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儿童安全防范知识【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9 17:5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造成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通过调查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面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保健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儿童总死亡率的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儿童安全防范知识【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五篇】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第1篇

一、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通过调查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面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保健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儿童总死亡率的逐年下降,死亡原因排序的变化,可以看到社会发展进步有利于儿童成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层化,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大量增加,又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新因素。有关部门对意外事故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造成儿童意外事故的原因中车祸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这一状况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极为相似,这说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具有两面性:在人们生活水平、儿童保健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各种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多,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监护人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相对而言,教师较好),根本想不到孩子会发生意外。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缺乏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意识和知识。例如,1999年6月,北京一名5岁半的儿童下午从幼儿园回家后,在家里哭闹,家长为了哄他,逗他开心,将一粒日本豆塞进他嘴里,结果日本豆误入气管,家长迅速将孩子送往附近的医院,但孩子因窒息已死亡。等等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这说明家长、教师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

3.儿童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

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3~6岁儿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通过调查还发现,家长、教师对儿童安全方面的状况缺乏了解,往往过高估计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人自认为孩子懂得自我保护,而轻视对儿童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对某幼儿园152名大班儿童“认辨交通标志”的测查中发现,能完全通过测查的儿童只有74名,但家长和教师估计能通过测试的幼儿人数分别是102名和104名。这也是造成孩子安全知识匮乏的原因。

还有些监护人意识到外界存在着的一些对儿童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只是一味地对儿童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许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他们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儿童的各种活动,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对危险事物的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4.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种机能水平较低

在儿童发生的事故中,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车祸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儿体质较弱,体能发育不完善,运动机能差引起的。瑞典和日本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面对迎面而来的汽车常常不知道躲闪,过马路只注意一个方向的车辆而不顾另外一个方向,对汽车车速的快慢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误认为噪音小的汽车没有危险,等等。可以看出儿童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群体。

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相应措施

1.监护人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

调查发现,儿童意外伤害多发生于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麻痹大意的情况下,因此儿童的监护人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重视对儿童的保护,时刻把儿童的安危放在心上。幼儿园教师及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有安全意识,把儿童的安全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幼儿园应制定和执行健全的安全值班制度,凡是儿童在园期间都要安排教师值班,要做到时时处处都有人想着、看着孩子,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游乐场要针对儿童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配备必要的保护设施,不能只为营利而不顾孩子安危,要适当限制儿童活动的范围,只有这样,才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机率。

2.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识,自理能力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知道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幼儿园应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动的各个有效环节随机强化。家长应与幼儿园配合,利用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时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3.培养、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躲避伤害。例如,幼儿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闻一闻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误食东西;
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机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鱼时把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之痛,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反复强调,持之以恒,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
安全教育;
管理现状;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27-01

一、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物价持续飞涨,人们养育孩子的成本正在不断抬升。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育在新时代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公办幼儿园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入园需求。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机构快速发展,一时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但是,由于民办幼儿园在设施上以及体制上,实行个体自营,所以可能出现不达标或人为混乱管理等安全问题,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于是,政府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此民办教育虽有了建园的制度保障,但在监管方面仍缺乏法规束缚。其中,幼儿园机构自身也存在经验不足及人为管理等弊端,在房屋设计、设备设施、人员资格、安全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隐患,所以,发展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认知,对于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幼儿饮食安全认识的缺失

现阶段幼儿园对幼儿的饮食安排并不科学。没有针对幼儿应该摄取的营养成分来计划日常饮食,只是按照成人所知的家常便饭来为幼儿准备饮食。幼儿园的食堂工作人员也都是自社会招聘渠道获得的普通大厨,饭菜的取材渠道也限附近的菜市场或者是单一的批发市场。没有科学的营养饮食计划,也没有菜单的科学配置,营养师更是几乎没有,这样的饮食安排根本不适合儿童食用。譬如新闻上常出现的幼儿园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个别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低价购买过期食品,违规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加工机器,这些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2、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并不严格。这些从幼师学校直接招聘的应届大专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不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上岗后很难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频繁出现违规事件。譬如幼儿园近期出现的打人虐生事件。这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说明大多民办教育机构的幼儿教师是缺乏专业教学能力与职业道德的,为此对幼儿教师的考核应该是我国普查学前教育的重点。还有保洁人员大多是大龄员工,这些人根本不具备幼儿卫生防护知识及经验,只是做表面的保洁工作,对于群体疾病的防护、儿童玩具的消毒、睡铺的集中消毒处理等卫生标准一概不知,根本是流于形式的幼儿园卫生管理。

