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我国的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经济法学课应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学者们对法学课程的任务驱动法研究甚少,有研究者也仅限于刑事案件处理能力训练、公司法方面,而对合同法、经济纠纷解决、财税法、市场秩序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实训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经济法实践课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总体上,我国的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经济法学课应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学者们对法学课程的任务驱动法研究甚少,有研究者也仅限于刑事案件处理能力训练、公司法方面,而对合同法、经济纠纷解决、财税法、市场秩序法等方面还没涉及。虽然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法学实践性教学与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课题以及《经济法实务》方面的教材,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法学专业学生而言的,而且大多是建构在实训基地建立、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校外实习、实地观摩、义务法律咨询等层面上,实训的设计及组织等问题谈及较少。学者们通过研究非法学领域方面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及它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而将非法学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应用于公司法、刑事诉讼法、环境法法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这是对法学领域实践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但是,这一创新对非法学专业(主要是经济类专业)学生法学教育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值得商榷。首先,这种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法学课堂的研究都只是理论,没有付诸实践。其次,法学课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照搬别的学科的任务驱动法的设计方式进行的,而对是否适合经济类专业学生没有研讨。再次,法学知识能否用任务来驱动以及实际效果如何值得商讨。
二、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经济法教学的思考
本研究试图将这些纯理论教学或大篇理论教学的模式用任务驱动方法进行替代,进而详细分析任务驱动法与经济类专业学生经济法课程的适用性与实效性以及如何实施等问题。特点是:(1)以实训为重点,重新组合经济法教学内容;(2)在实践的方式上不拘泥于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实习实训、实地观摩等方式,而是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有效结合“案例导入、问题引出、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根据所学知识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3)在学生知识的获取上,与时俱进,结合经济前沿新现象或典型案例,争取每块知识都能用线条直观地表现出来。为此,本课题重点要研究的是适应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内容设计以及经济类专业学生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两大问题。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以学生“有所学、有所用、有所悟、有所知”为目标,以“合理、适度”为原则,设计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为以下四大模块:(1)企业法模块:主要包括企业设立实训、企业机构治理实训、企业合同管理实训、企业用工管理实训;(2)财税法模块:主要包括政府预算实训、政府采购实训、企业涉税(缴税实务与节税实务)实训、基础会计记账实训、审计实训;(3)市场秩序法模块。主要包括竞争法实训、产品质量法实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训;(4)经济纠纷解决模块。主要包括谈判实训、调解实训、仲裁实训、民事诉讼实训、行政复议实训、行政诉讼实训。教学方式确定为:以“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为原则,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案例导入、问题引出、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方式。实训的组织行式是:大模块情景假设/问题引入———子模块之间的关系———子模块实训环节(认识子模块———子模块情景假设———学生讨论———法律分析———角色扮演———实训评价———作业回顾)———总结大模块所学知识。
作者:祝华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
农村;
中小学校长;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99—03
城乡统筹强调的重点已不再是城市与乡村的梯度发展或非均衡发展,而是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合理分工、共同发展。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独特性,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成为重庆一直在努力破解的难题。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又离不开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队伍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在2011年3月至4月,对全市所有区县校长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笔者在此将对当前农村校长队伍现状进行剖析,并就如何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优质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一、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现状审视
(一)基本结构不均衡
1 城乡校长分布结构不均衡
调查结果显示,城镇校长占校长总数的47.16%;
农村校长占校长总数的52.84%。其中,“一小时经济圈”的城镇校长最多,其城乡校长比例为1.43:1;
渝东北的农村校长最多,其城乡校长比例为0.45:1,且城乡校长总数差距最大,相差1143人;
渝东南的城乡校长比例为0.64:1。“一小时经济圈”含有主城九区,因此城镇校长占了多数,但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农村校长却占了多数,城乡校长分布结构极不均衡。
2 年龄结构呈“中青年化”
校长队伍不同年龄层次的配备比例,反映了整个中小学校长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状况。恰当的年龄结构有利于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功能的发挥。根据调查结果,将年龄分为三段:35岁及以下、36—50岁、51岁及以上。在“一小时经济圈”的校长总数中,各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11.12%、82.33%、6.55%;
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10.81%、80.50%、8.70%;
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20.72%、74.98%、4.30%。可以看出,重庆市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呈“中青年化”,属于以中年人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结构。“中青年化”结构的队伍思想比较开放,对于教育界、学术界的前沿动态比较敏感,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和自身发展的需求较大。
