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个人拓展训练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01 14:5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摘要将拓展训练课程引入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大学体育追求学生“软实力”积极的探索与创新。试图通过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其对大学生“软实力”的影响,以期为大学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个人拓展训练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个人拓展训练总结【五篇】

个人拓展训练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 将拓展训练课程引入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大学体育追求学生“软实力”积极的探索与创新。试图通过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其对大学生“软实力”的影响,以期为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其他课程中拓展训练内容的引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拓展训练课程 软实力 大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软实力”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智商,还必须具备情商和创新能力,他不仅能承受各种压力,还需要团结和组织一个团队去完成既定的目标。目前,高校作为中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培养模式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一些毕业生走入社会,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加上自身心理素质的薄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成为落伍者。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软实力”的教育。而拓展训练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软实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会有效提高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团队精神、创新能力这些无形的意志和精神。拓展训练的诞生有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拓展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级各2个选项班,其中拓展训练2个选项班为实验班;
随机选择另外2个选项班为对照班,每班均为3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拓展训练,心理健康和“软实力”相关文献70余篇,积累了大量资料。

2.访谈法

走访了9位教育训练、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和资深素质拓展训练教师,借鉴专家老师们对于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方面发表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了研究。

3.实验法

(1)实验方法。教学实验,其中2个实验班进行拓展训练相关内容的教学,共60人,教学时间为16周,每周2学时。2个对照班共60人,以各自选项内容教学,教学时数相同。

(2)问卷调查法。“学生拓展训练课程需求问卷”均采用《大学生“软实力”调查问卷》它是根据研究目的需要,而编成的自编问卷,信度检验采用了重测法,随机选取实验组30名学生为重测者,用同样的问卷进行第2次测试,测试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两次测得的结果求得相关系数为r=0.86。说明两次测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4.逻辑分析法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采用类比、归纳等方法进行逻辑分析,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拓展训练课程需求状况

大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认知情况调查中,有 38.3%的学生了解拓展训练和相关知识。47.1%的学生听说过拓展训练,但并不十分了解相关知识。其中,对拓展训练的需求中,提高心理素质、体验刺激和兴趣爱好排在前三位。

(二)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软实力”各因素的培养与分析

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中的数据显示(图1),各区间人数所占的比例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此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符合实验的要求,从表1的数据显示,通过三个半月的教学实验,选修拓展训练的学生在“软实力”的后测中优秀率提高了31.67%,P

1.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分析

引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组自信心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44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73.3%(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提高了21.67%(表2)。由此可见,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信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2.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4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90%(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41.67%(表2)。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组适应能力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3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88.3%(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28.3%。由此说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4.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创新通能力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组创新能力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2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86.67(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26.67%。由此说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5.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实验责任感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9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98.3%(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31.7%。由此说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

6.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从拓展训练对实验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分析中得出:团队协作能力良好以上的学生达到56人占实验组总人数的93%(图2),在良好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比实验前增加了33.3%。由此说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

三、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在“软实力”六大因素中,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但仍然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大学生在自信心、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3个因素则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验研究证明,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软实力”的提高具有良性作用。大学生“软实力”前后测的数据表明,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最为显著;
其次是自信心、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钱俊伟.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梁凤保.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J].运动.2010.

个人拓展训练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拓展训练;
组织管理;
评价体系;
模式构建

体育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健康教育与生存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于以体验学习循环为基础,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户外体验项目,透过分享讨论,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生存技巧等在活动之中融会贯通,令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得到学习,在分享感受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由体验得出的结论。

一、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体育领域分为体育教学、课余体育和运动竞赛。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中必须构建与体育课相结合的模式。本文在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抽取学生225名,发放问卷225份,收回223份,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度为98.7%,教师问卷发放8份,收回8份,有效度为100%。通过认知性问卷调查,得出相关数据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倾向于选修课,教师更倾向于以俱乐部或选修课的方式开展。