3、设施安全消防上的缺失

个体幼儿园经营者所兴建的各类幼儿园没有统一规范,地段环境复杂多样,大多存在消防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有的幼儿园甚至建在居民住宅内或在住宅区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不仅消防通道不畅且防火间距不足,区域较为狭窄,发生火宅难以迅速逃离。为减少成本输出,租用长久失修的旧楼,这些楼房的电气线路陈旧老化,消防设施严重欠缺,极易造成集体伤亡事故的发生。为了吸引并留住入园儿童,幼儿园还随意改造电线线路,制造好看的灯具或购买多种易燃玩具,摆放在教室周围给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4、安全教学教育上的缺失

幼儿园对日常安全教育和防歹徒的教育上缺乏实际教研活动。没有立足教育实际,儿童不知生活中哪些事情或地方会有潜在危险性,在面对哪些人或事件时,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大多幼儿园只为了讨好家长,以家长的需要为前提,开展如识字算术等学前教育,或为了赚钱,组织特色的绘画舞蹈比赛,不能从根本上教育孩子懂得保护自己。这些流于形式的校园活动缺乏安全教育的内涵,到最后教师对这些教学特色或教材教具是否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全然不知。孩子的安全教育谁来负责,成为家长与幼儿园应该反思的重点。

三、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教育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幼儿教育需要政府尽其责任,在制定教育政策、配置教育资源时,有必要制定幼儿教育基准或制定幼儿园最低办学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登记注册管理转变为审批管理,严格监督办园的标准和程序,对不符合设立标准的幼儿园坚决不予批准,对设立后运行出现问题的幼儿园要限时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

2、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规范幼儿园教研行为,使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结合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对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加强幼儿园对儿童的安全教学课程;
二是幼儿园要完善安全制度的建设。加强园内秩序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
三是加强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并且安排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
四是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与幼儿教师签订协议书,确保在园儿童的健康发展;
五是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定期检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幼儿园组织宣传安全教育

每年幼儿园必须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等安全演练活动。利用119消防日宣传消防安全内容,加大幼儿园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强化幼儿园人员的逃生自救能力,并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学前教学体系中,促使全面提升幼儿师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救能力。积极落实消防安全知识等教学内容,优化幼儿园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虎南,曾安平.建筑消防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第3篇

向这个年龄段儿童传授的防火方法必须简明易记。例如,自己身上着了火怎么办?教小孩最好的方法是“站住、躺下、打滚”,三个动作六个字,很容易记住,有的读本告诉儿童,身上着火可以躺倒打滚、可以贴墙转动、可以脱下着火的衣服,也可以跳到河里。这里且不说跳到河里的方法本身有误,因为在奔向河的途中火势会扩大,跳到河里又有溺水的危险,就这么多的方法让儿童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身上真的着火了,他们不知选哪一种好。

2慎用否定教育法不用恐怖教育法

在向儿童传授防火知识的时候,尽量告诉儿童要怎么做,在使用否定教育法,告诉儿童不要怎么做时,必须再三说明,否则会收到相反的效果。例如,至今还贴在社区画廊里的消防知识挂图中,有一幅一个小孩子点着蜡烛在床下找东西的图,旁边的图解是不要这么做。这就是典型的用否定教育法传授防火知识不慎的例子。仅在画廊里张贴了这样的挂图,没人给儿童一再说明。儿童看了这幅画可能看不懂图解,或没记住图解,但他会记住这幅画,一旦有机会,他真可能模仿着这么做,就违背教育的初衷了。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弱、形象思维能力强,这就是否定教育法要慎用,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再三说明道理。在一些消防宣传活动中,人们在展板中展示了火场灾后尸体横陈,惨不忍睹的场面。这种恐怖的场面会使儿童在一旦遇到火灾时削弱逃生的信心,弊大于利,不能用作消防安全教育的手段。

