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打样实训总结【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30 17:4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事实也是这样的:例如去年,公司的销售业绩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像往年一样实现8%的增长,只与上一年的销售总额持平。这让敏锐的杜总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的销售业绩止步不前呢?难道仅仅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打样实训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打样实训总结【五篇】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事实也是这样的:例如去年,公司的销售业绩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像往年一样实现8%的增长,只与上一年的销售总额持平。这让敏锐的杜总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的销售业绩止步不前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市场上冒出来的那几个品牌捣的鬼?显然不是。

为此,杜总联合营销咨询机构对公司进行了一次深入地市场调查和问题诊断,最终发现公司在市场开拓、经销商管理、终端铺货、产品陈列、促销活动等系列工作方面都没有做得往年那样好。为此,咨询机构建议公司对区域经理、经销商、业务员、促销小姐和策划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以便迅速改变公司目前系列工作的不足,有效提升公司的销售业绩。

这一建议被杜总采纳,并很快邀请专业培训师,对相关员工展开了专业的专项培训。培训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员工赞叹不已,培训课上不但没有一个员工打嗑睡或开小差,而且每个员工都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因为他们觉得这次培训真的与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非常的接近,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良好展开。这让杜总高兴不已,认为公司很快就能实现久违一年多的飞跃了。

但是,六个月后,杜总查看销售报表,与上一年同期对比,公司的销售业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攀升。这与杜总的期望大相径庭。到底是为什么呢?培训效果不是很好嘛!这让杜总陷入了沉思,却久久找不到答案,苦闷随之而来。

于是,杜总又求助咨询机构。通过咨询师与杜总的深入沟通,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培训效果虽然不错,但杜总和所有受训人员都只把培训当作一项工作——培训完了这一“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而没有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培训内容变成行动放到工作中。这样,销售业绩自然难有大的改观啦!

事实上,国内目前为数不少的公司展开的培训都是这样的——培训归培训,工作归工作,没有良好的展开后期跟进工作,导致培训是白忙活了,工作依旧的“艰难向前”,很难见到胜利的曙光。这让培训师心痛,更让公司老板心痛,因为培训只是基础,重在后期跟进。这样,培训的价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公司才能更好的发展,毕竟后期跟进贵如黄金啊!

显然,培训之后,后期跟进贵如黄金。那么,如何跟进才能使得培训真正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呢?

一、组织专项研讨活动,深化工作内容。培训完成之后,公司应该趁热打铁,马上组织员工,展开专项研讨活动,将培训内容一条一条、一点一点的分析、消化,并且结合公司当前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深入地探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把培训精髓与公司的当前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工作迅速、良好的完成。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美国军事专家反思朝鲜战争时说:“令人十分吃惊的是,中共军队充其量只有迫击炮,却在朝鲜打败了全世界军队中火力最强,又完全拥有制空权的美国军队。在战术上,中、朝军队类似,都敢拼敢打,充满气势和决心。他们的进攻方式一般是派遣一支部队深入敌后,先断敌退路和给养,然后从正面、两翼发起进攻,制服敌人。他们也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使敌人钻进V形口袋,然后收紧口袋,予以歼灭,并把部队派到袋口后面,阻挡前来救援的队伍。对美军来说,坚守阵地,等待天明,才是防御中国人进攻战术的上策。一等能见度恢复,中国人便停止进攻。这时,美国人利用武器方面的优势以及制空权,轰击中共军队的已知阵地,就可恢复失地。但是由于中国人夜间突袭,又不被人注意,联合国军往往在敌军四面进攻下撤退下去。不然,便是阵地陷落,或被完全摧毁。”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由于东西方国家思维的差异,导致军事理论研究的立足点也不同。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这是包括军事活动在内的各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座右铭。然而,人们由于传统思维模式和好胜心理因素的影响,对失败的研究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失败教育并不多,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研究失败的重要性。