3 学历结构差异较大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1991)规定了校长任职的学历要求:“小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而美国规定,小学校长必须拥有学士或硕士学位,中小学校长必须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由此可见,我国对校长的学历要求要比美国低一两个层次。调查结果显示,“一小时经济圈”的所有校长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校长人数占76.31%;
渝东北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校长人数占69.12%,渝东南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校长人数占49.24%。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一小时经济圈”的校长学历水平相对较高,渝东南的校长学历较低,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不到本区域总校长数量的一半。
(二)培训力度不均衡
1 任职资格培训率欠缺
调查数据显示,“一小时经济圈”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77.76%,渝东北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70.29%,渝东南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60.8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大多数校长拥有任职资格证书,但仍有20%—40%的校长无证上岗,离“每一名校长持证上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渝东南地区的任职资格培训率与经济较发达的“一小时经济圈”相比,相差约17%。
2 培训机会不均等
在参加了部级培训的校长中,“一小时经济圈”占46.17%,渝东北占22.89%,渝东南占30.93%。在参加了省市级培训的校长中,“一小时经济圈”占53.09%,渝东北占22.63%,渝东南占24.28%。在参加了区县级培训的校长中,“一小时经济圈”占52.76%,渝东北占23.55%,渝东南占23.68%。由此看出,渝东北和渝东南的校长参加培训的机会与“一小时经济圈”相比,相差较大。对于农村校长来说,接受部级培训、省市级培训等较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更少。
(三)角色定位不明确
斯佩克认为,校长有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等三个职业角色。英美国家把校长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相比之下,我国校长的管理者的角色被过度强调。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校长将管理者的角色摆在了第一位,筹集经费更是最急需和最常解决的问题,缺乏对学校最核心的业务——课堂教学的关注,更缺乏对学校的长远规划与设计,战略管理能力较差。
二、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实施策略
农村中小学校长占全市校长总数的一半以上,其队伍建设的水平却远远低于城镇校长。如何使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保持高质量、高水平的状态,提升建设效能,更好地发挥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是摆在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面前的突出问题。
(一)明确农村校长专业成长规划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对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专业化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褚宏启认为:“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如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而这些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的演进,需要明确校长的职业角色和成长途径。校长的三种职业角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校长的成长途径包括职前预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等四个互相联系、前后衔接的时期。整个时期需要十到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每一阶段需要储备的知识量、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发展途径与方式等也不相同。而基于现实原因,农村校长与城市校长相比,每一阶段的职业角色定位、成长时间、发展速度、成长机会更有所区别。
鉴于农村校长数量庞大、地区分布较广,重庆市可实行市级统筹规划、区县重点建设的思路。市级层面应总体制定《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发展目标、任务、内容、重点、阶段、步骤和具体措施,整体规划“城镇校长反哺农村校长”的统筹性计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全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趋势,制定全方位、多层次、合理化的本区域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二)重点实施两个发展举措
1 搭建城市校长与农村校长的横向交流平台
城乡统筹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推动资源由城市流向农村,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形成城乡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罗尔斯指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例如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这是对教育公平和弱势补偿原则的理性诉求。因此,在正确处理城镇校长培养与农村校长培养的关系中,要将着力点放在农村校长培养上。
在我国已总体上进人“以城带乡”的大背景下,应把城市和农村看做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整体,通盘考虑农村中小学校长培养中的城乡合作、良性互动问题。第一,在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组建全市骨干校长队伍时,较多地吸收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校长,通过带教帮学、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形式,由城市和农村的名校长带动一批优秀农村校长提升能力,再由优秀农村校长发挥辐射作用,影响本地区乃至全市校长的能力提升,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提升效果。第二,“一小时经济圈”区县通过代培代训、挂职学习、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为“两翼”区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支持。建立健全城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与农村学校“以城带乡、对口帮扶、结对发展”的帮带培训机制,启动城乡学校校长“1+N”捆绑式发展试点,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第三,建立中小学校长交流机制。根据各学校实际,有侧重、有选择地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一定比例的校长进行交流。交流可采取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和组团巡回演讲等形式实施。诚然,这种统筹城乡校长资源的做法,应与一定的经济手段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相配套。
2 构建城市校长和农村校长的纵向培训体系
