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五篇】

时间:2023-06-29 18:3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互联网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伟大的技术革命时代。现代信息技术、通讯传播技术、网络技术等众多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及丰富多彩、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五篇】,供大家参考。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五篇】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舆情;
监测引导;
Web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227—03

一、时代背景

互联网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伟大的技术革命时代。现代信息技术、通讯传播技术、网络技术等众多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及丰富多彩、方便实用的应用形式决定其日益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阵地,网上热点层出不穷,网络舆情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决策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大。历史原因曾使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国内关于舆情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迫切需要提升与之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舆情分析与监测是信息深加工,以往“剪报”式低价值粗加工的信息服务,虽可按主题范围搜集,但提供的结果仅局限于单一的信息内容,传统的单一线性收集方式已不能够满足人类大脑发散思维的需要。

二、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的技术支撑

在浩瀚的网络中,政府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完成网络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不现实的。而Web数据挖掘能快速、准确的获得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行为以及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知识。它克服了普通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发现数据中隐藏的关系和规则及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的弱点。Web数据挖掘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的把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条件。可有效地从Web获取并分析相关舆情,达到监测、辅助决策和引导的目的,为网络舆情预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一)Web数据挖掘

Web数据挖掘由传统数据库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演变而来。数据挖掘是指从大型数据库的数据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可信的、隐含的、明显未知的、新颖的、有效的、具有潜在用处的信息的过程[1]。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数据挖掘技术被运用到网络上,并根据网络信息的特点发展出新的理论与方法,演变成网络数据挖掘技术。Web数据挖掘是指对目标样本进行分析提取特征,以此为依据从Web文档和Web活动中抽取人们感兴趣、潜在的有用模式和隐藏的信息,所挖掘出的知识能够用于信息管理、查询处理、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方面。

根据挖掘对象的不同,可将Web数据挖掘技术分为三大类[2]:Web内容挖掘、Web结构挖掘和Web使用挖掘。Web内容挖掘是指从Web上检索资源,从相关文件内容及描述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潜在信息。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Web内容挖掘分为文本挖掘和多媒体挖掘。Web结构挖掘的目标是Web文档的链接结构,目的在于揭示蕴含于文档结构中的信息,主要方法是通过对Web站点的结构进行分析、变形和归纳,将Web页面进行分类,以利于信息的搜索。结构挖掘的重点在于链接信息。Web使用挖掘是从服务器访问日志、用户策略、用户对话和事物处理信息中得到用户的访问模式和感兴趣的信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获知Web使用者的行为偏好,从而预测其行为。

(二)Web挖掘过程

Web数据挖掘依然遵循数据挖掘的研究思路,挖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式发现和模式分析(如图1所示)[3]。

1.数据收集。网络信息的收集是网络舆情监测的源头,其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监测效果。对于明确主题的舆情信息采集,可以采用搜索引擎方法。由于各个现存搜索引擎索引数据库的构造方法不同,其索引数据不尽完整,所以应将多个单搜索引擎搜索结果进行整合、调用、控制和优化。搜索中可以以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或启发方式循环地在互联网中发现相关信息,可将网络空间按域名、IP地址或国别域名划分为独立子空间详细搜索;
或以信息类型为划分,如HTML格式、XML格式、FTP文件、Word文档、newsgroup文章和各种音、视频文件等。舆情信息检索结果可按不同维度展现,包括按内容分类、舆情分类、相关人物、相关机构、相关地区、正负面分类等。每个维度下把搜索结果自动分类统计展示,以便短时间内检索到精确信息。

2.数据预处理。因原始Web访问数据的文件格式是半结构化的,包含不完整、冗余、错误的数据,需进行提取、分解、合并,转化为适合挖掘的格式,保存到关系型数据库表或数据仓库中,等待进一步处理。数据预处理可改进数据质量,提高后续舆情挖掘过程的精度和性能。对采集到的舆情进行初步加工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需过滤无关信息,保存新闻标题、出处、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和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需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条件允许时甚至可直接对网站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3.模式发现。利用数据挖掘的算法可发现用户聚类、页面聚类、频繁访问页组、频繁访问路径等隐藏的用户访问模式。若在挖掘用户浏览模式过程中发现选择的数据或属性有偏差,或挖掘技术达不到预期结果,需根据反馈结果不断重复以上过程,通过数据挖掘,创建和更新用户模式库。模式发现可应用许多相关领域的方法,但需针对Web数据挖掘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改进。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范文第2篇