如今,在中、美双方军事院校的教材和影视中,上甘岭战役都成为经典战例。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24天,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战役开战第一天,美军投入了7个步兵营,18个炮兵营,200架次飞机,投航空炸弹600枚,发射炮弹30万发。中方应战的是2个连和1个排,消耗40余万发子弹和近万枚手雷。志愿军当天死伤550人,攻方伤亡1900人。原本双方都以为是一场小规模的攻防战,后来却演变为一场惨烈的肉搏。整个战役,志愿军阵亡7100人,伤残8500人;
联合国军阵亡11300人,伤13600人。

战后,交战双方都在总结这场战役,而出发点却完全不同。我军从中总结出精神力量足以支撑血肉之躯对抗飞机大炮。美军则看到了机械化部队在“近战”、“夜战”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从朝鲜战争起,美军培育出总结失败、不断创新的传统,开始了迄今为止仍未停止的总结、反思、创新、提高的循环发展过程。自此,对战争行动中的得失成败进行深刻、系统的总结成为美军不变的信条。

每一场战争或较大的军事行动结束后,美军都要进行专门的评估和分析,官方总结报告,直言失误和不足,提出新的军事理论。如: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军不仅对其失败进行了深刻反省,还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和建军思想,拉开了改变世界军事格局的改革大幕。针对入侵格林纳达行动中三军通信不畅、协同不力的情况,美军又提出,必须提高军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不仅检验和实践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战后更提出“全维作战”、“信息战”、“精确战”等诸多全新的作战理论和概念。随着伊拉克战争逐渐结束,美军又开始从中借鉴很多东西用于阿富汗:与当地人建立合作关系,训练当地部队,注意控制时间。

一、美军开设失败战争学科,总结战争教训,贵在实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的古语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误、失败之时,常常最容易找到事物转变的切入点。目前,不少国家和军队都十分重视对失败的研究,甚至有的还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失败学》。美国专门出了《失败》杂志,日本新成立了“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俄罗斯也将建立“失败纪念馆”。

在作战理论研究方面,美军主要从现实抗争和未来作战需要的角度去研究失败理论,作战思想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与创造性。在战例研究方面,美军着眼总结教训,寻找战略失误,再总结成功经验。例如,美国国防部一直在对越南战争的失败进行总结,他们反复研究当初强大的美军为什么会在小小的越南战场吃尽了苦头,以至于最后陷入战争的泥潭,并把越战研究作为军校学员的必修课,把失败当作经验进行温故而知新。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许多决策者却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教训和发展理论上,先后出台了海湾战争情况报告。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军出台了《科索沃战争内幕和教训》一书,总结了战争中为什么会发生平民误炸事件和战略指导失误等方面的原因,而对成功的经验却很少谈起,包括美国的一些新闻媒体,也是如此。美军打击阿富汗之前,预先对苏军当年陷入多山之国阿富汗的泥潭进行专门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成功之策。伊拉克战争尚未结束时,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就着手对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于2003年7月以“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主要报告”为书名正式出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陆军总结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并出台了伊战研究报告:美军认为伊拉克人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统统都无能。伊拉克人发动了几次有组织的反攻,并在有的情况下设法躲过美国的侦察。伊军值得注意的成功包括2003年3月23日的两次事件,这天被称为自开战以来美军最黑暗的一天。伊战中,美军先发制人战略的风险也暴露无疑,如陆军给养部队没有跟上向巴格达快速推进的部队,有时部队不得不到处搜寻食物、燃料和医疗用品。有的情况下,他们向其他部队借。研究报告还指出美军在城市战中暴露出来的训练和装备方面的弱点,等等。

2008年4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布什总统提名驻伊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担任下一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主管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地战事,只等国会批准后就走马上任。6月2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载文介绍了这位上将的军事思想。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将军似乎对的游击战思想颇有心得。

在伊拉克的5年期间,彼得雷乌斯潜心研究游击战,总结出了一套作战思想以有效应对,他主持编写的《美军反暴乱手册》,包含了情报搜集、战术策略、军队领导、后备物资甚至当地语言、文化等软实力等方面的内容,为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指导。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文章称:“彼得雷乌斯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将的游击战术颠倒过来使用,毛称成功的抵抗必须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而彼得雷乌斯强调美军应消解伊拉克民众强烈的反美情绪,从而清除反美武装的生存土壤。”

