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技能大赛的第一步是选拔学生,学生选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训练效果的强弱及竞赛成绩的高低。(1)确定从哪类学生中选拔。中专学生、综合高中学生还是3+3的学生,综合高中学生平时学习任务比较重,如果参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装配实训总结【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电子装配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技能大赛 大赛经验 电工电子类
1.竞赛学生的选拔
参加技能大赛的第一步是选拔学生,学生选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训练效果的强弱及竞赛成绩的高低。
(1)确定从哪类学生中选拔。中专学生、综合高中学生还是3+3的学生,综合高中学生平时学习任务比较重,如果参加技能大赛,学校、学生及家长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3+3学生又有转段考试,最终我将选拔对象锁定在中专学生。
(2)选拔报名的方法。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及教师推荐等方式进行报名,在报名学生中进行面试,确定初选学生进入技能大赛集训队。
(3)最终参赛选手的确定。初期通过理论授课方式,采用笔试的方法,根据学生成绩及平时表现,采用淘汰制度,进一步确定进入下一轮集训学生的名单;
中期采用理论加技能的方式,最终确定参赛选手。
(4)进入最后集训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良好的动手能力。电工电子类技能大赛拼的就是速度和工艺,要求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再经过专项训练,就能达到大赛要求。
②良好的自学能力。训练和平时学习不同,训练是在教师指导、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③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临场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临场应变能力,能使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沉着冷静,自如应对比赛。
2.指导教师的确定
固定的指导教师比指导团队更有效。也许指导教师的知识会不全面,但从我的经验来看,一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而且责任明确,指导风格一致,对学生的管理会更加有效。学校应给予指导教师更多的支持,否则指导教师就要承担教育任务,负责竞赛指导工作,压力太大,影响指导效果。
3.训练方法的选择
训练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工电子类职业技能大赛通常包括理论和实操部分。占比重比较大的是实操部分,一般包括电气元器件的选择与检测、电气的连接及工艺、PLC触摸屏程序的编写及调试、机械部分的组装工艺等几个方面。
(1)制订确切可行的训练计划。根据学生的时间和训练内容制订每天的训练计划,要考虑全面、循序渐进,并适时调整。比如,在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项目技能大赛的实操训练中,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学习理论和实操部分需要记忆的知识,上午和下午进行操作练习。刚开始训练时的计划要精确到具体时间段和内容。因为此时学生对自己欠缺的地方不了解,如果学生自己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就像无头的苍蝇。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对训练内容熟悉后,可以调整计划。训练计划包括每段时间的测试,通常一周一次;
比赛前一个月,一周两次;
比赛前半个月一周4次或以上。测试能让学生产生紧张感,适度的紧张感可使训练更加有效,也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
(2)记录每天训练情况。要求参加训练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每天的训练情况进行记录,学生主要记录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指导教师主要记录学生的训练情况,训练进度,需要如何调整训练等。例如,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制作合理的表格,记录学生训练的情况。每天记录有助于训练保持一定的进度而不产生懈怠。
(3)单项内容的训练情况(以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为例)
①理论部分。指导教师按照计划分步骤讲解PLC、触摸屏、变频器、伺服驱动器、不仅驱动器和电机等知识,并且总结重点和难点,通过实践突破重点和难点。学生自己整理笔记,然后进行实践练习,需要理解被记住的内容要背诵,间隔一段时间考试一次,可以口头考核也可以试卷考核,一般前期以口头考核为主,后期以试卷考核为主。选择些参考书让学生自己阅读,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整理,以自学为主,指导教师做好监督工作。
②硬件装配。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项目涉及电机的装配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装配对于训练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不容易了。一般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较熟练掌握电机硬件的装配,然后整理并思考电机硬件装配过程中的技巧有哪些;
在一个月左右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然后整理并思考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出适合现阶段的题目,测试学生的训练情况,并总结训练情况,待理论课上给学生进行指导总结。另外,让学生总结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训练、总结,这样既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训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软件使用的练习。主要是PLC编程软件与触摸屏组态软件的使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更准确、更快地输入程序,总结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不断练习输入程序和组态程序的编写。例如:指导教师可以打印出一段程序与触摸屏的组态画面及要求,测试学生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并做记录,并让学生不断练习,争取做到不看键盘就可以输入程序。
(4)学生心理因素及体能的锻炼。一些指导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心理因素及体能训练,在国赛赛场中有学生因比赛紧张再加上身体体力消耗较大,出现晕厥等情况,从而失去绝好的机会。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及体能训练,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进行评判、或者请其他教师做评判,或者让学生担任上课教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指导教师安排训练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体能训练,例如:让学生每天早上在操场跑几圈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体能。
4.竞赛前的准备
(1)工量具的整理。指导教师在比赛前一天对学生参赛需要的工量具进行整理。指导教师可以列出比赛过程中用到的工量具一览表,然后学生进行整理,在比赛出发前,指导教师对学生整理的工量具进行清点,并嘱咐学生比赛后按照工量具清单清点自己的工量具。
(2)学生心理疏导。指导教师要对参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教师给学生分析比赛有哪些过程,比赛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灌输“我一定行”的思想,通过心理暗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竞赛后的反思
指导教师要及时反思,也就是对赛后结果进行总结。一方面,指导教师要进行反思,总结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比赛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参赛学生要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在以后训练过程中进一步解决比赛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以后比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电子装配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明确项目教学法的目标
