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词,可以有多种理解。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了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文化的这一广义定义并没能给予我们一个对文化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安全文化建设论文【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谈到安全文化,首先应该考察一下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可以有多种理解。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了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文化的这一广义定义并没能给予我们一个对文化的明确的概念,因此利用广义文化的定义,我们几乎可以把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任何事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统统纳入到文化的范畴中。但是文化的涵义更多的还应该属于精神的范畴。笔者认为,由人类创造或改造的物质与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文化的“载体”,即任何一件由人所创造或制作的物品,其身上无不承载着制造(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或技艺修养等文化的涵义。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文化”这一词汇时,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往往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譬如人们常说的“从事文化工作”中的文化即为这种含义。相对于广义文化的概念,这种含义的文化可以认为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的概念更狭义的文化概念仅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2.安全文化的概念
由于对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内涵也有多种表述,同时在使用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时,也极易产生混淆。
相对于广义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姑且将这一定义所描述的安全文化称为广义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则对安全文化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基本上把安全文化限定在人的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我们将其称为狭义的安全文化。
在国内许多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或宣传材料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诸如“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说法实际上都是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而不是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这与狭义安全文化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广义安全文化的观点是应该的,也是合理的。但是对于促进实际的安全工作来说,则不宜使用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而应该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从分析安全文化的本质入手。
3.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英文为“SafetyCultrue”。而“Cultrue”一词,中文一般译为“文化”,但是该词还含有“教养、陶冶、修养、培养”等意思。按照INSAG和HSCASNI对安全文化所做的定义来看,将“SafetyCultrue”翻译成“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似乎更确切。
实际上,我们不是为了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而安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和重视,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安全健康的要求。人的这种对安全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的行为规范的表现,正是所谓的“安全修养(素养)”。安全文化只有与人们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就反映了这个本质。
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包含了人类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将这一概念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或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会推论出安全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结论,并由此产生出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制度、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论知识等统统都是安全文化的范畴的观点。这种观点即使没有错误,对于推动安全工作也没有多少好处,因为它很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感情上的抵触或工作上的茫然。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该使用狭义的安全文化的概念。
本文下面的论述中如不特别说明,凡用到“安全文化”一词,均指狭义安全文化。
二、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
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这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章堆放的物料、私自焊接使用的压力容器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如果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即达到了物的本质安全),则人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安全还是不安全。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上不合算。
正由于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十分重要的。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企业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职工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
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是这样。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会给他带来相应的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等。这会进一步促使他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职工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概念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
当然,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有人甚至指出,倡导安全文化的效果可能要在2~3代人的身上才能显现出来,必须从孩童时期抓起。另外,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一个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前文已经指出,安全文化可以补充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补充安全技术的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该是一种空中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如何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事业,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安全管理干部都进行了论述,笔者在此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坚持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与时俱进。
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早先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等,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应该总结、宣扬现代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的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2.以良好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
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往往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被同事们轻视,则职工整体的安全修养必将大大提高。
