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物资监管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30 17:1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近年来,电力设备设施生产厂商所需原材料一路攀升、人工费用逐年提高、管理成本节节攀升。国家电网公司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率达到100%,供应商之间竞争愈演愈烈,一些供应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集中招标中拿到订单,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物资监管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物资监管论文【五篇】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备物资;
质量监督管理;
电网安全运行

1入网设备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背景

近年来,电力设备设施生产厂商所需原材料一路攀升、人工费用逐年提高、管理成本节节攀升。国家电网公司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率达到100%,供应商之间竞争愈演愈烈,一些供应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集中招标中拿到订单,不惜采取一切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如采取降低原材料购置成本、减员增效、缩短管理链条等手段。上述原因导致入网物资设备质量明显下降,给电网安全运行造成隐患。

2主要做法

2.1组织体系建设

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战略,推进物资质量管理不断深化,东营公司成立了质量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战略,提出东营公司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管理目标,指导、协调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质量监督工作落实情况,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2.2队伍建设

东营公司在组织体系建设的同时,重视人员队伍的培养,对质量监督相关单位和部门员工的设备监造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业务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执业证书,作为东营公司质量监督工作具体实施的后备力量,实现兼职监理工程师持证上岗,合理利用东营公司兼职监理师和社会技术资源,共同实施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每年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培训,宣传国家电网公司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不断学习创新,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时俱进。

2.3常态化机制建设

物资质量监督人员按时参加东营公司的安全生产例会,参加公司每月召开的质量监督与供应商关系管理月度例会,建立与生产、基建、营销、物资等部门和单位的横向沟通机制,以及与项目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等上下联动的纵向机制,深化设备材料质量监督主体责任的落实。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基建、生产、营销、物资等各环节的力量并使得信息高度综合和集中,使得每次抽检的结果分析都能全面和客观,每次问题处理都彻底、及时,保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4考核机制建设

结合山东省电力公司物资质量监督管理有关规定,根据《山东省电力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及东营公司有关制度,制定了《国网东营供电公司物资质量监督管理考核办法》。物资管理部门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月度例会,对各单位月质量监督工作完成情况予以通报,并按照指标得分进行排名,考核机制的形成有效地提高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壮大质量监督人员队伍,改变原来参与性不强、工作质量不高的弊端,为保障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2.5监造工作管理

保证主设备质量,公司监造工作由物资部门统一管理,监造范围除严格按照公司要求的范围实施外,扩展了110kV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四类产品,均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中标的监理公司进行监造。对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其他设备类产品,由物资部门组织项目单位结合厂内出厂试验进行关键点见证。保证监造质量,杜绝监造不力,缺岗,漏监等情况,对驻厂监造组进行“飞检”,并根据“飞检”结果对监造组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涉及内部管理、监造人员配置、档案文件管理、监造过程管理、监造文件编写以及信息沟通管理等多个方面,根据年度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的参考,保证主设备的驻厂监造工作实效打下基础。

2.6抽检工作管理

结合东营公司实际情况,按照电压等级及项目需求单位对抽检实施单位进行划分,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项目,公司组织质量检测中心或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检,110kV及以下工程项目由各项目需求单位组织抽检。充分利用公司资源,避免到货高峰时任务扎堆,人员不足的情况,充分调动各项目需求单位的积极性,保证抽检工作的实际效果。

2.7安装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

物资安装调试阶段,质量监督人员对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如下:(1)监督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施工及检测工作。(2)对设备安装中的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3)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进行旁站监理,监督设备安装的工艺过程和关键工序的施工。

2.8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已交工验收后,按正式生产条件和规定的期限运行,通过运行数据记录与设计要求对比,检查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的设备连续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实施效果

