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初中科学论文【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30 12:4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它是教师能否适应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也是用好用活教材的基础。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不断变革的今天,新教材在结构安排上凸显了特色,在内容上吸收了国内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科学论文【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科学论文【五篇】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它是教师能否适应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也是用好用活教材的基础。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不断变革的今天,新教材在结构安排上凸显了特色,在内容上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融进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有着以往教材无法比拟的优势。

1.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难度。很多学校都是在初三开设化学课,学生初次接触,未免感到生疏。以往的教材,概念繁多,习题难度大,远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很多学生接触化学感到枯燥乏味,对此新教材降低了学习难度,尤其是习题的难度,学生的计算题题量也有所降低。化学教材注意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注意与当前的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等的联系。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又与实际联系紧密,教材注重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却宽了,由于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新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解决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编排科学合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化学教材的编排,既考虑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教材内容的编排科学,主干知识明晰,知识结构间的合理结合,使得学生在初学化学时能够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学习,不会感到内容的不适应,反而感到生动有趣。

3.教材语言生动有趣,版面图文并茂。初中生的学习最忌死板的说教和空洞的理论。新教材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难理解的现象,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阐述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乐于阅读,在版面设计方面,有图画,有文字说明。图画可观可感,文字说明有感染力。学生打开教材,就会被教材的精美设计所吸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强。化学是实验学科,不能靠学生背化学方程式如背实验步骤来进行化学教学。教材增加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实验的天地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实验过程,感受各种实验的妙处。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使每一位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化学就感到化学的趣味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材有着如此的优势,那么,教师该如何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好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呢?学好用好教材是关键。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必须把教材看做本,研究好教材,把握教材的实质,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通过教材进一步理解新课标。用好教材就是要用活教材。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是一个范例,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灵活运用教材,活学活用,创造性使用教材,从而用者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结合初中化学学科教材内容,采用边讲边实验教学法

初中化学学科教材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法的改变。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化学是实验学科,教师不能靠讲实验来让学生学实验,不妨采用“边讲边实验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有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枯燥,是以活生生的实例为基础的。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走进问题当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具备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能力。如果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内在动力,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再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前,首先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然后在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及9个选做实验,还有一些家庭小实验,并改进了一些实验。这些实验在大多数学校都有条件能使学生亲自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教学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教学要求分为常识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等方面的基本计算;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了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二、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
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
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和论证;
应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持久的知觉过程,是和思维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活动。观察能力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入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并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不良习惯。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
②明确实验目的;
③了解实验原理;
④掌握实验方法;
⑤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和创造,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文方面,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认识上升到理认识。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1][2][3]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和统一、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和重要,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四、化学科学品质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或日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好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一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2.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3.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4.意志。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契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原理难以理解,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干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长期坚持单调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做。还可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险、奋勇登攀的优秀品质。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1][2][3]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和积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指导;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1、现在很多课堂的教学仍然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里,心在课堂外”的常见现象。

2、低效课堂大量存在

①重教不重学。教师长期习惯于一统课堂、“填鸭式”教学,常见“一问一答式”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②关注度不够。每个学生的学情几乎与教师无关,只顾一味地讲,一味地“完成任务”,一味地把“备”的东西倒出来。课堂检查反馈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③参与度不够。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参与方式单调,练习训练太少,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巩固。

二、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就教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与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初中语文教学

1、必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一方乐土”。可传统课堂教学的阴影仍统治着“这方乐土”,迫使孩子们像逃避瘟疫一样逃离本该属于他们的学习乐园,惟恐躲之不及。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生命活力化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这样的转变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情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作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人来对待,实现教学价值观从“教育是为了升学”向“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的转变。首先学生是人不是等待填充知识的容器。科学的学生观就是要承认学生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进度的安排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给学生适当的主动权、选择权。其次学生是不成熟的且处于发展中的人,科学的学生观需要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一种宽容心和平常心,不能一味地苛求学生,更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讽刺、歧视甚至推出校门,要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革新思想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摈弃高高在上、师道尊严、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服从等陈旧思想,正确处理与“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关系,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加强情感沟通,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践行新的教学理念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实现语文课的教学改革,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鉴于此,语文教师需要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厚积薄发,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深入浅出,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践行新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个转变:一要践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二要践行“面向全体”的理念,使课堂教学从“面向少数尖子生”向“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困生”的转变。三要践行“全面发展”的理念,实现由“知识型课堂”向“生命化课堂”的转变。四要践行“向课堂要效率”的理念,教学目标要简明、清晰,教学内容要适量、适度,教法要灵活、恰当,课堂上实施有效提问,课后进行有效练习,使课堂教学从“无效、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转变。

3、践行“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①教学生学会学习,核心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和学会思考(提问和质疑)。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和“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和前提。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②坚持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课内和课外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要相信并挖掘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独立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

③教师要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用讲的坚决不讲”,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中学、讲、练的时间,绝不拖堂。

4、倡导“先学后导”的学案导学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社会教学应该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结合相关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感悟社会,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譬如,面对危机,面对南海危机以及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挑衅,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来应对,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决策体现了中国睦邻友好的态度,同时也表明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科技和现代化的发明创造,自然就会了解中国的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人对社会的贡献,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横向相比,中国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轻武器,超级计算机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到,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发展速度最快的高铁。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中国的社会发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合

教无定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很好地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穿插运用,防止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同时,学无定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基础,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比如在通过主持人法、放风筝法、捉迷藏法、参赛法等具体学习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增强学生探究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灵活组织教学形式,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化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且是各学科整合和知识创新的必然要求。目前,科学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各学科之间交叉和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传统教学中各学科孤立的状态将得到改善。鉴于此,初中历史课程势必走向综合,这也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和探究能力的必然要求。历史学科的内容涉及文学、哲学和地理等学科,所以构建综合性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重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原因。

二、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综合化的关键因素

1.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结合与渗透

众所周知,文史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尤其是古典文学与历史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一点在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古代诗歌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诗人经常通过诗歌来吟咏王朝的更替、兴衰与世事的变迁。如杜甫的诗歌表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语文课文中的《木兰诗》表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段历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2.加强历史与政治之间的联系

历史与政治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许多史料、现象都需要用政治原理来解读,所以初中历史教学应重视与政治的结合。如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更包含了政治因素,秦孝公要加强自己的权力,使国家富强起来,就不得不推行新政。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渗透政治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演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加强与地理学科的联系

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在一定空间中进行的,所以历史与地理这两个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历史教学中隐藏的地理信息,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教学《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中,诺曼底登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英吉利海峡的气候条件,如盟军为什么选择在诺曼底登陆而不选择其他地方?是否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英吉利海峡的气候条件如何?通过联系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登陆的困难和意义。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学还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在教学某一历史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找出其与当代社会中的相似之处,进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历史上的改革时,教师可以与当前我国积极推进的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比历史与现实改革的异同点。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