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冰心散文奖【五篇】

时间:2023-07-01 13:0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武汉方言贺岁喜剧,从2003年《搭白算数》到2013年的《海底捞月》,在武汉话剧院与武汉说唱团轮番上演,从国营剧团,演到有限责任公司,从不值一提的“鬼闹窑”,演成一道城市风景线。若要对武汉方言喜剧论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心散文奖【五篇】,供大家参考。

冰心散文奖【五篇】

冰心散文奖范文第1篇

武汉方言贺岁喜剧,从2003年《搭白算数》到2013年的《海底捞月》,在武汉话剧院与武汉说唱团轮番上演,从国营剧团,演到有限责任公司,从不值一提的“鬼闹窑”,演成一道城市风景线。若要对武汉方言喜剧论功行赏,我们仍可以笑眯眯地说“一个都不能少”,但最后必须得老老实实地说:少谁也不能少李冰。

李冰,1963年出生在山东沂蒙老区蒙阴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专工戏剧创作专业。1991年来到武汉,开始创作小品,第三年就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以后又创作儿童剧、话剧,各种奖项一路拿到手麻。他学有所用,越来越爱武汉这个地界,越来越爱这里的风土人情,爱方言土话,甚至爱“汉骂”。对于武汉话,他和本土人不同:武汉人说方言,却不自信,宁愿在外人面前讲“弯管子”普通话。李冰则爱听、爱学、爱说,喜欢记下来备用。但他张起嘴来却声调不搭,总惹得嘎嘎一场欢笑。

武汉的方言喜剧,少不得山东人李冰,因为他心中有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爱。他常说做事关键是要“用心”。对于缺乏责任心和惯于耍花腔的人来说,“心”的缺失是该如此鞭策的。然而往往也有“辛辛苦苦地害人”现象,原因是职业技术与智慧不够。假如李冰当年没有第一次看草台豫剧《山鹰》的激情,没有经过戏文专业的系统训练、没有课外杂书的知识扩充、没有熄灯后给同学讲故事的兴奋,可能武汉的方言喜剧,不会是“李冰现象”的模式,抑或成为另外一番景象。当然,如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全国儿童剧展演剧目一等奖及优秀编剧奖、中国话剧研究会金狮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湖北省剧本创作文华奖等,也还会是李冰的囊中之物。

“接地气”的创作

李冰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试水阶段、摸索阶段和个性阶段。

1.试水阶段(1991-1993)

这一阶段,李冰初到武汉,效力于武汉话剧院,以创作话剧小品为主。如话剧小品《约会》、《麻将司机》、《赔偿》,均由武汉话剧院于1992年搬上舞台。1993年思路渐而扩开,但作品依旧以小品为主,如《二娘开店》,演出单位则是跨地域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展示地也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栏目。三年之内的积极努力,奋力转身,足见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

2.摸索阶段(1993-2002)

这一阶段,李冰调入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舞台文学剧本的创作。1995年创作了小剧场话剧《青春独白》,由武汉话剧院、武汉市艺术学校联合演出;
1998年创作儿童剧《春雨沙沙》,由武汉儿童艺术剧院演出。该剧获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和文化部优秀儿童剧展演一等奖等奖项,入围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李冰个人获优秀编剧奖;
1999年创作《三峡魂》,由武汉话剧院演出,获“五个一”工程奖。我们可以看到,李冰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了过来,他完成了从青涩向成熟的人生转换。尤其是他深入三峡工地,体验水文工作者的生活,用热情写出《三峡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排演,却在演出市场遭到冷遇,这促使他开始思考剧作家为谁而写作等问题。于是,千禧年前后,李冰像个双重性格的人,人前依然谈笑风生,无人处,他开始发呆――沉思。属于舞台的那只笔,沉默了三年。

3.个性阶段(2003-)

李冰作品的个性化阶段,从2003年开始,迄今已十年,是一个由无厘头小品剧向结构式方言喜剧的演变过程。

2003年,李冰为武汉话剧院创作方言小品剧《搭白算数》,当年演出达百场,而在沌口体育馆演出时,有近万人观看。欢声雷动,使他很受震撼,决意从此要写观众爱看、剧团能赚钱的戏。