3.1提高入网设备物资质量

通过不断探索发现部分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例如,在配电变压器的抽测中,发现诸如空、负载损耗超标、漏油、防腐涂层偷工减料等多种质量问题,有些问题情况较为严重。对线缆类装置性材料的抽检中发现问题较多,主要为导线节径比、线密度、直流电阻不符合要求等。针对发现的问题都做了妥善处理,通过对供应商不同程度的处罚,提高了供应商的质量意识,保证了入网产品的质量。

3.2“四位一体”有效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深入开展供应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来,一直将质量监督工作与招标工作及供应商关系管理相结合,改变了原来各部门衔接不够紧密的多头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质量监督与合同、招标及供应商关系管理“四位一体”的有效联动机制。

3.3产品质量监督链条形成

抽样检测结果作为供应商绩效考核的一部分计入考核,供应商现场实地认证结果作为招标部门评标的重要参考,这一联动机制形成了以检测为手段,以数据为支撑,以提升中标供应商水平为目的的环环相扣的产品质量监督链条。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制度;
会计监督;
会计职能;
特征

一、绪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发展多样化,企业的管理体系趋向于复杂化、精细化,这就造成了企业急需更新现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来满足时代的要求。追求更高的价值是企业一如既往的生存目标,企业在追求企业的价值目标时,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成为了企业赢取利益的关键工作。当前企业的价值管理制度包括企业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现代管理制度中的会计监督成为当前企业制度的重中之重。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市场经济中,利益是各个经济主体争夺的对象,只有做好利益监督,保证利益良好分配,才能真正建立其良好的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会计监督的概述和重要性

企业或部门的价值管理是以追求企业价值为目标,基于企业原有的传统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最终实现预定的资产价值和业绩要求的高效企业管理方式。企业价值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和核心,任何企业的发展过程都应以实现企业的价值为终极目标。企业价值管理的会计监督体系至关重要,它是企业追求价值的前提条件,企业的运营模式的选择和财务管理的提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理论层面上讲,会计监督的包括记录、分析和检查,它的重点在于监督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来自各方各面的因素的正常变化以及分析参数的波动是如何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会计监督不仅是建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前提,而且还是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证:它包括保证文字叙述正确合理,将不合法的收支严肃管理和筛除;
还包括数字作假的监督,保证每笔账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最后,会计监督是企业自我约束的保障。大多数企业缺乏约束力,约束力的好坏从财政数字和文字等的准确与否就能一目了然,所以会计监督对于企业实现高水平的自我约束至关重要。

三、会计监督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当前经济环境与传会计监督模式之间的不协调,现行的企业财务监督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1.监督目标过于狭隘

监督目标是会计监督系统的保证和要求,使企业的财政上达到根本的约束,才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根本。监督目标不仅为企业设定了结果要求,还在无形之中为企业的管理模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主导作用,明确而有效的监督目标是企业实现价值过程中的强有力的推手,狭隘无用的价值目标将最终导致企业走向衰败。监督目标是会计管理系统中各项决策和规定的前提和要求。由于现行企业的最终价值是直接属于公司的期权所有者和股东成员,因此传统会计监督以企业所获得的物质资本量的多少来监督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目前大多数的股份公司中,股份制的管理模式就成为了最主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对于财务管理模式的监督和检查才是保障企业财政健康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2.监督资源过于片面

监督资源是会计管理所针对的主体,也就是财务管理的对象。企业的所进行的主要财务工作就是将财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因此,会计监督其实就是关于监督财务资源如何正确分配的学科。当今的财务资源主要指的物质资源即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创造、利用、分配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所有内容。物质资源的范围局限程序就直接影响会计监督的范围大小,这也体现在会计监督的作用效果。因此,片面的物质资源决定狭小的会计监督范围,而狭小的会计监督范围直接造成财务管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限制了企业管理制度地再扩大和二次发展。物质资源也将远h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现代企业更多的缺少战略性的资源。因此,必须扩大监督资源这样才能扩大企业的战略眼光,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创造无限的可能和机遇。

