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1 13:1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2009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委党校第十九期宣干班学习,并在广东省中山市学习考察4天,期间对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教授的报告《中山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感触较深。胡教授从中山市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五篇】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中山精神 本位思考

2009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委党校第十九期宣干班学习,并在广东省中山市学习考察4天,期间对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教授的报告《中山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感触较深。胡教授从中山市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谈到中山市文化未来的规划与发展前景,从中山人文化的价值观(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谈到发展中山文化产业的方法(开放的、包容的、执着的等),思维严谨,全面具体,思路开阔。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直从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胡教授的报告对我们启发很大,激发了我们的本位思考: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院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规划、构建富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创造和谐校园氛围,是摆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和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大教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整体规划、逐步推进、协调发展。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院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服务于学院的发展战略、中心工作和奋斗目标,突出重点,以和谐、健康、可持续为建设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职责,同时又要实现教育的双重价值。因此,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历史的文化积淀,又要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高层次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支持。建立现代高职育人制度,形成具有优良的校风校纪、浓郁的学术氛围、优雅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的校园文化势在必行。

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注重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深厚底蕴和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师生高度认同的学院办学理念和思路,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明确学院精神、学院校训、学院标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工作的制度化意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一批有影响、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化品牌(专业牌、专家牌、校友牌等),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先进、服务完善、环境优雅的办学环境;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意识。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结合学院发展建设的传统与现实,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倡导发扬“学院精神”为根本,以建立现代高职教育制度为保障,以行为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校园环境的美化、优化为表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将以上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学院未来校园文化建设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分阶段的建设目标,共同创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同现代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校园文化。

(一)建设兼容并包、传承创新的精神文化

首先,明确学院精神。学院精神是全体学院人在长期共同的拼搏奋进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师生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全体学院人的精神支柱,是学院的文化内核和可持续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其次,提炼学校校训,并诠释其新的内涵。学院在长期的治学、办学、求学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办学传统,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予以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浓缩出学校的校训。第三,明确学院形象标识。强化全院师生员工统一、规范、严肃地使用学院形象标识的意识。

(二)建设科学规范、激励自律的制度文化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执教、依法治学的局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发挥专家教授在学院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在学院民主管理与监督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坚持院务公开,特别是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完善学院工作制度、建立院内申诉机制,扩大民主监督范围、增强民主监督力度。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和更新,使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三)建设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师生在学院教学、研究、学习、生活及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以行为文化建设为基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利用和创造条件,有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邀请院内外专家学者讲学、交流;支持和鼓励师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教学、科研中的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院内学生学术论坛要进一步提高层次、扩大范围;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将师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新教师上岗培训的必修课程和培养体系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各重大纪念日和节日为契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内容,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积极开展各种公德意识的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建设,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具有鲜明特色的文体活动;规范学院各种重大典礼、会议、仪式,烘托庄严、隆重的气氛,彰显学院的特色,展示学院人的精神面貌,举办能够体现一流高职院校风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品牌文化活动;发挥校友作用,深化与创新校友工作,进一步完善各地校友会的建设,使母校成为校友们的精神家园,使校友成为在校学生的学习榜样,同时鼓励校友关心母校的发展建设,激励校友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建设环境优雅、功能齐备的物质文化

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是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在充分尊重校园空间现状的基础上,校园环境建设要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人文环境,既要体现学院的活力,又要体现学院的特色和风格,更要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学院精神和办学传统,反映学院的价值取向。加大校园景观建设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强化校园环境风格与特色的相对统一与协调;加强校园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建设环境优美、整洁卫生、安静和谐的美好校园。

三、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员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强化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共同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宣传廊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多维一体的校园文化宣传平台;支持各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两会”(团委会、学生会)的指导,更好地发挥其在学院与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为其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提高社团的整体水平,使之成为学生展示才华、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为校园文化增加生机与活力;加强学生寝室文化氛围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要依托各系部并发挥系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传承、发扬系部文化,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形式、完善工作内容。■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在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时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要加强校风建设;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活动;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加强广播、影视、报栏、专刊等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丰富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主义文化设施和大众传媒对德育的积极作用。”

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包括软、硬件条件以及办学特色,应立足于以下几点,着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以校风建设为核心,努力培养稳定优良的治学环境