2005年,武汉说唱团尝试开发新的曲艺创作资源,请李冰执笔,改编著名曲艺作家夏雨田的遗作,第一次在武汉地区实验方言贺岁喜剧,取名《活着就要活快活》。演出出人意料的红火,大大激发了李冰和相关从业者对“方言贺岁喜剧”的创作热情。

紧接着,《杠上开花》(2006年,武汉说唱团演出)、《黄鹤楼上看帆船》(2008年,由武汉创研中心、何祚欢工作室、武汉楚剧团联合演出)。

以上“喜剧”,均有着为搞笑而无可避免的“小品”痕迹。李冰在以方言喜剧为主打创作的同时,也兼顾其他题材方式的创作,如话剧《信义兄弟》(2010年,由湖北省话剧院演出)。然而,2010年,他的作品一改形散意不散的“小品剧”风格,开始深究剧本结构,精于对笔下人物的塑造与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同年由武汉说唱团上演的《一枪拍案惊奇》,非同凡响,内行专家、业外观众,无一不称道。2011年,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上演他的方言贺岁喜剧《步步惊心》,演出市场又创一个新高。到2012年,武汉说唱团演出方言贺岁喜剧《海底捞月》,更是将“好玩、好看、过瘾”的特点推向了极致。

能“活”多久

方言贺岁喜剧《海底捞月》,在武汉的演出市场表现十分红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李冰则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正在“孕育”的新创作品上,又完成了《国语大血拼》的初稿。之所以用“贺岁”的概念,是因为关注力集中到了“岁末”这一特殊市场时间段,也找到的“喜剧”的市场途径。剧团演出,也以数百次的“笑声”和“掌声”计算市场效果。总之,一切围绕“市场”做文章。李冰做事很用心,他注意到方言喜剧与地域民俗有很大关系,作品应该“接地气”。人们每天使用的、耳熟能详的方言口语,在李冰的笔下变成了妙语连珠的方言宝典。让人感觉到的是“有味”,李冰着力的“艺术”,是与观众的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的生活存在价值,受到了尊重。然而,何以十年以来才得到“重视”呢?除了新上任的文化局长拍胸表示支持,演出公司开始放胆操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方言贺岁喜剧的特点之一:“俗”。

关于雅与俗这样的骨灰级再讨论,我们可以用电影来做参照系。2012年12月,电影《泰》不断刷新各种纪录,票房直追12亿。除了盛赞,伴随着它的,则是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质疑,“专家”除了炮轰,还“教授”大家“应该注重文化导向,注重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与品位”。

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三俗”,受人推崇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喜剧典范《三傻大闹宝莱坞》也是。文以载道没有错,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干扰大众的选择,则是个长途跋涉中,脚下的一个“鸡眼”。也让人联想到那条称之为2012年“最给力”的微博:“思想有如内衣,我们都该有;
但不可逢人就亮出你的内衣。”与之相比,2012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柏林金熊奖等43项国际大奖的首部在国内公映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在各大电影网站的分数位列前茅,被誉为“2012年最好的影片”、“人生必看的10部电影之一”。然而,票房表现则很不引人“瞩目”。因此,一般经营者――影院也没有将它算作“大众影片”。同样,被业内认为原因是“姗姗来迟”,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反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克服重重困难,矫正口吃、执掌王印的励志历史剧情片《国王的演讲》,在国内上映后也是市场表现平淡。不得不说,提高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尚有待时日,但并不是靠简单地赋予艺术作品思想和教化职责就能完成的。

冰心散文奖范文第2篇

译者简介:刘萌萌(1988.11―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圈儿

冰心

《印度哲学概论》至:“太子作狮子吼:‘我若不断生、老、病、死、优悲、苦恼,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不还此。’”有感而作。

我刚刚出了世,已经有了一个漆黑严密的圈儿,远远的罩定我,但是我不觉得。

渐的我往外发展,就觉得有它限制阻抑着,并且它似乎也往里收缩─―好害怕啊!圈子里只有黑暗,苦恼悲伤。

它往里收缩一点,我便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结果呢?它依旧严严密密的罩定我,我也只有屏声静气的,站在当中,不能再动。

它又往里收缩一点,我又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
回数多了,我也疲乏了,─―

圈儿啊!难道我至终不能抵抗你?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么?

