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29 15: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根据心理学研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精神力最为涣散的时候,如果这一时间段放之任之,就会造成时间浪费、课堂松散的结果。针对学生这一特定心理现象,语文教学更应该做好总结语设计,利用最后几分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个人语文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五篇】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一、总结提升凝要义

根据心理学研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精神力最为涣散的时候,如果这一时间段放之任之,就会造成时间浪费、课堂松散的结果。针对学生这一特定心理现象,语文教学更应该做好总结语设计,利用最后几分钟总结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味思考。这种总结语一般是对课堂教学内容作一个提要式的归纳,突出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的要点,凝练要义、加深印象。

如执教史铁生《我与地坛》,我将“感悟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对地坛和母亲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这样总结:

同学们,对于史铁生而言,是地坛与母亲给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后,即使他离开了地坛,久久不曾回到地坛,也始终忘不了地坛给予他的启示,笔下文中多次写到地坛。地坛已经成为精神憩息的家园,那里虽然颓败却并不荒芜,充满了勃勃生机;
同样,多年以后,即使母亲也离开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记最初写作的初衷,为了让母亲骄傲,为了告诉母亲他找到了属于自已的路,母亲已经成为其写作的动力源。此时此刻,地坛即母亲,母亲即地坛,地坛与母亲告诉他,你应该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这就是地坛与母亲对史铁生最好的抚慰,也是史铁生收获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学们课后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

在总结语中,我再次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重申了一次,通过比照说明,将地坛母亲对于作者的意义进行了重申,帮助学生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帮助学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总结语,可以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提炼总结和指导归纳的效果,必将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会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二、延伸勾连留余味

不少教师往往很注意课堂的开始和主要教学环节,却忽视了课堂结束语。这就像一个故事,开头很有悬念,中间情节也非常生动,而结尾却不了了之一般,让人感觉不是滋味。其实,课堂教学的结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结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设计,丰满课堂教学的结尾。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者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后加以学习,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得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积累。

如在教学《报任安书》这篇文言文时,我感觉这篇文章在风格上很有特色,将太史公的那种怨气、情绪表达得含蓄且耐人寻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总结语: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看似回复任安的要求,其实直白地表达自己著作《史记》、不愿流俗世人的宏愿。在诸多不解、鄙视的眼光中正道直行,这是一种勇气,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气纵横、气势昂扬;
这样的文章同样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还有其外孙杨恽《报孙会宗书》中,同样的不屈于,不计较世俗,正道直行,为几千年的中国文人壮了胆气、树了榜样。同学们课后可以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在领略这种文气的传承中,蕴文胆、养文心。

相信在这样总结语的提示下,会有学生在课后找来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这就实现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效果。

三、关注现实见行动

课堂结束语不同于导入语,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生动的言辞,需要的是真正让学生在内心接纳文本传递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鸣之余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

如执教《品质》一文时,怀着对老鞋匠的尊敬,设计总结语: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兴趣;
个人兴趣;
文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53-05

20世纪90年代,Hidi和Krapp在兴趣研究中将兴趣分成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1,2],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多的从受情境兴趣影响而转为受个人兴趣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初更多地依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3]18。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科本身魅力以及学生自身经验的增加,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他们对学科的长远规划和对生活的目标就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个人动力。Hidi认为情境兴趣与个人兴趣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一般来说,在教学中凡是与学生的需要及已有知识经验相符合的事物,就会使他们产生情境兴趣;
当遇到困难,感到乏味,不愿意再学习的时候,就需要把情境兴趣转化成个人兴趣来推动他们的学习。对某一事物的情境兴趣,只有向个人兴趣发展,这种兴趣才能具有持久性和方向性[3]19。我们所做的研究就是要弄清文化教学在英语学习兴趣中所起的作用。

自上世纪4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的教学法学家将文化引入语言教学,语言与文化的讨论就一直是外语教学的热点。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也曾掀起过轰轰烈烈语言文化大讨论,至今对语言文化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探究仍方兴未艾。纵观前人研究,多针对外语专业学习者,强调文化教学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部分,论述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文化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其中零星提到文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真正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的理论和研究很难见到,笔者曾就文化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可行性作过理论论证[4],本研究则是从实证出发,用调查数据来说明文化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并尝试寻找一条较为有效的文化教学模式。

一、研究设计

1.测试。被试者为本校大一学生。测试时间为学年的第二学期,此时有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四级考试。按照文理科专业,随机抽取会计、会展、汉语言文学、新媒体、信息工程和信计科学六个专业90名学生,发放问卷90份,回收85份。

