实践界达成了共识,认为绿色农业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绿色农业及与其伴随的绿色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2.绿色农业是受到保护的农业绿色农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环保产业,同时也是需要支援,加以保护的弱质产业。3.绿色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4.绿色农业是多元结合的综合性农业。5.绿色农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绿色消费在世界许多国家正蓬勃兴起,保护环境、崇尚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爱护,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在我国、在全球已经呈现出无限的商机.因此,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我国的西部恰恰又具备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西部地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优势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充裕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潜在优势。

(一)环境资源

西部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环境资源,那里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有着以山脉和丘陵为主体的地形地貌,并有着按照经度与纬度划分的不同地理气候带,以及由每个山谷形成类型繁多的地理--气候--生物群落组成的生物谷,生产力布局的空间很大。耕地面积虽然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1.6%,但非耕地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西部有林地面积约7亿亩,约占全国总量的37%,森林蓄积量6400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60%。此外,我国草地放牧业几乎全部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拥有全国98%的可利用天然草场和50%的草山草坡。西部的宜林荒山荒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都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例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广西大部分地区,有着天然、纯净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多样化的土壤,形成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生物资源

西部地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经济利用价值高,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最宝贵的基础条件和最丰厚的资本。以西南地区为例,其拥有大面积高山区和草场,常年生长着林木和牧草,无霜期长,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茶叶等南亚热带和热带特有经济作物不可多得的宝贵地区。比如云南省,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度差6000多米,形成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囊括了我国海南岛到黑龙江省的各种气候带,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生物物种,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资源宝库,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为复杂和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北的汉中盆地、关中平原、宁夏平原、陕甘黄土高原、青海湟水谷地、河西走廊及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边缘绿洲等地,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地区。

(三)劳动力资源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需要各层次的劳动力,尤其是大量的普通劳动者,西部地区则天然地具备这一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从人口结构来看,西部大多数省份出生率都接近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西部地区劳动力供应将较为充足;从年龄结构来看,中国西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西部地区不但拥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并且拥有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在绝对值上显然低于东部地区价格。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外部环境对于学者的诱惑较少,学术氛围较浓,这有利于培养尖端的绿农业色经济研发人才,加之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更有利于东部地区以及外资企业投资于西部地区,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三、西部地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对策建议

绿色农业经济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形式,它要求人们要有持续的发展观、市场观、竞争观和创新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全力提高绿色农业生产实力;以西部丰富的绿色农业资源为依托,把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为途径,坚持科技兴农,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业的科技含量;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的信息化水平。

(一)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全力提高绿色农业生产实力

绿色农业经济属于政府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关键环节的统筹。政府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绿色农业推进组织。各个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不断加大绿色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加强绿色农业环境管理,为绿色农业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制定政府产业政策时,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不同的生物资源、环境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情况,认真研究并制定详细可行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对绿色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设计,明确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区域特色,做到绿色农业产业合理布局。通过政府补贴、财政转移支付以及设立绿色农业发展基金的方式,在发展初期给予从事绿色农业开发的企业和个人以绿色溢价补偿;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农业科研院所也要充分发挥的作用,在技术推广、绿色认证和开拓绿色市场方面给予帮助和辅导,使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较强的操作性。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规划,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发挥各级政府宣传引导作用,加强绿色宣传教育,普及绿色经济知识。切实转变农户的传统生产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逐步推行绿色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将政府官员特别是县区政府的绩效考核与绿色农业经济效果挂钩。

(二)坚持科技兴农,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业的科技含量

绿色农业是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并结合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产业,其发展是成熟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向农业的全面推广和示范的一种精英平民化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其重点是引进和培养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以保证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引进知识产权,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合作研究、开发,鼓励知识产权的西部转移和合作研究、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应形成以大学科技园等为重点的绿色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通过农技推广人员组织实施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传播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信息,开展试验示范工作。成立绿色农业高新技术服务中心或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发、集成和示范一批绿色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克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保鲜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并围绕产业链进行技术开发与推广,使绿色农业发展始终同最先进的科技,如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等紧密结合,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的信息化水平