1.与体育课相结合的模式

将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一般采用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体育与技能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学生、教师的主次地位颠倒,不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而拓展训练以活动为途径、以学员为中心,为学员创造难忘的学习体验;
通过对体验的反思,使体验者超越体验本身;
同时使学员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激励中加速所学知识的有效转换,并能联系生活与工作实际;
以学习为目的,提供挑战和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课程始终遵循“理论一应用一活动一反思一迁移一提升一理论”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职业实用性为一体。

2.以必修课的形式引入体育拓展训练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对于选择必修课方式,学生占15%,教师占12%,倾向度不高。

3.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入体育教学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倾向于选修课的占30%,因此,一些对体能要求不高的训练项目可以选择此方式。

4.与课余体育相结合的模式

从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对以这种方式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占总人数的29.1%。

5.以拓展训练比赛的方式进入模式

有57人选择了以拓展训练比赛活动的方式,占25.9%,也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拓展训练的组织、管理模式

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课还处在尝试阶段。学生体育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从学生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引入必修课,还可以以课外体育俱乐部和比赛的模式进行。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体育拓展训练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院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此外,根据学院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和学生的爱好,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

1.组织、管理模式

拓展训练是一个以体能作为基础,综合性很强、特殊的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

(1)采用目标式管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发令,学生响应”的指令式管理,而拓展训练用个人与团队的目标来指导训练的进行,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更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迁移、提升。因此,我们在高职院校中采用拓展训练这种目标式管理,有利于加速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将课程设计成两种课型进行实施。按照体验式学习流程:体验、分享、提升、迁移四个阶段来学习,先实践,后理论,讨论及总结相结合。

《拓展训练》课程课型设计分两种形式:理论知识课设计、实践课设计。成绩考核由两种课型按一定比例组成。

实践课是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五个环节如下: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学生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同学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整合:按逻辑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论。

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2.安全管理体系

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从场地器材、课程设计、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师资力量、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险等方面的建立安全体系作为开展拓展训练的保障。

(1)准备阶段(安全排查)。主要包括器材检查和安装、场地的布置、见习生的安排及安全事项的提醒。

(2)实施阶段(安全防范)。项目设计的安全性、安全知识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察觉、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和管理等。

(3)总结阶段:场地器材的维护、保养等。体育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开展必须将安全作为第一项重要责任,要求时刻保持警觉,以专业的手段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绝对安全可靠,所有拓展训练项目都要经过精心地设计与试验,从各个方面来杜绝安全隐患,保证拓展训练的顺利进行。在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只要组织合理,严格按要求操作,利用体育课中的安全保护措施和保护器材,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一定能使项目顺利开展下去。

三、教学内容、方法模式

1.理论知识课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讲授拓展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它的历史背景,现今的趋势等等。

教学条件:具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示范、讨论等方式。

2.实践课设计

教学内容:结合校内拓展训练器材、体育场地器材和校园环境等,体验拓展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校园定向运动相结合,使专业知识技能与体育实践活动融会贯通,达到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条件:要求有合适拓展训练的场地器材和校园环境。

教学组织: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即各个小组成为几个“小团体”,每个小团体内设队长一名,其余都称之为队员。

教学方式:“小团体”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团体”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团队之间、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因为采用“分组轮换”的练习方法,各队的小队长不但要负责本队的队员练习,还要和其他小队保持协作。因此,通过“小团体”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职院校体育拓展训练课可采取小班化教学,将班分成以14~16人为一组的小队,每次教学课可安排团队构建、团队竞争和小队活动等项目,并尽量统一着装。课程结构一般有气氛营造、布置项目任务、设计计划、完成任务、反思、教师引导等几个阶段。

四、评价管理体系

1.评价管理内容

拓展训练的主要结果不是体能,而是精神层面的收获。开设拓展训练课只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模式,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有一个明确的评分标准。它强调学生通过训练发生观念和素质变化,而不是通过具体的成绩衡定优劣。

