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网课家访总结【五篇】(全文)

时间:2023-07-01 08:4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年级分布:小学三年级学生7181人,小学五年级学生8268人,小学生共占总人数的54%。初中二年级学生8154人,高中二年级学生5007人,中学生共占总人数的46%。性别分布:49%的受访学生为男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课家访总结【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网课家访总结【五篇】

网课家访总结范文第1篇

年级分布:小学三年级学生7181人,小学五年级学生8268人,小学生共占总人数的54%。初中二年级学生8154人,高中二年级学生5007人,中学生共占总人数的46%。

性别分布:
49%的受访学生为男生,51%的受访学生为女生,调查比例接近1:1。

年龄分布:受访学生平均年龄为11.97岁,主要集中在8~17岁年龄段。其中,22.4%的受访学生年龄在10岁以下,60%的受访学生年龄在10~15岁之间,17.5%的受访学生年龄在16岁及以上。

1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现状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对学习方式变革提出的要求。本调查主要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十年后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和网络对学习方式的作用及影响,以期全面了解北京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朝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向发展。

数据

1.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47.3%的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教室听讲,26.1%的学生最喜欢小组讨论,18.4%的学生认为一对一辅导的学习方式最好,也有8.2%的学生最喜欢自学。学习偏好的变化会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所示,在小学阶段,多数学生认为课堂听讲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到了初中阶段,小组讨论最受学生欢迎,达到38.7%,而在高中阶段,这一比例下降至22.9%,被一对一辅导的学习方式(30.7%)超越,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一对一辅导的学习方式。

经统计,学生常用的学习工具41.7%为电子词典或学习机,53.6%为电脑,31.1%为平板电脑、手机。可见,电子设备已然成为学生首要的学习工具。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低学段的学生更倾向于用电子词典或学习机,高学段的学生更倾向于用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

2.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理解

对于“获取课外知识的主要来源”一题,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56.9%选择互联网,59.7%选择广播、电视,75.9%选择图书、报刊杂志,39.2%选择课外实践活动。图3反映了随年级的增长,学生获取课外知识方式的变化趋势,互联网呈逐步上升趋势,而其他三种均呈下降趋势,到高中阶段,互联网已成为最主要的获取课外知识的渠道。

对于“哪些课程会布置需要网络完成的作业”的调查,各个年级中都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信息技术课会布置需要使用网络完成的作业。主科课程布置网络作业比例随年级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副科课程呈现倒U型。

网络对学习有哪些帮助呢?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2.2%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学习资源,77.8%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可以扩大知识面,39.2%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可以参与讨论交流。而对于“网络对学习的不利影响”,54.7%的学生认为网络会分散学习注意力,45.1%的学生认为网络会减少睡眠时间,28.9%的学生认为网络会使学习成绩下降,这说明多数学生认识到使用网络学习时难以专注于任务的问题。数据显示,学生运用网络学习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网络操作不熟练和自我约束力不强、容易走神,并且伴随年级升高,操作不熟练的问题逐渐减少,自身约束力不强带来的影响逐渐增强。可见,在网络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以避免网络学习的注意力过度分散的问题。

结论

小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在课堂学习方式偏好上存在明显差异,小学生更偏好听讲,初中生更偏好小组讨论,高中生偏好的学习方式则更加多元。随着年级的增长,互联网逐渐成为学生课外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在使用互联网方面仍需要引导和帮助。

超过30%的学生表示除信息技术课之外,各学科也布置了需使用网络完成的作业。这说明互联网正逐渐成为支持学与教的有力工具。学生最常用的学习工具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手机,其中移动学习设备所占的比例随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移动设备逐渐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工具。

2 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网络素养是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网络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中小学生在网络社会的生存能力。北京市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北京市的中小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网络素养?是否养成了健康上网的好习惯?是否具有主动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是否具有利用网络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与能力?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小学生网络素养的养成?北京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如何?如何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关注成为当下必须面对的挑战。