起来!忍耐!努力!

呀!严密的圈儿,终竟裂了一缝。─―往外看时,圈子外只有光明,快乐,自由。─―只要我能跳出圈儿外!

前途有了希望了,我不是永远不能抵抗它,我不至于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了。努力!忍耐!看我劈开了这苦恼悲伤,跳出圈儿外!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12月《燕大季刊》第l卷第4期,署名;
婉莹。)

The Circle

Bing Xin

Introduction to Indian philosophy said:
“The prince said loudly like a lion:
‘If I kept living in a circle of birth, growth, illness and death, and could not achieve the great wisdom...or I will be as yesterday.” Then I got some reflections to create this article.’”

When I was just go into the society, a tight dark circle had covered me, but I never noticed.

Gradually, I developed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felt limited by the circle. The circle also seemed to shrink inside. How scared! There were only darkness, sadness and trouble in the circle.

When the circle shrinks a little, I would get up and campaigned along the edges once. What’s the result? It still firmly covered me. I had to keep quiet there and couldn’t move.

It shrinks again. I got up and campaigned along the edges once more. After this circle was repeated several times, I felt tired…

Oh, Circle! Can’t I even resist you to the end? Will I have to limited to the circle forever?

Stand up! Be patient! Try hard!

Yeah! The tight circle finally should crack. ─when I looked outside, just light, happiness and freedom stand there. ─as long as I can jump out of the circle!

冰心散文奖范文第3篇

“和我一样的姐妹兄弟,都是挚爱你的儿女,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你的目光里,太阳伴你从东方升起,世界倾听你的声音,从南方到西部的神奇……”耀眼的舞台灯光下,她一袭白色长裙,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站立于舞台中央动情地演唱着《最爱你中国》。彼时彼刻,沉稳大气的她,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已然成为全场的焦点。一曲唱毕,掌声如潮。

她就是邵冰。清秀的脸庞,温柔的声音,乌黑的长发剪成了利落的短发,如果没有看过她的演出,很难猜出面前这位清新的女孩就是那个轰动全场,自信而大气的实力歌手。

美丽的歌唱之梦

邵冰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她的骨子里有着北方女孩儿特有的明朗,率真的性格。在邵冰小的时候,就因受到热衷文艺的父母熏陶,对音乐有着很高的悟性。7岁那年,母亲将一把小提琴送到她的面前,虽然当时的邵冰对音乐还很懵懂,但这件优雅精美的乐器却成功地引发了她的求知欲。从此,在正常的学业之外,她又多了一门“功课”――小提琴,并且一学便是整整7年。

出于对艺术的喜爱,小邵冰每天都坚持练习小提琴,往往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音乐天赋,她不仅学习进程很快,而且上课时老师只要一个手势,她就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母亲不但为她请了专业的音乐老师,还会亲自陪她练习。邵冰还清晰地记得,当她觉得练琴辛苦的时候,母亲总是在一旁鼓励她。有时,为了让她练琴不觉得枯燥无味,母亲还会哼唱当时流行的歌,让小邵冰给她伴奏。小提琴的学习,为邵冰之后学习声乐时的乐感和视唱练耳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偶然的一天,邵冰放学回到家,无意中从收音机里听到了程琳演唱的《妈妈的吻》。她放下书包,双手托腮静静地听着,她觉得自己完全被这首温馨的歌曲深深吸引了。从此她经常在电视上或从收音机里收听流行的歌曲,渐渐地发现自己对唱歌非常有兴趣,一种想当歌手的情愫在内心深处悄然滋生。

“我特别喜欢唱歌,那时候我随便拿个什么东西都能当麦克风。”邵冰笑道。

当时她家客厅里有一座落地台灯,她灵机一动,把灯罩摘下来,把它当作是麦克风架,站在前面对着灯泡唱歌。“那时候,我就这么高,”邵冰用手一比划,“落地灯跟我都差不多高了。”邵冰伴随着收音机中的音乐忘我地唱着,想象着自己是一名歌手站在舞台上,而台下有很多观众在听,就如同自己在开一场演唱会。