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监管缺失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微博、论坛、转帖、社区等网络手段表达想法。网络舆情的产生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态,而且还迅速显现出强势,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空间,也因此成为舆情监测的主要阵地。

(一)内涵网络舆情监测是对互联网中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传达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的一种监视和预测行为。从技术上来说,是指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为客户全面掌握舆论动态、及时应对处理危机,提供分析依据。

(二)功能当前,许多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第一时间是通过网络和获知,并引发广泛热议。对于企业而言,一旦陷入网络负面舆论洪流将难以自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疏导,甚至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重挫,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三鹿”、“双汇”、“味千拉面”等企业面临的危机甚至最终破产的命运,除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能不说是被网络舆论推上了悬崖。网络舆论监测对于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掌握自身相关信息,同时了解行业动态,利用正面的网络舆论趁势而上,推动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危机信号,启动预警机制,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问题,积极化解矛盾,避免负面效应的进一步扩大,这对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保险公司的品牌管理

在保险市场竞争机制日趋成熟的条件下,价格、服务、销售方式、产品创新等一般竞争手段已经不再具备完全的竞争力,围绕企业特色、消费者需求,旨在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公司品牌建设已成为保险公司竞争的又一主力。

(一)行业特性1.服务性。一方面,保险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预知性;
另一方面,保险产品也是服务商品,其表现形式是经济补偿,但以损失发生与否来决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2.风险性。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具有高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必须考虑如何进行风险规避,降低赔付率,从而降低保险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保险公司品牌管理的重要性品牌,是指与目标顾客达成长期利益均衡,从而降低其选择成本的排他性品类符号,具备利益制衡和排他性特点。保险产品不像其他一般性商品,可以在超市进行各种品牌比较,从而做出选择。保险商品分散于各家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之中,要搜集有关保险产品的信息比较困难,而保险商品又具有无形性与复杂性特点,因此,对保险产品来说选择成本大。而品牌则可以节约消费者的选择成本。由于品牌的排他性特点,当消费者有了此类需求时会直接选择代表此类的保险公司购买具有此类功能的保险产品,从而实现品类与品牌的一一对应,节约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也就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辨识度。在竞争主体日趋多样化的市场格局下,品牌化无疑有利于增加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单从保险行业的服务性和风险性特点来说,品牌建设也是符合保险公司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舆情监测与品牌管理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舆情监测和品牌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公司要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必然离不开对网络进行舆情监测;
其次,随着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机构的逐步建立,以及舆情监测系统程序的逐步完善,保险公司具备了建立舆情监测体系的可行性。

(一)必然性从三鹿“结石门”、康师傅“水源门”、微软的“黑屏计划”,到双汇“瘦肉精”、味千拉面“勾兑门”等,从近年来企业危机发生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背后都有网络媒体的推动,甚至是直接由网络引发。这些突发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巨大,很少有企业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中做到完美应对、转危为安。因此,重视网络媒体的舆论动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测、预警、处理以及跟踪企业危机事态,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企业危机管理能力。

(二)可行性首先,国内已经逐步开始建立舆情监测服务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舆情监测服务。例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作业流程和应用技术,可以对传统媒体网络版、网站新闻跟帖、社区/论坛/BBS、微博、网站时评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等成果。与此类似的还有红麦舆情监测系统、简美舆情监测系统、Rank舆情监测系统等等。其次,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网络舆论监测部门,安排具有传媒公关从业背景,掌握搜索技巧,并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合理判断所监测信息的倾向性和发展趋势的人员负责网络舆论监测工作,同时利用微博、论坛、博客、QQ群等虚拟社区收集客户的投诉和意见。