校风是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把校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在校风建设过程中首先是从领导作风抓起,发挥领导的表率和感召作用;其次,抓校风建设强化了学风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学生在学习精力和时间上投入不足的问题;再次,加强了师德即大学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以优良的教风带出了优良的学风,构建教风、学风互动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一些学校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平时注重鼓励教师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担任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参加学生的科技文化活动并加以指导,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校风建设为核心,营造稳定优良的治学环境的做法,充分保证了高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良好的校风,具有催人进取向上的教育力量,能使师生员工在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下,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受到激励、鞭策,是校园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立足实际,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从本校实际出发,努力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对激励师生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要注重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以及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激励师生员工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均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开发地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优秀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来孕育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融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点。

三、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形成党政工团学齐抓共建的格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群众性活动,只有坚持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达到党政工团学齐抓共建,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形成合力,实现预期的目的。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很多院校都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每个时期实施的意见和措施,下达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发动和依靠师生员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群众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小组、青年志愿协会、大学生科技协会以及各类社团大量涌现。高校因势利导,借助这些组织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发动和依靠师生员工,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工作,而且是一项群众性的工程。归根到底,校园文化建设是要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素质,因此只有大家都来参加这项建设,才能达到建设的目的。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一项群众性的活动。

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致力于提高全校人员的整体素质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校园文化为重心。因此,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发挥文化对人的思想、认识、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提高全校人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各校在组织文化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活动中。

近年来,我院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作为提高校园文化层次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来抓。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我院在政策和舆论导向上着手,对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予以支持与鼓励,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交流、学习、示范为一体的学生科技活动的规范动作机制和竞争、择优、激励为一体的学生科技活动的竞赛机制,学生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巩固了基础知识,强化了科技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新媒体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制度建设高职院校作为廉政文化宣传和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有利优势,培养教职员工和学生树立廉洁的价值观,创建和谐的校园廉政文化。

一、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带来机遇

新媒体的出现,使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环境和任务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1.拓宽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范围。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拥有了广播、电视和报纸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有70%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95%的学生拥有职能手机,平均每个宿舍至少有3台电脑,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表现出传播范围狭小的弊端,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范围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校园廉政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阔。

2.提高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效率。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效率可谓首屈一指。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体,一般需要一定的制作周期,并且有固定的发行及播出时段,和接受信息都要受到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另外,在传播方式上原则性较强,传播内容比较单一。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传播的及时性,它能够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使校园廉政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形态更具多样性、语言更有感染力,广大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共享廉政文化建设讯息,自主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学习活动。

3.增强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互动。新媒体的互动特性,增强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负责部门可以运用新媒体的留言、聊天、投票等方式与广大师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收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立廉政文化建设的合理方案,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突破传统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互动的局限性,也改变了整个校园廉政文化的确立过程。这种互动型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式,能够及时接受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跟踪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答,消除被动抵触情绪,提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

新媒体带来了多元化的校园廉政文化,如何在众多的校园廉政文化中把握主旋律,是高职院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1.校园廉政文化舆论环境日益复杂。随着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形式日趋多样化,加之新媒体的应用人数越来越多,校园廉政文化的来源也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和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使得廉政文化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有一些人事故意利用校园网络和手机平台小道消息、制造谣言、恶意炒作,造成校园廉政建设出现认识偏差,引绪化矛盾。所有这些问题交织混杂在一起,使得校园廉政文化舆论状况愈加复杂,泯灭了师生判断对错、明辨是非的能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迎来了严峻的挑战。

2.校园廉政文化宣传管理任务更加艰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站论坛、博客维客、短信微信等及时通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每个人既是校园廉政文化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廉政文化信息的者、传播者。这种多方、转发、评论的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严格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在“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连锁反映下,不良校园廉政文化的传播要远远快于主流廉政文化,加大了高职院校相关廉政文化建设部门的引导和监管工作。特别是随着职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和学生获取和传播廉政文化的平台也发生了重大转移,给传统的廉政文化建设方式和手段带来很大冲击,使得宣传和监管校园廉政文化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

3.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管制度落后。目前,高职院校的廉政制度建设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校园廉政文化制度与新媒体条件下的廉政新形势并存。在新媒体条件下,校园廉政文化传统的宣传教育制度、举报制度、监管制度、处罚制度等已经不能够有效地监管腐败行为。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更高级的校园廉政文化制度,更好地防范和规避校园腐败行为。