绿色农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地流转 绿色农业 萧县

一、问题提出

为调查城市居民对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笔者于安徽省淮北市周边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8份,以下是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参与调查的208人中,参与者100%表示想吃到绿色农副产品,说明城市居民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绿色农副产品在城市中具有广阔市场。而受访人对现在市场上售卖的农产品安全状况的担心程度,96%表示对市场上售卖的农产品安全状况有着不同程度担心,且家中有未成年儿童的家庭担心程度普遍偏高。当问及如果在城市周边有农业采摘示范园可以购买绿色农产品是否愿意前往时,9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前往。在问及愿意购买何种绿色农副产品时,在208个受访人中有192人表示愿意购买绿色蔬菜,168人表示愿意购买绿色水果,132人表示愿意购买鸡鸭等家禽,132人表示愿意购买猪牛羊等家畜,说明不论何种农副产品,在城市中的绿色消费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表示对现在市场上售卖的绿色农产品仍然存在疑虑,136人在担心部分商家滥竽充数将普通农产品掺杂在绿色农产品中售出的“搭便车”行为,72人表示现在售卖的绿色农产品价格仍然比较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我问到大家能接受的绿色农产品的心理价格,104人表示愿意接受普通农产品的1.5倍价格,45人愿意接受两倍价格,分别各有4人愿意接受三倍和四倍价格,另外51人表示只愿意接受普通农产品价格。

二、现存问题

(一)市场上绿色产品销售状况不佳

既然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给消费者带来安全、健康、优质的体验,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生产绿色农产品能产生品牌效应和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由此看来,绿色农产品的供求曲线均衡点应该在右上方的高水平状态,经过多年发展,应该是广大中产阶级可以接受的日常消费。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与普通农产品相比,绿色农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很小,尽管大家都有购买绿色农产品的意愿,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从供给方面来看,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规模有限和产品品种简单、结构单一。

(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现在已经流转出用于绿色农副产品生产的土地,大多产业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落后,生产成本高且产量低。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地区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灌溉方式落后等问题,还有部分地区缺少灌溉设施,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而且几乎所有农业企业都是简单种养、销售,缺少将生产出的绿色产品进一步加工的能力。

(三)产业发展良莠不齐

由于高端农产品产业附加值较高,产生高利润,再加之政府大力支持,所以在萧县境内很快形成多家农业发展公司。在实际走访中发现,有些公司会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和普通农作物混合售卖以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每家公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虽然都号称为“绿色”农产品,但是鱼龙混杂难以辨别真假。

三、政策建议

(一)政府完善“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现在城市中的消费者之所以对“绿色食品”持有怀疑态度,是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认证标准,同时政府的监管力度也不够。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绿色农产品检查标准、健全和强化产品质量认证、组织相关信息,加强对绿色农产品市场监管。由政府颁布标准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稳定性,便于各方面市场主体掌握农产品信息,是克服信息不对称、传递绿色农产品隐性质量特征的重要手段。而严格的质量认证,能有效地表达绿色农产品质量信息,给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保证,让消费者消除对购买绿色食品的疑虑。公开绿色信息可以从声誉角度影响生产企业,使企业不敢掺假,培养出社会性的制衡力量。实行强制性标签制度和原产地制度可部分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将所购买商品的详细信息提供给消费者。政府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真实和可靠的绿色农产品消费信息,以克服市场失灵,节约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假冒绿色农产品行为,减少绿色农产品市场中“搭便车”现象,净化市场环境,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可信度,从而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绿色农产品的市场打开之后,绿色食品高附加值和高利润会吸引大量城市资本注入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流转稳健进行。

(二)企业健全农产品产业化机制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产业化机制,对某一品牌要实现种养、产销、服务一体化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做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专业化、产业化。一方面,要延长加粗产业链,推进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加工园的建设,产业链条从单一向多元拓展,呈网状式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把原来的小农户组织起来,成为产业链的有机体,最终提高竞争力并且Ф当地农户致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利用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将农业合作社附近的农户的相关农产品纳入其品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在生产上的容量。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积极发展“公司+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经营。龙头企业发展起来可以带动当地农户就业,为当地农户谋取福利。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M].东方出版社,2013.