2.评价管理方式

评价将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该评价方式以团队捆绑式学习为依托,设置训练的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堂、课后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在学生个人身体素质考核中,大胆采用学习进步考核法,使全班不同体能、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基本处于同一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评价办法

拓展训练课程考核从学习效果和过程进行评价与考核,理论考核以提交每次活动的总结为主进行评定,占20%。课堂教学实践与综合教学实践以过程考核为主,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组织纪律性,二是团队协作,三是技术操作,完成所需的时间等。还包括团队中是否主动关心队友,主动沟通与协作,对待活动的态度与参与程度,技术操作的质量与规范性,完成技术的情况等。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实践总结等,由教师对每位学生给予成绩评定,占80%。通过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综合评价。

高职院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组织、管理、评价体系与之配套。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组织管理、评价思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发展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与技能的融合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拓展相融合的互助式发展。针对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对学生的拓展训练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些评价措施不仅有助于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内容和形式落实到体育拓展训练课程中,还给现行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技能与身心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 牟宏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整合模式初探[J].成

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3] 王振兴.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4,(5).

[4] 夏文,沐炜,罗兵,丁俊武.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概

念影响的实验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

(1).

[5] 孙磊.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评价体系

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

个人拓展训练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阳光体育运动;
拓展训练

初中阳光体育运动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在学校内掀起一场体育锻炼热潮,营造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气氛,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基础和强劲动力。拓展训练作为体育课程素质教育的新时尚,有着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符合初中阳光体育运动的素质教育要求,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中引入拓展训练,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初中体育素质教育。

一、拓展训练教学目标

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教学目标,要遵循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学习领域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拓展训练在满足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两大目标上有着更大的教学优势。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中引入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树立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在拓展训练中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体育心理健康教学目标。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转型关键期,多数初中生有着叛逆心理,在拓展训练中让学生参与团队合作,体会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也是拓展训练教学的一大优势。

二、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初中阳光体育运动中引入拓展训练实行“体验—感悟—分享—经验—应用”教学模式,经过循环式五大环节才能真正完成拓展训练项目。在体验阶段,学生亲身体验拓展训练项目,锻炼身体素质,参与体育运动;
在感悟阶段,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成败,感悟自己体育运动收获;
在分享阶段,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倾听其他学生的感受,分享体验、感受,深化对拓展训练的理解和感悟;
在经验阶段,学生经过相互交流分享感悟,分析成败原因,获得拓展训练经验,升华体育运动思想和方法;
在应用阶段,学生结合拓展训练所得,总结经验教训应用于体育运动和生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力求在一节课内完成拓展训练项目,做好准备活动,注重过程分享,教师要适当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场地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拓展训练项目难度。

三、拓展训练教学内容

结合初中阳光体育运动条件、初中生特点,选择合理的拓展训练内容。初中生性格叛逆,对社会、父母、学校较敏感,可能会出现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拓展训练项目,如无敌风火轮、信任背摔、齐眉棍、驿站传书、盲人方阵、众志成城、解手链、七彩连环炮、十人九足、袋鼠跳、链接加速、搭桥过河、心心相印、地雷阵、盲人足球、电网、人椅、珠行万里、疯狂的设计、高空飞蛋等,增强学生间的信任、合作,增加学生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期、个性叛逆期,有一些拓展训练项目并不适合初中阶段,需要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施情况,改编合适的拓展训练项目。

四、拓展训练教学评价

初中阳光体育运动中引入拓展训练要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可行性、安全性、全面性”原则。在拓展训练科学评价中,要合理、明确地评价,切忌依靠经验评判。在拓展训练发展性评价中,要关注预设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关注拓展训练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而非学生是否完成拓展训练项目。拓展训练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对拓展训练实施激励指导和调节反馈,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在拓展训练中,安全是生命,需要在拓展训练项目中将安全置于第一位,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在拓展训练评价中,要对五大教学环节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在拓展训练中的全程表现和感悟分享,实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拓展训练评价目的。初中阳光体育运动中引入拓展训练是必要的,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符合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将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和拓展训练相融合,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参加拓展训练,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强体育运动趣味性和实用性,实现初中体育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为初中体育教学指明课改新思路。