(1)大力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教育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要求:“担任中小学校长者,应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或应在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由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安排,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该文件为新任校长留下了半年的“口子”。然而,在农村校长中,已经任职了半年,但仍未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却大有人在。应严格实行校长“先持证,后上岗”制度。除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参加者,可将学校中层干部纳入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对象之列,取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后,可作为校长后备人选。
(2)积极打造专业培训平台。一是对在渝高等学校、教育科研院所、教师进修学院等师资和课程资源进行合理调整,着力构建农村校长培训基地。二是针对农村地区校长培训机构普遍底子较薄、能力较弱的现状,对农村地区校长培训机构进行过程督导和达标评估,系统建设农村教师培训机构。三是为帮助农村校长解决好专业水平低、管理任务重、工学矛盾大等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农村校长远程研修网络。
(3)全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第一,针对农村校长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的情况,对完成学历提高任务的农村校长给予补助学费、优先聘用、在职进修等政策优惠,并建议落实专项经费,认真选拔优秀的农村中青年校长攻读教育硕士,培养高素质校长,提高农村校长的学历层次。第二,大力实施农村校长全员培训计划。通过农村校长专项专题培训、骨干校长和名校长“送教下乡”培训、“影子培训”等方式,用五年时间,将农村校长轮训一遍。第三,针对农村学校高层次、领军型校长数量太少、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培养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方”的策略,举办农村骨干校长专题培训,集中培养农村骨干校长,并在全市名校长队伍建设体系中,单列农村名校长队伍建设工程。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工业是城市经济脊梁”“工业强市”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工程和“百家亿元工业企业”工程,狠抓多机遇叠加、多区域合作等重大历史机遇,紧扣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提高工业战线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工业化人才队伍,为做大做强我市工业、实现“工业千亿元目标”,为工业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培训目标
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培训”的原则,统筹兼顾、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构建“分级负责,脱产培训、短期学习、日常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
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培训层次,不断夯实各级干部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良好的育人、用人环境。在全委干部、全市工业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进一步确立终身教育和全员培训的理念,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有开拓创新精神,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作风优良的能够担当新世纪改革开放重任的现代化工业化领导人才和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培训计划
(一)对我委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的培训
1、专题理论学习。
根据上级要求,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权力观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专题,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2、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
重点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锟同志对全区领导干部的新春寄语、廉政建设理论等。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每个季度学习一个专题,安排学习1—2次,每次1—2天,每季度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总时间不少于3天,全年学习总时间不少于12天。在学习的方式上,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专家辅导相结合,业余学习与脱产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调查研究、参观考察、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方式的创新。通过重点专题学习,使领导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党风廉政教育。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自治区纪委四次全会、南宁市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组织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指示;
组织学习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行为,在全委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4、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专题辅导培训。
为扎实开展我委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好学习讨论工作,于3月份举办一期由相关领导讲授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专题学习辅导课,以帮助全委党员干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理清思路。
5、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调研。
结合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行学习调研活动,计划组织委机关工作人员分专题调研组进行学习调研,撰写调研文章。
6、工业化理论专题培训。
为推进工业化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计划在全委开展工业化理论专题培训,将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一是购买《工业经济管理教程》,做到人手一册,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全面的学习工业经济管理知识。二是计划于10月份邀请知名的工业化专家到委里授课,举办专题培训班。
共4页,当前第1页1
7、公文写作知识培训。
为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规范机关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计划于11月份举办一期公文写作知识培训班,主要学习内容为公文写作的格式、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当注意的事项等,由市政府办公厅领导授课。
8、信息化知识培训。
为提高委机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委信息化建设,计划采取网上教学、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培训。全年在委局域网的网上学校计算机信息化相关知识教学,出版相应期刊:《计算机病毒资讯》、《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操作有关知识》等。
9、参加市调训、自治区经委等部门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我委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全年工业经济工作服务,将组织委机关干部职工参加自治区党委、政府、自治区经委组织的各项培训项目及市委干教办组织的干教年“十二大工程”各重点培训班。
