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归纳法经验知识科学发现中图分类号:G304文献标识码:AInductionandScientificDiscoveryWANGTaizhong[1],ZHANGG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归纳法 经验 知识 科学发现
中图分类号:G304文献标识码:A
Induction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WANG Taizhong[1],ZHANG Ge[2]
([1]Chinese Department,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Zhaotong,Yunnan657000;
[2]Art Department,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Zhaotong, Yunnan657000)
AbstractInduc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scientific methods, But people have been debating the validity of inductive inference.As to the role of induction in scientific discovery, classical and modern inductive logic both reached their extreme.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told us that induction is important,it could help us to find empirical knowledge and low-level experience laws,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 wordsinduction; experience; knowledge; scientific discovery
1 古典归纳主义者和现代归纳主义者对归纳法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的不同见解
在西方哲学、科学哲学和逻辑学中,科学发现的逻辑问题是一个传统课题,什么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发现的逻辑是否存在?归纳法是不是一种可靠的科学发现的方法?在这些问题上,人们争论不休,各持己见。
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研究逻辑学的人,也是第一个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的人,他提出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的模式是“归纳――演绎”,并且他把直觉归纳与演绎溯因结合起来,建立了最早的科学模式。亚里士多德把归纳法看作是从特殊事物中揭示普遍规律的一般方法,认为没有归纳就不可能有一般知识。由此可见,归纳法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科学发现的方法。
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因此演绎被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对于科学发现毫无帮助。以弗兰西斯・培根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者认为,科学原理是人们运用归纳法从反复发生的事实经验和对材料的分析整理中推导出来的。在培根看来,科学知识结构是一种命题的金字塔,经验事实的命题构成了金字塔的底层,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通过特定的归纳程序从金字塔底层的经验命题逐步地归纳上升到顶部,最终发现最一般原理,抽象出分析命题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演绎和归纳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方法,但是培根持有不同的观点。培根认为科学发现必须突破旧知识的范围,把人类的知识延伸到未知领域。演绎的结论包含在前提之中,对于新知识的发现没有帮助,而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进程使得它成为唯一的科学发现方法。
归纳虽然把人类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未知领域,但是归纳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或然性关系使得归纳结论的可靠性受到人们的质疑,这种质疑到了休谟时代终于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对归纳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迫使归纳研究和归纳理论急剧蜕变。质疑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归纳问题”在哲学上是无解的,妥协的办法是现代归纳主义者不再像古典归纳主义者那样理直气壮地认为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方法。现代归纳逻辑与概率论相结合,求得前提对于结论的支持度,这种推理的结论不再是一个全称命题,而是一个用百分比表示的数据,这种数据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古典归纳主义者的强归纳主义的观点太僵硬了。科学发现是多种逻辑方法共同参与的过程,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缺一不可。科学发现的过程还存在着许多想象、联想、灵感爆发等非逻辑思维因素,并且这些非逻辑思维因素,科学史上还造就了无数伟大的发现。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壶盖沸动发明了蒸汽机,凯库勒受梦的启发而发现苯分子的结构,这些科学发现或者科技发明都是在想象、联想、灵感爆发等非逻辑因素参与的情况下进行思维的结果。想象、联想、灵感爆发等非逻辑思维因素可以使人们超越现实的时空限制去预测未来,科学发现便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随机性质和假设性质。古典归纳主义者的一个偏激之处是没有意识到归纳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概然性关系,把归纳推理的结论作为科学真理;
另一个偏激之处是没有认识到其他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思维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过分夸大了归纳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现代归纳主义者否认科学发现的逻辑,这种观点也是偏激的。他们把科学发现的机遇性与合理性对立起来,认为科学发现充满着不确定因素,非逻辑思维或者非理性思维在科学发现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科学观给科学发现蒙上了神秘色彩,成为个别人的幸运猜测,而大多数人只能在科学的城堡外悲观地叹息。我们认为,科学发现固然需要思维的自由创造,需要许多非逻辑因素的作用,但并不能因此否认科学发现需要以逻辑上的合理性为条件。透过科学发现的随机性质和自由创造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必然有着一些确定的方法程序。科学发现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始终要在某种逻辑框架中进行,是重要经过逻辑的缜密的严肃的思考与检验。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逻辑框架以及归纳方法必不可少。
2 归纳法是科学发现必不可少的方法
古典归纳主义者的归纳是科学发现唯一可靠的方法的观点以及现代归纳主义者的归纳与科学发现无关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虽然,从个别到一般的结论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从历史上看,归纳法确实在科学发现中起过重要作用。
2.1 归纳是人们从经验中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
从经验中获得有关知识,就是说在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概括,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经验知识很重要,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某种现象,解释现在的经验并指导我们的行为。例如,“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下雪不寒化雪寒”,“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这些谚语都是人们对过去经验的概括,是人们在无数次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般结论。科学因解释世界的现象知道人们的行动而产生,人们把日积月累的经验归纳概括起来,便发现了事物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得了某些经验知识。没有归纳,经验再多,也不能发现知识。