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设计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较为全面地了解电子电工基本技术,我们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电子技术技能训练和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内含电路图的读识、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技术、焊接技术、安装技术、调试技术、维修技术。电工基础内含电工识图、室内布线、导线的连接、照明灯的安装、配电板的安装。
利用电子技术制作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如果出现故障,就要解决。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学会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技术、焊接技术、安装技术、调试技术和维修技术。电工基础以完成室内配电安装为任务,如果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学会电工识图、室内布线、导线的连接、照明灯的安装和配电板的安装。教学任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有技术在今后工作中用到得,因此课程目标非常明确。
二、清晰项目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生产生活确定,项目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定,教学过程随着项目确定就可以进行了,教师对每个项目知识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每个项目的内容通常包含两部分;
理论部分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实践部分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电子技术理论部分的重点在电路图的读识,因为读电路图是完成任务的第一步,而在读图过程中,涉及很多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因此要教会学生读图技巧,在教授过程中,逐步了解一些元器件的知识,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性能与作用,再根据掌握的元器件知识读图,这样既有面又有点,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也为维修打下理论基础。
实践部分是完成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在完成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焊接、安装、调试和维修。这个过程一定要运用到前期的理论知识,这样学会一件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不仅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并且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解决问题,让理论知识贯穿实践过程。
电子电工技术理论部分的重点在于电工识图、电工常识,电工常识包含基本电工理论知识、电工安全常识。难点在于电工识图,由于电工图的信息量比较大,因此读图对从没有接触过工程图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要仔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讲解。实践部分完成室内配电安装任务。要既会电工识图又会室内布线、连接各种导线、安装照明灯和配电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布线,正确连接导线,以及照明灯、配电板的安装方法。
在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的前提下,掌握每个项目的知识点的基础上,知道每个知识点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如何通过训练掌握,以及最后技能怎样才算达到要求。
三、认真组织完成项目训练
明确学习目标后,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完成任务,因为实际过程中,这些工作通常由一两个人完成。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掌握操作技能,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在完成过程中,要学会互相帮助、合作学习。
每个项目实践操作时,教师首先做示范,详细讲解电子产品和配电装置的安装要求和规法,强调规范一定要严格遵守,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明确解答;
示范完成后,学生要动手安装,同时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进行训练。
因此每个项目在设计之前,我们为每个项目准备了相关材料和工具。如电子技术,我们准备了功放板、电子双音门铃、收音机的制作。首先学会拆各种元器件,然后制作一个完整的功放板,功放板的制作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元器件的安装、焊接技术。了解焊接工具及焊接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安装方法,通过大量练习掌握焊接技术,要求安装平整对齐、焊点平滑、焊接牢固,不能虚焊。
只有焊接技术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电子双音门铃的安装,主要让学生先学会比较简单的小电子产品的安装和调试,因为门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所以学生不觉得难学。完成门铃的安装后,学生对电子产品有一个简单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安装比较难的收音机。电子产品的安装即要求学生通过看图寻找元器件,同时找出正确的安装位置,测量元器件,然后焊接,这样就把所学知识体现在一个实际作品中。
学习电工技术我们准备了导线、白炽灯、配电板、单相电度表等,要求学生完成室内配电的安装。包括室内布线、白炽灯、配电板的安装。室内布线应根据线路要求、负载类型、场所环境等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布线方案,采用适合的布线方式和方法,选用符合要求的导线,对导线的要求包括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两方面,布线应牢固、美观。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暗线敷设的导线一般应水平或垂直走线。导线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加装保护用套管。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学会定位、放线、护套线十字交叉敷设。
白炽灯的安装要求了解白炽灯照明安装的过程、掌握电工基本布线技术、熟练掌握白炽灯接线原理图、掌握白炽灯照明安装的方法。照明灯的安装要求定位、布线,布线要求采用明线,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要求采用护线套,注意按图正确接线,主要是要注意零线与火线的颜色。最后用万用表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然后通电检测安装的线路。
配电板的安装要了解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安装过程,熟悉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电路图,掌握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安装方法。按照布线要求采用明线,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要求采用护线套,按图正确接线。注意零线与火线的颜色。装接线完毕,进行检查后方可通电试验。这些项目实训的完成,最终都为学生今后工程实践打下扎实基础。
电子装配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1引入模块化、层次化教学理念,完善电子实训教学体系
以往多数院校开设的电子工艺实习,大多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电子元器件的常识,熟悉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通过手工焊接练习学会组装一个超外差收音机、稳压电源或声控台灯之类的简单电子小产品[3]。这种传统的实训内容单一,实习设备落后,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回流焊接技术和SMT等工艺的引入,改变了传统过孔插装技术的局限性[4],而EDA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原有硬件条件基础上进行了实训教学改革,每学年针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电类专业十几个教学班,进行2周的电子设计综合实训[5]。在实训内容上设立了3个必选模块,包括印刷线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和电子工艺装配实习,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基本内容的实训。设计项目改变原来的单一产品,在必选模块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对于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行准备设计方案和电子电路,灵活安排开放实验室,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把“必选”模块与“自选”模块相结合,引入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教学理念,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目的,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模块组成见图1。