3.监督机制过于低效

会计监督的管理机制是管理公司会计和财务的责任、权力、利益的一套行为规则,它的职能特点在于通过行为规则整合协调有关公司财务的各个因素,从而使会计监督更加高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影响公司财务的多项因素中,首先应该保证有关公司财务的权力归属,财产即是利益,必须明确公司财产的归属者,权力与能力、职责直接挂钩,这不仅可以提高公司会计监督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内形成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企业氛围,对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是股份制特点存在,因此,他们的主要权力集中在了少数几个企业股东手,这就形成了以股东利益为主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样使公司的财产资源太过于集中,会导致企业所有者之间的权力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严重者甚至将导致企业的衰败。而且这样的股份制制将大大阻碍企业的资源配置,从而降低企业物质资本的分配效率。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保证财务的正常健康。

四、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监督模式

1.以价值为逻辑主线

因为目前企业大多以物质资本为主要的价值追求目标,因此造成了以物质资本为主线的会计监督模式,导致了狭隘的会计监督模式,阻碍的企业发展。必须改变企业会计监督模式的发展主线,这个新的主线就是价值。如今企业面临新的时代环境,需要接受更多更严酷的挑战,用价值主线替换物质资本成为了时代要求。虽然价值一直是企业的追求目标,但是以股东利益为主的财务追求使得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疏忽了企业真正的核心价值,使企业的发展方向受到了限制,阻碍的企业发展。一定要将如何保障价值创造视为企业会计监督的核心。企业的存在便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现在各方各面。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前提,制度的完善与强硬是保障、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体现。这些方面都将成为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价值创造环境将使企业呈现崭新的格局,充分的发展企业各个成分的职能作用。改变以往的股东利益为主的价值理念,将价值拓展到包括股东价值在内的员工价值、消费者价值,不仅注重眼前利益,还要考虑长远利益,追求长远利益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价值为会计监督的逻辑主线,更要明白价值主线的内容和理念。

2.将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设为会计监督目标

随着时代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寻求自身的立足之地。好的企业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找到符合自身的发展目标,目标即是动力,只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才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源源动力。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也就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文化,但是优秀的企业都有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每个员工都能在企业文化中兢兢业业的奋斗着。新型的会计监督模式,将企业价值持续增长作为财务目标体现了目标主体的立体性和时间维度的长期性。为了实现企业长期的财务目标,会计监督不仅要保证日常监督工作和内容的高效完成,更需要站在股东、员工和顾客的角度来考虑,只有真正协调好这三种主体的利益关系,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监督的长远目标。

企业生而为盈利,保持盈利的持久能力是关键,这样的企业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最直接的标准就是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一个先进和合理的会计监督模式将会促成企业价值地持续增长。因此,新型会计监督模式以持续价值增长为目标,以保证财务资源地合理分配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高效橹饕表现形式。

3.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和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越来越高,会计的监督管理越来越多样化,会计工作越来越丰富多样化。会计理论知识设计经济、管理、法学等方方面面。在传统会计方面,凡是入门者必须具备会计的从业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证,根据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分为不同级别的会计证。对于具有强烈法制性的纳税会计来说,纳税会计的理论知识更加繁多和精细,这些知识理论中除了基本会计学科的知识外,还有浩如烟海的法学知识。因此,必须提高对会计监督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考核,增加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对已经上岗就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水平考核,对于水平高低职位的工作人员应给给予升职奖励,对于水平低高职位的工作人员应给予降职处分。由于会计监督的职务类型众多,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给对工作人员进行如下的几种分类:分经验型人员、理论型人员、实践型人员,对于不用类型的员工应给给予其最擅长的岗位,各尽所长,才能充分提高会计监督的工作效率。

4.改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

企业的会计监督水平与的管理体制和企业的科技水平是分不开的。因此,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新型会计监督模式来满足时代要求。因此,提高企业员工的会计监督理念是根本。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将先进的会计监督理念深入人心。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促进利益的最大化分配和使用。围绕会计监督中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各种理论基础,制定一套完善会计监督系统管理体制,用规定和制度约束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行为,从而从根本改善企业的发展状况,提高会计监督的应用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引进关于会计监督的人才。运用先进的会计监督设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利用核心技术降低成本费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落后的人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

