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9 08:2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作者简介:魏立明(197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韩成浩(197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五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魏立明(197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韩成浩(1972-),男,朝鲜族,吉林延吉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长春 130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2181)、2012年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07-02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普通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带来了较多良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如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优化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良好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工科院校所面临的任务之一。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是吉林省建筑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属于二本院校,其办学理念是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事建筑电气领域内的相关设计工作、施工工作、运行与管理工作,并且把他们培养成为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建筑行业的特点,加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现飞速发展的有效渠道。为此,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首先强调应用性,所以既不能延续普通本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削弱相关基础理论的教学,而是应该两个方面同时发展。特别是应该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把相关课程中的应用环节(例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应突出实践应用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坚持工程实践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原则,逐步建立合理的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给学生打下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
二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相关专业工程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建筑电气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因此,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组织电气工程教研室教师进行了广泛调研,主要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访问等多种形式。通过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向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有关其他院校进行调研,获得其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还定期组织召开电气学院校友会,了解往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的反馈。学院派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指导委员会会议,了解该专业最近动向,广泛听取设计院和施工企业中的专家、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及建议。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形成自身的特色。该方案应以夯实基础、开拓专业知识面、重视应用能力为主要原则,切实加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工程实践教育,删除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构建了注重建筑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应依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主动汲取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意见,合理确定专业课程的学时以及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整合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构成。该平台体现了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应必备的理论基础,其中有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建筑行业的特点。我院设置了建筑电气技术措施、供配电技术、建筑照明、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电气施工与概预算等课程。每一模块含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内容。上述课程的设置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和要求,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方向。同时课程体系平台还可以根据就业方向进行相关选修课程的设置,以满足工程应用性要求,例如设置综合布线、楼宇智能化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二、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在优化专业课程、强调应用能力的课程建设原则指导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课程建设包括相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促进等方面的建设。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所开课程中电气控制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校级优秀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以及消防与安防系统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电路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也非常重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应该体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成果,要积极推进纸质教材、电子教案、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课件四位一体化的教材建设,选用智能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高质量教材,同时结合本学院课程撰写相关建筑电气教材。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措施。为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落实,电气学院充分发挥领导和学院教师的力量,建立起包括毕业设计(论文)规定和实习要求等相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成立了由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组成的二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通过平时听课、 课下与教师、学生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院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为学院进行教学二级化管理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按照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实施规定,每学期由每一年级的辅导员组织各班学生对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应用环节,学院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该办法规范了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性。

3.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质量

在教学形式上,改革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实行“老师教与学生学互动”以及“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措施有:将老师的科研项目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后充当其他学生的“老师”;
让学生讨论某一教学内容,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每一位老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引入课堂,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同时讲授该课程知识点在科研项目中是如何应用的。优秀学生当“老师”就是拿出一部分较容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分组讨论就是在每一堂课中留出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每一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搭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新平台。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相关专业课程QQ群、构建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等。

三、构建以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以工程能力训练为主要特色。这其中包括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实纲和、专业教材时将本专业的的技术实用性及时反映出来。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应该明确规定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按照每一个实践项目分批次规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等。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现在变为以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为主导。同时在实验考核要求上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每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过程中解决实验疑难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对于专业基础课实验考核(例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应该在做实验的时候一人一组进行考核。考核时应该根据教师所提的要求单独设计相关实验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并且对实验结果误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上述做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我院拥有吉林省高等学校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节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科技厅建筑电气综合节能重点实验室,上述两个实验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场所。我院建立了较完善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制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实践技能竞赛(北方赛区),从2004年至今连续举办了九届校内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所参加的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的好成绩,201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实践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四、结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地方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具体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构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尝试。同时,根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体现建筑行业发展和要求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55-56.

[2]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97-98.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电气自动化前言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巨大的提升,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的实用和简单的具有外部的艺术美感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研究,对建筑行业设计施工中,配备先进的现代化电气设备,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的电气自动化,这是现代化建筑设计施工和满足人们日益多变的经济文化需要的客观要求。经过实践证明,建筑工程的电气自动化,不仅仅关系到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更是建筑工程行业实施质量竞争的核心和关键。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实施电气自动化,提高自动化水平,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