作者:王峰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沩滨中学

参考文献:

个人拓展训练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非专业素质拓展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对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进一步完善学生在观念、品格、方法、能力和知识等五个方面的素质结构,整体提高学生成功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既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开展以来,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取得了宝贵经验。

一、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突出特点

(一)坚持自主性原则,确立了学生在拓展训练中的主体性地位

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强调一切行为措施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和目的,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抢手型”人才为立足点。拓展训练的开展是在广大学生认同的基础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整个过程中贯穿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原则,达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实现成功素质整体提升的目的。我校素质拓展训练中大学生既是素质拓展教育的对象,也是这一活动计划的受益者,始终以学生的评价为依据,改进了传统的素质拓展的内容与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实行了项目化管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参加活动,使学生由“要我参加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活动”。在我们跟踪调查的06级学生中,不少学生反映:通过2006年的“入学素质拓展训练”和2009年“提升素质拓展训练”,自己已经能够从“被动跟从”转变“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这正是学生在拓展活动中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二)坚持了开放性原则,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不受专业、年级和学校的局限,鼓励同学们大范围交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互借鉴。实践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尊重和培养个人的自由发展,活动内容的设计紧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自身价值,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走向成功”的方向。活动内容的设计更是针对学生在兴趣、能力、性格、气质、意志等方面的现状和差异而展开的,挖掘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个性。例如,我校在拓展实践中就坚持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我校素质拓展基地进行系统训练,平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加入不同学生团体进行相关素质拓展,学校提供基本条件。又如,我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入学训练”与“提升训练”等等。这些,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效果显著。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佳绩频传,累计上千名学生获得过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奖项。

(三)坚持刚柔相济原则,充分考虑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性

我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既不设定训练结果的硬指标,用以评价各位同学素质拓展成果的优劣,又不树典型,不作排名,不评优秀,重在过程和参与,追求真正的学习,鼓励同学们量力而行,倡导用柔性指标引导先进,鼓励相互借鉴,充分考虑了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年龄、心理、知识状况、爱好、学科特点等方面。注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规定了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同时,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形式、项目化运作、评价机制等各方面也进行了具体化设计,既照顾不同的学生群体,又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多样性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发展不仅包括当前的发展,而且包括长远的发展;不仅包括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包括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种需求。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风格迥异的设计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基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一方面可着重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坚持普遍性原则,实现了广大学生全员参与的基本目标

“全员性”是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过往高校素质拓展训练,主要以活动形式开展,更多的是那些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只是间接参与,其收获面毕竟是有限的。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科目,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在训练项目安排上,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尽管大家的体会、感受与认知程度各不相同,但通过项目结束后的“分享”,学生的收获则是“大面积”的。

二、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经验

(一)系统化,形成了较完整的成功素质拓展体系

我校高度重视素质拓展的系统性,真正把学生素质拓展列入工作日程、列入人才培养目标,在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时,明确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和素质拓展途径,体现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有效把握观念、品格、方法、能力、知识的拓展途径和内容,体现年级、性别、学生类别的差异性;通过一定的实践,及时归纳总结出适合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的学生参与素质拓展项目,逐步形成了素质拓展的完整体系。

(二)规范化,建设组织机构健全和制度完整的工作运作机制

其一,创设专门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实施者,科学构架行政体例,实现“教学――训练――研究”一体化,并聘请那些有人格魅力、人生经验丰富、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教师,担任素质拓展活动的指导教师。极大地提高了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科学性与训练能效。其二,建立由学校组织、院( 系) 实施、素质导师为主体的立体工作网络,形成了党组织为核心、学工行政系统为主干、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为纽带、学生社团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组织网络,从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和保证。其三,形成了组织建设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反馈评价制度、证书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制度和基地建设管理维护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素质拓展的实施有条不紊、规范有序。