2.测试工具及预测。本次研究采用问卷法。测试工具是自行编制的问卷,计分方法采用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问卷首先将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区分,分别为性别、专业(非英语专业)和目前英语水平(是否过四级)。测试题第一题考察学生对英语的内在兴趣,命名为个人兴趣。其后测试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Q2-Q14)为文化类型兴趣,测试题来自各种文化类资料以及学生的预测调查结果的整合。第二部分(Q15-Q24)为努力程度,参考的是高一虹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中的部分试题[5,6]。第三部分(Q25-Q36)为文化教学模式,主要参考陈申对文化教学的分类[6]102-156。调查问卷在正式发放前在学生中进行预测,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改进。实测问卷整体信度(Cronbachs Alpha)达到.913,三部分各自信度分别为.899、.791、.861。

3.数据统计。问卷所得结果全部转换成数字形式后,输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第一部分的文化类型兴趣和第三部分的文化模式进行因子分析。第一部分结果显示KMO=.813,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为显著(p=.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正交旋转提取出三个公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包含8、9、10题)解释性不强。当规定因子为2个时,这3题与2至7题归为同一个公因子,概括性更强。2个公因子累计解释百分比69.293%。对文化类型的归类此处采用语言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分类方法,将因子1归纳为“大写字母C文化”,因子2为“小写字母c文化”。前者指“人类文明成果和对文明所做的一切贡献之总和”;
后者指“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和传统等”[7]325。因子结构及载荷见表1。

第三部分结果显示KMO=.806,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为显著(p=.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正交旋转提取出三个公因子,累计解释百分比60.364%。分别命名为交互模式、传统模式、综合模式。因子结构及载荷见表2。

2.文化兴趣、努力程度、文化模式的组间差异。将第一部分的文化类型兴趣13个题目相加之和的均值命名为总体文化兴趣作为变量进行分析。将第二部分努力程度10个题目相加之和的均值命名为努力程度作为变量进行分析,其中5个反向选择负值题在计分时已反转。以性别、专业、目前英语水平为自变量,以文化类型兴趣(取大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正交旋转得出的公因子值)、总体文化兴趣、个人兴趣、努力程度、文化模式(取交互模式、传统模式、综合模式正交旋转得出的公因子值)为因变量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英语水平对个人兴趣和努力程度有显著效应(分别为F[1,77]=14.424,p=.000和F[1,77]=6.082,p=.016);
性别对交互模式有显著效应(F[1,77]=7.905,p=.006)。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估算边际均值如图1。

从总体上来看,女性、文科和已过四级的学生在各项指标上分值都要比男性、理科、和未过四级的学生高些。语言文化在我们教育体系文理分科中属于文科,更侧重于情感理解和欣赏。而女性情感边界相对更敏感,文科生又比理科生接触语言文化的机会更多,语言文化水平较好的学生对语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更深入,因此他们对语言文化的兴趣会更浓厚,也会相应投入更大精力,对各种文化模式也具有更大的接纳度。

(1)兴趣的组间差异。具体来看,两种文化类型兴趣与总体文化兴趣以及个人兴趣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在个人因素存在情况下,文化兴趣对个人英语兴趣是有促进作用的。总均值上看,大写字母C文化为-0.3869,小写字母c文化为0.1235,也就是说学生更倾向于小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从生活方式的视角诠释文化,更贴近现实,也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在三组自变量中,目前英语水平与个人英语兴趣关系呈显著水平。可以看出,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对英语及其文化有更广更深的认知和理解,包容性也更强,因为了解而喜爱,更容易建立起个人兴趣。各兴趣结构中,小写字母c文化和个人兴趣在专业上的变化与总体变化有异。文科生的大写字母C文化和总体文化兴趣值都高于理科生,但小写字母c文化分值要小于理科生,而这一变化也导致个人兴趣值上文科生也略微低于理科生。从中可以看到大写字母C文化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及其对文科生的深远影响。而对于文理专业学生相对接触较少的小写字母c文化,它的变化对个人英语兴趣的影响却直接而有效,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

(2)努力程度的组间差异。努力程度在三组自变量上的变化依然与总变化一致,其中目前英语水平对努力程度关系呈显著水平,说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其在英语上的投入也相对较多。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越深入,也越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能激发起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懂得越多,其投入也相应较高。

