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9 08:30: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企业实现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完整,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促进经营管理政策能够有效实施,防止舞弊行为和控制经营风险。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从会计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五篇】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企业实现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完整,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促进经营管理政策能够有效实施,防止舞弊行为和控制经营风险。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从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着手,阐述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化对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主要影响,分析了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的企业中,“会计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其中包括了对会计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多个不同的内容,而目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会计信息化”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决策以及经济运行提供更准确,更全面数据信息,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产物,它同时也是企业会计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会计信息化除了需要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之外,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效的结合传统会计核算、业务核算、财务管理等相关内容,不断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实现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存在着的问题

1.会计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传统的会计工作是通过人工手写的方式进行会计信息的记录的,这样的记录方法是无法进行随意的修改的,在信息的安全性上有着非常高的保障。而会计信息化下采用的是计算机录入,并在完成相关程序的计算后,交由会计人员进行将数据的存储。这一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而且数据的修改或删除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此外,计算机病毒的攻击、黑客的入侵等也可能会造成会计信息被修改或丢失。所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性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所必须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2.授权方式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往的企业内部信息处理都是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它的授权过程也是由上至下一层层授权,具体的授权方式主要是通过签字或盖章的形式完成的,而信息化环境下的授权方式已经由于人与人间的授权变成为人与计算机之的授权,签名与盖章的授权方式也转化为授权文件、授权指令或授权密码等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授权文件、授权密码管理不善或被人非法盗用的情况,就会让企业内部的权利外泄。此外,如果存在的情况,这也会大大增加企业的风险,这必定会严重威胁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3.会计信息化系统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系统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一体化也在不断的加深,基于在的前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其复杂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对企业会计信息化下的系统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必定会严重阻碍到企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了财务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信息数据的兼容性不高、安全保密性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部分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开发,一旦系统出现问题,不仅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还可能会导致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瘫痪。

三、改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建立严密的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保障,要进一步的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就必须加强企业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企业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核心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去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并积极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进行会计控制制度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实时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2.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的缺陷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同时用户的数量也在不但增加,为了保障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严格每一个操作过程,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系统软硬件的检验与维护。为了避免系统出现问题是会计信息的丢失,还必须定期进行会计档案的备份。此外,还要明确出每个用户所具有的权限,避免出现越权使用的情况。对登录进入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必要的监控和记录,这可以更好的保证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率。3.加强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应该充分的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为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避免出审计部门形同虚设问题的出现,应该将其设置在其他部门职能之上。并且将其主要工作职能由差错防弊转换成对企业的管理做出分析、评价以及提出管理建议等方面上来。此外,还应该进行企业财务活动的分类,按照实际经济风险进来判断是否需要审计部门的监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内部的控制力量,还有利于提升整体控制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学习力度,掌握最新的业务能力,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其会计工作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为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的,应该建立其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和外部监管机制的建立,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梅.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221-222.

[2]殷彬.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2015,(2):190-191.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市场环境;财务资源;管理信息化

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金融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金融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金融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金融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金融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一、营造良好的资金结算服务环境和物流管理服务环境

资金结算服务环境是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电子单据的重要来源之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的结算账户托管制和清算汇划体系等服务能否实现方便快捷、安全畅通,是金融会计发展重要的环境制约。

物流管理服务环境是金融会计处理电子单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网络金融会计要发展,就必须改善物流管理环境,对商品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物流管理,包括入库、质检、出库等。

二、网络经济的崛起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7-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的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三、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金融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金融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金融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金融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网络金融会计的发展首先有赖于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四、质量可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软件及软件商