数据

1.学生在家上网情况

调查发现,8.8%的受访学生家中无电脑,9.3%的受访学生家中有电脑但没有联网,42.2%的受访学生家中有电脑并且可以联网,39.7%的受访学生家中有多网设备(含手机、平板电脑等)。家中拥有电脑并且能够上网的学生比例达到了81.9%,这说明网络在被调查的8个区县中已经基本普及。较高的网络拥有率也带来了较高的网络使用率,调查发现,每天都会上网的学生高达82.9%。

2.校内外的网络使用行为

调查发现,北京市中小学生课堂内的网络使用频率较低,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依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网络化教学所占比重非常低,而且即使在计算机教室中授课,44.8%的学生拥有的独立操作时间低于20分钟。学生们对丰富网络世界的体验只能通过在校外使用网络来实现。由图6可见,参与调查的受访学生中,上网的主要场所81.4%是家里,学校仅占4.5%,而网吧只有2.1%,可见,家庭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主要网络使用地点。

此外,与校内网络使用主要以学习为目的相比,校外学生的网络生活则更为丰富和多元。据“上网经常做哪些事”一题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学生中63.5%选择了学习,56.2%选择了玩游戏,50.2%上网聊天、交友,48.2%下载歌曲、铃声,45.9%看网络视频,37%上社交网站,26.6%下载软件,21.3%浏览新闻,18.2%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17.9%收发邮件,17.5%看网络小说,17.1%更新博客或微博,14.6%购物、网上支付,13.6%上传视频或照片,9%上论坛。可见,学习、娱乐、交往、购物等成为学生课外网络生活的主要内容。

3.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

就上网地点而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自己的房间里,而不是在客厅、书房等公共空间,如图7所示。这一方面体现了网络使用的私人化特征,与电视的公共收看行为有较大区别,为培养学生的自主使用行为提供了机会,但也增加了父母对其网络使用行为进行陪伴或监管的难度。

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调查结果如图8、图9所示,娱乐超过学习成为第一目的,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把互联网作为娱乐工具,而将其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大幅下降。

4.学生对上网水平的自我认知

调查发现,19.7%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属于网络新手,48.1%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的网络水平属于中等水平,而只有20.9%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属于网络高手,有高达61.3%的受访学生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网络知识与使用能力。

5.学生的信息预防意识和质疑能力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中的信息并非全部都是真实可靠的,多数学生对于网络中的陌生人怀有过度戒备心理,不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有54.1%的学生在网上从不跟陌生人说话,除了有17.5%的学生对网上的陌生人大多说实话之外,19.8%的学生很少说实话,有8.7%的学生不说实话。可见,学生们对于网络匿名性产生的交际恐惧依然较为明显,但学生对信息背后所隐藏的商业目的、价值立场等缺乏深度分析的能力,信息思辨能力亟需提高,如图10所示。

6.学生的网络参与意识、参与程度与网络表达

学生们虽然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通过“是否参与网络热点事件讨论”一题的调查数据可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比例仅为16.2%,39%的受访学生只是关注事件,不会参与讨论,更有35.7%的受访学生则不关心这些事件。作为意见领袖,组织和发起讨论的比例仅有2.7%。学生们不仅对于热点事件的参与程度较低,而且习惯利用网络进行自我表达的学生比例也不高。比如在“上网经常做哪些事”的调查中,仅有17.1%的受访学生经常上网自己的博客或微博,13.6%的受访学生经常上网上传视频或照片。

7.父母对待子女上网的态度

在“父母对上网的态度”一题中,48%的受访学生在完成父母要求后被允许上网,10%的受访学生尽管被允许上网但有时会与父母产生争执,10.3%的受访学生被父母禁止上网,仅有31.7%的受访学生父母多数情况下允许其上网。“围堵”成为父母网络管理的主要方式。

8.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36.8%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宣传有关于文明上网的内容,34.4%的学生认为学校偶尔宣传有关于文明上网的内容,11.8%的学生认为学校从来没有宣传有关于文明上网的内容,17%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是否宣传过有关于文明上网的内容,经常进行宣传的学校不到40%。

