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设计交流与表达,方案草图设计与绘制,设计方案表达展示、推敲深化,整体方案设计把控能力,效果图快速表现技能。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是图纸,传递着设计者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训课程设计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实训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园林美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该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设计交流与表达,方案草图设计与绘制,设计方案表达展示、推敲深化,整体方案设计把控能力,效果图快速表现技能。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是图纸,传递着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设计的创新需要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及空间塑造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依据实际工作项目效果图绘制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1.分析―准备―草图-调整-成果。
(二)设计思路,选择典型项目,实施情境教学。
1. 培养学生造型塑造能力、空间组合能力、色彩配置能力、构图布局能力。
2. 教学主要内容,由园林设计要素表现、透视原理、效果图设计等构成。
3. 教学过程实施5大步骤,任务导入-资料准备-绘制图纸-效果调整-最终成果。
(三)教学单元设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1. 基础训练单元
线条、园林植物、山石、水景、园林建筑、小品及其配景技法训练。
2. 空间训练单元
空间表现重在透视的准确,“透视,其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1]空间透视是影响形体结构的关键点。透视空间训练篇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制作动态PPT课件,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对透视原理的掌握运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 着色训练单元
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选取稿子上色颜色,导入马克笔、彩铅技法知识,强调用笔技法和步骤。反复训练一稿多色调多风格训练,课堂耐心指导演示答疑。
4. 设计思维训练单元
“平面的表达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述三维空间的立体或某种角度的图形” [2]。园林空间是三维的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转换,是教学难点和重点。常规绘图模式为通过平面图绘制立面图和效果图。根据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效果图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效果图透视类型和角度变化绘制等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发散的多向思维模式,提高空间想象塑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 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
1. 完整性、实用性、适时性,涵盖园林美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过程表达的基础技能和设计表现发展变化。筛选总结设计表现基本规律,由简而繁的内容编排,难易递进的情景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内容。
(二)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根据我校园林美术课程32学时,设计安排理论课时10学时,实训课时22课时。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情景1,教学内容(线条、工具使用、单体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6。教学情景2,教学内容(一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3,教学内容(两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4,教学内容(着色渲染),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5,教学内容(设计思维训练),理论课时1,实训课时5.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手绘方案表达、彩铅和马克笔实用技能、空间效果图设计。教学难点,模拟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情景,作图步骤、效果深化、表现风格。
解决方法,绘制素材资料,收集名人名家作品,形成充足的图集资料库,例如企业优秀案例分析,国内外设计大师作品,社会上优秀培训机构手绘培训视频教程。结合教师课堂手绘理论讲解和过程演示,课堂集中指导与课后个别指导。
(四) 教材的选用和补充材料
专业教材,多种参考教材,制作PPT课件,素材资料库,视频课件。
三、教学方法手段
(一)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如图1.)
(图1.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自绘)
(二) 演示教学:项目导入-学生跟临-专项训练-集中评图-集体整改-图纸验收。
(三)课程教学方法
1. 教学特色――按照实际操作程序分步骤演示手绘表现的工作过程;
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解操作;
默写案例。
2. 课程教法手段:利用多媒体;
现场演示;
网络网站等多种手段。
3. 学情分析和教学手段的实施
(1)如何营造学习氛围?一是情境模拟教学法,创造环境氛围;
二是引趣激趣教学法,通过介绍名人学习经历、作品和播放名家教学视频,激引学生。
(2)如何开展课堂集中与个别指导?共性问题课堂示范,个性问题总结反馈。
(3)实训课如何扩充专业知识?分析名师名家优秀设计作品案例,通过文字、图片临摹,了解设计作品。
(4)实训课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详细的示范作品步骤图例,教师自制动态课件或视频课件,建立网络课程,提供专业学习信息网址。
四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 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4]。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阶段能力测试,制定如下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根据学生考勤、平时学习态度进行考核。(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40%)。根据每一单元实训情况,分阶段综合考核。(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二)课程建设成效
优秀学生作品,师生教学心得体会。
五结语
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工作特点,有待提高和进步的几个方向:一是提高学生综合表现能力,二是动态课件开发与利用,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殷光宇 编著.透视〔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史习平,马赛.设计表达(二)――产品设计的立体表达〔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7
实训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训管理 情景模拟培训法 教学方法
《培训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熟练应用培训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根据公司的实际培训状况,独立完成公司的培训的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工作是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日益加剧,通过培训与开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培训管理》课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和实际培训工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探索和创新《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培训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时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培训理论和最前沿的理念,而且还要熟练应用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管理》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泛,包括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学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融合上述各类学科,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单纯进行课堂讲授比较抽象、枯燥,且不容易理解,不能有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在《培训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将部分真实的培训工作情景引入课堂,将有限的课堂空间和课堂时间延伸到课外,通过互动性、参与性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培训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
