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会计基础考试试题【五篇】

时间:2023-06-30 09:2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特定主体的()。A.经济资源B.资金运动C.实物运动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基础考试试题【五篇】,供大家参考。

会计基础考试试题【五篇】

会计基础考试试题范文第1篇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特定主体的(

)。

A.经济资源

B.资金运动

C.实物运动

D.经济活动

2.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

)。

A.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B.可以变动,但须经过批准

C.可以任意变动

D.应当一致,不得变动

3.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是对账户按其(

)进行分类的结果。

A.经济结构

B.经济用途

C.结构

D.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

4.某企业于1月15日销售产品一批,应收账款为11万元,规定对方付款条件为(2/10,1/20,N/30),购货单位已于1月22日付款。该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为(

)万元。

A.11

B.10

C.10.78

D.8.8

5.甲公司年初资产总额为100万元,本期负债减少5万元,所有者权益增加20万元。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期末资产总额的是(

)。

A.125万元

B.100万元

C.120万元

D.115万元

6.下列应在“借方”核算的是(

)。

A.负债的增加额

B.资产的增加额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D.成本费用的减少额

7.下列关于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

A.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并且应当连续编号

B.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C.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D.所有的记账凭证都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8.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一般应编制(

)。

A.现金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9.结账前,发现记账凭证中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并已登记入账,更正时应采用(

)。

A.划线更正法

B.补充登记法

C.红字冲销法

D.涂改更正法

10.更正错账时,划线更正法的适用范围是(

)。

A.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B.记账凭证正确,在记账时发生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C.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正确,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D.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正确,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11.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存在购销关系,甲企业定期将“应收账款——乙企业”明细账与乙企业的“应付账款——甲企业”明细账进行核对。下列各项中,准确描述这种对账性质的是(

)。

A.账实核对

B.余额核对

C.账账核对

D.账证核对

1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

)。

A.原始凭证

B.汇总记账凭证

C.记账凭证

D.汇总原始凭证

13.库存现金清查中,在盘点结束时应根据盘点结果填制(

)。

A.盘存单

B.对账单

C.实存账存对比表

D.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财务会计报表编制要求的是(

)。

A.全面完整

B.节约成本

C.便于理解

D.真实可靠

15.编制资产负债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是(

)。

A.收入一费用=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D.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16.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

)。

A.半年

B.3年

C.1年

D.2年

17.其他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会计档案时,经会计主管人员或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

A.可以借阅

B.只可以查阅不能复制

C.不可查阅或复制

D.可以查阅或复制

18.下列选项中,不能确认为固定资产核算的是(

)。

A.经营性租出设备

B.融资租入设备

C.闲置的厂房

D.土地使用权

19.期末计提短期借款利息时,贷记的账户是(

会计基础考试试题范文第2篇

 

1.机考考教学效果。

 

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1机考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都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闭卷方式考核,虽然有部分预科基地尝试增加了学期过程性考核,但真正实现了机考改革的高校并不多。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这样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对操作步骤死记硬背,僵化死板,并不科学,不能充分考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一现状要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由传统笔试闭卷考核方式改革为机考考核方式,而机考考核的实现必须要有机考试题库的支撑,所以机考试题库的建设十分必要。

 

1.2机考试题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民族教育教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对补差预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和衔接大学基础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中,试题库建设很关键,要最大范围地覆盖教学内容,还要注意难易适中,能客观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质量高,通用性强的试题库在当前的预科教育领域具有风向标作用。有利于我校民族预科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民族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2.机考试题库建设实施步骤

 

2.1准备阶段

 

2.1.1试题库系统平台的选用

 

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将不同的机考试题库进行分析比较后,选用了教之初计算机考试系统,该系统长达14年之久,使用范围最广,关键是该系统的功能覆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有教学模块,系统对软件版本兼容性强,基本能满足民族预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试题库的编制要求。

 

2.1.2确定试题库命题范围及题型题量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和教材全面更新,试题库的建设以少数民族教育委员会编制的民族预科计算机教材(2014版)为蓝本,命题范围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EXCEL 2010的使用,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常用工具软件介绍,多媒体应用等章节知识的内容。

 

