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高中生物课件【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29 10:2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高中生物教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要求不同。有些章节要求背诵的较多,灵活变化的知识比较少,就可以用课件上整堂课,这时板书多了反而有点浪费时间。比如讲《减数分裂》这一节,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课件【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课件【五篇】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第1篇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板书与课件所处地位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要求不同。有些章节要求背诵的较多,灵活变化的知识比较少,就可以用课件上整堂课,这时板书多了反而有点浪费时间。比如讲《减数分裂》这一节,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是人为划分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且又存在着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用课件来反映整个动态过程。有些章节内容要求灵活处理,变化较多,课件预设就比较困难,而板书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就得以板书为主,课件起辅助作用。例如讲《光合作用》这一节,笔者觉得这样处理较好,板画光合作用的过程图,在板画时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过程的条件、场所、原料、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这样学生容易掌握。用课件呈现板书和板画难于表达清楚的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前人的实验设计思路以及光合作用的应用,协助板书充实生物课堂,有利于学生接受。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板书和课件谁处于主要地位,而是应该根据生物课堂教学的需要来确定板书和课件所起的作用。

二、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

1.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生物教学设计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为生物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素材。比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节内容的处理上,反映生物学知识的抽象性,许多同学由于对抽象的知识没有感性的认识,不知道mRNA怎么出来的?核糖体到底什么样?tRNA又是什么样子?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怎么搬运的等等,这些问题通过一个动画,学生的所有疑问都消除了。这样就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就便于理解和掌握了。又比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的教学,板书画出来的是静态的过程,学生很难从静态的过程中理解运动的过程。课件很容易做出动态的效果,接受刺激做出反应的整个过程学生一看就明白,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用课件反应出电荷的移动方向,是如何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是怎样刺激临近的未兴奋部位的?这样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变静态为动态,效果显著。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运用事例。课件中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2.利用课件美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件很美观,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人脑中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比如《光合作用》一节中,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确定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用课件展示水绵和好氧细菌的关系,既形象又美观,学生能长时间记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生物课中一些重要的概念、流程图、结论以及重要的生物过程,让学生多看,加深印象,记忆效果会比用板书呈现的好。

三、板书在生物教学中不能随意用课件替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写板书以便于学生做笔记,掌握其中的重点内容。在板书的过程,学生容易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把握知识结构。比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教师板画将一株植物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根和茎是如何生长的,这样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分析曲线,发现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这是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然后通过分析一条曲线得出同一器官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再分析根、芽、茎三条曲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得出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最后分析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坐标曲线图得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这样知识线索就很明显,学生最后很容易解决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使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攻自破。

教师板书过程是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过程。板书过程相对用时较多,给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利用板书的时间初步消化学到的知识,理解生物规律,使前后知识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写板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示范的过程。教师漂亮的板书、板画,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板书在生物教学中不能随意用课件替代。

四、优势组合是需要过程的

刚从教的青年教师比较喜欢用课件上课。甚至有人上公开课、评优课几乎全用课件,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接受的新鲜刺激太多,而在课堂中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上。通常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上全是一片空白,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即使课堂再精彩,学生印象很深刻,总有忘记的一天,这样做短时间里教学效果还不错,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了,于是开始尝试将板书和课件结合起来。教过几年学生之后,许多人在用课件的时候就会将灵活性的知识用板书呈现,教学效果自然很好。这其实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因此课件 + 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可能效果更好。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
课件;
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知识性以及科学性要无时无刻地把它们融汇到课堂的教学里。生物课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图、文、声、像等多种教育元素,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学习生物知识。但是生物教师在选用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例如,软件的类型、素材的选择、对象的意义等许多方面。下面将详细地说明应注意的因素。

一、生物课件制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的制作因人而异,但是生物教师应该制作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件。那么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在有很多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电子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多媒体开发软件Authorware、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等等,因此,老师应该很仔细地选择出适当的软件。

2.课件中的素材是课件的灵魂所在,它是课堂进行中重要的组成部件。生物课件的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其中文本、图像和动画视频占主导地位,这些素材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例如课本内容或者网上的练习题等。有很多条途径可以让我们找寻到促进教学的材料。

二、生物课件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生物课件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可以把许多的生物活动过程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生物一系列的生命运动和发展过程。

2.应用生物课件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老师运用课件可以书写出一套能让学生精神高度紧张的吸引人的完美教案。生物课件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携带大量的挂图、生物模型,在黑板上浪费大量的时间书写板书。现在只需拿上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工作。