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为网络化财会软件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系统运行不畅,将使金融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另外,网络化财务是通过网络对金融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金融企业整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不可靠或不稳定,将影响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甚至会使整个金融企业运营陷入瘫痪,给金融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考虑到软件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和可靠性的问题,软件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对软件商的售后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新的环境对应用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此外,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其次,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金融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网络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文化程度偏低,视野偏窄,尚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银行必须加大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信息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六、完善金融会计制度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制度选择和制度变革的产生,依赖于整个社会各利益集团对于制度变迁的强大需求,也就是说,利益集团的制度需求是决定制度变迁的重要变量,在制度需求不足的情形下,制度主体就难以成功推行制度变迁。而金融机构对会计信息市场的改革就处于这种典型的“制度需求不足”状态中。由于监管机构、商业银行改革的制度需求明显不足,这就决定了金融会计信息市场的改革不可能采取“休克疗法”的模式,而只能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在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上逐步改善。

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的选择理应遵循交易费用最低原则。政府和市场行为在制定会计制度的权利安排上均有其优缺点。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某一种安排方式任何费用都最低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理想的安排方式是寻找政府与市场结合与协调的均衡点。中国目前的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是纯政府模式,是由政府直接颁布的,而不是从中国会计实践中推导而来,它是一种通过“逆向生成”的演绎法完成的纯政府制定模式。中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必须朝着“以政府为导向,引入市场规则”的模式发展,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中国没有顺向生成的土壤,而且还在于如果随意作出制度性变迁和转移,其变迁和转移成本将是惊人的,所得出的金融会计制度将与经济运行背道而驰。政府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不能成为理想的制定模式,目前存在的假账林立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逐渐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引入的市场规则更有助于金融会计制度的完善,可防止金融会计制度因市场不完善而走样。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应以政府模式为基调,适当引入市场规则,使金融会计制度的博弈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游戏规则,使出台的金融会计制度逼近帕累托最优状态。

七、有效界定金融信息产权

金融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金融信息的存在(供给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金融信息的产权界定和安排低成本地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彼此发生利益关系尤其是利益冲突时必须遵守的和与金融信息有关的行为准则。金融信息产权的内涵正在于其作为金融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和分配规则共同发生作用,影响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金融企业产出的分享结果和导致资源的不同配置结果。从金融信息的特征进行理解,金融信息产权不能够独立存在,它依附于金融企业的所有权和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金融企业产出的产权,但是金融信息产权会与逻辑上的金融企业产出的产权发生背离。金融企业产出的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存在委托关系时,金融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分配的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总量,这是进行金融企业产出分配的基础。金融信息的存在至少可以反映可供分配的总量。其次,分配应该存在一种社会公认的规则。金融信息虽然并不直接体现分配的规则,但是毫无疑问,不同的金融信息揭示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分配结果,因此可以认为其影响了分配的过程。金融信息作为金融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必然存在着作为替代变量是否具有充分性的问题。对于金融信息及其意欲反映的关于金融产出的耦合度,出于效率的考虑,投资者并不追求完全的100%的耦合,而只追求进行决策所需的具有“充分含量”的会计信息。但金融信息的充分含量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它取决于以下几项因素:投资者的决策模型;决策偏好;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和金融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若将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所需的金融信息的充分含量作为契约性部分,那么与金融企业产出100%耦合的金融信息含量和“充分含量”之间的部分就可以看作剩余(residual)部分。因此,金融信息产权的界定就可以表述为“在金融信息的契约部分和剩余部分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的过程”,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制约,金融信息产权并不旨在消除金融信息的剩余部分,尽管一些投资者对金融信息的需求具有“贪婪性”并希翼获取越来越多的金融信息。金融信息的契约性部分是否最佳?是否能够确保投资者的决策和利益?或者契约性部分和剩余部分的均衡是否具有稳定性?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如何恰当地进行调整,以使之向最佳逼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最终归因到金融信息产权问题。

