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买手课程总结【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30 12:3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买手课程总结【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买手课程总结【五篇】

买手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课题

单价、数量和总价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他们亲自到超市购买一种所需的物品,并且了解这种商品的价钱,以及购买了多少和一共用的钱数。课上,把学生从生活中自己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解答。由于这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兴趣极高,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不要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

1.根据大量的素材抽象、概括、理解“单价”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单价的意义。

2.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一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3.通过联想、开放延伸,探讨是否具有和“单价×数量=总价”知识结构类似的知识,大胆猜想研究同类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

学习难点

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周日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到商店(或超市)去了解一下商品的价格,我想知道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有关价格信息。如果你要买,你想买几个?你一共要用多少钱?算一算。

2.揭示课题。

乘法应用题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类应用题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总价问题。(板书课题)

1.同学们自由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7分钟)

1.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例4:

(1)从题目中我们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同学们尝试解答。

(2)观察这两道题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特点?所求问题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第一个条件告诉我们“每样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板书单价);
第二个条件告诉我们“买了多少”,叫做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用了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

(4)总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80

×

3

=

240

单价

数量

总价

答:买3个要240元。

10

×

4

=

40

单价

数量

总价

答:买4千克要40元。

由此得出:单价×数量=总价。

(5)小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买商品的事情,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到商品的单价和我们需要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数量求出总价了。

2.引导学生总结。

(1)知道总价、单价,怎样求数量?

1.(1)自由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独立解答,教师集体讲解。列式为:

80×3=240(元)

10×4=40(元)

(2)

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了解到了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了多少,求一共用了多少钱。

(3)倾听、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

(4)根据算式,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

总价

(5)体会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进一步思考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1.口算。

12×6=

100×30=

34×200=

45×100=

28×70=

900×30=

60×80=

36×240=

答案:72

3000

6800

4500

1960

27000

4800

8640

2.填空。

(1)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单价

数量

总价

单价×数量=

总价

3.妈妈买了6双袜子,每双袜子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答案:6×8=48(元)

答:一共需要48元。

4.列式解答。

(1)王丽到商店买圆珠笔,用12元买了6支,每支笔多少钱?

(2)王丽到商店买圆珠笔,圆珠笔的单价是2元,12元能买多少支?

答案:(1)12÷6=2(元)

答:每支笔2元。

(2)12÷2=6(支)

答:12元能买6支。

(2)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

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3分钟)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由说一说。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40元钱,购买水果。”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买手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所谓导入要新,就是要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努力寻找一个新的着眼点,从一个新的角度,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或教学策略,来使学生的心理与思维都兴奋起来。

(1)由旧知识导入,手法要新。任何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旧知识导入是顺理成章的事,关键是手法要新。例如:讲《分数乘以整数》,我制作了一个由25个2/7连加的分数加法卡片。打开以后,犹如一条翻腾的纸龙,立刻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并由此产生能否转化为乘法计算的思考,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为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道理奠定了较好的认识基础。

(2)由生活导入,认识要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新课开始前,我用课件展示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小朋友谈谈自己的购物感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并介绍自己拿出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钱币,不知不觉认识1角,2角,5角,1元,2元……在练习中提出怎样付1元钱买一把直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又为学习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色彩,实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生活过程的数学化。

探求新知,改革教学模式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目标的关键。

·引导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转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时,首先出示一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问题情境:咱们班殷俊毅同学的爸爸到种子店购买种子时发现农乐牌种子一包540元共6袋,丰收牌种子一包8袋合计560元,殷俊毅同学的爸爸想买一袋种子,买哪一种便宜呢?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课堂教学的转变,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会学。

·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善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比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时,首先出示一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问题情境;
老师到商店购物时发现一种饮料一箱54元共6瓶,另一种饮料一箱8瓶合计56元,老师想买一瓶饮料买哪一种便宜呢?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倾听学生的声音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
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1)紧扣知识的结构,进行有层次的练习。在练习教学中,我注意将知识的自然结果有层次地巧妙地反映于学生的认识中,逐步形成认识结构。我根据练习内容把练习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即:知识的再现阶段——知识的巩固深化阶段——知识的运用阶段;
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深化练习——拓展练习。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提高培养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水平、熟练运用水平和创造水平。

(2)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练习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一课结束时可这样设计:先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座号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启发座号是1的同学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让座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走,最后让座号是合数的同学走,先走的同学要大声的报出自己的座号数,让没有走的同学判断。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买手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收;放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教师在课堂调控上也日趋成熟. 但是面对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些教师还是很迷茫.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课堂就要交给学生,可是放得太多,课堂就会显得松散而没有效率;抓得太紧,课堂就会压抑而没有活力.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松弛有度、收放自如呢?

