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就业创业指导【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30 19:2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第1篇2014年9月,人社部尹蔚民部长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劳工和就业部长会上指出:“要致力于创造更加充分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他在接受《学习日报》采访时强调,“根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就业创业指导【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就业创业指导【五篇】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第1篇

2014年9月,人社部尹蔚民部长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劳工和就业部长会上指出:“要致力于创造更加充分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他在接受《学习日报》采访时强调,“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和需求,更加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和网络招聘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充分的岗位信息、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目前,通过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的方式,使求职者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更顺利更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全国就业服务部门、机构和院校的工作重心,在实践中探索并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他们围绕提升就业者素质和搭建就业平台,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基地,到有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跨地区、跨行业、全方位地为学生就业开辟渠道,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等等,总结出许多珍贵经验和值得学习的工作方法。

《职业》杂志为给就业工作者创造更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水平,推进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和专家化进程,本期特别推出“一线就业工作者谈就业指导的实践与创新”专题,集中交流探索职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方法,便于选择借鉴,努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使更多的人能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加上高等院校的扩招,进一步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学生规模。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平衡中主要链条衔接的缺失,造成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局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不理想。现行的教育政策和体制,仍未走出重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怪圈,职业教育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同时,在社会环境和国民意识的影响下,广大家长自身的传统思想也推动子女追求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其次,职业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设置单一,学生的很多需求无法满足。职业院校采用校内理论、校外实习的模式,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工厂岗位技能脱节,企业实行绩效管理,难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再次,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学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行业发展的认识模糊不清,而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理论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在毕业时不了解社会需求,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盲目性。最后,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意识差。职业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校未将学生心理素质差、创业意识弱、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列入议程。学生缺乏良好的创业引导与就业指导,面对就业市场无所适从,不是被无情淘汰,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二、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有技能的人才,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对策和途径。

一是国家政策倾斜。“十二五”规划将职业教育归于国民教育行列,平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需要。国家要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切实拿出转变方式的措施,职业教育部门也应迅速出台与“十二五”规划相配套的改革措施,整体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职业教育部门要改变旧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首先,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职业院校与高等学校、企业联合,校企共同育人。其次,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有专长的高级技师和现场工程师进校担任技能训练教师,改善现有的师资结构。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充分重视对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联谊会、招聘会等,满足学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

四是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职业院校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择业、创业。通过开设创业指导课,实施创业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就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第3篇

要立足国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就业指导方面对我们国内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下面对主要发达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做简单的介绍:

1.1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基本做法美国各高校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和排名,因此,高校之间的竞争就显得十分激烈。绝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开始全程就业指导,而且指导目标分阶段进行,阶段目标非常明确。第一年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市场的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兴趣和专长,参加相关活动,最终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收集企业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体验;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如何写求职信、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收集需求信息等;
而我们的就业指导仅仅就相当于美国的第四阶段目标。

1.2英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基本做法英国高校就业指导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是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与国内的就业指导中心功能是一样的,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英国的就业指导服务部不仅提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还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深造途径等。学校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人员,帮助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特长、设计职业生涯和计划求职方向等。就业指导教师大都拥有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还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辅导等,这等师资力量是国内所无法比拟的,值得我们借鉴。

1.3日本高校就业指导的基本做法就业指导在日本高校的存在形式是生存方式指导和自我实现能力指导,把职前、职中和职后相统筹,形成了生涯辅导理论。日本高校的就业问题是全民关注的,从政府、学校、企业到整个社会都建立起一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体系和机制,形成社会资源充分参与的高度组织化。劳动省设有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承担全社会就业和劳动问题;各府县设有学生职业中心,作为政府负责介绍和安排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办事机构;所有的高校都设有就职部,院系设有“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定向教育等。总之,国外就业指导的做法可以总结为:一是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予极高的重视。二是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三是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并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坚实的后盾。

2.创新思路

针对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现状,结合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指导思路,提出几点适合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路:

2.1建立与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各大高校要成立由校高层领导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就业指导办公室,与各院(系)的就业指导小组一起,构成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领导到位,层层抓落实。这是做好职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的组织保证。各院(系)也应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向社会有针对性地推荐毕业生。

2.2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目前,各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保证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的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一是人员要有质量保证,直接聘用有职业指导经验或背景的专业人员主讲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二是素质水平的把关。要求就业与创业指导人员掌握就业政策及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人事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企业人才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基本情况,沟通企业(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三是实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奖励考核措施。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需要有一定专业背景和职场经验的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更新教育者的知识,强化教育者的专业背景。实行考核和奖励措施则可加强对该领域的规范操作,通过评比、奖励、优化等措施,形成该领域的良性循环。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卫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四个方面