试题库题型题量的设定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分为理论知识考核题型和操作技能考核题型,理论知识考核设置选择题型(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介绍,多媒体应用四个章节的内容。操作技能考核分为四个模块,Windows 7操作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PT操作题,每个模块中再下设多个小题。考试题型和题量的设置兼具理论和操作综合考核,和少数民族教育委员会编制的民族预科计算机教材中基础篇,办公应用篇十分吻合,为整个题库建设工作提出具体的蓝图。

 

2.2命题实施过程

 

试题库命题实施过程如下:成立命题组制定命题计划试题编写代码录入及调试试题测试与分析修改试题库生成试题库更新试题库

 

1、成立命题组。由民族预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者及在预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组成。

 

2、制定命题计划。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题型题量确定试题结构,对教学目标逐章逐节进行分值比例设定,进行难易程度分层,分层要求可设“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创新”等五项。题库中的每一道题目都可细分知识点,细分难易程度,方面后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抽选不同的试题进行考核。

 

3、试题编写。题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试题,至少是实际考试题量的10倍以上。入库试题的获取途径主要通过多年从事预科计算机教学的老师根据经验命题计划编写,也有少部分会参考其他各种同类教材、习题集、试题集中精选试题等。

 

4、代码录入及调试。理论考核部分不需要进行代码录入,而操作技能考核部分必须进行代码录入,优质的代码是客观评分的依据。在代码录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三种情况,一是学生操作的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要有对应的代码。二是要权衡代码之间的关系,分为全部答对给分,各要点答对平均给分和只要答对其一就给分三种情况。三是要考虑题目与题目之间是否存在干扰,学生做题顺序是否影响正确评分等因素。

 

5、试题测试与题目分析。大量的试题需要不停地测试才能把错误率降至最低。不仅要自己测试,还要请别人测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在试题测试的过程中要对不用层次、不同类型地题目做出答案分析,完善试题库的建设。

 

6、修改并生成试题库。在试题编写和测试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不足之处,提高试题的客观公正性,提高试题质量。

 

7、应用及更新试题库。根据考试对象的不同,具体授课进度及考试内容的不同,及时更新试题库,便于更好地应用。

 

2.3题库应用实践过程

 

试题库的建设是为了服务于机考的,因此必须要应用于机考环境中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出试题库的优越性。在机考过程中,通过服务器管理系统导入试题库和考生库,考生打开考试系统通过输入考生库中的指定信息进行登录,有考试系统当场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试,考试的数据会动态时时传输到服务器中,在学生交卷后所有的操作结果和成绩都会传送到服务器上,从而完成了整场考试。

 

3.机考试题库建设的实践效果

 

机考试题库的知识点覆盖范围全面,学生考试时由考试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题,每个考生面对不同的试卷,试题的难度由难度系数控制,但试题的难度相同,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操作,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的舞弊行为,还能更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考试系统可根据参考答案自动阅卷评分,进行成绩统计工作,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出错概率。阅卷,成绩统计工作的自动化提高了老师的办公效率,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会计基础考试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考试方法;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大作业;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考试是检查与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研究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考试具有导向功能,考试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回顾天津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法的变革历程,探讨通过改革课程考试环节的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采取何种考试方法与承担课程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关系十分密切。目前,天津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本科生教学工作主要由天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负责,此中心隶属于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1名,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教学、课程设计、大纲编写、组织教材编写、组织考试等。而天津大学连续几年的本科生约为3,600人(含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师资相对缺乏(师资缺乏较多时聘请计算机学院或其他学院的老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基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与考试工作,成为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升,要求毕业学生不仅要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战能力,因此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扩大教育规模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办学效益,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部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六门核心课程中的第一门,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教学的效果,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会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认真探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方法,详细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谨慎研发改革的方案,一直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

2考试方法变革的目标

2.1指导思想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拔尖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只有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就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

2.2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满足现代职场的需求;

(3) 使学生掌握好计算机基本知识,满足后续计算机和专业课的要求;

(4) 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以后哪些问题可以用计算机解决;

(5) 通过考试方法的变革,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6) 通过考试方法的变革,进一步促进试验项目的改进。

3计算机基础考试主要的变革史

3.1笔试+上机考试

1982年以前,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基本上分散在各个专业,各个专业根据自己专业的需要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上机环境主要集中到计算站的441BⅢ机。从1982年计算机中心成立后,我校集中管理开设了“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上机环境是DPS849,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依旧较低,不能适应整体社会对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实际需求。学校根据这种情况又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英文录入训练、操作系统概述、数据结构等课程。该阶段学校还没有启用正式的考试软件,对学生的考试基本采用笔试和上机考试两种传统方式,一般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到80%,上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30%到20%。这种考试方法在一些课程至今一直沿用。