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充实实训内容
2.1实训教学大纲和内容体系的整合我们在总结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大纲[6]。对于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面向社会和生产实际。对于产品设计,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技术标准和各种常用电子器件的技术参数,学会查阅各种资料,并了解电子新工艺、新技术,强化电路设计和动手能力。教材对于电子实训也十分重要。我们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编写了《电子技术实习指导》,内容包括印制电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和电子工艺实习三大部分,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焊接技术、波峰焊、再流焊等,以及印刷线路板设计、电子电路仿真、典型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等内容,并通过对T-2906FM收音机的焊接调试和安装,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基本工艺,熟悉SMT器件的组装技巧。我们进一步整合了实训内容和各部分学时分配方案,重在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学时分配见表1[7]。
2.2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整合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是针对电类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一般在学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后进行。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量方法,了解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技术的基本机理,观看焊接工艺视频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感性认识,再通过实际制作组装FM收音机等电子产品,了解整体电路的调试方法,熟悉完成一件电子产品的全过程,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如Multisim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Protel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等软件,已成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中必备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结合省级精品课程“电工电子课程群”和示范中心建设,丰富了“电子设计与综合实训”网站资源,使教学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完善实训考核机制
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故障现象,要现场分析故障原因、示范讲解排除故障的方法和调试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印刷板设计的布线技巧和仿真结果分析等也要提出具体要求。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是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8]。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主要由出勤情况、实践操作、总结报告3个部分组成,尤其是电子产品制作环节的考核,不仅要看学生作品的外观组装情况,更重要的是看调试过程是否规范、产品效果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例如FM收音机的灵敏度和覆盖调整等具体参数。电子设计综合实训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我们各部分的考核比例为:印刷板设计20%;计算机仿真20%;电子产品焊接工艺及装配35%;出勤及实结报告25%。
电子装配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福建工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准确把握福建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电控技术人才的新需求,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入电气控制应用(以下简称电控)专业建设中,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进行探索。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1 培养目标
福建“十二五”规划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领域之一,以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区域为目标,将福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围绕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海西”制造业基地对电控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确立电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按照供配电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具备供配电系统安装、接线与调试、日常运行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同时具备中级维修电工证、中级家用电子维修工、电工安全证之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 课程体系构建
电控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装配、调试、检修,供用电系统的安装、维护,次要就业岗位是电控设备销售、电子设备维修。根据电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走访用人单位,通过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沟通研讨,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列举其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从电控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电控行业所具有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涵盖的考证知识与技能来确定学习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具体做法是:
2.1 整合课程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在设置上是这样考虑的:在原教学内容这一块,《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单独设立,变频器涵盖在《电力电子技术》内,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又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以下简称“PLC”)缺少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传感器、变频器不知该怎么学,用在哪里。考虑到PLC、传感器、变频器这些自动控制设备在企业中被普遍使用,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已将其列入考证项目。基于此,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把传感器、变频器与PLC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动控制系统装调》课程。