(3)文化模式的组间差异。文化三模式按总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交互模式(0.567),传统模式(0.345),综合模式(0.302)。相比之下,交互模式更受学生喜欢。交互模式的教学方式以体验、互动为主,学生能亲自参与并能直观感受,即时思考、消化、领悟,这样的形式活泼且有效,更受学生欢迎。传统模式中的学生主要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自身参与度较小。综合模式兼有传统模式和交互模式的特点,但被动性和互动性都没有前两种模式那么突出,其对文化的探讨上要更加深入,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挑战,因而两者接受程度都不高。文化模式在三组自变量上的变化延续总体趋势,特别是交互模式在性别方面呈现显著水平。大体上女生与男生相比,其与人交流欲望和沟通技巧更高些,在人际交往方面边际更开放,而男生可能更加内敛和封闭些。

3.兴趣结构内部关系及兴趣与努力程度、文化模式的关系。

(1)文化兴趣与个人英语兴趣。以大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总体文化兴趣为自变量,个人兴趣为因变量做单变量方差分析,均值统计如图2所示。

两种文化类型和总体文化兴趣对个人兴趣的估算边际均值总的走向是由低到高,也就是说学生对文化的喜爱或多或少都能促进其对英语的个人兴趣。三条折线中,大写字母C文化与总体文化兴趣在起伏走向上非常接近,从低点开始,起伏向上,到中高兴趣区间,兴趣值都是急剧升高,在各自最高值处,个人兴趣值也达到最高。而小写字母c文化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起点相对较高,在中高兴趣区间也有急剧升高的表现,但到文化兴趣最高值处却反而下落到中等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兴趣促进个人英语兴趣的形成过程中,要真正培养学生对英语的个人兴趣,必须使学生的文化兴趣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而且大写字母C文化在此发挥的作用更重要更有效。如前所述,大写字母C文化是以往文明的提纯和精粹,是人类智慧的尽善尽美,因此其对人内心的影响和触动应是深入和持久的。另外,这与我们传统的文化教学也有关,传统的外语教学把阅读书面语言和了解外国文学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而不是把交际能力放在首位。这是和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协调的。因此学生长期以来接受的文化知识是以大写字母C文化为主,因此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各方面的影响也是最主要的。

(2)兴趣与努力程度以大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总体文化兴趣和个人兴趣为自变量,努力程度为因变量做单变量方差分析,均值结果如图3。

努力程度总体是随兴趣值增高而增高。其中大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总体文化兴趣三折线都是起伏向上,在中低兴趣值区间,起伏较多,到中高值区间,一路升高;
而个人兴趣始终保持向上趋势。大写字母C文化和总体文化兴趣较小写字母c文化和个人兴趣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兴趣中高值区间,两组自变量对努力程度的值都急剧升高并各自达到最大值,但前者的急剧拉升幅度和最高值都要大于后者。

由此可见,个人兴趣在学生对学科的投入上具有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学生对学科的个人兴趣达到高值时,这一促进愈加明显。文化兴趣在学生对英语的投入上的作用并不是一贯的,毕竟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因素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而言,如果学生只是将文化当作英语学习当中的一种调剂,一种消遣,那么这种兴趣只能是暂时性的,产生不了持久的动力,这在中低文化兴趣区间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
但当学生对英语文化真正产生浓厚兴趣时,由此产生的动力将是异常强大的。另外,两种文化类型对努力程度的不同影响和大写字母C文化与总体文化兴趣走势的相似性应仍与之前讨论的文化性质和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相关,但努力程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大写字母C文化和总体文化兴趣上而不是个人兴趣上,让我们感受到文化兴趣所蕴藏的能量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的意义 小学语文的学习 新特点

前言

自古以来语言文学就被称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但是对于语文的学习还要区别于非母语语言的学习,它是对母语学习的深入研究。相对小学的语文学习则是以基础为主,培养学习的兴趣与思维方式。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

语文,就是语言文学的意思,它是人们表达自己意愿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小学生刚开始走入学校,所以很多时候,说话是否存在逻辑错误,是否有语病,是否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是否能准确的表述出一件事的始末,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然而,处于新时代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也不应当固执于过去的古板模式,要学会适当的转变态度和方法,去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新特点的研究也就成了大家热与探讨的话题和内容。

二、小学语文学习的新特点

对于语文的学习,分为基础学习和深入学习,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基础学习,则是能说会写,对于基础的层次来说就是字词句段篇章。逻辑,情感等则是掺杂在其中的学习,如何学习语文学好语文都是需要老师们细细研究的。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新特点,有以下几项:

1.小学生语文识记

对于识记部分,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死记硬背。以字词为例,汉字的学习可以按照古代造字法来进行学习和记忆。象形字,形声字,指事字,会意字等等。根据这些造字法来记忆汉字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而对于词,就是需要理解其中的意义是什么才能准确的记住词汇的组合。

2.小学生语文分析

主要是针对句子,段落,篇章来说的,句子,我们主要是对句子结构,词汇用法,和句子中所含有的语法结构等进行分析,句子的组成结构,主要是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来组成的。主语就是句子的主要讲述的对象,一般情况下都是名词,或代词作为主语。而谓语表示的意思是主语要做什么,宾语是说谓语涉及的对象。至于定于状语和补语都是为主谓宾三个句子成分来服务的,例如:我要在上午十点飞到北京见我的朋友李明。这个句子可以缩短为:我见朋友。这样句子的主干就出来了,句子中“我”就是主语,而谓语是“见”,“朋友”则是宾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句子的主意是我见朋友,“我”在句子中是主要表达的对象,而“见”则是“我”这个主语的一个行为。而“朋友”则是“见”这个动作所涉及的对象。而对于其他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简单的划分一下:我要在上午十点(时间状语)飞到北京(地点状语)见我的(定语)朋友李明(补语)。对于句子的分析就简单的说到这里,总之句子分析,主要是让我们明确一些相关的信息,明确句子的主要意思,明确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

3.小学生语文归纳总结

对于段篇章的分析,则是和句子的分析完全不同。他们的分析要归结为归纳总结。他们是需要首先我们要从段落分析开始,段落分析主要是根据每句话的主干意思,串联前来,分析出段落中索要表达的含义。对于篇章的分析,则是要根据段落分析的结果,总结归纳出中心含义,深层挖掘其中的意义,主要表达出的思想。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体现出的精神等等。

三、针对小学语文学习的新特点,教学方式还应做出进一步的新调整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很多人觉得以上这些内容,尤其是对语句子的分析过程,是小学生所不能接受的知识点,而事实上,很多人认为我们平时说话学习的时候用不上那么多的理论知识,只要我们能够表述清楚我们所要表达意义就可以了,但是有些人说话的颠三倒四,毫无逻辑可言,表达不清楚,理解事物不明确等现象,则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分析总结能力。所以笔者认为语言的逻辑应从小抓起。

那么针对小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理论性较强问题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当把建立学生学习兴趣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提升。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描述,让学生在乐趣中懂得如何阅读,如何记忆,如何分析,如何归纳与总结。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应当以大量的阅读为主,现在将这个方法的具体调整说给各位,仅供参考。

第一,将课本上的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对课文所讲述的故事产生兴趣。第二,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这一步骤中,不要老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用字典查出,标注出来。等学生通读一遍后,再让学生和老师进行跟读训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印象。第三,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逐句分析其中含义。第四,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这样,重视基础教学,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对母语的更深层次理解,对日常表述,理解事物的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

四、结语

通过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文学的教学特点是,基础教学和兴趣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到另一个水平线上,也只有这样小学毕业后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对中学语文的学习与理解。

参考文献:

[1]罗安荣.对中学语文语言教学的几点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1(01);
64-65.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总之;
语义关系;
语用功能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话语标记语”。如英语中的well、you know、i mean、in other words[1]等和汉语中的“好”、“总之”、“我觉得”、“也就是说”等。对于这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2]。就命名来说,最近使用较频繁的话语标记语、话语联系语、提示语和语用标记语,究竟是统称为话语标记语好,还是统称为语用标记语更为贴切?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讨论。schiffrin在语篇分析的框架内认为,话语标记语使话语或语篇更加连贯,将话语单元在各个层面上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展现出来,给话语理解提供指引[3]。blakemore提出话语联系语连接的是语境假设;
它们的作用是对话语理解进行语用制约,明示语境假设,减少听话人理解话语时可能付出的努力[3]。fraser将话语标记语置于语用标记语之下,明确指出,只有那些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才能叫话语标记语。使用话语标记语是为了让听话人准确识别语义关系[3]。冯光武指出,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展现对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判断,语用标记语展现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主观评价。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不能混用[3]。