现在的卫校学生都是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就直接报读的,他们与过去通过统考进校的中专生有很大差距,多数学生文化底子薄,综合素质比较差。因为学生的就业率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将是对学校质量的检验,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所以出口畅通度还直接影响到入口问题。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业率又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情况,所以怎样把学生保质保量送出校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不能等到毕业时才着急,要把所有工作提前做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医护技术是卫校学生的生存根本。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吃苦耐劳,钻研业务,忠实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要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一方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帮助他们了解,正视就业难的形势,使学生认清今后毕业时将会面临的就业压力,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另一方面,应让学生清楚自己选择医护专业是明智的,因为在任何时代,任何经济状况下,医护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结合我国医护比例的现状,告诉学生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从低层次岗位做起,不应梦想通过一次就业就谋取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卫校学生需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就业优势。与大学生相比,卫校学生有务实的就业观和动力能力强的优势,而几乎所有医疗单位都需要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卫校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既适合横向发展,拓宽择业面和转岗的职业群,如护士、按摩师、育婴师、营养师等,又适合纵向发展,能够晋升的职业,如护士分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
医师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按摩师分中级按摩师、高级按摩师。因此,卫校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形势不要气馁,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消除过高评价自己或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心理。卫校学生在首次就业时,既要争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自己规划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又要正视就业难的现实。应珍惜机会,先解决生存问题,再积累经验,选择理想的岗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本着“先就业,再择业;
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实事求是地对待社会、工作和自己。首次就业时,择业期望值不宜过高,当就业目标与现实需求之间发生矛盾时,不妨先改变一下目标,争取及时就业,然后在新的职业领域里培养兴趣或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继续向既定的长远目标努力。

我们还应通过诊断、护理技能实验课、实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长观。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医院实习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实习,学生亲身体验当地经济发展对具有一技之长的卫校学生的需求,实地感受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深刻认识自己的社会使命,自觉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第一线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鼓励某些专业(如高级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更需要医疗人才的地方实践、闯荡,掌握更新更先进的医学理念,积累病例经验,为将来回到家乡就业或创业奠定基础。对于某些家庭经济条件好,英语口语流利的护理专业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去国外就业。总之,应鼓励学生把职业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在不断地积累中总结经验,调整、落实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1]

3.1要求在学生入校时就开始收集就业信息

低年级时,应注重搜集所学专业对应行业及职业群的信息。这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其作为确定求职大方向的依据,二是将其作为按职业要求调整自我、提高素质、适应职业的标准,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的针对性。高年级时,应注重搜集具体用人单位信息。这主要是指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方向,对聘用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工资待遇、入编、晋升机会等。这也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确定具体医疗单位的依据,二是面试时有利于和招聘者沟通。获得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条[2]: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大中专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介机构、社会实践活动与毕业实习、招聘广告、网上招聘、个人社会关系等。

3.2引导学生掌握面试技巧

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在回答所提问题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实事求是,正式用语,简洁明了,热情适度,掌握节奏,把握分寸,不指责他人,不与人争执。同一个面试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而同一个答案并不是在任何面试场合都有效,关键在于应聘者掌握了规律后,对面试的具体情况进行把握,有意识地揣摩面试官提出问题的心理背景,然后投其所好。面试时要掌握谈话的技巧:第一,准备充分,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三,礼仪周到,显示自己的修养;
第四,机智幽默,恰当运用语言艺术;
第五,巧妙回答,充分展示自我;
第六,借助手势,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

3.3鼓励学生积极推销自己

在求职中,要鼓励学生消除畏惧心理,积极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展示自己,尽量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要根据对方需要推销自己。针对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强调自己的优势。比如医院招聘儿科护士,展示自己的护理理论、社交技能就不如介绍自己的儿护技能,对儿童的爱心来得实在。专业特长加上广泛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往往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要扬长避短地推销自己。了解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什么,再针对自身进行比较,找到自己的长处,并有意识地向用人单位展现。轻松愉悦地与用人单位沟通,巧妙地展示特长推销自己,是面试成功的首要条件。第三,要多渠道推销自己。推销自己有直接推销和间接推销两种。前者是指由自己向用人单位做自我介绍。例如现场推销、书面推销、网络推销。后者是指借助中介人推荐自己,例如请学校老师、实习带教老师、父母亲友等推荐。

4.鼓励学生为创业做准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3]。因此,必须对卫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指导教育。

4.1帮助学生分析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1.1卫校学生接受了与医疗单位有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学习的课程有专业性,优于只接受基础教育的年轻人,又具实践性,强调操作,优于侧重理论学习的大学生。

4.1.2职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卫校学生学习内容针对性强,有一技之长,且熟悉医护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要求,在校期间已经为适应这一行付出许多努力。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