3.生物课件中可以按照教师的思路设置课件,使教学的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4.生物课件运用当下流行的研究课题,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理解课件中的内容。例如在讲植物子叶这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带实验素材,学生可以携带单子叶果实像玉米、大米等,双子叶果实可以是花生、大豆、豌豆等,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里,以达到完成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生物课堂里多引入一些课件教学,教学效果优于以前老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化、鲜明化,也可以直接进行人机对话,这样通过形象的解释后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索也是有莫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朱银芳.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探析.生物技术世界,2013(06).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多媒体课件;
设计原则

物理世界本是多姿多彩的,但是由于课堂条件的有限性,使得学生只能在书本当中汲取物理知识,使物理这门学科在学生心目当中变得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学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就有效地解决了物理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应用的主要方式有投影和幻灯、录音和录像,但是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的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一、易用性原则

多媒体设计制作的第一原则就是易用和实用,课堂时间有限,设备条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都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多媒体授课简单方便的特点。大多数多媒体课件都使用Powerpoint进行设计和制作,该软件使用起来较为简便,计算机初学者都能熟练地操作。除了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软件简单易用之外,多媒体课件所讲的内容也要简单易懂,条理清晰,使抽象的定理和公式,以具体化的形式诠释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类问题变得形象、生动的独特作用。

二、艺术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它的艺术性,这里所说的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主要就是从字体、颜色、背景、播放效果、插入素材等方面考虑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的就在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解决高中物理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所以,增加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特殊的切换方式,吸引人的多媒体课件背景,有时还可以添加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老师特意设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就是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艺术性原则的主要原因。

三、科学性原则

教育类的多媒体课件一定要严格遵守科学性原则,尤其是高中物理的多媒体课件一定勿忘科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原则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对素材的选择上,结合自身的经验,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讲解速度适中,保证学生能够及时理解课堂所讲的内容。对于素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科学性原则,例如,在讲“重力加速度”的有关知识时,可以搜索与“伽利略斜塔实验”有关的内容,既增加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量,又使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双重作用。

四、互动性原则

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当中要刻意添加一些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乏味的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可以在多媒体课件当中设置超链接,可以连接到一些教育性的网站,也可以连接到精选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短片或者是科学报道,然后让学生就所讲问题展开讨论,看完视频之后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和收获。类似的互动环节可以解放学生思想,并且学会用新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互动性原则是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够改善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是多媒体设备当中应用最为简便的一种方式,所以,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既要讲求上课效率,又要考虑上课的质量,在愉快的学习环境当中提高学习成绩,是多媒体课件应用的根本目的,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易用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建设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物理;
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14-02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结合,将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进行演示的如宏观方面、微观方面、变化速度极快的或者变化速度极慢的物理实验过程展现出来,打破空间领域和时间对实验的限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直观的文字、图片展现,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旨在对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进行研究。

1 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的明显特点是较高的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其中很多的原理、概念、公式、反应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将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故而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结合水到渠成。下面就来论述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的、图文并茂的知识。下面就来论述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整合符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复杂的高中物理知识往往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如电磁感应、万有引力等。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对实验的理解也是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的一大难关。对于实验来说,实验现象都是即时存在的,如果学生的理解不能紧跟着实验现象的话,那么在实验现象结束之后,再想重现当时的实验想象就会增加耗费。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物理实验即时性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实验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大屏幕让学生观看。如果遇到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拖拽鼠标,重新为学生播放;
等到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记忆中的步骤开展,遇到不会或者弄不清的地方时,再打开视频让学生观看,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重要性 将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起来,对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充实十分重要。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仍旧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好奇心较强,对于教师枯燥的、长篇大论的知识讲解来说,他们更喜欢新鲜的,能够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知识讲解方法。将高中物理知识以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元素,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共同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增强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高中物理课堂教师教学重点突出,层次感分明。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这一重要的关卡,每一天的学习节奏都很紧张,因此没有很多的时间用来记忆大量的知识,记忆重点、学习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将重点的知识写下来,在讲解的时候着重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3)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科不同于历史、政治等文科性的学科,它不侧重于学生的背诵,而是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就需要对知识的多加练习。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多是选择在自习课上,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种方法不能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物理课堂的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点时配上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吸收。

