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大学文化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29 08:4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中要注重开展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名著,全面了解文化差异,充分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英语视频、英语电影,呈现出生动形象的英语文化,实现渗透文化教学的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学文化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大学文化论文【五篇】

大学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文化教学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中要注重开展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名著,全面了解文化差异,充分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英语视频、英语电影,呈现出生动形象的英语文化,实现渗透文化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英语文化的含义,明确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扩展学生文化知识面,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渗透文化教育,一味地传授英语知识,不注重开展文化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不了解,不清楚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文化知识。为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和改革教学理念,积极深入讲解文化知识,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西方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并感受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理解文化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渗透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多阅读英语名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灵活运用英语知识,使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分析

1.运用多媒体渗透文化,开拓学生视野。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渗透文化教学,运用多媒体传授文化知识,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文化教学中,并深刻感悟西方文化的魅力,深入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含义,加深西方文化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短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记忆,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知识以及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以英国影片《哈利波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部影片,这部电影阐述了英国的历史文化等,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能够带给学生启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英语知识和西方文化,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代表了当时英国的发展情况,同时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体现了英语句式的特点以及文化,如“Whenweinthefaceofdarknessanddeath,wefearthatisunknown,inaddition,noother”,要求学生用英语总结出这句话的含义,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记住西方文化,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英语教育效率。2.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文化素养。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展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名著,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并学会融会贯通所学过的文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文化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英国全称“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几本著名的英国名著,组织学生针对英语学习进行阅读,使学生学到英国单词的具体含义,了解到英国由几个岛屿组成以及西方文化的特点,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述读后感,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印象,进而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对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3.引用英语中的文化知识,全面理解文化差异。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引用英语中的文化知识,渗透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化差异,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不同国家的发展趋势。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很多西方文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西方文化,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感悟到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积极渗透文化知识,深入落实文化教学,使学生学会对比和分析中西方的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总结出在与西方人交朋友时,要注意避开一些错误的观点,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在习俗和饮食方面全面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同时轻松学习英语知识,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开展文化教学活动,更好地渗透文化教学。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英语文化内容开展文化教学活动,进而更好地渗透文化知识,推动文化教学顺利进行,精心设计新颖的文化活动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首先,组织学生对文化进行探究和总结,使学生对文化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学活动,使学生有自信心完成文化活动任务,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Alllifeisagameofluck.”时,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讲座或是英语演讲比赛,营造活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文化教学中,灵活应用所学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之间相互辩论、相互补充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扎实牢记文化知识,符合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文化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并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以往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注重渗透文化教学,多开展一些文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全面掌握文化知识的内涵,使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青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

[2]孙军.以文化为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大学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母语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较为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对于“文化”的概念较为片面,认为所谓的文化仅限于英语文化,而根本没有考虑到母语文化。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对于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力低下的问题。在现阶段,国内英语教材中很难见到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而英语课堂教学也基本采取交际教学法,通过对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进行讲述而展开教学。很显然,再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较难接触到母语文化,毋宁说结合英语和母语文化进行日常交际。

2.母语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基于母语文化教育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报告,我们可以知道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综合文化素养,从而为国内国际上的经济社会交流做好准备。就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来讲,可以划分为三点: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2)母语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众所周知,凭借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我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而在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有些涉及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难翻译,这就需要我们对母语文化进行全方面的掌握,才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文化精髓。所以对于母语文化教育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3)母语文化教育有利于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想在我国这样的非英语国家进行英语教学时,会通过母语对英语进行理解和吸收。在对英语进行学习时,国内学生偏向于先对比两种语言,讲英语翻译为我们自己的母语进行理解。所以针对于理解层面,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对外国文化进行理解。同样学习和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对本民族文化加深理解。

二、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和重要性

1.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对于学习英语的大学生而言,跨文化教育指的就是英语文化教育。总体而言,国内的跨文化教育还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层面。举例来说,在进行对话练习时,学生会以中文的思维进行日常交流。比如“你吃饭了没?”这句中文打招呼用语,有的同学直接将其改成“Youhaveeatenornot?”。很显然这是不地道的,将其改成“Howareyou?”才符合英语国家交流的习惯。还有的学生直接用“Howoldareyou?”询问英国人年龄,虽然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事实上英国人忌讳被人问起年龄这点,因为这涉及到他们自身的隐私。虽然语法是正确的,但却违背了文化原则。像上面列举的两点均属于中式英语概念,这种现象在我国高校中十分常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英语文化教育的欠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资料,可以总结出5点原因。第一,传统教学模式对英语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第二,英语文化教学模式不够成熟;
第三,英语文化交际教学被大大忽视;
第四,师生缺乏直接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机会;
第五,评估文化能力的标准不够完善。