人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运用归纳法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内经》中记载的关于大敦穴的发现的故事,是人们不自觉地运用归纳法来总结经验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鲜明的例子。一般来说,非科学研究工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自觉地运用归纳法来总结经验,而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则自觉地运用归纳法来总结经验。医药研究者要想知道某种新药品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他必须观察这一药品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的人的作用,这一药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症状是他经过多次的观察试验总结归纳出来的。自觉地运用归纳法,为我们获得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知识都是人们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意大利的博物学家、生理学家和实验生理学家斯帕拉捷自觉地运用了契合差异并用法,从而揭开了蝙蝠依靠耳朵回收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的情况来控制飞行方向和捕食活动的这一科学之谜。英国的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存在运用了简单枚举法。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镭和钋,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新元素“锗”,英国化学家拉姆塞发现隋性气体,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运用了剩余法。
2.2 归纳法是人们发现低层次经验定律的重要方法
“经验定律在理论知识体系中处于低层次的地位,它们揭示了事物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证明了某种事物或现象中存在的共同特征。”①经验定律呈现出不同的类型,最主要的是性质描述型经验定律和关系描述型经验定律。性质描述型经验定律是对已有经验知识的概括与扩展,它对某种事物现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或特征作出描述。关系描述型经验定律对两类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作出描述。
近代科学实验科学的兴起之后,人们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对分散的、凌乱的单一事物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但是,要想发现事物的普遍特征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把经验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形成经验定律,人们往往运用归纳法。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各自从实验中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体积越大,那么它的压力就越小;
如果气体的体积越小,那么它的压力就越大,这就是关于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的波义耳定律。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根据多次实验发现: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绝对温度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如果气体的温度越高,那么它的体积就越大;
如果气体的温度越低,那么它的体积就越小,这就是盖・吕萨克第一定律。”②波义耳定律和盖・吕萨克第一定律都属于经验定律,这两个经验定律的发现运用了共变法。
经验定律是在对个别事实的观察和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其中的思维进程是从个别事实到一般原理,这是一种归纳程序,没有归纳,观察和实验中所积累的经验材料就难以条理化、系统化,经验就不能有一个飞跃,理论的形成就缺乏方法的支持。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说过:“物理定理的性质和内容,都不可能单纯依靠思维来获得,唯一可能的途径是致力于对自然的观察,尽可能收集最大量的各种经验事实,并把这些事实加以比较,然后以最简单最全面的命题总结起来,换句话说,我们必须采用归纳法。”③
通过归纳法建立起具有假说性质的经验定律是人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胡克发现弹性定律运用了共变法。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提出关于元素化合的定比定律,德国的约翰・丹尼尔・提丢斯提出波德定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理论和众多的科学发现的事实表明,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仅是人类获得经验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获得经验定律的重要手段。不管人们承认还是不承认归纳法的作用,但是人们总是自觉或者不知觉地在运用归纳法总结经验;
尽管归纳的结论不是绝对可靠的,但是归纳法确实给科学发现带来很多成果,对人类获得知识,推动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虽然不能过分夸大归纳法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功能。我们应该正确地评价归纳法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归纳法使之为科学发现服务。
注释
①卢明森.创新思维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6.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第2篇
公式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归纳、推理等能力。其中归纳型公式思维,是指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概念、规律是从大量的物理事实归纳、概括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公式归纳方法成为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式归纳能力成为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很少的同学能主动的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做完实验后对得到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缺少推理归纳的得出结论的办法;
碰到多过程的需要推理归纳的计算题一筹莫展。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没有掌握归纳的基本方法,平时缺少分析归纳的训练,没有形成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给学生公式归纳的方法
归纳法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收集材料,收集和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第二步是整理材料,将材料通过分类、排列,显示出其中的规律性。第三步是概括抽象,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把无关的、非本质的东西排除掉,最后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显示出来。
第三步中寻找本质时常用的措施有:(1)寻找共同点:分析被研究的物理对象出现的物理情景,如果物理情景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这个共同的因素应与被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出现有因果关系。例如在学习力时,通过书本上几个常见的几个力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物体间总是存在着某种作用,从而总结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又如在学习“杠杆”时通过“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核桃钳”等器材,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可以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一固定点转动,从而总结也杠?U的定义(2)寻找不同点:通过对被研究的物理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物理情景分析,寻找两个物理情景的不同点,并分析是否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如果是,不同的那个因素应该与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出现有关系。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时演示两个实验,一个是导体棒上下运动,发现无感应电流产生;