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氛围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3.将安全文化融合于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
在企业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立独行的事务,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部门和开展单独的活动,而是应该在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企业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安全文化”的词语,但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
4.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版权所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
安全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煤炭行业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应不断加强。该文结合平煤股份八矿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就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宣传培训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及如何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等方面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煤矿;
安全;
文化;
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行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安全文化也越来越被人重视。因此,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安全文化素质已成为煤矿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在煤矿建设中的重要性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明确指出:“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安全就是干部最大的政治,安全大于天,安全重如山”。煤矿企业各级生产单位,结合生产实际也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定,制度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在具体的安全生产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今年来煤矿市场形式的好转、煤价的上涨,一些煤矿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的思潮上升,致使煤矿恶性事故频繁发生。如:2004年6月3日河北邯郸鸿达煤矿特大瓦斯事故,遇难矿工14人。2004年10月20日河南大平煤矿特大煤尘与瓦斯突出事故,遇难矿工148人。2004年10月28日陕西陈家山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166人遇难。2005年6月8日湖南娄底一煤矿发生煤尘与瓦斯与突出事故。造成21名矿工死亡・・・・・这些事故的发生,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地灾难,给国家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损失,在政治上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若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更大的灾难不可避免。
所以,煤炭企业的各级党政组织都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到首要位置,进一步整合安全理念,构建“以人为本、遵章守纪”的安全文化体系,规范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引导和启发干部职工从血的教训中、从生命的价值中体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安全宣传教育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先导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格言、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技术培训、安全案例剖析等等,都属于安全文化的范畴。它是煤矿在长期安全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和安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个体文化。
安全文化就是生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要使煤矿广大职工提高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就必须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宣传教育。一是组织干部职工抽出一定时间集中学习有关安全文化的知识,认识安全文化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地位和最大效能,达到提高思想认识、领会精神实质的目的。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文件、简报、专栏等,广泛宣传煤矿安全文化,力求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举办“安全文化专题演讲、专题文化演出、专题知识竞赛”等丰丰富多彩的活动,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增强其感染力。
三、良好的安全习惯是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
安全文化与群体习惯的相互适应,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认识到:“文化若水,因势而为”,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努力去挖掘出与其要求相符的有利因素,尤其是组织中现有的群体习惯、个人习惯等,从正确的习惯养成入手,并顺势而为,这是实现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的保证。
我们工作中的“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绝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规章,而是有意无意地违章,这就属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习惯错误。在生活中,闯红灯的人,不走天桥的人,不是不知道红绿灯的含义,不是不知道天桥的用途,这也属于安全意识和习惯问题。没有好的安全习惯,员工就会稀里胡涂受伤害;
没有好的安全意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
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知道,安全知识重要,安全习惯更重要。当员工有了安全意识,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应付自动自发消除不良安全习惯,就会有安全保障。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员工的安全习惯进行分析得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违章,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违章。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因此,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培养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人检查和没人检查一个样,不偷懒,不冒险,不违章,不放过任何隐患,让自己伤害自己成为不可能。只有好的安全习惯,才能做到不伤害他人,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四、安全技术培训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常言道,高楼万丈始于基础。安全技术培训同样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基础。没有安全技术培训,就很难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就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甚至会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所以,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对刚入矿的新工人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岗前技能培训,培训结束要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成绩不合格不予办理上岗证。其次,各区队要抽出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岗位技能演练,使其尽快熟悉具体业务,确保安全生产。再者,矿、队、班、组要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使全矿上下普遍形成“立足本职、岗位成才”和“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五、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
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形成一种制度体系,但是,无论制度再多、再全、再好,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实到生产实际中去,能否发挥其积极作用。