八、建立信息披露监督与激励机制

在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问题,降低成本,除了对管理当局进行适当的监督外,应对管理当局进行恰当的激励,诱使管理当局的效用函数尽可能和委托方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降低管理当局以牺牲委托方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私利的道德风险。从一般意义上讲,剩余索取权是委托方进行监督的动力源泉,而监督的效率如何,则取决于委托方对金融企业剩余控制权的拥有程度。即所谓: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和激励(张维迎,1999,P.132),监督需要信息,而信息的搜寻、获取、消化、转化为知识都需要成本,并在某种情况下十分昂贵,但激励机制的存在可以促使管理当局披露信息。由此分析可以得出,金融信息位于“监督和激励”、“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中间环节(剩余控制权——监督——金融信息——激励——剩余索取权),金融信息应该是衡量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否相匹配、监督和激励机制是否相容的一种机制,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机制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而激励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对管理当局的激励意味着管理当局分享了部分剩余索取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监督是需要权威(authority)的(coase,1937),而监督的权威来自于剩余控制权(张维迎,1999,P.103),如果对管理当局进行激励,如允许管理当局对剩余索取权进行分享(sharing),即激励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管理当局在拥有剩余索取权后,遵循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的逻辑,管理当局同时也拥有剩余控制权。如此通过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以实现使管理当局和股东趋于一致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九、金融信息的完善以有效市场为依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场所。与资本市场相配套的还有一个经理劳务市场,或者称为职业经理市场。金融信息市场是资本市场、职业经理市场的信息媒介,所有这些市场的有效运作,离不开金融信息的信号传递功能。金融信息市场本身涉及的是金融企业管理当局与外部集团之间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行为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与矛盾,以及通过金融信息的交换最终达到妥协的过程。首先,金融企业为了生存与经营上的需要,必须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营运资金,而金融信息传递金融企业管理经营效益、发展前景和预期投资报酬等信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通过这种信息和自己的风险承担态度来综合制定投资决策,通过市场机制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没有金融信息的交换,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必然是盲目的,资源配置也将是无序和混乱的。其次,金融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体现自身的利益,包括既得工资和长远利益,必将努力提高金融企业的价值,这种利益趋向与投资者乃至于整个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金融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是通过金融信息的市场交换而实现的,任何关于偷懒和欺诈的行为均可以从金融信息中得到反映,也可以从金融信息交换中得以监督和控制。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社会竞争的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增加,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使得现如今的各大企业面临着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性。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会计审计方面的误差几乎为零。为增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水平,管理者就开始篡改相关的审计数据,以顺应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是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提高了审计风险度,最终到这整个审计的失败。

(二)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扩展会计审计的对象一般都是其进行监督或者监察的客体,客体有审计监督所包括的实体内容等。全球化趋势的普及开始让审计机构越来越国际化,业务之间互相融合和交叉,这样一来使得会计审计行业的任务开始增加。因此面对未来企业的生存方式,如何更好的评价人力资源问题和电子会计计算、真实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以及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如何与社会的大环境进行融合和协调都是企业会计审计所面临的更大的挑战。

(三)审计人员的能力局限和职业道德的变迁审计工作是一项接触面庞杂而又广泛的工作,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有广阔的视野和尽可能多的知识面。拥有着广博知识的工作人员才能更加轻而易举的做好审计工作。但是对各大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并没有掌握丰富的知识,以至于工作能力受到限制。当今的各大企业正在迅猛发展,工作人员的能力很难适应其发展,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导致了审计结果出现不准确现象,造成整个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1制定标准,执行准则对于会计审计风险来说,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做好对风险的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条件。特别是信息化审计工作中,要制定和信息化相适应的审计标准,不仅满足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更能够减小审计的风险度。

2定期检查、了解情况作为审计部门,应该定期对单位进行审计检查,掌握单位实际状况。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内容包括:(1)熟悉被审单位采用的会计软件情况,业务操作处理流程等,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会计操作面临的风险隐患。(2)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者,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3)创建审计信息库,对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创建庞大的信息库,这样可以方便单位调动资源。信息库中应设计到单位各方面的信息,将潜在的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

3.内部控制,优化审计要根据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控制,达到优化审计的目的。内部控制所涉及的方面很广,但最主要的包括制度和程序两个方面。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性的知识有一定的要求。从内部安全机制、优化信息传输等措施方面入手,使得审计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同时审计人员也要避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工作状态,对被审单位要求严格,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积极指出,给相关的工作单位提出改进的方向。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征