[2]韦云凤.基于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关于广西富川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调查[J].农村经济,2009(8).

绿色农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应用时逐渐体验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益。因此,将电子商务引入到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中,也是必然的选择。其引入的主要步骤有:引入目标的确定、成本收益的预算、商业网站的建立、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考虑以及电子支付手段的选择等。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各个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改变了许多商务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各行各业开始从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在转型的企业中,本文主要关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如何运用电子商务。

一、相关概念以及实行的意义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它不仅仅局限于商品的买卖,还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客户服务、企业资源再造、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等许多方面。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方式生产、加工、运输、贮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的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农产品的总称。

在农产品市场营销中,普通农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对比较大,而绿色农产品由于价格比较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不足、分销渠道过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比较低(占整个农产品的消费额不足6%),虽然最近几年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有上升的趋势,但要想尽快取得高的市场份额,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渠道,采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提高信息的沟通效果,拓展分销渠道,加快资金的回收。因此,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迅速的21世纪,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尽快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二、电子商务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具体应用

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引进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市场、引导消费、建立有效持续的营销网络。因此,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引进电子商务。

1.设立企业引入电子商务的目标

不同的企业引入电子商务的目标不太相同,有的强调的是信息沟通,有的则是快速的资金回收。对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而言,其引进电子商务的主要目标首先应该是有效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引导绿色消费,同时提高绿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其次则是建立经济高效的营销网络,拓展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最后还要强调资金的回收问题,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因此,通过目标的设立,可以确定绿色农产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基本的步骤。

2.成本预算和收益的预测

建立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相应的设备以及技术如计算机、磁盘、网络设备、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等,并且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如信息维护费、网站申请费等;但同时引入电子商务也可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益,如可以加强企业的信息交流,给企业提供新的商机,减少交易成本以及库存成本等。由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目前的市场盈利状况不太乐观,因此,在谨慎性的原则下,考虑到风险,应该对引入电子商务后增加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进行分析预测,同时在考虑绿色农产品企业的近期承受能力和长远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决定引入电子商务的时间、规模,以确保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3.建立商业网站

建立电子商务的首要点就是先建立商业网站。绿色农产品企业建立商业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网站宣传企业产品,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同时提高绿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因为在绿色农产品的消费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顾客的搜寻成本比较高,因此顾客转而购买普通农产品的几率比较大,所以,建立网站时先要考虑介绍绿色农产品的特征以及本企业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详细信息,同时要和政府部门的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法律相链接,提高顾客的消费意识;其次要在网站上达到宣传建立企业品牌的效果,通过建立有效的特色品牌、必要的广告宣传、传统渠道的拓展等来达到相应的目的;最后在网站上还应有最新的绿色农产品的信息,因为绿色农产品中有一些属于顾客要求新鲜程度比较高的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因此,应注意对网站及时更新,以便提高网站的宣传效果。

4.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绿色农产品由于与普通产品的不同特性导致对其流通过程中的要求比较高,而在电子商务下,绿色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要求得更高。一方面要求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渠道;另一方面要求物流中要考虑绿色农产品的的特点,保证在物流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由于绿色农产品的物流要保证绿色农产品快速、高效、无污染的到达顾客手中,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考虑如何选择承运商、分销商;如何进行产品的绿色包装;如何选择便利、快捷的运输渠道等。这一些问题要求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的信息化、现代化以及社会化,所以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在强调自身力量的条件下一定要考虑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考虑采用企业物流或第三方物流等,力争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