四、舆情监测在保险公司品牌管理中的应用

舆情监测,概括来说包括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在监测环节,公司人员或监测系统密切关注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相关的网络内容、动态等,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公司;
在预警环节,对一些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做好应对准备;
在应对环节,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后,公司采取具体行动,及时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这三个环节有机组合,从整体上构成了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一)监测环节1.监测对象。针对保险公司特点,选择一定的关键词,监测对象可大致锁定在几个方位:第一,金融保险类网站、论坛等专业类;
第二,政府网站、人民网、新浪、腾讯等主流类;
第三,新浪微博、天涯、猫扑、豆瓣等热门类。2.监测方式。一是成立网络舆情监测部门,锁定舆情监测主渠道,收集舆情信息,定期形成分析报告;
二是借助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机构,建立公司网络舆情监管系统。3.监测类型。网络舆情一般分为可预知和不可预知两类,因此网络舆情监测也相应地被分成日常监测和突发监测两种。日常监测,包括社会矛盾诱发的经济问题、保险公司过去发生过的同类事件、常规类事件;
突发监测,包括个人意见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室、博客、QQ群等蔓延扩张演变的危机事件,公司偶发事件激发网络舆情形成,同类公司事件引发的连带影响等。

(二)预警环节当网络舆论朝着某一方向发展、演变,但还未真正引发危机时,便处在舆情监测的预警环节。在这一阶段,如果可以通过网络舆情监测进行有效引导和沟通,就有可能降低将企业危机的发生概率。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可以对症下药,关键是确定好监测的目标网站和关键词。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在事态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通过舆情监控系统之类的相关技术手段,第一时间大量采集、汇总相关网络信息。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首先,舆情监测人员必须与公司保持紧密沟通,随时反映最新信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其次,涉及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危机事件时,公司各部门需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判断危机走向,采取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最后,公司要积极联系相关网络媒体,进行公关协商,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力争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三)危机处理在网络环境里,公司即便采取了预警措施也难以阻止某些热点事件,即公司危机事件的发生。面对网络舆情引发的危机事件,保险公司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力争将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化解到最低。1.还原真相。从过往发生的危机事件来看,不论是涉及社会重大事件,还是民生经济实际问题,不论事件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多数第一时间还是采取回避或否认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往往是引发更大危机的主要原因。危机事件发生之初,往往是真实信息最为缺乏之时,也是正确引导舆论走势的最佳时间,此时事件主体如能在第一时间事件真相,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反倒能阻止谣言的进一步扩散。2.媒体沟通。公司如果能够与媒体达成共识,借助于某些主流或热门网站平台,可以事实真相,或转移舆论重心。3.舆论引导。面对不同性质的危机事件,公司要采取不同的引导对策。对于网络炒作的不真实事件,公司要第一时间澄清谣言,并事实真相;
对于确实存在的危机事件,公司同样要第一时间承认事实,对于产生的社会危害致歉,同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这种积极、正面的事件回应,不仅不会为企业发展带来伤害,相反有利于将危机事件影响降到最低。4.转移注意。经过了还原真相、媒体沟通和舆论引导三个过程后,企业危机事件的高潮阶段已基本渡过,对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淡出媒体视线,转移受众注意力,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在下一次的正面、利好舆论环境中再推公司品牌和口碑。

(四)规避负面效应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建立对保险公司有着强烈影响。一方面,舆情监测服务机构通过对各类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论坛/BBS、微博、时评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呈现给其服务的企业,帮助企业提高危机事件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舆情监测手段在道德层面上还未有定论,企业通过监测系统解决危机事件固然可行,却要防止陷入对舆情监测过度依赖的怪圈,毕竟企业自身健康发展才是解决危机的王道。

