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描写小动物作文【五篇】

时间:2023-06-30 10:3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存在丰富的细节描写,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得细一些,深一些,让学生懂得,这样写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更能反映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描写小动物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描写小动物作文【五篇】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健词:人物形象 动作 语言 心理

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存在丰富的细节描写,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得细一些,深一些,让学生懂得,这样写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更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在无意识中渗透细节描写的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其作用。在不断的探索中,将刻画人物的细节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刻画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二.人物的语言细节描写的刻画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成功的语言描写,要求作者使用的语言必须具体、生动、形象;必须精确而凝炼;必须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语言克服一般化、雷同化的弊病。语言描写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有些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另外,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这是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

三.人物的心里细节描写的刻画

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在文章里,写出人物没有说出口,仅在心里讲的话和他的感情活动,即“想”。怎么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可以采用以下六种方法:

1.直接刻画法。即从文中人物的角度出发,客观地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

2.内心独白法。就是将自己特定状态下的心里想法,通过自言自语,详尽生动地呈现出来。

3.幻觉描写法。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4.梦境描写法。通过“梦境”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5.借助人物的其他描写 要展示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形象,往往要借助人物的其他描写来实现。

6.借助环境描写。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当然,上述几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立体式的综合描写,灵活运用。反映人心理状态的写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选用书信、日记、梦的形式,同样可以展现人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衬托出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的自白和议论,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要同学们有意识地多加练习,就一定会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范文第2篇

写人的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体。因其常见,也就成为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常用载体。在把握此类文体时,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与写事记叙文产生混淆,因为这两类文章里都有人,都有事情。如何区分?要看它们的落脚点。写人的记叙文在于通过事件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突出人物的特点;
而写事的记叙文则在于记叙事情本身,让人懂得一个道理,并不刻意塑造某个人物。

在写人记叙文的教学中,因受到以往过分执着于文章内容理解的思维定式的影响,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品质上。即使在当前强调“华丽转身”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仍不乏存在将人物品质的分析、理解作为教学写人记叙文终极目标的现象。当然,更多的语文教师,已经有了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使用写人记叙文这个“例子”的自觉了。开始尝试借助这些例子指导学生学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以及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方法,等等,但这些指导往往比较随意、零散、无序。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方法不能让学生及时在习作中得以练习,使得习作方法的“学”与“习”脱离,因而大大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写人的记叙文,总是要通过记叙事情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只有借助典型事例,人物的特点才能写好、写活,才能让人读了文章之后,如同见到了那人的样子,听到了那人说的话,知道了那人的心里所想。要指导学生写好写人类记叙文,我们首先要了解这类记叙文的表达方法。在进行写人的记叙文时,首先要做的是选取人物经历的典型事例,而判断事例是否典型的标准是看该事例是否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在直接描写人物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刻画人物肖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在间接描写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对周围人或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下面通过例文赏析来了解几种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一、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突出人物

肖像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征。人物的肖像包括身材、容貌、服饰、神态、风度,等等。成功的肖像描写特征鲜明,形象生动,能反映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使读者能由表及里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描写人物肖像时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不能抓住人物肖像的显著特点,作文中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出现“千人一面”。例如:一双浓眉大眼,小巧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二是在写人记叙文中,忽视人物肖像描写在表现人物特点上的作用。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番茄太阳》一文中写道:

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

作者在对明明的肖像描写中,通过对“头发、皮肤、眉毛”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
同时重点抓住明明“笑起来像个天使”表现出她的乐观、开朗。这样的肖像描写恰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虽是一个盲童,她的乐观、善良却感染着周围的人。

再如《西游记》中描写猪八戒的片段:

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着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这里正是通过对人物容貌、服饰、习惯性用具等的综合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特点,藏在文字背后的主人公猪八戒的形象跃然纸上。

总之,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一要精,就是要用极其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个人外形上的主要特征;
二要深,就是要通过对人物肖像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

鲁迅曾说过:“要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物。”鲁迅所说的“说话”,指的就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表现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的。对话,一般是指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之间的交谈;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在学生的习作实践中,人物语言描写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人物语言没有“个性”,甚至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及所处的环境等;
二是忽视提示语在彰显人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写人物对话,常常要加上一些说明性或者描述性的文字,以交代说话者是谁和描述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等,以增强人物语言的感染力,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堪称一绝。除了对话本身的描写之外,对晏子说话时神态、动作的描写也是彰显晏子聪明机智的关键。“严肃地回答”“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着他故意笑了笑”,将晏子在面对羞辱时的镇定和机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只要写好人物的语言,刻画好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就能增强人物语言的感染力,突显人物的特点。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学习。如《三顾茅庐》中,张飞的一声“嚷道”,凸显出他的粗鲁,同时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张飞的草莽出身。文化程度不高,自然说话时声音大而粗暴。

三、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人物的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又常常是矛盾冲突的集中反映。在写人时,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人物的思想品质就会鲜明突出。

如在《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中,就有对主人公谭千秋老师的动作描写: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在这段文字当中,“拉”“撑”“护”三个动词的恰当运用,使得一位舍己救人、心怀大爱的教师的形象立即在读者的心中树立起来了。

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小说中表现得也很突出,如《小兵张嘎》一文中: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āng),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ān)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简短的一段话中,多个动作一气呵成,机灵、好胜的小嘎子仿佛就在眼前。

四、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小说中比较典型的写作手法。

在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一文中,有这样的心理描写: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精神状态、想法、感受等内心活动)和间接体现人物心理(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对安娜的“紧张、不安与矛盾”的心理感同身受,将一个善良的穷人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立足表现人物的实际需要,围绕所要表现人物的特点恰当地选用一种或几种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无论运用哪种描写方法都应注意要符合所要刻画人物的身份。在写人记叙文的教学中,还可以选取例文适当指导学生学习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范文第3篇