5.电子商务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统的选择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有许多交易都是在网上完成的,这就需要电子支付工具,如智能卡、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等。但是因为电子支付工具的安全性、规范性不太强,因此,企业在选择时要考虑相应的风险问题。在具体选择支付工具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交易的金额大小,以此来决定是否选择电子支付工具以及选择哪种支付工具。

通过以上不同的步骤,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将电子商务引入到企业中,将信息流(通过商业网站的建立)、物流和商流(物流配送环节)、资金流(支付工具和系统)融为一体,这样可以达到宣传绿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营运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绿色农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一、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价值

1.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与普通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程度高,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都非常分散,导致物流范围广泛,而且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防疫和保鲜等方面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形成了巨大的物流成本。农产品因积压而腐烂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农产品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对农产品的采购和分拨、配送、仓储环节乃至整个供应链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有利于节约农业资源,降低流通成本,拓展农产品的利润空间。例如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回收和重复使用等逆向物流举措,可以降低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原料成本。因此农产品绿色物流是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降低农产品损失率和物流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2.有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因为物流活动贯穿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所以合理、高效的物流能够通过对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结构的协调与完善而带来巨大的利润。首先,农产品绿色物流可以通过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分销配送、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包装、搬运、退货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来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增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利润源泉”;其次,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绿色形象和内涵,还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近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量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634.78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12%。200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991.6亿美元,中国畜产品、干豆、水产品、食用油籽、植物油、食糖和棉花等农产品进口均在世界各类农产品进口中居前十位;茶叶、水果、干豆、坚果、蔬菜、水产品和食用油籽等农产品出口均在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中居前十位。但2008年以来,世界农产品贸易环境急剧变化,市场需求萎缩,价格剧烈波动,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国外大宗农产品进口冲击严重。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可以更好的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服务,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和竞争优势,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

4.有利于打破非关税壁垒的限制。近年来,随着非关税壁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农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往往会面临“绿色壁垒”的限制,给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压力。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通过在生产、加工、包装、配送、仓储等环节严格把关,推行国际通行的环境认证制度,可以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二、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主要障碍

1.对农产品绿色物流内涵认识和理解不足。从农产品生产的角度,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仍以个体农户为主,经营方式较粗放,关注的重点在于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农户无法充分掌握物流信息,更不能完全介入供应链;农产品生产企业虽然实力较为雄厚,但由于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利润不高,导致农产品生产企业不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绿色意识淡薄,农产品绿色物流实施存在困难。从农产品消费的角度,消费者追求的是产品质量和绿色保障,对于绿色物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从农产品物流的提供者角度,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大多数是传统的储运企业,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层面上,以提供农产品的运输和仓储保管服务为主,企业内部管理更是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没有把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更多考虑地方的经济利益,仅考虑物流的“利润创造”功能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对发展绿色物流重视不够。

2.现有政策和制度与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要求差距较大。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行,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涉及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就更少了。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农产品绿色物流领域对政府和企业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政府如何从政策、法规方面推进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全面实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形成一个有利于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缺乏规范化的市场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农产品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等绿色物流环节的管理缺乏政策引导,导致整个农产品物流行业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状态中,造成了资源配置上的极大浪费,这些都不利于农产品绿色物流在我国的推行和发展。