此外,信息技术课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网络素养的重任。然而据调查显示,现实中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且非常细致地指导学生健康上网的学校的比例仅为46.8%,剩下超过一半的学校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从未进行健康上网教育的学校更是达到了13.6%。

结论

网络化生活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网络化学习、网络化休闲、网络化娱乐、网络化交往、网络化思维与网络化参与构成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的基本特征。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拥有较高的网络普及率,中小学生普遍拥有较长的网络接触时间、较频繁的网络使用、较丰富的网络接触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获取知识、休闲娱乐以及人际交往的主要媒介平台,在网络使用上体现出自主化与娱乐化的倾向,在信息处理上体现出较敏感的防备意识,在网络参与上体现出好奇心强等较高的网络素养。但与此同时,依然存在着网络参与不足与网络参与行为偏差并存、网络素养提升意愿强烈与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不足并存等问题。

3 中小学生过度用网调查分析

对中小学生而言,所谓“过度用网”是指平均每日用网的时间过长,同时出现严重的对网络使用的耐受性、戒断反应及社会功能受损问题。本次调查期望在区分中小学生用网程度的基础上,了解中小学生过度用网和趋于过度用网的现状,分析内在原因,提出引导和教育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建议。

数据

1. 中小学生用网状况

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本次调查以平均每天用网2个小时为界限。少于2个小时的学生为适度用网者。将超过2个小时的学生问卷抽取出来,对与检测过度用网有关的10个题目的结果进行累加统计。统计结果分为三类,低分段的学生虽然用网时间较长,但是他们没有出现使用网络的耐受性、戒断反应,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也没有受到影响,因而还是适度用网者。将他们与平均每天用网时间少于2个小时的学生加在一起,所占比例为88%。高分段是过度用网的学生(占1.4%)。介于二者之间的是趋于过度用网的学生,占参与调查学生的10.6%。

2. 过度用网学生和趋于过度用网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如图11显示,过度用网学生的人数情况随着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到初二的时候达到最高点。趋于过度使用网络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调查还发现,男生过度用网的问题很严重,占72.7%。在趋于过度用网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有所下降,女生的比例却在上升(占39.4%),女生的趋势需要特别关注。

3. 过度用网与适度用网学生上网目的比较

据统计,适度上网的学生使用网络功能最多的三项是学习、游戏、聊天交友。过度用网的学生使用网络的各种功能时有比较明显的侧重,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功能用得最少,而使用最多的前三项依次是:游戏、聊天交友、下载歌曲铃声。

此外,从全体学生利用网络的情况来看,男生在玩游戏和下载软件方面远远超过女生,女生则在学习、下载歌曲铃声、看网络小说、博客或微博、收发邮件、上传照片、网上购物或网上支付等方面超过男生,而在聊天交友、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上社交网站等方面,男女生的差异不明显。

4. 青少年发展的自我评价

(1)亲子关系。过度用网的学生能得到来自父母的帮助占39.3%,明显少于适度用网的学生(57%);
来自同伴(44.2%)、保姆或家教老师(11.8%)、祖父母或外祖父母(4.7%)的帮助都要多于适度用网的学生,后者分别是33.4%、6.9%和2.7%。

(2)同伴关系。从总体上看,过度用网的学生对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评价比较低,与同学关系的融洽程度较差,不太融洽的比其他学生多了近一倍,很不融洽的高出近10个百分点,在班级里的归属感不强。

(3)在校学习状况。将过度用网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与其他学生相比后发现,学习成绩良好的人数明显减少,前者为36.1%,后者是55.4%。成绩优秀的也减少了,认为成绩合格的过度用网学生为31.9%,所占的比例比适度用网的学生(16.7%)增加了一倍,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比例增加了近十个百分点,前者是13.6%,后者为3.7%。图12显示,过度用网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满意程度较低。