(三)多样性,丰富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形式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以成功素质为重点,努力体现时代特色、青年特色、学校特色。如以“成功素质展示节”大学生创新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建立学院的创新体制,多角度构建创新思路,为创新提供多种载体。其次,通过紧密依托民族文化村,推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再次,规范整合素质拓展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仅是以前第二课堂活动的简单堆砌,整合和规范了以前的项目资源。

(四)严肃性,完善以“三个结合”为中心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测评体系

“三个结合”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总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将得到的社会普遍认同的教育项目和教育成果、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参加重要比赛的获奖情况、职业技能培训的结构和水平等因素,量化成一个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素质测评所得成绩记入学分,充分体现了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严肃性。

三、进一步加强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几点思考

尽管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已经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但由于实施时间还不是很长,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做好学生生涯设计的导航工作

生涯设计是大学素质拓展训练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也是大学生素质拓展个性化的最好体现。为有效做好这个环节,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对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导航前,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如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学习能力倾向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使指导老师和学生自己明白其发展方向以及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意愿,师生共同进行个性化设计。第二,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一层次是素质导师指导。因为素质导师掌握学生情况较全面,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完善和拓展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第二层次是依托优秀学生骨干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结对子”,让优秀学生骨干为其同学提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第三,要及时调整和检查。在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上学期的情况做出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根据新学期的实际情况修正和调整上学期制定的计划,进行动态化和个性化的管理。

(二)建立透明度高的拓展活动评价认证体系

《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形载体,是用于记录学生在素质培养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在认证中采用“谁主办,谁审核”的原则。由院系向承办单位负责提供参与人员名单。在选择填写内容时注意导向性,充分体现成功素质教育思想,增加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

(三)拓展训练贴近社会,扩大影响,强化认同

在拓展训练的组织策划中,坚持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要服务于学校教育的需要,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要坚持同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紧密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拓展训练的社会影响,获得社会的认同,使拓展训练具有更加广阔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只是粗浅地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更为系统有效的训练体系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1991-01-13.

个人拓展训练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拓展训练;
军医大学学生;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48-02

引言

军医大学学生是未来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就是当发生突发事件后,能按照上级命令迅速出动,克服气候、地域等不良自然环境,按规定完成救援任务的卫勤力量。因此,军医大学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传统的心理素质提升主要以心理辅导、心理课程等老师教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探索一种新型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培训的一种全新的训练模式,把拓展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国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拓展训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对其在军医大学学生中的适用性作探讨,推动其在军医大学中的发展,甚至在军事训练中的运用。

一、拓展训练的概念及过程

拓展训练是指以特定心理特征为目标,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多种刺激手段,对人的生理、心理进行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使生理、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能控制达到最适宜的程度,借以提高心理效率和社会功能,增强身心健康[1]。拓展训练来源于体验式培训,由于体验式培训能适应完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回归自然的时代需要,已成为提升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体验式培训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2]。拓展训练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学习模式,通常一次训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热身导入阶段。在训练之初由于学生彼此陌生,所以每次训练前都会安排一些有趣的心理小游戏,使学生很快参与其中,经研究表明当参与一项活动之前,学习者必须有强烈的动机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3]。所以当大家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产生强烈的动机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训练,才能保证训练效果。

(2)团队组建和展示阶段。导入结束后,随机把学生分成几队(每队15人左右),让每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我介绍,选队长,起队名等组队任务,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由陌生到熟悉,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冰层”。组队结束后,各队进行团队展示,进一步增强集体凝聚力。

(3)分组训练阶段。这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亲身去体验完成任务,这对他们的身心都是一种挑战。