(一)审计所有方面均运用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审计工作也顺应时代的要求广泛运用信息化的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这就减少了审计工作的繁杂性,充分改善了传统的审计工作的的弊端。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审计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这种信息化模式已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具有十分强大的适应能力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环境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有较强的系统化。信息化的特点就是高频率的更新,因此这就要求信息化审计务必要达到实时审计的层次,会计环境也要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以保障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在实时的变化中仍然能够得到控制。

(三)对原始审计工作的快速提升大多数企业中都是讲审计工作从企业中单独独立出来,以追求审计工作能够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低的风险。审计工作人员可以从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体系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数据和信息,再加上企业配置的高技术工作平台,使得其审计工作的效率能够在保证其低风险的前提下将其审计的工作效率提升到了更好的层次。

四、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实施策略

(一)建构会计审计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审计原则,政府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因为,信息化审计工作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是多元化的。首先,审计机构和相关的审计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当前审计工作的现状,制定相关的会计审计原则。同时,政府要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能够稳定有效地进行,并且对一定的失误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会计行业本身也要充分重视这一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依靠政府所具有的监督职能,颁布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顺利进行。

(二)引进和培训信息化审计人才企业的主体就是员工,对于会计审计工作来说,工作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因此,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的培训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培养。针对工作人员的自身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其知识水平为主,进而更好的是审计人员对审计的相关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在我国的各个大中专院校都设立会计审计专业,企业在吸纳人才的时候也要有所选择,不仅要考验应聘人员的专业性知识,更应该充分考虑到其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为企业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信息化审计人才。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供电企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是比较早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但是由于将会计信息化管理成功地运用在会计方面,也只是近几年才推行的方法。供电企业相比其他企业来说,在部分会计软件或硬件方面的应用还是小有成效的,在对ERP等会计相关软件的应用方面也相当重视,成功的实现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转变,提高了业务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将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方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将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系统紧密的联系起来,在网络平台上,运用电子化的手段进行会计信息的接收传递共享和分析,实现了会计信息在各部门业务范围之间及时有效的传输。但从目前会计信息化在供电企业的实际应用方面的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使用中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就从供电企业成功迈进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道路来探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探究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二、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1.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认识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供电企业想要更好的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就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全面认识,修正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片面认识。重点是认识到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从而了解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上的先进性。企业的员工要树立建立科学化会计信息管理的意识,不要停留在对会计信息化管理肤浅的认识层面上,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层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考虑到会计信息软件的适用性,并不是所有的成功的实践经验都可以照搬全收运用在自己的企业,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信息软件模式,不要盲目的套用其他企业的经营模式,忽视会计信息软件适用性的特点,单纯的模仿只会给信息系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重企业的负担。在管理的战略上要先进创新,原先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范围狭窄,只能单纯的运用在记录和核算上。企业应当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把会计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会计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改善企业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企业要把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来开展企业的工作,从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中,找到两者之间的连接点,然后将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之间的相关链接点总结来,分析企业出现的问题,改善问题,整合好营销管理等不同层面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联系。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核算效率的提高,确保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能够顺畅快速的传递,定期披露会计信息的内容,保障会计信息的流通性,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在信息的获取接收的各个方面都能及时有效。其次,供电企业要统一好会计信息管理的上下结构,对于有分公司的企业,应当以总公司为中心,会计信息软件要和总公司一致,总公司是核心的领导机构,如果分公司和总公司的信息软件不同,就很可能造成信息获取不完全,信息接收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但如果企业中机构的业务规模很小,模式的改变对公司整体影响小,会计信息化系统模式的改变对企业在运营和实施方面更加有益的的话,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主要的项目要设置可比,整体方向要和总公司一致,确保信息的接收方便,避免信息的错误接收等问题。