五、小结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处置;
舆情处置;
系统平台;
关键词;
爬虫

1信息安全监控处置现状

目前,网络上不良信息以及舆情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且数据量大。群众上网的频率和规模,以及网络平台上网络信息的飞速增加,可能会使得舆论传播变得大众化、无序化和分散化。面对网络上大量的舆情信息及不良信息,需要用技术上的网络分析和监控,代替大量繁琐的人工操作,协助相应部门机构及时发现网络上不良信息、敏感链接,了解网络舆情动态等问题,并需要对不良信息链接的封堵整改,对负面的舆情信息进行记录追踪预警,做到能够及时纠正网络上不良信息带来的危害影响,有效保障网络环境的健康可靠。目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和处置主要分为舆情处理以及不良信息处理两个板块,对应的也是两个分开的系统:舆情监测系统、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置系统平台,这两个系统都是运用了爬虫技术,但面向的处理方向不同,关键词的设置不一致,着重的应用范围也不一样。舆情偏向微博、论坛、报道三个数据板块,而不良信息处理侧重于网页内容的爬取。除此之外,对应公司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还应该对微信认证公众号以及公司指定APP上发送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内容进行采集检测。目前来看各系统以及工作模块通过内容的划分下,从系统平台的不互通到检测数据平台侧重不同,各个能力的运用并没有发挥到最大化,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研究,试着将能力运用最大化。

2现有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功能分析

当前现有的系统能力包含: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置系统、舆情监测系统、鹰眼系统、一些监测指定APP和公众号的小程序。

2.1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置系统

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置系统是集不良信息处置、域名备案处置、域名备案查询等功能于一体,对违规网页或涵盖不良信息网页进行处置的综合运行平台。平台根据预设的关键词库,通过网络爬虫的方法对运营商接入网站进行深层次的网络数据爬取,筛选出不违规网站:包含不良信息、未备案等。再根据人工的进一步复核确认,最后通知用户整改或者进行封堵,实现对于网络活跃网站数据的监控和对不良信息网站的严查严控。平台首页如图1所示。首页显示菜单栏、信息公告栏、常用资料下载、法律法规资料下载。可以通过爬虫任务管理,实现任务的添加、修改、删除、追溯等来实现对爬虫的更改,包括对关键词的扩充或精确、对新网站的爬取深度等。从而进一步人工审核之后,下发相应工单进行处理,完成对相关不良信息的处置。还可进一步跟踪追溯,用以提高一些工作的效率。

2.2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系统主要是为了减少和避免特定主体负面新闻报道、群体性投诉事件等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此类情况及时发现和上报、有效监控和响应的系统,针对突发舆情信息和应急或专项舆情信息,采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上报;
对舆情事态发展进行跟踪、上报。主要针对的是互联网上出现的主要针对特定主体的各类业务产品及服务或企业形象的报道、评论和投诉。经过系统程序的筛查后,进行人工复核,最终汇总上报。舆情监测工作一般按照数据类型可分为:报道类、微博类、论坛类、微信类。目前对于舆情监测日常工作主要使用了两个系统,分别是舆情监测系统和鹰眼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对舆情处理:分为微博、论坛、报道三大块;
该栏目也是将系统爬虫根据设定好的关键词所抓取来的数据根据三大板块分类后陈列出来。系统模块如图2所示。图2舆情监测系统板块示意图其中,舆情情况:是将舆情处理栏目内所展示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存档保存,进行内检索的栏目;
舆情统计:是将系统内已处理过并存档后,进行统计及按要求生成报表的栏目;
系统设置:是系统管理员进行账号和密码,以及后端修改操作的栏目。此外还需要通过人工在百度、搜狗、360等较大的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进行有关数据的筛选。

2.3APP公众号监测平台

作为对接入网站,公众号,APP等的检测系统,有内容采集、内容分析、统一管理系统平台。内容采集主要采集网站、APP、公众号推送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信息。内容分析系统通过关键词匹配、自然文本语言处理、智能图像识别、图像内容分析匹配、视频识别分析匹配等技术,高效识别色情、、广告、涉政、等多类垃圾有害文字,精准过滤推广、涉黄、涉赌、、涉政等违规图片或视频。监测系统平台还可将监测内容分为文本区、图片区等,对数据进行分区处理,以此能够更高效且清晰的对监测内容进行查看和管理。系统对APP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若发现有包含违规信息的APP,系统后台预警并对违规违法内容取证存留,通过人工审核之后,发送相关违规信息给APP拥有单位。并通过搭建成熟内容安全检测系统平台,接入APP、公众号、网站至检测系统,实现针对文本、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的违法违规安全检测,精准过滤涉黄、涉赌、推广、、涉政和其他个性化定义的违规图片的检测。实现高自动化的检测,将数据整合输出报告,规避内容风险,及时遏制内容违法违规风险,提高APP审核效率。对于网页页面,包括文本、图片采集由网页扫描任务调度、网页内容抓取等功能;
对于公众号通过Web自动化工具操作Chrome浏览器自动采集获取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对于指定APP类,则是通过安卓模拟器运行APP软件自动采集获取APP内容。

