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30 08:1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有效的寓言教学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寓言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一、联系现实,理解寓意一般情况下,寓言多采用拟人、夸张或者比喻等修辞方法,通过谈论古今、拿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五篇】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寓言教学;
有效开展

有效的寓言教学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寓言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联系现实,理解寓意

一般情况下,寓言多采用拟人、夸张或者比喻等修辞方法,通过谈论古今、拿小比大或者借物喻人等来表现一些想法。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很多情况下对寓言讽刺的对象并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或者说只能停留在描述的表面。例如,在三年级学习《掩耳盗铃》寓言时,有的学生只能从中读到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说话认为别人就听不见,是一种笨的表现形式。这样认为的学生往往是不能真正了解寓言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寓言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为了后人方便理解和运用,将这些积累的经验教训编成生动的小故事。通过小故事给予人们启发,方便后人汲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吃些苦头。寓言是鼓励好人好事、抨击坏人坏事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寓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让学生懂得语言的写作特点。只有明白寓言的写作特点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类比。通过列举一些类似的现实例子之后,学生会找到寓言故事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更加理解寓言故事的真实道理,从而理解生活的真谛。

二、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寓言与其他文学不同,其语言的魅力是其最大的优势和特点。一般情况下,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而且手法独特,有比喻、有象征、也有拟人等。通过形象的表述告诉人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寓言故事当中,往往会塑造一些生动的寓言角色,比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或者掩耳盗铃的人等,这些角色的设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其发人深省。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层次地理解寓

意。首先要带领学生感受寓体形象,在深刻感受之后才能有助于教师的进一步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教学,结合简笔画、剪贴画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进行寓言角色的设置。再加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使寓言人物烘托出鲜明的形象,方便学生理解和感悟。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寓言故事 教学实践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体裁。它的表达力和表现力往往极强,往往会引起阅读者的深思和反省。寓言故事在特点方面也比较显著,其中不在乎于以下几点: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②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③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④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依据上述的寓言概念及其特点,我们会发现,在进行寓言教学时,所需要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精练文字的表达方式,富有色彩的表达方式,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方式,以及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和意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去讲解论述的地方。

一、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

前文我们提到了寓言故事的概念及其在文学表达上的一些特点,那么具体性的来讲,到底什么才是寓言故事呢?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第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寓言故事是什么,从而才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展开性的教学。那么,到底什么是寓言呢?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寓言,寓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要讲的道理。寓言就是把作者要讲的道理蕴涵在要讲的故事里的文学体裁,通过讲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其次让学生知道寓言的选材十分广泛,不仅古今中外的事可写,而且天南海北的事都可以写;
不仅花鸟虫鱼可写、而且人物、动物、植物自然万物均可写,例如,《揠苗助长》的故事是将的农夫急于求成,提拉禾苗致禾苗死去的故事,《农夫与蛇》讲的是蛇忘恩负义的故事,《掩耳盗铃》讲的是小偷偷铃铛时犯蠢的故事。教师通过这样的事例性的具体的概念性教学,往往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

二、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寓言教学

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学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互动,来实现课堂活跃氛围的营造。通过寓言教学活动既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寓意,又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互动经验。这需要基于教师对故事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将故事的寓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笔者也曾经组织过这个活动,在活动中笔者先引导通过通读寓言来学生熟悉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寓言理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角色来进行表演。例如,《亡羊补牢》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牧民、狼、小羊,以及规劝牧民的邻居;
《此地无银三百两》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张三和王二;
《掩耳盗铃》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偷和铃铛。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扮演的亲身经历过程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的蠢和傻,从而让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吸取教训和经验,除此之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内容印象,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认知结构上,一二年级的学生和五六年纪的学生是存在极大的差距的,根据学生这样的心理认知差距,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要注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进行寓言教学。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寓言故事,教法一般都是先把寓言故事给孩子讲一遍,然后把寓言的寓意给孩子简单的说一下就可以,并不一定让孩子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能接受多少就是多少。教师可以选择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比如伊索寓言故事,拉封丹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比如乌鸦喝水,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等,或者给孩子听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通过这样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往往可以最大效果的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认知差距是教师不应该去忽视的一个问题,它往往会在某一重要层次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果。因而,任道重远是教师应当有所体会的。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必须重视此方面的教学。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寓言故事的概念、特点教学,寓言故事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还是寓言故事的课堂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寓言教学反思工作中的一个内容,如何教,如何教的有效是教师的一个教学思虑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寓言故事的内涵、教学方式,不断的进行创新教学,这样才可以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薇,张筱兰.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要义[J]. 中小学电教. 2015(04)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范文第3篇