(4)学业能力。如图13显示,过度用网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很不好,“独立完成”作业的比例较低,“完不成”、“需要辅导”、“需要督促”的比例比适度用网的学生要高。

(5)网络使用。调查发现,过度用网的学生“有多网设备(含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比例达到54.8%,他们中72.3%的学生认为网络是娱乐的工具,把网络看作学习工具的只占11.3%,且有一半以上(50.8%)的人认为自己是网络老手,但普遍缺乏上网的计划性,40%过度用网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按计划完成上网规定的任务,比适度用网学生(23.7%)高很多;
近一半(46.3%)的过度用网学生从不制定上网计划,适度用网的学生只有24.1%从不制定上网计划。由图14可见,过度用网的学生制定计划和按照计划执行的能力的平均水平要低于适度使用的学生。

结论

学生过度用网是近几年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调查显示,多数(70.4%)学生的用网时间在平均每天2小时以内,比较适度。过度用网的学生人数不多,占总人数的1.4%,10.6%的学生趋于过度用网,但对这些学生个体来说,问题不容小视。

过度用网的学生的网龄长,平均每天用网时间长,玩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的比例高。过度用网的学生与家长冲突多,在学习上得到家长的帮助少。他们认为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不够融洽,在班级里的归属感不强,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高年级的学生完不成作业的情况变得严重。

4 家校联系

家校联系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校联系的目的在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网络进入到学校和家庭,家校联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调点关注在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所感知到的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情况,以及它能否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等。

数据

1.家校联系事由

“老师会因为什么事找你家长”一题结果显示,33.6%的学生仍不清楚教师因为什么事由联系家长,而32.8%的学生认为教师会因学习问题,12.9%认为教师是因为纪律问题,9.4%认为教师因作业问题,8.3%认为教师因为健康状况,3.2%认为是因为同学关系。从上述数据看出,当教师联系家长时,学生们认为,更主要的事由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问题,然后是纪律问题,不到10%的教师会因为作业、学生身体健康、同伴关系来联系家长。

2.家校联系方式

家校联系方式的数据统计如图15。可见,学生认为当前主要的联系方式仍然为电话,网站或家校沟通平台以及网络平台或邮件所占比例偏低。

3.家校联系效果

调查发现,在积极效果方面,44.2%的学生认为家校联系促进了学习,15.4%的学生认为促成了习惯养成,13.9%的学生认为家校联系让家长更关心自己,3.4%的学生认为可以促进与同学的交往;
而消极效果方面,8.4%的学生认为增加了更多不良情绪,14.7%的学生则认为没有什么影响。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家校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但其方式和内容的单一性,使得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积极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4.家庭作业完成状况

调查发现,有37.4%的学生能在1~2小时内完成作业,有25.7%的学生能在1小时内完成。而23.6%的学生可以在2~3小时内完成,但有13.3%学生需要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随着年级升高,学生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家庭作业,高年级的学生表示家庭作业较多的比例更高,如图16。

结论

家校联系内容以“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为主,而对“身心健康问题”关注不够。中小学是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样也面临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最攸关的两个结构,应加强和丰富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等,甚至促进其心灵成长的多方面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这个网络促进沟通的时代,电话与网络在家校联系中已发挥广泛作用。北京作为世界城市,互联网普及程度比较高,如何通过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5 闲暇生活

闲暇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包括在校学习和课余做作业)之外,其所获得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本调点关注学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规划管理、活动内容以及满意程度。

数据

1.学生课后自由支配活动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平时自由支配活动时间小于1小时的39.3%,1~2小时的占32.9%,2~3小时的占13.9%,大于3小时的占13.9%。

2.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规划情况

对于平时的自由支配时间,32.1%的受访学生总是自己规划,29.5%的受访学生经常自己规划,17.2%的受访学生偶尔自己规划,11.1%的受访学生参考父母建议后自己规划,5.7%的受访学生没有规划,4.4%的受访学生由父母代替规划。