3系统能力提升设想

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可以看出不同的系统能力各有侧重的方向,能力优势也各有不同,对于已掌握的系统和能力,通过合理的分析与构想,将每个系统的能力运用范围扩展,融合各个系统优势,能力互补完善,以下是对于各系统能力可以扩展或吸收部分的分析构想。

3.1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置系统

对于网络不良信息方面系统网络爬虫的爬取,目主要是对网站数据的爬取,而当前用户非常活跃的各类社交软件、论坛报道等渠道,没有很全面的涉及。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置系统从目前关键词对不良信息的覆盖以及对网站的爬取范围来看,则具有成熟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将这种成熟的能力,通过扩展关键词库,或监测更多非运营商自主拨测接入的网站,但和运营商有着很大关联的其他网站等方法,来提升其他方面对于网站数据的监测。另一方面通过其他系统拥有的能力扩展,使对于不良信息的处理,不局限于网站数据,能够对活跃在网络的各种应用都能进行检测监控。

3.2舆情监测系统

通过对比分析各系统,可以看出对于网络舆情方面数据,主要依赖的两个系统,舆情数据目前最有效可靠的是舆情监测系统中对与微博板块数据的监测,对论坛博客讨论数据通过鹰眼系统生成导出。而对于各网站舆情的监控,当前更依赖于人工检索、筛选及分类。通过鹰眼系统所得数据加人工检索所得数据,导入舆情监测系统后,使数据源较为完整。即对于网站内容的检索,缺乏一个完善成熟的爬取能力。一方面可以将舆情系统对于微博舆情数据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监测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中公司官方账号发出的文章数据,避免存在有害信息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其他系统拥有的能力扩展,完善对于舆情处理的数据源,减轻人工工作负担,更精确全面。

3.3APP公众号监测平台

此类系统软件对于更侧重于对指定接入APP以及微信公众号内容数据的监测,并没有前文所提及的两个系统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大量的数据接入爬取和比对分析,存在运算能力上的不足。但此类涉及APP内容的爬取比对,以及其中对于图片视频的分析能力,可以扩展对不良信息和舆情监控的数据范围,分析扩大分析的数据范围,对于指定账号数据,APP的监控,可以做到文字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的覆盖。能够很好将监测对象涉及的数据尽可能全面的覆盖分析。

4统一监测系统架构

为了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舆情信息进行高效的抓取和识别,建立全面完善的不良信息监控系统,综合考虑现有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置、舆情监测等系统的架构流程能力,系统内的抓取识别检测的技术指标、系统性能、使用范围等,进行统一信息安全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在统一信息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中,网络上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是重点核心,统一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架构的总体设计包括从网站、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博客以及指定APP等数据源筛选获取数据,对不良信息和网络舆情两个方面的数据分析。根据已有的系统技术,对上述多个系统能力进行参考整合利用,设计系统架构。统一信息安全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分析及结果模块。

4.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主要是根据互联网信息安全处置系统中对于网页内容的爬取、舆情监测系统对与微博、搜索引擎、论坛等文本数据内容的获取。网页数据爬虫是系统中适应部门要求特定且高效的爬虫工具,也存在很多发展进步的方向可以探讨。现有的系统主要采取关键词库对比对的方式来定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除了现有的处理外,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展目前现有的爬虫能力,不局限运营商现自主拨号接入网站,爬取分析更多的相关网站,设置不同的关键词集,根据不同的数据需求进行不同的采集分析,例爬取相关报道网站对舆情方向的监测。同时利用对指定APP、小程序的爬取和对于图片,视频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结合到对网页内容的分析,使得能够尽可能全面且精确得获取数据。