3.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落后。要实施高效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不仅依赖绿色物流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物流形式单一、物流技术落后使得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无效物流严重,无效物流成本占农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较高,损耗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产品物流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冷链物流尚未形成。据统计,我国目前生鲜果蔬产品的冷链运输仅占总量的10%~20%,而美国、欧盟等国的这一比例高达80%。冷链运输尚未普及致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率极高。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损失率竟高达25%至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以下的果蔬损失率水平。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每年大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损失。发展冷链物流可以大大降低物流环节损失率。第二,农产品物流的包装技术落后。我国农产品包装过于简单,许多农产品甚至未经包装就直接上市,这样不仅使农产品极易受到污染甚至腐烂变质,在物流过程中容易导致损失,与绿色物流理念背道而驰。在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上,与农产品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下,未能充分运用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RFID)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导致供应链之间的需求信息传递被扭曲,信息失真严重,极大地破坏了供应链的协调,农产品物流各环节衔接不畅,物流成本加大,这些均背离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另外,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功能的限制,也会导致物流路径的迂回与不合理。

4.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绿色程度”要求日益提高,相应地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绿色壁垒”在不断地加高。绿色贸易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涵上的广泛性和保护的隐蔽性给各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制约。积极应对外国的绿色壁垒是推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监测标准不统一,众多标准分散交叉,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有些标准使用多年,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需要,也与世贸组织的要求脱节。如目前农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造成一定困难,对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产生了阻碍作用。

5.农产品绿色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还是以个体农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加工方式以初级加工为主,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形成了一个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以农民和个体商户为主体的初级农产品流通体系,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上仍以供方物流模式为主,农产品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基本上由农户自己完成,个体农户重生产、轻储运,难以形成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对第三方物流存在认识上观念上的障碍,导致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现阶段一些大中城市在建和拟建的农产品绿色物流园区、农产品绿色物流基地等项目虽然很多,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中心有相当比例处于亏损经营状态。此外,各物流职能部门又难以协调,不能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物流大系统,从而导致农产品绿色物流社会化程度效率低下。

6.专业物流人才缺乏。从事物流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知识背景,而从事农产品物流还应了解农业与农产品的相关知识,如果蔬物流、花卉物流、深加工食品物流、保鲜物流等。在某些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行业的就业资格证书,以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专业人才对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与培训,能够从事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专门人才更是缺乏。我国虽然已经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大多侧重于工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专业农产品物流人才相对匮乏。

三、发展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政策建议

1.树立绿色物流观念。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应从政府、农产品企业和农户三个方面入手。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推行和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为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宣传导向,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关技术和信息的培训,协助农户充分介入农产品供应链,能够在物流过程中搜集、整理和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中,促进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2.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绿色物流法制保障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和清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市场行为。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迅速,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与他们重视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颁布一系列农产品物流法规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农产品物流的经验,并根据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法律法规。如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绿色通道和绿色市场标准以及作业流程等。还可以通过制定回收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发展废弃物循环物流,提升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效率与公共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支持力度,在产业政策、税收、金融、城市规划、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大力扶植农产品绿色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如扩展“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等5类农产品)流通绿色网络的覆盖面,对所有农产品运输实施绿色通道制度,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促进农产品的跨区域流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技术。第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均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施监控。此外还要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二,提升农产品绿色包装和加工技术。要研究农产品的绿色包装技术和绿色包装材料,做到包装模数化、大型化和集装化,以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和运输环节中的机械化操作,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器具。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加工企业要实施绿色加工,并不断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的比例。第三,加大物流信息技术的实施力度。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建农产品绿色资源数据库和绿色信息平台,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链接起来,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和POS(时点销售信息)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交换,使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户和物流企业达到实时信息共享,运用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RFID)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电子信息技术,保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路径畅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避免无效物流的产生,打破我国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的限制。

4.完善绿色物流标准,建立行业标准化制度。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参与主体和各个环节,均应按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实行。首先,建立农产品绿色物流认证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生产线、绿色品牌的认定和管理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其次,大力推进农产品绿色物流标准的建设,形成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业国家或行业标准,对农产品绿色物流设施和相关装备如物流装备、包装、信息接口等实施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绿色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都要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5.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等优势,能够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比自营物流可节省成本达28%。要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存在的这种“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加工等物流活动,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只负责绿色生产环节。一方面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进来可以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可以减少物流设施、设备、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以更有效地地降低农产品物流的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

6.培养专业物流人才。要突破农产品绿色物流人才缺乏的瓶颈,需要培养和吸纳具备农业与物流专业复合知识背景的技术人才。第一,可以通过在高校现有的物流专业下设置农产品绿色物流方向,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第二,资金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第三,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第四,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举办从业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农户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绿色经营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陆凌云,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问题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期.