(二)对我市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1、中级工商管理培训。
根据《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纲要》和 “干部教育年”活动的安排,为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计划于5月—6月份与市经干院举办一期以大型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型企业领导人员和后备干部为培训对象的中级工商管理培训班。
2、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
识培训。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工业化人才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XX-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自治区经委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委工作实际,特制定2008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工业是城市经济脊梁”“工业强市”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工程和“百家亿元工业企业”工程,狠抓多机遇叠加、多区域合作等重大历史机遇,紧扣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提高工业战线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工业化人才队伍,为做大做强我市工业、实现“工业千亿元目标”,为工业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培训目标
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培训”的原则,统筹兼顾、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构建“分级负责,脱产培训、短期学习、日常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
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培训层次,不断夯实各级干部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良好的育人、用人环境。在全委干部、全市工业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进一步确立终身教育和全员培训的理念,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有开拓创新精神,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作风优良的能够担当新世纪改革开放重任的现代化工业化领导人才和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培训计划
(一)对我委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的培训
1、专题理论学习。
根据上级要求,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权力观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专题,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2、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
重点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锟同志对全区领导干部的新春寄语、廉政建设理论等。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每个季度学习一个专题,安排学习1—2次,每次1—2天,每季度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总时间不少于3天,全年学习总时间不少于12天。在学习的方式上,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专家辅导相结合,业余学习与脱产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调查研究、参观考察、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方式的创新。通过重点专题学习,使领导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共4页,当前第2页2
3、党风廉政教育。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自治区纪委四次全会、南宁市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组织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指示;
组织学习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行为,在全委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4、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专题辅导培训。
为扎实开展我委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好学习讨论工作,于3月份举办一期由相关领导讲授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专题学习辅导课,以帮助全委党员干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理清思路。
5、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调研。
结合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行学习调研活动,计划组织委机关工作人员分专题调研组进行学习调研,撰写调研文章。
6、工业化理论专题培训。
为推进工业化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计划在全委开展工业化理论专题培训,将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一是购买《工业经济管理教程》,做到人手一册,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全面的学习工业经济管理知识。二是计划于10月份邀请知名的工业化专家到委里授课,举办专题培训班。
7、公文写作知识培训。
为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规范机关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计划于11月份举办一期公文写作知识培训班,主要学习内容为公文写作的格式、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当注意的事项等,由市政府办公厅领导授课。
8、信息化知识培训。
为提高委机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委信息化建设,计划采取网上教学、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培训。全年在委局域网的网上学校计算机信息化相关知识教学,出版相应期刊:《计算机病毒资讯》、《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操作有关知识》等。
9、参加市调训、自治区经委等部门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我委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全年工业经济工作服务,将组织委机关干部职工参加自治区党委、政府、自治区经委组织的各项培训项目及市委干教办组织的干教年“十二大工程”各重点培训班。
(二)对我市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1、中级工商管理培训。
根据《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纲要》和 “干部教育年”活动的安排,为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计划于5月—6月份与市经干院举办一期以大型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型企业领导人员和后备干部为培训对象的中级工商管理培训班。
2、企业经营管