二.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现状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通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和研究,电气的自动化已经初具规模,电气自动化程度日渐加深,电气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我国的整体工程建筑电气自动化水平来看,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缓慢,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施工不够科学,管理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在电气自动化进程中,无论是电气自动化水平还是电气自动化程度,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无论是在电气的设计施工上,还是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稳定上,都缺乏很强的竞争力,新时期下,正确理性面对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现状,找出存在的缺陷,加大对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水平,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2.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一)电气自动化高端人才不足,电气自动化缺乏核心支撑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整体规模相对小,资金积累不够,难以留住高端的优秀管人才,企业的积累缺乏,使得整个建筑行业中电气自动化设计施工的高层核心技术人员缺失,使得整个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缺乏活力和技术保证。

(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缓慢,核心竞争力不足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电气自动化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缺乏钻研突破的研究技术精神,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研究,自动化设备多采用进口和引进,且应用的速度缓慢,难以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专利,难以保持自动化的核心竞争力。自动化市场尚不完善,不够健全,恶性竞争,市场规范不严格,且产品品牌单调,品牌知名度不高,难以和国际知名自动化品牌竞争

(三)建筑行业对电气自动化的管理不善,电气自动化的质量难以保证

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很多管理者多想尽一切手段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益,为了大幅度降低成本,使用假冒伪劣的电气设备和电气产品,设计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安装方式,使用质量难以达到质量标准的材料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整个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施工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很多施工的企业由于企业的自身实力有限,缺乏一定的电气自动化的监测设备和监控设施,在施工和对整个电气化管理中,难以全面,难以科学精细,这些方面都严重影响到整个电气自动化的水平和质量。

三,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1. 这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的客观要求

实施电气自动化,加强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速度,采用科学严谨的设计方式和施工程序,加强对电气自动化的管理,加强对各种电气设备,电气材料的管理监督,保证了整个工程建筑的工程质量,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并合理的控制工程的进度,电气自动化的水平提高,亦有助于保证整个工程建筑中的安全。

2. 实施建筑电气自动化,有助于整个建筑市场的规范化

电气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对整个电气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更需要有精湛的电气技术和较高的工作素养,同时,电气自动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程中的暗箱操作等弊端,敦促着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有助于促进整个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究

1. 电气自动化将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纵观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发展行情,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用,智能化是其核心部分,所谓智能化表现在其具有多种新功能。在在建筑行业控制方面,有关的现场仪表在一起,在现场实现自主调节,从而实现控制的彻底分散使调节要加及时,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 电气自动化的操控更为精确,更加精工。

建筑行业中竞争越发激烈,对工程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实施电气自动化,先进技术的采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实施,整个建筑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不断升高,使得施工标准更为严格,产品的精度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因此,自动化在建筑工程中会有着更严密精确的要求。

3.无线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操作更简便准确。

在现代的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能够实现非接触传输,特别适用于恶劣环境或振动、高速旋转对象的监控,而且降低了安装成本、持续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同时更换方便,便于升级。还能够减少接插件故障,移动自由且不受限制,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是工厂测控模式的变革,将会有力的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进程。

五,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建议

1.政府加强对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实施的引导和扶持

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企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加大对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的支持引导,政府部门要引导自动化企业转变观念、稳定心态,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引导优秀的国产品牌进入重要领域,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2.建筑行业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大投入力度。

建筑行业要加强对各种电气设备和电气设计施工技术的研究探讨,加强各个建筑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和心的管理理念的引进和运用,加大投入,实现各种电气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得建筑行业实现整个设计施工方式的转变,提高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六.结束语

建筑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实现建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加大对各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不断实现各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突破,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以建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带动整个社会的自动化进程,这是促进我国整个社会自动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孙成明 沈滢 王然冉 建筑行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要求分析 [会议论文],2007 -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2]张勇 浅谈电气自动化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4期

[3]金永旺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企业导报》 -2012年4期

[4]于泽轩 实现电气自动化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年2期

[5]刘冬梅 某大型原料输送工程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年7期

[6]陈俊峰 超高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项目工程管理论述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12期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
电气工程;
自动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00-01

引言

我国国力的不断强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上升,同时经济的繁荣有效也使得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完善和发展了竞争机制,施工企业想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空间,就需要使自身工作效益加以不断提高,而智能化技术就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也是如此,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一、智能化技术及其优点

(1)智能化技术的概述

智能化技术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候被提出并开始兴起的,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发展,逐渐形成一整套的技术理论,是一门包含了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学、生物学、信息论等。智能化技术是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以及智能控制理论的相互结合,并对相关理论和技术加以扩展,也运营了多种技术和理论,例如模糊逻辑理论、遗传算法理论以及自组织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等。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回馈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与进步。