“当时,做一名歌者是我最大的梦想。”邵冰回忆道。

从“初生牛犊不怕虎”

到成熟的专业路

怀揣着对音乐的梦想,邵冰在1993年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歌唱比赛。当时,长春市举办了一次歌手大赛,来参赛的大多是有经验的专业歌手。初出茅庐的邵冰思考再三,终于下决心报名参加。在后台的时候,小邵冰的心里犹如小鹿乱撞。轮到她上台后,她看到舞台底下坐满了人,无数双眼睛都在望着她,紧张感也随之而来。但一想到自己的梦想,她就使劲儿握了一下麦克风,深吸一口气,伴随着音乐演唱起来。那次的比赛,邵冰得了三等奖。

初被认可的邵冰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她开始更加刻苦地练习唱歌。两年之后,邵冰在长春市举办的另一场大型歌唱比赛上,一举夺冠,将很多经验比她丰富的专业选手PK下台。

1997年,邵冰代表吉林省武警总队参加于南京举办的全国武警总队的声乐比赛。邵冰回忆说,当时上海武警文工团团长在台下看到她的演出后,很是欣赏,就找到她,问她愿不愿意去上海武警文工团。突如其来的事件使这颗年轻的心迸发出对未来生活的悸动。虽然未来的生活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她还是想试着去闯一下。邵冰当晚就打电话和父母商量,父母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临别时,看着女儿单薄而坚定的背影渐渐远去,母亲不禁潸然泪下。那是邵冰第一次离开家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

从此,邵冰的名字在很多大型歌唱比赛上脱颖而出:1997年迎香港回归“飞图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十佳歌手、1997年全国武警部队“春回头杯”青年歌手大赛三等奖、1998年吉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金奖、1998年第八届“大红鹰”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荧屏奖,1999年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吉林省各界群众文艺调演表演金奖……

2000年,邵冰考入了吉林省歌舞剧院。其后多次参加了国际国内大型演出,并出访了欧洲、东南亚多国和地区。邵冰对每次演出都特别重视。只要出现在观众面前,她力求自己的发型,化妆,服装都是最好的,演唱状态也是最饱满的,丝毫不懈怠。一次次的演出实践让邵冰在专业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沉稳、大气,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嗓音,怎样和观众交流,如何驾驭舞台与处理作品。多次演出的历练使得年轻的邵冰成为了一颗光芒四射的新星。她已褪去青涩的外衣,成功地完成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华丽转身。

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追逐梦想的过程,苦乐参半。为了使自己的唱功更加完美,邵冰刻苦练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她却从不感到辛苦,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她感到无比充实和快乐。然而,扑面而来的挫折也不断磨练着邵冰的心志。2004年,她参加了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但最终没有进入最后一轮的角逐。

“当时特别难受。”邵冰说,“心里说不清什么滋味儿,回到家后,我蒙着被子狠狠地哭了一场。”

或许所有的成功都是天使的微笑,所有的挫折都是上帝的亲吻。挫折并没有摧垮邵冰的信心,而是像一把火一样,将她的意志“烧”得更加坚定。2007年,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首度向全国招收2008年艺术硕士的信息,邵冰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下决心报考。

2007年5月,邵冰独自开车来到北京。“开车累了就到服务区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再接着开。”回忆起那一天,邵冰历历在目。从长春到北京,约1000公里的路程,她整整开了十几个小时。无聊的时候,她就哼着自己喜欢的歌儿,歌声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身后的路上。

初到北京,新鲜感和陌生感一并袭来。邵冰头一次感觉自己在“漂”,有些迷茫,有些彷徨。但是不等她细细琢磨,没日没夜的复习就把这些感觉统统扫到了一边。

考试压力特别大,邵冰却愿意将这种压力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军艺招生很严格,所以那段时间我心理压力特别大。不分白天黑夜的复习,导致身体不适,经常发低烧,家人都很担心。”然而,执着的种子早已在她心里埋下:既然决定做了,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最终,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决心,邵冰以文化课第一、专业课优异的成绩被军艺顺利录取。当年报考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的有500多人,而音乐系仅招5个人,邵冰的录取可谓真正的“百里挑一”。