(4)心理分享阶段。这是拓展训练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回顾总结在训练中的感受,发现自身和整个团队的优点和问题所在,对自己和团队形成崭新的认识。然后带队教练再针对每个人的问题在心理层面上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改变原有的认知。

(5)团队竞技阶段。在分享总结之后安排一个团队竞技项目,可以让学生把在前面活动中总结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加以实践,以便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

(6)回顾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做一个全体共同完成的小项目,后由培训师对整个训练进行总体回顾总结,使整个训练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二、军医大学学生主要心理特征

(一)自我概念在特定的条件下不积极

自我概念的定义是:个人对他自己的看法,即关于自己是什么样一种人的观念。constantino Wilson Horow itz等人(2006)研究发现,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个体的抑郁、自尊、感知的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密切相关[4]。这说明自我概念是否积极,直接影响他的思想行为,个体主要是通过内化他人对自己评价和反应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军医大学学生以后需要接受如非典、地震等突发性任务,在军事应激环境下,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差,作业强度大、难度大,甚至冒有生命危险,难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过分焦虑、抑郁、恐怖等心理健康问题[5],进而导致消极思想的产生。

(二)缺乏足够的归属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指出,人有归属与爱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并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由于现在军医大学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并且曾经高中阶段成绩较为优秀,难免部分学生较为自我。虽然学生们相互认识但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了解和信任,没有完全融入成一个有很强凝聚力的团队,缺乏足够的归属感。

(三)自我效能感下降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管理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的高低主要受成败经验、言语劝导及情绪反应几个方面的影响[6]。军医大学学生将来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较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受诸多方面不可控因素影响,因此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难度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掌控能力相对小,情绪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高于平时工作。这直接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下降,出现意志品质,抗挫折能力下降,对事、人缺乏信心等人格特征。

(四)解决问题出现偏差

突发事件发生后,如地震,军医大学学生以后将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医疗条件差等困难,完成任务时难免会出现解决问题方法技巧的单一。

三、拓展训练对军医大学学生的适用性

(一)拓展训练注重人文关怀可提升军医大学学生的自我概念

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处于积极的社会评价和角色期待中,就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是被他人社会接纳的人,进而形成提升自我概念和行为表现。拓展训练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团结协作的氛围,在训练过程中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提升积极的自我概念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拓展训练注重团队凝聚力培养可满足军医大学学生归属感的需要

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供了队员之间沟通的平台,通过活动增强队员之间的信任感,让其充分体验到集体归属感。另外,随着活动的进行,队员彼此之间默契配合,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队员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良好的同伴关系无形中满足了军医大学学生归属感的需要。

(三)拓展训练帮助军医大学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优点以提升自我效能感

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对脑力、体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可以很好地激发队员的斗志,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另外,当大家通过努力、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一刹那,队员们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体验。这无疑可以增强自信。

(四)拓展训练灵活生动的培训方式可提高军医大学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拓展训练的每一个项目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全体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发挥创造性思维,共同研究探讨任务的解决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队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优化人际环境,培养信任感和包容心。

(五)拓展训练精心的活动设计可培养军医大学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拓展训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活动情境,让队员在参与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任务完成后队员通过讨论总结,分享经验,获得多种提高心理素质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反思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心理特质,再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了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沉淀品质这样一个心理素质提升模式,从而增强了军医大学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总之,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培训方式、独特的培训内容和显著的培训效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是在军医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却还较少应用。推行拓展训练在军医大学学生中的应用,对军医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甚至对军人的心理训练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尚蕾.拓展训练对军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军医进修学院,2005.

[2]吴永达.体验式培训:我听!我看!我做!我教[J].人力资源开发,2007,(3):74-761

[3]WALSH V,GOLINS 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tward Bound process[M]. Denver CO Colorsado OutwardBound School,1976.

[4]CONSTANTINO M J, Wilson K R, Horow itz L M, etal the direct and stress- buffering effects ofself-organization 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J]. Joumal of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6,25(3):333-360.