[2]王旭然,姚新胜,魏建光,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张京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第3期.

绿色农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Abstract:
Security emergencies incidents of agricultural green supply chain have harmed public health and caused huge losses to farmers and enterprises. The causes of emergencies are analyzed from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ncluding farmer"s safety consciousness, demand and suppl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est, supervision imperfectnes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cidents, emergency stop-loss policies are proposed.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leadership and give information in time, node enterprise of supply chain should allied and the detection and supervision should enhanced.

关键词: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
安全突发事件;
成因;
紧急止损

Key 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supply chain;
security incidents;
causes;
emergency stop-loss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56-03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强,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大危害。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2014年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提出对农药使用、“瘦肉精”使用、生鲜乳违禁物质使用、兽用抗菌药等进行专项整治,从源头上保证了公众的食品安全;
为了降低农产品突发事件危害,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保障公众健康,2014年农业部修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不同等级的处理、组织指挥体系、预测、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为了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在综合考虑了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国内学者的定义中但斌[1]的定义较为全面,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考虑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流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和资源利用率最高。

近几年学者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政府补贴等制度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决策问题和供应链的实现方式,管理决策问题。如吴绒[2]研究了在政府补贴条件下,政府和企业博弈模型,分析模型在纯策略和混合策略下的最优均衡决策结果,给出了政府和企业采取的最优策略;
吴绒[3]还研究了在政府监督下,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同样给出了最优管理策略;
隋博文[4]设计出在消费者需求、绿色壁垒、政策规制、信息技术、共赢基础等要素驱动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各流程的重组,并提出管理对策;
农村品绿色供应链的实现方式,如谭丹,朱玉林[5]从战略、策略、技术三个层面,设计了协同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实现模式;
如肖亮[6]在分析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农产品流通的信息体系、物流体系、组织模式等五个层面确保供应链流通模式的有效运转。第二,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评价,如何开伦,邓小翠[7]从生猪绿色供应链的流程执行、运行、节点企业和绿色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供应链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王勇,游泽宇[8]从业务成本、运营状况、生产质量、客户服务、绿色环保和财务价值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对“菜联网”绿色供应链评价。第三,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如徐娟[9]等针对生鲜农产品突发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提出政府与农户组织相结合、供应链横向联盟、供应链纵向联盟三种应急模式;
昝莹莹[10]研究了在涉农突发事件中政府舆论的引导作用。

已有文献研究发现,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研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文章基本没有,本文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安全突发事件的原因入手,分析造成安全事件的3类因素及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供应链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止损策略,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

1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指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控制,把农产品的采购、生产加工、储藏和运输到最后销售整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链条,从而把农户、核心企业、运输企业和分销商联系起来的一个共同体,达到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最优的目的,即实现供应链绿色管理,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农村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红心蛋”、“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是供应链各流程的环节存在问题,按照供应链的流程可以把安全事件的成因分为以下几类:

1.1 农产品生产环节,自然灾害及农民意识淡薄造成的突发事件

农业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灾、动植物疫情等,这些灾害给农户造成了危害和损失,如最近的禽流感、猪蓝耳病、香蕉黑霉病等疫情,导致市场上农产品物价偏高。

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达到规模生产的不多,多为分散小农经济,农民是主要生产者。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食品安全意识和绿色环保意识淡薄,使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隐患,如“瘦肉精事件”,农户为了提高经济利益,养殖过程中添加违禁药品,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此外还存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和激素等生产资料的随意使用,这些都带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农产品流通环节,信息流不畅或信息披露不及时造成的突发事件