如果我们把各项制度都能够逐一落实到每位职工、每个岗位,那么煤矿安全生产就有保障。如果我们不去认真落实,只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那么什么制度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一纸空文,到头来会导致隐患环生、事故不断、危害国家、祸及生灵。因此,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必须严格认真,丝毫马虎不得。
安全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总和。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克服劳务派遣工占比较大、产量连续多年增长等安全生产管理困难和压力,紧紧围绕建设“安全、经济、和谐、文明”的现代化矿井目标,重视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理念引导和载体支撑,跟进保障制度措施,营造安全环境氛围,多措并举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文化体系,逐步探索出具有本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法,有效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
二、谢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1.谢桥煤矿基本情况简介。谢桥煤矿位于安徽省颍上县东北部,是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力矿井之一,也是颍上县、阜阳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煤矿企业。截至目前,矿井用工总量为10758人,其中劳务派遣工、市场化和专业化队伍人数为5191人,占比约48%;
矿井1997年5月正式投产,连续多年产量大幅提升,目前已经达到年产千万吨级水平;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管理难度极大。2.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简述。多年来,谢桥矿坚持“职工群众自发形成与领导有意引导相结合、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群众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跟进保障措施,打造符合本矿实际的安全文化,着力推动形成“敢于负责、刚性突出、行为规范、工作精神、作风务实、举止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谢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顶层设计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构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建设安全文化是一项涉及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包括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法制、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必须努力构建大格局、大体系,动员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发挥整体效应,才能有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谢桥煤矿以强化领导保证落实。建立了矿长、书记亲自抓,分管党委副书记具体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同时,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领导人员述职考核和年度业绩的内容之一,纳入到矿井目标管理体系,以此推动执行落实,确保安全文化落地生根。2.以人为本,提高素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而职工的文化素质以及业务水平能力的高低与安全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和落脚点。谢桥煤矿以安全理念强化引导。综合运用氛围感染、阐释体验、环境物化和文化辐射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安全核心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制度、发展愿景等安全文化基本内容。开展好“六无”安全竞赛和“四无”班队建设活动,使安全文化进区队、进班组、进家庭、到岗位,深化安全教育,推动安全理念理念入脑入心。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指令,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建立互相监督与约束机制,职工与职工之间按照“三不伤害”原则生产,切实落实好户联保责任,及时制止职工违章作业,形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生产环境。同时,坚持对建矿以来安全文化经验和成果进行动态总结凝练,培育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谢桥煤矿以过硬素质作为支撑。在职工中开展岗位描述和操作行为准则教育活动,利用班前宣教等形式,增强职工规范操作意识,做到行为规范、岗位达标;
通过会议宣讲和主题教育等形式,引导干部增强规范意识,努力实现自主刚性管理。严格贯彻落实职工培训工作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方针,强化实学、实训、实用,动态抓好日常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实效。完善安全培训积分制,确保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安全文化的亮点符号。通过强化培训,提高职工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逐步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转变,成为安全文化的主体支撑。谢桥煤矿以人文管理助推和谐。物质利益是影响安全效果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利益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系数。该矿把职工收入与安全生产严格依人、依事挂钩,做到“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痛”,以激励机制上调动起职工自主抓安全的积极性。深化科区务公开,明确了四个“不允许”,推进职工民主管理;
建立实行了三违仲裁制度,落实了职工年休假和健康体检制度;
实施了育才关怀等活动,组织党员爱心捐款,发放各类慰问资金帮助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努力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指标,确保以良好的效益回馈职工。通过落实以上举措,使职工利益得到保障,让职工顺心顺气,使职工的积极性沿着正确的取向发展,帮助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安全生产。3.优化环境,营造氛围。谢桥煤矿以安全环境作为基础。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坚持“基层单位自查、机关职能科室检查、安监处督查,矿领导抽查”的四级隐患排查体系,加强作业环境巡查和督察,并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保障安全生产。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竞赛活动,切实抓好井下“亮化”工程和品牌工程创建,全面推行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井下安全标识,完善视觉识别系统,做到“薄弱环境有突破、优势专业有巩固、领先项目有创新”,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断上台阶,优化安全生产环境。通过实行现场管理标准化,创建整洁文明的劳动环境,使职工产生舒适感,保持良好的劳动情绪,提高作业现场的安全系数。通过要求各基层单位做好班前“三问”,提高“不安全人”排查活动质量,减少作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谢桥煤矿以强势宣传营造氛围。在矿区工广区、主干道路、井底车场、巷道沿线等重要地段的平面媒体以及广播、电视和网站等媒体上宣传安全知识、安全警语、行为规范、文化标识,展现安全文化内容,凸显安全文化气息。开展“反三违为了谁、安全依靠谁”大讨论活动,以此消除职工思想上的误区;
举办“做健康管理者,做幸福谢桥人”主题征文,组织安全诚信教育、安全知识竞赛和井口慰问演出等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强化活动载体支撑,以丰富的形式推动形成浓厚氛围。4.制度保障,机制引导。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必须以机制来引导,以制度作保障。因此,要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要研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使之能够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切实把理念培育、行为养成、形象识别等文化实践活动与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使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谢桥煤矿以刚性制度强化保障。坚持突出安全管理刚性,建立健全体系完备、规范科学的安全制度。对照有关规定要求,对矿井安全管理制进行重新修订,并在过程中修订完善,使之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安全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将安全文化建设做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动态调整推进。
作者:许承奇 单位: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
参考文献:
[1]杨永恒.浅谈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J].科技探索,2012,6(1).
[2]高宪伟.浅谈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理论界,2009,(08).