2.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交际法理论可以得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授标准的语言形式及其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根据场合、交际对象和交际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事实上,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这片文章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对跨文化教育进行了定义。对学生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培养跨文化观念和世界意识,从而尽最大努力使文化冲突消除,使跨文化社会走向和谐化,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相关实施原则

1.同时兼顾母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

在现阶段,许多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通常只重视英语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虽然在英语课堂上讲授英语文化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我国已经明确了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所以片面注重英语文化知识是对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交流者相互交换自己语言的文化信息。英语可以说是一种对外交流的工具,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对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借鉴,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所以这意味着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同时兼顾母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向学生讲述英语文化知识和如何向外国人介绍本国文化的方法。只有保证两方面的文化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接纳英语文化,从而避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的问题。

2.层层推进文化教育

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所涉及的方面十分繁复。所以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层层推进文化教育的原则,从交际文化因素开始讲解,由浅入深。交际文化内容是跨文化交流最为基本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英语和汉语交际文化知识两方面。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如何克服跨文化语用失误,同时间接向学生表达其中所包含的交际文化因素,这样做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支配交际文化的知识的理解程度。文化包括表层、中层以及深层文化。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应该从表层文化进行传授,帮助学生认识和英语文化相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其次,教师应该对中层制度文化进行讲解,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人际交流中所必须遵循的相关体制和习俗等。最后,教师应该对文化深层部分进行讲解,也就是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进行讲解。根据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相关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起初学生对英语文化认识不深,教师应该在这一阶段对英语文化进行讲授,将英语文化作为主要方面进行教授。在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在英语文化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把握好两种语言文化的比重,将以英语文化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英汉文化并重的教学方式。同样的英语教学,为什么要加以区分呢?原因在于以英语文化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期少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从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而在第二阶段,对于母语文化比重的加大,不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3.比较母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区分和掌握。比较两种语言文化有利于文化本质的揭示。在学生学习初期,教师以英语文化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语文化和自己母语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时的语用失误。而在学生对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教师以英汉文化并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时学生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差异,可以得到较强的文化意识。比较母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认识英语文化的特殊属性,并对汉文化进行审视和反思。通过比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全面理解母语文化特征。可以说这是一种双文化意识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

四、结语

大学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根据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要求分析,大学寝室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物质、制度、精神以及行为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基础,主要包含室内基础设施、布局、环境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的摆放等,它属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硬件部分。物质文化的建设对于寝室其他形态的文化存在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奠定意义,合理的物质文化有助于美化寝室环境,并且达到影响学生,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这种物质文化中包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大学生寝室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必须要引起相关领导以及学生的重视,共同为构建良好的寝室环境不断努力,促进大学生在优秀的寝室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制度文化,它作为大学生寝室文化的重要保障,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生活行为秩序,以规范化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管理,规范的寝室文化制度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第一课堂教育以外的约束力,并且可以激励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制度下,规范学生自身的言谈举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制度文化对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道德情操,它作为寝室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包含着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价值趋向以及精神风貌等内容,精神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帮助时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宿舍成员之间和谐共处,达到育人的目的,并且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有着一定的教育作用。行为文化,它属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表现内容之一。有助于规范学生的交往行为、道德行为等,它主要以实践为表现形式,直接反映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并且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推动了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地,并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环境,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寝室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体现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力。笔者通过自身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到:大学生寝室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优秀的大学生寝室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在和谐的寝室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构建大学生寝室文化来开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高校领导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确认识大学生寝室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发挥积极的效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寝室文化有着影响作用。构建和谐、优秀的寝室文化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最后,大学生寝室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通过开展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增强对大学生政治教育领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的教育都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针对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1000多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寝室文化调查”,并且针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最终认为:在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十分有必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积极的思想态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以较强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寝室文化不断建设和完善。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其结果表明: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1000多名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现状表现为:

1、在物质文化方面:由于学院人数在逐年增多,造成寝室内基础设施不到位,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大学寝室环境和基础设施现状了解到,这些硬件对于寝室文化的建设远远不够;