“知道我被录取后,妈妈比我还高兴。她觉得我做什么事都很认真、很执着,有些看起来很难的事情,经过我的努力,都成功了。”

邵冰的指导老师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这位被称为“一代歌王”的歌唱家一直是邵冰心中的“风向标”。李双江教授认为邵冰有深厚的演唱功底,声音条件好,是一位很全面的歌手。通过认真聆听李双江教授的讲课,邵冰感受到了他炉火纯青的演唱技巧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她认为一名好的歌唱演员不仅需要精湛的唱功,更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于是她虚心求教,并通过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涵养和专业素质。

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邵冰常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鼓励,她的豁达和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母亲从来不给邵冰压力,不给邵冰设立太远的目标或者“非达到不可”的目标,她只希望自己的女儿身心健康,轻松地去工作和生活。

邵冰很孝顺,父母不在身边时,她每天都要给家里打个电话。“父母是为自己奉献一生的人,现在他们青春已逝,做儿女的一定要加倍地关爱自己的父母,没有时间回家看望,就多打电话,怎样孝顺父母都是理所应当的。”

邵冰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委屈,她把这些困难都藏在自己心里。她总说,是上天在考验自己。能一次又一次地从困难中站起来,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和朋友的帮助。邵冰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会永远记在心里的。

2010年10月28日,邵冰在艺术学院音乐厅举办了艺术硕士学位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她要一气完成十二首高难度的作品,这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在考验着她的业务水平和驾驭作品的能力。最终,她怀着对军艺,对恩师,对亲人及朋友的感恩之情,以娴熟的歌唱技巧,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以及对不同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为她两年半的硕士学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军艺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即将离开校园生活的她,虽然内心充满了不舍,但更多的却是期待。就像她毕业感言上说的一样,两年半的硕士生活使她走出青涩,并赋予了她智慧、理性和成熟。她为学习期间知识的积累、毅力的锻炼感到自豪,更为明天的拼搏、事业的成功充满自信与希望。

冰心散文奖范文第4篇

该产品之所以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关键是抓住了“电荒”这个契机,利用社会普遍关注的“联合国UNDP/GEF节能明星冰箱大奖”事件,采取了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世界最节能冰箱”的形象,从而拉动销售迅速攀升。

针对“电荒”背景主打“节能”牌

近几年来,随着居民用电、工业用电不断增加,电力紧缺问题进一步加剧。2004年,仅一季度全国就有24个省市被迫拉闸限电,占全国出口1/3的广东省平均每周停电两次,电力短缺成为全国上下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商讨2004年冰箱卖点时,科龙传播部一些人认为,科龙冰箱的竞争优势是技术,过去一年对“分立多循环”进行了大力传播,2004年应继续作深度传播,以此树立科龙冰箱技术领先世界的形象。据了解,“分立多循环”是一种能使冰箱冷藏室、冷冻室独立开关的技术,2002年初科龙研究开发后,改写了世界冰箱冷藏室、冷冻室只能同时开关的历史。

但有人认为,“分立多循环”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名词,很难让消费者明白它的实际好处,如何做到通俗易懂,将它转化成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在传播上难以解决。从过去一年多的情况看,传播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今后与其再传播“分立多循环”,不如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电荒”问题,研制出一款超级节能省电的冰箱,重点传播“节能”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好处。

意见递到科龙高层手中后,很快获批准,2003年6月,容声209S诞生了,经检测,日耗电量最低仅0.35度,为业内最低。

借力“联合国”四两拨千斤

在以何种由头传播“世界最节能冰箱”时,科龙舍弃了“创造纪录”的做法,决定参加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推出的“节能明星冰箱大奖”竞标项目,借力“联合国”,将品牌、事件、产品三者充分融合,以一带多,砸开节能冰箱市场。

据了解,我国政府为加快提高冰箱产品的节能水平,去年与UNDP/GEF联合推出了“节能明星冰箱大奖”竞标项目,奖金高达88万美元,奖给总体节能量最高的一款冰箱。

科龙分析认为:以“创造世界纪录”为由头传播,缺点有二:一是传播面窄、时间跨度小,对后续传播非常不利,因为媒体不可能对同一新闻反复报道;
二是无其他品牌陪衬,有给人自吹自擂的感觉,传播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如果竞标联合国“节能明星冰箱大奖”成功,就显得水到渠成,完全可以借助联合国“全球、权威、公正”的形象,对容声209S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传播。而且,这一事件有足够的时间跨度(从发起、竞标到最后的评审,有差不多两年时间),可以不断创造相应新闻事件,持续进行传播。