2.2 新设及其他课程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控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电控领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课程。如:《电气制图与识图》、《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梯控制维护》等课程。将应用相对较少的《工厂供电》内容进行整理,更名为《供用电技术》,同时与企业合作,让授课内容更贴近生产一线。尽量取消单纯的实训和单一的理论课程,建立理实一体、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控课程体系
3 专业课安排
专业课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专业课课程安排
专业课课程 课程安排 合计
电工工艺技术 第一学期,110学时 第一学期180学时
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 第一学期,70学时
电子工艺技术 第二学期,150学时 第二学期310学时
电气制图与识图 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 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气控制技术 第三学期,100学时 第三学期330学时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 第三学期,150学时
单片机应用技术 第三学期,80学时
供用电技术 第四学期,100学时 第四学期300学时
电梯控制维护 第四学期,80学时
电子产品检验与测量,电气产品销售(二门选其一) 第四学期,70学时
强化技能训练 第四学期,50学时
4 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标准
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校电控专业教师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供用电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装调》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中级维修电工训练》、《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指导书》等配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用的教材。
5 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师生共同在专业实训室或现场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把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实施《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时,在实训室里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作计划能力、方案实施能力。表2为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表2 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6 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除配备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照明线路实训室、电机实训室外,按照专业系统教学模块需要建设仿真教学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实训室、自动化综合实训室等作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专业课的教学尽量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由过去的“理论+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转到“手脑并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我校电气专业教学部有多名专业带头人赴德国进修,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福建省骨干教师培训”和“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又通过校内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聘请企业中具备教学能力的工程师、技术能手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并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技能竞赛等教学工作。
7 电控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来“教、学、做”理实一体教学活动的实施,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学生在“做中学”,指导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0年、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及电气安装与维修(团体赛)项目均获奖。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起薪点和就业质量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电子装配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电子技术应用;
一体化技能训练;
层次化;
双证;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21-03
一体化技能训练内容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训练内容设计的理念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大纲为根据,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线,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为依据,以国家技能鉴定标准为参照,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层次化,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行“做中学,学中做”,将实训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训练模式,解决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问题。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做到既为学生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为学生今后从事电气产品的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技术技能和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训练内容设计的思路
训练内容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现状分析 课程组成员首先到企业调研,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了解企业总体岗位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涵盖的岗位。对车间主管进行访谈,了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成长经历以及在企业总体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与涉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的一线组长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岗位要求等。对操作工进行访谈,了解中职毕业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典型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任职要求、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掌握企业对本专业的岗位需求及岗位要求,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划分为三个培养方向,即电子整机装配方向、维修电工方向、家电维修方向。
教材分析 一体化训练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适应中职一体化训练需要。因此,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训练的根本。根据调研结果,将各方向的教学内容整合,将其模块化、层次化,共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具有阶段性、先进性、实用性。模块之间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完整性。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完成上述学习项目所需知识、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确定出每个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 以完成学习项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每个学习项目主要学习的知识和主要培养的能力,确定教学实施方案,并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论,选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编制教案、讲义等各种教学资料,实施基于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评估反馈 通过学生成绩评定,检验课程体系优劣。