收放有序同样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量化指标. “放”的前提是教师胸中有丘壑,教师能够预见“放”的结果,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交流探究的过程. “收”是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准时机,适时点拨和引领,在学生探究过程偏离问题实质时,用新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收回来. 课堂上,教师的“收”是一种点拨,是一种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规律化、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升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放”是为“收”奠定基础;“收”是为了能够更加广阔地“放”. 因此,注重数学课堂上的“收”与“放”是每一位初中教师应该考虑的课题.

科学创设“放”的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面对教师突兀的“放”,学生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教师应科学创设“放”的情景,让学生大胆走入探究过程. 好的情景创建能够促使学生自然进入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应精心构建问题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讲解“函数及其图象”一节时,为了充分让学生领会函数与图象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境进行问题构建. 如放学了,小明从学校骑车回家,途中因车坏停下修理,之后加速回家. 下面四个图中表示小明从学校到家的时间t(min)与路程s(km)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摇 )

?摇?摇

在这个问题中,学生会因为经常会面对这种情景,对这个情景很熟悉,但对于对应的函数图象,却是新接触的.利用这个情景进行导入,能够迅速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时,教师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从生活实际中衍生出来的数学问题,才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探究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商场打折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种生活经历,构建一次函数数学问题:某商场举行促销活动,一种文化衫每件25元,一种胸花5元. 商场制定了两种优惠办法――

甲:买一件文化衫赠一个胸花;

乙:按购买金额打9折付款.

某社区需要购买这种文化衫10件进行演出,同时需要购买胸花x个(x≥10).

(1)请你分别计算两种不同的优惠办法需要支付的金额y(元)、y(元)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请你帮社区工作人员计算如果购买一定数量的胸花,哪种优惠办法更省钱.

(3)假如商场允许客户选择优惠办法,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两种同时使用,那么,购买文化衫10件,胸花60个,请帮忙设计最省钱的购买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会很快结成小组开始探究,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即可.

掌握“放”的艺术,让学生在“放”

中成长

数学课上的“放”不是盲目地“放”,也不是没有准备地“放”,而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放”,“放”也要讲究方法,同样,更需要教师掌握“放”的艺术. 只有掌握了“放”的艺术,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领学生在数学的领域走得更远.

初中数学具有逻辑性,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不但教师疲惫,学生也会产生学习上的疲劳.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好的教师要会偷懒”,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放手. 但教师的放手不能是听任学生自学,而应有一定的策略和艺术.

买手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复习课;
对比性;
开放性;
干扰性;
应用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07

1.设计对比练习,培养精细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中有不少貌似神异的知识,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上复习课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及学生练习时容易混淆出错的内容,设计一些专项的对比性练习,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掌握知识。

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复习课上,我设计了以下对比式练习:①一本书36元,小明带的钱正好够买这本书,小明最多带几张10元的?②一本书32元,小明要带几张10元的钱才够买这本书?学生通过读题发现,这都是付钱买东西,结果都是4张10元的;
但细看比较后发现,第1题要求“正好”够买,意思是小明手中的钱买这本书既不多也不少,刚刚好,说明小明手里除了10元的,还有零钱,那么他最多带3张10元的就够了;
而第2题少了“正好”两字,只要求小明的钱够买这本书,如果和上题一样带3张10元的,肯定买不了书,钱不够,那么只有带4张10元的才够买。

2.设计开放性练习,拓展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复习课的练习,开放性练习可以是条件开放、问题开放,也可能是方法开放、结果开放。总之,不同的开放性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

(1)条件开放性练习。如,妈妈买了40个苹果, ,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要求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条件:①小明吃了20个;
②送给奶奶20个;
③爸爸买了20个……这样既拓展了思维,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方法开放性练习。如小刚要买一张8角钱的邮票,他可以怎样付钱?先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交流的时间,再请不同的学生说说自己打算怎样付钱。学生解读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不同,解题的结果也会不同。设计方法开放的复习题,能诱导学生打破常规,多角度地展开思考,积极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干扰性练习,提升数学辨别思维

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题:图书馆里有90本书,二(1)班借走30本,二(2)班借走的书和二(1)班同样多,两班共借走多少本书?这是一道很简单的加法应用题,但在做题时很多学生被题目中的无关条件“90本”所迷惑,从而导致错误感知,尽然用“90-30=60”来解题。这样的干扰性练习,可很好地训练学生排除无关因素、抓住数学信息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4.设计生活性练习,增强数学学习价值