本文赞同冯的观点,即,话语标记语的作用是点明或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语用标记语则关注的是发话人的说话方式、对前述话段信息的主观评价及语境关联对受话人认知推理的影响。话语标记语是语用标记语的一种。并以此为研究基点,对现代汉语话语标记语“总之”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一、“总之”凸显的语义关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总之”用来表示下文是概括性的话。“总之”可以作为话语标记语,用来连接多种语义关系,原因是:一、“总之”虽然仍保留一定的语义,但语义已较虚,衔接作用大于信息意义,体现了语用语法化特征。二、在现代汉语中,“总之”具有一定的总结、提示之义,可以用来复指上文,引起下文,这增强了其一定的承接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指代关系中,编码使用得越多,听话人所需要的推理就越少。“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这样的提示作用可以减少“听话人”解码的时间。因此,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总之”的作用在于加强话语的延续性,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可以付出更小的努力来理解话语。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归纳,我们认为“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位置通常在句中。在此,可以笼统地把“总之”前出现的句子称为“前项句子”,“总之”后出现的句子称为“后项句子”。其连接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七种,即推论、强化、目的、解说、承接、转折与假设。下面我们逐一论述。

1.“总之”表示推论关系

“总之”用在句中,表示推论关系时,前项句子一般提出理由或根据,后项句子则是从理由或根据推出来的想要表达的结论。

(1)仓库中零部件的存放周期缩短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减少了,物流更加科学清晰了……[总之],带来的直接效益是,产品成本降低了。

(2)这套电脑系统可以避免堵塞、提供行车所需时间、侦察出路途中的障碍,[总之],将大大有益于改善城市交通。

(3)那么,在具体问题上,群众吃不上碘盐怎么办私盐冲击怎么办防治机构不健全、防治手段缺乏、防治人员待遇过低怎么办,[总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直到把主要问题解决彻底为止。

例(1)中想要说明的是在前项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得到的后项中满意的结果:产品成本降低了。例(2)中后项所表达的结论“将改善城市的交通”,也是从前项电脑系统的各种优势条件中推导出来的。例(3)中前项句子摆出一些困难问题,后项结论认为问题只能慢慢解决,直到解决为止。

2.“总之”表示强化关系

“强化关系”类似于复句当中的“递进关系”,表示后项句子的意思比前项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浅到深。

(4)寻求答案应当从环境资源日趋“稀缺”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冲击中,从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们健康的损害中,从人们为获得环境资源最佳利用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中,[总之],应当从利用环境资源的物质交换过程的社会交换价值中来寻求真正的答案,从而建立环境资源的社会价值理论。

(5)哈佛经理的职位注定了哈佛经理的大脑必定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经济、管理、法律、自然科学、文化礼仪……[总之],他必须无所不知。

例(4)中除满足前项句子的条件外,还应进一步满足后项句子的条件“从利用环境资源的物质交换过程的社会交换价值中来寻求真正的答案”,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例(5)中后项句子比前项句子更加突出强调了哈佛经理的素质必须是全方位的。

3.“总之”表示目的关系

前项句子表明说话人想要做到的一些事情,后项句子说明做这些事情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6)我们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去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偏远落后的山区,去拜会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或者给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教课,去报社、去政府机关、去百姓人家……[总之],让我们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

(7)产品要么豪华名贵、要么古朴典雅,要么庄重美丽、要么怪诞离奇,[总之]这一产品必须是同其他产品有着相当明显的不同,而这些不同点又能为消费者带来自豪感。

例(6)和例(7)中都在前项句子说明了想要实现的一些条件,后项句子则清楚表明之所以实现了这些条件的目的是什么。例(6)中的目的是“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例(7)的目的是“产品与众不同,并为消费者带来自豪感”。

4.“总之”表示解说关系

前、后项句子间有说明、总分的关系,前项句子往往进行分述,后项句子一般进行总说。

(8)有时令人迷醉,觉得妙不可言;
有时仿佛内含哀愁,虽是淡淡的,却能引起心灵的颤动;
有时会感到美得有点不可接近……[总之],观画者感受不同,对微笑就产生不同的猜测和解释。

(9)有人提议设计方案必须像机械般精密与准确,也有人要求能应用于电视节目或室外广告塔的弹性设计;
[总之]意见众多,构成要素显得很复杂。

例(8)中前项句子分述了微笑的不同形态,后项句子进行总结概括。例(9)中通过前项句子的分述,后项句子得出结论“意见众多,构成要素复杂”。

5.“总之”表示承接关系

所谓“承接”,在这里主要是指前后项之间有相承的关系。按逻辑顺序相继而下,做鱼贯式排列,一般不能变换次序。

(10)有人说他们去了上海或是南京,有的说他们去了海南或是深圳,[总之],背井离乡,在外靠打工谋生。

(11)鲍卡斯指出,[总之],美国在对、武器控制及贸易问题上的政策不应该使两国整个经济关系倒退。

(12)陈锦华强调,[总之],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等领域都保持了增长势头,物价上涨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基金增长都逐步趋缓,利用外资情况也较好。