二、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内涵及特点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设计具有与实际工作相同功能的工作过程,模拟实际工作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接近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使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得到深化和强化”。情景模拟培训法是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在《培训管理》课程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的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需要从事下列活动:工作岗位分析、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估等。至于每个培训部门的内部分工,由小组成员确定,教师不参与角色的分配。由于在情景模拟培训过程中,学生要以培训人员的身份参加培训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既需要掌握培训的理论知识,又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包括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还要针对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估,这种全程参与、切身体验、深度参与的培训实践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课堂上传授的《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并深入学习和掌握培训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使用,可以实现三种目的:第一,让学生初步掌握《培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解决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现实困境。如果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方法,学生很难了解培训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学生可以知晓自己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切身体验开展培训活动需要的团队管理、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等技能。第三,提高学生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模拟培训,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整个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会更容易认清自己拥有的技能与工作需要的技能之间的差距,增加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设计思路
培训是组织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培训管理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始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评价,然后是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是培训效果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学生变成专业课程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是考核《培训管理》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情景模拟培训,将会增强学生对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全面理解与把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管理、人际沟通、创新、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思路如下:首先根据授课组人数分组,组建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成员一般为7-9人;
每个培训部门实施自治管理,部门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本部门拟调查的工作岗位;
根据拟调查工作岗位的特点,选择至少两种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为调查问卷;
对调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输入和分析(需要用到SPSS或EXCEL等软件),确定该岗位最需要的培训内容;
结合工作岗位特点、任职资格条件和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
最后对整个培训流程进行评估。在上述流程中,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和培训活动评估等环节需要在课堂公开演示,其他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负责检查各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四、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组织与实施
1.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知识准备
《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培训活动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在情景模拟培训法开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培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比如,培训和开发的内涵和类型、学习理论、培训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
2.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人员准备
(1)全班分组。在讲授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培训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班级总人数和授课总时数。组建培训团队时可以由教师负责,也可以由教学班级的班委负责,也可以两者相结合,在班委分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团队的成员的特点进行重新调整,调整的基本原则是要确保每个团队间成员的能力均衡,避免强强组团和弱弱组团,争取能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
(2)每个小组要选定拟培训的岗位并设计调查问卷。每个培训小组相当于某一企业的培训岗位工作人员,他们要承担培训岗位的所有责任,因此在模拟培训之前,培训小组需要选定一个岗位作为拟培训的岗位,需要对该岗位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和人员层面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培训需求调查表格并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以PPT形式)。为了激励培训团队认真准备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确保调查问卷质量,每个团队要给其他团队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打分,并进行排名,这个排名会作为培训团队的平时成绩之一纳入到总评估。
3.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
所谓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是指根据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制定模拟培训计划,按照培训的流程,要求各培训小组按照预期计划开展各环节的活动,各环节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成果展示: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制定。