3消防安全技能训练不可少

消防安全教育既包括知识传播,也包括技能训练。对于儿童而言,有些技能要反复训练,才能让他们记住。例如,在技能训练中,逃生训练是最重要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儿童去当地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烟气逃生长廊中训练,根据模拟火灾释放器产生的烟气层不同的高度,采用不同的行进姿势逃生;
没有这种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可以让四个孩子各握住白被单的一角,举起、降下,让其他孩子在被单下采取不同的行进姿势逃生。当然,技能训练也要结合知识讲解。要在训练前告诉儿童烟气颜色与温度毒性的关系,在家里发生火灾时,如何判断该逃生还是固守待援,疏散逃生时要疾走,不要奔跑等。技能训练结合知识讲解还有成功的实例。团中央廊坊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几年前在教小学生“身上着火怎么办”时,结合三个动作的知识教育让他们做训练游戏,在打滚时把系在背后的气球压破,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记住要领。

4消防安全教育需要家长配合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第4篇

20__年上学期全国中小学生惨剧不断: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6名学生刚刚在学生拥挤踩踏事件中伤亡,黑龙江又有8名学生惨死在去学校的“黑车”上。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发生溺水身亡的中小学生达40多人。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说到底还是管理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说明学校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隐患。”这些花季少年的夭亡再次警示我们,中小学生安全隐患令人震惊,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刻不容缓。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天职。我国现在有2.1亿在校中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就应该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发生的侵害少年儿童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常常不能想到运用法律来大胆地保护自己,造成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变本加厉。最近,重庆有四名少女(三名中学生)被带到缅甸,幸被警方救回。无知少女埋怨警察未能让她们挣到钱,见到妈妈骂“爬开”,执迷不悟。

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同时,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沙区少年刑审庭杨庭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

二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1、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福安市某中学一位年仅16岁的初三学生,无视“高压危险”的安全警示,爬上了离地面3米多高的变压器台架上方铁横杆捉鸟,结果被10千伏高压电击。经紧急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已致残。收集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有爬上电杆拿风筝的想法,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怕。十年前学校发生的“脚一伸,赔偿三千元”恶作剧,故意把一同学弄倒门牙拌断治疗费。教训深刻,引以为戒。

2、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看木偶戏表演结束,学生端者着椅子上楼梯,前边二年级一瘦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如“5.3”两车撞击余阳事件,张权上学时私自到民主湖捉虾溺水身亡严重事故等等。

3、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

救。“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
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学校医务室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医务室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不名气体先后两次实战演习,学会紧急情况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自我保护,形成一定技能,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真正起到自护自救的作用。

三、增强“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中学女生误入歧途,这不是危言耸听,值得深思。

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
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第5篇

1 FCC护理模式概况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最早由Luciano及Fond提出,20世纪的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研究发现这种护理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且病人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研究发现病人与家庭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家庭可以影响病人身体的恢复和生活质量。1985年,在美国外科医生C.Everett Koop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美国医学界逐步得以推广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界和护理学界中的一个新兴发展趋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定义是:人生活于家庭、社区和社会文化中,护理人员不应只将病人单纯的视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应充分认识到影响个体健康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家庭、社区和社会文化等[4]。所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该像关注每个儿童的生理需要一样对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给予同等重视地关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涵盖的4个核心分别是,尊重患儿及家庭,尊重患儿的选择权,传达健康信息,强调患儿、家庭及照顾者之间的协同合作等[5]。