(2)智能化技术的优点

智能化技术具有众多的优点,例如高效、精度高以及快速等,它能够将控制全过程的动态和静态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自动化控制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其具备的柔和化,让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参数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数控系统的模板化,加大功能的覆盖面积,并对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加以满足,进而最大程度的将数控系统的效能发挥出来。除此之外,智能化技术的多轴化和易复合性,可以对复杂工艺进行控制,并完成多工序的控制,实现多程序的复合加工。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智能控制能够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远程化和高效化,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自动化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优化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工程中可以对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加以充分利用,不仅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控制操作,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中,工作是极其繁琐的,而且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尤其是在传统的设计中,需要利用实验和足够的丰富经验才能实现设计目的,但是对于修改工作来说是十分繁重的,也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高要求,但是采用CAD绘图技术以及相对应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能够让设计所需时间极大的降低,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性能,并且还能让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只要将相应的控制程序以及相关操作设定好以后,智能化技术就会具备有自动工作技能以及较强的自主性,这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技术环境。

(2)自动化机器的故障检测处理

在电气工程的运行过程中,相应的自动化机器设备的使用时间都比较长,如果忽略了机器设备的保养,那么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检查和处理,但是应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各个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故障能够及时记录故障并判断故障的趋势,既节省了故障检测的时间,同时还能保证故障的诊断更安全、可靠。毕竟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都不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并且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没有及时或者正确处理,都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3)自适应控制

在智能化控制中,自适应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总是需要面对变化无常的各种情况,也这样就要求控制参数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智能技术,正如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系统中,控制策略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因为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它能够根据对周围环境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策略的自适应变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电气工程中实现了无人操作和无人监视,并且结合变电站的运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智能变化,通过微机设备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化,通过计算机电缆满足了数据传输的自动化,使其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4)PLC自动化智能控制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中,工艺流程以及开关的控制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也使得智能PLC系统逐渐被电气企业所应用,通过该系统工作人员就可能在控制室对继电器等进行直接的实时控制,使其生产效率得到全面提高。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供电系统也逐步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并完成了自动切换,进一步提高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加强了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控制能力,是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基础和保障,而且随着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优化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存在的故障问题的检测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分析处理其中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而实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建廷.浅析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188.

[2] 王卓娅.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4:172.

[3] 任军.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5:228.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范文第4篇

一、引言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课程主线之一,其课程包括“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数字控制技术”、“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课程的数量多、相互衔接和耦合紧密,因此对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所需基础、课程内容、掌握程度、时间安排和实践方式方法等都需要合理设计、规划和实施,否则出现一个环节不合理,就会影响整个教育质量。

目前,高校的教学改革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层次,即研究某一专业的课程规划和设置,以该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牵引,提出全周期的总体课程规划和时间安排。例如,文献[1]讨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及毕业后的服务对象,对专业四年中应当学习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课程进行规划设置,但没有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统筹衔接。另一个是微观层次,即针对某一门具体的课程,提出相应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如文献[2]、[3]等分别讨论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法,这些研究都是从课程自身建设的角度出发,都没有考虑该门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接口关系。而课程群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一种课程体系,它既讲究内容安排,又讲究衔接关系,集系统性和个体性于一体。现有的教育科研对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群系统教学方法鲜有研究。因此需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对课程群中的各个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时序等进行统筹安排,才能在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二、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实作、工程计算、仿真建模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同时具有归纳、评估、处理各种资料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分支方向必然要配合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方向的实际情况,可制定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的分培养目标为:在掌握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基本知识与实践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对电气传动系统进行数字控制的编程基础;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门专业知识实现对电气传动系统的分析、计算与仿真,最终完成电气传动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与制作。

上述培养目标决定了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融合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现代交直流电气传动技术以及数字控制技术等多个方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有限的教学周期内需要多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规划才能更好地完成。

三、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教学内容统筹规划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课程群中的各个课程和课时虽然安排比较多,但是,一方面各个课程内容上交叉重复较多,另一方面仍然缺少电气传动技术所亟需的一些教学内容,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统筹规划,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此采用以下措施。

(一)课程设置调整

取消“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把课程中的传统电力拖动部分的内容并入到“电机学”中进行讲授。把“现代交直流调速控制技术”课程调整为“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课程,课时由60学时调整为40学时,并新增40学时的“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综合设计及实践”课程,以强化学员的综合分析、设计和实践能力。新增40学时的“电气数字控制技术”课程,使学员掌握电气传动控制所需要的单片机、PLC等方面的数字控制知识。