在复习课上,教师还应设计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生活的应用性练习。让学生在探索现实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加法和减法”的复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应用性练习:小军家住在健康小区,每层楼有10级台阶,他从一楼走到三楼需要走多少个台阶?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发现生活中从一楼到三楼只需要走2层就行了,解答时用“10+10=20(级)”。又如,在复习“人民币”时填写合适的人民币单位,这更要联系生活来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答案,深化了认知结构,这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

5.设计趣味性练习,助推数学学习动力

如口算题,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两种形式进行训练:①分成两组题,然后以男女生比赛的方式,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②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和学生以“猫捉老鼠”的形式一问一答,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检验他们的计算能力。

总之,复习课要避免“题海战术”,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认知基础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复习题,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获得比较完整、系统的知识。

参考文献:

买手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WEKA 市场营销学教学 Apriori关联算法 购物篮分析

一、引言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商品信息还是客户信息均是海量的,如何在大数据中挖掘有用的营销信息然后应用到我们的营销中去就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需要解决的课题。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就是解决在大型数据库中自动分析发现有用信息的技术,其中Apriori关联算法主要用于发现隐藏在大型数据中的有意义联系,本文试图在市场营销学中以开源软件WEKA为例,讲解Apriori关联算法在超市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以此来引导学生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开源软件WEKA简介

WEKA[1]的全名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Waikato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Analysis),它的源代a可通过http://cs.waikato.ac.nz/ml/WEKA得到。在第11届ACM SIGKDD国际会议上,怀卡托大学的WEKA小组荣获了数据挖掘和知识探索领域的最高服务奖,WEKA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现今较完备的数据挖掘工具之一。WEKA作为一个开源的数据挖掘工作平台,集合了大量能承担数据挖掘任务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类、回归、聚类、关联规则以及在新的交互式界面上的可视化[2],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的数据一般是海量的,如果学生在进行营销数据管理中能借助于先进软件WEKA进行分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其背后隐藏的种种关系,肯定对于营销数据的挖掘利用、商机的发现大有好处。

三、开源软件WEKA在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的是购物篮分析实验,购物篮分析是将关联技术用于交易过程,特别是分析超市收银数据,找出那些以成组出现的商品。对于营销者来说,这是主要的用于数据挖掘的销售信息来源,比如自动分析收银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客户也同时购买了薯片,对超市管理人员来说这个发现意义非常大,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多种目的,比如规划货架的摆放位置、仅对会同时购买的商品中的一种进行打折销售、提供与单独销售的产品相匹配的产品赠券等,商家还可以从顾客的购买行为中鉴别特殊客户,不但可以分析其历史购买模式,而且还能精确地针对潜在用户提供特殊的极其可能感兴趣的购买信息。

教学实验中我们的实验数据采用Weka自带的一个超市购物篮分析数据集,文件名为supermarket.arff,这个数据集是从新西兰的一个真实超市里搜集而来的,数据集属性有217个,实例数量有4627个,很适合用来做购物篮分析实验,首先使用Weka的Explorer界面的预处理面板,加载data目录下的supermarket.arff文件,在Current relation子面板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数据集的基本信息,由于数据集属性比较多,数据量也比较大,因此此时会让学生单击预处理面板上部的Edit按钮,打开数据集的Viewer窗口,查看数据文件,通过适当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属性和结构。然后切换至关联面板,选择Apriori算法,保持选项为默认值,单击Start按钮,启动Apriori算法,运行结果如图示。

运算结果得到的十条关联规则中,多项商品多次出现,而且总金额都很高。我们从中可以分析出:第一,购买饼干、冷冻食品等速食的顾客,会顺便采购水果、蔬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
第二,购买饼干、冷冻食品以及水果、蔬菜的顾客,会顺便购买面包和蛋糕;
第三,购买上述食品的顾客,一次购买量都很大,总金额会很高;
第四,总金额较高的交易,一般都会购买面包和蛋糕等等。这些信息如果提供给超市方面,可以根据挖掘到的知识重新安排货架、重新布局超市、提供快速付款通道以及安排送货等附加服务,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Apriori算法的不同参数,然后分析其运算结果,看能否得到一些有价值的营销信息。

四、结论

为了激发出学生学习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兴趣,我们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一个开源工具――WEKA,并借助它的可视化环境、典型算法,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了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步骤,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做到了解开源软件WEKA,掌握典型算法的使用,利用WEKA处理和分析商业数据,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挖掘出对市场营销有价值的信息来。同时WEKA软件是开源软件,对于有编程基础的同学可以分析其算法的原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编程来优化算法,进一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I.Witten,E.Frank.WEKA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in Java[D]. Data Mining:Practical Machine Learn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with Java Implementations,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