2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使用并不是永远都在发挥正面的作用,消极方面的影响是当前引发人们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思考的一大主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多媒体课件制作粗糙,不合理元素比比皆是 在某些教师的观念里,尤其是公职教师中居多,仅仅把多媒体课件当成是自己教学的工具,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备课时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网上直接下载课件,或者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胡乱地堆砌到课件上,毫无章法和顺序,讲课时随性而至,学生学习一头雾水,最终导致多媒体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有些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课件的新奇化,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够精美、够新奇,就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爱上高中物理,提高物理成绩。因此,这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选择一些动态的图片、图案穿插在各张幻灯片中,如旋转的小灯、跳动的闹钟、追击的动物等,在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动态图案吸引,导致注意力不在教师的讲解上,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实现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

综合上文提到的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整合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整合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不能忽略课本的重要作用 课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长期使用幻灯片快节奏地展现知识点,会让学生出现走马观花的感觉,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课本应当是教师授课的基石,教师的教学应当围绕课本展开,正确处理课本和多媒体课件的关系。

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实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尤其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许安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障碍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33).

[2]吴从喜.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3]付典泽.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挖掘课程资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

高中生物课件范文第5篇

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物探究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探究性学习,并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11条具体要求[1]。这些要求涵盖了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各个环节,涉及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甄别变量、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交流与报告等科学实验过程(方法)的诸多方面。《课标》还指出,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促进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1]。但诸多调查却表明,中学生物实验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生物实验课的开课率虽达到80%以上,但是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却不高[2];
在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师资力量薄弱、经费缺乏、设备欠缺等困难[3];
一些生物教师思想观念上不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素质有待提高[4]。

生物实验是实施课改、探究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今却陷入“有名无实”的发展窘境。而关于如何破解中学生物实验开展难题,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具体生物实验的改进,缺乏从课程层面对中学生物实验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生物实验课程实施要素的基础上,对推进中学生物实验课程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以及推进中学生物实验课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中学生物实验课程实施要素

作为课程,中学生物实验的实施又具有其特殊性,这是由实验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作为生产事实的实验,过程中要涉及大量的劳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还需要有社会组织、机制等的支持。生物实验课程的实施也不例外,与生物学系统知识(理论)教学不同的是,实验教学除了需要教材、教师和场所以外,还需要仪器设备与材料药品、经费等条件的支持。总体看来,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实验得以运行和实验课程得以开展所需要的条件可以分为基本条件、师资条件、运行条件和反馈条件这四大条件(见表1)。

基本条件:场所、仪器设备与材料药品、实验教材等构成了实验运行的基本条件,提供了实验课程实施的物质性基础。通常情况下,场所、仪器设备与材料药品等属于学校的不动资产,由各级教育部门统一配备和补充。实验教材才是基本条件中的核心因素,以往一直受到忽视,它包括教师的教学用书、学生的实验记录本和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记录本与实验报告在实验课程实施中尤为重要,这既是实验过程必需的步骤,也是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的反映,更体现了实验产生事实的“书面技术”。研究显示,学生在实验后形成的成果有:实验报告(lab reports)、小海报(mini-posters)、口头陈述、反思(reflections)和记叙性报告(narrative lab reports)等[5]。师(生)资条件(以下简称“师资条件”),由实验员、生物教师和学生组成,提供了实验课程实施的人力条件。一所学校,当拥有了物力、人力两个基本条件以后,就可以因地制宜开展一些无需经费的生物实验,比如观察花的结构、制作植物标本等。但生物实验课程要想得以长期发展,还需要经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由于许多生物学实验材料是一次性的,在教育部门配给的基本条件中并不包括生物学实验所需要的新鲜实验材料,这部分费用必须由学校支出。但很多学校却因经费紧张不得不停掉实验,可以说经费是目前制约实验课程开展的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实验室药品、设备以及安全等都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管理的核心是服务生物实验课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升生物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课程运行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生物实验课程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

如果说基本条件是生物实验课程发展的基础,运行条件则为生物实验课程发展提供了动力。生物实验课程发展的效果与质量如何,还需要课程评估的监督与评价。因此,课程评估充当了实验课程实施的反馈条件。实验课程评估包括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生实作能力评价等。实验课程发展的3个条件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推进中学生物实验课程发展的策略探讨

1.满足基本条件

诸多调查表明,现阶段,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物实验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本条件的欠缺。对于中学生物实验室的装备问题,早在2003年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就出台了21世纪生物实验室规范[6]。2006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校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教基[2006]16号文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按照统一标准配备理科实验室以支持新课改的实施。5年过去了,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依然没有建立生物或其他理科实验室。这种状况必须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落实中学实验室装备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满足中学生物实验以及中小学理科实验课程发展的基本条件。

2.强化师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