4.1.3学校组织的实验、电教、多媒体课程及实习等活动,为卫校学生更广泛地了解诊所、药店经营创造了条件。

4.1.4卫校学生有务实的创业观念。

4.1.5我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调适心理、训练能力,为创业做好准备。

4.2鼓励学生做创业准备

鉴于以上五点优势,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根据内外条件确定创业时间,既可以毕业后立即创业,又可以“先就业,后创业”,把创业安排为职业生涯规划中后期的某个阶段目标或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于涉世未深的卫校学生来说,后一种选择更稳妥。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在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三方面做好准备,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飞跃打下基础。

4.2.1调试心理,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与创业者应有的心理素质、创业能力的差距,制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调适心理、调高能力的计划。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积累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书刊资料或学习相关知识,在实习中感悟,积极加入学生会,在为同学的服务过程中反思,为缩短自身素质与创业要求的差距不懈努力。

4.2.2学习经营,懂得融资。除了要看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普及读物,还应多到医院、诊所、药店看看,最好利用实习时间,注意、观察管理者对人、财、物的组织和使用。创业者还需考虑资金来源并学会融资。

4.2.3构思项目,编织网络。卫校学生创业一般会选择开诊所、药店、做保健器材营销等,这些都与医护专业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卫校学生驾轻就熟,创业成功率较高。当然,若要创业成功,往往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要在这个行业建立人际网络,加强与过去和现在的同学、朋友、师长、亲戚、邻居的沟通。人际关系重在平日的维护,建立人际网络是训练人际交往、合作、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等社会能力的过程。较强的社会能力,不仅是创业者必备的能力,而且是受益终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乃平等.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100-102.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模式; 创新;
现状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will exist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work in universities, students, community has become the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Therefore, we should analyze the work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mode,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idea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various types of high school graduates gross continues to grow, together with the social employment structure imbalance, the market economy,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other factor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very grim. How to avoid the adverse extern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y and employment status into a vicious spiral of mutual restraint, how to make students keep good employment attitude and take the positive employment behavior, become the employment work faces new task and new challeng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guidance mode; innovation; current situation中途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40万.2006年达到413万。而我国的就业岗位却没有相应地增加,相反.国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加快进行以机构和人员精简为内容的改革.就业岗位急剧减少。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原有的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高校的就业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模式。

一、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在就业状况方面,高职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识(即“对个人专业优势的认识”、“对自身综合实力的信心”及“与本科院校相比是否处于不利地位”)是影响就业状况(是否已落实就业单位)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一方面,认为自己的专业具有优势者成功就业的比例较高,所以加强学生对专业优势的正面认识,是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关键任务;另一方面,无法确定自身综合实力者未就业的比例较高,所以应尽可能地关注这部分学生,使其掌握自我综合实力的评估方法,并为其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此外,认同“与本科生相比,就业处于不利地位”者未就业的比例更高,约有三分之一的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悲观判断,转变这部分学生的观念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与学生的职业定向脱节。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念教育人才的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滞后,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及毕业生的职业定向脱节,部分高校存在着只管教学不管社会需求。只管学生毕业不管毕业生去向的问题。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是围绕当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限于“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与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过分强调实用性。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

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上,范围窄、手段旧、途径少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基本上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什么、以什么方式讲都由教师决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研究

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能否尽早地对社会形成准确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设计.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并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高校就业指导应根据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培养模式,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正确地认识自我,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大学生心智成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正是学习掌握各项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最佳时机,应将职业生涯设计引入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把握机会。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促使人逐步走向成功。我国许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在学生毕业时开几次求职讲座或举办几场招聘会,而没有把它作为四年中的一个长远规划。实际上,大学生从一年级到毕业,其心理、生理一直是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就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分段实施,持续进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要实现两个有机结合。首先,要实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结合。阶段性是指毕业前的集巾教育,连续性则是指针对学生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设计与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的不同侧重点,对大学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使他们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了解国情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成才观和就业观。其次,要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卒_十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要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等,通过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高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计社会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不单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是始终体现着教育者的影响、努力与期待:同样,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并不单纯是一个被动塑造的过程.而是始终渗透着学生的判断、选择与追求。以“订单培养”为基础,教学双方直接参与“产品设计”的模式,很好地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者的导向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大学生在客观真实评价自我的前提下,通过思考、判断、比较、选择,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教育者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的情况下.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以“专业化和全员化”为导向.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提升就业指导丁作队伍的素质是就业指导丁作开展得好坏的关键。新时期大学就业指导人员扮演的角色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人,而且还是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劳动力市场信息提供者。面对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肩负的多重任务,教育部曾多次要求各高校“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研究,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模式,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友照,吴昌标.高职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研究[J].职业,2007,(21).

[2]管军.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

[3]覃干超.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4]邱勇强.我院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