(1)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调查培训需求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非常容易,但要设计一份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还是比较难的。在设计调查问卷前,教师需要把培训需求分析、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和要求等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由各培训小组结合本小组拟培训岗位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经过小组的反复讨论修改定稿后,各小组负责在课堂上公开演示调查问卷,其他小组从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简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打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名。
(2)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撰写。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和依据,它可以为培训部门提供关于培训的有关情况、评估结论及其建议。学生在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之前,还需要对已调查的问卷结果、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总结,从中找出培训需求。培训小组在分析培训需求时,要注意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对各类需求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报告结论要以调查信息为依据,不能依个人主观看法做出结论。最后形成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
(3)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等方面的系统安排。各个培训小组需要根据拟培训岗位人员需求及其他影响因素,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以及调配各类资源的能力。
4.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归纳总结评价
理论上的培训评估一般是指培训效果评估,由于情景模拟本身的局限性,培训的效果无法在短期内体现出来,所以笔者选择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小组间评估、教师评估和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
(1)小组间评价。为了增加各个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个课堂展示环节,都会实施小组间评估,各小组要对除本组以外的其他小组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排名。
(2)教师评价。除了开展小组间的评价外,还需要任课教师的客观评价。任课教师需要从专业视角对各个小组的整个模拟流程的每个环节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水平高低进行打分,最后的任课教师的评价成绩也要记入个人的平时成绩。
(3)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总结和小组成员的总结报告。每个培训小组都要对本小组开展的模拟培训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也要对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感受和收获进行总结。培训小组的估计总结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个人的评估总结需要交给任课教师,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五、《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传统的《培训管理》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大多采用一次性期末考试来确定课程的总成绩,或者加上平时的考勤成绩和作业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上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期末考试成绩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培训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管理》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在原有的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培训实践教学活动环节的考核,即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和个人总结报告。为了加强培训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的评估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具体的考核环节如表1所示。
六、情景模拟培训法在《培训管理》中有效实施的教学保障
情景模拟培训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课堂走向社会、将培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培训操作技能的平台,但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应用情景模拟培训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实训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一、构建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各行各业中都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工作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会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着重研究在软件环境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新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我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使用软件Win 7+Office 2010进行教学。本课程原对应的教学大纲(Win XP+Office2003)及计算机实训室所用软件均改至配套Win 7+Office 2010。在新的教学大纲下,我院原计算机精品课程内容也需要更新,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拟研究如何构建新系统环境下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新大纲下教师上课的需求,并更好的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结合,把教学内容数字化处理,把教学设计思想与考试大纲融合,设计成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电子化教学资源。
二、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内容
(一)创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摸索、总结一套适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实现和新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Win7+Office 2010)结合,在新的系统环境和应用软件版本中结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将资源库应用于教学,争取我院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合格率达到90%。
(二)研究内容
包括在教学大纲更新、软件环境升级至Windows7及Office 2010的条件下如何建设新的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乐学”,使教师能够互动式教学,并在乐学的基础上实现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缝对接。在提高学生通过率的时候,避免形成应试教育,通过考试的同时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现对各个软件的熟练操作。
结合本课程各模块的特点及新版教学大纲的要求,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中应包含各模块的所有知识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资源库中呈现现有的知识点:
表1 各模块知识点在教学库中的表现形式
序号 知识点 媒体形式
1 计算机概论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