抓住植物特点进行描写,按照植物的生长进度进行描写,写出这种植物特有的作用,作文结尾写感悟。

2、动物作文的描写:

抓住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按照动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描写,灵活运用一系列动词,刻画小动物生动活泼的形象,描写小动物与作者之间发生的高兴事与难过事。

3、静物作文的描写: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描写人物;
小学;
作文

一、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增加描写的生动性

外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一种常见手法,外貌的描写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有利于烘托人物的精神品格,塑造人物的灵魂。例如,“我的同桌是一个很可爱的姑娘,她的鼻子小小的,耳朵也小小的,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透着一种小聪明的感觉。红彤彤的小脸,总是鼓成一个包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很喜欢哇哇大哭,有时候真拿她没办法。”这段描写从“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喜欢哇哇大哭”可以看出她有点不讲道理、怕挫折、怕困难。又从“炯炯有神的眼睛”里看出她十分的水灵和可爱,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出小女孩有点野蛮却又十分可爱,让人感觉文中的小女孩实在让人爱恨不得。其实,从侧面去表达一些事、一些情,更添生动。

二、把握人物语言的描写,增加文章的立体感

把握语言的描写,更能直接反应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背景、地位、品质和性格等等。如,

在庭外的大树下,爷爷总喜欢跟邻家张爷爷“杀”一局。

“老张,快快快,别磨蹭了。”爷爷摸着胡子,兴奋地说。

“偏不,我就不行,你这就赢了。等我想一步,再杀你个片甲不留。”张爷爷瞪着眼睛,愤愤不满地说。

从对话就可以一眼看出,爷爷和张爷爷都是属于老顽童的一类,孩子气的爷爷十分热衷于象棋,而且,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最好让人物“自己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加上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笔下的人物才更具立体感,文章显得真实而不做作。

三、注意人物神态的细节,才能形神结合起来

神态可以更加突显人物个性,给人一种真实感,使文章生动、形象。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恨,多多少少都和神态有关。所以说,神态的塑造,是描写人物的重点。如,“她双手紧紧抓着他的衣服,脸色白得如纸一样,额头上的冷汗一滴接着一滴,身体微微颤抖着,眼眶都红了,却忍住泪水,迟迟不让它落下。”这写出了女孩的悲伤和疼痛,从神态上描写的悲哀,更触动人心。

教师在教导小学生描写人物的作文时,必须让他们学会从外貌特点、语言、神态上入手,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描写 联想 梦境 幻觉 直接描述 间接描写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14-01

心理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触、想法、情绪和意识。通过细致生动的心理描写刻划人物,能更好地展示人物在对话和行动时心理上的具体特点和具体过程,揭示人物对话和行动的思想依据,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心理描写经常运用哪些具体方法?各种方法都有什么作用?本文就此浅谈几点。

一 运用联想

由于某人某事或某种环境的触发,人们常常会产生联想,包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联想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引起的心理反应。描写人物的联想,从纵向和横向上透视人物的内心,能扩大心理活动的容量,给读者以人物心理上的纵深感。另外,人物联想什么而不联想别的,回忆此而不是彼,想象未来是这而不是那,便于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上习字课时,“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的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这段心理描写不仅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而且也符合平时贪玩的小弗朗士的个性。只有小弗朗士那样的孩子,才会由鸽子的叫声联想到侵略者强迫学习德国语的罪行,它充满着小弗朗士对侵略者的辛辣讽刺和强烈憎恨。

二 描写梦境

梦境虽说不是人物清醒或者自觉的心理活动,但它总是与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梦境是心理活动的一种曲折的形象的反映。王朝闻说得好:“梦是心理的形象化了的反映……不论它的状况怎样复杂、新奇以至怪诞,它和人物的性格及其处境常常是有密切关系的,它是和人在一定时期的认识、情感、意志有密切联系的。”(《谈人物的心理描写》)梦境描写往往用来袒露人物心灵深处的向往、悸动、隐秘等,所以它表现的人物心理和揭示的人物性格往往非常深刻。

《阿Q正传》第七章中描述阿Q的“革命”梦,极其深刻、形象地表现了有革命要求但还没有觉醒的阿Q所理解的革命,反映了孤苦伶仃、生活里充满屈辱和痛苦的小人物想反抗、报复、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找不到正确途径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三 描写幻觉

幻觉像梦境一样,是心理活动的特殊形式。幻觉像影子,顺着影子总能找到投下影子的物体;
透过幻觉,就能体会到人物心灵深处的追求、思念、忧虑等。幻觉是心理活动的折射。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朱自清《背影》)这里的幻觉描写,把作者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 描写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往往用来描写激烈的内心冲突或者感情变化幅度较大的心理活动。它的特点是直抒胸臆,把思想感情表现得如潮水般奔涌,使读者和作品的主人公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那段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能深深打动读者。

五 一般的直接描述

直接描述心理活动,是心理描写普遍运用的方法。

《林黛玉进贾府》中待到拜见王夫人,黛玉发现“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她“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黛玉便向椅上坐了。”按理说,黛玉远来是客,便是坐了东边上首贾政的座位亦不为越,但黛玉仍没有坐,而是坐在炕下的椅子上,因为她不想贻人口实,惹出是非。“料定”便极其细腻地表现了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

直接描写内心活动,就像用一把犀利的解剖刀去剖析人物的内心,自由灵活,便于多角度地展开,能描述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六 间接心理描写

有时还借助对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借助环境描写来着意烘托、透露人物的心理,这就是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跟人物动作、神情、语言和环境等描写配合运用,互为补充、互相映衬而笔墨简省。间接心理描写运用得好,能更含蓄、更传神、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