3.父母对子女自由支配时间的关注情况

数据显示,对于学生完成作业后自由支配时间内做什么事,受访学生有38.5%认为父母非常关心,41.1%认为父母比较关心,15.1%认为父母不太关心,5.4%认为父母不关心。

4.学生课后自由支配时间的活动内容

学生平时放学后的自由支配时间主要用来做什么呢?26%会上网或用电脑,33.7%会看电视,如图17。

5.学生周末及假期活动内容

同样,在周末及假期空闲时间,35.5%的受访学生会上网或用电脑,22.6%的受访学生会看电视,如图18。

6.父母陪伴孩子活动

经统计,在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只有15.8%的受访学生父母总是陪学生做喜欢的事,36.7%的受访学生父母经常陪学生,38.7%的受访学生父母很少陪学生,8.9%的受访学生父母不会陪学生。

结论

网课家访总结范文第2篇

为了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的特点,开设了综合实践课。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它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了解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的目标。

我校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黄淮平原地区,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在我们家乡有非常有名的特产——荷藕。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家乡,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感受荷藕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更加热爱生活的目的,我校教研组根据这一特色资源制订了《水乡明珠——荷藕》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课题确定后,教研组拟定详细活动计划,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建立活动专题网站,并从4~6年级中抽出一部分学生,组成这次活动的主力阵容,成立了采访组、资料组和宣传组。采访组负责实地调查,深入了解,采访当地群众、工厂工人等,了解荷藕的历史、传说、采藕的技巧、品种、效用以及荷藕的加工品;
资料组负责在网络上和书籍中查阅有关荷藕的诗词、美文和价值等;
宣传组负责收集整理采访组和资料组的收获,然后将整理好的资料上传到学校的专题网站,并在同学们中宣传报道;
最后三个组联合组织一次全体师生参与的汇报学习活动,以达到共同收获的目的。

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了家乡的风貌,荷藕的特色。同学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使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从此荷藕这一家乡特产深深地刻在同学们的心中,荷藕的效用人人知晓,荷藕的精神品质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事后,我们全体教师在一起认真总结了这次活动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最大成功之处是利用了信息技术,使学习活动的过程更直观,更具趣味性;
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信息技术。活动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课题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

1.调查采访信息化

老师带领采访组的同学,首先确定采访的范围和对象,精心设计采访的问题和内容,并安排专人用DV记录调查采访全过程。用DV记录采访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兴趣。执行采访任务的同学,从语言行动上看是有模有样,很有过一把表演瘾的感觉;
用DV拍摄的同学更是劲头十足,选择角度,跟踪采访对象,特写镜头。每次都是大家抢着干活。将DV记录的内容传输到学校电教室的电脑中,同学们精心整理、设计内容,研究展示效果。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2.资料查阅信息化

我们将资料组分成两个小分队进行活动。一分队到学校图书室查阅有关资料,如“荷藕的诗词”“荷藕的传说”“荷藕的历史”等书籍,同学们将查阅摘录的内容,经过整理后输入到多媒体教室里的计算机,方便更多的同学浏览了解;
二分队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他们将所有有关荷藕的资料都查到了,还查到了荷藕的许多民间传说,如水泗荷藕的由来……

3.宣传汇报信息化

宣传组举办过多次活动,如以“我爱荷藕”、“家乡荷藕知多少”、“寻找荷藕”、“荷藕的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黑板报、网上博客等,并在专题网站上整理汇总活动成果。从网络获取信息是同学们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学生亲身体会,记忆更加深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这个活动也辐射到了周边学校,他们不是派人来学习,就是在网上共享我们的资源。

整个活动历时两个月。结束时,采访组、资料组、宣传组联合举办了成果汇报活动。同学们将采访到的DV、查阅到的资料精心编排,在活动中一一展示,还演出了荷藕诗词大联诵等文艺节目。

二、课后的收获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推动了我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辟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新路子。

全体教师转变了教学的传统观念。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更新了教学的工具。通过整合,把综合实践课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了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教学的实践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接触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网课家访总结范文第3篇