2004年3月29日,伊拉克战争结束一周年后,美军开始评估作战计划、战略以及技术,其经验教训之一是:在数字化战场之上,对前线部队而言,技术拥有与武器系统同等的重要性。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军要将阿富汗作战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写进新版《战地手册》,作为带有法规性质的作战行为指南,下发到驻阿美军,以及阿境内的北约部队和其他联军部队使用。这本全名为《阿富汗小战斗单位军事行动》的手册共123页,由美陆军作战教训中心编写。它既总结了美军的成功经验,也吸取了失败教训,是美军资深军史和战术分析专家多次赴阿富汗一线战场调研所得。

美军重视《战地手册》有传统。曾担任过两届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在步出西点校门10年之时,也曾收集整理过美军在一战中的作战资料,编辑成《战地手册》。此后,他才在二战中扬名。艾森豪威尔的经历让不少美军的高级将领看到了从教训中学习的重要性。

二、“胜败乃兵家常事”,善战者并非无败绩,恰恰是从“完美的失败”中提高了用兵之法,才打了更多的漂亮仗

许多人总不愿谈挫折和失败,好像不谈它们就不存在。但挫折和失败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找到防范之策,才能开拓前进。中国历史上所以少有鲁迅先生曾经感叹过的那种“失败的英雄”,原因就在于人们认识上的普遍偏见,总好单纯以成败论英雄。这种偏见,至今在一些同志头脑中还存在着,他们或者看到成功就喜悦,看到失败就叹息;
或者只把别人的失败当笑柄,幸灾乐祸,不善于从中汲取教训,增长见识与智慧。其实,研究失败与研究成功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失败意义更大。平时多在“失败者的交椅”上坐一坐,为的是更新思路,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军事训练上,我们一段时间曾形成了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无论是联合战役演习,还是合同战术演练,其结果往往都是红胜蓝败。难道我们在未来作战中就丝毫不会出现险局、残局、僵局甚至危局、败局吗?难道每一次军事行动都能“凯旋而归”吗?当今许多国家的军队组织演习时也常设计对手胜利的情况,他们认为这样能从实际出发,避免一厢情愿,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制胜的对策。“胜败乃兵家常事”,善战者并非无败绩,恰恰是从“完美的失败”中提高了用兵之法,才打了更多的漂亮仗。平时多搞点敌胜我败的对抗演练,陷己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恐怕更接近实战,更能提醒我们多研究出几套反败为胜的硬招,练就驾驭复杂局面的真本领。

三、只有让平时的训练与演习充满硝烟和火药味,把对抗训练演真、演实、演活,树起强敌的靶子,勇于求败,知败而后战,知败而后练,才能在演练的“失败”中积极探讨以劣胜优的招法,不断提高我军打赢能力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于将作战演习的最终结局定位于“红军”必胜,而不论“蓝军”如何负隅顽抗,也难逃败运。与此相反,在美军的演练中,“蓝军”却总是异常顽强,“决不言死”和“不撤退”是“蓝军”的一贯风格,演习结果常常是以“红军”失败而告终。我们有些同志对此感叹,美军丝毫不讲情面的演练方式值得称道。在西弗吉尼亚大学任军事学教授的莱昂哈德,却对美军这种“蓝军”“决不言死”和“不撤退”的演练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在《信息时代的战争法则》一书中指出,“蓝军”拒绝撤退,“实际上是在拒绝训练己方部队实施追击行动”,而在实战中“追击行动其实是最为棘手的任务”。同时,“蓝军”“决不言死”,意味着教给士兵“要想打败敌人,就必须将他们全部歼灭”。他认为这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战争艺术其实主要表现为善于在并非全部歼灭敌人的情况下打败敌人”,也就是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莱昂哈德的批评或许不完全正确,但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指出了掩盖在设置复杂困难训练环境背后的问题。这种敢于向人们赞许的事物提出质疑的精神和独到的认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当然是对的,但它必须以反映战争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一种主观随意性。其实,在演习中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看“红军”胜还是“蓝军”胜,重要的是看“红”、“蓝”双方能否不让自己的正反身份影响作战行为,能否放开手脚释放己方的最大潜能,能否在各个环节上特别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上全面得到锻炼。组织对抗演习的导调机构,应顺应战场规律的客观需要,让“红”、“蓝”双方自主进行真实的对抗,使部队得到近似实战的考验。这样,“红军”不论胜,还是败,都会使对抗演习具有实际效果。