经过激烈的角逐,2003年11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节能氟里昂替代冰箱项目”冰箱制造商激励计划项目评标中,容声209S冰箱以日耗电仅0.35度,高居单台节电量和总节电量第一名,欧洲能效等级A++级,夺得“节能明星大奖”。

为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科龙还与广州某广告公司对科龙(容声)品牌与竞争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决定全面借势“联合国”,对科龙品牌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传播,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市场推广五大措施步步为营

在容声209S的市场推广方面,科龙制定了以下策略:

一是将上市前的包装和铺垫性传播作为年度推广的龙头,重点抓好元旦、春节期间的促销。围绕上市,通过中央电视台重点传播“容声冰箱获联合国节能明星大奖”。此间,国家环保局安排投放的节能冰箱公益广告同期播出,更加强了容声节能明星冰箱公众传播效应,迅速确立了容声关注节能冰箱、关注公众的社会形象。

二是抓好主流平面媒体的传播。除重点输出容声冰箱获“联合国节能明星大奖”的核心信息外,还针对全国普遍存在的电力紧张问题,策划了系列“容声冰箱缓解全国电荒”为主题的新闻,比如“容声节能明星冰箱,两年省出一座三峡水电站”、“‘联合国明星’冰箱备战‘电荒’”、“容声‘节能明星’领跑冰箱市场”等报道,选择各省会城市主流报刊进行广泛深入的传播。

三是抓好年度POP物料的设计和制作。利用“GEF金牌”元素表现“联合国节能冰箱”信息,以单纯而极富冲击力的视觉形象,强化容声冰箱节能水平高的形象。以用NO.1为主的视觉元素,强化容声209S在行业中的强势地位,对竞争品牌的传播进行卡位。并在终端将技术和产品支持点——日耗电仅0.35度作重点展示,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制造节能“明星”效应。

四是突出科龙推广节能冰箱的社会责任心。在终端上,要求导购向消费者特别说明:联合国奖励给科龙的88万美元奖金,科龙公司全部用来补贴了容声209S相对于它的实际价值过低的市场售价,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同时,实行全国统一定价,坚决杜绝乱涨、降价,保证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购买都没有风险。

五是适时巩固市场推广效果。在消费者普遍对容声209S有了初步印象后,在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等重点城市开展了容声冰箱“5000万元真情回报消费者”为主题的总裁签名售机活动;
在“五一黄金周”前后开展了以“买科龙节能产品,中奔驰尊贵生活”为主题、时间跨度较长的“节能之家”促销推广活动,将容声联合国节能明星冰箱、科龙双高效空调、科龙节能电饭煲整合统称为“节能三剑客”,鼓励消费者使用科龙节能产品。此举有效地强化了消费者对节能明星冰箱的认知度,进一步树立起了科龙节能家电领导品牌的形象,较好地达到了产品品牌传播向集团品牌传播的有效扩散的目的。

节能冰箱市场被启动

通过央视等空中媒体进行广告轰炸、全国主流平面媒体助阵、终端POP跟进“三位一体”式的立体传播,以及总裁签名售机等营销公关活动,容声“联合国节能明星大奖”冰箱迅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世界最节能冰箱”的形象;
而实行全国统一定价,不仅提升了容声冰箱良好的品牌形象,亦为终端销售注入强有力的催化剂。赛诺市场研究公司调研数据表明,今年1~6月,容声209S冰箱市场份额占11%,位居首位。

冰心散文奖范文第5篇

走上专业美术道路之后,富有创造精神的于志学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占有祖国大半部疆域的北国风光,在浩瀚的中国美术史料中竟然没有艺术家去表现,有着上千年传统历史的雪景画在表现江南和中原的清寒小雪上具有独到的韵致,但在表现北国恢宏、博大的林海雪原的壮丽景观上则力有不逮。于志学立下誓言:“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他决心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去“锻造一把钥匙,打开北国风光的大门”,为中国绘画增添新的因素。

