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挺进时,自身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挑战,那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严重滞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建财务管理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基建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挺进时,自身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挑战,那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严重滞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有些企业决策者甚至对财务的基本概念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都不了解,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也无法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必须在财务报告中签名盖章、负责任的要求。现代财务管理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提高,而且已成为企业制度创新道路上的一个沉重的桎梏,严重阻碍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本文就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资本财务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国企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传统模式的束缚与现代新模式不确定的冲撞,引起了国企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重改制,轻财务管理 企业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是必然的,但是,企业以及相关部门把过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产权改革上,而忽视了另一个与企业改制休戚相关的问题,那就是在企业改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现代财务管理模式,企业不论进行怎样的产权制度改革,管理都是第一位的,对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理财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业绩,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无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样会阻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 企业管理者缺乏现财观念和现财意识 目前,我国不少国企在改制过程中得到了自主理财权时,往往会形成观念和意识上的误区,表现在:第一,认为资金越多越好,筹资比用资重要,不少企业把理财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筹资上,认定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筹资,据统计,国有企业的资金80%为负债,沉重的债务利息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过高,经营利润用于归还贷款利息,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缺乏的是营运资金的能力,而不是资金总量。第二,筹资最好的方式是发行股票。由于股票筹资可以使企业获得永久性资本,对于企业而言,存在还本及必须支付股息的压力,因此,改制后上市筹资便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不考虑负债筹资。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仅为34%,远低于国际公认为50%的警戎水平,不但丧失了财务杠杆效益,还会使企业付出极高的筹资代价,也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第三,资本扩张越多越好,改制后,企业理财的重点已转向资本营运,但有相当多的企业都把资本扩张当成资本增值的捷径,热衷于收购、兼并、及大比例转增和送股,出现经营效益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无法同步,经营业绩滑坡,引起财务状况的恶化。第四,认为保有实物资产比保有现金资产更重要,忽视了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3 理财目标不明确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逐渐将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的首要目标,利润最大化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如下缺陷:①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②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这会产生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多的利润。③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应该看到,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只是对经济效益的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4 企业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滞后 通过改制,一大批企业因获得经营自主权而获得生机,但与此同时,由于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缺乏,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日益严重,企业经营者利用其“内部人”身份通过与员工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由于企业没有建立起财务关系,既不能做到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和监督者分别到位,又不能形成一种既相互协调、合作,又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持体系。改制使企业的产权清晰了,组织形式变换了,但若仍然沿袭旧有的经营管理方式,照样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已经改制的企业尚未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没有完全回归企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企业的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还有待建立。
二、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基建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基建项目;
作用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中最常用的控制方法是挣值法,是目前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工程效率评估中最常用的工具。当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我国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创新管理制度、转变管理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
一、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基本含义
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是基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资金的合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其本质就是负责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前期预算、资金筹集、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基建项目的建设,可划分为八个阶段,而财务管理贯穿于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详见图1)。而过去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只涉及到工程实施和竣工阶段。
(二)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识别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子,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可预见的风险因子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财务风险,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最大化。(1)信息学理论:大数据时代,管理工作始于信息的采集,只有收集有效的信息源,才能够指导人们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决策是有成本的,而明智的施工决策源于信息的收集、评估和利用。(2)挣值理论:挣值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防部,到20世纪90年代才成型。挣值理论主要是根据已完成的工程项目的预算值,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和成本进行综合的评估,换而言之,就是要与之前的工程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对即将建设的工程项目的预算值进行动态的综合的评估,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3)基建项目中的财务风险理论,主要是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工期、招投标文件等相关规定,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财务风险进行筛查,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评估每一项财务风险的风险量,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其进行防范、控制和处理,以达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二、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项目工程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要做好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所要遵循的财务管理原则主要包括:(1)投资利益至上原则,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投资效益,因此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确保投资效益的高效。(2)加强计划管理原则,基建项目从规划开始到最后的竣工,每一阶段都需要预算计划,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3)以经济核算为基础的原则,实体经济核算是降低建设成本,保证投资利益的基础。(4)经济和行政手段并用的原则,基建财务是首先要完成预算的经济实体,采用经济手段外,还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5)诚信理财为本,财务管理的原则是诚信、客观,基建项目工程庞大,其财务管理更是复杂多变,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基础,更应该遵守。
三、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结合上述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根据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建设方针,查找项目建设有关的资料,制定可行性工程预算计划;
(2)筹办财务管理机构,根据工程预算计划,制定财务管理制度;
(3)进行项目融资,按照项目预算计划,及时筹措资金,做到资源分配合理;
(4)严格管理合同,一方面根据工程进度预算、筹资情况,制定合同,另外要严格制定合同要求;
(5)开展会计核算,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管作用。
四、结语
基建工程项目涉及广泛、工程量大,而财务管理是基建项目投资的核心,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不仅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促进企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林.试论如何发挥财务管理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财会园地,2007.