例(10)中后项句子紧承前项句子,缺省的主语可以适时补出来即“他们”。例(11)和(12)中,“总之”起一个缓和语气的作用,前项句子和后项句子先后相承。

6.“总之”表示转折关系

后项句子不是顺着前项句子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成同前项句子意思相反或相对的方向说下去。

(13)当然,失败者的能力或技术不见得输给胜利者,但是问题在于他能否调整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
[总之],物竞天择的道理在美国社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14)各色人群和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可以让人从中学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
亲临第一线指挥决策,可以造就人审时度势的政治才能,[总之],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没有对基层工作真正熟练的把握,就不可能具备政治家治国的卓越才能。

在这两个例子中,前、后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没有顺承关系。例(13)中前项句子围绕“失败者”而谈,后项句子却说明“物竞天择”的道理。例(14)中前后项句子所谈的主题也各不相同。相比例(13)中较为单纯的主题,则略显复杂。

7.“总之”表示假设关系

“总之”用在句中,表示假设关系时,前项句子提出假设,后项句子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15)但无论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还是看热闹中学会了看门道,看门道中凑了热闹,[总之],这一段时间,足球的氛围,空前地浓厚、热烈。

(16)也许是飞天的美丽,也许是诸神的呼唤,也许是先生的痴心,也许是敦煌历史的需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在先生的主持与劳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所建立了!

例(15)和(16)中后项句子产生的结果都是在前项句子提出的假设后实现的。前后项句子保持一致。即假设如果成立,结果就能出现。

“总之”可以连接、显示和强化构造不同的语义关系,比如推论关系、强化关系、目的关系等。我们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总之”前、后项句子的顺序安排不是任意的,这些句子表达的顺序关系符合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这也更进一步说明了“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可以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减少听话人对话语解码的时间。

二、“总之”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语作为语用标记语的一种是意义的,但不是传统语义学视角中的真值条件意义,而是一种加强或指导话语意义理解的语用意义。可以展现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主观评价,显示其语用功能。根据前贤的理论研究和笔者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总之”用作话语标记语时主要有四种语用功能,即“总之”的推导、强调、总结、让步和话题标记作用。

1.“总之”用作推导性标记语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更好地理解他所表达的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会使用话语标记进行提示。“总之”作为一种插入语,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逻辑思维过程以及引出结论的推导过程。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7)通过这本书,人们会看到,企业家并不是持筹而算、锱铢必较的财迷,企业家在经济中的创新活动,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组织家的才干,政治家的度量,军事家的果断,幻想家的想象,律师的善辩,诗人的气质,战略家的眼光,外交家的纵横,新闻记者的敏感,[总之],企业家是一种需要天赋和才能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

(18)你每月不过37元的薪水,为我的两个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交学费,买课本、笔墨,还给我买药,[总之],你花在我们头上的还少吗?

例(17)和例(18)中的“总之”连接的是带有明显推导关系的信息结构,显示由原因到结果。例(17)中,“总之”表明信息前后的因果关系,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需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不同于以往我们对企业家持有的观念,因此,企业家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例(18)通过对具体的事实原因,得出一个结论:你花在我们头上的钱并不少。

(19)也许是飞天的美丽,也许是诸神的呼唤,也许是先生的痴心,也许是敦煌历史的需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在先生的主持与劳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所建立了!