总结战法经验,人们往往偏重对成功经验的吸取,而疏于对失败教训的探寻。人类连绵数千年的战争史,既有连战连胜的辉煌,也有屡战屡败的悲剧,失败与成功并驾齐驱,共同绘制了战争历史的丰富画卷。倘若只研究战争成功的一面而忽视失败的另一面,那么我们最多只看到半个战场。对战争历史一知半解,就可能重犯历史错误。

古人讲“知耻者近乎勇”,不仅道出了认识失败的艰难,也指出了探寻失败原因的重要。“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也有街亭之失;
拿破仑纵横驰骋,威震欧洲,最后兵败滑铁卢;
美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凭借其高技术优势在世界上频频动武,赢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但也有索马里的伤痛。一生成功地指挥了数以百计的战役战斗,但也多次坦言自己打过几次败仗。善战者不忌讳失败,不回避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便可化害为利。美《战地手册》策划人之一、美第三步兵师的迈克尔・沙利文少校指出,“在复杂的系统中,我们总是无法弄明白成千上万个变量,但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应对其中的大多数。士兵们应该首先在训练场上遇到某种突况,而不是在战场上。”

因此,要善于在演习中求败。宁败于操场,不败于战场。对抗性演习是最贴近实战,最能锻炼、检验实际指挥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近几年来,它逐渐成为演兵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单”。然而,一些单位在进行首长机关或实兵对抗演习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蓝军”指挥员思维浅薄,“招法”不多,反应迟钝;
“蓝军”部队呆头呆脑,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演习的结局尽在“想定”之中:“红军”大获全胜,“蓝军”一败涂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战之必胜”的惯性思维下,情况设置总是偏袒“红军”,而让“蓝军”低能化。由此而来,一些演练常常是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高就低,人们把这种情形形象地讽喻为“‘蓝军’弱智化”。这样一来,演习情况不需要很深的研究就能看透,不需要很高的谋略就能处置,不需要很多的招法就能打赢,演习如同演戏,缺少“火药味”,结果是演必摆,演必顺,演必胜。

常言道:“平时训练不从难从严,战时必定要付出血的代价。”影片《突出重围》在这方面起了示范和导向作用――“强敌”真强,不仅表现在武器装备等硬件上,更表现在战役战术思想上。“惟有强敌的狡诈,方显英雄本色”,我们当为之鼓掌叫好,也当在演习实践中借鉴。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总结经验、教训对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教训的总结。因为经验是在某件事所需要的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取得的,除非进行高度抽象概括,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教训则不同,它是在缺乏某种必要条件下得出来的,其指导实践的范围相对较宽泛。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部队上常讲,小总结,小进步;
大总结,大进步;
不总结,不进步。回顾过去,反省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成功了明白成为何因,失败了知道败在何处,在成功与失败、失误中找寻规律,从而形成有益的经验,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将有莫大的助益。