基建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
历史沿革;
创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107-02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掌握情况
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本研究所综述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指财务管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基本范畴、财务管理方法、价值观念、市场效率和治理结构等。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财务管理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随着现代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也在不断的演化,已经形成了较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和较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对其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文献综述,可使研究者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发展形成明确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近三十年来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约为700余篇,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学术研究专著。为系统梳理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最近研究进展,本论文重点对2007—2012年近六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出于对其代表性和可行性的考虑,将视线集中在相关学科的核心刊物和CSSCI来源期刊上。
二、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文献述评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经历了从缓慢积累到繁荣发展的过程。从哲学的观点看,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抽象,对实践具有指导和预测的作用,财务管理理论也具有这样的哲学逻辑。本研究将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历史沿革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其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
样本文献统计与文献综述表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在1992年之前相对比较薄弱。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渐渐引入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并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一现状引发了中国研究者的研究热情,如毛付根教授(1995)在《财务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分析了财务管理思想的起源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分水岭,分析了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和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发展与变革的基本脉胳[2]。1995年之后,相关的理论研究逐步出现并呈现积极发展趋势。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理财环境出现了重大变迁,中国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目标和使命都出现了重大变化,直接促成了财务管理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财务管理研究得到了更深入的探索和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研究主要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构建或构想为主,如王化成、陈兴述,汤谷良等学者在这一时期深入探索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的构建等[2]。这一时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的理论观点,如王化成教授(2001)总结了20世纪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3];
陈兴述(2001)从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方面论述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创新[4]。
在知识主导的21世纪,传统财务管理已经表现出与当今理财环境的不适应,中国迎来一个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并重的理财阶段,迫切需要构建或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郭泽光等(2002)基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环境,提出财务管理理论必须进行全面创新,包括建立企业财务理念体系、确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拓展财务理论研究内容等三方面[5]。随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大量引入,如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企业并购理论、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等,及其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切合中国企业所处的新兴经济环境,张兆国基于知识经济的背景,提出财务管理创新应集中在观念的更新、目标的重组、内容的调整与拓展三大方面[6]。魏明海提出从公司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道德风险、交易成本和所有权成本、人力资本等理论方面研究公司财务理论的新视角[7]。朱明秀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影响和资本范围的重新界定,提出财务管理的内容、理念、方法和主体将发生变化,同时支撑财务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也将调整[8]。李心合基于对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贫困化的分析,提出财务管理理论在内容结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三大方面的出路[9]。近年来,一批年轻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积极展开对不同组织的财务管理的分类研究,如企业集团、证券公司、非营利性机构的财务管理理论等。
三、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趋势
关于中国财务管理理论创新或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国学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前期成果,观点各具特色[10]。本文结合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趋势,提出如下可待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
中国传统经济理论所运用的基本是宏观的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微观的和定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就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而言,需要在进行规范研究的同时,下更大的力气开展实证研究,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随着运筹学、数学等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工具支持的学科的发展,从而为企业理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财务模型提供了支持,如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特别是当跨国资本经营目标确定后,财务管理就要运用价值管理的方法,将经营目标进行分解、量化,作出实现经营目标的规划,为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融资,优化跨国资本存量和流量,防范与控制外汇风险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此外,旨在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财务控制方法和包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满足新的环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
1.绿色财务管理理论问题研究。党的十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应成为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各项活动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导入环境因素。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国外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都已较为成熟,国内学者进行研究对此也有所介绍和借鉴,主要涉及绿色财务在中国应用的意义、概念、目标、内容和体系设计等基础理论。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应成为未来研究创新的重点。
2.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理论问题。人力资本产权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既是中国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也应成为现代企业的理财理念。人力资源作为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的载体,拥有对其所具有的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占有、使用、分配、控制和索取等权利。人力资本无疑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集中于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研究,是以“物”为本的财务理论,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化和人力资本的产权化,未来应该重视人力资本财务理论问题的研究,人力资本应作为企业资本参与到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中。
3.关于供应链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前沿课题,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企业、制造企业、分销企业、零售企业以及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多企业网络结构,其强调合作而非竞争,追求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将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主要形态,而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则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财务理论的研究,因此应该重视供应链企业财务理论问题的研究,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研究相关财务理论[11]。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 汤谷良.当前财务管理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悖论[J].财务与会计,2003,(8).