远程教育因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自身的便捷灵活性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方式,而辅导教师作为远程教育中的核心人物,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辅导教师的培训也就成了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了辅导教 师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能力要求以及目前国内外远程辅导教师培训的现状后,通过对网络教育学院教学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实际访谈,试图更加深入明确地了解目前国内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现状,从而发现实际情况与理论设想之间的差距和原因,以期为以后国内远程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 网络教育学院;
辅导教师;
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60—05

一、研究背景

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分为三类角色,主持教师、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1]。由于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性,课程主讲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往往不能够像传统教育中那样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教与学重新整合的过程中,除了媒体的作用,辅导教师就承担着直接与学生沟通交流并给予反馈的角色。中国远程学习者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往往比较依赖教师的指导与反馈,因此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的地位就更加重要和突出了。可以这样说,远程教育中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成绩的真实公正的评定都依赖于课程辅导教师的工作。因此,辅导教师的工作是确保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2]同样的,对辅导教师的培训作为提高辅导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间接地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基于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培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我们在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了远程辅导教师的职责和能力素质要求之后,想要通过实践的调研和访谈来了解我国远程教育实践中辅导教师培训的开展情况,并对照远程辅导教师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判断这些培训在塑造合格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方面的效果和作用,从而对我国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培训提出一定的建议。于是,我们对北京地区几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教育学院的辅导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访谈和调研,访谈的对象主要是网络教育学院负责教师教学工作的教学主任和一线的辅导教师。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就是基于前期的文献调研,对北京地区四所网院的辅导教师培训现状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对辅导教师所进行的培训以及培训的形式和效果,并通过对四所网院培训现状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综合各个网院优势的培训建议,以期对我国远程教育辅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培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了解辅导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以及访谈对象对培训的建议和期望。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采用通过前期的文献调研和专家指导编制的教学主任访谈提纲、辅导教师访谈提纲和远程教育学生访谈提纲,访谈的过程中尽量按照提纲内容来进行,同时也根据访谈的情境和各个网院的具体情况加入新的访谈内容以获得更加全面系统的信息。

(一)访谈提纲的编写

通过我们之前的文献调研和总结,对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培训的研究主要是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和培训制度几个方面进行的。因此本研究的访谈也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在访谈提纲开发的过程中结合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更加突出对四所网院具体信息的调查。

根据以上对比维度和对各个维度现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和总结,我们编写了相应的访谈提纲,同时为了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了解这几所网院的培训现状,访谈对象除了辅导教师,还包括了教学主任和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因此我们共编制了三套访谈提纲,分别针对辅导教师、教学主任和学生。

(二)访谈实施人员

实施本研究访谈任务的是3名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均具有扎实的远程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具有一定的利用访谈法进行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保证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访谈对象

为了获取更加全面客观的访谈结果,我们的访谈对象不仅包括网络教育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学主任,还包括一线的辅导教师以及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表2是具体的访谈对象信息表。

三、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依据访谈之前对比框架中的对比维度,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也是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和培训制度四个维度展开的。通过对四所网院的访谈,我们整理出了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制度等维度之间的对比信息,以期通过综合分析了解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现状并对其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下表3为网院的辅导教师培训现状信息表。

下面是对访谈具体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一)辅导教师的基本信息和主要职责

网课家访总结范文第4篇

实训中心党总支分别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和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会上,职工畅所欲言,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敞开心扉,说出了工作中的难题和思想上的困惑。通过和教师们的座谈,消除了同事之间的隔阂,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改善了同志关系,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召集部分学生开展座谈会,聆听他们的心声,从教师师德修养、教学态度、指导水平等多方面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参加座谈学生踊跃发言,谈学习、谈未来,说出了心中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也道出了因环境的改变带来生活中的不适应,以及对将来就业的担忧。这样的活动搭建起了一座学校与学生交流的桥梁,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集了更广泛的信息。