另一个是导体棒水平运动,结果产生了感应电流。比较两个过程只有一个不同点:第一种情况没切割磁感线,第二种情况切割了磁感线,于是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二、培养学生自觉整理公式归纳的意识和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归纳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中总会遇到相似的物理概念、规律,这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这样才能更突出其中的本质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经过归纳思维加工,很难把前后知识同化。例如:在九年级下期,为了加强对学生物理方法的复习,我引导学生对初中物理中重要的实验进行归纳,感受每一个实验所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再进行整理并及时进行体会与回顾,结果是学生在以后的测试中没有因此失分。学生体会到整理归纳的好处,他就努力主动去做,这样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从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公式归纳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让他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设计实验,从分析具体材料、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寻找各个量之间的联系,,到学生总结归纳出理性结论,他们体验了物理规律的得出,同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就变为发展分析推理归纳能力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实验是物理学得出规律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探究“物质的密度”时,学生通过测量体积与质量不同的木块和体积与质量不同的铁块,再进行计算,从而比较得出“相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质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从而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质是物质的特性一。
四、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公式归纳推理能力
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归纳能力也在解题中逐渐得到培养,平时有目的的选择需要推理归纳的题来给学生训练,就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根据展示的物理现象,提出可探究或值得探究的问题。这类题目:
1、凹下去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打足气的自行车放在烈日下会爆胎,请对上述现象中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科学的探究问题。
2、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针对以上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五、加强在自学过程中公式归纳能力的培养
自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在自学时首先要阅读书本和材料上大量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然后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和、推理、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分析、推理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第3篇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正确形成概念,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这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也是当前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归纳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的较好途径之一。
一、“归纳”教学模式的内涵
归纳法是指先抓住现象,然后从这些现象中抽出其本质的思维模式。“归纳”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实物观察、科学想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其共同的重要特征以形成概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可概括为: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观察实例,启发思考——科学探究,验证假设——呈现实例,分类归纳——概括总结,形成概念——应用概念,巩固理解。
二、“归纳”教学模式案例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包括两部分内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该节文本包括5段文字,5幅图片,1个探究活动,1个资料分析,3个问题探讨和4个思考与讨论。主要传达出五个重要概念:渗透作用的概念;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而这五个重要概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隐含在图片、资料分析和问题探讨之中,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应当围绕教材的图片、资料分析、探究实验和问题探讨运用归纳法进行概念教学设计,使知识目标自然达成,能力目标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渐渗透。
三、实施效果评价
(一)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中,学生在获取五个重要概念时,都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总结概括等途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真正实现了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二)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渗透作用原理、半透膜特性、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原理等重要概念的建构进行实例观察、科学探究、提取信息、互动交流、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巩固练习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管理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资料的提供者。
(三)注重了重要概念的建构
本节课学习了五个重要概念,而每个概念的学习都不是结论性呈现,也不是静态性的背诵和记忆。而是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观察渗透作用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分析生活实例,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教师点拨概括等动态性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建构而产生的,是一种生成性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四)实现了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
发展能力;