[3] 王化成,等.关于开展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06,(8).
[4] 陈兴述.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创新[J].财会月刊,2001,(18).
[5] 郭泽光,李颖.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
[6] 张兆国,桂子斌,张新朝.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研究,1999,(3).
[7] 魏明海.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会计研究,2003,(2).
[8] 朱明秀.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影响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J].当代财经,2004,(7).
[9] 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会计研究,2006,(7).
基建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
逻辑起点;
构建
[DOI]10.13939/ki.zgsc.2015.01.100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财务管理实践为基础,并对所有组成该理论系统的要素、要素的组合方式进行界定。其中涉及范围主要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特殊业务和通用业务理论以及所有关于财务管理的理论。而逻辑起点则是学科体系构建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研究该理论的最基本范畴和构成过程。只有确定财务管理的逻辑起点,才能确定该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1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回顾和评价
(1)本质起点论。本质起点论将财务管理的本质定义为财务管理相关实践,并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分析的基础。本质起点论满足了日常思维习惯,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对于本质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一定的难度。
(2)假设起点论。将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假设起点论具有可行性。假设起点论的提出意味着财务管理假设起点论初见端倪。当然,假设起点论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对客观实际进行调研。并且要求家和理论随环境发生变化。假设理论是将财务管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手段。
(3)环境起点论。环境起点论是在假设起点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财务管理理论。环境起点论尊重环境对财务管理实践的影响。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环境只是外在影响因素,并且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无法将其定义为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而仅仅可以作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条件。
(4)目标起点论。目标起点论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义为综合企业运行风险和投资报酬获得两种目标的平衡。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但从逻辑起点角度出发,目标起点论则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因素,因此目标起点论不能作为财务逻辑起点确定的条件。
(5)本金起点论。本金起点论认为,以本金为起点便于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并且能够按照从小到大、层层展开的方式进行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逻辑起点的基本要求。但这一理论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对财务管理的内容和作用发挥具有制约作用。
(6)产权结构起点论。产权结构起点论则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甚至决定财务管理模式,因此研究财务管理要从产权结构入手。但通过分析和实践,产权结构对财务管理具有较深的影响,但应将其划分到经济学范畴,也就是该理论并非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因此将其作为逻辑起点显然是不合适的。
2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应满足的标准
基于逻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确定原则和上述理论,我们将其应满足的标准分析如下:
(1)逻辑起点从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并且能够作为该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要素。也就是说,逻辑起点的确立要基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并与其组成有机的整体。其起点不能偏离本学科而将其他学科作为主导。
(2)逻辑起点要具有统领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功能。作为基本出发点,逻辑起点应说明理论体系的研究流程和研究方案。实现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的层层递进。根据逻辑起点来推导其他理论要素,确保其内在逻辑性,从而有利于整个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3)逻辑起点要有稳定性与唯一性。一个持久受用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具有稳定性。基于此要求逻辑起点的构建尽量少发生变化,即降低环境对逻辑起点确定的影响。当然,逻辑起点必须是唯一的,以确保整个管理体系的清晰、明了,确保逻辑起点的积极作用发挥。
3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确立
通过对我国目前财务管理逻辑体系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得出其逻辑起点的确立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现将其具体分析如下:
(1)本质是事物的本源。本质即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在财务管理范畴内,其本质就是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实践具有根本规定性的范畴,也就是财务管理问题如何解决。遵循本质是事物的本源这一理论,逻辑起点的研究和确立就变得简单明了。
(2)本质所特有的属性。本质也可以理解为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本属性。对于财务管理领域,其本质是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分离,从而确立专业研究财务管理范畴。从这个角度看,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构建应以财务管理的本质为逻辑起点,从而确保其独特性和专业性。
(3)本质的稳定性。本质具有稳定性,不易改变等特点。并且本质的作用贯穿始终,一旦事物的本质发生变化,则说明该事物或理论体系发生了质变。也就是由原来的事物转化为另一个事物,这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影响在于,基于本质理论,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操作流程都应在该理论范畴下进行。
(4)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这一点上,要把握事物的正确发展方向,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本质对事物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本质则是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
4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之最终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综合得出结论,在财务管理中,应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其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这一观念的确立具有针对性,能够发挥理论的实际意义。首先,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逻辑起点可以实现财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满足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分析的目标。财务管理对象即财务管理活动对象,因此只有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才能对该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实践证明,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具有可行性,这是因为财务管理对象是基于财务管理实践的规定性的理论认识,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一般的理论要素。基于此,我们不仅要将财务管理逻辑起点定位财务管理对象,并不断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5 结 论