五、结论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趋势尤为激烈。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时代的要求,运用符合代要求的管理理念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新型的会计监督模式,是会计监督目标更加清晰、会计监督机制更加有效、会计监督更加丰富,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配置和权力配置的相互支撑局面,为企业的财务资源分配提供更大的空间,使权力分配更加平衡。任何不服从社会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终将被环境所遗弃。只有改变陈旧的会计监督模式,改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地将企业的价值考虑在企业会计监督模式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松.现行会计监督体制对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效用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3(07):136-137.

[2]杨柳.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经营管理者,2012(14):238.

[3]孟祥雪.浅析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下会计监督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5):206-208.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运输在途监管概念的提出

近几年来,关于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开展新的业务的研究并不少,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讲,几乎更多的研究是仓单质押模式,即出质企业将自己的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储存在物流企业监管的仓库中,然后凭借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质押品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出质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1],这一过程中,物流企业负责监管和储存质押品,质押品几乎处于静止状态。显而易见,79江苏商论2010.8图1运输在途监管模式·现代物流·这一模式的缺点是没有考虑货物的运输周转时间,于是文章针对这一模式的缺点首次提出了另外一种融资物流业务运作模式———运输在途监管模式。运输在途监管是指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发货人(出质人)将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作抵押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收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物流企业供应商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还给收货人。这一模式特别强调了把质押品的运输过程包含在质押过程中。

二、运输在途监管的运作模式

运输在途监管作为一项新的物流业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业务模式创新,其业务流程可参见下图1。运输在途监管模式作为一项新的融资物流业务运作模式,无论是对物流企业、银行、发货人还是收货人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对物流企业来说,利于其开拓新业务,吸引更多的客户进驻,开拓新市场,延伸服务链;
对于发货人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货物的运转时间融资,解决资金周转问题,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收货人来说,可以缓解短时间内因资金短缺而订购不到货物的情况,减少了因缺货造成的缺货损失,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而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推进银行业务的创新,促进业务发展,同时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有效降低了资金风险。

物流企业开展此项业务时,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去获取相应费用:(1)按照运输途中监管货物的货值(监管货物吨位乘以货物单价):1‰—5‰。(2)按照银行授信额度(贷款金额):5‰—10‰。以上二种测算方法,必须考虑到货物运输途中的监管时间,运输在途监管时间短,费用低;
运输在途监管时间长,费用高。(3)按照实际发生的运输在途监管费用加上盈利部分。通过对运输在途监管的运作模式分析可以看到,物流企业作为中介机构作用不可忽视,它担负着担保以及信用加强的中介作用,物流企业通过开展运输在途监管模式扩展了其业务范围,提高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在自身领域取得了竞争优势。

三、物流企业开展运输在途监管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运输在途监管作为物流企业开展的一项新的业务,其运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风险,控制好风险的发生,可以使业务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  监管目标  法律监管  农业风险管理局

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农村和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农业保险的法律监管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在我国未来的农业保险法中如何建构监管法律制度,还有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的明确和清晰将有利于科学的农业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建立。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性质及其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一)农业保险的性质

    农业保险的性质事关我国未来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定位和我国农业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建构。

    关于农业保险的性质,有学者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有学者从农业保险具有商品性和非商品性的二重性以及农业保险主体面.临的博弈困境的角度加以分析,由此得出农业保险经营的市场失灵并需要政府大量补贴的结论。[1]

    笔者认为农业保险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人们需要的物品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第二类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第三类是自然垄断物品,第四类是共有资源。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自然垄断物品是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2]农业保险的特点——社会效益高而自身经济效益低,反映它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但是,农业保险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为,参加农业保险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比如缴纳保险费等,因此农业保险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另有学者认为农业保险产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物品,但更多地趋近于公共物品。[3]