3.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制度的完善是供电企业能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供电企业中的管理层,应当针对企业当下会计信息的特点,明确好各个部门员工的责任和权利,严格规范会计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严格要求和规范会计信息的核算业务,使得会计硬件的操作能够互相牵制,保证会计信息从输出到使用和查询的任何环节都有序的进行,形成一整套严密的运行流程,会计信息从输入、输出、使用再到查询的过程中都可以可靠控制,并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化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可以定期的组织技能培训,使会计人员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要求,改善提升操作技巧,并且对不合格不称职的人员进行筛选,及时调整岗位,调换有能力的人才。企业还可以聘请高水平、高技能的人员为自己服务,引进复合型高级管理人员,保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的规范化实施,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在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模块,把审计监督和财务处理相结合。明确信息化管理中的重点,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式,静态的会计信息模块,动态的监督监控机制,做好企业的事前事中的各项控制工作。

4.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对于一个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抵挡网络风险带来的危害。要想提高企业掌控风险的能力,就要在日常的维护之中不断的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注重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设立专门的机构,聘请专业的高水平的人员定期的检查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漏洞,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危害,建立健全企业的责任管理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分析网络风险,可以明确需要防范的重点,确定重点需要防范的对象。强化专职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操作员的监督,禁止公司职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浏览有可能对公司安全产生危害的网站,从事和工作无关的事项,经常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病毒查杀清理,程序的复查及时处理非法访问的网站,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和处理措施,时刻准备好应对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在公司信息遭受到危害的时候能够快速及时的处理,恢复正常运行,保护公司信息安全。

三、结语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管理,现状,发展趋势,重大意义

 

20世纪40年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对经济环境,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益的提高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进入了电算化时代,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 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会计管理与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定义

对会计的定位不同,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也就不同,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以及管理活动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也不会一致。不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会计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会计的管理功能正变得更加突出。

7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会计电算化”,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现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而充分的应用,高速传递、纵横交错的局域网、广域网等互动式网络的形成,信息高度充分的共享和传递,过去意义上的“电算化”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了。一种更先进的管理方式――信息化会计管理应运而生。

所谓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术目标和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的总称。至此,会计已经不仅仅是处理数字和信息的技术活动,而是将会计界定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企业的整体管理服务的。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 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 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 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这时的会计系统完全是手工系统的翻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企业开始尝试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逐渐创新,开始为管理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信息,比如自动对账等。但是此时提供的功能仍然是报告不同格式的会计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如何使用,能否为决策提供参考,却没有做到,也就是说,会计的高端的管理功能没有体现出来,而这一点正是当前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

当初,不少企业在搞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对于到底为什么配置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会计系统等软件,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目标,有的为了不再手工填制凭证,有的为了自动化、电子化甚至是“别人都在搞”等等,唯独没有从企业的经营目标或者管理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最终导致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高投入、低回报”的结果。

三、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与发展趋势

一方面,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落后,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一些规模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诸如ERP系统、SCM系统或CRM等管理系统,用于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逐步得到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信息化环境下,各种新生的经济活动,譬如电子商务、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论文参考网。虚拟经济和虚拟企业的发展,对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虚拟企业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把不同地区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超越空间约束,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正是这种新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带动了每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变革和功能重塑,而会计管理是对企业在任何管理环节涉及资金运动的过程的反映和决策,因此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越来越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就是说,会计管理信息化是当今信息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研究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虽然传统会计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能够指导会计工作的开展,但是在信息化浪潮日益壮大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已明显过时,并不符合实际应用的情况。因此研究信息化会计管理能够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会计管理理论,尤其是目前所缺乏的,信息化环境下的用于指导和支持会计管理体系的新思路。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会计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重新考虑自己的信息化战略,还能提高企业各层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和会计知识管理的水平,并且为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参考,提高对竞争环境的快速反应的能力。

总之,会计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论文参考网。只有切实发挥会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才能蓬勃发展,充满活力。我们应该看到,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是渐进的过程。一方面,信息技术虽然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会计管理的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传统会计理念根深蒂固,新的会计管理理念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局部地更新。论文参考网。因此,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经营者、研究学者、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凡林,蔡立新.信息化会计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肖勇.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冶金财会,2007,(10).

[3]王永奇.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商业文化,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