(二)课时及课程内容安排

“电机学”的课时由122学时调整为110学时,精简合并有关直流电机特性、特殊用途的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并联运行和不对称运行、非正弦分布磁场下绕组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及削弱方法等部分内容,强化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和交流异步电动机电力拖动部分的教学内容,使得被取消了的“电气传动”课程中与传动电力拖动控制相关的内容在电机学中进行了补充。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除了为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服务之外,还要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群服务,因此其教学时数保持60学时不变,但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减部分基于晶闸管器件的教学内容,增补电气传动控制技术所需要的SVPWM、多电平控制、间接直流变换等内容。对于四大基本变流器以及PWM控制技术的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讲授。

调整后的“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变为40学时,删减PWM控制和变流技术部分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由“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统一讲授。

(三)教材调整

由于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因此对各个课程的教材也进行调整:

“电机学”的教材改为自编教材《船用电机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改为王兆安编《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
“现代交直流调速技术”课程调整为“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后,选用的教材为阮毅、陈伯时编写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4版;
“电气数字控制技术”课选用的教材为:韩俊峰等编写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王阿根等编写的《电气可编程控制原理与应用》。

(四)课程时序安排

课程群中的各个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有的课程需要其他的课程作为基础,因此在开课顺序上要合理安排,否则在授课和学习上都会造成困难。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的各个课程中,“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及其综合实践应当是终极课程,其他课程都是为该课程服务并作为该课程的基础,因此应在其他课程之后开课。此外,“电机学”是所有其他课程的基础,应当在课程群中最先开课。因此在课程时序安排中,应当把握以上基本原则。

四、结语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方向;
教学改革;
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

前言:

从我国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上来看,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就业发展方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市场规则,抓紧就业机遇,有针对性的塑造电气自动化专业,从电气工程学院这个主体教学上来看,高校重点的建设应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上,而由于近些年来传统专业的不断变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需要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塑造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则重点介绍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和未来就业方向。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力技术的发明、电气工业的建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便在一次次工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使用电力为人类自己服务。多年的系统研究,终于逐步形成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电气工程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820年,安培发现了电磁效应。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奠定了后来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的经典电磁场理论和光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3年,麦克斯韦完成了《电磁学通论》,奠定了广泛应用电磁技术的理论基础。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发电厂,完成了初步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建成,三相交流电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直流供电容量小,距离短的缺点,开创了远方供电,电力拖动等各种用途的新局面。20世纪初,电力的生产应用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从此,电力取代了蒸汽,使人类历史迈进了“电气化时代”。

2.对电气工程领域方向的特点及认识

电力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电能的生产和使用是同时完成的;
(2)过渡过程十分短暂;
(3)电力系统有较强的地区性特点;
(4)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在我国,发电厂就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

从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来看,电机的自动化性能如果能够大大提升,能够有效的和常温科研超导材料进行融合,那么就会使电气的电阻损耗率大大降低,这样不仅解决了电阻长时间的发热问题,又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匦Ч,会使电机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更加重要的就是在临界的粗长强度和密度都很高的情况下,超导电机的绕组电流密度能够比常规的电机提高数十倍,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电机重量和体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有“三强”,即:试验性强,理论性强,交叉性强。该学科的主要运用范围:建立有工频高电压、支流高电压、雷电冲击高电压、操作冲击高电压、冲击大电流以及高功率脉冲技术等装Z;
测量用的有静电电压表、高压示波器、专用的分压器、分流器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和电器设备在线运行状态的再线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研究电工新技术可促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使之更快的在技术和经济上成熟起来,例如:核电发电、磁流体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其他新能源发电。电工新技术可以促进交通运输方面的磁悬浮列车、磁流体推进船、电动车的发展推进,医学上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装Z的研究等。电力电子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变流电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目前,电力电子技术有几个研究方向: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所有的信息系统与通信设备都需要使用开关电源,小到各种便携数码产品,还有现在时兴的各种平板电视,大到服务器系统、通信基站机房、及种种航空设施等;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如各种谐波补偿、有源滤波装Z等,还有不断发展的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电动汽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电机的节能驱动方面如各种变频器(包括变频空调),在当前能源短缺的状况下,太阳能、风能及各种再生能源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要素。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并且与机械学科一样最具基础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更加密切,所以其他学科的发展更加需要电气专业的相关知识,因而,电工学课程已经普遍在各工科专业中开设,用以普及电气工程基础知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科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并且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前进,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更为迅速,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中心专业,人才需求便更加旺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多项工科技术的多样化课程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于未来很多科技信息领域都有着长足的法扎你空间。但是从专业性上来说,还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上应从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

[2] 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3] 乔新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及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