唐太宗李世民关于镜子说过三句非常著名的话,第二句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总结经验教训应首先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这里的历史,既有大历史,也有即将从事职业的小历史。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通过对大历史上人与事的总结,能使自己掌握不少生存法则。而通过对即将从事职业历史上一些过来人的学习和总结,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职业的发展状况、工作规律、素质要求和从业技巧等基本业务常识,帮助自己少走弯路,少兜圈子,少摔跟头,进而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李世民关于镜子的第三句话是“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同事是人们提高工作技能的好老师,而且是非常称职的老师。对于同事所取得的成绩不应该产生忌妒心理,更不能把他们出现的失误或惨痛经历当作故事来读。正确的态度是认真总结、吸取同事的经验,尤其是他们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因为智者,能以别人惨痛的教训来警示自己,而愚者,往往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去唤醒别人。同事今天出现的问题很可能就是我们未来会遇到的情况,既然有人踩响了前面的雷区,我们一般情形之下可以沿着他们走过的路放心前行。有人曾经描述借鉴他人教训的作用——等你什么时候能看别人惨败的经验,看得一身冷汗,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可见,学习别人的失败等于加速自己的成功。

总结经验、教训最重要的还是总结自己的。《论语》中说:“吾日三省乎吾身”。自省是对自己昨天的一种总结,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过程。任正非在华为公司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提出一个问题:“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的回答都说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成功或失败的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总结自己的前提是对自己的优缺点、能力特长等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定位,这样才能辩证地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避免像手电筒那样只照别人却照不到自己。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想教育;
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每周只上一节课,课时少,学生仅靠在课堂上练习远远不够。那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呢?通过了解,我知道学生在四年级就已经接触过指法训练,但并不是很系统,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并且我注意观察学生的打字情况,他们基本上是看着键盘用“一指蝉”打字。我想既然他们已经了解过指法,那么我为什么不训练他们实现盲打呢?当然指法训练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对素质教育也是一大推动,如果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他们的打字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开始练键盘时速度的快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让学生的指法错误,要认识到指法对今后的影响。想到此,我立即实施,在指法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理论传授、示范、逐一纠正。

(一)、思想教育与强化训练相结合。强调打字需要艰苦训练克服惰性,速度与质量的要求对每个人是一种挑战,在打字过程中要专心,也要有紧迫感,既要稳重,也要有竞争意识。提高速度应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手指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哪个手指按哪个键,都要一一对应,不然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新的认识,作好“打攻坚战”的充分准备,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也要不时的对学生思想进行充电,防止惰性产生。

(二)、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仅仅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指法训练,容易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疲劳感和厌烦心理,从而出现惰性,学生会渐渐地对此失去了兴趣,怕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被我调动起来,所以我正确地利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通过软件中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气氛。刚开始我把游戏级别降到最低,让学生很容易通过,使学生找到自信,然后由易到难,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通过游戏得到快乐,而且还加强学生的打字训练,使得教学在快乐融洽的游戏中顺利地完成。同时我还利用小组间进行打字比赛这一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和足球比赛一样,实行巡环制,让他们互相比,看谁打的最快,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打字速度,一举两得。

(三)通过测试提高学生打字速度。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刚开始,让学生在word中按顺序录入26个字母,比一比看谁打的快,比赛完成后,我让学生自己找出速度慢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再次进行强化训练;
然后再提高难度,我会让学生用智能ABC输入法在word中进行规定的汉字录入测试,我在记录测试成绩时,要求学生大声地讲出来,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使大家知道对方,为自己提供暗下决心的机会。每次测试完成后我会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总结疏理,让他们互相看到对方的成绩,有一个比较,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五年级三班的李三国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但在打字这一项学习中却有些落后,几次比赛成绩都不理想,看到他闷闷不乐的样子,我走过去鼓励他说:“不要灰心丧气,这只是个开始,这没有什么难的,只要多练,肯吃苦,速度一定会提高的。”以后的几节课里,我特别注意他,因为他总是早早地来到机房,走得却最晚,每节课都会认认真真地练,慢慢地那张小脸上阴转睛了,又一次测试,他得了全班第一名。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在他的带动下,五三班的打字水平提高很大。测试比赛的效果真是不错。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难有望。予极不满今之青年口谈革命,而抛荒学业。其结果革命未成,而自身先巳堕,此则余所反对者也。”