1、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2、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5、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6、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7、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8、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9、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0、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1、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2、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3、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14、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5、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6、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17、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18、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9、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0、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
技:技能;
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21、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22、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
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3、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范文第4篇

船在水中荡漾着。舒展开整个身体,让自己也随着小船荡吧,荡到那里就到那里吧!看看白云蓝天,白云也好像随着我的身体荡漾着,荡漾的感觉真好。婴孩在摇篮中的感觉是这样的吧。停止思考真的很好。白云之外的天很蓝,有远远近近的风筝穿行着,点缀着。很想这样躺下去……忽然,有树枝挂住了头发,“妈妈,不好意思,我开船的技术不太好,让你受惊啦!呵呵……”我说。“继续吧!看着前面的船哟!”,“好的!妈妈放心地发呆吧!”

呵呵,“发呆”,是个好词。什么时候开始,发呆已经成为生活一种很奢侈的行为了。

旁边放着小提琴。我刚上完小提琴课,便和妈妈来公园玩。

每个星期我都会和妈妈出去玩玩。而有时,

远处的岸边传来悦耳悠扬的越剧声。“曼曼,向前开,靠岸停一会!”。

“好嘞!妈妈是想听戏吧?”我说

“猜对啦!”

“前进!”

春天真的来了,岸边草绿花红,美艳极了!

阵阵二胡的伴奏声之后,有女子的唱腔响起,悦耳悠扬。那女子看似很普通,朴素的衣着和纯朴的长相,很像是乡下的打工妹,可是那唱腔、那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很是像模像样呢。这个时候的她快乐着,也把快乐带给了周围的人。

船很多,经常会堵塞在那唯一的桥洞下面。那时每个人却显得很开心,会让自己的小船慢慢地荡漾开去。

“妈妈,对了,老师让我们每个人找一个很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在周一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呢!你有好听的寓言故事吗?”

“寓言故事,很多呀,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可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很好呀!”

“……”

船。快乐。

“有了。这个故事就叫快乐”

“快乐?”

“是的,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

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般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忙于做别的事情时的突然来访。’”

“恩,很好听。今天我们就很快乐呀,是吧,妈妈?”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范文第5篇

我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的李漫。

从事幼教工作二十七个年头,我从一个看到孩子调皮就不知所措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我的成长得益于这个尊师重教的时代,得益于幼教前辈们的帮助。有些前辈我虽然没与他们见过面,但阅读他们的著作,我们有过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有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督促、激励我以金子般的情感做幼教这金子般的事业。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终身发展的意义。我自己也积极地投身于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引领孩子们走进图画书,与图画书中形形的人、事、物对话,享受阅读图画书的乐趣。我觉得这就是在做有功德的事情。

在设计和实施早期阅读活动的时候,应怎样精心地思考?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朴实”“简约”应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朴实”是指早期阅读活动,应立足于孩子,立足于文本,立足于日常的课堂,没有花拳绣腿的外部装饰,而是追求教育本身的内涵。

“简约”是指早期阅读活动无论是环节设计还是教学具的使用,有必要借鉴一种企业管理的理念:低投入,高产出。将力气花在刀刃上,追求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本期关键词:朴实 简约 精细化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

(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

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

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

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

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

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

(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
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
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