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市场调查、企业用工情况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方向。根据每个专业培养方向的专业技能要求,确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然后,将开设的课程内容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适时性的原则进行整合。
(一)“3323”模式
第一个“3” 根据学生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划分为三个培养方向,即电子整机装配方向、维修电工方向、家电维修方向。
第二个“3” 将每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
第三个“2” 指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项目导入是将工程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项目和任务的设置与工作、生活情境紧密相连,或是直接来源于工作和生活情境,或是对工作、生活情境的改造、提炼,使得项目和任务与当前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学生完成任务后,即可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进行“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项目训练中,设计如下任务:(1)识读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该任务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图原理的能力,并熟悉本项目所需元器件的种类、数量,为下一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2)选择元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在测试中培养学生对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的能力,更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要记忆常用典型应用电路,及所使用元器件的典型参数,这是间接经验的积累。(3)依照电路图装配电路。通过电路的装配,锻炼学生的焊接技术,巩固学生对焊接工艺、电路安装工艺的理解。(4)分析直流稳压电路的工作过程与原理。该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常用典型功能电路的思路和方法,培养深入识读电子电路图的能力。这里区别于“电子线路”课程的重在原理的分析与计算之处,更是要学会对常用电子电路的定性分析,能分析工作过程中元器件电参数的状态变化,与元器件的作用,为形成检测、调试和排除电路故障的专业能力奠定基础。(5)电路的测试。这是针对具体电路的检测与分析,不仅是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操作与使用,更是通过分析电路、使用单元功能性电路,激发兴趣、培养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6)装配制作直流稳压电路板。这是电子产品装配工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该任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制作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形成电子产品装配工的基本技能。(7)测试、调试电路板。这是无线电调试工必备的基本技能,可以培养调试、排除电路故障的高级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形成无线电调试工的基本技能。(8)制作电路板的实际应用。这是让学生将制作的电路板应用到实际电路中,是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环节,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加深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还可以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加以集成,或者对现有电路进行改进与革新,产生创新的业绩,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
第四个“3” 将一体化内容定位为三个标识。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毕业资格),以培养专业技能能力为指向(技能型),以培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志(职业资格),从低端定位(取得毕业证书)向高端定位发展(专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二)模块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模块的基本结构 根据确立的专业教学培养方向,考虑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结合各培养方向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由若干项目组成,其结构如表1所示。
模块的特点 (1)突出知识与能力、技能与知识培养。知识的掌握是形成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而能力的大小又影响着知识的掌握。理论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成为有知识和有智慧的一代新人。技能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工作任务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紧紧围绕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强调在传授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纵向有层次。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实现三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即由基本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训练 综合技能训练。(3)横向有交叉。打破学科系统编排课程内容,以典型职业活动内容为线索,以课题为中心,将涉及的各门学科知识编排在一起,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电子技术的焊接训练时,除训练电烙铁的使用方法、焊接的基本要领、焊点的质量外,还将电子产品安装工艺要求一起进行训练。(4)模块内容与“三证”紧密相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毕业证相连,专项技能与专业技能证相连,综合技能与职业资格证相连。(5)突出实践性和先进性。模块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将生产实践中普遍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校既能学习到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及培养起来的职业能力就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6)强化技能教学。打破多年来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树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加大技能教学内容比重,对于理论知识强干弱枝,以“必需、够用”为度,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体验印证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
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发挥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电工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EB/OL].[2013-04-03].http:///view/7b9d42146c175f0e7cd13713.
[2]吴映辉,程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汤景印.中职练考评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4]张春城.关于焊工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的有效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