蔡先生是全国智识界领袖人物,他的话格外值得尊重。而且现在实在不少的青年,只知空空洞洞的干喊革命,实际没有组织,没有办法,亦并无丝毫真个去进行革命的诚心,这实在怪不得蔡先生要反对。这种浮嚣虚伪的青年,我们大家都应当反对的。

但是蔡先生亦同别的智识界中人一样,常发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以迷惑一般青年。这是不能不为蔡先生惋惜的。

双十节北京大学开会的时候,李石曾先生极力推崇学治,以为北大的学生只要埋头求学,提高中国的文化,中国便会好的。能除一切格外的事,都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现在蔡先生又说甚么长时期的教育训练,甚么不要抛荒学业,正与李先生的话契合了。

要求中国,诚然非教育学识不可。但是究竟那一种教育学识,才能救中国呢?我要问蔡先生,把英文的重音或会话学好了,便可以救国么?一国的人,都懂了三角微积分,便可以救国么?再不然,大家都会做“风呵’月啊”的“新文学”,便可以救国么?

蔡先生办北京大学亦七八年了。这七八年不看见中国有转机。然而贿选反成功了,临城通牒反承受了,便是蔡先生自身,亦反不能容身于北京那个地方了。蔡先生不但不怀疑以前办教育的功效在什么地方,还要说“非有长时期教育训练”不可。纵然有了长时期的教育练,中国便有希望了么?

假令北大的文科学生,个个都成了郁根,杜里舒,北大的理科学生,个个都成了爱恩斯

坦,大概中国要好了罢!但是请看郁根,杜里舒,爱恩斯坦生长栖息的德国,是一个甚么样子!鲁尔不是被法比强占了么?来因河区域,不是正在闹甚么分立运动么?巴伐利亚与萨克荪不是与中央政府有许多电见么?请问蔡先生德国社会亦是毫无组织,民众势力亦是犹如一盘散沙么?蔡先生以为德国还要经几样长时间的教育训练,才可以有望?

要中国好必须研究怎样才可以使中国好。所以最要紧是研究社会科学。而且不仅是要研究社会科学,亦要研究了得着甚么结果,便自己向前试验去。我们要靠学理来解决中国问题,要靠学理来研究怎样团结民众,推倒军阀,这是不错的。但不是说靠甚么高次方程式的学理,亦不是说靠甚么英文修辞学的学理,亦不是说靠甚么数理哲学的学理。

所以我说蔡先生的话,是似是而非的。一国的所谓名人前辈,说这种似是而非的话的人,实在太多了。我希望一般青年还须用自已的鉴别力,来估量他们说的话,不要无条件的相信他们。

我们亦要晓得社会的无组织,民众的如散沙,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没有教育训练的原故。凡民众能长期团结的,总不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们有很密切而利害一致的经济关系,例如各工厂的工会,或各商号的商讨。二是因为他们有能直接影响自身经济的政治关系。例如可以直接创制或撤回议员的选举团体。我们中国呢!经济上面很少几千几万人集合的工版。政治上面更不然人民一点直接参与的机会。这样怎能怪中国人成为这样子?

民众还有一种团结的方式,那便是在骤发的事上,因民众感情的一致,而结成的。如所谓群众运动,在我们辛亥革命,与五四中,都曾经发现过。这一种团结,与其说靠甚么

长期教育训练,不如说靠机会,靠会运用这机会的领袖。在这种团结中,所做的事,加入这团结的人有时自己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他们何曾是因为受了甚么教育训练的原故?

所以民众的团结,在骤发的方面,是靠领袖会运用机会。在长期的团结方而,是靠发达大的实业以集中人民,且与以直接参与政治的权利。总而言之。我们要给领袖以领袖的教育训练是真的。对于一般人民,说怎样给与长时间的教育训练,总是一句大恍悟不可捉摸的话。

我们要靠训练一般民众的领袖,利用民众骤发的团结,以进行推倒军阀的革命。然后我们发达大的实业,与人民以直接参政权,这才是有效力团结民众的办法。若说要靠贴劝世文样的甚广“教育训练”,劝世文纵然贴上一万年,终不能有芝麻大一点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