安全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职工培训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安全文化遵循的是“以人为本”,其主要对象是人的因素,强调人的承诺,实现“不愿”犯错的目的。职工培训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总的作用是通过培训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价值观,提升人的技能和安全行为能力,推动和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实现全局安全生产的目标,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基础性作用
所谓基础就是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安全行为能力,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就目前太原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的工作来分析,2013年培训员工2万多人次,占到一线职工的20%以上。其中,新职员工2760人,新职员工入路的第一次培训尤为重要,传授知识的重点放在了铁路安全知识,专业基础技能,以及铁路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目的就是实现新职员工角色的转换,基本安全技能知识的掌握和增加对铁路认知度、信赖感、归属感。高铁储备人才和工班长等职工培训是对既有职工新的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目的是让职工适应铁路发展需求,把握铁路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要求,熟练应用新的技能标准,在太原铁路局的高铁安全开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1.2系统性作用
职工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它可以把职工拥有零散的、点滴的知识串联起来,我们知道,在路局建立的三级教育网络中有路局级、站段级和车间级。站段和车间的培训以应知应会、应急处理演练、救援演练为根本,路局级培训基地则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可以说是站段、车间职工培训的延伸和提高,更注重系统性,从原理、条例到实际操作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融入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责任心、工作态度等非技术科目,从人的全面塑造出发,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安全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1.3宣传性作用
安全文化要深入人心,要成为人的自觉行为,没有固定的宣传阵地是难以实现的。培训基地每年要接纳2万多人次的培训任务,而且是来自于全局各个系统、各个工种,这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的宣传阵地。安全文化的营造,安全教育基地的建立,安全的案例警示教育,安全文化建设大家谈活动的开展,全局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目标的宣传,都会在职工心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发挥作用,使职工的行为有所改变,态度有所转变,铁路共有的价值观会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全局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
1.4长期性作用
职工培训的对象是人,对人的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一次培训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不断的重复,反复的教育培训逐步改变的。众所周知,人是影响安全因素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同时又是决定性因素。铁路要保障长治久安,就要在职工培训上加大力度。尤其近几年来新职员工的来源大部分是复员退伍军人,相对而言其文化素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明显不足,要彻底改变现状,必须有长久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培训做支撑。可喜的是这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职工培训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使职工培训在转变人的思想、行为,提高人的技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培训基地软硬件的增强,随着站段、车间培训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职工培训的长期性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职工在创建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2改进职工培训工作的建议
如上所述,职工培训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2.1培训的定位要高
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绝不是简单地完成技能传授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而应定位于企业安全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率提高的高度,因此培训工作的整体标准要高。从培训流程的设定,到培训的组织实施方案制定,再到培训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都要高标准,都要从铁路安全发展的需求出发,设计和开发与生产过程相一致的精品课程,和企业文化内涵相一致的培训目标,让职工学员从踏进培训基地的第一步开始就强烈地感受到培训的氛围和环境,通过教学实施,让职工学员强烈地感受到培训对自己的重要,逐步改变职工的心理安全状态,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2.2培训的内容要拓
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而应帮助职工学员构架起安全防护的整体框架,提高其综合素质,把把握安全的钥匙交给职工自己。在培训的实践中我们知道,来自繁忙一线的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大部分是知道工作标准的,操作规程也清楚,只是干的时候凭经验,减步骤,忽视和忘记了安全的危害,是责任心问题。他们每天听到的是安全的提醒,受到的是安全的监督,但除此之外,一些个人必须具备的人文知识却很难有机会听到,这就客观上为培训基地提出了要求,一定要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定要让他们听到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高层次讲授,让职工内心强大起来,武装起来,提高他们判断事物是非的标准,克服“无知者无畏”的片面认识,使他们能够成为自觉维护铁路安全的守护神。
2.3培训的方法要新
培训方法就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技巧,方法直接关系效果。方法的创新在于体现学员为主体,在于采用科技手段让学员受到视觉、心灵的冲击。以学员为主体就是让来自一线的职工学员主动参与到讲课的过程中,针对主题展开讨论,事故案例当堂分析,学员登台讲结果,教师提炼讲标准,实现模拟现场,场景教学,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应用科技手段就要尽可能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事故案例展示,让学员体会到自我的责任;通过铁路发展历史展览,让学员感受到铁路发展的光荣历史,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声光电模拟事故现场,让学员身临其境,使其身心受到冲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增强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按标作业的自觉性。
2.4培训的师资要优
安全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企业安全文化
1.企业安全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引申而来的一个概念
对企业文化,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描述,可以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物质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总和。
(1)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人本观点和社会责任意识,即:是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理念;