财务管理理论机构逻辑起点的确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构建经历了本质起点论、本金起点论等基本理论。本文根据专家总结和财务管理实践需求提出了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这一观点。事实证明,这一观点的确定具有合理性,只有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才能对该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财务管理实践。但无论如何,财务管理理论机构逻辑起点在确立过程中必须遵守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务管理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确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毛玉萍.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
[2]张文娟.浅析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J].东方企业文化,2012(9).
[3]杨会会.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J].商,2013(5).
[4]孙莉丽.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38).
[5]肖晗.浅议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J].中国市场,2014(14).
[6]郝光辉. 浅析21世纪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J].中国市场,2011(5).
基建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未来岗位群或行业不同,导致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自身特征,因而其相应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必须改革。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改革思路,以期为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财务管理 专业核心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一、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改革
(一)培养目标
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高校本地及周边区域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服务高校本地及周边区域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适应高校本地及周边区域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依托高校本地及周边区域相关企业,围绕投资融资、工程项目审计,培养掌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和具体业务操作方法;
熟悉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惯例,具有知识面广、技能扎实、应用性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二)财务管理专业岗位群
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和历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一般经历基层、中层和高层三个层次,其岗位群分别是初级岗位群、中级岗位群和高级岗位群,每类岗位群的岗位如表(1)所示。
(三)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及要素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职业发展的岗位群可知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财务核算能力、财务预算能力、投资融资能力、财务控制能力、理财规划能力和财务审计能力。每种能力进一步细化为相应的能力要素。如表(2)所示。
(四)财务管理专业相应知识结构
相应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前沿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内容: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基础会计知识、经济法知识、市场调查与预测知识、税收法律制度知识、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企业文化知识、文献信息检索知识和应用统计学知识。专业知识内容:财务核算知识、财务预算知识、投资融资知识、财务控制知识、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理财规划知识、资产评估知识、财务审计知识。法律知识内容:国际、国家、行业、企业财务方针、财务政策、财务准则、财务法规、财务惯例等知识。前沿知识内容: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所属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五)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需要相对应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做支撑,因此,其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应做以下设置。如表(3)所示。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财务管理软件应用实训、会计信息化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项目评估实训、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二、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特征
(一)培养人才区域定位不同
理论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一种通用人才,没有特定的地域性和针对性。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针对高校当地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岗位群和行业特点来培养的,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容易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培养人才工作岗位定位不同
按照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看,一项生产技术的产生是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过程,需要人们去从感官中寻找规律、再变成科学技术、最后转化生产应用的过程。理论型大学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负责前一阶段,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是后两个阶段。理论型大学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主要是负责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准则的制定、制度的设计。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是后两个阶段,即准则和制度的落实、执行。注重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效益的提升。所以,往往更有实用性。
(三)知识结构不同
理论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理论知识讲究系统性、专业性和前沿性。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强调专精实用。理论知识讲究“实用”“ 够用”。
(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同
理论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都按照学科设计制定,主要注重“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口径”。注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构建,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按照“岗位群或行业—专业核心能力—知识结构体系—课程体系设计及实践教学环节”制定。
参考文献
[1] 蔡敬民,魏朱宝.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