(20)也许是常年在粉尘扑面的地下坑道里钻来钻去,也许是阑尾手术伤了元气,[总之],手术后不久黄炳华常常干咳不止。

上述两句中,说话人运用“总之”来表示由假设到判断的推理过程。例(19)和例(20)中,前项句子提出某些假设条件,后项句子在此前提下得出相应的推断,并且前项句子构成的假设的条件,具有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效果,后项句子的结论则较为肯定。

运用推导标记语“总之”以后,说话人的逻辑思维过程在语句中留下了烙印,这反映了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只有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才能推导出相应的认知结果。

2.“总之”用作阐发性标记语

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为了帮助听话人理解话语,常常需要对前面的语言信息作进一步的语义详述,包括用新的话语成分重新解释,使前面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清晰,或作进一步的具体评述。“总之”能引入这类阐发性信息,充当阐发标记语。

(21)然后就在这个地方呢,就我看他这个家谱很有意思啊写的,就是说,后来看这个家族,大家后来就不上进了啊,不太上进就学了很多满人的习惯,抽鸦片哪,什么这个看戏呀,[总之],反正就有点儿这个堕落下来了,这个民族啊,就腐败了,这个家族。

(22)我们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去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偏远落后的山区,去拜会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或者给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教课,去报社、去政府机关、去百姓人家……[总之]让我们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

例(21)中,“总之”引入的后续话语是对前面话语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说话人通过使用“总之”,后项句子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前项句子中这个大家族不光学会了满人的一些坏习惯,而且家族堕落下来。例(22)中,后项句子对前项句子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论述。表明前项中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为了让我们对中国社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紧跟着“总之”之后,常常会有解释性的新信息出现,这种新信息往往和前项内容相关,起补充说明和进一步评述的作用。“总之”用作阐发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3.“总之”用作总结性标记语

总结,是指后项句子包含的信息是对前项句子表达内容的总说和概括。“总之”自身的词义中含有概括性的因素在其中。当“总之”用在句与句之间时,往往可以连接前项句子和后项句子,表总结关系。并且,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保持话语理解的延续性,经常做一小结,引起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新鲜感。

(23)一,它们都产生于郭译《维特》问世后“维特热”在我国大兴的那些年,它们的作者极可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感染;
二,它们的形式全为主人公写给某个知己者的信函,恰似一种内心独白(与《维特》基本相同;
西欧其他著名书信体小说如英国理查生的《克拉莉沙》和卢梭的《新哀露绮丝》则为几位主人公的相互通信);
三,它们的主人公也跟维特差不多,或是世界上的“漂泊者”,或者失恋者,或者多余人;
四,它们的主要情节也多为主人公的不幸际遇,特别是爱情遭遇;
五,它们的情调都是低沉哀怨、缠绵悱恻的;
六,它们的主题思想多带有批判社会的愤世嫉俗倾向;
七,它们的结局也往往是主人公的自杀,要不就是绝望的出走,[总之]都是悲剧。

(24)事实告诉我们:主宰科学技术的是人;
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决定他用科学技术为哪个阶级、哪个制度服务;
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他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成功与失败;
人的道德责任心决定科技服务的质量高低……[总之],人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素养决定科学技术是造福于人民,还是贻害于人类。

例(23)中前项的句子分别表述了悲剧的种种形式、特点,后项句子进行概括总述,说明这种种现象都是悲剧。例(24)中运用“总之”以后,前后项句子之间的总结关系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总之”用在句子中表总结关系时,可缓解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压力,对前后句子有一个更为连贯的理解。

4.“总之”用作话题标记语

很多学者在研究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时,都注意到了它们有引出下文的用法。“总之”可以用来引出新的话题,即话题的改变。我们举例说明。

(25)他看到的是:穷人望着灯火辉煌的咖啡馆而不得入,服丧的穷苦寡妇“连痛苦也得节俭,卖艺老人晚景凄凉正如老文人穷愁潦倒”……他感到“对美的研究是一场殊死的决斗”,大城市的喧闹扰乱了孤独者的心灵,从生到死没有多少时间是幸福的……他在梦幻中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到那“一切都是美的、丰富的、安静的、正直的”地方去生去爱去死,在自己的屋子里认识了“极度快乐的永恒”……他思考着艺术家的命运,他蔑视公众(实际上是资产者)的口味,他嘲笑所谓法兰西人的机智……[总之],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悲观主义的思想笼罩着这个欢乐与痛苦、豪华与贫困尖锐对立的巴黎。

(26)在美国文学界有巴罗斯(burroughs),品钦,或者说是伊兹梅尔?里德(ishmaelreed),在法国有新小说派及其后诸潮流,在文学批评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类型,以新的关于文本性或者说文字(écriture)的美学为基础……[总之],文化这一概念在后现代主义中已极大地扩张了,而且商品也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内容。

(27)人不少,有的人一路顺风,著作等身;
有的人一鸣惊人,但很快成了过眼云烟;
有的人屡当整人的英雄;
有的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受冤几十年之后,或英才屈死,或神情麻木……[总之],你只要看看涂光群的37万字的《中国三代作家纪实》一书,你一定会感慨万端,获得许多生活的启示、哲理的思索,同时对年轻时狂热的作家梦泼进了一瓢清醒的水——至少在我是这么想的。