2 Windows 7操作系统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3 计算机网络基础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4 文字处理Word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5 电子表格 Excel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6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课程每一章节配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课程中的所有实训配备使用南软极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录制的实训视频;课程部分授课章节进行教学录像;将教材及实训中使用的各种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使其他教师在教学需要时,随时可从素材库查询下载。
(三)解决的教学问题
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建设能够实现互动教学的教学资源库,使学生在课上学习之余,在课外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实现分模块强化练习。通过互动教学的方法,将原有实训内容提炼成教学资源库,围绕模块设计,“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顺利通过考试。
在应用旧的教学大纲(Win Xp+Office2003)时本门课程已有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并已挂上网站,但缺乏教学录像及实训视频。现大纲更新至Win7+Office2010后,教材已及时更新,但精品课程网站上课程内容及教学内容尚未及时更新,同时学生操作实训也进行了更新,根据所做更新,拟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学及实训内容,完善素材库及课件库,补充重点章节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教学所用南软极域软件进行实训操作的屏幕录制,完成实训视频的制作,使学生在课后亦能完成自学。
三、构建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步骤
(一)拟采取的基本步骤
结合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下述方式开展研究:
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由课题组牵头,计算机教研室共同探讨,并查阅收集资料,确定新考试大纲下教学资源库应包含的模块,拟定出课题计划,并做出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分工。
实施第二阶段:建库。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构建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总体结构。包括:课程资料库、试题与习题库、课件库、素材库、网络学习平台。
根据架构好的总体结构,明确分工。进一步根据总体结构及其下设子模块,整理收集新大纲及新系统环境下的资料,对原有精品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后增加的模块收集资料入库。对新考试大纲下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做匹配更改;对新版教材所用的教案、课件及时更新;对新设计的17个实训,利用南软极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录制,可将整个实训在电脑屏幕操作过程中录制下来;对新考试大纲下教师的授课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像。
将整理好的资源库到网站。可利用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改造,将新的内容完善至网站,在教学中推广教学资源库的应用,鼓励学生课外多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库,实现更多互动效果。
实施第三阶段:应用及总结。推广应用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师授课及学生使用的反馈,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功能性评价与改进,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新的技术评估。根据交流汇总,形成研究报告。
(二)现阶段实施成果
已构建了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资料库,包含课程性质、课程评价、教学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等;试题与习题库,包括理论习题、上机实训题、理论模拟题、上机模拟题、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课件库,包括包含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素材库,包括教学录像、实训操作视频、教材及实训中使用的各种素材;网络学习平台,包含在线实训、在线模拟测试及交流平台等模块。
四、构建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特色
实践性操作强。可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软件南软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资源库的创建,该软件是计算机实训室授课的教学软件,可以利用其屏幕录制及试卷编辑等功能,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大纲进行教学资源库创建,实训视频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操作性。
资源利用性高。相同的资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和服务,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来源广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
具有共享性。利用搭建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实训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一)反假实际工作中的现状与问题。目前,反假币在我国银行一线柜台中,设机防与人防两道关卡。但基层一线金融机构中具有识别假币技能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能徒手分辨假币的人员也不多,大多是借助验钞机等验钞手段进行鉴别。许多新进人员没有受过真正正规系统培训。能主动、经常参与到反假币工作中达专业级人士更少。
(二)反假货币培训的现状与问题。上述提到的现状和问题,与反假货币培训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年,国家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培训和考试,但依然存在着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反假货币培训细化和员工再培训、新型假货币鉴别的即时培训方面有待提高;为了考试而考试现象较普遍。随着造假技术的复杂多样化,造假手段的更新,机具鉴别假货币的风险性也越来越高。因此,牢牢把好第二道关卡即“人防”关,也是货币反假理念“以真反假,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行动导向教学就是以受训者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依托的教学过程;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受训者的自主性和自我负责意识。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受训者的生活情境和职业工作,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受训者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并通过这样的学习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形式:受训者以独立或团队的形式,解决自己或培训者提出的工作任务,受训者自主活动占主导,手脑并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反假货币的能力需求分析
(一)行动导向教学方案设计
1.设计反假货币教学知识模块
在反假货币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原则完成教学设计,可以将反假货币知识进行模块归类,并对各模块的内容和重点,结合受训者群体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受训者采用科学方式完成不同工作任务或项目。
2.确定方案设计步骤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三大步骤进行:
(1)落实设计实施的基本条件。行动导向教学方案设计是根据教学实施条件为对象来确定的。因此,落实设计实施基本条件,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如果实施基本条件不具备,教学方案设计将无从下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反假货币教学设计要确保其落实不能脱离相应的实施条件。教学条件是开展培训教学行动的前提。完整的教学实施条件应该包括:受训者条件、教学条件、合作单位条件和地域条件等。在开展反假货币教学前,应认真调研,将培训教学的实施条件落列出来,直到具备有可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来开展教学培训的条件后,便可以进行教学任务的分析及教学流程的设计。
(2)明确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是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操作。教学中设定的任务很重要,受训者需要具备的能力目标,都是在教学计划完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明确教学任务即使明确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以及受训者需在授课后获得的能力。受训者反假币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知假”到“识假”到“辨假”最后到“反假”的流程。结合反假币教学知识模块,将这一流程进度的推进与教学知识模块及所获能力相铺相成,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细化和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如图:
(3)明确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课程。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互动性,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学课程的关键。在德国职业教育培训中,衡量一堂课的好坏在于受训者从课堂中收获何种启发,掌握何种学习方法,最终获得何种能力。另外,一节好的职业教育课程,应运用多种方法为受训者提供体验完整的岗位工作流程的学习机会。
3.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方案设计的总体构想。行动导向教学方案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上述“反假币教学知识模块”的总体构想来进行。根据“模块”制度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计划;做好教学的组织实施。根据“模块”的每一个教学步骤,按照行动导向原则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一,如何以行动导向原则设计教学方案。转变传统的以讲授法授课的单一形式教学,关键在于转换培训者与受训者的地位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首先,培训者和受训者的地位应相互调换。受训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培训者则是受训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伴随者和知识中介,培训者应帮助受训者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受训者开展团队合作,实现有效沟通。在实际教学中,培训者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协助受训者完成工作任务,并通过评价等有效方式,激发受训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学习氛围。其次,转变传统的培训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关键是要明确一种授课方式,为受训者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教学方案的设计应遵循行动导向教学结构流程,即:确定任务、制定计划、讨论决策、实施计划、控制检测、评估反馈6个环节的行为模式。
第二,与传统的讲授教学、“填鸭式”教学不同,行动导向教学的常规形式是受训者分组协作,为完成某个工作任务或项目分工合作,受训者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培训者是协调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常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项目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思维导图法、实验法、探究法、知识竞赛法、自学指导法、听说引导法、畅想落实法等等。
第三,在反假货币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受训者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拓展思路和联想能力,减轻对货币反假知识中抽象概念的记忆负担,让受训者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使受训者短期内迅速掌握货币反假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的分组实训和实践奠定好理论知识基础是行动导向教学成败的关键。
(3)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①思维导图法:教学中例如“人民币纸币的防伪特征”等记忆量较大的内容可以引导受训者使用该方法,具体做法可以将纸币的“纸张、印刷、油墨”三大防伪特点做成图片,分为三组任务分发给不同小组,然后要求受训者分别找出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纸张、印刷、油墨”方面的防伪点分别有哪些,鼓励小组分析和讨论,然后按不同小组的任务,将防伪知识点卡片按树状结构将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纸张、印刷、油墨”具体防伪特点展示在教学的白板中,突出知识结构的层次关系。该方法使受训者积极思考、观察、分类总结,货币防伪知识点不易混淆。
②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在反假货币的课堂实训模块中。教学中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参与整个工作任务或项目课题,并按照计划实施分工合作,最终完成项目。例如培训者将“如何向群众宣传第五套人民币的反假货币知识”作为课题任务下发给各小组,在这一过程中,受训者独立学习或分工合作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和项目的实施,其中运用什么方法,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完成课题任务由受训者负责,受训者自行安排学习行为,培训者引导其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培训者指点引导解决等。最后,展示课题任务成果,由小组自评、小组之间互评,培训者做最后总评。
③直观演示法:为配合教学效果和增强受训者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应讲授或展示一些印刷防伪技术或最新的反假科技,方式可以用直观的视频教程作为内容,一些目前货币鉴伪技术的前沿课题也可以用视频直观的演示给受训者。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安排一些类似这样的课程。
④联想法: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货币的图案组合,可以用联想法。(如: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的桂林山水图,可以联想到20元正面的花团纹样是水中荷花。)鼓励受训者寻找更多的适合自己的联想模式,快速记忆反假知识点,并将这些联想模式分享给其他受训者。⑤精选法: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对比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的方法。记忆多种外币的防伪特征,可以用精选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流程
1.课堂导入
反假货币教学课程从理论模块开始。理论模块主要以反假币基础知识为主,内容也最为枯燥,如何掌握受训者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力,是上好反假货币理论模块课程的关键。因此,课堂导入很重要,如在最初的开课时,可以用利用人民币作为教学道具,并提出问题。如“你们会分辨真假人民币吗”或“大家平时都是如何分辨真假人民币的”,并请受训者现场演示和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这时候,可以让在场的其他受训者参与问题,引起其他受训者的关注和对问题的讨论。最后,由培训者总结出反假币培训课程的意义,即引导现场受训者明确专业身份,增强专业意识以区别于非专业人士,并鼓励受训者接下来慢慢学会专业技能,获得反假币能力。用这样的开始进入课程,为以后的行动导向教学做好铺垫。
2.确认分组,布置任务
这是行动导向教学开始的准备工作,分组和任务将贯穿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整个过程。分组能够让受训者迅速的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布置的任务要依据行动导向教学原则,能够让每一个小组成员有事可做,主动学习争取完成团队总任务。而任务的内容以课堂实训模块最终教学目的为主,可以根据课堂实训教学模块下的教学内容子目录拆分成不同子任务或项目,即课堂实训教学模块内的一个总任务下包括不同课程的子任务或项目。在布置任务课题时,将不同的反假货币教学课题任务做成信息卡片,分发给各个小组,并让其进行讨论。在接受课题任务并进行小组初次讨论之后,用提问等方式引导受训者明确小组课题和的工作任务内容。这种先给出任务,让受训者自己抓取以后的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受训者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行为,也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根本意义。