2、在制度文化方面:虽然高校都开始重视对寝室文化制度的规定,但是具体的调查结果表明;
83.2%的学生认为制度对学习的影响比较大,78.5%的学生认为制度对于身心影响比较大,65%学生认为对寝室管理制度比较满意。制度并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调查表明:学生希望学校对寝室管理制度在规定过程中,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将管理与教学相结合,体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效力;

3、精神文化方面:调查结果表明:83.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寝室的文化氛围比较乐观。寝室成员之间相互关心、成员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各个成员之间的行为对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但是从整体上分析,学生对寝室文化的满意程度不高;

4、在行为文化方面:大学生寝室文化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但是,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与校院文明宿舍评比的人数占到82.4%,经常参与文体活动的人数不多,学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从学生寝室成员之间的交往分析,各个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遇到问题时能够和谐沟通,最终解决。但是大学生寝室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爱好以及兴趣等,多组织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大学生寝室文化的不断建设。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健康、和谐的寝室环境,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物质需求,而且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寝室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到:大学生寝室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物质文化方面:由于各部门缺乏协作意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寝室文化建设的效率,并且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并没有将寝室文化建设纳入到学生的长远发展计划中,忽视了寝室文化建设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学生普遍认为只需要改善寝室的硬件设施,因此这就忽视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以及实用价值。寝室文化中物质方面,由于相关的配套实施不够健全,这就使得与学生追求的高质量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无法实现学习、娱乐一体化的生活环境。另外在寝室楼道内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寝室环境,没有发挥寝室楼道的特色文化,不利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成长。

2、制度方面:目前,高校的制度文化不够完善,这就制约着寝室文化的建设,另外在制度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具体表现在:寝室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受到自身文化水平以及政治素养的限制,不利于学校寝室文化的建设,达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寝室管理制度内容缺乏,在制度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忽视了人性化教育。最后制度文化对于学生自治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并没有发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3、精神文化方面:根据实践调查表民,学生寝室文化在建设中由于缺乏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得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偏差,限制了寝室文化建设发挥育人的功能,在强调“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状,大大影响了寝室精神文化氛围,对于发挥育人作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行为文化。在大学生行为文化中缺乏创新性,这就影响和限制了寝室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寝室文化在建设中并没有发挥教育功能。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主要以文体娱乐为主,忽视了专业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并没有意识到寝室文化建设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另外,在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高校领导缺乏对网络功能的认识,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寝室文化建设,影响了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

四、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根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笔者通过多年教育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并归纳到一些对策,改善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问题,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寝室文化建设,并且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体对策表现在:

(一)创设优质的物质文化环境

在提高高校寝室基础设施建设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按照学生的需要合理规划,在寝室楼的设计方面,要融入现代化设计理念,保障大学生个人隐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寝室环境,有助于发挥寝室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二)建立健全制度文化体系

学校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保证该制度在实行过程中,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在制度方面要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体现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另外在制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文化建设

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构建现代化的寝室文化建设,最终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较高的思想觉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鼓励学生不断追求生命的价值。

(四)以网络平台弘扬积极的寝室行为文化

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让学生充分利用,积极推进寝室文化建设,进而加强对高校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领导的引导下,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构建特色文化。另外还需要加强寝室文化活动的教育性,充分发挥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总结

大学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广场庆典:广场场面壮观,方便使用多种国家礼仪———礼炮、白鸽、气球、烟火,这些礼仪会使庆典更加隆重,会堂庆典:2011年清华的百年校庆是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会堂庆典,在本校广场举办的文艺晚会,香港大学的百年校庆是在本校的会堂举办的会堂庆典。一流的大学庆典选用有名气的会堂举办庆典,但一般的城市一般的大学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而选用广场庆典形式,可说是扬长避短的一种庆典方式。第三类大学校庆采用最简朴的会堂庆典方式举行,也是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资金的筹集。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有一句名言传颂:“不花国家一分钱。”借校庆之机,可以利用捐款搞很多的校园建设。清华庆典还包括不同层次的庆典:校庆典大会、院系庆典大会。