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2)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历史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体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
(3)企业安全文化应以物质为载体体现出来,即:既要有思想意识,还要有行为和行为的结果。
2.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及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内容如图1、图2所示。
(1)第一层次:思想意识层。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层次,居于支配和指导地位。
(2)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层。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是第一层次文化的体现。企业长期形成的习惯习俗也属于该层次。
(3)第三层次:物质文化层。该层次是企业第一、二层次文化的具体运作过程和结果。企业形象策划结果与其互为映证。
二、建筑业安全生产特点
建筑业属于事故高发行业。据统计,自1983年以来,全国建筑业每年因工死亡人数达1000人左右,在生产性行业中仅次于煤炭业,居第二位。建筑业安全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作业环境不断变化,作业人员随时面临着新的隐患的威胁。
(2)作业内容多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工种,但在不同的作业时段、不同作业部位的作业内容常常不同;
二是同工种,但在不同施工现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环境并不相同;
三是工种时常不固定。
(3)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工序间配合,材料设备调度,与建设各方的协调等过程多,管理过程复杂,综合性强。
(4)立体交叉作业及电气、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多。
(5)多为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
(6)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
(7)人员流动性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
(8)分包作业多,总、分包之间以及各分包队伍之间的企业安全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形成文化冲突。
三、建筑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1.思想意识建设
(1)目标:使全体员工共同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2)措施:
①择优选择员工,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并对员工进行道德品质、法律法规、文化知识、作业技能、事故案例等教育。
②领导率先垂范,并在各层次树立标兵,弘扬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
③在发展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员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④发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
⑤通过教育等,在员工中树立“企业即家”、“社会即家”的观点,正确认识安全与企业发展、社会安定祥和和进步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
⑥开展社会和群众监督,进行公正严格的考核,批判任何不适行为。
2.制度文化建设
(1)目标:建立科学、系统、适合本企业的文件化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形象策划系统,规范企业安全文化。
(2)措施:
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0)及《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0)等标准,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②进行企业策划,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建立有显著个性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支持系统。
③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5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等建筑施工安全标准规范,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技术支持系统。
3.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应做到的内容
(1)员工充分参与。
(2)考虑分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考虑员工的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多变性。
4.物质文化建设
(1)目标: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实现持续改进。
(2)措施:
①组建企业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和主职部门,建立监督管理网络。
②企业标志、企业建筑、办公及施工环境、技术装配等,均按照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落实。其中,施工环境包括:现场围挡、大门、企业标志、五牌一图、场地硬覆盖、临时办公、职工住宿、食堂、卫生保健、工装、个人防护用品、作业面、材料堆放、在建工程的立面效果、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许可、社区融洽等。
③按照标准、规范规程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④加强检查、定期评审,及时纠正不符合项,实现持续改进。
四、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步骤
1.决策和策划
建筑业企业应积极地,并有目的的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OHSMS(EMS、QMS)及企业形象策划(CIS)为载体,溶入企业安全文化的精髓,建立有自身个性的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学习培训
(1)对核心队伍成员进行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知识、施工项目管理及企业文化知识等,为建立文件化体系准备人才基础。
(2)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知识、体系一般知识、市场形势等的教育。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可以以组织学习的形式动员员工参与修订工作,使上下各层次形成互动。
3.收集整理资料
(1)对现有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重点是企业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的“有形”内容。
(2)收集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3)收集成功企业有关资料。
4.确定企业精神
确定本企业的企业精神及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根据标准并结合企业形象策划工程,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或建立健全经整合的企业管理体系,以制度捍卫文化、以形象衬托文化,陶冶情操。
6.加强宣传教育
在强制要求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并最终统一到企业精神和方针目标上来,形成“我要安全”、“我要健康”的良好氛围。
7.定期评审
要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并实现持续改进。
五、建筑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最高决策层统一思想,并首先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迫切愿望。
(2)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外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应首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
(3)坚持一贯性原则,即工程项目无论大小、所处地域、取费情况、发承包形式、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以及无论处在什么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坚持同一个标准,从严要求,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4)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应尽量保持分包协作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