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竞争能力,解决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重要法律问题,提高我市企业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能力,计划于6月份与市司法局举办一期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教授授课。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训。
为适应形势,抢抓机遇,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促进企业职教干部相互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全市职教干部综合素质,深化职教改革与创新,推动企业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计划于5月份组织部分企业职教干部赴区外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培训。
4、工业化和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化专题培训班。
为增强全市经济管理工作者工业化理念,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发展,推动我市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计划于7月与市委干教办在成都市举办一期由各县区、各开发区、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规模以上企业领导参加的工业化和工业园区化专题培训班。
5、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研讨班。
为提高我市机械与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于5-6月间组织市机械与装备制造企业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机械与装备制造发展研讨班。
6、东盟国际经济合作培训班。
为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多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与东盟国家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计划于8月份与市委干教办、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到东盟国家举办一期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东盟国际经济合作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为东盟经济区域经济合作分析、东盟国家投资环境分析、国际商务、商务礼仪、进出口报关实务等。
7、县处级领导干部节能减排培训班。
计划于6月份与市委干教办、市环保局联合举办一期由市直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县城区、开发区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节能减排培训班。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共4页,当前第3页3
8、市直单位科级领导干部节能减排培训班。
计划于8月和9月份与市委干教办、市环保局联合举办两期由市直单位正副科级干部,各县、城区、开发区正副科级干部,市属各企事业业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级领导干部节能减排培训班。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9、技改项目专题培训班。
计划于5—6月举办一期由各县、城区、开发区及企业从事技改工作相关人员参加的技改项目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项目前期策划;
有关技术改造的政策、法规;
进口设备办理免税手续等。
10、技改统计业务培训班。
计划于6—7份举办一期由各县、城区、开发区及企业从事技改工作相关人员参加的技改统计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为:技改报表的填报、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法规等。
11、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亿元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
计划于5月份举办一期由企业分管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技术中心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训班,6月份举办一期亿元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班。
12、经济运行协调专题培训。
计划于于9—10月份举办一期由各县(区)、开发区经贸(发)局参加的经济运行协调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和协调措施;
外地经济运行协调的经验。
13、煤炭安全生产、经营培训班。
计划于12月份举办一期由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参加的煤炭安全生产、经营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煤炭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14、全市糖料蔗管理、机械化技术培训班。
计划于7—8月份举办一期由专业户、糖厂技术员、农基站技术人员参加的糖料蔗管理、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糖料蔗管理提高、机械化水平等。
15、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战略培训班。
计划于10—11月份举办一期由全市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战略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品牌提升,创建名牌产品。
16、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系列培训项目。
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积极指导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南宁市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做好对中小企业的各项培训工作。中心全年计划共举办13期针对中小企业业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国家银河培训工程中小企业管理、创业辅导、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班。
17、其他适应性短期培训项目。
根据企业需要灵活举办一些岗位知识、岗位技能、管理创新等内容的短期培训班。
四、经费管理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民和县畜牧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县共有畜牧技术实用人才454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26%,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受地域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影响就民和县具体情况而言,川口、马场垣等交通发达的乡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发展较快,农村实用人才总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
而交通相对闭塞的乡镇则发展相对缓慢,仅占0.1%左右。通过2010-2011年农民科技培训,对全县畜牧7个专业1040名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使农村实用人才比例上升为0.86%。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发展较慢312个行政村1494名(包括进行技术培训的1040名农民和454名畜牧技术实用人才)实用技术人才中,养殖能手有31人,经营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有96人。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比例失调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在年龄结构方面:50岁以下、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有382人,占农民实用人才总数的36.7%;
在文化结构方面:高中以上学历的有162人,占农民实用人才总数的15.6%,占50岁以下人才总数的41.4%;