庆典和文艺演出的特色和礼仪细节

可以把校庆庆典、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的礼仪特点概括为三点:一是礼仪已经电子化、高科技化。会堂和广场庆典观众既有现场观众又有网络观众 ,也有广场外公共场地电子屏幕的围观观众,既有在校学生观众也有外地回校校友观众。礼仪已经国家化、高级化、复杂化。三是礼仪已成为成为视听的盛宴,成为复杂的高级的艺术文化。很多大学都利用互联网,建立本校的校庆网站,传播校庆动态与新闻,特别是校庆的大型活动:庆典、文艺晚会与校史展览馆的开馆仪式都通过校园网在校内传播到每个宿舍和校内公共活动中央场地。庆典的礼仪包括庆典开始的礼仪和结束的礼仪。从主持人宣布庆典开始的那一刻起,以礼炮、奏唱国歌、升国旗、全场起立、检阅校国旗护卫队作为庆典开始的礼仪。所谓开始如鸣炮,结尾如撞钟,讲究凤头豹尾。庆典以国礼开始,国家的形象声音一出现就伴随本校人的致敬礼和护卫礼,生日礼显得很神圣,有着为国奉献一切的立意。鸣炮,原本也是国礼中欢迎礼的开始礼,鸣炮的次数国礼是19响,校庆鸣炮的次数与各自强调的寓意相关,有以生日数为鸣炮次数的,高达60次,有以其他寓意为鸣炮次数的,12次不等,没有一定。开始礼还有伴随炮响放白鸽和气球的,以各种壮丽的飞天景象暗示生日中的主角“我”———学校的成就以及副产的一切将达到至高的顶点,这是以他物象征主体未来的手法,属于吉祥的图景。在场的教职工观众都被要求穿上校服,这种服装的礼仪要求,使每个“我”都穿上代表学校精神和不同身份地位的服装,从而每个“我”被赋予了这种服装所代表的意义,这是服装对于着装者的面具作用。用彩旗和电子转播设施装扮的庆典现场的礼仪,则产生了一种强大主题气氛,使每个置身其中的人不得不全心投入其中。按照国礼到校礼的顺序,庆典结束的礼仪如唱校歌,是表现对生日主角学校献身的校礼仪。文艺演出是展现学校每个个体的情感和生活的礼仪,是非常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校庆礼仪,把校庆庆典中累积的许多的祝贺与自豪,还有最真实的学校构成的一分子的心灵体验展现出来,从而将生日中的情感艺术地抒发到一个最高点。文艺演出的结束礼烟火,如撞钟,余音袅袅,将对学校的敬礼烘托到极致。文艺演出使校庆成为了视听盛宴的狂欢,使校庆成为了一个狂欢节,校庆终于彻底地人性化,成为了情感的宣泄场。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校庆符号组成了整个校庆庆典和演出的符号系统,语言形式的符号:口号、主题、颂辞、诗文、歌词等;
物件形式的符号:广场电子屏、礼炮、校服、表演服、标语、彩旗、校徽、绘画、塑像、乐器等;
行为形式的符号,鼓掌、起立、舞蹈、歌唱行为、演奏等;
声音形式的符号,如呼叫声、欢呼声、吟诵声、歌唱声、响器敲击声、舞蹈节奏声、音乐演奏声等。构成了一场视听的狂欢。

大学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从上文对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中可以看出,网络舆论是一个具有突出普遍性的舆论形态,而网络信息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其对校园文化的建构也具有深刻的作用和影响。从网络舆论的视野观察,校园文化更倾向于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校园文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在高校的广泛应用,我国高校校园逐渐呈现出了信息化校园的特点,这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这种网络环境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向着信息化校园文化转变[5]。在信息化校园文化逐渐发展并成为当今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环境特征的时候,网络舆论作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也随着信息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不断深入而对校园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层面:首先,网络舆论与校园文化产生越来越多的关联;
其次,随着校园文化参与者对网络信息逐步加深的依赖,网络文化逐渐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的来源,或者说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校园文化的缔造者之一。

1.1网络舆论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关联网络舆论作为一个社会舆论现象,有其自身独特的主体,也就是舆论的参与者。在社会舆论的一般研究中,舆论的主体被认为是对舆论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言论、观点、态度的人。对于网络舆论而言,舆论的主体则是参与舆论形成过程,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意见和态度的网民,以及受到网络舆论中优势声音影响的互联网使用者。对于校园文化而言,校园文化的实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定范围内的文化环境。这个特定的范围就是校园文化产生和存在的环境,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依附于高校这个载体,通过高校这一载体反映和传播的文化。从广义理解,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从狭义上理解,校园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是指除了教育、教学、管理以外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主要内容是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校风学风建设、文化艺术活动。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参与校园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其他校园活动的人。而校园文化的主体,则由校园中的教师、职工、学生等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的主体与网络舆论的主体,虽然是分属两个范畴的概念,但网络与校园的紧密联系,网络信息在校园中的广泛传播,则在这两个不同范畴的主体之间建立了关联。从网络信息传播的参与者来看,在校的大学生是我国网民数量最为集中的群体,同时也是活跃在网络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群体。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习惯、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网络信息或者说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明显。大学教师作为在知识掌握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其发出的声音往往成为社会中的优势声音,这也就决定了大学教师群体在互联网上声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舆论的主体更多地集中在大学这一特定环境中,而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则受到网络舆论的较大影响。