3.多种方法的课堂教学,这是保证行动导向教学顺利实施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灵活,教学道具多样化,才能激发受训者的兴趣,保持思维的专注。如:在理论知识模块,用探究法和直观演示法让受训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牢记纸张防伪、印刷防伪和油墨防伪的概念和特点,尤其是对“凹版”、“凸版”、“平版”等印刷术的了解,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受训者一目了然,对基础概念的掌握不易混淆。在课堂实训模块,则多运用可分组进行的项目法、情景模拟法等,为加强受训者的参与度与集中力,还可以采用案例法、拼图法、头脑风暴法等。
4.熟悉信息,制定计划
利用教学材料和教学道具,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受训者自主学习,在教学互动中熟悉掌握本堂课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将所获得的信息紧密结合之前的课题任务,进一步制定课题计划,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成功的关键。
5.独立学习,分工合作
小组按计划实施课题任务,下发的课题任务由小组拆分单元,由个人完成各自单元后再综合。此时,鼓励受训者利用之前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单元任务,在完成课题期间,可根据受训者的能力灵活分配难度较高的课题,鼓励发挥“传、帮、带”的精神,共同完成任务,这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
6.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问题反馈
在小组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培训者不定时提醒小组成员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完所有步骤并完成课题,并及时与下发的信息卡片做比较,是否按要求完成了课题任务。如果在课题任务完成中碰到问题,及时反馈给培训者,培训者掌握小组的完成进度,可重新指导受训者,引导其改正方法,从而形成一种循环学习的模式。
7.评价与总结
对小组的课题完成情况采取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鼓励不同课题的小组之间交流学习,将小组完成好的方面与不足通过卡片集中展示在白板上,进行二次教学,让其他未接触该课题的小组迅速掌握该课题的知识技能。最后由教师概括本课堂必须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四、反假货币教学方案设计效果评估
行动导向教学方案设计在实践中运用效果如何,应该在实施之后及时进行评估,为下次培训的开展总结经验,及时修正与完善。反假货币教学应建立多元民主的评价模式,让受训者自己也参与到教学评估中来,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方法。
1、对行动导向教学课程中三大模块评估
每个模块都应该有相对应的教学评估,包括理论知识评估、项目课题完成情况评估和社会职业能力评估等。
2、对项目课题完成情况评估和社会职业能力评估
可以通过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让受训者进一步明确自己反假币胜任能力是否有差距。在社会职业能力考核中,通过对受训者参加反假货币宣传的策划、组织、内容、宣传效果等做出评价,对受训者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评价。
3、多元民主的评价
实训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训项目;
Java程序设计;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81-02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Java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每一单元配备相应的实验环节,但实验之间缺少整体联系,独立性太强,学生上机实验时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案例或是上课时所讲的例题在计算机上实现,没有从总体上融会贯通Java的整体内容,造成了学生理解的困难,达不到实践的目的,不能学以致用。
1.1 培养目标
《Java程序设计》旨在讲授Java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常见开发工具,如JDK、Eclipse等的基本设置和使用,熟悉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调试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Java程序设计》课程目前课时安排共56学时,理论部分占32学时,实验部分占24学时。根据理论内容总共为本门课程安排了11个实验,如表1所示:
1.3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是以Java语言为主,侧重于介绍概念、理论,由于Java程序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教师普遍感觉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困难,不能学以致用。目前《Java程序设计》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培训单一,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
(2)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案陈旧、内容单一,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实用性,影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不断深化与提高。
(3)实验评价体系设计不科学,缺乏详细的实训目标、任务和考核方式。
2 教学改革的探索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ava程序设计》将把实训与课程教材内容、实验内容相结合,全面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进行,“做中学”与“学中做”交替开展。
2.1 实训教学设计
《Java程序设计》的实训改革强调“边学边做,融理论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思路,从实训内容、实训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探索。主要内容如下:
1)整合教学内容
在“Java程序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充分体现“讲练结合,教学合一”的教学思想。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
3)培养实践能力,改革实验内容。
4)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2.2 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课可以分阶段分层次三步走,如表2所示:
1)基础验证型实训项目,主要是针对每一章的实验指导。
2)小型综合实训项目,学生从备选题目中选取题目,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小项目。
3)综合创新型实训项目。
2.3 实训考核设计
课程的考试成绩由学习期间的各项成绩组成,包括平时表现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最终成绩的构成如图1所示:
1)平时作业、考勤占总成绩的20%;
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根据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累计考核,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通过成果展示、演讲等方式进行,考核点为:
①程序设计的可用性,实用性,通用性,可扩充性;
②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③项目报告;
④演讲与展示水平。
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成果展示、项目组互评、综合答辩相结合,如图2所示:
(3)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 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实训项目的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在部分班级中开展试点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校内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团队,角色扮演的形式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开发,学生项目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海峰,李军华. 高职“ 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 陈红红.融入软件工程思想的C/C++实训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