4.2数据预处理

数据是后续处理分析的重要基石,大量爬取的原始数据无法直接使用,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才能进一步分析。对于数据的清洗、转换、特征提取等都是预处理步骤。数据清洗是对与网页上大量重复或缺失的数据进行去重处理,数据转换是对爬取出的网页数据进行类型的转换处理。针对舆情处理有时不仅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关键词的匹配定位,还需要对广泛的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筛选判断,去除一些重复性数据,并进行数据转换,特征提取。包括对有害信息的处理,也可以进一步对爬取的数据通过分析对比,而不仅限与有害网页的关键词匹配等。数据预处理还包含对于图片及视频方向的数据分析,会先进行一些视频抽帧以及图片关键信息的提取,以此来降低分析比对的运算量。

4.3分析和结果模块

对于初始比对匹配的数据,还需要进行分析查验,而这一方面现主要通过人工进行审核判断,最终列出处置清单生成报表。出于严谨性考虑,不能完全将机械运算分析代替人脑判断,但可以通过算法算例,进一步分析筛选,减轻人工工作量。并将最终结果生成固定格式的表格,方便后续的处置以及溯源等,形成不良信息的处置闭环。

4.4系统能力扩展

除了将现有能力最大化利用之外,本文还对数据处理模块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可以进一步提升的设想。对数据的分析抓取可以不仅停留在关键词的匹配比对上,针对舆情语义分析以及话题趋势的预测分析,可以使得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呈现一个较为准确的分析。通过分词模块对文本数据内容进行分词,通过分类或者聚类分析,对爬取出的舆情文本进行关键词提取,对舆情进行文本的情感分析和话题归类,还可进一步对相关话题进行热度统计分析,并提取出关键词句,更利于人工核验时能者迅速掌握舆情内容,也可针对每一个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将关键词库模块化,就可以实现对舆情监测分析的产品化。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技术上能够分析进步的方面,如爬虫爬取模式、匹配精确度、图片深度分析、情感导向分析等方面,这里就不展开设想。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再逐步完善提升能力。

5结束语

本文结合了相关背景要求,结合需求分析,通过分析现有对网络信息各监测的系统平台能力优势及侧重方面,将这些系统平台的能力相互融合扩展,业务范围扩大,形成一个功能全面,数据完善,且又具有针对性的一个综合处理系统平台。再逐步完善能力,对于现在网络发展带来的重大挑战做到主动适应。

参考文献:

[1]郑燕.基于增量学习的自适应话题追踪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胡传志,程显毅,曹小峰.网络敏感信息自适应多重过滤模型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5,42(1):272-275.

[3]李可可.基于SVM的微博情感倾向性分析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4.

[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人工智能安全白皮书(2018)[R].2018.

[5]宋蕾,马春光,段广晗.机器学习安全及隐私保护研究进展[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8(8).

[6]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电信网络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2018)[R].2018.

[7]CNNIC.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202004/t20200427_70973.htm.

[8]丁杰,徐俊刚.IPSMS:一个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4):188-190.

[9]白鹤,汤迪斌,王劲林.分布式多主题网络爬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9(19):13-16.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
网络舆情;
监测;
建议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在网络媒体上食品安全质量有了很高的话题讨论度。一些有关农产品安全问题浮现出来,或是对安全事件的错误理解,还有一些农业产品的危机事件,造成一些消费上的恐慌,因此需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1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概述

一般关于网络舆情概念的理解为:网络是舆情的载体,事件是网络舆情的核心,网络舆情表达和传播通过互联网,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广大网民把自己对所关心的和有关利益的事情所带有的态度、情绪及意见、观点通过网络表达出来,然后可以进行互动,还包括集合到一起的后期影响力。根据有关农产品的法律规定中的农产品定义,将关于农产品的网络舆情概括为: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相关的事件是中心,在互联网的表现和传递功能上,网民对从农业中得到的动植物和其他产品有没有达到保证人体健康与不造成损害的要求所产生的态度、情绪,进而表达的一些意见和观点,然后对以上内容进行传递和互动,还包括集合在一起的后期影响力。对网络舆情的监测是指使用网络的相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农产品舆情进行监测与分析工作,对网络舆情导向、特征以及形式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进而可以监测出及时、可信的舆情信息,帮助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实行决策服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要监测舆情、收获数据,更要对网络中网民发表的意见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再分析意见情况,以对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提出科学的建议。