机关三支部认真开展访谈工作,访谈成员认真向访谈对象宣传此访谈的意义,听取他们对学院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把此次访谈作为引导职工关心学院发展、促进和谐、推动学院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契机。访谈率达100%,一对一的访谈率达100%。

电子系党总支积极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做到干部深入到教研室与每一位教师交心谈心,教职工深入到教室、寝室,与自己所带的每一位学生交流互动、认真倾听,活动始终围绕“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优秀人民教师”的主题开展。访谈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我院实际出发,对我院在近些年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成功的经验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总结,并就下一步学院的走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系部对访谈对象集中反映的一些现实问题及时的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在第一时间统一进行了反馈和办理。

网课家访总结范文第5篇

我国行业企业计算机网络现状

按地理范围标准来划分,计算机网络类型可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100公里。广域网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局域网或者城域网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无论从地理范围,还是从网络规模来讲互联网都是最大的一种网络,可以实现全球计算机的互联,信息量大、传播广,可以进行实时交流。

经调查,我国大型行业或跨地域企业几乎都建有广域网,而大中型企业也都建设了城域网或局域网,甚至许多小型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局域网。但无论是大型行业、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它们都开通了互联网。以电力行业的计算机网络情况来说,无论是电网还是发电企业大都建有先进的办公网络系统,其传输速度较快,主干光纤网均采用1000兆带宽,子网至少采用100兆带宽,在区域内形成了主干网子网相互连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借用企业计算机网络资源来进行职工教育培训不仅投资少、建设快、效益高、维护方便,且教育培训覆盖面大,为我们实现远程(网络)教育培训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远程教育培训系统总体结构、模块及框架

1.远程培训平台应该由行业总站、企业分站、下属单位站点来构成。各级站点的职能和管理权限必须有明确划分,整个平台管理任务要分解到位。(1)远程总站:实现平台的整体信息管理、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功能;
(2)远程分站:实现资源分配、信息统计、学习评鉴、报表提交、人员学习过程等功能。具有独立的内容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及流媒体服务器等;
(3)下属站点:实现内容镜像(或者缓存),接受分站的管理和控制。

2.行业企业远程培训平台框架可利用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行业的多级管理体系和组织形式构建,支持跨地域访问和网络数据传输。远程培训平台模块由资源库、培训支撑子系统、培训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系统服务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以及课件制作子系统组成,如下图1所示:

系统的设计思路如下:(1)应用面向对象技术、统一建模语言等相关技术,建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模型;
(2)应用三层结构模型与J2EE技术平台构建系统的整体框架结构;
(3)应用XML技术实现数据交换;
(4)应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5)应用数据加密与权限控制机制实现安全访问控制。

远程培训系统部署拓扑

远程培训系统应按照“行业-企业-下属单位”的结构在行业企业的广域网络上进行系统部署。行业层面除了安装web、数据库、内容、流媒体等应用服务器外,还将具备强大的统计功能,能实时掌握各企业培训的结果,并实现与行业HR系统的交互;
企业层面主要解决业务应用层面的问题,并向行业上报相应数据;
企业下属单位主要解决内容的就近访问问题,使学员获得高品质的服务。图2为国家电网公司的远程培训拓扑图,供参考。

远程培训系统硬件配置

1.总站管理平台硬件配置。在远程培训平台中,平台应用数据和课程内容会占用网络带宽进行传输。其中课程内容分发时会占用骨干网的带宽,员工访问时则占用本地局域网的带宽。总站管理平台的硬件配置建议如下:员工在学习课程时,课程内容经由内容服务器进行预先分发,因此不管员工访问了多少次,课件内容都是本地交付,不再占用骨干网网络带宽传输大量内容数据。

2.总站课件存储硬件配置。总站课件存储,主要是将各分站及站点制作的课件统一存储、备份,一般大型行业或企业的存储需求设计为30T(1T=1024G)为宜,建议使用磁盘阵列存储。

3.分站管理及教学硬件配置。每个分站需要部署一套与总站类似的平台系统。建议使用两台服务器,一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Oracle),一台作为应用程序服务器(Web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