    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因为市场是按照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的,只有在私人物品的范围内,市场机制才是有效率的。由于农业保险自身风险大、社会效益高和经济效益低,所以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按照商品的实际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实施农业保险只能是违背商品交换一般规律,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当农业保险既定的社会效益目标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时,政府就要用“看得见的手”通过国家立法、国家定价、财政补贴等国家干预手段来实现这一特定目标。[4]

    国外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说明农业保险商业化经营的不可行。Wright和Hewitt在研究中发现,历史上使用私人来承担农业保险多重险的尝试无一幸存。对于所有险和多重险,基本上都由政府来直接或者间接经营。在1938年以前,经营农作物保险的私人保险公司都遭到了惨败,最终退出了这一业务领域。[5]美国联邦政府于1938年颁布《联邦农作物保险法》的基本原因就是私人保险公司根本无法承担农作物保险的巨大风险。

    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决定了我国农业保险不可能走商业化道路,而只能是政策性的。与一般商业性保险相比较,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非营利性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目标。继2004、2005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产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从上述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可以看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已得到国家核心层的认可和支持。

    (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1.我国农业保险监管的理论解释

    一般说来,农业保险监管本身并无独立的理论体系,从农业保险实践来看,其思想基础源于一般的规制理论。其中有三种重要的规制理论:公共利益论、捕获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铝厂;
环保监测技术;
保护措施;
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22-01

前言:环保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资源、环境日益恶劣的发展时期,铝资源市场的竞争环境日趋激励。自焙槽铝厂是传统工业的前身,它使用的生产工艺技术落后、产能、效率低,能耗、污染高。之后,电解铝成为铝工业的主要生产模式,虽然总体生产工艺水平上去了,但是最根本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问题依然没有切实解决。

一、环保监测技术在铝厂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污染、资源损耗是铝厂首要管理问题,它不仅关乎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价值,还影响着生产工艺的经济效益。污染问题严重、资源转化率低的自焙槽铝厂已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电解铝生产所取代。从经营管理角度看,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经营管理的障碍,采用科学、有效的环保监测,是铝厂维护生产秩序、保证经营效益的关键。尤其在铝资源、铝产品供需关系不稳定的经济市场,如果铝厂生产环境不符合政府规范要求,则铝厂不单会被市场所淘汰,其经营行为也会受到政府限制。环保监测不仅是铝厂需要履行的工作项目之一,政府也应提起高度重视,鼓励铝厂进行节能改造、探索生产工艺的降耗能力,使铝厂各项生产指标达到环保要求。由此可见,环保监测技术的推广使用,能为铝厂营造一个规范、标准的生产体系,坚定“少投入,多产出”经营原则,向良好经营状态发展。

二、铝厂的环保监测技术

铝厂环保监测项目有很多,如电磁辐射监测、节能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等,要想开发与环保理念相契合的监测技术,其应用技术离不开先进科学理论的支撑,本文主要以电解铝生产为研究对象,探究相关环保监测技术。

2.1 电磁辐射监测

电磁辐射对人伤害很大,《电磁辐射环境卫生参考标准》中规定,人在100KHZ-30MHZ频段电磁辐射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由于铝厂最大的污染源是电磁辐射,变电站、大功率设备、电解槽等装置设备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所以,铝厂应在每个产生电磁辐射的装置设备上安装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安装预先设计的电磁场源分布图,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监测工作。以电解铝车间为中心,向四周延展,每个监测点的距离不得超过50m,边界线距不得超过480-850m,如果中间有障碍物,则应适当调整监测点的空间位置。一般情况下,监测仪器为RR2、RR3A、RR8,监测点的工作频率为0.15-100MHZ。