(1) 考试环节中存在如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组卷方式相对灵活、试卷整体感觉非常直观。

缺点:阅卷工作量较大,试卷分析、试卷保管和试卷查询等具体工作相对困难,重复工作的现象始终存在。

(2) 课程考试的评价

在考试内容上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容易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对基础概念的简单重复上面。

在考试方式上容易产生“重期末、轻平时”的问题,学生平时问问题的不积极,考前进行答疑的学生很集中。

在考试形式上容易产生“重笔试、轻上机”的问题,使学生对计算的概念始终停滞在纸张上,没有与实际充分结合。

在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上“重分数、轻素质”的问题,学生个性特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抑制。

所以这种考试仅仅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或者说这仅仅是在学校不具备上机考试条件的情况,采取的无奈之举。

3.2机试+大作业

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1995年提出了计算机三层次教育体系,明确了把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个教学层次。我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由计算中心(后更名为网络中心,并归属于电子信息学院)承担该课程。第一层次主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为核心。课程内容主要为计算机基础知识、 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课程教学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介绍,又给学生适时地灌输计算机文化的内涵,同时注重充分结合了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实践教学,为后续结合专业设置的三个层次计算机类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我校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我们围绕加速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这个主题,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平台和学生上机平台,并编写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实用教程》及《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等非常实用的教材。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学校层面进行了进行教改立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实用教程》改名为《计算机基础导论》,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数据库、网络和Internet等应用领域的有关概念和术语作了概要的介绍,同时引入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法律及道德规范、计算机安全、计算机与求职等文化知识。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子教案教学工作,精心制作了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并开始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同时改革了课程考试方法,自行开发设计考试软件。考试方式也逐步过度到为“机试+大作业”的形式,进一步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机试”主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大作业”则主要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

考试环节中存在如下优点和不足:

优点:用考试软件考试是节约人力的好方法,试题库试题量大、考试时可以随机组卷、自动计时、自动评分,考试后成绩处理容易,便于分析。

缺点:上机考试由于情况限制,当时主要考察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大作业检查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设计水平。老师评阅作业要非常认真和细致。

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使我们很受教育。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情况,我校又推出了新举措。

4考试总体方案的变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大学生入校第一门计算机必修课程,从2008年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入学考试,通过考试让成绩合格的学生有时间和精力选学一些其他课程,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则继续进修并参加后续考试。

4.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的考试方案和标准

4.1.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的考试方案

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核体系,重点是通过合理的考核体系,促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设计管理的能力。目前的考试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入学考核

图2期末考核

4.1.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的标准

(1) 入学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试内容

基本技能:Windows 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和PPT操作。

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信息安全技术等。

(2) 入学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试方式

使用考试软件考试。

(3) 大作业的内容;

为论文排版(由老师发给学生不带格式的论文,学生按照科技论文规范练习排版)或其他WORD作品;

电子表格设计;

幻灯片设计;

网页设计;

邮件合并(打印准考证信息、信封信息);

动画设计。

(4) 标准

入学考试通过标准:入学考试以60分为合格分数线。

期末考试通过标准:期末考试和大作业两项都大于或等于60分为合格;大作业前3项为必做题,分数分布为30、20和20分;其余30分,老师可根据布置的作业或选择后3项大作业或考勤情况等给分。

4.2入学考试情况

2008年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入学考试总人数有3,676人,合格分数线为60分,分数分布见图3。

图3入学考试分数分布

4.3期末考试情况

入学考试没能合格的学生,参加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期末再次组织选修该课的学生进行上机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和学生大作业情况,决定是否通过期未考试。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分数分布见图4,期末考试总人数为2,632人。大作业分数分布图略。

图4期末考试分数分布

4.4考试分析

4.4.1实施情况整体分析

随着90后的学生步入校门,我们的计算机教学面临新的问题,由于现代家庭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部分90后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果还都必须按部就班的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采用了新生入学考试的方法来对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评定。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修该课程,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选修一些其他的课程,而没通过该课程的学生必须选修该课程。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使广大学生真正受益。