2 FCC在预防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中的意义

影响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多且复杂,在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众多因素中,除了儿童本身的年龄、性别、体格发育水平外,其家庭因素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之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性关系,不?外界环境存在多少危险因素,在儿童家长对危险因素的存在没有意识时,也就不会对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措施。学龄前儿童自身很难形成对伤害危险因素的认知,主要依靠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有足够的认知后,通过强化教育、知识传授等方式教给儿童。有研究[6]表明,国内儿童父母在对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漏洞。应强化对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所以FCC在提高父母对意外伤害的认知、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

3 FCC在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中的应用

3.1 儿童父母对预防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行为现状

国内有学者对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就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及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国内儿童父母对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及行为现状掌握度普遍较差,且存在诸多误区,需进行干预改正。有研究发现儿童父母不仅对意外伤害安全知识和急救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少,而且对意外伤害的发生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认为意外伤害距离自己非常遥远,跟自己的孩子没有关系[7]。刘可[8]等人研究发现对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具有明显的漏洞,提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父母的健康教育等措施。

3.2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对象、方式、内容和效果

教育干预是对儿童父母常采用的干预手段,教育干预是指对儿童父母通过健康教育来增强其对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儿童产生伤害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改变其不良行为[9]。期望通过教育干预儿童父母使之建立积极、正确的有关意外伤害的信念和态度,在危险因素存在时能够采取必要的安全行为,以保护儿童免受伤害。教育干预方式许许多多,通常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包括家庭访视、专题讲座、印发宣传单和宣传资料、讨论、课程、展示油报、电视宣传或电台广告等。它们可以针对各种人群,如整个国家、小群体或个人。例如通过对儿童父母进行烧伤预防的教育干预能够使儿童父母将热水温度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有研究者通过对儿童父母进行教育干预,向他们讲解如何预防烧伤,结果发现儿童父母对如何预防烧伤的知晓率显著增加[10]。

儿童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对儿童父母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可以从国家层面。常用的手段有媒体宣传运动,例如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台、印发相关宣传资料等形式来广泛传播安全信息。加拿大早在21世纪初就有一个名为“Safe Kids Week 2001”的项目,通过安全教育来在预防儿童烧烫伤。该项目提倡应该降低热水的温度、让儿童远离热饮料、禁止儿童一个人待在厨房等等,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调查显示4周后儿童父母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的行为均有显著的提升[11]。教育儿童父母如何使用家中的安全设备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一些研究只是单纯地采用教育干预这一种模式,而另一些研究除此之外还向儿童父母提供免费或便宜的安全设备。调查显示后者的效果较前者更好。如在一项HIPP(家庭伤害预防项目)中,研究者不仅仅对儿童父母进行了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且还向他们发放安全设备。此调查研究显示与单纯的教育干预相比,在教育干预的基础上再加上发放安全设备的结果更为显著[12]。也有研究发现,对儿童父母进行安全教育干预和免费为其家庭安装烟雾报警装置后,结果显示家庭中火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对5岁以内的儿童父母进行预防烫伤的安全教育并在其家中的相关用物上安装保护装置后,儿童烫伤发生率有显著降低[13]。

研究发现给儿童父母只提供个体化教育策略的效果远不及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上家庭访视。一项对儿童安全成长环境的研究结果发现,研究者鼓励儿童父母观看电视上的安全教育栏目的只有约9%的家长将家庭变成适合儿童成长的安全环境。而那些观看了节目并接受研究者家庭访视的父母,将家庭环境变得更安全的比之前增加了五倍。国外某学者对6岁以内儿童的父母通过提供教育并进行家庭访视,内容包括触电、预防跌落、烧烫伤、车祸、中毒、窒息、溺水等方面,3年后的家庭访视发现儿童父母的相关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均有明显的提高。

从以上可以看出,FCC模式运用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作用显著。对儿童父母采用教育干预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其中将教育干预、免费安装安全设备和家庭访视三者相结合相比单纯的只提供教育干预和教育干预、免费安装安全设备两者相结合更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通过对FCC的实施,能够增强儿童家长对保护儿童安全的信心,获取更多的科学育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