观察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又是一门成熟的,能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较为固定的科学。但一些教师在传播物理知识的同时,忽视了物理学发展中物理学家所创造的一些科学方法和研究技巧,那是非常遗憾的,特别是在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怎样教学物理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里简单谈一谈归纳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归纳是从个别事物的考察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然后概括到同类事物上,并判定这种规律是同类对象的共同规律的推理方法。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学好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一定不能简单的“老师做学生看”,不能只记住实验结论,而是要教给学生实验方法从而归纳出结论。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则一定要手脑结合,先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及规格性能,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共同研究,做好操作记录。课后做一些小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动手动脑归纳分析的能力。作为物理学第一次大综合辉煌成果的牛顿力学,就是运用科学归纳法建立的。牛顿认为,探索事物属性的根本途径是从实验中把这些属性推导出来的,“实验科学只能从现象出发,并且只能用归纳来从这些现象中推演出一般的命题”。对于一切物体相互吸引的证明就是如此,“如果依靠事实和天文观察,普遍发现地球周围的所有物体都被吸向地球而且这种吸引正比于这些物体各自所含的物质的量,月球同样也按其物质之量而被地球吸引;
但与此相反,我们的海洋则被月球吸引,所有的行星互相吸引,而彗星也以同样的方式被太阳吸引。那么根据这条定律,我们普遍承认,无论何种物体都有一个原则,即它们能互相吸引。”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人只注重结论,死记硬背、照搬照套、把方法和知识割裂开来了,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这种灌输式的教法,阻碍了学生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进行物理教学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物理规律,而是要创造物理情境,使它们尽可能多地回忆、接触物理现象,并从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即物理规律,物理教学改革中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实质上也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归纳物理规律,而不是靠老师灌输。
如,研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时,我们用一个塑料瓶,在瓶的高度不同的几个位置钻几个小孔,然后用水装满塑料瓶,通过观察,与液面距离较大的孔所流出的水的射程较远些,这样可归纳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际应用上,水池里越深的管子,流出的水压力也越大。“大气压强”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我们用一个玻璃杯灌满水后,用一块玻璃片盖住,然后把它倒立过来,手拿住杯底,可观察得出,玻璃片托住了玻璃杯里的水,这样可归纳得出大气中存在压强,也就是“大气压强”。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观察,多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假说法 ;
培养 ;
创造性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很多科学规律和科学成果都是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反复实验得出的。其中假说法运用的较多,假说法一般包括归纳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这些方法在生物的三个必修模块中都有应用,科学家通过归纳推理法,总结出“生命起源于无机的非生物环境”;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得出了遗传两大规律;
摩尔根也运用“假说演绎法” 得出连锁定律。
如何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掌握这些方法,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 归纳推理法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归纳推理法是根据现有的事实材料找出其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进行比较,通过分析综合来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论,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归纳推理法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提高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归纳推理法在高中生物课本运用的比较多,比如元素与化合物一章由于各种生物的元素虽然含量差别很大,但是种类相同,提出生物是同一起源与无机环境;
在讲细胞结构中发现具有磷脂膜的有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膜等提出生物膜系统概念内容都是运用的归纳推理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我运用归纳推理法教会学生对复杂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二、类比推理法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的培养
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知其中的一个(或一类)对象还有其他特定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或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特定属性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法与归纳推理法不同之处在与归纳推理法的物质的属性是一样的,是同一类事物,而类比推理法的物质属性差别较大,一般不是同一类事物,思维一般呈跳跃状发展。类比推理法能促使研究者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少重要的科学假说就是靠类比推理才得以建立起来。类比推理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的培养。高一第2模块中类比推理法的应用是萨顿通过观察孟德尔的基因在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行为和减数分离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类似,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能启迪人的思维,促进人的联想,从而扩大人们的视野,开拓人们的认识。类比推理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它在科学事实的发现以及科学假说的提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类比推理是现代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模拟法与仿生学的逻辑理论基础。
模拟法就是用模型去代替原型,通过模型间接研究原型的规律。从自然原型到技术模型,是依据自然原型和技术模型都具有相似属性,而自然原型还具有另一属性,从而推出技术模型也有此种属性的方法。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富有生命力的新科学——仿生学就是运用这种模拟方法的结果。比如,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模拟出的“电子蛙眼”;
根据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模拟出的“电脑”和“机器人”;
等等。在教课实践过程中例如模拟半透膜的试验用半透膜模拟细胞膜是学生体会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模拟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验以及模拟减数分裂的试验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类比推理法的思维方式学会想象,学会思维的跳跃,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假说演绎法有利于逆推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