入学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选修该课程。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按知识单元“精讲”课程内容,注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讲述,扩展内容,安排学生利用教学网站或互连网自主学习。其中基本应用技能的教学部分被放置在实践教学部分进行,一般采取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更多的进行上机实践。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还改革实验指导的方式,并专门编写了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验指导书,本书分为演示、综合和设计试验三部分。演示部分将实验步骤写得十分详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试验部分为学生勾画思路或解决难点,设计试验部分则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试验任务。在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先将实验环境及实验目的要求介绍给学生,请学生自己结合实验环境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完成某项操作的能力大大加强。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普遍感觉更轻松的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更好的使用计算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身的设计管理能力。

该举措符合人性化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更好的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全方面、复合型人才,实现了分级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期间,我们与部分学院进行了调研交流,在调研交流中大家对我们本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入学考试的改革尝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4.4.2存在的问题

(1) 入学考试

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首次入学考试,因为招生时没通知学生,按60分为通过,从09级学生开始通过分数线统一调整为70分),也未必有较好的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管理能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标准;

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有可能在使用计算机的某项基本技能上存在一定欠缺。

(2) 期末考试

有部分学生未能通过期末考试,说明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或通识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没到位;

评阅大作业人为因素较多;

不能点到点的指导学生完成大作业(学生通过网上提交作业,老师评阅给分,如果合格不再找学生指出学生的不足)。

5今后的设想

“大作业”的理念很好,要想让学生完成好“大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由老师宣讲“大作业”的具体要求和展示高年级学生的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水平,开阔学生设计思路,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评价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现有的条件下,每位老师要指导的学生太多,很难做到这一点,能否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作用解决我们当前的困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入学考试实现分流,但考试分数相同的学生所欠缺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很多,分模块教学能否成为下个发展趋势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不断提升效果的一种改革新思路。

参考文献:

会计基础考试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 新型考试模式 中职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148-02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指导意见》,广西从2010年起实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新型考试模式,并于2011年起每年考试两次,2011年上半年全区报考人数52580人,出考人数45926人,出考率87.34%,合格人数7497人,合格率16.32%;
2011年下半年全区报考人数60193人,出考人数55420人,出考率92.07%,合格人数16198人,合格率29.23%。新的考试模式给中职财会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应加强研究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促进会计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特点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是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无纸化考试具有如下特点:

(一)全面性。考试内容完全覆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试卷的组织涵盖考试科目的各个章节,《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题库,约2500道题目,实现对考生的全面考察。

(二)科学性。题库科学分析当前会计实务工作和操作中的具体要求,科学安排试题的题型和内容,避免文字游戏和歧义,试题题干严密,答案正确唯一,科学评价考生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并突出对考生会计及相关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分析能力的考察。

(三)公正性。试题中相同知识点的考察内容是唯一的,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

(四)灵活性。《会计基础》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题组成,主要考察考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分析运用能力。试题按照难易两种难度系数进行命题,难度系数为难的题目占试题总数的40%,难度系数为易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60%。考试周期多时间短,全国有的省市常年开考;
有的一年考多次,一般三科安排在3小时内完成。广西2010年安排考试一次,三科在150分钟内完成,2011年起每年开考两次。

二、新型考试模式下中职会计教学思考

新型考试模式下,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以促进会计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相关的中职会计教学思考如下:

(一)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框架整合课程内容。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法规政策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入门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开始从事会计工作、尚处于“学徒”阶段,属于各单位最基本、最基层的会计实务辅助操作人员,一般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应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能力框架,大力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由中国会计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辅导教材,作为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试题库建设的依据。修改后的《会计基础》大纲,突出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需要掌握和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如会计概念、要素、假设、科目、凭证、账簿、报表、档案管理等内容,同时为提高考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操作动手能力,增加了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等的账务处理。从财经法规知识层面,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定,如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等知识。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角度,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中职会计教学中应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根据教学与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专业应以实现教学与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目标,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开放办学模式:引进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课,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到外面接受专业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随着会计理论的不断更新发展,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及时学习,还应到企业去,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及经济业务变化,以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及结账,报表的编制等,提高自身的实操技能。会计专业教师要加强与业界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会计信息的更新,同时这也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渠道,因为有业界的朋友,教师能够随时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便于以他们作为实例,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梦想。引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把教学与生产一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校内仿真教学,校外全真实训,建立“产教结合,双真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基础考试试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以考促改”课程考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44-02