2网络舆情监测流程

2.1获取舆情。舆情信息的获取是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这项工作的基础条件。信息的准确性影响着监测结果的准确程度,所以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很重要。获取舆情信息的方式方法主要有:1)人工搜索。把各种网络资源(包括政府机构和权威媒体的网站、公认度较高的网站、公认度较高的论坛、影响较高的博客、影响广泛的微博)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紧密关注那些有嫌疑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点的农产品相关问题,尤其是负面新闻,制定一个关于热门站点的登记笔记,监测浏览网站中新闻、论坛热帖、博客高热话题、微博热点的排行情况。2)专用软件搜索。在网络中设置一个专门用来进行搜索的软件,按照一定的关键词,在网络中对信息实行自动化搜集,再把搜集的结果集中起来。专用软件搜索节省了人工工作,提升了搜索工作的智能化水平。2.2分析舆情。将搜集的舆情信息进行统计,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判别分类。一般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关于性质的判别一定要全面准确,在舆情信息的本质与价值方面对舆情认定和判断,并在舆情传播范围、情况和受众观点趋势等方面在数量上有一定的统计,定性和定量分析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将舆情信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工作相结合,充分认识舆情的整体轮廓,认清舆情的发展脉络,掌握舆情的本质特点和内在发展规律,这样对舆情后期的应对工作能够制定科学准确的策略。2.3报告舆情。为了保证舆情信息在时间上的效率,对舆情信息进行有效利用,需要把舆情信息分门别类,根据舆情涉及事件轻重设立不同程度的报告(如专题报告、快报、日报、月报等),重要事件舆情上报到农产品监管部门,尤其是质量安全部门。一般情况下,日报形式的舆情报告汇总上报最为经常使用,当遇到重大紧急舆情就要使用快报的形式进行上报。在每个月的工作中,还要把舆情信息进行一个整体上的分析汇总,编撰成月报的形式上报。对民众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在上报和监测跟踪的基础上做好专题性研究,总结工作经验,对专题案例进行综合整理,推广、学习技术经验。2.4上报后的响应工作。农产品舆情信息报告上报后,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最快地做出响应,并在与网民的沟通机制上要不断完善。首先,判定舆情信息的真假,对那些不真实的地方,快速组织专业团队和机构解读,一定要非常权威的判定信息,快速把网民的疑惑化解掉。其次,对严重的问题要实施调查核实工作,立即命令有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去调查事件,查明真相后要及时在有关网站、论坛等处公布,满足网络民众的知情权,及时安抚好网络民众的情绪。第三,对于舆情发生后的后期事务要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安排专业人员跟踪后续事情的发展方向,如民众有不满要做好安抚应急的措施,将调查结果公布到主流媒体上,防止事态恶化发展。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工作的建议

3.1提升相关的认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对于农产品质量保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并了解这项工作不是由单独部门负责的,需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对监测后的情况要及时整理成数据报告上报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而可以对出现的网络事件进行处理,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倡正面能量,防止不真实的舆情严重化,形成农产品安全事件。3.2保证资金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想要得到好的效果,在资金方面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支持力度。在硬件配置和人员配置上要更加的系统和专业,以保证工作进行更顺利和品质更高。3.3加强监测队伍建设。要重视监测队伍的建设工作,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指导、舆论引导、处置舆情措施等,提高监测人员的网络信息研究能力、判断能力、舆情传播规律掌控能力、网络舆情预见能力及防范能力。同时,还要快速培养一些有着正确方向、熟悉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和技巧的评论员。

4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非常普遍,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成为各个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对网络舆情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并及时做出判定,处理好舆情带来的后续影响,可以使事态发展向好的方向前进,而不是进一步恶化。

作者:杨旭 单位: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参考文献

[1]邓玉,李祥洲,廉亚丽,等.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热点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3):5-9.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范文第5篇