三、推进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举措

如何发挥新兴媒体在校园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积极作用,是高职院校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努力营造廉洁校园文化氛围。一要搭建校园廉政文化宣传新平台。除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内报纸、校内书刊等传统的宣传平台之外,还要积极开发学校网站、学校论坛、QQ空间、朋友圈等新兴载体,廉政教育信息,营造和谐廉洁的文化氛围。二要创新校园廉政文化宣传形式。除了廉政教育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播放廉政文化教育微电影、绘制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漫画、连载廉政文化教育微小说,丰富校园廉政文化的宣传形式,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之关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廉政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2.不断完善校园廉政制度建设。廉政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防范和规避校园腐败行为的重要举措。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除了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在校教职工和在校学生的自律之外,严格的监管和惩罚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调查显示,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是致使高校腐败多发的首要原因。一方面,这是由于学校监管制度不完善;
另一方面,是制度实施不到位。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廉政制度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一要加强校园廉政监管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要完善校园廉政举报制度,利用多媒体快捷、高效的特性,多种渠道监督腐败现象;
三要加大惩罚制度建设,有力打击行为,做到以儆效尤。

3.大力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广大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实际成效。从校内来看,可以组织学生网上开展廉洁微视频、廉洁歌曲创造大赛,加强学生们对廉政知识和廉政文化的认识;
还可以举办廉洁文艺演出、廉政图画展览等,提高学生们关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兴趣;
还可以针对学校的行败、学术腐败等问题展开网上建言献策和投票活动,发动广大师生做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人翁。

4.推动多方联合共建校园廉政文化。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在互动中的优势,把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到校园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总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程庞大,需要多方共建。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在素质教育方面和泛文化方面的积累较为缺乏。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在校时间来加强和完善学生个人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除去正常教学手段之外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措施和手段。本文就加强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作论述,主要从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和创建正确舆论导向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相比较其它高等院校大学生来讲,生源相对集中在二线城市与乡镇、农村,尤其是农牧行业背景下的高职高专院校里,这种情况更为突显。这些学生在中学期间,拘囿于家庭条件和求学环境,绝大多数仅只是为高考做准备,接触的都是应试教育的学习内容,在素质教育方面和泛文化方面的积累较为缺乏。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入校后不会与人交流沟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敢也不知道该如何向人求助,承受着许多本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重心理压力,部分学生有决心改变自己,但是更多的学生沉默寡言、自卑敏感,总觉得自己无法快速自如地融入校园生活和城市生活。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相关教育者的重视,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来加强和完善学生个人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来说,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我们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而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大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众多教育学家一致认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就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作论述,探讨如何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1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自然环境

物质文化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创建校园良好自然环境入手。高职高专院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物质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切合实际,比如整体规划要合理科学;
要体现出德育的教育内容与过程,比如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与整理校园面貌;
要考虑经济、实用的原则;
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讲求艺术美感;
还要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要干净的同时还要安静,创造和谐优美校园环境。

(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有专人来进行管理和维护,检查要有一定的量化标准,比如要达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基本达到卫生无死角,地面无纸屑等等标准。校园要划分出来卫生责任区域,落实到各个班集体。

2 大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全面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和教职工的风采,围绕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来搭建快乐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等。

(2)成立长期存在的大学生社团,如“文心剧社”,“电影协会”, “心理协会”, “校报通讯社”等,定时开展活动,发挥学生特长的同时也因材施教。

(3)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和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机制

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制度是执行的强有力的保障,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核心,建立、修订、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机制。

4 创建正确舆论导向,创造和谐校园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舆论导向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其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从而创造和谐校园文化。学生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学会明辨是非,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力,还要对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明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事物有自己个人清晰正确的判断,也便于个人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

总之,在培养高素质的高职高专人才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的健康全面地养成才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exam8.com/lunwen/jiaoyu/gaodengjiao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异地办学;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传承;
区域文化融合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高校异地办学开始出现。异地办学指大学在自己母校(或叫总校,或主校区)所在的城市之外的地方建立的另一个办学机构。高校异地办学是利用高校的品牌和智力优势,实现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社会资源的结合,为本地区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福州大学在原有异地办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市泉港区的地方特点创办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以“2+2”培养模式进行异地办学。发展石化工业是福建省确定的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增长极之一,作为福建最早集中开发的石化产业区域,国家九大炼油基地之一和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泉港牢牢确立了全省石化龙头地位,充分发挥着规模优势和支撑作用。福州大学在泉港区创办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有利于培养适应石化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为实施石化强省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十五中全会中将文化建设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更进一步突显了文化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在新形势下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属于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发现泉港校区和福州旗山校区之间无论在建筑风格还是地域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如何结合地方区域文化在新校区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异地办学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异地办学校园文化形成的困难和挑战