广西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经过2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坚持以组织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的一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制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不断完善和规范教学内容和要求,不断修订教材大纲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从带有普及性质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大学教育特征和专业应用特征,更加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素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概述

为了促进广西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1995年广西教育厅出台了广西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制度,即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制度,考试类型分别有一级考试、二级考试。广西大部分高校把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课程考试包含笔试和机试,课程考试包括:A、B两份规范试卷;
两份试卷的标准答案;
考试结果与成绩分析(含成绩段总结、试题难易程度、知识点覆盖面、学生掌握情况等);
对任课教师完全保密的统一命题;
教师集中同时评阅试卷。考试的科学性、可靠性、公正性得到了各个高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同。

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以下统称课程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广西教育厅高教处通报每次考试的情况,课程考试的考试大纲、内容与时俱进,每两年修订一次。实施统一课程标准,统一课程考试,实施教考分离,对广西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以考促改”的实践

(一)课程考试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条件建设

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达标的指标中,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通过率是一个主要指标,这就说明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也使高校更加关注和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课程考试的推动作用下,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管理机制、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1.促进管理机制建设。规范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课程考试的推动作用下,多数高校改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各自为战、要求不一的局面,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管理机制,成立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由学校教务部门直管或计算机系(学院)统一负责。在制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时,充分参考课程考试大纲,为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并通过课程考试,学校结合本校学生情况,组织各相关教学单位和部门统一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来课程设置不同、教学质量评判标准不一、教学自由度大的模式,规范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2.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硬件环境建设。经费不足,设备有限,一直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在考试的推动下,各高校不断增加对实验室硬件的投入,实验室硬件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教学条件得到了提高。如购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等设备,建立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校园网等,使计算机教学、考试等都能在很好的环境下进行。这些措施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据2012年不完全统计,广西高校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计算机平均台数为770台,计算机与学生的比例为1:10.3,均有校园网。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应用的,而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培养中,实践教学不可或缺,设备集中、资源共享、层次清晰的实验中心,为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可能。

3.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庞大,人员组成复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是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程考试的通过率可从一个侧面来检查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这无形中对学校产生压力,对教师也会产生压力。为此,多数高校成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统一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承担,并且承担计算机基础的主讲教师相对固定,改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各自为战、要求不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同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引进、培训和进修,提高任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鼓励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或与专业教师共同开设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多专业结合、相对稳定、业务素质好的教师队伍。以课程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任课教师将压力化为动力,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到2012年,广西高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专职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和高级职称教师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0%和25%,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趋向合理,师资队伍素质大大提高。

4.促进计算机基础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教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教材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建设。广西教育厅计算机基础考试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考试每两年修订一次考试大纲,考试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新修订的大纲中,出台了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这必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材修订提供指导依据,从而也促进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建设。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许多高校组织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团队,编写了适合学生使用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相应的教案、习题和教材以电子版本形式在网站上公开,使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材形成了一种开放式、多层次并可动态更新的模式。广西构建了涵盖各个高等教育层次(本科、专科、高职、成人高等教育)、各个非计算机专业、各个知识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教材。根据不同高等教育层次的实际情况,结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先后编写出版了《计算机基础》(高职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成人高等教育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本科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高职版)、《计算机基础上机操作指导》(高职版)、《计算机基础学习指导与考试指南》(成人高等教育版)、《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操作指导》(本科版)等一系列教材。教材符合“理论知识必须够用,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目标。

(二)课程考试及其质量分析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课程考试实施了教考分离,以统一的标准来检验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课程考试的通过率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效果,促使学校和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统一课程考试的实施,建立了教考分离,以考促建、以考促改、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教与学的课程体系,规范了各个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以统一的标准来检验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以课程考试为标准,制定和完善适合于各个高校层次、各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来规范各个高校的教学,最后以统一的课程考试来衡量各个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此外,每次课程考试后,教育厅都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对试卷和试题进行质量分析,分析考试成绩及格率、平均分和标准差;
分析试卷的难度、试题的区分度;
分析每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并在每年的广西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会年会上宣讲。通过课程考试试卷分析结果。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差距,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教学内容的差异,这有利于教师找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通过实践可知,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课程考试,其内部是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课程考试是检测和推动学生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一个策略和手段,统一课程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快,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提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更好地实现计算机技术与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考试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