在技能结构方面:获国家技能证书的有344人,其中动物防疫员319人、家畜繁殖员6人、奶站挤奶操作工19人。通过民和县农业广播学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得以培养和开发。观念相对落后近几年农村变化很大,但经济还较匮乏,农民之所以富裕不起来,客观上“穷”在自然环境上,主观上“穷”在思想观念上。大多数农民传统观念有所转变,壮劳力主要外出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平时从事繁重农牧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是留守的老人,而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
也有的农民以承包等形式将耕地流转,脱离农牧业生产,出门挣钱、回家休闲。农民思富心切,组织化程度不高,加之传统劳作生产效率低下、增收缓慢,忽略了科技致富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为此,要以促进农民增收的因素调动积极性,加速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人才数量不足经过多年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民和县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增长较快,但是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民和县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紧要任务。拔尖人才缺乏现有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多是种植、养殖的能手,但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且现有的实用技术人才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之,民和县培训工作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滞后,自由发展,有而不尖,难以满足民和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发展不全面一是村级实用人才服务网络不健全,工作条件简陋,推广手段落后;
技术推广人员职称待遇得不到解决,年轻专业人才得不到补充。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教育方式主要靠民和县农业广播学校、农畜技推机构、代际或师承、自学等,在研究和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方面还远远不够。三是缺乏科学、系统化培训。四是资金投入不足。
主要对策和建议
全面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潜力很大。创新培训服务机制,立足于服务农民、培训农民、发展人才从民和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在现有的农业技术培训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服务网络。努力建设适合民和县农村生产发展水平、多样化、多功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增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提高的载体功能。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和培训经费,形成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强大合力依托民和县农业广播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培养人才服务的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开拓,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全面拓展到农村。切实创新培训模式和思路,搞好管理与服务,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毛德虎王子录工作单位: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2、课程开发的实施
2.1第一次实验。08级营销5班全班共60人,有45人于2010年2月—6月在上海参加顶岗实习,其中31人在上海易初莲花超市工作,14人在上海世博园实习。这批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3个学期,在第四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后,在第五学期回校继续学习,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采用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08级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分别为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基础英语等8门。专业基础模块:管理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法、基础会计、高等数学。专业必修模块:营销与策划、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现代推销学、公共关系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涉外商务谈判、网络营销、零售学。实践模块:市场营销管理实训、广告与策划系统实训、就业指导与训练、军训理论与技能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选修模块:音乐欣赏、摄影、演讲与口才等7门课程。3年共安排学时:287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422学时,占总学时49.44%,实践/实训教学1454学时,占总学时50.56%。
2.2第二次实验。09营销班5班全班39人,在上海迪亚天天超市参加顶岗实习人数为22人。09级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等8门。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修模块:营销与策划、市场调研、商务与谈判、消费者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质量管理实务、现代推销学、公共关系学、企业定价、网络营销、财政与金融、零售学。实践模块:专业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与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等4门。选修模块:心理健康/演讲与口才/网页设计与制作等12门课程。总学时:286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214学时,占总学时42.4%,实践/实训教学1652学时,占总学时57.6%。
3、结果分析
3.108级顶岗实习反馈。在08级参加顶岗实习的45人中,有39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6.6%;
42人认为理论知识、技能知识需要加强,占93.3%;
28人认为实习回来后学校开设课程应侧重基础类、实训类,占62.2%;
41人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占91.1%。根据08级的课程设置和实习情况,09级的课程设置把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基本都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完成,在第五个学期安排了现代质量管理实务、商务与谈判、企业定价、财政与金融、网络营销、零售学这些基础类、实训类课程。
3.209级顶岗实习反馈。09级5班22人于2011年2月—7月在上海迪亚天天超市顶岗实习。有18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1.8%;
20人认为技能知识、实践知识需要加强,占90.3%;
18人认为实习回来后学校开设课程应侧重总结类、实训类,占81.8%;
19人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占86.3%。综合08、09级两批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我们将11级课程设置调整为:
(1)把原来的5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实践模块、选修模块调整为素质养成模块、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3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