1、文化传承缺乏延续性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的设立在多校区高校的校区分布上属于异地多校区,由于校区地域上的分散,使得校园文化的交流、融合有了很大的挑战。由于石油化工学院低年级学生统一安排在福州旗山校区,高年级安排在泉港校区,空间上的阻隔,导致新生入学后缺乏向高年级学生学习、交流的机会,缺乏一贯性。同时使得校园文化在传承上缺乏延续性。同时教师多居住于福州,为学生上课一般采用“走教式”的教学方式,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也比较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就导致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学生与老师层面的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存在断层现象,是校园文化的传承缺乏延续性的客观因素。

2、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度不足

任何一所大学文化、大学精神都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而沉淀形成的,是一种无形却又持久的影响。福州大学以“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以福州大学的三种精神影响了许许多多的福大学子。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作为异地校区,地处泉州市泉港区,不仅仅传承福州大学长久以来形成的精神,同时必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个新校区的设立,将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文化。目前泉港校区与当地地域文化的兼容性不高。两者相互交融,要最终达到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何加快与地域文化的兼容也是应该深层次思考。

3、缺乏经费投入及校园文化同质化严重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高校所具备的硬件,硬件主要包括校园的建筑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条件。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确实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全部。多数高校在新校区伊始,都是为了保证学生入驻后能够很好的开展学习生活,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目的结合在一起来理解它的重要性。新学区主要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毕业率,没有关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就对校园文件建设缺乏足够的关注,相关投入缺乏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即使认识到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新校区运行开始阶段,因为存在人员不足的原因,导致校园文化相关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校园文化多方位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有时因为人员不足,精力有限,在办活动时可能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态,或者只是简单的复制主校或者其他高校的活动,照搬照抄,没有合理的考虑新校区的文化和学生状态,便会使得校园文化在形成中产生同质化现象。

4、学生配合度低,活动参与热情度下降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对管理者和实施者有一定的要求,也需要学生的配合。石油化工学院的学生一二年级在福州旗山校区,各项设施和周边配套相对完善,三四年级由旗山校区搬迁至泉港校区,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落差,同时也是周边环境改变,对于环境的适应还需时间。泉港校区地处泉港区的前黄镇,处于典型的村中校,交通相对于福州旗山校区来说不太便利,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虽然泉港校区学习生活条件基本完善,但是由于学校还属于边建设边使用的特殊情况,使得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生活中。同时新校区的设立,各项制度还在调整和完善中,使得学生对于新校区的认同度还不够,使得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校园活动中参与度下降,热情度低。

三、异地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加强“2+2”办学模式下校园文化精神传承

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为“2+2”,即一二年级在福州旗山校区学习,三四年级在泉港校区学习。福州大学在入校时都会对新生进行“福大”精神学习,学习福大的三种精神和福大校训等。如何将福大精神融入新校区文化中,如何进行传承,这对于新校区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通过加强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学院设立福州-泉港校区校车,可增加两个校区之间的联系,通过两个校区的学生活动,达到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文化精神传承。同时也降低了学生从主校搬迁到新校区的适应过程中的不适感。

2、结合区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异地办学必然会经常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产生交集,如何处理好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冲突,也是新校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区域文化融合进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与当地的共青团泉港区委员会进行团团共建,举办一系列的文化进校园活动,同时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让新校区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志愿服务当中。加强与当地的文化交流,最终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泉港校区的建设风格是具有闽南地区特点,在无形之中也是与区域文化的结合。

3、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

校园文化建设,在目前的学校运行过程中,各类高校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所占的比例都是很小的,因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所培养学生的表现外显才能感受到一个校园的文化的外在表现。所以很多高校都忽视的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明显。增加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可以使得新校区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而不用因为经费紧张而降低或者减少一些文化活动。开展具有新区特色的活动,对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增加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是新校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保障。

4、结合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活动

因为泉港校区的学生均为高年级(三、四年级)学生,所以在活动参与上的积极性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更低,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参与热情度低,也是一个挑战。目前,泉港校区的解决办法是利用学生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依托学生组织如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分团委学生会等来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美化校园环境,共建美好家园”、“泉港校区安全月”、“消防安全实地演练”、“预防网络金融诈骗讲座”、“平安校园讲座”、“趣味运动会”、“港大影院”、“蒋导工作室心理电影沙龙”、“中秋联合会”、“篮球联赛”等活动,在开展学校规定的部分活动外,其他均由团委学生会广泛征求意见,由负责老师把关后进行,这不仅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结语

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四年生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都在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今后的生活和观念。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大学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
校园文化同样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最终达到为国家、企业输送人才的目的。异地办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进行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今后每个异地办学的高校所要面临的问题。福州大学在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异地校园文化建设探索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索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以此来保证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福州大学建设成为“双一流”大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刑志杰.中国大学异地办学的发展与问题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5,(03).

[2]杨启金,周小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