例(25)、例(26)和例(27)中“总之”引起话题的转换。例(25)中,他看到和感受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总之”的话题转换作用提示我们关注一种新的思想在影响着巴黎。例(26)中前项句子探讨关于文学的问题,后项句子引入了文化概念。二者虽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差别仍旧是很大的。例(27)中,前项句子对人的类型进行了一些概括,后项句子则进行话题转换,引入一个新的话题:看《中国三代作家纪实》会让你得到人生的感悟。

“总之”的话题标记作用,显示了说话人对话题内容的组织和调控过程,有助于听话人理解说话人表达的意思。

以上,我们以“总之”为例,论述了它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表现的多种语用功能。它的作用是不构成话语的基本意义或命题意义,但却具有丰富的语用效应。一方面,说话人利用这种语言手段,可以更好地组织话语结构进行表达;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听话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话语。

本文从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话语标记语“总之”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认为“总之”连接前后项句子有七种语义关系和四种语用功能。由于语言系统各要素的复杂性,我们这里分析的也只是话语标记语“总之”的典型情况。遇到特殊的例子,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汉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标记语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因此还值得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58.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朱留娟(1979―),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语言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

一、导入语的激趣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简单的直接导入虽然节约了时间,但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精妙的导入语往往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老师导入时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走进文本;
采用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如临其境;
采用谈话法逐步引入;
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导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或者出示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教学《马说》一文,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年是马年,你知道哪些跟马有关的成语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马到成功” “快马加鞭” “厉兵秣马”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笔者接着说:“新的一学期刚刚开始,你能用跟马有关的成语或词语表达你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吗?”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后纷纷发言,美好的祝愿赢来了一阵阵的掌声。在此基础上,笔者说:“老师也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人人都成为一匹千里马!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匹千里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千里马的才能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马说》,看看唐代文学家韩愈是如何说的。”简短的几句话,不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

二、过渡语的巧妙性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皋市积极倡导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课堂活动以学生自主思考、组内交流、小组展示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尽量少讲。在一些交流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老师连过渡语都省掉了。教学语言单调无味,这又怎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呢?其实所谓过渡,即承上启下,教学过程中活动之间的过渡最好既能承接上一个活动,又能引起下一个活动。教师可以先对上一个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或对上一个活动进行总结,然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下一个活动的思考,这样的过渡比较自然。教学中,教师要常用巧妙的过渡语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再次走进文本,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柳叶儿》一文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围绕柳叶儿写了哪几件事。活动二:再读课文,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感受“我”小时候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过程中的“乐趣”。活动三:三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我”小时候生活的“苦涩”?活动四:文中的“我”对柳叶儿有着怎样特殊的感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在第二个活动和第三个活动之间,笔者这样过渡:“是啊,爬树展示本领是乐,吃饱肚皮是乐,在感受这些“乐”的时候,有没有另一种滋味涌上你的心头呢?”学生们沉思后说:“有。”笔者问:“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学生们说:“苦。”笔者说:“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我”童年生活的苦涩。”教师通过巧妙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评价语的激励性

在很多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竖起大拇指,或者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你读得很好”“你很聪明”“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等。表面上看,整堂课显得很热闹,教师似乎很注重评价语的激励性,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但是仔细研究课堂,就会发现这样的评价语其实没有实际意义,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有一次听公开课,一位教师教的是《陈太丘与友期》,最后一个活动,老师问学生:“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元方真没有教养。客人已经赔礼道歉了,作为一个小孩不但没有接受人家的道歉,还当面摔门而去,丢尽了父母的脸。”教师听了后,笑着鼓励说:“你说得真好!”或许是因为上公开课老师比较紧张,没有来得及对学生进行更正与引导。笔者认为,课堂上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加以辨析,总是一味地盲目鼓励,看似激励学生,实则是害了学生。因为缺乏针对性的评价,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发现学生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要委婉指出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评价才是真实有效的,才真正能起到激励作用。

语文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虽然是即兴发挥的,却取决于教师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多阅读经典书籍,多学习教学理论,多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课堂评价语言,总结课堂评价的策略,形成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风格!

四、总结语的提升性

一堂语文课要上得完整,教师的总结语必不可少。语文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重点和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还可以通过总结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从文本中挖掘德育素材,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