2.2 节能监测

我国《节能法》明确规定:“禁止新建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工业项目。”因此,电解铝时电解设备、装置都应进行严格的功能审查,通过监控能源利用情况,定量分析铝厂各生产项目的节能情况。首先,监测、评价电解铝过程中铝资源的转化、利用情况,并实时监督电压、电流供能体系的完整度,检测产品的各耗能指标;
其次,对相关生产工艺、设备、网络等技术性能进行节能评估,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监督铝厂设备装置、工作人员的运行、工作行为,并将其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最后,根据节能效果测试电解铝生产工艺的节能效益,利用数据统计,完善能源计量工作。

2.3 污染物处理监测

电解铝工艺也会产生污染物,如氟化物,CO、CO2与SO2沥青烟,粉尘废渣,这些污染物是铝厂日常生产管理监测的重点。

2.3.1 氟化物

氟化物是电解质蒸汽,NaAlF4电解时受高温影响,会产生气态氟化物,这些物质进入电解槽,会与水、空气产生阳极效应,转化成电解烟气。除气态、固态之外,电解烟气还会随着工业用水,流入电解槽中,干扰电解铝生产工艺。铝厂需在每个氟化物形态转变节点位置,设置物质检测仪器,控制氟化物扩散到整个电解铝生产工艺中。

2.3.2 CO、CO2与SO2沥青烟

氧化铝与碳阳极发生反应,会生成CO、CO2气体,如预备槽中的硫化物也进入其中,还会产生污染严重的SO2,融合组成沥青烟。为此,检测中心每小时都必须根据C元素固体生成量,测算污染气体的容量,监测电解铝生产工艺中沥青烟污染物的含量。

2.3.3 粉尘、废渣

粉尘、废渣一般由碳粒子组成,电解槽长时间运行,槽内势必会囤积大量碳粒子,这些粒子会随着氟化物气体、沥青气体、工业废水,转移到铝厂周边地下水、空气、土壤中。因此,铝厂会定期监测电解槽的碳粒子沉积量,定期修复、清除。

三、保护措施

通过上文对电解铝环保监测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污染物、污染源种类多,监测任务重,要想利用有效监测,减少污染,提高节能生产效应,必须从污染物产生过程入手,在电解生产中应用节能原料、采用烟气净化回收工艺与设备,探讨自焙槽环保达标改造的途径。

3.1 发挥监测技术的导向性作用

由于电磁监测技术要求高,所以铝厂需加强这部分监测工作的监管力度,确定工作指标、任务和方案,利用责任制度管理机制,将电磁监测工作分配给个人。同时,采用先进监测技术、仪器设备,安装自动数据传导装置,创建智能化、统一化的电解铝生产工艺链条。让监测工作与日常控制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数据信息为基准,规划、调节下一阶段铝厂环保监测的工作重点。

3.2 优化生产工艺

在优化电解铝生产工艺的同时,利用其它净化、回收工艺,填补其污染控制、能源限制功能性空缺。高温电解会产生氟化物、CO、CO2与SO2沥青烟等气体污染物,可引入湿法净化回收工艺,在每个高温加热工艺区,安装液化冷却装置,并集中控制调节温度,以有效避免热能损耗。此外,还可以选择先进工业生产设备,如固反应器、袋式收尘器、VRI反应器等,将污染气体、液体、固体收集到统一的处理装置中,集中控制、处理。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铝厂的环保工作任务艰巨,涉及到很多的技术、管理问题,所以无论是铝生产企业,还是行政机构,都应充分利用环保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势,一丝不苟的完成环保监测工作,使铝厂中的每个生产项目会变得更加科学、完成节能减耗、控制污染的生产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振霄,王廷建,刘明远.铝厂的环保监测技术与措施[J].环保监测技术导刊(上旬刊),2011,11(23):101-112

[2] 李维.中日城市环保监测技术系统的运营模式比较研究――中国桂林市和日本熊本市的环保技术系统运行模式比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环境科学,2012,14(12):101-112.

[3] 杨飞,张新伟,王志文.环境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与节能,2013,15(11):135-158.

[4] 张久晨,信江艳.发电厂环保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电力信息化,2009,12(01):163-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