从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者手中,如果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极易引起农产品的腐烂、变质等突发事件,如流通渠道不通畅、供求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生鲜产品从采摘到销售有很强的时间要求,由于农民自身水平限制,销售渠道和方式单一,产销脱节,造成生鲜农产品滞销事件,给农民带了极大的损失。

信息披露不及时造成的突发事件,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发达,存在部分个人和媒体为吸引眼球谋求经济利益等目的,杜撰、夸大安全事件的问题,散布虚假信息造成社会恐慌,如“针眼注水蟹”,“烂棉花做大米”等,这些内容引起不明真相的公众转发,像滚雪球一样造成了社会恐慌。

1.3 检测技术适用性不强、监督机制不健全

农产品的快速检测和现场应用性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针对农贸批发市场和农户的便携式检测工具较少,缺乏现场和基层快速检测手段和技术;
同时对农贸市场的准入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促使有农药残留、生鲜乳添加违禁物质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也是造成突发事件的因素。

2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

第一,传播速度快,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借助媒体、互联网、社交平台等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会导致公共的恐慌,减少对正常农产品的消费。

第二,造成危害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农产品或变质或滞销,会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如:农户、核心企业、分销商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和销售商的名誉也会受损,带来无法估量的无形损失。

第三,波及范围广,世界经济已经进入高度一体化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会波及本国的消费者,对国外市场也会产生影响,造成全球性危机。

3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突发事件紧急止损策略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突发事件造成的损耗,保障公众的健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减少农户、核心企业和分销商的损失,设计如图1的紧急止损流程图,并提出以下建议来有效预防、应对安全突发事件。

3.1 发挥政府应急处置指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

第一做好应急处置工作,2014年1月,农业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核定级别,开展处置。对不同级别的安全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调查事件的原因,采取行政处罚、封存或找回产品,同时专家技术组人员负责评判事件的发展趋势及造成的危害,提供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做好信息披露,在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有恐慌心理,政府披露信息对公众最可信。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既要对公众负责,保障消费者权利,同时又要维护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法权益如农户、供应商和分销商等,尽量避免事态扩大,造成更大损失。因此政府要及时、准确的披露信息,做好舆论导向作用,做好信息采集、报告和通报,要作到知道多少信息报告多少信息,及时披露,随时披露,信息公开透明。

3.2 农户做好横向结盟和纵向结盟,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我国生鲜农产品大部分由散户独立经营,农户文化水平较低,资金、技术和信息获取能力弱,渠道狭窄,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有效的降低风险,减少损耗。因此从供应链的视角,农户要做好结盟。

第一,农户和农户间的横向结盟,单个农户经营在应对风险时,能力较弱,农户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以自发组织起来,建立临时农户联盟或合作组织,实现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经营,同时联盟的结合可以提高议价能力和在供应链中的主动性。

第二,农户和批发市场,农户和超市的纵向结盟,农户和批发市场或者超市建立长期合作的销售关系,可以省去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和渠道成本,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如果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追溯体系,减少事态的扩展,降低损耗。通过这种结盟提高了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

3.3 专业机构检测,加强监督管理

突发事件的技术鉴定要由专业技术机构来担任,保证监测结果正确性和可信度,如对生鲜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要保证监测结果一致性;
强化监督执法,对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同时要加强对农户的管理,通过对供应链上的农户、运输企业、销售企业等进行宣传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3-1236.

[2]吴绒.政府补贴策略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2014(15):215-218.

[3]吴绒.政府规制下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9):459-461.

[4]谭丹,朱玉林.基于协同理论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实现模式[J].经济问题,2011(1):88-90.

[5]肖亮.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及运作流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109-112.

[6]隋博文.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重组及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5):44-48.

[7]何开伦,邓小翠.基于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的生猪绿色供应链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30-34.

[8]王勇,游泽宇.“菜联网”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3(4):22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