1.2网络舆论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信息关联网络舆论的重要存在方式是基于网络产生或扩散的信息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而这一信息被关注和传播的过程,在大学校园中则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一方面,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校园网络平台正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生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广泛关注也使得网络信息越来越多地被转化为网民和非网民共同关注的社会信息,从而促成网络舆论向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舆论的发展。网络舆论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信息关联,就是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大学校园对网络信息的接纳和再传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今天,在我国大学校园中,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大众媒介就是互联网。在广播影响日益下降、电视在大学校园中无法被大多数学生经常接触使用,而计算机在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学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情况下,网络也就成为了大学校园中最具普遍意义的大众媒介和信息传播工具。互联网搭建起的既是一个社会信息向大学校园传播的渠道,同时也是一个校园中信息、共享的平台。网络舆论的信息传播过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渠道和平台,才得以在校园文化中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同时,校园文化中的原发信息也得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成为网络舆论和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网络舆论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缔造作用网络舆论对校园文化的缔造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以及对校园文化发展的导向作用两个方面。(1)网络舆论有很强的流行性特征,这一特征将网络舆论的观点和议题与流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流行文化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逐渐成为了引导流行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网络舆论与流行文化的这种紧密联系,也使得网络舆论能够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丰富校园文化。一方面,网络舆论直接吸引校园文化的主体积极参与,并直接为校园文化提供信息素材;
另一方面,网络舆论通过对流行文化的重大影响,促使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不断渗透,从而间接影响和丰富校园文化。如今我国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网络流行语、大学生日益依赖互联网的生活方式、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信息平台,都说明了网络舆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的构成这一事实和发展趋势。(2)校园文化究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气氛建立在校园文化主体共同倾向和倡导的行为范式以及价值倾向之上。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人们对网络工具的过度依赖,改变了作为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大学师生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倾向。网络舆论日渐深入的影响,也使得舆论的观点、倾向和态度越来越多地转化为校园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主导地位的态度和倾向。校园文化的走向,也在这种网络舆论观点的渗透过程中,逐渐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并越来越多地趋同于网络舆论的观点和走向。

2网络舆论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方式

2.1从议题角度形成关联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特殊的舆论形态,在其日渐扩大的影响力推动下,逐渐占据了中国社会舆论形态最重要的位置。从网络舆论的生发过程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主要形态也从简单的网络流行语,逐渐转化为网络热点事件,进而发展为网络意见和态度。从互联网技术平台来看,网络舆论的生发空间,也从过去的论坛、QQ群、贴吧,逐渐丰富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对于大学校园文化而言,构成校园文化主体的核心成员是大学生,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接触大众媒介信息的过程中,网络信息占据了主导性的优势地位。大学生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互联网,这就决定了网络信息在大学生的信息环境中承担了主要构成要素的角色。2009年以后,自媒体时代逐渐到来,大学生也就成为了自媒体时代的“原住民”,在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变革中,来自互联网的信息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信息的主要议题,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声音和观点的渠道。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大学校园的议题与网络舆论的热点呈现出了高度关联的态势,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介的接触渠道,网络舆论对校园议题的设置作用凸显。这种对校园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是网络舆论对校园文化影响的最突出表现。

2.2从价值观角度形成关联网络舆论通过直接影响校园议题的方式,将网络舆论的对象直接延伸到校园文化议程当中,这一过程一方面是网络舆论将舆论热点过渡到校园话题的过程,另一方面还是网络舆论引导和影响校园文化的价值观念的过程。由于在生发过程中,网络舆论处于互联网的相对封闭的范围内,而网络舆论产生的环境又是基于互联网某一平台的小众传播,因此,群体意见和群体价值观念就会在舆论事件和观点的传播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这是传统大众媒体信息经过媒介机构把关后的传播过程中所不会出现的问题。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产生中起到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群体被直接拉入了网络舆论相对群体化的价值规范中。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