创造一种前人没有的崭新的绘画语言,真正实施起来,要比预先设想的难度不知要艰难多少倍。翻开中国美术史,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留下的绘画样式屈指可数,而且这些样式几乎都是在前人的绘画基础上承传和沿革下来,程度不同地留有传统的绘画痕迹和技法渊源。而于志学面对着完全没有传统参照系,独辟蹊径的艰难挑战,毫不动摇,他犹如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夜行者,向着自己心中的光明彼岸,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他的每一个技法的提炼,都是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苦闷、思索,继续锲而不舍地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实践、从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成为希望的萤火之光、呕心沥血地总结出来的,是他饱蘸血和汗的结晶。今天,当于志学的艺术成就得到世人的公认,人们在仰慕他的耀眼荣誉之时,并不会想到在那闪亮的光环背后,他在五十年代的火车站候车室中忍受着难闻的汗烟和气味以及冬寒夏暑的侵扰被民警撵来赶去;
他多次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行进在大兴安岭北坡的深山老林中,用生命去捕捉冰雪的信息;
他从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高压下顽强地一次次爬起来,即使是期间他被打成“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他的绘画权利已经被剥夺了仍不死心还在地下室偷偷地研究创作;
他为了创造出冰雪山水画几十年来熬过多少痛苦、挣扎、无奈和迷惘的不眠之夜。

从1960年于志学探索、研究冰雪山水画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用了毕生精力打造出系统、完整的冰雪艺术体系。他在理论上提出“南黑北白,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墨有韵、白有光”、“冷逸之美”、“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笔墨当随心境”和“中国画发展的太阳模型说”等一系列学术思想;
在艺术实践上他创造出冰雪山水画一整套的技法――表现雪原的“泼白法”;
表现冰雪的“雪皴法”;
表现冰柱、冰溜的“滴白法”;
表现树挂的“重叠法”和表现雪山冰川的“排笔法”。他是应用传统的一笔一个物象的基本技法,用矾水加淡墨一笔一个雪团、一笔一个冰块表现出冰雪物象的质感、神韵和精神,是符合传统中国画用笔的最高要求。从构图章法来看,他没有采用传统水墨画三开三合的构图和散点透视的原则,而是根据所表现的对象采用高低、长短、平中见奇以及西画的焦点透视的构图;
从造型特点来看,他更注重前中部雪松林海的层林尽染、冰块雪丘层次分明,小溪充满流动感和节奏韵律。他没有照搬传统的“越是前景越黑、越接近远景越白”的方法,而是反其道行之,他把松林处理成越是前景越白来突出冰雪的晶莹和雪松的亭亭玉立。从笔墨技巧来看,他重视绘画的基本功,强调墨韵和绘画的书写性,把书法用笔运用到他的松枝和雪山、冰川上,运笔流畅、用墨灵透,具有传统绘画的书卷气。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伯敏先生说:“在近代山水画中,黄宾虹的晚年变法,其结果成为‘黑宾虹’,使所画‘黑密厚重’,其实,他有许多作品,都在于白处用得妙。于志学画冰雪山水,则成为‘白志学’,但看他的画,不少地方的成功在于用墨上,所以我说他的冰雪山水画为‘白银世界三斗墨’。”冰雪山水画这一画种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中国画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画种,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吹响了北方寒带文化的号角,吸引了众多热爱北方艺术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使北方文化出现了一股咏颂冰雪的热潮。从绘画语言的形成上,它以一种独到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符号为传统中国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是二十世纪真正为中国画增添新因素的一个创举。

一部美术史就是一部样式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认识到创造的意义和原创的价值。可以肯定的是于志学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它前无古人的独特样式、把传统的冰雪由“客体”变为“主体”的艺术风格和雅俗共赏的唯美的艺术形式,无可非议地走进了历史殿堂,并将继续写下壮丽、辉煌的篇章,他的艺术也当之无愧地被国家艺术殿堂收藏并受到国内外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珍爱。可以预言,随着人们对创造价值的认定和对艺术审美情趣的提高,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将以令人瞩目的价位取得与它价值相符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