互联网技术带给传播介质的冲击和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其交互性与及时性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见,因而被称为“第四媒体”。在缺乏针对性监测与管控的情况下,网络负面信息快速传播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对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舆论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这就使得面向网络的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变得极其迫切。目前,我国大约有6亿多网民,其中青年网民的占比增长迅速。根据官方数据,20~29岁年龄段网民比例是30.7%。2013年的数据则显示,网民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校学生约1.19亿人,占学生网民的75.31%”。相较于其他网民而言,高校在校生是对社会生活领域各类信息最为敏感的一群,他们既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又具有激进的批判精神;
既具有独特的思维优势,又具有典型的心理脆性。面对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网络的介入既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为大学生使命感、责任感、批判精神向社会领域的延展提供了实践平台,同时也以其虚拟性、隐匿性为大学生心理脆性的非理性爆发创设了空间。网络舆情的兴起,对高校的日常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不过网络舆情并非洪水猛兽,其兴起亦是一种契机。“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可见在战略层面已有双向部署,那么如何有序加以实施就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研究唤起的必然理由。

2.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面临的“三个困局”

高校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子系统,其舆情的酝酿、发展、高涨、回落、反馈,每一个阶段的演进都伴随着“示范性”的勾连效应,时刻经受着“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权利、公共管理”冲突的拷问。一方面,高校力图借助网络监管将校园舆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可应用的管理资源与管理手段权限,在确有必要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管的情况下,科学界定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的限度,是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需首要破解的认知困局。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效果显著与否则取决于管理体系是否完善有效。美国学者费姆•邦茨认为:“有效的传播不仅能减轻危机,还能给组织带来比危机发生之前更为正面的声誉,而低劣的危机处理则会损伤组织的可信度、公众的信心和组织多年建立起来的信誉”。纵观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舆情监管,大多采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行政命令、政治动员等形式,这种工作模式由于内部信息传递渠道狭窄单一,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很难快速显效,只能扮演“围、堵、截”亡羊补牢的角色,十分被动。缺失科学有序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体系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亟待破解的机制困局。显效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建设要有合乎信息传播规律与认知规律的设计思路,更要有必要的投入,譬如包括人员的投入,设施的投入。从前者的角度来说,受限于编制,多数高校的舆情监测依靠少数的网络管理员来完成,他们日常工作本已庞杂繁琐,更难以抽出精力做常态化监测。从后者的角度来说,虽然国内已有信息技术公司推出了适用于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分析的应用系统,可以进行专业化、即时性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预警和处理等工作,但由于其购置成本及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大部分高校会因经费紧张而放弃硬件投入与配备。人员缺失与硬件设施费用高昂是高校亟待破解的成本困局。

3.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困局的破解

网络舆情事件的发酵升级代表着公共管理危机的涌现。在管理学领域里,危机管理也被称为危机沟通管理。由此,破解认知困局,把握高校舆情监测管理的合理“限度”,亦应以沟通管理为抓手,与诉求对象进行多渠道沟通。“围、堵、截”是一种监管方法,但常态化的监管并非拘泥于“堵”“疏”与“导”也是一种监管。相较于传统的管控思路,这种以疏代堵,事前介入的工作思路更好地拿捏住了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权利、公共管理之间的“度”,使监管手段与监管效用在动态中达到理想的平衡。张弛有度,动态平衡的管控思路需要有对应的体制机制设计来加以保障实施。具体地说,就是要遵循网络舆情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分别针对舆情发生、发酵、发展、高涨、回落、反馈阶段的信息传播特点,构建“预警—引导—应急—重塑”四级联动的舆情预警及紧急处理机制。在舆情发生、发酵期,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敏感源的解析与筛除,做出预见性的舆情预警;
在舆情发展期,通过主动性的信息与释疑,进行集中的舆情引导,为远期的舆情重塑创设有利环境;
在舆情应急期,针对已触发的恶性事件,启动网上和网下联动机制,捕获并整合关键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在舆情回落期、反馈期,积极进行舆情重塑,消解衍生谣言触发新的网络舆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